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上海)右图为某日部分地区 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 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44.按东、西半球部分,图上阴影部 分主要位于 西 半球,此时甲地地方 时是 6 点。 45.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 射点位于 北 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60°E 。 46.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 11 小时。 47.如果这一天是农历十五,上海地区人们还需要等待约 2 小时才能看到东边天际升起的一轮圆月。 48.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0° ,则该日正午 时分上海(31°N)世博园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 (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 69° 。
2.有关昼与夜的问题
(1)晨昏线的判断:无论在什么图上,都要将地球自转方 向与昼夜更替顺序作为判断晨线或昏线的依据。即判断顺地球 自转方向是进入白天还是进入黑夜。 (2)日出、日落与昼夜的长度:昼长=24-夜长,昼长 =(12-日出) ×2,昼长=(日落-12) ×2。要特别注意:白昼的 中间是12时,12时是白昼的平分点。日出的时间一定早于12 时,日落的时间一定晚于12时。 (3)晨昏线上的时间判断: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6 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18点。平分晨半球和夜半球的 经线的地方时分别是12时和0时。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纬差 11.[2012· 浙江卷] 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 纬度差为α,其正午太阳高度为H。若H等于α,则Q点的纬度变 化范围是( A ) A.21.5°至68.5° B.11.5°至68.5° C.21.5°至78.5° D.11.5°至45°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楼房间距的计 北半球的楼房间距L应大于S×cotHmin (S为南楼 高度,Hmin为该地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 算 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的最佳倾角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最佳支架倾角 角互余 的计算 日影朝向与长 (1)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除北极点外),正午物体影 短分布 子始终朝北 (2)南回归线以南地区(除南极点外),正午物体影 子始终朝南 (3)南北回归线间地区,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南时 ,影子朝南;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时,正午物体 影子朝北;位于太阳直射点上,正午物体无影子
专题一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基本原理解析
聚焦点一: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现象与规律
1.影响地球自转与公转速度的因素
(1)纬度影响自转的线速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极点没 有线速度。这是因为纬线圈由赤道向南北递减。 (2)海拔高度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同一纬度上,海拔越 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 (3)距离太阳的远近,影响地球公转的速度:近日点>远日 点。受地球公转速度这种变化的影响,北半球夏半年长,冬半年 短,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极昼天数。
③所求地方时(区时)=已知地方时(区时)±时差
(1010年全国文综2)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 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 成9—11题。 9.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到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D A.10时 B.13时 C.16时 D.19时 10.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C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11.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B A.9月21—30日 B.10月1—10日 C. 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
(2010年)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 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所示),在甲 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º 、经度为117.2179 º 、高度为96m。 回答7~8题。 7.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 遮挡乙楼 ( ) B A.二层西部 B.四层东部 C.五层西部 D.七层东部 8.此后一个月内( D ) A.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 B.广东省进入雨季 C.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 D.云南省昼短夜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 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 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冬半年)昼短 夜长,纬度越高,白昼则越短
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除赤道 外)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 越大。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而南半球则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内出 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相反
聚焦点三:日照图的综合判读
1. 日照图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1)侧视平面图
(2)俯视平面图
(3)立体图(侧俯视图)
(4)变形图(矩形图)(圆柱投影图)
பைடு நூலகம்
2.日照图的综合判读
日照图的解题技巧和步骤
1、确定半球或南北纬(极)和东西经 2、晨昏线的判读或画晨昏线与光线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4、确定某地区时或地方时 5、确定日期或节气(季节) 6、确定昼夜长短 7、确定太阳出没时刻和物影 8、确定正午太阳高度或其分布规律 9、黄赤交角和五带
① ② ③
3.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B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4.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C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3.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的概念
(1)地方时:根据一天中太阳的位置确定的时间。同一经线的 地方时相同,东边经线的地方时早于西边经线的地方时。 (2)区时:国际上统一划分24个时间区域,每个区域统一使用 的时间即为区时,区时统一使用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相邻 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①算经差(时区差) ②算时差
要理解和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 变化规律需要从太阳直射点和正 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关系来入手。 图2是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在球面 上的状况,从中可以得出正午太 阳高度的一些基本规律(H表示正 午太阳高度,下同)。HD<HB <HA>HC>HE表明:从纬度分 布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 太阳高度最大,并由此向南北两 侧递减,在太阳直射点南北两侧 的对称点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HA>HC>HE,HA>HB>HD表 明: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近 时,正午太阳高度大,反之正午 太阳高度小。
(2009年)图6表示 27°N某地坡向(坡 度为10°)对地表 获得太阳辐射的影 响,纵坐标表示该 地坡面与地平面获 得太阳辐射量的比 值(仅考虑地球运 动和地形因素)。 完成27~28题。 27.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8.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A ) A.增大 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2012·安徽卷] 图11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 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 30~31题。
图11 30.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 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31.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 度最大的是( C )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2008年广东文基)图2是位于120° 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 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42-43题。
图2 D 42.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C 43.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图2为6月22日与l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 3—4题。 3.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B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4.四地自北向南捧列。依次是 D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2011江苏)表1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3~4题。
时 地 点 间
当日 日出 9 : 00 7 :19 5 :40 日落 23 :00 18 :41 18 : 48 日出 8 : 58 7 : 20 5 : 39
次日 日落 23 :02 18 : 40 18 : 49
(3)日界线:地球上日期的界线有“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 线”两条。“自然日界线”是指半夜(0时)所在的经线,这条线是 移动的。“人为日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和180°经 线重合 规律技巧总结: (1)判断两条日期分界线的方法(如下 图):在日期较早的那段弧中(6月22日) 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因是北半球,所 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箭头指向的那 条经线为180°(如NA),另一条经线就 是时间为0点的那条经线(如NB)。 (2)确定地球上不同日期的范围:若全球日期相同,则180°经线 与0时或24时经线重合,此时太阳直射在0°经线上。除此以外的 每一时刻地球上都同时具有两个日期,两个不同日期的判定方法 是: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从0时所在经线至180°经线的范围为 早一天的区域,其余为晚一天的范围。
(2011年)图11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29~ 30题。
图11 29.该地可能是( D ) A.刚果盆地 B.撒哈拉沙漠南缘 C.巴西高原 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30.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 有( C ) 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聚焦点四:太阳高度角计算和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图解 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相对地面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在太阳直射点处太阳高度最大,为90°,在晨昏线上则为0°。而正 午太阳高度就是各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即地方时为12点 的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包括同一时 间随纬度的变化和 同一地点(纬度) 在一年中随季节的 变化。由于这两种 变化的直接原因都 是太阳直射点的回 归运动(如图1左)
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读图1,完成3~4题。
3、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 、b两月分别是 A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4、在图示月份中 D A、2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 、三地中1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3地昼长变化最大
(2008广东)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 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8—11题 8.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B A. 30°E, 20°N B.150°E, 20°S C.30°E, 20°S D.150°E, 20°N 9.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C 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C.乙地昼长20小时 D.甲地夜长12小时 10.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 D 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是 A.四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大于二分之一 11.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D 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 B.台北处于一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 C.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 D.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
聚焦点二: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与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正午太阳高 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 南北两侧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 低。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a.北回归线及其以北:6月22日达最大值,12月22日达 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其以南:6月22日达最小值,12月22日达最 大值。 b.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赤道以北 地区12月22日达最小值;赤道以南地区6月22日达最小值。 C.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