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文言文诵读教学法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职文言文诵读教学法
摘要文言文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对中职文言文诵读教学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文言文诵读
文言文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材《说明》中明确指出:全套书编排的古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25%左右,着重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高考语文试题中对文言文的考查几乎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比分一般在10分左右。

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已毋须置疑。

钱梦龙先生曾感叹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

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尤其严重。

可见中职文言文的难教。

一、中职文言文教学现状
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学的费劲,教者也吃力。

这不外乎三个方面原因:一是文本久远,难以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

二是学生,文言文基础差,学得吃力,;加上学生爱赶时尚,不愿意"之乎者也",心理上对文言文有排斥。

三是教者,没有把握好“文”和“言”的关系,越“文”而讲“言”,教学中面面俱到,把文言文教成古汉语,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学生成了记笔记、背诵的机器;或者脱离语文的根本,老师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

学生虽听得津津有味,但合上书本,却又觉似一头雾水,一无所获。

学生对文本缺乏感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无从谈起了。

因此,要想让十几岁的中职学生对文言
文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就必须在"活"和"新"上下功夫。

二、“诵读———释义、赏析”教学
中职文言文教学要重视多读,以读代教,努力扩大学生阅读量;让学生与文本多进行对话;重视文言文背诵,强调熟读成诵,反复吟诵,增强文言语感。

减少文言语法教学比重,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

(一)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但也要讲究方法。

1、听读
文言文和白话文不同,我们失去了说古语、写古文的环境。

失去了这个环境,给我们学古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创造一些文言文使用的条件。

利用录音机或者多媒体,将要学的古诗文诵读给学生。

让学生对照课文听读,对文章的字音、句读、语气、语势有初步掌握。

以《赤壁赋》为例,在幽雅的古筝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更觉情与景会,事与心谐。

听着听着,就会觉得既望之月照临大地,随作者飘然羽化,一起乐,一起悲,一起喜。

体会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达到“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的效果。

2、熟读
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文言文自有其韵律之美、声调之美,古人之所以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就是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

学生对照注释通过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

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

一些难句、长句一时领悟不透,教师在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指导,如《游褒禅山记》一文中,“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两句,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句读,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就会逐步弄清其义。

熟读,可以调动口耳,强化记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发之于声,才能动之于情,情动而意张,意张而理至。

所以,对文言文来说,朗读尤为重要。

熟读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

3、带问题读
“理解的朗读”是诵读的目的。

以诵读来增进理解,又以理解来促进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而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这才达到教学目的。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巧设问题:
1.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

他具体的做法有哪些?
2.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3.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
4.梁惠王拿自己于国与邻国之政比较,孟子为什么不直接阐明己见,而用“请以战喻”“
5.孟子的主张是什么
让学生带问题再读课文,对有疑惑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解决,仍存疑虑的,教师给以点拨。

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来读去,通过口、眼、手三条渠道,字、词、句而然地进入大脑,课文的内容和主旨,随之融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二)释义、赏析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对于文中涉及的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的活用及特殊句式,可以结合课文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加以讲解,并指导学生学习时,采用联系、对比、归纳法,把它们与本课或其他课文中出现的情况相联系、相比较,从而便于学生系统掌握。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句:“忌不自信。

”这个句子释义时,问学生主语是谁?(邹忌)。

谓语呢?(信)。

“信”的对象呢?(自)。

通过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学生能明白该句的句式特点并能准确地把它翻译出来。

由此,教师举一反三。

《鸿门宴》中“然不自意……”“意”的宾语是“自”。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学生掌握了这一规律,再遇到这样的句子就能准确译出了。

教师将疑难的词、句讲解清楚了,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自我释义,并将有疑义的做好记录,通过小组讨论来解答各自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及文言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对仍存在的问题,教师再给以点拨。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

如《陈情表》一文,在诵读、通义之上,我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李密在应召赴任和奉养祖母的两难中的选择?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古时“孝道”的深刻意义。

这样,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生融入到文言文学习之中,慢慢地对文言文产生兴趣。

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学生不仅爱学文言文,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我们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引导学生从中获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实现“古为今用”;让学生感悟孔子的“克已复礼”,孟子的“舍生取义”,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精神;让学生在诵读中领悟苏轼《赤壁赋》的“悲”与“喜”,《游褒禅山记》借游“深思”而“慎取”,《陈情表》中李密的“孝道”……文言文浓郁的情愫,使学生对祖国、对中华民族产生无限热爱,从而形成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受熏陶,这才是古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