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导学案及课时作业 (XX版七年级上册)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窃读记导学案二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窃读记导学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df816a2a866fb84ae55c8d37.png)
《窃读记》《窃读记》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我能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课前热身】林海音出生在1918年,在她小时侯那个年代,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读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
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也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
虽然林海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但是贫困的经济状况还是无法满足她那颗渴望读书的心,她是怎样读完一本又一本心爱的书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林海音的读书经历。
【预习导学】(课前15分钟完成)一、单元扫描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本组教材就以“我爱阅读”为专题。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本组教材将“我爱阅读”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我们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七年级上-11《窃读记》导学案(教师用)教案
![七年级上-11《窃读记》导学案(教师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dafd43a417866fb94a8e2b.png)
11.《窃读记》导学案(教师用)主备课:科组长审核:课改办审批:日期: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学习本文生字生词;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的深刻含义。
(重点)2.比较两次“窃读”不同的经历,感受作者在两次“窃读”过程中的不同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难点)3.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懂得对生活感恩。
(重点)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读过《城南旧事》这本书吗?它的作者就是台湾女作者林海音。
林海音小时候家境贫寒,却酷爱读书,她是怎样读完了一本又一本梦寐以求的书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听听她的读书故事。
二、自主学习1、看课文注释,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字词学习生难字窃.读( qiè)炒.菜( chǎo )锅勺.( sháo )踮.起( diǎn )屋檐.( yán )羞惭.( cán )目的.地(dì)暂.时( zàn)贪婪.( lán )唾沫..( tuò mo)撅.着( juē)尴尬..(ɡān ɡà)枉.然( wǎnɡ)蹭.过( cènɡ)汗涔涔..(cén )众目睽睽..( kuí)煞.有介事( shà)踉踉跄跄..( lǐn)....( liànɡ qiànɡ)威风凛凛饥肠辘辘..( lù)倾.盆大雨( qīnɡ)多音字( tán)弹簧( chuānɡ)创伤( liànɡ)分量弹创量( dàn )子弹( chuànɡ)开创( liánɡ)测量词语解释(看课文下面的注释)三、小组合作探究阅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记叙一件什么事?“窃读”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的故事。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窃读记导学案1-2课时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窃读记导学案1-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7c26d107375a417876f8f37.png)
11.《窃读记》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 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3. 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学习重难点】学习谋篇布局上的技巧——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自主学习】1.自主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2.用你喜欢的线条划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并做上批注3.搜集作者相关资料【设问导读】书不仅是一样工具,更是一种超脱凡俗的心灵寄托,一种开发人类智慧的满腔热忱,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那么,生活中真的没有书,或者书不能满足于我们的欲望,该怎么办?我们今天来体验林海音的窃读经历。
1.自由读文,思考:(1)“窃”的含义;(2)“读”的心理;(3)“记”的内容是什么?用什么手法记的?2.快速默读全文,请大家找一找“我”到底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和方法呢?试着分别概括出来。
3. 在你们的眼睛里、在你们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呢?【巩固练习】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 ) (2)好像真有这么回事似的。
( )(3)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4)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情,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 )2.下面语段中有一处语病,在文中画出来,并进行修改。
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14~17周岁人群对课外书的选择偏好主要集中在文学类上,这一比例占到了58.5%;其次喜欢的课外书类别依次是历史类、科普类和心理类,选择比例均大约在20%左右。
对于学生阅读课外书,66.0%的学校老师和74.3%的家长表示赞成,另有9.6%的学校老师和6.6%的家长因担心耽误学习而反对学生阅读课外书。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仿照下列句式,也打个比喻,赞颂好书。
(要尽量押韵)书是师,最可亲;诲不倦,更热心。
书是友,常交流;天下事,共探求。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3b3f0cc77da26924c5b0b5.png)
窃读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扎实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读精彩语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激情投入,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 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的阅读方法。
2. 要充分预习,品读重要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并认真做好批注。
本文的批注不少于4处,并写出你的理解。
反复朗读课文,力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 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4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1.作者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2.词语理解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饿得肚子直叫。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要求不高,只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
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难以实现。
【自学导航】1. 读一读,写一写。
(用你智慧的眼光发现课文中重要的字词--本课较难写的生字和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积累下来,再通过组内交流补充)2. 请认真品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的那句话并仔细品味。
《窃读记》导学案
![《窃读记》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851f5d76eeaeaad0f33002.png)
11《窃读记》林海音【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含英,台湾苗栗人,作家。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2、背景资料:林海音原籍台湾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板,不久即返回台湾,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在北京度过的25年时间,被林海音称作“金色年代”。
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因此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味儿。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5′)1、给加点字注音:汗涔涔.()尴尬..()()众目睽睽.()贪婪.()饥肠辘辘.()踉踉跄..跄()()2、整体感知:①概括全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课文题目中“窃读”的理解?本文具体描写了“我”两次窃读的经历。
“窃读”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以及渴求读书却没钱买书只能去书店偷偷看书的痛苦和无奈。
②填写下表,体会店老板、店员对“我”窃读的不同态度?③写出文章的主旨句?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
④课文多处写了“我”对读书的痴狂,试找出一处做简要的分析?⑤课文连续设置悬念,这些悬念的设置有什么作用?作者通过富有悬念的起笔、中间的插叙、突然的转折及深化主题的结尾,把文章写得起伏有致,不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妙句赏析:①“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色多皱的布裙”比作“支不开的破伞”,形象地表现了“我”无钱买书的窘迫处境,衬托了“我”受到店员“礼遇”后愉悦松快的心情。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导学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导学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8112e15a783e0912a2162a7c.png)
窃读记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练习默读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3、品味窃读的滋味,并在其中阅读生动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
二、导入以作者简介导入,逐条齐读----她就是林海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窃读记》。
1、默读,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作者童年因贫困买不起书而只能在书店窃读的经历。
2、默读:文章详细写了几次窃读的经历?第一次结果如何?第二次结果如何?除了这两次经历,作者围绕窃读还写了什么?过渡:《窃读记》的题眼为窃,围绕窃,作者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她读书时的情态。
一个看似贬义的窃字,饱含了作者窃读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滋味。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心,去感受窃读的滋味。
三、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窃读的滋味1、PPT出示:11、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告诉们,窃读的滋味是快乐与惧怕共存。
那么,文中哪些语句表现这些滋味?预设: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和快乐,却时刻怕被老板或店员发现收到训斥和轰赶;放学后匆匆赶往书店快乐,交织这回顾昨天读书带来的不安;终于挤进书店的快乐,交织着找不到书的惧怕……原来,窃读的滋味就是,大大的快乐中蕴藏着小小的惧怕,是小小的担忧中积淀着无限的喜悦。
但是,窃读的滋味,仅此而已吗?无力买书又渴望读书饥肠辘辘地读书一两个小时的站立读书,腰酸背痛-------这样读书的感觉是痛苦的。
不仅忍受身体的痛苦,还要忍受精神上的痛苦----被老板发现,然后被赶出书店的屈辱、悲愤。
但是PPT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
“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
”我告诉自己。
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小结:这如醉汉般的踉踉跄跄,就是读书后仍沉醉在书中的我的忘形行为,阅读后我的快乐、激动、,满足,让读者为之感动----尽管有担忧,有恐惧,有屈辱,但是,得到的读书的幸福快乐更多。
窃读记导学案
![窃读记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c040f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64.png)
窃读记导学案窃读记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窃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学习并熟练掌握窃读的基本方法.熟悉窃读技巧,学会根据窃读结果照顾文章主旨。
二、教学内容:L窃读的定义及重要性:窃读是通过快速阅读,运用技巧和策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文章的最大量信息的读写活动。
窃读不仅可以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还可以抓住文章的主要联系,洞悉文章的脉络,从而更有效地理解文章。
2.窃读的基本原则:(1)多看少做:在窃读时,应让自己多看少作。
避免在文章阅读初期就立刻开始做笔记,以免耽误阅读速度,而影响最终的理解成果。
(2)精扫原文:窃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技术,因此就要求读者在窃读时不能刻意去深究文章每一句话的含义,而是要把握文章这句话表达的总体意思,精准定位文章的体裁、篇章结构和中心意思。
(3)全局联系:在窃读时,我们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串联文章的结构,看清文章的中心脉络,抓住文章的整体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3.窃读技巧:(1)认识文章的不同组成部分:如果作者使用段落的形式来呈现文章,一般而言,每个段落都有着独特的结构和内容,可以从段首及段尾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
(2)摘要:在窃读中,根据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学习者可以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汇总成一句或几句话,从而概括文章的大意。
(3)注重细节:在窃读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以抓住文章中隐含的某些细微信息,以便最大限度地吸取文章中有用的信息。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讲师可以针对窃读的定义,重要性、原则以及技巧等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窃读。
2.练习法:学生可以根据讲师的讲解,尝试使用窃读的方法去阅读文章,结合实际练习来检测自己理解能力的提高。
3.小组讨论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之间就窃读技巧的实际应用进行讨论,彼此交流和分享,以期在不断探索中收获成果。
四、教学结果:1.学生能够掌握窃读的概念及其重耍性,并熟练掌握窃读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学生能够运用窃读技巧去阅读文章,并能够更有效地理解文章;.学生能够运用窃读策略去照顾文章主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窃读记》导学案
![窃读记》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03c8bb69dc5022abea0001.png)
《窃读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细致复杂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2、进一步提高品味语言、概括总结的能力;3、感受作者对书的热爱,培养对爱的感受力,学会感恩与珍惜。
学习重点学习将两种复杂的心理交织在一起的写法;学习难点品味富有感染力、表现力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爱书之情;学习方法诵读品味、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学流程一课堂预习导学(一)导入新课说一说自己积累的关于读书的名言。
(生自由说)是的,书,滋养着我们的血脉和骨肉,丰润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塑造着我们的气质和品格,有书的时间充实快乐,有书的世界多姿多彩,有书的人生富足丰美,那么,如果生活中没有书,我们将怎样?我们今天来体验林海音先生的窃读经历。
(板书:作者、课题)(二)明确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三)自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给下列字注音撅()踱()诅咒()踉跄()(2)补充并解释词语惯ji ( ):踉踉qiangqiang( ) :Sha( )有介事:(3)速读课文,思考并释题:“窃”的含义;“读”的心理;“记”的内容;二课堂学习研讨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按要求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2、“窃读记”中的我体会的是一种怎样的滋味?3、这种快乐并惧怕的矛盾的心理描写是本文一个亮点,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作简要的赏析。
4、“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反馈检测1、线索:窃读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例:“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读着”特别想读书又正好读到书的狂喜。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同来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害怕被发现。
4、读书的快乐源于能够与书中人物同悲共喜,源于同仁人雅士的交流对话,源于感受书香雅气,源于从书中汲取生命的营养。
同时,也源于被人关爱,店员默默的关怀和帮助,让“我”体会了人世的真善美,不再固执于仇恨。
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时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7df420d15abe23492f4df0.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时导教案合用优选文件资料分享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第一课时导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第一课时导教学设计授课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分、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厨、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初步领悟窃读的滋味;经过品味详细语句,感悟作者对念书的热爱,对求知的希望。
授课重点:朗诵课文,打扫阻挡,认识课文内容,初步领悟作者窃读的滋味,感悟作者对念书的热爱,对知识的希望。
教学难点:抓住动作和心理描绘语句,感悟作者对念书的热爱,对求知的希望。
授课过程:一、导入,达成学习单第一板块――检测板块。
1 、导入: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添知识,广阔视野,陶冶情操。
念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好一本书就恰似吃上一顿美味佳肴。
那么,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与感觉呢?同学们谈得特别好,老师也感觉到了你们念书的乐趣。
老师知道有这样一位小女孩,也特别喜欢念书,竟然去“窃读”。
这终究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窃读记》。
(出示课题) 2 、预习检测 3 、报告沟通预习情况。
二、朗诵课文,达成学习单自主合作研究板块。
1、迅速阅读课文,作者是怎样窃读的?划出重点词句?自主阅读,划出重点词句组内沟通讲堂显现 2 、朗诵课文,把作者窃读心情的语句划出来,初步领悟作者窃读感觉。
自学组内沟通讲堂显现三、达成部分《讲堂作业》,小组沟通、师生谈论作业。
四、小结:读了课文,我们感觉到了作者是多么热爱念书,最后能成为作家,写出这么好的书是必定结果的。
四、板书窃读记快乐惧怕。
七年级上册语文 《窃读记》第一课时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 《窃读记》第一课时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7139b76529647d272852bd.png)
【学习目标】:1、我能自主学习本课字词,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我能通过练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我能整体感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窃读的滋味。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预习提示】1、我能做好常规预习。
2、我会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
3、我了解作者林海音。
学习流程师生笔记一、预习检测1、了解作者,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2、解题“窃”的理解:“窃”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⑴偷;⑵偷偷地;⑶谦指自己(意见)。
在“窃读记”中选第()种解释,通过自学,我知道了“窃读”是什么意思?3、我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4、我圈出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读得正确流利。
5、我能通过读文思考和概括,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窃读的滋味。
家长签字()二、小组合作互助任务一:我对作者的了解,及读书的名言任务二:我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
1、我能认识、读准生字新词。
2、我能指出易写错的字。
任务三:我理解到的词语。
任务四: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任务五:我能通过读文思考和概括,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1、在自读课文后,年少时的林海音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2、课文主要讲:年少时的酷爱读书,因为,所以常常在后,到偷偷地读书,从书中得到了。
任务六:文中哪句话体现了作者窃读的滋味?为什么作者会这样说?三、小组展示1、小组抽取任务,预展2、全班展示四、达标检测:1、读拼音,写词语jīè jù pàwū yán chōng zú q ièdú()()()()()shūguì chǎo cài diǎn qǐjiǎo zhīchēng()()()( )2、我能区分这些形近字,而且还会组词呢。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窃读记》导学案2(无解答)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窃读记》导学案2(无解答)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429cdb2cc58bd63186bd4f.png)
11.《窃读记》导学案
神
由题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
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
)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一角避免引人注意(不要求逐点答到)
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事读
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激发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感受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对书的酷爱
受。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窃读记》导学案及课时作业 (XX版七年级上册) 按照2016年XX版新版而编写。
内附课时作业及导学案答案。
《窃读记》导学案
编制人:李明茹审核人:
教学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
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
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作客美国》,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等。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她的的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5岁举家迁居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她的成名之作小说《城南旧事》即取材于这段生活。
二、自学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窃读()踮脚()腋下()尴尬()()狼狈()
贪婪()屋檐()撅着()诅咒()踉跄()()
众目睽睽()煞有介事()饥肠辘辘()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
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辘辘,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
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
煞,很,极。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3)“窃读记”中的“窃”是什么意思?如果改为“偷读记”好不好?为什么?
“窃”是偷偷地意思。
不好,此文以“窃读”为叙事线索,着重描写作者“窃读”的心理和情感经历,“窃读”二字真切反映了作者囊中羞涩的窘态,更表现了作者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和鲜明的形象,而“偷”则缺少这些意蕴。
三、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我”为什么要“窃读”?
学生能概括文章内容即可。
因为我无力购买却渴望读到书。
2、文章写了几次窃读?“我”在窃读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事?(在文中画出,并读一读)
两个窃读。
第一次被老板粗暴制止,在“我”心灵上留下创伤;第二次我得到店员的暗中关怀,感受到人间的爱和温暖。
四、课文精读
(一)再次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默读全文,找一找作者到底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
(1)假装问价钱来窃读;(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4)以雨天为借口留在书店里;(5)用花生米充饥;(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别人的注意。
2、试结合文中语句概括出“我”窃读时的复杂滋味。
(要从这些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
饥饿(14段)、劳累(14段)、担心(12段)、害怕(12段)、快乐(3、4、11、13)、舒适(26)、
3、试梳理出“我”第二次“窃读”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先是提防“难堪”的焦虑,以“绝望的心情”走进店里。
接着以感激的心情开始阅读“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的黑字上”。
最后形容读后的快乐与满足,如“好
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我浑身都松快了”。
(二)默读课文,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这句话?
“吃饭长大”指身体需要食物来供养;“读书长大”指头脑需要知识来充实;“在爱里长大”指人的成长离不开爱的浇灌。
文中“我”被店员默默地关心和帮助,这让我认清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不再固执地仇恨人类。
日常生活中融入了浓浓的爱,不经意的细节往往给人巨大的力量,我们应该善于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爱。
(2)假设你是林海音,你能够体会到这种窃读的心情吗?
小结: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详尽描述了两次放学后到书店“窃读”的过程,条理清晰。
两次“窃读”过程的中间,插入了为何开始“窃读”、怎么“窃读”以及被赶出书店的屈辱感受等相关内容的叙述。
精巧的布局谋篇,让故事充满了张力。
《窃读记》课时作业
一、选词填空
1、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想法念头)(逼迫催)使我再度地停下来。
2、我合上最后一页--(吞吐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知识道理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
二、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在广大群众的注视之下。
(众目睽睽)
2、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全神贯注)
3、形容装腔作势,活像真有那么回事似的。
(煞有介事)
4、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废寝忘食)
三、文意理解
1课文中有很多写“我”如饥似渴地读书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1)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饥饿的瘦狼”“贪婪”,贬义词褒用,说明“我”对读书的渴望程度。
(2)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这段话描写了“我”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的样子,表现了“我”特别想读书的急切心情。
(3)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
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我”饱读之后的满足感、充实感。
2、作者到底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
(1)假装问价钱来窃读;(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4)以雨天为借口留在书店里;(5)用花生米充饥;(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别人的注意。
3、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身体需要食物来供养;“读书长大”指头脑需要知识来充实;“在爱里长大”指人的成长离不开爱的浇灌。
文中“我”被店员默默地关心和帮助,这让我认清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不再固执地仇恨人类。
日常生活中融入了浓浓的爱,不经意的细节往往给人巨大的力量,我们应该善于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爱。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A.看起来那么瘦弱的他,居然在一天之内负重行走了50多公里,真是不可理喻。
B.他们常年在野外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C.小李一向油嘴滑舌,在这次遂宁市中学生辩论大赛中被评为“最佳辩手”,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D.因前车乱扔垃圾,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二十多辆汽车追尾,伤亡人数不断攀升。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由于老师对我的悉心教育,使我在学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缺少主语,删去由于或使)
B.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语序不当: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
C.春天的观音湖湿地公园展露出自然的清新与秀美,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去处)。
D.自古以来,遂宁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陈子昂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把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A)
①更多的财富,更好的房子,更高的地位,更大的名声。
②但占有的欲望是没有穷尽的,占有本身总在刺激和催生新的欲望。
③因此,只会用外物来丈量幸福感的人,常常陷于一种矛盾之中,拥有越多,幸福反而越少。
④似乎只有这些才能见证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让自己感觉更安全,更强大。
⑤人们总是习惯把希望寄托在攫取的行动上。
A.⑤①④②③B.④②⑤①③C.②④①⑤③D.⑤②①④③
不可理喻:喻:开导,晓喻。
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可改成不可思议)乐此不疲: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
(可改成能说会道)
耸人听闻:耸:惊动。
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可改成骇人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