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技能文献综述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b3ba11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6.png)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模板第一篇:教育类文献综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智慧的荟萃。
随着人们对知识含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述教育类文献。
一、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在古代,教育主要是在家庭和宗教机构中进行的,而且通常只面向少数人群,如贵族、士兵和祭司等。
到了现代,随着教育的大众化和全球化,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部智力,包括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和谐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三、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包括传统的讲授、互动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实践教育等。
而最近提出的新型教育教学方法是“反转课堂”和“混合式学习”,它们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教育的改革教育改革是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的,它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使之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需求。
教育改革的重点包括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育技术和学校管理等。
而关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最近有不少研究成果,它们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义。
总之,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篇:教育类文献综述教育是一个人从身体和心灵两方面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在社会各个层面中适应和融入的过程。
作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始终在不停地变革和前进。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来综述教育类文献。
一、教育的类型教育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个类型。
每个类型的教育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目标。
教育学专业的文献综述写作
![教育学专业的文献综述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2af8dd2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3.png)
教育学专业的文献综述写作教育学专业的文献综述是一种系统性的学术写作形式,旨在综合分析和评议已发表的文献,以回答特定的研究问题或提供对特定主题的全面了解。
本文将简要介绍教育学专业的文献综述写作的一般步骤、关键元素和技巧。
一、引言引言部分应该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明确综述的目的和范围。
首先,提出研究问题或综述目标,指明为什么这个问题或主题很重要。
其次,提供一些背景信息,概述已有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研究空白。
最后,明确本文的结构和方法。
二、文献搜索和筛选在文献搜索阶段,需要选择恰当的数据库和关键词,以确保获取到涵盖所需主题的相关文献。
常用的数据库包括Google学术、Web of Science、PubMed等。
筛选文献时,根据事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初步筛选。
首先,根据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与题目不相关的文献。
然后,阅读全文,进一步筛选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献。
三、文献综述的结构根据文献综述内容的组织逻辑和主题分布,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常用的综述结构:1. 时间顺序结构:按照文献出版的时间先后顺序组织,适用于描述领域内研究的演进和主要进展。
2. 问题驱动结构:按照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和不同方面来组织,适用于回答特定的研究问题。
3. 主题分组结构:按照相关主题将文献分组,并对每个主题进行分析和总结,适用于综合不同主题的研究。
四、文献综述的撰写在写作综述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技巧:1. 摘录文献信息:摘录文献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出版年份、标题、期刊名称等,以便引用和参考。
2. 分析文献内容:阅读文献全文,系统地分析和归纳每篇文献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和结论。
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或文献摘要表来记录和整理。
3. 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对综述的每一部分或主题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不同文献的观点、研究方法和结论,找出共性和差异,并提出自己的批评和评述。
4. 注意文献的限制和局限性: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文献的限制和局限性。
国内外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
![国内外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234a0a0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d.png)
浅谈国内外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摘要当前教学技能是每个师范生在应聘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教学技能的发展也是现今新课改的要求。
各国在教学技能培养方面都投注了大量的关注。
本文主要研究各国在教学技能研究过程,以及与我国教学技能培养做对比,以期达到对我国教学技能培养的模式做出新的探索。
关键词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 教学技能是一个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概念,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
它既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
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学技能对外表现为成功地、创造性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卓有成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和获得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内表现为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知识、技巧、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的功能体系、是教师的个性、创造性与教学要求的内在统一。
教学技能是地理教学技能的上位概念。
李家清先生认为,“地理教学技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地理教学技能只要指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运用中运用的教学技能,是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于地理教学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方式。
广义的地理教学技能包括教师课内的教学技能和课外教学技能(包括地理活动课教学、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地理参观和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等)。
因此广义的地理教学技能是指地理教师为实现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的将地理教学内容和学习地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以提高学生地理技能和思维能力为着眼点的教育者应具备的教学本领和技巧的总称’。
” 一、国外教学技能培养 (一)美国。
1963年,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首创微格教学,主要用于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
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
![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3c50d1459eef8c75fbfb3ab.png)
本科生学年论文题目: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人文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零一二年七月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逐步改革和深化,以新课程为导向的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与培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的重要保证。
各级学校对于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因此,有必要展开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与培养模式的研究。
可是从目前大多数师范院校的教育现状来看,对学生的教学技能的培养还没用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校偏重学术性,忽视了师范性,导致教学技能的训练成了高校师范教育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
本文通过从高等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论文的梳理与整合,明晰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对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对策。
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些不足,改进师范生的培养方式,也希望能够对师范生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对策一、研究背景近几年来,我国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师范生教学技能首当其冲地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将来的准教师,是否具有相应的教学技能来实施和落实课程改革,成为改革成败的重要关键因素。
因此,师范生教学技能发展研究已成为教师教育研究关注的焦点。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逐步改革和深化,以新课程为导向的师范生的教师技能训练与培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的重要保证。
各级学校对于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因此,有必要展开对师范生的教师技能训练与培养模式的研究。
对于研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技能有什么新的要求,教师应该怎样发展其教学技能来适应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师在发展教学技能过程中遇到什么的困难和问题,如何促进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高与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在实践的角度,可以提高高校在师范生培养方面的针对性和适切性;提高高校管理部门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考核的有效性;促进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自主发展。
教师教学能力文献综述
![教师教学能力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70fe90376c66137ef06190d.png)
教师教学能力相关概念鉴定:1教学学者赵风云[4] 赵风云. 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英语研究所,2010:6.】认为教学可从两方面进行诠释: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教学是教师把各种策略和技术运用在课堂上,它是一种课堂行为,从整体上来说,教学是对整个教学环境加以考察,理解老师,理解学生和课堂的任务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2能力《教育大辞典》说到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各心理学工作者对能力进行了诠释:如曹宇巍把能力看成是一个人在活动的情景中,以一定的知识与技术能力为基础,对活动目标起直接影响作用,且在影响活动目标达成以及成果效应的个性心理特征。
[5]曹宇巍. 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系研究所,2009:13.康锦堂认为能力是对知识和技能具有驾驭能力,且能使活动能被顺利完成所必须具有的心理特征。
学者杨华:[6] 杨华.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以能力为目标[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研究所,2011:4.认为能力指人们在成功的做完某一活动或者任务时经常地,稳固地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一种整体的效应。
3教学能力学者贺璐认为教师教学能力是指以教师个人智力为基础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发展起来的完美结合。
【【7]贺璐.浅析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J]. 改革与开放,2011(6):156-158.学者周舒舒认为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能力,以及拓展能力,即自我完善和自主发展的能力[8]周舒舒. 北京体育大学排球专项本科生教学能力形成影响因素的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系研究所,2011:6.二、教学能力研究的测量工具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关注越来越多,因此,研究工具较以前多样化和丰富化,问卷主要分为自编问卷和经典问卷。
教学实践能力文献综述(3篇)
![教学实践能力文献综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59b5a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8.png)
第1篇摘要: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教学实践能力的文献,分析教学实践能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影响因素以及培养策略,以期为我国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教学实践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知识、技能和经验,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
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教学实践能力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我国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教学实践能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1. 内涵教学实践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知识、技能和经验,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2)教学实施能力: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教学评价能力:教师能够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4)沟通与协作能力:教师能够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构成要素(1)知识素养:包括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素养: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技能。
(3)经验素养:包括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班级管理经验、学生心理辅导经验等。
(4)心理素养:包括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三、教学实践能力的影响因素1. 教师自身因素(1)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素养对教学实践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2)教学经验:教师的实践经验越丰富,教学实践能力越强。
(3)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越好,越能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2. 学校因素(1)学校管理: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学资源、师资培训等方面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论师范生的技能
![论师范生的技能](https://img.taocdn.com/s3/m/44f8ff1ef78a6529647d531d.png)
论师范生的技能【摘要】: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石。
建设一流的国家需要一流的教育支撑,而要办好一流的教育,必须落实师范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的教师。
【关键词】:师范生;技能一、什么是技能?什么是师范生技能?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
技能按其熟练程度可分为初级技能和技巧性技能。
初级技能只表示“会做”某件事,而未达到熟练的程度。
初级技能如果经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反复练习,动作就会趋向自动化,而达到技巧性技能阶段。
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解释,如上课记笔记时,我们专心想的只是记下听讲的内容,而对写字过程本身却很少考虑。
但是,我们初学写字时,情况却大不相同。
那时要注意一笔一笔地照着写,写起来很吃力,有时还要写错。
以后由于反复练习,写字的动作就达到近乎自动化的程度。
这种由于练习而近乎自动化了的动作,我们称为技能。
这是有意识的活动中近乎自动化了的部分。
本来,技能既包括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即初步学会的阶段,也包括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即形成熟练技巧的阶段。
这里所说的技能主要是指后者。
就教学的目的要求来看,所谓培养技能,实际上也是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熟练技巧。
技能的生理机制是由于在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神经细胞之间形成了牢固的联系系统,所以以后只要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一系列的动作便可以一个接一个地、自动地产生出来。
师范生技能是指师范生通过在师范院校期间对教育和教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自己积极的实践,并且为以后所从事的教师工作作铺垫的一系列的动作系统。
二.谈师范生应具有哪些技能三、如何提高师范生的技能(1)加强对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培训。
(2)加大基本功培训力度,储备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对教师进行职业基本功的培训“普通话、粉笔字,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是现代教师的职业基本功。
我们要求师范生都能写一手规范、美观、入体的粉笔字,都能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上课,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资源来辅助教学。
学科实践教学文献综述(3篇)
![学科实践教学文献综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34d58f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09.png)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学科实践教学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了学科实践教学的内涵、现状、挑战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学科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学科实践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学科实践教学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梳理学科实践教学的内涵、现状、挑战与发展趋势。
二、学科实践教学的内涵1. 定义:学科实践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2. 特点:学科实践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以学科知识为基础;(2)注重实践操作;(3)强调理论联系实际;(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意义:学科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实现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
三、学科实践教学的现状1. 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学科实践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涉及学科实践教学的理论、实践、评价等多个方面。
2. 教学现状:目前,我国学科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课程;(2)实习实训;(3)课外实践活动;(4)创新创业教育。
3. 存在问题:尽管我国学科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3)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4)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四、学科实践教学的挑战1. 教学资源不足:学科实践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实验设备、实习实训基地等,而我国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2. 教学体系不完善:我国学科实践教学体系尚不完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衔接不够紧密,难以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3.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学科实践教学需求。
教学实践过程文献综述(3篇)
![教学实践过程文献综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0db2a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d.png)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是教育工作者将教育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教学实践过程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教学实践过程的研究现状、主要方法和存在问题,为我国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二、教学实践过程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教学实践过程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师角色。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如知识传授者、学生引导者、评价者等。
教师角色认知和角色扮演对教学实践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2)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策略。
国外学者对教学策略的研究较为深入,如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3)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评价。
国外学者认为,评价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学者对教学实践过程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核心问题,我国学者从教师素质、教师培训、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2)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策略。
我国学者对教学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3)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学生发展。
学生发展是教学实践的目标之一,我国学者从学生认知、情感、道德等方面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学生发展进行了研究。
三、教学实践过程的主要方法1.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反思、实践、改进等环节,不断优化教学实践的方法。
2. 教学叙事法。
教学叙事法是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事件、现象、感受等进行描述、分析和反思,以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的方法。
3. 教学案例分析法。
教学案例分析法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的方法。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论文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78783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7.png)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论文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论文论文关键词: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评价系统论文摘要:本文旨在就师范院校如何发挥培养优势,如何加强在校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素质教育改革之需提出一家之见。
自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的基础教育将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要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以来,“素质教育”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并日渐成为全社会共识和公众期待热点,素质教育己成为我国近阶段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素质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实施,将不但关系到未来一代人其至几代人能否成为“现代化”所需要的“现代人”,而且将关系到我国下一个世纪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能否成功实现。
而这一切的关键将完全取决于我们师范院校能否在未来5至10年内充分发挥师范教育优势,大面积、深层次强化以语言文字基木技能为表征、以教育教学专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出一大批能够优秀完成素质教育改革任务的高素质合格师资。
要完成这项艰巨任务,我们师范院校必须以21世纪素质教育改革为己任,在进一步提高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水平上下深功夫、下大力气。
一、明确训练目标,纳入教学计划高师院校是基础教育师资的培训基地。
在有限的四年学校学习时间里,师范院校的学生不但要与综合性大学学生一样去拥有尽量丰厚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更要具有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所无法企及的过硬的从师任教之职业技能。
所谓教师职业技能,即指作为一名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时所应具备的语言文字规范运用技能、专业课堂教学技能、班级管理及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技能等。
在这个综合技能系统当中,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是最基本的基础技能,是其它技能得以充分展现的表征和实现手段。
教师职业技能是任何一名高师学生都应注意培养和建立的共同的能力结构。
以培养学生“口笔相应”能力、专业课堂教学能力、班主任工作技能等为核心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经过师范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潜心理论研究和广大中师学校的积极实践,其理论效益及实际训练作用都己经得到充分证明。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f9aa800ba1aa8114431d959.png)
教育研究方法作业题目:师范生微格训练问题文献综述专业: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学号:1021410087姓名:刘畅师范生微格训练问题文献综述【摘要】:师得名于教,可见教师技能的提升对于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校的师范生来说,提升教师技能的微格训练就十分必要。
对于师范生微格训练存在的问题研究持续进行,但是研究还不够深入和透彻,还未找到切实提升新课程改革所要求教师具备的技能的可行方法。
所以,师范生微格训练问题研究要向纵深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关键词】:师范生微格训练教学技能【正文】:教师是一个神圣而高尚的职业,对于学生的成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纲要的提出,它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课堂教学技能。
因为课堂是教师的舞台,如果教师能用精湛的教学技能来有效的掌控课堂,那么就能使学生有效的学习。
中国高师院校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输送教育人才,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注重教学技能的训练,即开设微格训练。
微格训练的创始人之一阿伦(W. Allen)认为它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从现实情况来看,大部分高师院校依旧是理论传授高于实践训练,微格训练流于形式,问题重重。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未曾停止,旨在通过为问题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发挥出微格训练提升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的作用。
所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全面提升师范生能力有重要意义。
一、师范生微格训练的问题综述纵观国内学者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将其综合起来看,师范生的微格训练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师范生对微格理论知之甚少研究者常丽在其学位论文中指出,通过对南京某中学的调研,发现在微格训练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出现在对教学技能的实践操作上缺少理论指导,从而影响教学技能的有效提高。
而研究者董彦玲在其毕业论文中进一步指出,师范生了解微格教学理论的途径少,而且普遍认识到微格理论对于微格训练的重要性。
关于师范生专业技能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师范生专业技能状况的调查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12eb3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1d.png)
2、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 法
调查结果表明,现有的师范教育课程对教学技能的培养还不够充分。因此, 建议调整课程设置,将教学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师范教育过程中。此外,还可 以通过组织讲座、研讨会等方式,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帮助学生 掌握教学技能。
3、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调查中还发现,有些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遇到困难时,往往没有及时得到有效 的反馈和指导。因此,建议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例如组织定期的教学观摩、开 展学生互评等,以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关于师范生专业技能状况的调 查与分析
录
01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
02 二、调查结果
03 三、分析与建议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师范生作为未来教育战线的 主要力量,其专业技能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的质量。本次演示通过对师范 生专业技能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首先,本研究仅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问题,未来研究可以拓 展到其他领域,如课外活动、实践教学等。其次,本研究的样本仅来自一所高校, 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范围,以提高研究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最后,本研究主要了教学技能的培养问题,未来研究可以师范生在教学技能 应用中的实际表现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水平提供更有针对性 的建议。
2、教师层面
在接受调查的200名教师中,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技能是师范生必备的核心 能力。然而,有60%的教师表示他们在培养学生教学技能方面还有待提高。另外, 有35%的教师表示现有的师范教育课程对教学技能的培养还不够充分。
高师历史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研究综述
![高师历史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31eb11aeff9aef8941e0640.png)
高师历史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研究综述作者:张彩云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6年第10期(肇庆学院,广东肇庆 526061)[摘要] 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基本理论和要素研究、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具体环节研究、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及高师院校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经验探索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 历史师范生;教学技能;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0-0154-02教师的工作特点,就是面向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不仅关注师范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且非常重视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
1994年,国家教委《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指出:“对高等师范学校在校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对于形成学生教育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
”①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前提下,对现代教师专业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和提升师范生的专业教学技能,最终形成满足基础教育要求且具有发展性的教学能力,是高师院校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有关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研究,学界从教师教育宏观的角度探讨较多,而对于具体的历史学科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研究则相对薄弱。
主要论著有以下:何成刚主编的《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②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中选取案例,阐述了在历史课堂教学技能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但是该书既适用于历史专业师范生,又适用于中学历史教师、应聘中学历史教师职位者、申请中学历史教师资格者,并不是专门针对历史师范生在课堂教学技能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的研究。
教学设计中的文献综述方法与技巧
![教学设计中的文献综述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06c618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0.png)
教学设计中的文献综述方法与技巧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文献综述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
它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梳理相关研究的进展和成果,为教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教学设计中的文献综述方法与技巧。
一、文献综述的定义和目的文献综述是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系统评述和分析,从而总结和归纳出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前沿问题以及尚待解决的难题。
在教学设计中,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当前领域的知识动态,发现研究的空白和短板,为教学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二、文献综述的方法与步骤1.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在进行文献综述前,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
例如,如果研究的是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可以将目标定为了解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
2.收集文献: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收集相关的文献。
可以通过图书馆的数据库、学术搜索引擎以及相关期刊来获取文献资料。
3.筛选文献: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与研究目标和问题密切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
可以按照时间、地域、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筛选。
4.阅读和理解文献: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和理解。
要注意抓住研究的核心观点和结论,同时可以提取和归纳出文献中的理论和实证证据。
5.进行文献总结与归纳:根据阅读和理解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归纳。
可以按照研究目标和问题的不同,将文献分为不同的主题进行综述。
6.撰写文献综述:根据总结和归纳的结果,撰写文献综述。
可以按照逻辑关系和重要性进行组织,清晰地叙述文献的研究背景、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三、文献综述的技巧与注意事项1.全面而有针对性:在收集文献时,要尽可能全面地获得相关文献,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
同时,要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筛选文献。
2.精细而系统的阅读:对于收集到的文献,要进行精细而系统的阅读和理解。
要注重抓住文献的核心观点和结论,同时提取和归纳其中的理论和实证证据。
3.合理的组织结构:在撰写文献综述时,要根据文献的内容和逻辑关系进行合理的组织结构。
教师教育研究文献综述与评析
![教师教育研究文献综述与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0dd1b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2.png)
教师教育研究文献综述与评析引言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和评析教师教育研究文献,揭示当前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一、教师教育的定义与背景教师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提高的活动。
教师教育的出现源于对教育质量提升的需求,以及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二、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教师教育研究经历了从传统教育观念到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过程。
以往的教师教育研究主要关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而现代教师教育研究越来越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
三、教师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师教育研究的内容涵盖了教师培养模式、教师发展阶段、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等方面。
其中,教师培养模式包括传统培养与多元化培养的比较;教师发展阶段主要关注教师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包括教学能力、专业素养、教育创新等方面。
四、教师教育研究的方法教师教育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证研究等。
其中,实证研究是教师教育研究中常见的方法,通过实证数据分析来探究教师教育的效果和影响。
五、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构建、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与改革、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的能力培养等。
这些问题反映了教师教育研究关注的最新动态。
六、教师教育研究的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教师教育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内教师教育研究已逐渐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国外教师教育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七、教师教育研究的问题与挑战教师教育研究面临着实证研究的难题、研究方法的创新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等问题与挑战。
此外,在不同教育背景和文化环境下进行教师教育研究也面临一定的困境。
八、教师教育研究的前景展望未来,教师教育研究将继续深化,重点将从教育改革向教育创新转变,注重对教师发展需求的准确把握和资源支持的实现。
师范生实训技能总结报告
![师范生实训技能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635a8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e.png)
一、前言作为一名师范生,实训技能的培养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训,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本报告将对我参加师范生实训的过程、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一、实训过程1. 实习单位简介本次实训是在我国某中学进行的,实习期间,我担任了初中语文教师助理。
实习单位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为实习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实习内容(1)观摩教学:实习期间,我观摩了多位资深教师的课堂,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2)协助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教学环节。
(3)班主任工作: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如组织班会、了解学生情况等。
(4)教育实习:参与学校组织的教育实习活动,如家访、心理咨询等。
二、实训收获1. 教学技能的提升(1)课堂管理:通过观摩教学和协助教学,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各种方法管理课堂,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教学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3)教材处理:通过备课和上课,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2. 教育理念的转变(1)以人为本: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终身学习: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3)关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应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 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各项工作,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训不足1. 教学经验不足:作为一名实习生,我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如课堂应变能力、教学技巧等方面有待提高。
2. 教学内容处理不够灵活:在处理教材时,有时过于拘泥于教材,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班主任工作经验不足: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对学生心理、家庭情况等方面了解不够深入,班级管理效果有待提高。
教师教学能力文献综述
![教师教学能力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047860990c69ec3d4bb7503.png)
教师教学能力相关概念鉴定:1教学学者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认为教学可从两方面进行诠释: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教学是教师把各种策略和技术运用在课堂上,它是一种课堂行为,从整体上来说,教学是对整个教学环境加以考察,理解老师,理解学生和课堂的任务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2能力《教育大辞典》说到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各心理学工作者对能力进行了诠释:如曹宇巍把能力看成是一个人在活动的情景中,以一定的知识与技术能力为基础,对活动目标起直接影响作用,且在影响活动目标达成以及成果效应的个性心理特征。
【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康锦堂认为能力是对知识和技能具有驾驭能力,且能使活动能被顺利完成所必须具有的心理特征。
学者杨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以能力为目标】认为能力指人们在成功的做完某一活动或者任务时经常地,稳固地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一种整体的效应。
3教学能力学者贺璐认为教师教学能力是指以教师个人智力为基础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发展起来的完美结合。
【4]贺璐.浅析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J]. 改革与开放,2011(6):156-158.学者周舒舒认为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能力,以及拓展能力,即自我完善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北京体育大学排球专项本科生教学能力形成影响因素的分析】。
二、教学能力的研究方法和工具1学者们主要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等方法对自我评价进行研究,如学者赵风云通过对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生的自编问卷调查和教学能力量表(借鉴朱晓燕等人的英语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发现:36%的师范类大学生在教学环节间缺乏过渡、活动之间没有衔接且活动目标的指向不明确等问题。
而且存在备课内容的错误,教案的格式书写有问题,同时也存在对教学概念的错误理解【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三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教师的教学能力受到联合国的重视,如一九九六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发表。
新时代小学教育师范生掌握专业知识能力研究文献综述
![新时代小学教育师范生掌握专业知识能力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617907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6f.png)
新时代小学教育师范生掌握专业知识能力研究文献综述新时代卓越教师的培养内涵是要求教师具备教育责任意识和创新视野,并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体现出教育的先进性。
从教师个人的能力来分析,教师的能力素质和思想素质要具有时代特征,并拥有深厚的教学技能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和敏锐的实践反思特征。
另外,除教师自身卓越的教育技能外,卓越教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卓越教师应能以学生创新发展为教育的出发点,并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完善自身的教学创新手段,从而为学生创造出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环境。
卓越教师要求教师要重视自身卓越气质的培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学榜样和示范,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造的意识,用长期从教的信念和理想不断优化自身的培养体系,从而能够成长为具有优秀专业技能和水平的优秀教师。
新时代卓越教师的基础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风范、教育境界、教育思想等几方面。
首先,卓越教师要具备高雅的教育情操和敬业的教育精神,富有仁爱和博雅的品质。
其次,教师要有包容性,面对文化复杂化和多元化的时代,要有立足中华文化继承和发扬的教学视角,具有包容丰富文化的胸襟,不断超越自我内在的教育潜能,用领略世界文化的目光去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从而除具备优秀的教育技能外,还要具有优异的民族价值体系,将自身文化教育智慧进行更深层次的发展。
再次,卓越教育基础特征还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基础文化底蕴,用自身开拓和开放性的教育视野去创造和开发,将现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整合为更具价值的教学内容,从而掌握科学研究感悟能力。
最后,卓越教师要拥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从教技艺,教学较普通教师更加扎实,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加快教育事业进步与发展的进程。
卓越教师除拥有以上教育涵养外,最重要的特征是具备不断超越自我的能力,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发展境界,从而达到专业声誉较高的教育发展目的。
师范生技能文献综述
![师范生技能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605cd10c281e53a5802ff67.png)
重庆师范大学师范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师范生技能的综述一、论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当前师范生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重庆师范大学是一所重点培养师范生的高校,师范生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就业问题,也进一步关系到学校的未来。
而师范生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不仅是学校的任务,也是每一个未来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我们的就业问题,也关系到教师未来职业的发展,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并且关系到祖国未来人才的培养。
同时,学校可以根据学生自己关于提高师能素质的看法及做法从宏观上做好教育改革,培养出更有竞争力的师范生。
二、近几年有关提高师范生技能的研究(一)、师范生技能包括的方面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的刘国皇在《高等师范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探索》中指出,师范生技能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技能,即师范生应有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教师口语和“三笔字”为主要内容。
二是计算机运用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和运用能力。
三是教学工作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教师开展教学组织等各项工作的技巧和能力,主要包括课前备课技能、课堂上课技能、课后辅导技能等三方面。
四是班主任工作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等各项工作的技巧和能力。
主要包括集体教育的技能,个别教育的教育组织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文体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
这些技能培养既是师范生在学期间的必修内容,也是师范生综合素质在教师职业技能中的充分体现,需要每一个师范生经过刻苦的训练才能逐步掌握和熟练运用。
(二)、师范生技能现状的调查及原因的分析在运城学院应用化学系的魏壮伟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现状的调查及原因分析》中,对某化院2009级和2010级师范生进行调查,发现师范生五种教学技能的整体掌握程度不高四分之三的师范生处于中等水平。
其中,提问技能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比例最高,讲解技能和体态语技能的学生比例最低,语言表达技能和板书技能的学生比例处于中间,之所以大多数师范生的提问技能都处于中等水平,主要是因为提问技能是一种大家熟悉、比较容易接受但又很难达到较好水平的教学技能。
师范综合技能实践报告(2篇)
![师范综合技能实践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302f2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1.png)
第1篇一、引言作为一名师范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我积极参与了师范综合技能实践活动。
本文将对我参加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二、实践内容1.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在实践活动中,我参加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通过模拟课堂、观摩优秀教师授课等方式,我学会了如何设计教学环节、运用教学方法、组织课堂纪律等。
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总结:(1)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方面,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
同时,我还掌握了运用多媒体、板书等教学辅助手段的方法。
(2)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我学习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通过实践,我掌握了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3)课堂管理: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学会了如何运用语言、眼神、动作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为了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我参加了教育科研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对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总结:(1)选题与文献综述:在选题方面,我学会了如何关注教育热点问题,结合自身专业特长选择合适的课题。
在文献综述方面,我掌握了如何查阅、筛选和整理文献资料。
(2)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方面,我学习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通过实践,我掌握了如何运用研究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3)论文撰写:在论文撰写方面,我学会了如何撰写研究论文,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等部分。
3. 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教育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1)教学观摩:在观摩优秀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教学过程,从中汲取教学经验。
(2)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师范大学师范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师范生技能的综述一、论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当前师范生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重庆师范大学是一所重点培养师范生的高校,师范生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就业问题,也进一步关系到学校的未来。
而师范生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不仅是学校的任务,也是每一个未来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我们的就业问题,也关系到教师未来职业的发展,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并且关系到祖国未来人才的培养。
同时,学校可以根据学生自己关于提高师能素质的看法及做法从宏观上做好教育改革,培养出更有竞争力的师范生。
二、近几年有关提高师范生技能的研究(一)、师范生技能包括的方面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的刘国皇在《高等师范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探索》中指出,师范生技能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技能,即师范生应有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教师口语和“三笔字”为主要内容。
二是计算机运用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和运用能力。
三是教学工作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教师开展教学组织等各项工作的技巧和能力,主要包括课前备课技能、课堂上课技能、课后辅导技能等三方面。
四是班主任工作技能,即师范生应具备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等各项工作的技巧和能力。
主要包括集体教育的技能,个别教育的教育组织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文体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
这些技能培养既是师范生在学期间的必修内容,也是师范生综合素质在教师职业技能中的充分体现,需要每一个师范生经过刻苦的训练才能逐步掌握和熟练运用。
(二)、师范生技能现状的调查及原因的分析在运城学院应用化学系的魏壮伟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现状的调查及原因分析》中,对某化院2009级和2010级师范生进行调查,发现师范生五种教学技能的整体掌握程度不高四分之三的师范生处于中等水平。
其中,提问技能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比例最高,讲解技能和体态语技能的学生比例最低,语言表达技能和板书技能的学生比例处于中间,之所以大多数师范生的提问技能都处于中等水平,主要是因为提问技能是一种大家熟悉、比较容易接受但又很难达到较好水平的教学技能。
五种单项技能中,师范生掌握最好的是讲解技能,掌握最差的是板书技能和体态语技能,处于中等掌握程度的是语言表达技能和提问技能。
相比而言,基本掌握板书技能和体态语技能的师范生却仅有1/3。
讲解技能掌握的最好,原因有二:其一师范生在备课时总是特别注重“备知识”的环节,在师范生看来,教学实践中的知识性错误是最低级、最不应该出现,也是自己最不能容忍的教学失误。
其二,由于师范生总是习惯以“本节课内容是否讲解清楚”作为自己教学是否成功的最主要依据,因此,师范生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都普遍重视“讲解”的演练。
板书技能之所以掌握的最差,也有两个原因:其一,板书技能难掌握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一般认为,板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主要包括“设计”和“书写”两个层面的内容。
要想掌握这些具体的“设计”板书技能没有大量的教学经验支撑是很难实现的。
而“书写”层面的板书技能主要包括会写粉笔字、书写要规范美观和清晰绘制板画等三种具体技能,它们则相对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效掌握。
其二,师范生经常用电脑打字而模糊了字的正确写法以及师范生钟情于多媒体课件制作而轻视了粉笔书技能掌握程度较差的又一重要原因。
对于体态语技能而言,师范生掌握的最差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因紧张而缺乏自信,教学过程被动且缺少活力,一节课多数时间都是低头教学,表情单一而缺乏激情;还有一种是学生过于散漫,或不注意仪表,或双肘撑在讲台上,或存在其它一些的不良习惯而显得毫无修养。
缺少实践机会的师范生要想克服上述困难,高水平地掌握体态语技能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提高师范生技能的方法四川师院郭三清在《论高师学生的师范生技能》一文中提出,师范生技能包括教学技能和教育技能两个方面。
师范生的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要经过认知定向、初步形成、协调完善、熟练自动等四个阶段。
他还提出了提高师范生技能的一些培训方法:参加多种渠道的活动如模拟教学,说课评课等;校园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摄影比赛、“三字”比赛普通话比赛、板报比赛等。
湖南娄底师专的周辉在《浅谈师范生现代教学技能的培养》中写到三种培养师范技能的方法:1、传统的观摩分析试讲实习模式;2、微格教学模式;3、多媒体交互式训练,主要是用来培养师范生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运用能力。
(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师范生具体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师范生技能沈阳师范大学的李娜在《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及应对策略》中指出,师范生应从自身做好就业准备提高自己的师范生技能和职场应对能力,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做起:1.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即师范生在入学后就要规划好自己将来打算的职业,并根据该职业所要求具备的素质不断努力。
2.师范生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面前,师范生必须要有紧迫感,严格要求自己,为自己制定一些近期目标如:每学年阅读专业书籍10本,其他文学等书籍20本,进行演讲一次,撰写学术论文一篇等等。
3准确进行自身定位,降低就业期望值。
师范生在就业前要清醒地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客观地评价自己,逾越观念的樊篱,超越传统的择业惯性,到民办学校、到偏远地区、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和创业。
只有这样师范生才能抓住就业机会,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池河学院教育学院的韦芳在《实习支教: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新途径》中调调实习对于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一)实习支教生通过教学实践,弥补了自身不足,并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职业有了切身地体会,明确了自己的教师职业角色意识,进一步坚定了从教信念。
(二)进一步增强了教学实践能力师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实践教育,但传统的师范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仅局限在4-6周的教育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少足够的教学实战经验和反思自己的实践机会。
长达两个月的顶岗实习支教,让他们掌握了参与式教学、学科教学设计、组织班级活动、管理学生等教师的基本技能,使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石子河师范大学师范学院的候新华在《做好师范生教学实习前的讲课训练》一文中指出,在实习前做好讲课训练,充分利用好成人资源,互相探讨学习可以提高实习效果。
从实习后的反馈信息可以看出此项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首先,实习学生大大增加了课前讲课训练的时间。
因为指导教师的精力有限而且承担其他的教学任务,不可能抽出很多时间来组织学生进行逐一授课前的讲课训练检查。
但成人学生有余力且有时间组织好此项活动。
其次,实习生经过这种课前训练,见习时间大大缩短相应地延长了正式实习的时间。
实习学校的领导及学生对实习生也有很高的评价。
无论是教态,课堂的引入,教学的难重点和板书设计等等方面。
由于课前的大量的讲课训练,使绝大多数学生首先能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进入角色也快。
这样不仅为下一次实习学校的选定作好了铺垫,而且实习学校的教师也愿意给实习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亲自走上中学的课堂,实践教学。
实习学生人均讲课量超过五节以上。
最终实习生和实习点双方都很满意。
在《微格教学在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的实践与应用》一文中,辽宁师范大学的马静做了相关的阐述。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也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和“小型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借助现代的视听技术,采用可控的教学环境,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集中解决某个特定问题,分阶段系统地培训、提高在职教师和师范学生的课堂基本教学技能的师资培训模式。
作为一种缩小的教学模式,它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各种基本的、具体的单项教学技能,如导人技能、呈现技能、操练技能、提问技能等等,并在较短的时间内针对这些技能对某一小组的师范生或在职教师单独地、逐个地进行反复训练,使受训者获得大量及时的反馈信息。
80年代,微格教学传人我国,高师院校纷纷引人。
由于其操作简便、灵活可行等种种优点,现已成为师范生教育实习的重要手段和训练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有效方法,并且成为师范院校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突破口。
而且据分析,这种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师范生技能。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的谢云秀在《加强“说课”训练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的论文中指出开展师范生“说课”训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师专数学系学生通过“说课”,能够把数学学科内容转化为数学教学内容,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得到统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对师范生"说课"能力的培养,其模式为:理论学习———说课实践———课堂模拟教学。
“说课”的意义在于:“说课”能使师范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得到统一“说课”能提高师范生理解新课标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能提高师范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说课”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高胜利在《讲课比赛是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文中提出讲课比赛可以说是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极为有效的途径。
通过讲课比赛可以激发师范生的创造性,促进优秀青年教师的不断湧现。
说是比赛,实则是展现和切磋,是激励和鼓舞,极大地促进了全校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对于提高重庆师范大学师范生技能的一点看法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重庆师范大学的学生要想真正站稳三尺讲台还是不容易的,特别是新课改对于师范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一个需要所有同学深思的问题。
提高师范生技能的方法有很多,究竟我们有没有真正利用好学校的教育平台,有没有去认真落实每一项师范生技能的训练,还是让这些训练流于形式,到底应该怎样更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不仅是师范生生要思考的,也是学校各级领导需要深思的问题。
重庆师范大学的未来究竟会走向哪里,就要看大家的行动了。
参考文献:[1] 谢云秀,贺志雄. 加强“说课”训练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110~112.[2] 高胜利,陈三平,谢钢王尧宇. 讲课比赛是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J]. 中国大学教学2009 (5):43~44.[3] 斯德斌. 提高师范生就业竞争能力的研究[J]. 高教高职研究2012(13):160.[4] 曹丽萍,陈延宏. 论师范生就业市场化与高等师范教育改革[J].现代教育管理2009 (5) :126~128[5] 武德林. 从人才市场看师范生素质教育[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4):82~85[6] 向从武.对加强师范生就业指导的几点思考[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7):227~228.[7] 刘国皇. 高等师范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探索[J]. 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7(6):20~26.[8] 兰石财,黄兰芳,陈菲菲,陈婷婷,林炎煌. 近十年我国师范生教学实践技能培训途径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8(2):30~34.[9] 杨好利,张丽娜. 浅析高等学校师范本科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 甘肃科技2009(11):180~181.[10]魏壮伟. 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J]. 科学教育2010(5):24~26.[11]李娜. 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及应对策略[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4):101~101.[12]韦芳. 实习支教: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新途径[J]. 河池学院学报2009(6):87~106.[13] 杨彦辉. 素质教育与师范生素质培养[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0):371~374.[14] 武海明,刘瑞儒. 网络时代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新探索[J]. 现代情报2005(9):208~210.[15] 侯新华杨晓冬. 做好师范生教学实习前的讲课训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3):72~74.[16] 马静,冯展极,王宏伟. 微格教学在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的实践与研究[J].2011(3):118~119.[17] 蔡明,王军. 师范生技能培训与师范生素质教育[J]. 2012 ( 9) 92~93.[18] 王本贤. 师范生就业市场分析及高校之应对[J].就业调研2006(7)45~47.[19] 邬跃,陈恒. 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实效性的思考[J] .教育学术月刊2009(11):48~51.[20] 贾晓婷. 微格教学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实施步骤探讨[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3(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