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驱动桥壳液压胀形试验的失效研究

合集下载

桥壳后壳盖失效分析

桥壳后壳盖失效分析

图1㊀后壳盖开裂失效件分析测量故障件板厚为2.7~2.8mm,符合材料拉伸范围要求理论最小允许厚度1.98mm)㊂材料成分见表1,符合标准要P Cr Ni Cuɤ0.035ɤ0.1ɤ0.25ɤ0.0.010.01860.00340.002是焊接时焊渣飞溅到后壳盖表面,会在金属表面产生类似焊接的金相组织,并有一定深度的热影响区,降低后壳盖的强E-mail:576857534@㊂图2㊀球状颗粒附着壳盖表面沿断口试样横截面切取磨制金相试样,经3%硝酸酒精溶液腐蚀㊁清洗㊁干燥后,宏观照片如图3所示,焊缝㊁薄板的位置特征清晰可见㊂置于莱卡DMI5000M 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断口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组织,裂纹两侧未见偏析㊁杂质㊁脱碳等现象㊂同时在金相试样上进行洛氏硬度测试,经沃博特洛氏硬度计检测,故障件的洛氏硬度为52HRB ,故障件金相组织和硬度均正常㊂图3㊀裂纹附近金相组织将断口试样经超声波清洗干燥后,置于TESCAN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起裂区在内侧,为多点起裂,如图4所示㊂图4㊀断口14倍SEM 照片㊀㊀在起裂区未见明显的冶金缺陷,其形貌为准解理+撕裂,如图5所示㊂图5㊀起裂区800倍SEM 照片扩展区形貌为准解理+贝壳纹,如图6所示,为典型的疲劳断口特征㊂图6㊀扩展区1500倍SEM 照片从对故障件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后壳盖属于疲劳断裂,但故障件本身除焊渣飞溅到表面之外,其他方面未见明显的质量缺陷,这就需要从后壳盖的设计及使用环境去判断引起本次失效的原因[2]㊂3 失效原因分析3.1㊀壳盖材料机械性能根据标准GB /T228.1 2010进行材料拉伸试验[3],如图7所示,试样厚度3mm ,宽度30mm ,材料下屈服强度为175MPa ,抗拉强度290MPa ,符合原材料供应商技术协议中定义的要求㊂图7㊀材料拉伸试样3.2㊀CAE 分析根据现在发布的行业标准‘QC /T533 1999㊀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方法“中驱动桥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的加载方法,建立CAE 分析模型(图8),得到桥壳后壳盖开裂区域应力为38MPa (图9),壳盖材料屈服强度为175MPa ㊂整车道路试验是按标准负荷加载的,没有发生超载情况,同时桥壳垂直弯曲疲劳台架试验已通过验证[4],且没有出现后壳盖失效故障㊂因此从CAE 分析及台架试验结果判断,后壳盖不可能在只承受垂向力作用下发生疲劳断裂㊂图8㊀CAE分析图9㊀后壳盖应力图3.3㊀路谱采集及台架对标基于故障件㊁原材料机械性能及常用工况CAE 分析结果均未发现异常,有必要对样件的使用环境进行路谱采集,以便进一步查找失效原因㊂应变片贴在后壳盖失效位置(图10),90ʎ为整车X 方向,0ʎ为Y 方向,45ʎ为Z 方向,在试验场地测试开裂位置处的应力应变㊂实测结果表明90ʎ方向(即整车X向)应力应变最大,最大值达到244MPa ,95%道路工况开裂位置应力值为103MPa (图11)㊂图10㊀开裂位置贴应变片图11㊀道路测试应力值根据路谱采集结果,欲在台架上模拟道路试验受力来复制整车上的故障模式㊂将装配主减速器壳体的桥壳总成样件,按主减速器壳体朝上的状态安装在试验台架上(图12),同时在开裂位置贴应变片以监控台架试验工况后壳盖受力与道路试验基本一致㊂共测试3台样件,均出现桥壳后壳盖开裂,开裂位置与道路试验一致㊂对台架试验开裂件进行检测,金相组织㊁材料成分等均正常㊂图12㊀台架试验装置3.4㊀焊接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到故障件表面有附着焊接时,飞溅到后壳盖表面的焊渣㊂在供应商现场抽取后壳盖表面附着焊渣的样件进行硬度梯度检测,判断焊缝热影响区范围以及焊渣的影响[5]㊂将样件磨制成金相试样(图13),分别进行硬度检测:(1)焊缝热影响区分析:沿图13箭头1方向进行硬度梯度检测,每隔0.5mm 取一个检测点,硬度曲线如图14所示㊂在焊缝区域任取一个点为测试起点(坐标位置0点),距离起点1mm 位置处为焊缝区域,该区域硬度最大为188HB ㊂从位置1mm 点开始,硬度快速下降㊂距起点位置1~2mm 区域为焊接热影响最大的区域,最低硬度为116HB ;距起点位置2~6mm 区域硬度逐步上升,位置6mm 点硬度152HB ,接近母材硬度(ȡ150HB ),焊缝热影响区域在1~6mm 范围㊂本次故障件开裂区域距离焊缝10mm ,因此焊缝热影响区对本次失效基本关联㊂图13㊀抽检试样图14㊀焊缝热影响区硬度梯度(2)焊渣的影响:沿图13箭头2方向进行硬度梯度检测,每隔0.2mm 取一个检测点,硬度曲线如图15所示㊂在焊渣区域任取1点为测试起点(坐标位置0点),距离起点0.2mm 位置处为焊渣区域,该区域硬度最大321HB ㊂从位置0.2mm 点开始,硬度快速下降㊂距起点位置0.2~0.4mm 区域为焊渣热影响最大的区域,最低硬度为137HB ;距起点位置0.4~0.6mm 区域硬度逐步上升,位置0.6mm 点硬度152HB ,接近母材硬度(ȡ150HB ),焊渣热影响区域在0.2~0.6mm 范围㊂从故障件分析来看裂纹有沿焊渣扩展趋势,焊渣对本次故障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关键影响因素㊂图15㊀焊渣热影响区硬度梯度通过以上分析,导致失效的主要原因是道路试验工况整车X 方向作用力大,后壳盖承载能力不足,需要对壳盖的材料进行重新选型㊂4㊀解决措施及验证根据路谱采集的结果,后壳盖材料选择热轧板SAPH440,屈服强度不小于305MPa ,抗拉强度不小于440MPa ㊂按照图12方式进行台架验证,完成80万次循环后,检查后壳盖是否开裂㊂原状态试样在完成80万次台架循环,后壳盖出现开裂;新材料试样,完成80万次循环,后壳盖未开裂,继续进行台架试验至185次循环,试样无裂纹,试验停止㊂台架试验寿命至少提升1.3倍以上,新状态样件也顺利通过整车道路试验考核㊂5㊀结束语综上所述,后壳盖失效是在整车X 向作用力下,后壳盖强度不足引起的㊂在实际工作中,后壳盖通常与桥壳壳体一起组成总成件,按行业标准‘QC /T533 1999㊀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方法“中驱动桥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进行验证,往往忽略了来自整车X 方向作用力的台架验证㊂本文阐述的后壳盖开裂是典型的失效案例,通过道路试验路谱采集和台架试验对标分析,可建立适用企业设计研发用的台架验证标准,为今后零部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在设计初期就考虑到类似风险并规避,提高开发效率㊂参考文献:[1]刘惟信.汽车车桥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李亚江.焊接冶金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刘春廷.材料力学性能[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4]邓开豪.汽车桥壳焊缝漏油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装备制造技术,2008(4):131-132.[5]李晓丽,王俊杰,路强.汽车驱动桥后盖焊缝㊁渗油漏油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汽车实用技术,2015(7):110-111,116.。

汽车桥壳胀—压复合成形工艺预制坯胀形模拟研究

汽车桥壳胀—压复合成形工艺预制坯胀形模拟研究

汽车桥壳胀—压复合成形工艺预制坯胀形模拟研究1. 绪论- 研究背景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目的和内容2. 基础知识与理论- 胀—压复合成形工艺概述- 预制坯胀形模拟方法- 汽车桥壳的胀—压复合成形工艺工艺流程3. 汽车桥壳胀形模拟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和工具- 模拟设计和制作- 模拟实验步骤和数据采集4. 研究结果与分析- 胀形模拟结果分析- 后续成形加工方案设计- 模拟结果验证和优化5. 结论与展望- 实验结论总结- 存在问题分析- 研究进一步发展方向的展望一、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汽车桥壳是汽车底盘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轮毂和轮胎,承受车辆的重量和扭矩,并传递动力和力量。

在现代汽车工业中,汽车桥壳的设计和制造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对汽车的质量和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汽车桥壳的制造工艺至关重要,如何制造符合标准的汽车桥壳成为了制造商和研究人员的共同问题。

胀—压复合成形工艺是一种制造汽车桥壳的常用方法,这种工艺可以生产出高强度、高精度和高质量的汽车桥壳。

然而,在胀—压复合成形过程中,汽车桥壳的预制坯(也称毛坯)的胀形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材料性能、预制坯设计、模具形状、成形工艺参数等。

因此,为了探索胀形过程的机理和优化成形工艺,对汽车桥壳的预制坯胀形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对胀—压复合成形工艺、预制坯设计和成形参数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文献[1]中研究了预制坯的内部结构对胀形过程的影响;文献[2]中研究了成形工艺参数对胀形成形质量的影响;文献[3]中研究了预制坯孔隙率对胀形过程的影响。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汽车桥壳的生产质量和成形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目前对于汽车桥壳的预制坯胀形模拟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需要进一步探索。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文旨在探究汽车桥壳胀—压复合成形过程中预制坯胀形模拟的方法和机理,为汽车桥壳的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商用车铸造驱动桥壳几种常见的失效原因及解决对策

商用车铸造驱动桥壳几种常见的失效原因及解决对策

(a)断口
(a)断裂形貌
(b)疲劳源
(c)疲劳源处金相组织 图 1 桥壳钢板弹簧座与桥包过渡区开裂
(a)断口
(b)断口处异常石墨 图 2 桥壳在法兰盘根部过渡圆角处开裂 2015 年 第 3 期
(b)断口处蠕虫石墨 图 3 桥壳在轴头开裂
球 墨 铸 铁 桥 壳 中 ,由 球 化 不 良 引 起 的 失 效 占 比 较 大 ,尤 以 球 墨 铸 铁 件 表 层 存 在 片 状 石 墨 组 织 为甚。赵彦辉、周继扬对树脂自硬砂型、粘土砂型 和壳型铸造中球墨铸铁件表面层出现的片状石墨 缺 陷 进 行 研 究 ,并 以 树 脂 自 硬 砂 型 为 主 对 该 类 组 织 缺 陷 的 产 生 原 因 进 行 分 析 。 分 析 指 出 ,铸 型 材 料 或 涂 料 中 硫 的 渗 入 、铁 液 表 层 中 球 化 元 素 被 氧 化、浇注温度、冷却条件及铸件壁厚的影响均会使 球 墨 铸 铁 件 表 层 出 现 片 状 石 墨 组 织 缺 陷 [3]。 针 对 上 述 问 题 提 出 以 下 解 决 方 案 ,尽 量 采 用 含 硫 量 低 的 涂 料 ,开 发 研 制 能 吸 收 硫 、脱 硫 效 果 好 的 涂 料 , 适 当 降 低 浇 注 温 度 ,提 高 冷 却 速 度 及 往 面 砂 中 加 入铝粉等措施予以消除。
(a)1#桥壳断口及疲劳源
(a)裂纹源位于焊补区域
(b)1#桥壳疲劳源处残留浇口
(c)2#桥壳断口及疲劳源
(d)2#桥壳疲劳源处打磨痕迹 图 8 残留浇口及打磨痕迹引起桥壳失效
桥壳在铸造过程及后期浇冒口清理时还有可 能 引 起 桥 壳 缺 肉 缺 陷 ,生 产 厂 为 弥 补 外 观 缺 陷 并 降 低 废 品 率 ,有 时 采 用 焊 补 方 式 对 缺 肉 部 位 进 行 填充。受球墨铸铁中 C、Si 含量高及球化剂(球化 剂中的镁及稀土强烈阻碍石墨化)的影响,球墨铸 铁 焊 缝 和 熔 合 区 容 易 形 成 白 口 组 织 ,产 生 内 应 力 及 裂 纹 ,导 致 桥 壳 由 此 开 裂 失 效 。 因 而 需 选 用 合 适的焊接材料及合理的焊接工艺[6]。图 9 所示为某 失效桥壳断口裂纹源处的焊补形貌及其金相组

重载汽车驱动桥壳行驶状态下的试验模态研究

重载汽车驱动桥壳行驶状态下的试验模态研究

重载汽车驱动桥壳行驶状态下的试验模态研究汽车驱动桥壳是汽车动力传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了发动机和车轮,负责将动力从发动机传递到车轮,使汽车能够行驶。

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对驱动桥壳进行试验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重载汽车驱动桥壳行驶状态下的试验模态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和模拟分析来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试验方法和测试设备来对驱动桥壳进行试验。

试验方法可以包括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测试设备可以是试验线或专门设计的试验装置。

通过试验,我们可以获取驱动桥壳在不同负载和速度条件下的工作特性和性能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驱动桥壳的承载能力、传动效率、散热性能、噪音和振动等指标。

通过加载不同的负载和变化车速,我们可以评估驱动桥壳在不同工况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传感器和仪器来监测和记录驱动桥壳的温度、压力、振动和噪音等工作状态参数,以进一步分析和评估其性能。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利用模拟软件和数学模型来对驱动桥壳进行虚拟试验。

通过建立合适的模型和参数,我们可以模拟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情况,并评估驱动桥壳在这些情况下的性能和可靠性。

这种虚拟试验的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灵活等优点,可以为实际试验提供更全面和详细的参考。

综上所述,重载汽车驱动桥壳行驶状态下的试验模态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驱动桥壳的性能和可靠性,并为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合理的试验方法和测试设备,我们可以获取驱动桥壳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特性和性能数据,同时可以利用模拟软件和数学模型来进行虚拟试验。

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汽车工程技术的开发和进步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汽车后桥壳内高压成形工艺及胀型模具设计

汽车后桥壳内高压成形工艺及胀型模具设计

汽车后桥壳内高压成形工艺及胀型模具设计汽车后桥壳是几何形状较为复杂的零件,目前汽车桥壳的主要生产方式是铸造和冲压焊接。

铸造工艺对材料和能源太过浪费,零件的力学性能较差;冲压焊接工艺的焊缝质量难保证,材料利用率较低。

利用液压胀形工艺成形整体桥壳能克服以上缺陷,节约材料和能源,同时工序少、材料利用率高。

本文研究汽车后桥壳鼓包部分的液压胀型工艺。

針对汽车后桥壳特点,采用半滑动式液压胀形工艺,能够有效降低合模压力的整体式的滑动模块,同时固定模块可防止飞边的出现,也考虑了取件问题。

本设计的亮点是整体式的滑动模块具备分担大部分的管坯胀形力,降低设备吨位的作用;设计的预胀形模具和终胀形模具滑动模块部分能够共用,减少模具开发制造费用。

标签:汽车桥壳;半滑动式;液压胀形;模具设计汽车桥壳属于大型复杂异型截面零件,它保护着内部的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等零件,并承受着车身重量与车轮传来的力矩。

其作用及性能,要求既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又要尽量减轻质量;而且在保证桥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以利于降低成本。

车桥主要有两种生产方式:铸造和冲压焊接。

铸造可以制造出形状较为复杂的车桥,但铸造件重量大,消耗材料和能源多,较为浪费。

冲压-焊接成形工艺较好,废品率低,重量轻,强度高,并且成本较低[1]。

但冲压焊接工艺工序多,费材耗能,焊缝长,对焊缝质量要求较高。

而利用液压胀形工艺生产桥壳则材料利用率高,节省能源和材料,加工工序较少,且加工效率高,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2]。

壁厚合理,应力分布较好,刚度高,重量轻。

本设计就是要依据图1-1所给的后桥壳相关尺寸,材料为20号碳钢无缝管。

图1-1为设计中桥壳为轻型车后桥壳,鼓包部分的最大直径为440mm,最小直径68mm,长度为1953mm,桥壳壁厚为10mm,均匀管径为127mm。

为了减少变形过程中变形量过大导致径缩胀形失败,选取了直径为127mm,厚度为10mm的管胚,这样可以保证大部分材料不流动就可以满足桥壳设计要求。

MAN冲焊桥壳台架试验失效分析

MAN冲焊桥壳台架试验失效分析

MAN冲焊桥壳台架试验失效分析摘要:为了提高MAN冲焊桥壳的疲劳寿命,本文对在MAN冲焊桥壳在台架试验产生的失效形式进行了分析,找出失效原因,并针对性的进行改进,避免桥壳裂纹或延缓裂纹的产生。

关键词:MAN冲焊桥壳;疲劳寿命;裂纹;失效分析前言为了减轻汽车车身的重量,降低燃油消耗,装配更多的装备,提高汽车的性能,冲焊桥壳在重型载货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由于一些设计结构的不合理、焊接质量不高等问题,导致桥壳的疲劳寿命不稳定。

本文对MAN冲焊驱动桥壳在台架试验时产生的疲劳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

1.试验方法及失效情况本次台架试验在驱动桥总成疲劳试验台(型号:QDPL-3)上按照QC/T533-1999《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方法》要求进行,载荷为驱动桥标定载荷的2.5倍,载荷频率为6Hz。

该桥壳设计承载能力为13000kg,轮距为1800mm,板簧距为930mm。

试验分为三组进行,试验情况如下:第一组:MAN冲焊桥壳总成在疲劳寿命为95万次时发生失效,失效部位位于桥壳包方过渡处,其裂纹宏观形貌如图1、图2所示。

图1 图2 图3 图4桥壳包方过渡处裂纹宏观形貌法兰盘焊缝裂纹宏观形貌桥壳圆方过渡裂纹宏观形貌第二组:MAN冲焊桥壳总成在疲劳寿命为72.6万次时发生失效,失效部位位于法兰盘焊缝处,其裂纹宏观形貌如图3所示。

第三组:MAN冲焊桥壳总成在疲劳寿命为81.5万次时发生失效,失效部位位于桥壳圆方过渡处,其裂纹宏观形貌如见图4所示。

2.检验情况桥壳所用材料为板材Q460C,经检测板料化学成份含量如下:C:0.15 S:0.006 Si:0.37 Mn:1.45 P:0.017 Cr:0.026 Ti:0.006 V:0.064Ni:0.014该结果显示所测成分符合GB/T1591-1988 Q460C材质技术要求。

经理化检测分析,板材的化学元素含量、力学性能及金相组织均符合标准,排除了因材料本身的问题而引起桥壳失效。

胀压成形汽车桥壳性能的有限元模拟与试验

胀压成形汽车桥壳性能的有限元模拟与试验

胀压成形汽车桥壳性能的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王连东;丁明慧;肖超【摘要】以某5.5t载货车的桥壳为例,介绍了胀压成形的工艺过程.用ABAQUS软件进行了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得到了桥壳的壁厚分布曲线和变形强化效果云图与残余应力云图.结果表明,桥壳的壁厚分布符合使用要求.将压制成形后的残余应力作为初始条件施加到桥壳上,进行最大垂向力工况下的强度刚度模拟,找出轴向应力较大的危险区域,得到桥包部分的单位轮距最大变形为1.27mm/m,符合国家标准.用Nsoft软件对胀压成形桥壳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得到各危险区域的疲劳寿命.最后对胀压成形桥壳样件进行了台架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桥壳本体各危险区域的疲劳寿命均高于153.8万次.【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年(卷),期】2016(038)001【总页数】6页(P127-132)【关键词】汽车桥壳;胀压成形;残余应力;强度;刚度;疲劳寿命【作者】王连东;丁明慧;肖超【作者单位】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秦皇岛066004;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秦皇岛066004;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秦皇岛066004【正文语种】中文汽车桥壳属异型截面复杂管类件,要求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足够的疲劳寿命。

文献[1]中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台架试验研究了冲压焊接桥壳的结构形式、焊接工艺中的残余应力、焊接缺陷等因素对桥壳寿命的影响,明确了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缺陷是车桥在三角板焊趾处出现经常性疲劳破坏的原因。

文献[2]中利用台架试验和有限元模拟对某冲压焊接桥壳进行疲劳试验及寿命预测,表明用有限元方法可以获得与实际台架试验基本一致的结果,并可较准确预测疲劳失效的位置。

文献[3]中建立了冲压焊接桥壳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静强度仿真计算,在此基础上对桥壳焊缝进行疲劳寿命预估,结果表明三角块和后盖与桥壳本体顶部相连处的焊缝接头容易发生失效。

文献[4]中针对载重0.75t液压胀形桥壳模拟样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ASYS分析了其强度和刚度,并预测了疲劳寿命。

小型桥壳液压胀形初始变形条件分析及成形试验

小型桥壳液压胀形初始变形条件分析及成形试验

小型桥壳液压胀形初始变形条件分析及成形试验王连东1㊀徐永生1㊀陈旭静1㊀吴㊀娜1,21.燕山大学,秦皇岛,066004㊀㊀2.唐山学院,唐山,063000摘要:介绍了小型汽车桥壳的液压胀形工艺,提出了初始胀形内压的表达式,预测了初始胀形内压与轴向推力的匹配关系(即经向应力比的大小)对预胀形时各部分变形顺序的影响.在普通液压机上进行了两种加载路径下的液压胀形试验,在初始经向应力比小于零并保持恒内压的条件下,预胀形管坯先变形成两侧高㊁中部低的双鼓形,经增压后将中部胀起;在初始经向应力比大于零且内压恒定的条件下,预胀形管坯中部沿轴向胀裂;两种加载路径下,管坯扁锥体凸起与胀形区之间均产生了明显内凹缺陷.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均表明,初始变形条件对小型桥壳的预胀形有重要影响.关键词:汽车桥壳;液压胀形;初始胀形内压;经向应力比;预胀形管坯中图分类号:T G 316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 132X.2016.03.021A n a l y s e s o f I n i t i a l D e f o r m a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 s f o rL i gh t H y d r o f o r m i n g A x l eH o u s i n g a n dF o r m i n g E x pe r i m e n t s W a n g L i a n d o n g 1㊀X uY o n g s h e n g 1㊀C h e nX u j i n g 1㊀W uN a 1,21.Y a n s h a nU n i v e r s i t y ,Q i n h u a n g d a o ,H e b e i ,066004㊀㊀2.T a n g s h a nC o l l e g e ,T a n gs h a n ,H e b e i ,063000A b s t r a c t :T h e h y d r o f o r m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l i g h t a x l e h o u s i n g wa s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f o r m u l a o f i n i t i a l i n t e r n a l pr e s s u r ew a sd e d u c e d ,a n dt h e i n f l u e n c e so f t h er e l a t i o no f t h e i n t e r n a l p r e s s u r ea n da x i a l t h r u s t (a x i a l s t r e s s r a t i o )i n t h e p r e b u l g i n gp r o c e s so nt h ed e f o r m a t i o ns e qu e n c ew a s p r e d i c t e d .T h e h y d r o f o r m i n g e x p e r i m e n t sw e r e d o n e o n g e n e r a l h y d r a u l i cm a c h i n e u n d e r t w o d i f f e r e n t l o a d p a t h s .U n Gd e r t h ef i r s tl o a d p a t h ,t h ei n i t i a la x i a ls t r e s sr a t i o w a sn e ga t i v ea n dt h e p r e s s u r e w a sc o n s t a n t t h r o u g h o u t t h e f e e d i n gp r o c e s s ,t h e p r eb u l g i n g t u b ew a s f i r s td e f o r m e d t oad o u b l e d r u mt y pew i t h t h e d i a m e t e r o f t w o s i d e s l a r g e r t h a n t h e c e n t r a l ,a n d t h e c e n t r a l p a r tw a s f i n a l l y b u l g e db y i n c r e a s i n gt h e i n t e r n a l p r e s s u r e .U n d e r t h es e c o n dl o a d p a t h ,t h e i n i t i a l a x i a l s t r e s sr a t i o w a s p o s i t i v ea n dt h ep r e s s u r ew a s c o n s t a n t t h r o u g h o u t t h e f e e d i n gp r o c e s s ,t h ec e n t r a lo f t h et u b ec r a c k e da x i a l l y.T h e c o mm o n c o n c a v e d e f e c t s o f t h e s a m p l e so f t w o l o a d p a t h sw e r eo b s e r v e da t t h e t r a n s i t i o nr e gi o nb e Gt w e e n f l a t c o n e a n db u l g i n g a r e a ,a n d i tw i l l n o t d i s a p p e a r a f t e r t h e f i n a l b u l g i n g.B o t ho f t h e t h e o r e t i Gc a l a n a l y s e s a n d e x p e r i m e n t s d e m o n s t r a t e t h a t t h e i n i t i a l d e f o r m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h a v e a n i m p o r t a n t i n Gf l u e n c e o n t h e p r e b u l g i n gp r o c e s s o f l i g h t a x l eh o u s i n g.K e y wo r d s :a u t o m o b i l e a x l eh o u s i n g ;h y d r o f o r m i n g ;i n i t i a l p r e s s u r e ;a x i a l s t r e s s r a t i o ;p r e b u l g i n g t u b e收稿日期:20150116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 2012203022)0㊀引言管材液压胀形是制造机械零部件的先进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机械㊁电子㊁航空航天㊁交通运输等领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管材液压胀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K o c 等[1]从理论上得到了液压胀形时理想管材轴向屈曲㊁起皱和破裂的临界条件,给出了确定不同工艺条件下胀形内压㊁轴向力和轴向补料量的方法.M a n a b e 等[2]研究了材料的各向异性和硬化系数对液压胀形的影响,指出了应力比对壁厚分布和成形性能的影响.李洪洋等[3]进行了空心阶梯轴内高压成形试验,给出了初始内压的表达式,并进行了不同初始内压下的工艺试验.汽车桥壳为异型截面空心管类件,理论上可以用液压胀形方法制造.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用液压胀形方法试制出微型汽车桥壳样件[4 5],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21世纪初,国内一些学者提出了汽车桥壳半滑动式液压胀形工艺,给出了极限胀形系数的数学表达式,并研究了内压与轴向力的匹配问题[6 8].汽车桥壳形状复杂,两端小中部大,中部截面与两端截面的当量直径比大于3.0,周向扩张量大,轴向补料多,用液压胀形方法成形难度大.本文针对某小型桥壳的液压胀形工艺,分析了初始胀形内压的大小㊁初始胀形内压与轴向推力的匹配关系(即经向应力比的大小)㊁胀形过渡区的形状等初始胀形条件对桥壳预胀形的影响,预测了胀形区各部分的变形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内凹㊁胀裂等缺陷,并在普通液压机上进行了工艺试验.1㊀小型汽车桥壳液压胀形工艺本文研究的小型汽车桥壳总长1050mm ,中893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间截面当量直径为212mm,两端直臂圆管部分外径为67mm.受普通液压机开间的限制,将桥壳样件总长度缩减至476mm.无缝钢圆管液压胀形工艺包括端部缩径㊁预胀形和终胀形三个阶段,工艺过程如图1所示.20无缝钢管坯初始直径为102mm㊁壁厚为5 5mm㊁长度为558mm,两端部缩径后直径减至67mm,然后进行预胀形,包括锥形区的挤压变形和中间部分的液压胀形两个过程.液压胀形前,胀形模具轴向推进时先将缩径管坯的圆锥区挤压成宽度相同而高度不同的扁锥体,如图1b㊁图1c 所示.预胀形时将中部液压胀形成中间略低于两侧的马鞍形(图1d),中间截面的胀形系数k1=1 55.预胀形管坯退火后,再进行终胀形得到桥壳样件,如图1e所示.(a)缩径后管坯(b)挤压后管坯垂直纵向视图(c)挤压后管坯水平纵向视图(d)预胀形管坯(e)终胀形图1㊀桥壳液压胀形工艺简图2㊀预胀形管坯初始变形条件分析缩径管坯圆锥区在预胀形前被挤压成扁锥体,如图2所示.垂直纵截面上,扁锥体与轴线倾斜角为α,扁锥体与中部预胀形部分过渡处形成高于初始管坯的凸起,最高点A处的纬向曲率半径为RθA㊁经向曲率半径为R1,凸起部位与预胀形区过渡处B u点处的内凹圆角半径为R2.水平截面上,扁锥体与轴线倾斜角为β,扁锥体与中部预胀形部分过渡处B d点处的外凸圆角半径为R3.(a)管坯垂直纵截面(b)管坯水平纵截面图2㊀缩径管坯预胀形受力分析2.1㊀初始胀形内压的确定对挤压后的缩径管坯进行预胀形:初始内压为p,在管坯两端施加轴向推力F a1㊁F a2,在扁锥体上施加轴向推力F b1㊁F b2,如图2所示.对管坯施加内压和外力后,胀形区各质点处于三向应力状态:纬向应力σθ㊁经向应力σρ和径向应力σr.假设沿管坯壁厚方向,纬向应力σθ㊁经向应力σρ均布,则两者与内压p之间应满足以下平衡方程:pt0-σθRθ-σρRρ=0(1)式中,Rθ为质点处管坯中间层的纬向曲率半径,近似等于外层的纬向曲率半径;Rρ为质点处管坯中间层的经向曲率半径,近似等于外层的经向曲率半径,对于外凸曲线, Rρ为正值,对于内凹曲线,Rρ为负值;t0为质点处管坯的壁厚.经向应力由模具施加于管坯的轴向推力和液体内压共同作用产生,其大小由下式确定:σρ=-F a+F b-πr20pπ(2r0+t0)t0(2)式中,F a为作用于管坯端部的模具推力,即F a1与F a2之和;F b为作用于管坯锥面的模具推力,即F b1与F b2之和; r0为管坯预胀形区内半径.胀形管坯外表面上质点径向应力σr为零,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变形时塑性条件按M i s e s屈服准则,即应满足:σ2θ-σθσρ+σ2ρ=σ2s(3)定义经向应力σρ与纬向应力σθ的比值为经99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向应力比λ,即σρ=λσθ(4)将式(4)代入式(3)得到σθ=σs1-λ+λ2(5)将式(4)㊁式(5)代入式(1),得到初始胀形的内压p :p =(t 0R θ+λt 0R ρ)σs 1-λ+λ2(6)水平纵截面上,管坯外壁中点C d 发生初始变形所需的内压p C d 为p C d =t 0R θσs1-λd +λd 2(7)扁锥体过渡处B d 点发生变形所需的内压p B d 为p B d =(t 0R θ+λdt 0R 3)σs 1-λd +λ2d(8)管坯垂直纵截面上,管坯中点C u 发生变形所需内压p C u 为p C u =t 0R θσs1-λu +λu(9)扁锥体过渡凹圆角处B u 点发生变形所需的内压p B u 为p B u =(t 0R θ+λut 0R 2)σs 1-λu +λ2u (10)扁锥体凸起点A 处发生变形所需内压p A 为p A =(t 0R θA +λu t 0R 1)σs 1-λu +λ2u(11)2.2㊀初始经向应力比影响分析由于管坯各处变形所需的内压不同,在液压胀形过程中,各处达到塑性屈服条件的顺序也不同,导致变形有先后.比较式(7)㊁式(8)可知:在管坯水平纵截面上,当经向应力比λd =0(即经向应力σρ=0)时,中间C d 点与两侧扁锥体过渡处B d 点变形所需的内压相同,即中部与两侧将同时胀形;当经向应力比λd <0(即σρ为压应力)时,p B d <p C d ,两侧过渡处B d 点先于中间点C d 发生胀形,管坯将呈两侧高㊁中部低的双鼓形;当经向应力比λd >0(即σρ为拉应力)时,p B d >p C d ,中间点C d 先于两侧过渡处B d 点发生变形,管坯将呈中部高于两侧的单鼓形,管坯中部轴向补料效果差,容易胀裂.比较式(8)㊁式(10)可知:当经向应力比为负值时,垂直纵截面上扁锥体过渡处B u 点变形所需的内压p B u 大于水平纵截面上的过渡点B d 所需内压p B d ,即B d 点先于B u 点发生变形;当经向应力比等于零时,B d 点与B u 点变形所需的内压理论上相同,但由于挤压变形后垂直纵截面上B u 点处存在内凹圆角,B u 点的变形受到邻近凸起A 点的影响而不易发生,即B u 点仍将迟于B d 点发生胀形.比较式(7)㊁式(9)可知:在经向应力比相同时,水平截面上的中间点C d 与垂直截面上的中间点C u 将同时起胀.扁锥体的形状使得水平截面上的轴向力F b 2的作用效果好于垂直截面上的轴向力F b 1的作用效果,即λd <λu ,所以C d 点将先于C u 点发生胀形.比较式(9)~式(11)可知:在管坯垂直纵截面上,当经向应力比等于零时,中间点C u ㊁两侧过渡凹圆角处B u 点与扁锥体的凸起点A 将同时达到塑性条件;当经向应力比小于零时,扁锥体的凸起点A 最先达到塑性条件,其次是中间点C u 达到塑性条件,而两侧过渡凹圆角处的B u 点最后达到塑性条件,该处容易形成凹陷.3㊀小型桥壳液压胀形试验3.1㊀预胀形模具根据图1所示的桥壳液压胀形工艺,选取20无缝钢管,屈服极限为350M P a ,强度极限为410M P a ,单向拉伸的均匀延伸率为25%,弹性模量为210G P a ,泊松比为0 28.在普通液压机上依次进行四次缩径,缩径后管坯如图3所示.图3㊀缩径后管坯缩径后管坯在普通液压机上采用半滑动式液压胀形方式[6]进行预胀形,管坯轴向进给85mm ,预胀形模具结构如图4所示.1.左导板㊀2.下模分块3㊀3.柱销㊀4.下模分块2㊀5.导柱6.下模分块1㊀7.控制模㊀8.管坯㊀9.上模分块110.螺钉㊀11.上模分块2㊀12.密封镶块㊀13.上模分块314.密封压头㊀15.管接头㊀16.传感器㊀17.导柱18.限位块㊀19.右导板㊀20.螺钉㊀21.放液孔图4㊀半滑动式预胀形模具004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2㊀初始胀形内压及加载路径假想管坯中部与两侧同时发生塑性变形,即经向应力比等于零时,按式(7)或式(9)计算出的胀形内压p 0为p 0=t 0σs R θ1-λ+λ2=37 7(M P a )当初始内压小于p 0时,胀形两侧部分将先于中部发生变形;当初始内压大于p 0时,胀形部分中部将先于两侧发生变形.液压胀形时管坯内压与轴向进给量之间的关系即加载路径对成形影响至关重要,为比较初始胀形条件对变形的影响,选择以下两种加载路径,如图5所示.图5㊀预胀形试验加载路径(1)加载路径Ⅰ.初始胀形内压p 小于p 0,内压选为37M P a ,则初始经向应力比小于零.管坯轴向推进85mm 过程中保持内压37M P a 不变,合模后将内压升至60M P a 校形.(2)加载路径Ⅱ.初始胀形内压p 大于p 0,内压选为42M P a ,则初始经向应力比大于零.管坯轴向推进85mm 过程中保持内压42M P a 不变,合模后将内压升至60M P a 校形.3.3㊀预胀形试验(1)按加载路径Ⅰ试验.管坯合模时先变成图6a 所示的两侧大中部小的双鼓形:两侧最高点直径为157mm ,中间部分直径仅为123mm ,表明管坯两侧先于中部发生变形;水平纵截面方向的变形区域较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区域大,表明管坯两侧水平纵截面方向较垂直方向容易变形;管坯垂直纵截面方向上,扁锥体与胀形区之间产生了明显内凹,表明挤压管坯纵截面上扁锥体凸起与预胀形区之间的内凹圆角处不易变形.模具合模后将双鼓形的管坯内部液体压力增至60M P a 进行校形,得到成形良好的预胀形管坯,如图6b 所示.校形后管坯垂直纵截面方向上扁锥体与胀形区之间的内凹仍然存在.如图7a 所示,选择预胀形管坯,沿水平纵截面㊁垂直纵截面及圆周方向切去1/8部分,在剖面上选取测量点测量壁厚:沿圆周方向从垂直截面至水平截面每间隔4 5ʎ采集一点,共采集20点;㊀(a)增压前样件(b)增压后样件图6㊀路径I 预胀形试验样件在垂直纵截面上从中间向外侧每间隔7 5mm 采集一点,共采集20点.由周向截面上的壁厚变化曲线(图7b )可知:从垂直截面至水平截面,管坯壁厚逐渐增大,最小壁厚为4 2mm ,相对初始壁厚减薄率为23 64%,最大壁厚为4 96mm ,减薄率为9 82%.在垂直纵截面上,胀形区的壁厚较均匀,由胀形区向外侧壁厚由4 2mm 逐渐增加到6 09mm ,如图7c 所示.(a)预胀形剖开试件(b)中间截面周向壁厚(c)纵向截面轴向壁厚图7㊀预胀形管坯壁厚分布(2)按加载路径Ⅱ试验.管坯中部及两侧均胀起,水平截面方向上中部的变形较两侧大,管坯中部沿纵向胀裂,裂口处的壁厚为3 9mm ,减薄率为29 09%.由变形结果可推断:中间部分先于两侧发生变形,在胀形过程中补料效果差导致壁厚减薄率超过了文献[8]给出的胀裂极限而出现胀裂.由图8所示的试件可看出,管坯垂直纵截面方向上扁锥体与胀形区之间仍然存在明显的内凹.图8㊀路径Ⅱ预胀形试验样件104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终胀形试验.将加载路径Ⅰ得到的预胀形管坯退火后进行终胀形,得到了液压胀形桥壳样件,如图9所示.由样件的外观可以看到,预胀形管坯垂直纵截面方向上扁锥体与胀形区之间的内凹在终胀形过程中没有消除,仍残留在样件中.图9㊀终胀形样件4㊀结论(1)给出了预胀形管坯各部分变形所需初始内压的表达式.初始内压正比于管材的屈服强度和管坯的壁厚,随管坯的纬向曲率半径㊁经向曲率半径的增大而减小,随经向应力比的减小而减小.(2)分析了初始经向应力比λ对预胀形管坯变形的影响:当λ=0时,管坯两侧与中部同时发生变形;当λ>0时,中部先于两侧发生变形,管坯将呈中部高于两侧的单鼓形,中部轴向补料效果差,容易胀裂;当λ<0时,水平截面方向上两侧先于中部发生变形,垂直截面方向上扁锥体凸起先于中部发生变形,两侧过渡凹圆角处不易变形,管坯将呈两侧高㊁中部低的双鼓形,而且垂直截面方向过渡内凹圆角处可能形成内凹缺陷.(3)针对小型桥壳进行了两种加载路径下的液压胀形试验,结果表明:初始经向应力比小于零并保持恒内压胀形时,预胀形管坯先变形成两侧高㊁中部低的双鼓形,经增压后将中部胀起;初始经向应力比大于零并保持恒内压胀形时,预胀形管坯中部沿轴向胀裂;两种加载路径下,管坯垂直纵截面方向上扁锥体与胀形区之间均产生了明显内凹,加载路径Ⅰ下的预胀形管坯退火后进行终胀形时内凹缺陷仍没有消除.(4)缩径后管坯先挤扁圆锥区再胀形中部时,垂直截面上扁锥体与胀形区之间产生的初始凸起限制了其临近处的变形,最终导致样件存在内凹.后续拟先将缩径管坯液压胀形为一定形状的预成形管坯,再进行整体成形得到无内凹的桥壳样件.参考文献:[1]㊀K o c M ,A l t a nT.P r e d i c t i o no fF o r m i n g Li m i t sa n d P a r a m e t e r s i n t h eT u b eH y d r o f o r m i n g Pr o c e s s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M a c h i n eT o o l s&M a n u f a c Gt u r e ,2002,42(1):123 138.[2]㊀M a n a b eKI ,A m i n o M.E f f e c t so fP r o c e s sP a r a m e Gt e r s a n dM a t e r i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nD e f o r m a t i o nP r o c e s s i nT u b eH y d r o f o r m i n g [J ].J o u r n a l o fM a t e r i a l sP r o Gc e s s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2002,123(2):285 291.[3]㊀李洪洋,苑世剑,王小松,等.初始内压对内高压成形阶梯轴影响的实验研究[J ].材料科学与工艺,2005,13(4):143 145.L iH o n g y a n g ,Y u a nS h i j i a n ,W a n g X i a o s o n g ,e ta l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I n v e s t i ga t i o no fI n i t i a l I n t e r n a lP r e s Gs u r e o n H y d r o f o r m i n g M u l t i s t e p pe dS h af t [J ].M a Gt e r i a l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g y ,2005,13(4):143 145.[4]㊀U e d aT.D i f f e r e n t i a lG e a rC a s t i n g fo rA u t o m o b i l e s b y L i q u i dB u l g eF o r m i n g Pr o c e s s -P a r t 1[J ].S h e e t M e t a l I n d u s t r i e s ,1983,60(3):181 185.[5]㊀U e d aT.D i f f e r e n t i a lG e a rC a s t i n g fo rA u t o m o b i l e s b y L i q u i dB u l g eF o r m i n g Pr o c e s s -P a r t 2[J ].S h e e t M e t a l I n d u s t r i e s ,1983,60(4):48 56.[6]㊀王连东,陈国强,杨东峰,等.普通液压机半滑动式液压胀形汽车桥壳的工艺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2011,22(18):2249 2253.W a n g L i a n d o n g ,C h e n G u o q i a n g ,Y a n g D o n g f e n g,e t a l .R e s e a r c ho fH a l f s l i d i n g H y d r o f o r m i n g A u t o Gm o b i l e H o u s i n g s w i t haC o mm o n P r e s s [J ].C h i n a M 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2011,22(18):2249 2253.[7]㊀陈国强,王连东,韩晓亮,等.半滑动式液压胀形汽车桥壳的模具设计及成形[J ].塑性工程学报,2011,18(3):61 65.C h e n G u o q i a n g ,W a n g L i a n d o n g ,H a n X i a o l i a n g,e t a l .T h eD i eD e s i g na n d D e f o r m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o f H a l f s l i d i n g H y d r o f o r m i n g B u l g i n g ofA u t o m o b i l e A x l e H o u s i n g s [J ].J o u r n a lo fP l a s t i c i t y E n g i n e e r Gi n g,2011,18(3):61 65.[8]㊀王连东,程文冬,梁晨,等.汽车桥壳液压胀形极限成形系数及胀裂判据[J ].机械工程学报,2007,43(5):210 213.W a n g L i a n d o n g ,C h e n g W e n d o n g ,L i a n g Ch e n ,e t a l .F o r m i n g L i m i tC o e f f i c i e n t a n dB u r s t i n g C r i t e r i o no f H y d r o b u l g i n g A u t o m o b i l eA x l eH o u s i n gs [J ].C h i Gn e s eJ o u r n a lo f M 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2007,43(5):210 213.(编辑㊀陈㊀勇)作者简介:王连东,男,1967年生.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教授㊁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液压胀形工艺理论与技术㊁汽车零部件设计及制造.徐永生,男,1990年生.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旭静,女,1988年生.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吴㊀娜,女,1980年生.唐山学院机电工程系副教授,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博士研究生.204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桥壳液压胀形压力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汽车桥壳液压胀形压力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汽车桥壳液压胀形压力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零部件的研究和开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汽车零部件中,车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汽车桥壳液压胀形压力控制系统是一种可以提高汽车桥壳韧性的新型技术。

本文从汽车桥壳液压胀形压力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研究背景入手,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分析,最后给出了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计划。

关键词:汽车桥壳;液压胀形;压力控制系统;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桥壳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随着汽车性能的不断提高及各种环境的变化,传统的钢制车桥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了。

因此,一种独特的汽车桥壳设计方法是迫切需要的。

液压胀形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工方法,可以在材料的形状和结构上实现纵向、径向和环向的变形。

通过使用液压胀形技术,可以提高汽车桥壳的韧性和耐久性。

因此,汽车桥壳液压胀形压力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汽车桥壳液压胀形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建立汽车桥壳液压胀形压力控制系统,并对其进行测试和分析,探索该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运用。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通过对液压胀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汽车桥壳的性能可以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汽车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还可以降低汽车制造成本,为汽车制造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提供支撑。

四、研究计划1. 汽车桥壳液压胀形技术的原理研究2. 建立汽车桥壳液压胀形压力控制系统3. 测试和分析汽车桥壳液压胀形压力控制系统4. 探索液压胀形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运用五、结论汽车桥壳液压胀形技术是一种可以提高汽车桥壳韧性和耐久性的新型方法。

通过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汽车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还可以降低汽车制造成本,为汽车制造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提供支撑。

液压胀形汽车桥壳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模拟的开题报告

液压胀形汽车桥壳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模拟的开题报告

液压胀形汽车桥壳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模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汽车桥壳是车辆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对于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和传动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汽车传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冲击载荷和扭矩,因此桥壳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承受这些载荷和扭矩。

而传统的加工方法无法满足汽车桥壳的复杂结构和高精度加工的要求,因此需要研究新的成形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胀形成形技术是当前比较流行的汽车桥壳成形技术之一,它可以在保证材料完整性的前提下,将毛坯材料压制成复杂的形状。

液压胀形是胀形成形技术中的一种,它可以利用液压力将毛坯材料压制成所需的形状,具有成形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因此,液压胀形技术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是液压胀形汽车桥壳的试验研究和有限元模拟。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设计和制造液压胀形实验装置,进行胀形实验,观察成形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和应力分布情况。

2. 分析液压胀形成形的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包括压力、胀形速度、液体粘度等参数。

3. 建立液压胀形汽车桥壳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模拟分析。

4. 分析成形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和变形情况,评估液压胀形成形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5. 通过试验和模拟数据的对比,评估液压胀形成形的精度和效率,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的建议。

三、论文的意义和价值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液压胀形汽车桥壳的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同时可以为汽车制造业提供一种新的加工方法。

在实际生产中,采用液压胀形技术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四、论文的进展和计划目前,液压胀形汽车桥壳试验装置已经设计和制造完成,胀形实验计划在近期进行。

在胀形实验的基础上,将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并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最终将提出液压胀形技术在汽车桥壳成形中的优化和改进方案,为其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未来的工作计划包括进一步完善液压胀形方法的工艺参数和成形模型,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硕士对自卸车的后桥壳有限性分析与优化毕业论文

硕士对自卸车的后桥壳有限性分析与优化毕业论文

对自卸车桥壳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优化摘要驱动桥壳是重型车辆的主要受力构件,几乎承受着车身的全部重量,驱动桥壳的设计严重关系着车辆的安全性能。

以往设计因为无法对驱动桥壳和半轴套管之间的过盈接触准确计算,导致了设计的可靠性差,安全系数低,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在设计寿命期限提前失效。

随着现代有限元计算的日益完善,完全可以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对驱动桥壳的过盈接触问题做准确的数值模拟和优化。

本文中对非线性接触理论研究现状、过盈联结研究现状和有限元优化研究现状做了概述,接下来以一款13吨级自卸车桥壳为研究对象,针对非线性接触问题,用有限元软件MARC做了首次的试分析。

然后又推导了弹性力学中基于厚壁圆筒模型假设的拉美公式,给出了过盈接触的近似结果,并且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讨论了拉美公式的局限性,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文中详细研究了桥壳的非线性的接触问题,根据驱动桥壳的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利用三组分析试验,详细地分析了桥壳受载情况下的受力情况。

得出了桥壳和半轴套管的有效过盈量区间,并且根据此有效过盈量对桥壳重新做了公差配合设计;运用可靠性方面的知识对改进的配合和原始的配合的可靠度进行了详细的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可靠性改进的比较明显。

除了接触区配合公差的优化,还针对桥壳的主体部分出现的应力集中现象,做了形状优化。

优化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网格随移技术,利用先进的优化软件OPTISTUCT 对桥壳进行了形状优化,优化后应力集中得到明显改善;形状优化后应力集中的改善程度最终运用寿命有限元分析软件来验证,在FATIGUE中对优化前后桥壳的寿命做了详细的计算,对比形状优化前后的寿命改变情况。

结合厂家的失效统计发现,失效结果和上面的分析完全吻合,说明仿真的效果很好,本课题通过有限元的仿真和优化从原始的设计图纸上做了优化,这对驱动桥壳的设计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在仿真过程中结合严密的理论论证和效果检验,比较完善的解决了实际中桥壳存在的设计上的问题。

汽车桥壳液压胀形极限成形系数及胀裂判据

汽车桥壳液压胀形极限成形系数及胀裂判据
第43卷第5期 2007年5月
机械工程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v“43 N¨
May
2007
汽车桥壳液压胀形极限成形系数及胀裂判据水
王连东 程文冬 梁晨 王建国 崔亚平
(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秦皇岛066004)
摘要:利用研制的集增压器、冲液器、滑动胀形模具于一体的超高压液压胀形装置,在普通液压机上进行汽车桥 壳样件的液压胀形胀裂试验,绘制出液体胀形压力与管坯压缩量不同的匹配关系时(即不同加载路径)的胀形极限 图,揭示出极限胀形系数与管坯轴向应变存在线性关系t=1+氓一1.72s,,并与材料断后伸长率正有关。给出管

20061226收到修改稿
万方数据
1.1样件设计
参考载质量0.75馓型车桥壳的几何参数,设计
液压胀形汽车桥壳试验样件,如图l所示。牙包部分
的最大尺寸为90 I砌,两端直壁部分外径为30 mm,
两者比值为3;横断面过渡圆角半径设计为R 9。由 于受到试验设备(YA32—315液压机)的动梁净空间距 的限制,样件两端直壁部分长度设计为50 mm。
Jo啪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4,
15l(1): 165—177. [2】王连东,梁辰,李文平,等.液压胀形汽车桥壳成形理
论及其试验研究[J].农业机械汽车桥壳液压胀形极限成形系数及胀裂判据
万方数据
3极限胀形图及胀裂判据
根据胀裂试件的最大胀形尺寸,计算出裂口处 的环向应变幻及胀形系数岛
白地丢 t=专

式中如——管坯胀形部分初始直径,如=42 lm
212
卜试件裂口处的最大尺寸

汽车驱动桥壳发展现状及其研究缺陷

汽车驱动桥壳发展现状及其研究缺陷

第20卷第2期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4月汽车驱动桥壳发展现状及其研究缺陷郭强郑燕萍(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南京210037)摘要:阐述驱动桥壳的发展现状,讨论驱动桥壳研究中CAE建模、性能分析、工艺设计方面的缺陷关键词:驱动桥壳;整体式桥壳;设计缺陷中图分类号:U463 文献标识码:A1驱动桥壳的发展现状驱动桥壳是汽车总成中的主要承载件之一*1_2],它既是传动系的组成部分,也是行驶系的组 成部分。

驱动桥壳分为分段式桥壳、组合式桥壳、整 体式桥壳[3]。

分段式桥壳一般分为2段,因而易于铸造加工;但检修及拆卸很不方便,而且桥壳的强度和刚度比 较低,过去主要用于轻型商用汽车,目前较少采用。

组合式桥壳的铸件尺寸较小,因此桥壳质量较文章编号:1673 -1980(2018)02 -0087 -03轻;但它还不具备将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调整好 后再装入桥壳的优势,而是需要边安装边调整。

组 合式桥壳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较高,其整个桥壳的刚 度与整体式相比较差[4]。

整体式桥壳使用较广泛。

整体式桥壳具有较高 的强度和刚度,便于主减速器的装配、调整和维修; 但其形状复杂,应力计算相对较困难[5]。

整体式桥 壳按照成形方式又可分为铸造桥壳、冲焊桥壳、机 械胀形桥壳和内高压成形桥壳,各有其优缺点(见 表 1)[4]。

表1各类整体式桥壳的对比整体桥壳分类优点缺点适用范围发展前景铸造桥壳可制成形状复杂而理想的制件;制件壁厚可变化,刚度、强度较大,制件厚度可变化费材、耗能,工艺不易控制,工序复杂;重量大中、重型汽车在中型汽车中应用减少冲焊桥壳工艺性好,废品率低,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制件重量轻,强度高工序多,费材耗能,不能制成复杂截面的制件;制件难以调整,焊接质量要求高在汽车行业中居主导地位,适用范围在一定时期内占主地位机械胀形桥壳材料利用率高,工作量减少,加工效率高;制件密封性能好,重量轻制件纵向开缝端口处存在横向裂纹,翻边宽度不均勻,侧面易起皱拉伤,强度底轻型、型 重汽在中轻型汽车上占据一定市场内高压成形桥壳材料利用率高,节能、省材、降耗,加工工 ,工效 ,实现机械成形机理尚不清楚,工艺不成熟,处于轻型、型 重新技术,市场前景化、自动化;制件壁厚分布合理,强度、刚度高,重量轻研制和试生产阶段汽看好早期的中重型车以铸造桥壳为主。

轻型车后桥壳液压胀形仿真与试验研究

轻型车后桥壳液压胀形仿真与试验研究

轻型车后桥壳液压胀形仿真与试验研究
李伟;韩英淳;史文库
【期刊名称】《汽车技术》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运用动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对某1 t轻型车后桥壳液压胀形过程进行了仿真,针对后桥壳两次液压胀形时的胀形比、载荷匹配及摩擦力等因素对液压成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厚度分布、轴向收缩量、内压力及轴向力的试验与仿真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同时讨论了仿真与试验结果之间产生误差的原因.【总页数】4页(P55-58)
【作者】李伟;韩英淳;史文库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吉林大学;吉林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3.218+.5
【相关文献】
1.液压胀形汽车桥壳的数值模拟及其试验研究 [J], 梁晨;程嘉;王连东;董志涛
2.封头无模液压胀形的试验研究 [J], 赵春霞;许树勤
3.某轻型车辆底部结构爆炸仿真与试验研究 [J], 彭兵;王显会;王磊;陈荣华;周云波
4.汽车后桥壳的液压胀形工艺及模具设计 [J], 雷丽萍;陈森灿
5.金属薄壁管液压胀形极限测试装置的试验研究 [J], 胡国林;潘春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0吨级后驱动桥轮边油封失效模式的分析及研究

10吨级后驱动桥轮边油封失效模式的分析及研究

10吨级后驱动桥轮边油封失效模式的分析及研究摘要:某汽车公司的10吨级后驱动桥轮边油封失效故障频繁,每次售后的处理方法都是采用的更换新的油封,但具体的失效原因没有分析清楚,没有针对性去制定失效故障频繁出现的措施,造成使用顾客的抱怨,影响了公司的形象。

为消除负面影响,成立了攻关项目组对轮边油封进行质量改进。

本文根据售后服务质量的反馈信息,运用鱼刺图法分析了10吨级轮边油封失效质量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轮边油封失效模式鱼刺图法根据某汽车生产公司对一年的售后故障反馈信息进行统计,10吨级后驱动桥一年轮边油封失效故障频次高达74起,故障频次率排后驱动桥售后失效故障第一位。

本文主要重点介绍运用鱼刺图法对10吨后驱动桥轮边油封失效故障信息进行头脑风暴法分析,分析造成故障失效的原因,对分析得出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分析方法和结果将对改进产品设计与制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产品结构介绍轮边油封安装位置在轮边半轴和套管之间。

轮边油封的外圆和套管内孔为过盈配合。

从结构上看,轮边油封的材料和结构对密封性能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2 售后数据分析2.1 轮边油封故障失效原因分类有两部分:油封质量原因造成失效故障占80%,其他失效故障原因占20%轮边油封起着密封作用。

如果轮边油封失效会造成轴承润滑脂和齿轮油搅合在一起,长时间运转,温度也不断的升高,润滑脂变稀,造成润滑脂随着齿轮油流出,影响了轴承使用寿命。

对74例轮边油封售后故障失效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轮边油封质量的原因造成失效故障占80%,常规客车要求在2500-3500之间强制保养,80%里面存在强制保养过程中装配和拆卸半轴时,导致轮边油封唇口破坏,导致失效故障。

其中从数据可以看出,在行驶里程较短内就造成了轮边油封失效的故障,且失效件行驶里程集中在2000-10000公里之间。

而对于生产情况的分析中,发现各月生产的轮边油封都有失效故障。

对于生产中影响失效故障的原因因素进行完善后,再从使用中的汽车质量的评价结果来查看是否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汽车桥壳液压胀形工艺的研究及最新进展

汽车桥壳液压胀形工艺的研究及最新进展

了预 成 形管 在 不 同的 内压与轴 向进给 条件 下 的液
压胀 形 ,研 究 了预成 形对液 压胀形成 形性 的影响 ,
整体结构 , 带动 管坯相 向运动 实现轴 向补料 ,称为
滑动模块 。中间模 块水平分模 为上下 两部分 ,分别 与上下 导板相连 ,称 为固定模块 。 采用 半滑动式 液压胀形 , 滑动 模块将轴 向推力
J un lf tr lPoes g eh oo y2 0 ,6 ()3 73 5 orao Ma i s rcsi T cn lg ,0 5182:2 —3 . ea n
2 )提 出了胀压成 形工 艺,介绍 了汽车桥 壳胀 压成形 的过程 ,在普通液压 机上试制 出样件 。与传
[]苑世剑, 3 王小松. 内高压成形技术研究及最新进展 [ . J 塑性工 ]
预测 了极 限变形 ,并与无 预成形管进行 了 比较 。文 献 【】用 有 限元分析 了椭 圆弯 管在 旋转式 拉弯 机 2 上 的成 形过程 。 苑世剑 教授对轿 车副车架液压胀 形 进行 了大量研 究, 为将预胀形 管坯横截面压 制成 认
收稿 E期 :2 1-11 t 0 20 —2
有效施加 在管坯上 , 同时承受 了管坯胀形 时 的大部
0 前 言
汽车桥壳是汽 车 的主要承载 构件之一 , 要求 具
有足够 的强度和 刚度 。 该类 制件几何尺 寸大 ,两端 与 中部截 面相差大 ,中问部分 ( 为桥包)形状 复 称 杂 ,横截 面上有 小的过渡 圆角 。目前 ,汽车桥 壳 主要用铸 造方法 、冲压焊接 方法制造 ,铸造件 强度 刚度较 大 、壁 厚分布好 ,但质量大 、费材耗能 、生 产有 污 染 ,而 且工 艺不 易控制 ;冲压 焊接 件质 量 轻 ,壁 厚单一 ,强度 刚度低 ,使用 中存 在漏油 、断 裂等现象 。 论上 , 择一定规格 的无缝钢管用 液 理 选 压胀 形工艺制造汽 车桥壳 ,比铸造件轻 ,比冲压 焊 接件 性能高 ,制造 工艺节材环保 。 管材液压胀形 工艺 由于具有 简化制造工 艺、 减 轻制件 质量 、提高制件 强度刚度等优 点,已经 广泛 用于航 空 、 天和汽车等 领域 。 航 针对 形状复杂 的管 类件 ,需要先对 初始管坯进 行预成形 ,再进行 液压

汽车驱动桥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及失效分析

汽车驱动桥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及失效分析

汽车驱动桥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及失效分析
周倩瑶;郭鹏鹍;李妮妮;王秋敏
【期刊名称】《汽车零部件》
【年(卷),期】2018(000)006
【摘要】驱动桥可靠性试验是对桥壳、主减速器齿轮副及半轴3个主要零部件在台架上进行的疲劳寿命试验.依据汽车行业标准,阐述各零部件的疲劳试验方法,结合驱动桥的结构情况,分析驱动桥在疲劳试验中的失效模式.
【总页数】3页(P80-82)
【作者】周倩瑶;郭鹏鹍;李妮妮;王秋敏
【作者单位】中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700;中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700;中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700;中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3.218
【相关文献】
1.汽车可靠性强化试验的探讨及失效分析 [J], 丁祖学
2.汽车散热器疲劳试验方法研究及失效分析 [J], 姜洋;李妮妮;张国锋
3.基于道路载荷的汽车结构件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 [J], 王铁;武文超;王海沛;吴伟
4.浅谈汽车48V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 [J], 朱礼铭; 张华春
5.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零件高温环境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 [J], 吴佳燕;孙新函;刘小兵;何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汽车桥壳; 液压胀形 ; 成形极限图; 起皱
【 bt c】 h l hui fr 7 n u m b ese e d fr i .hr a oye o A s at Te x os g on . t t o i s d y yr o n T e rt p sf r ae n 0 5o a o l it t b h o m g e ew t
j so a t hr t tbt t b a r l n t i a pia leet eo i t e e hwt :h i e n ar u sfh t e t i d x r rod r ry f c t fr n o t r h t en e i e o eu m e aa e e o l t m i f h m g gh .
C NG e - o g , ANG L a - o g HE W n d n 1W in d n
(S h o o c arncE gn e n , ia eh o gcl nvri , i n7 3 ,hn ) c ol f h t i n ier gX ’ T c n l i iesy X ’ 0 2 C ia Me o i n o aU t a 1 0 (C l g f uo o i n n r , a sa nvri , ih a g a 6 0 4 C ia ol eo tm bl adE eg Y nh nU iesy Q n u n d o 6 0 ,hn ) e A e y t 0
e r ke uigteb n cuee etewikeadifetewikeA e o m to e i ls r u gi ld fci r l n e ci r l sa f ehdt wn d n h n f v n n v n . pr h eet e r ke ol cu ua aeilo elefr n dte omi micu eel gd f cv i lcudac m lem r frh romi a r n l t ol b na e. i wn t t a t a t g n hf gi d r
terlinh h mt ugn e cet n i t nirva dta i r 一. eTersl 。 h aosi o el ibli c f i da as a ee e , t s 12  ̄h eut et p ft i g of n a x l r s i i l h 7 s
第3 期 21 0 0年 3月
文章编 号:0 1 3 9 ( 00 0 — 1 7 0 10 — 9 72 1 )3 03 — 3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Ma h n r De in c ie y sg & Ma u a t r n fc u e 17 3
汽车驱动桥 壳液压胀形试验 的失效研 究
・ ・ . … ’●-. .・ … ・-. . .‘ I -. - ・ ● ・ 0 _. ・ -. ・ ・ ・ ._ - - . ・0 … ・ . … ・ ・ ‘ 0 I- . ・_ .‘ - .・ . J .‘ . I1 ・ ・ ‘ … 。‘I_ .0 ・ ‘ … - ● -- . - ..0 - .・ - ‘ - ‘ 1I _ II .・ ・ ‘ … - ‘ .・ I ・ ・ _- .・ . I -1 - . I‘ ・ ・ - ・ .・ ・ _・ ‘… I・ … ‘ . .・ ・ -・ 一 … - . .I ‘・ _・ ・ .’ ● . .1 - .. 0 ・ ・ ・ . -1 ・ ・ ・ ・ I .. 0 1I . .‘ … ・ I . - ..0-. .0 … ・ ・ ・ . .・

【 要】 .t 桥壳进行了液压胀形试验, 摘 对05汽车 7 分析了管件胀形的两 种失效形式: 胀裂和起皱。通过 i
管 件胀裂实验数据绘制出 胀形极限图, 并得到胀形系 数和轴向 应变之间存在线性比例关系KH 6 12 : r--. e, + 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揭 示了 管件材料的固有属性与外界加载条件对成形共同起着决定性作用。管件胀形中的起皱行为分为有益皱 纹和有害皱纹。前者作为一种预成形方法能够为进一步成形聚集材料, 管件成形的界限可得到扩大。
程 文冬 王连 东
(西安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西安 70 3 ) 燕山大学 车辆与能源学院, 102 ( 秦皇岛 060 ) 604
Th al r n lsst h y r f r n e t f u o e f i e a ay i o t e h d o o mig t s t mo i xe h u ig u o a bl a l o sn s e
fi r a o th u ig caka dw ike T e L ( r n m t i rm) rwb e et a d a ue b u te l r : rc n r l h D f mi l i dda a i de y h sd t a l b gi n . F o gi e g s t t an
Ke r Ax eh u i g Hy r f r i g FLD ; rn l y wo d: l o sn ; d o o m n ; W i ke
中图分 类号 :H1 文献 标识码 : T 6 A
胀形 区母线方向的拉应力变为压应力 , 成为一拉 液压胀形是以管材作坯料 ,通过管材 内部施加超 高压液体 压力足够大时 , 压 的平 面应力状态。变形也 由两向拉伸 、 一向压缩应变状态变 ( 、 水 乳化液或油 ) 和轴向进给补料把管坯压入到模具型腔使其产 为一 向拉伸 、 向压缩的应变状态, 两 有利于材料的塑性变形 , 不仅 生环向扩张并贴模成形【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