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
要点:
●“实证”一词的含义
●“三阶段论”的主要思想
●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静力学的基本内容
●社会动力学的基本内容
孔德的学术思想概括地说有三个主要部分:(1)实证主义哲学思想;(2)实证主义的宗教——“人道的宗教”;(3)以实证哲学为基础的社会学理论。
第二节实证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
一、实证主义哲学的含义
①真实的(现实的)而非虚幻的
②有用的而非无用的
③肯定的(确实的)而非犹疑的
④精确的而非模糊的
⑤积极的(建设的)而非消极的
⑥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晚年,他将“同情的”作为实证概念的第七个要素。
×哲学的功能:
第一,实证哲学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惟一合理的方法,来显示和证明智力发展的逻辑规律;第二,实证哲学将指导人们改造教育的体系
第三,由于它是对科学进行总括性的研究,所以它能推动各门科学的进步;
第四,它为改造社会提供了惟一稳固的基础德
孔德把自己的实证哲学看成既是科学的方法论,又是改革教育、统一科学的科学哲学,还是改造社会的社会哲学,它包罗万象,无所不能。
二、三阶段论
孔德认为一切人类知识的发展都依次经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与此三阶段相对应,人类的智力就显示出如下的特征:
1、神学阶段——世界的根源是什么?(最低阶段)
神学占统治地位,人类解释各种现象的存在,都归因于生命体或与人类相似的力量。在这一阶段人类智力的特征是:自由幻想,寻找事物现象的根源,探索万物的内在本质,追究事物的最后原因,即要求获得绝对的知识,用神学的方法探究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原因。
2、形而上学阶段——寻找事物背后的物质或本性(过渡阶段)
用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了超自然的“神力”,用形而上学来解释一
切,以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此阶段,科学知识受形而上学的支配,力求在经验的自然现象背后寻找抽象的物质或精神的本性,各种科学知识都是形而上学的抽象概念构成。
3、实证阶段——寻找现象之间的规律(最高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观察各种现象,并找出各种现象之间在某个时期或过去可能存在的经常联系,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实的范围内”,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即发现它们的先后不变的关系和相似关系。因此,这一阶段的科学知识都是经验的、实证的知识。
最后,孔德认为“三阶段论”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可推广到各个领域,甚至运用到个人。从个人来说,依据该规律,他得出每个人的一生都经历这三个阶段:童年时代是神学家;青年时代是形而上学家;壮年时代是物理学家。
三、科学层次
与三阶段法则密切相联,孔德将科学分为五类:(1)天文学——(2)物理学——(3)化学——(4)生物学(有机物理学)——(5)社会学(孔德在《教程》第4卷以后改称其为“社会学”。)此外他还提到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可置于这五类学科之首或尾。孔德认为,在统一的科学序列中,社会学位于最高层,是王冠上的宝珠,因为它研究的对象是最复杂、最特殊的。
3、“社会学”的提出
•实证的方法运用于数学----生物学-----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秩序与进步的一般法则
•(二)、社会秩序论
•《实证政治学》中将社会学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静力学: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求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静力学在逻辑上包含两部分内容:
•1、人性结构
•在人性结构中寻求社会秩序根基,维持社会秩序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力量。
•人性三重性:情感---人性利他主义发展过程活动---军事至工业社会智力---唯物主义至实证主义•2、社会性质结构
•家庭:家长调节
•社会:政府调节、宗教、语言、所有制、社会组织
三、社会变迁理论
•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
(一)历史过度的根本原因:
•社会各部门的矛盾,包括政治经济和才智方面,才智最重要。
•社会变迁的三个阶段(由智力的发展阶段而定):
•(1)军事阶段:智力的神学阶段
• (2)过度阶段:智力的形而上学阶段
• (3)工业阶段:智力发展的实证阶段
(二)影响历史变迁的其他因素
• 除以上理性因素外,死亡、人口、种族、气候、道德价值的精神、政治活动对进化
仍有影响。
• 不足:脱离了生产,将智力、理性的发展作为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动力。——立足于唯心主义基础之上。
实证主义的社会学
孔德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社会静力学是孔德关于人类社会秩序的一般理论,而社会动力学则是关于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
(一)社会静力学
孔德认为对社会剖析应首先从社会的基本元素家庭(孔德否认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着手。因为家庭是微缩了的小社会,社会的美好前景来自家庭的和谐。家庭关系包括两性、亲子、兄弟或姐妹关系等等。家庭关系实际上体现人性中利己与利他的两重性的统一与和谐:人们在家庭中从种己的动机出发,其结果则是既爱自己又爱(家庭中的)他人。此外,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由于体力、智力与个性的差异本身就有不平等性,即顺从与被顺从;这种关系若能延伸到社会,那么就可实现社会的和谐一致。随后,孔德又进一步分析了阶级或种族即社会的“组织”这一层次。从社会和谐协调的原理出发,孔德认为“社会愈进步,阶级、组织、机构愈复杂,也就愈需要更好的和谐。为达此目的,社会各阶级应当安于自己的职业,相互合作。他指出,社会之所以出现了工人起义、市民暴动等骚乱乃在于各种社会组织之间不能协调,因此实证论者应当以宣传“爱”与“秩序”为己任。在孔德看来,国家和政府作为社会权力形式也是一种社会组织。国家和政府的存在是为了社会的和谐与秩序。国家和政府超越于阶级之上,主持公道。他认为,国家和政府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发挥功能:(1)用宣传和教化的方式统治社会。(2)用军队和宪兵等暴力手段统治社会。此外,孔德也强调了宗教力量对政治权力组织的制约和辅助作用:“一个符合人性的社会应当包括一种与力量统治相对应的或纠正这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