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教案 精品
中国民间美术优质课比赛教案及教学反思 精品推荐
![中国民间美术优质课比赛教案及教学反思 精品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e105160db4daa58da0114a4d.png)
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麽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民间美术主要种类的介绍:年画、刺绣、风筝、玩具、剪纸等民间美术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集体讨论选出哪些是民间美术作品。
师: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同学们先来看课本。
(板书中国民间美术)三讲授新课(5分钟)师:给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讨论分析。
男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是民间美术。
女生:民间美术存在历史试卷分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男生: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女生: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师结: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麽多那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同学们知道我们这有哪些民间美术吗?生:年画、泥塑、风筝、剪纸。
1年画(12分钟)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辈出,曾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其教学文化底蕴丰厚,年画,深受其影响。
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代,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纷纷迁至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
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
解放后,桃花坞的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
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
图片《一团和气》生看完后有何感想。
师结: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品。
画面成圆形,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点象儿童,又有点象老妇的脸,身穿锦困服饰,颈配长命锁,手捧,《各气吉祥》卷,拎人喜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
省级课比赛一等奖教案《中国民间美术》
![省级课比赛一等奖教案《中国民间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67ce687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d.png)
省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教案《中国民间美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民间美术》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民间美术的起源、民间美术的分类及特点、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重点讲解剪纸、泥塑、年画等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形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分类,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让学生掌握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激发传承和发扬民间美术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民间美术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重点:剪纸、泥塑、年画等民间美术形式的欣赏与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剪纸工具、泥塑材料、年画样品等。
学具:剪刀、彩纸、泥巴、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一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简要介绍民间美术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1)讲解民间美术的分类及特点。
(2)以剪纸、泥塑、年画为例,详细讲解其制作方法及艺术特点。
3. 实践:(1)分组进行剪纸、泥塑、年画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
(2)强调民间美术的价值和传承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国民间美术》2. 内容:(1)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2)民间美术的分类:剪纸、泥塑、年画等(3)民间美术的特点:寓意丰富、形式多样、色彩鲜明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民间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请分析剪纸、泥塑、年画等民间美术形式的特点。
2. 答案:(1)民间美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经历了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的发展,至今仍在传承。
(2)剪纸:以剪刀为工具,通过剪、刻、撕等手法,表现寓意吉祥的图案。
泥塑:以泥巴为材料,手工捏制成各种形象,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
年画:以木板印刷为主,表现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色彩鲜艳,寓意美好。
省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教案《中国民间美术》
![省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教案《中国民间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31bf1c4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0.png)
省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教案《中国民间美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民间美术》的第2课《中国民间美术》。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剪纸、年画、泥塑等民间美术品的鉴赏与制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民间美术品,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民间美术品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民间美术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剪纸、年画、泥塑等民间美术品。
学具:剪刀、彩纸、泥巴、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民间美术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民间美术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讲解与示范(1)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民间美术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示范剪纸、年画、泥塑等民间美术品的制作方法。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民间美术品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间美术分类:剪纸、年画、泥塑等特点:民间性、地域性、实用性、审美性2. 制作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民间美术在我身边”为主题,选择一种民间美术品进行制作。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民间美术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其他地区的民间美术,增强对民间美术的全面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民间美术比赛或展览,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花手绢》
![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花手绢》](https://img.taocdn.com/s3/m/5ab076d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1d.png)
美术教案《花手绢》一、教学背景和目标:《花手绢》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活动。
学生通过折叠和搭配彩色纸张,制作出美丽的花朵手工艺品。
通过本次手工制作活动,学生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观。
本教案旨在让学生能够了解花朵的结构和颜色搭配,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 和学生们一起回顾不同类型的花朵,并请他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花朵是哪种,并解释为什么。
- 向学生们介绍本次活动的目标和过程。
2. 材料准备- 准备彩色纸张、剪刀和胶水作为制作手工艺品所需的材料。
- 将彩色纸张切割成适当的尺寸,以便学生能够折叠和拼贴。
3. 折叠花朵的基本步骤- 向学生展示如何将彩色纸折叠成不同形状的花瓣。
-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们跟随教师完成该步骤。
4. 组装花朵- 让学生们选择不同的花瓣和颜色,将它们组装成一个完整的花朵。
- 强调颜色搭配和层次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发挥创造力。
5. 装饰手工艺品- 学生们可以使用彩色铅笔、彩色纸条等装饰手工艺品,增添美感和细节。
- 鼓励学生们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花朵手工艺品更加独特和吸引人。
6. 展示和分享- 让学生们展示他们制作的花朵手工艺品,并向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 鼓励学生们相互欣赏和赞美对方的作品。
三、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情况。
2. 评价学生的作品,注重对学生创意和细节处理的赞赏和鼓励。
3. 通过学生们的分享和反馈,了解他们对本次活动的体验和收获,以便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四、教学延伸:1. 探究不同花朵的结构和颜色搭配,引导学生们设计和制作自己独特的花朵手工艺品。
2. 组织学生们共同制作一个大型的花朵展览,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3. 引导学生们运用花朵手工艺品创作更复杂的作品,如花束、花篮等。
五、教学反思:《花手绢》这个美术教案通过手工制作花朵手工艺品,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观。
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灯笼
![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灯笼](https://img.taocdn.com/s3/m/901d18b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c.png)
美术教案:灯笼一、教学目标:1. 了解灯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会制作灯笼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创作自己独特的灯笼作品,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灯笼的实物、图片或视频资料、彩纸、剪刀、胶水、彩铅等。
2. 学生准备:彩纸、剪刀、胶水、彩铅等。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灯笼的概念和起源,引导学生了解灯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展示不同类型和样式的灯笼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设计和创意。
步骤二:了解灯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灯笼在中国的历史和传统节日中的应用。
2. 学生进行小组分享,交流归纳灯笼在不同节日或庆典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步骤三:制作基本的灯笼(25分钟)1. 教师演示制作一个简单的纸灯笼,并解说每个步骤。
2.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行制作一个简单的纸灯笼。
3. 学生互相展示灯笼作品,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步骤四:创作个性化的灯笼(4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设计并进行灯笼的创作。
可以参考传统灯笼的样式或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2.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3.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分享,互相欣赏和评价。
步骤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制作过程,总结制作灯笼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灯笼作品,并分享创作的感受和心得。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肯定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巩固与延伸:1. 鼓励学生在灯笼制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复杂和有创意的设计。
2. 学生可以将制作的灯笼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如绘画、剪纸等,创作更具艺术性的作品。
3. 继续学习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灯笼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制作灯笼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到了灯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端午
![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端午](https://img.taocdn.com/s3/m/1f01844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a.png)
美术教案:端午引言: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非常有文化内涵的节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端午节的文化魅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本美术教案将以传统端午的元素为基础,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
2.理解端午节与屈原的故事。
3.熟悉端午节所使用的各种色彩、花纹和图案。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图片、文房四宝(纸、笔、墨、砚)、相关绘画工具。
2.学生准备:纸张、彩色铅笔、水彩颜料、毛笔、墨汁、画板等。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1: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并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端午节的了解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2:色彩与图案(15分钟)介绍端午节所使用的各种色彩和图案,并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色彩和图案所传达的意义和情感。
步骤3:线条与构图(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端午节图案的特点,包括线条的粗细、弯曲与直线等。
然后,通过示范和演示给学生一个基本的图案构图方法,并鼓励他们尝试自己的构图。
步骤4:绘画创作(40分钟)学生使用彩色铅笔或水彩颜料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端午节相关的素材和主题供学生选择。
步骤5:展示与分享(15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论,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美术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对端午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通过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将会得到更好的提高。
总结:美术教案:端午,以传统节日为素材,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并体验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省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优质教案《中国民间美术》
![省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优质教案《中国民间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439eed7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1.png)
省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优质教案《中国民间美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民间工艺》,内容详细涵盖第一节《中国民间美术》。
我将引导学生深入解民间美术种类、特点及其背后文化内涵,重点探讨剪纸、年画、泥塑等艺术形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掌握中国民间美术基本种类、特点及其所蕴含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对中国民间美术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民间美术背后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掌握民间美术种类、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民间美术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实物展示、教学视频等。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民间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好奇心,进而引入课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民间美术种类、特点,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初步认识。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泥塑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对民间美术理解。
4. 例题讲解:分析一幅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他民间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并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剪纸、年画、泥塑等特点:寓意丰富、色彩鲜明、造型夸张2. 欣赏与分析方法线条、色彩、造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选择一种民间美术作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并写出鉴赏心得。
2. 答案示例:以剪纸为例,从线条、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寓意、技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解和掌握民间美术种类、特点,以及背后文化内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解更多民间美术作品,如刺绣、民间绘画等,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民间美术展览,加深对民间美术认识和热爱。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教案获奖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教案获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4f821b011ca300a6c390f4.png)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
②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走近民间美术、走近生活,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的目的。
②通过多种实践,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
③关注社会热点,懂得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3、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视频欣赏、讲解民间美术,引导学生进入乡土文化的氛围中。
教学中把欣赏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激发创造思维。
导入:[视频导入,创境激趣]导入环节我以视频导入,视频中集合了民间美术各种类,学生观看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视频中出现了哪些美术样式?学生总结,部分学生补充。
老师归纳总结:剪纸、皮影、泥塑、糖画、年画、装饰品。
这些美术样式都属于民间美术范畴内,引出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课件)讲授新课:一、民间美术1、概念:提问学生:你认为什么是民间美术?学生回答,部分学生补充。
老师归纳总结,课件展示民间美术概念民间美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应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民间美术是构成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
2、种类结合之前视频和民间美术概念,总结民间美术种类:民间剪纸、皮影、泥塑、民间年画、玩具、刺绣、民间染织、装饰品等等。
本节主要欣赏其中的两类:皮影、剪纸。
二、皮影1、观看电影《一个人的皮影戏》片段,让学生欣赏皮影戏的表演形式。
提问:通过观看视频,皮影戏表演有什么特点?学生归纳总结:表演皮影戏,通过灯光和幕布,操纵皮影人进行表演。
老师归纳总结并引出皮影戏概念: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省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教案《中国民间美术》
![省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教案《中国民间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daa51bd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4.png)
6.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及时、具体,是否能够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7.课后反思是否深入,是否能够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1.实践环节的设计与组织: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适当指导。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正确使用学具。
2.课堂展示与评价的方式:在评价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用语言描述和评价作品。
省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教案《中国民间美术》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民间工艺”,第2课“中国民间美术”。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动手实践: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利用所准备的学具,创作一幅具有民间美术风格的合作作品。
4.课堂展示与评价:
(1)每组展示作品,并由其他组进行评价。
(2)教师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5.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
(1)讲解例题:分析一幅民间美术作品,指出其分类、特点和应用。
(2)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民间美术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3.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创新性: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素材,帮助学生找到创作灵感。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提高作业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大学中国民间美术优质课教案
![大学中国民间美术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dcece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0.png)
大学中国民间美术优质课教案教案标题:赏析中国民间美术作品——传承与创新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艺术技法。
3.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尊重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1.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 探究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了解历史与现实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包括中国民间美术的图片、艺术家介绍和作品解析等。
2. 摄影或绘画相关的工具和材料。
3. 书籍和互联网资源:用于学生研究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民间美术的一些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简明扼要地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2. 分析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共同特点,如色彩鲜艳、题材生动、形式多样等。
三、案例学习(25分钟)1. 展示不同地区、不同题材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解读作品的寓意和表现手法。
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所蕴含的民间文化、历史背景和社会价值。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中国民间美术的实践任务,如绘制传统剪纸、刺绣等。
2.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将民间元素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
五、作品展示与交流(2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创作的民间艺术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激发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扩展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视野。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民间美术的特点和价值。
2. 学生互评或教师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展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教学延伸: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深入研究中国民间美术的地区特色和不同流派。
传统美术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传统美术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eec61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16.png)
传统美术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传统美术的一些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传统美术的一些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包括素描、水彩画、油画以及中国传统画法等内容。
三、教学重点1. 学习素描技法,掌握基本线条和明暗处理方法。
2. 学习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如湿画法、干画法等。
3. 了解油画的基本构图和色彩运用。
4. 了解中国传统画法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四、教学准备1. 素描铅笔、铅笔刀、橡皮擦等工具。
2. 水彩颜料、画笔、绘画纸等材料。
3. 油画颜料、画布、调色板等材料。
4. 中国传统画法的图例和茶具等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传统美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对传统美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素描技法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法,包括线条的运用、明暗效果的表现等。
(2)水彩画技法介绍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如湿画法、干画法等,让学生了解水彩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油画技法简要介绍油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让学生了解油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4)中国传统画法通过展示一些中国传统画法的图例,讲解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实践操作(1)素描练习让学生进行素描练习,以简单的静物或人物为题材进行绘制,要求学生掌握线条和明暗处理方法。
(2)水彩画创作让学生运用水彩画技法,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题材进行创作,注重色彩的运用和表现形式的呈现。
(3)油画创作以简单的风景或静物为题材,让学生尝试使用油画进行创作,培养学生对色彩和构图的敏感度。
(4)中国传统画法体验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画法,可以选择一种喜欢的画法进行实践操作,注重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特色。
4. 学生展示与评价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分享,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
六、教学延伸1. 继续深入学习传统美术的相关技法和表现手法。
看民间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看民间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0c5a1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a.png)
看民间美术教案一、引言民间美术是指自古以来在民间流传的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品。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为了有效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各级教育机构纷纷推行相关的教学课程。
二、起步1.民间美术的重要性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木刻等,这些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2.民间美术教学的价值通过学习民间美术,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同时,民间美术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三、教学内容1.剪纸艺术教学剪纸是一种在纸上剪出花纹或图案的艺术形式。
在剪纸艺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剪纸的历史背景、技巧和样式,引导学生学习剪纸的基本技能。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纸张和剪刀,以及如何准确地剪出各种花纹和图案。
2.泥塑艺术教学泥塑是一种利用黏土或泥土塑造形象的艺术形式。
在泥塑艺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泥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和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泥塑创作,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泥塑艺术的魅力。
3.木刻艺术教学木刻是一种利用木材制作版画的艺术形式。
在木刻艺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木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木材、刀具和油墨,以及如何使用刀具进行雕刻。
通过学习木刻艺术,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创意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民间美术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民间美术的背景知识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并学习相关的艺术理论。
同时,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剪纸、泥塑和木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
2.个性化教学在民间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中国民间美术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教案 精品
![中国民间美术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教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65905c70561252d380eb6e91.png)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课业类别:美术欣赏操作课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
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首先要搞清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
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本课选取了剪纸、年画、风筝、玩具、编织、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组织教学:1、将课题分成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2、根据实物作品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展开讨论。
3、检查学生回答得问题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4、课前把教师准备的材料布置在六块版面上,变成小小展览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自我介绍2、(把实物摆放在讲桌前展示-------)导入主题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中国的民间美术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留下来的具有东方特色的遗产,是中华民族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精神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美术画粽子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美术画粽子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f36a9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19.png)
美术画粽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粽子的由来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掌握绘画粽子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表现能力。
4.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创作展现粽子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纸、颜料、画笔、水杯、毛笔、剪刀、胶水、彩色纸、黑白纸。
2.学生准备:铅笔、纸、橡皮擦、颜料盘、画笔。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插图,介绍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粽子的兴趣。
2.学习粽子的基本形状(10分钟):教师现场展示不同种类的粽子,并向学生描述其形状,比如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等,帮助学生理解粽子的特点。
3.学习粽叶的绘画技巧(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绘制粽叶的基本形状,引导学生使用毛笔和颜料在白纸上练习画叶子的线条和层次感。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并尝试不同的色彩搭配。
4.学习粽子的绘画技巧(2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绘制具体的粽子形状,包括切割折叠的纸粽子和圆形的粽子。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尝试不同的绘画技巧和颜色搭配。
5.团队合作创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粽子形状进行团队合作创作。
教师提供彩色纸、黑白纸和剪刀等材料,引导学生合理搭配和运用。
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粽子的绘制。
6.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将完成的粽子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教师帮助学生发现不同作品的特点和亮点,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粽子的文化内涵和制作过程。
学生通过练习粽叶和粽子的绘画技巧,提升了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并培养了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表现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创作,学生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粽子制作的其他方面,如粽子的馅料和包裹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艺术创作潜力。
画粽子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画粽子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82484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7.png)
画粽子美术教案一、教材分析画粽子是一项传统的中国民间手工艺,形象生动且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特色,因此非常适合作为美术教学的主题。
通过学习画粽子,既能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又能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美术教学。
二、教学目标1.了解粽子的起源、形状和制作过程。
2.学习粽子的构成要素,如叶子、绳子等,掌握其基本形态与特点。
3.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能力,通过观察粽子的形态、颜色等特征,运用手工艺术技巧进行绘画表现。
4.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准备1.粽子的图片和实物样本。
2.彩色纸、剪刀、胶水等绘画工具。
3.相关美术书籍、故事书籍等作为参考资料。
4.音乐和视频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粽子文化。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向学生展示粽子的图片和实物样本,向学生简单介绍粽子的起源和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Step 2 观察与描述请学生自由观察粽子的形态、颜色等特征,并引导他们用简短的语言描述粽子的特点。
Step 3 基础绘画技巧讲解通过讲解粽子的构成要素,如叶子、绳子等,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例如,叶子的绘画可以从画一片叶子开始,然后学会画多片叶子并赋予不同的角度和形态。
Step 4 创作粽子绘画作品提供彩色纸、剪刀、胶水等绘画工具,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想象和实际观察出发,创作粽子的绘画作品。
Step 5 交流和展示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作品中表现的粽子特点和自己的创意。
五、教学延伸1.通过邀请艺术家或民间工艺师进行亲自指导,增加学生对粽子技艺的深入了解和欣赏。
2.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学习和欣赏与粽子相关的绘画作品。
3.通过讲解民间故事或传说,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粽子的文化背景,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评价他们对粽子造型和构成要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踩高跷
![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踩高跷](https://img.taocdn.com/s3/m/864bcb9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3.png)
美术教案踩高跷一、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什么是高跷,并了解高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 学习踩高跷的基本姿势和技巧;3. 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二、教学准备1. 高跷道具(足够数量,适合学生年龄段的高跷);2. 教师准备好的介绍高跷的图片或视频,以便向学生展示;3. 教室内的宽敞空间,用于学生练习踩高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高跷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高跷的起源、历史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高跷的学习热情。
2. 讲解踩高跷的基本姿势和技巧(10分钟)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踩高跷的基本姿势和技巧,包括:- 十个指头要用力抓住高跷;- 保持身体平衡,背部挺直,头部向前;- 将重心放在脚尖上,尽量减少踩踏地面时间;- 迈步时要抬高脚尖,将高跷扔在适当的位置。
3. 示范与练习(30分钟)教师向学生示范正确的踩高跷姿势和技巧,并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练习。
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练习开始,例如站立和走动,逐渐增加难度,如跳跃和转身等。
教师要对学生的姿势和动作进行及时纠正,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踩高跷技巧。
4. 踩高跷小游戏(20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以促进学生对踩高跷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高跷比赛或搭建高跷障碍物赛。
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学生对高跷技巧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5.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询问学生对踩高跷的感受和收获。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踩高跷导致意外伤害。
四、教学扩展1.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组织展示自己踩高跷的小表演,以展示学习成果。
2. 鼓励学生了解并学习其他中国民间艺术表演,如杂技、踩高跷等,以丰富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表现、参与度以及对高跷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画脸谱
![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画脸谱](https://img.taocdn.com/s3/m/167c077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d.png)
美术教案:画脸谱引言:脸谱是中国戏曲演出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以其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展示了不同戏曲人物的特征、性格和身份等信息。
学习画脸谱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教授学生如何画脸谱。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脸谱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 学习不同脸谱的基本图案和颜色搭配;3. 通过绘制脸谱图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4. 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二、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白板来展示脸谱的图像和介绍内容;2. 纸张和画笔/彩笔等绘画工具;3. 可选:一些简单的脸谱模板供学生参考。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 展示一些标志性的脸谱图案,让学生根据图案及颜色猜测它们所代表的角色;2. 介绍脸谱的概念和历史背景,解释它们在中国戏曲中的作用;3. 引导学生讨论脸谱的特点以及它们与不同角色性格的联系。
步骤二:示范绘画技巧1. 选择一个简单的脸谱图案进行示范,解释每个步骤的绘画技巧;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观察示范过程中的关键细节。
步骤三:学生绘制脸谱1. 分发纸张和绘画工具,让学生动手绘制自己喜欢或选择的脸谱图案;2. 鼓励学生使用创造力,在原有图案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化和个性化。
步骤四:分享和评价1. 要求学生在完成绘画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2. 教师也可以提供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彼此学习、借鉴。
四、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的脸谱画家或戏曲表演者到学校进行现场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脸谱的艺术特点;2. 组织学生参观戏曲表演,让他们亲身感受脸谱在演出中的魅力;3.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其他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等,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成果,并对作品进行评价,判断学生对脸谱的理解以及创造力的发展程度。
美术包粽子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美术包粽子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83295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5.png)
美术包粽子教案一、教案背景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一天,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浸泡菖蒲酒等一系列的传统习俗。
其中,包粽子是一项具有区域性特色的手工艺活动,在各地都有不同的包粽子方式和口味。
通过美术包粽子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2.学会制作粽子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制作粽子的材料和工具(粽叶、糯米、香肉、红豆、红枣、蛋黄等);2.学生准备:一次性手套、围裙、毛巾等。
四、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激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2.讲解制作粽子的基本步骤和技巧(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制作粽子的基本材料和工具,并讲解包粽子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将糯米提前浸泡、处理好粽叶等。
3.示范包粽子的步骤(2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或投影屏幕上示范包粽子的步骤,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同时,教师可以搭配口头解说,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步骤和技巧。
4.分组练习包粽子(3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2-3名学生组成,进行包粽子的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中安排一名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和指导其他成员。
5.展示和评价(15分钟)每个小组完成包粽子后,展示自己制作的粽子,并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粽子的外观、香气和口感等方面给予评价,鼓励学生共同进步。
六、教学延伸1. 了解不同地区的包粽子方式和口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2. 利用粽子的形状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如绘画、手工制作等;3. 开展粽子品尝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口味的粽子,培养艺术品味和品鉴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美术包粽子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美术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课业类别:美术欣赏操作课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
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首先要搞清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
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本课选取了剪纸、年画、风筝、玩具、编织、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组织教学:1、将课题分成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2、根据实物作品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展开讨论。
3、检查学生回答得问题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4、课前把教师准备的材料布置在六块版面上,变成小小展览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自我介绍2、(把实物摆放在讲桌前展示-------)导入主题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中国的民间美术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留下来的具有东方特色的遗产,是中华民族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精神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二、新课内容1、请同学们回答这几件作品名称是什么?(肯定学生答案后指出:)这些作品依次是剪纸、泥人、年画、风筝,木刻、织绣、蜡染、编织。
它们都属于民间美术的范畴。
这些民间美术品有些是纯是为了美化而制作的(剪纸、蜡染),但大多是集装饰性与使用为一体的。
2、请同学们回答:这么多、这么美的民间美术作品,创造者是谁?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明显的特点?(讨论、发言、总结)民间的创造者是民间的能工巧匠,是普通的劳动人民。
特点:造型:形象古拙、概括、简练,即抓住了形象的主要客观特征,又进行大胆的取舍、夸张、变形。
色彩: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与绿、蓝与黄等单纯鲜艳的色彩搭配,体现一种质朴、真挚、热烈的情怀。
3、民间美术的概念: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得美术。
民间美术贯穿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得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得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得智慧和艺术才能。
我国民间美术品类广博而丰富,剪纸、年画、风筝、刺绣、玩具、雕塑是其中最有代表性得艺术样式。
4、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1、剪纸在我国民间美术中,一种是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表达喜庆祝福、人门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
它是我国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使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
(回娘家)(民间剪纸高手齐秀花)(金牛奋蹄-齐秀花作品)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
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
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
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
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
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
2、民间美术中的又一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
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
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
最著名的年画产地当数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和河南朱仙镇,此外、河北武强、四川绵竹、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欣赏几副陕西年画)《爱菊图》、《倩女寻梅》、《纳祥童子》、《六合同春》前两幅画面描绘的女子们人物表情有别,姿态各异、柳叶眉、丹凤眼、瓜子脸、樱桃小口一点点。
再看看放飞凤筝的女子们的衣着:服饰鲜艳浓重,颜色搭配得当,整幅画面的色彩"艳而不俗",极为引人注目。
其特点是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
取材多戏曲故事、胖娃娃和美女,寓喜庆吉祥之意。
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
民间年画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寓意,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强调画中要有情节性、故事性,使人回味无穷。
3、风筝是同学们熟知并喜欢玩的民间游戏品,是传统的体育运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
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南北朝时期。
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花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
风筝又是集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品。
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
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品风筝的著名产地。
《沙燕》是北京风筝。
北京风筝已有300碑的历史。
其风筝扎制工艺精细、构思奇巧、型匀称、式样繁多,极具特色,沙燕即是其表。
北京沙燕风筝,造型夸张,强调燕子双翅的力度与尾翼的舒展,强调燕眼与爪的尖锐捷。
其图案装饰丰富多彩,头部、腹部为固定的样式,胸部可绘以多种纹样,如蝙幅纹、云气纹、牡丹纹,取其吉祥之意。
其设色艳丽,注意风筝高飞后的远看效果,同时也注意细部描绘技艺和色彩的表现。
4、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包括泥人、布老虎、皮影等。
劳动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
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
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
泥虎布老虎江苏的大阿福北京的兔爷儿(部分实物展示)虎的形象来寓意驱邪,表达保佑平安吉祥的祝愿传统的泥、布玩具,在造型上也充分地考虑到其形式、制作技巧等因素与物品的实际用途有机地结合。
玩具多重手感的要求而为团块造型。
即将虎的腿、尾等处理得很短小,孩子们玩耍时不易损坏。
在造型上形成了一种憨态可掬、稚拙可爱的审美趣味。
5、民间美术的寓意象征的特点,还大量表现在广大劳动妇女的刺绣品之中。
这些刺绣品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
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
6、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各类编织品就有 100多种。
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
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
产品可分篮、盘、萄、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
欣赏摆放的篮子(实物)我们从这些编织品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巧妙多变的织法,就可领略到这些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智慧的民间工艺品之美妙了。
7、民间雕塑(石砖雕、木雕、泥人、面人等)三、民间美术艺术语言的特征欣赏要点:民间美术由于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所以,民间美术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随意性的艺术风采是其艺术特点。
故而,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时,应把握住以下几个特征来感受、体会、欣赏。
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法,形成独有的特征。
民间美术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
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民间美术的作者即是劳动群众,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发挥,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由于实用的要求,民间美术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
民间美术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
三、小结民间美术贯穿与整个民间生活之中,他们的制作与民俗活动有着密不可分得联系。
为民俗活动增添了色彩和情趣(比如过年贴对联、年画)民间美术作为劳动人民群众得创造在民间世代相传,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遵循着自己得规律生生不息。
它是整个民间活动得造型载体。
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好继承好这些属于我们民族得非物质遗产,如郭沫若先生所言:让这些艺术形式“美在民间永不朽”!课后语:1、这是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欣赏课,让学生在观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同时就学到了一些知识,并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制作设计作品;2、查资料讨论:民间美术常表现的动物、植物如:鹿、鱼、喜鹊、荷花、莲蓬、蝙蝠等各有什么寓意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