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的社会责任
[摘要]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往往也是直接和间接浪费资源、损害环境的责任单位。
企业总体水平决定国家经济水平,企业的总体效率决定国家竞争力,企业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关键意义。
本文从“三鹿奶粉事件”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出发,结合目前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多方位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措施,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些参考。
(中经评论·北京)一、目前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一)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较为淡薄我国企业在建立社会责任体制方面不够健全,有些企业一提到企业社会责任感觉非常陌生,根本不知其内容是什么。
在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建设上明显不足,缺乏管理。
由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对全国150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8%的受访企业没有社会责任部,8%没有可持续发展部,16%没有环境管理部,37%没有公共关系部。
数据表明,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设置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构,也就是还没有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专门的一项工作对待。
相当一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履行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公众的需求,也就无法实现履行社会责任的真正目的。
(二)法律规范与社会监督尚不完善转型时期的中国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市场进入、竞争和市场交易秩序也不规范。
在这种情况下,公众监督、行业协会以及整个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
特别是由于信息披露手段的缺乏,很多情况下,企业的不良社会责任表现并不直接影响其运营绩效,因此会产生不负责任的机会主义行为,以节省成本、获取利益。
(三)地方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滞后根据调查,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了解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概念,对其利害没有清醒的认识,对企业里存在的很多情况也不了解。
管理部门只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而对企业守法行为的监督力度不够,即使有些地方政府了解情况,也并没有从整体上积极推进。
地方政府从发展地方经济的利益出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致一些恶性事件出现了才去治理。
从三鹿毒奶粉事件漫谈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从三鹿毒奶粉事件漫谈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三鹿集团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航天乳饮料及乳粉”惟一合作伙伴、全国惟一“航天乳饮料”专业生产企业。
三鹿奶粉是国内第一批获得“免检”的奶粉,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免检产品。
邓婕、倪萍、薛佳凝、花儿乐队都作过产品代言人,然而正是有着如此耀眼光环的企业和产品,在神州大地上制造出了让一千多个家庭流泪的悲剧。
700吨毒奶粉,一座山一样,压向中国老百姓。
压出了我国在食品生产方面存在的危机,也压出了我国企业在社会、安全、法律等各方面所存在的严重的责任问题。
一、生产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政府是第二责任人三鹿集团副总裁王玉良说,“多年来,三鹿集团一直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确保每一袋产品安全、优质。
”讲得太好了。
但这并不表明三鹿公司就站在了道德的高地上,依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即便三鹿公司做到了这一点,它也仅仅是承担了企业做应该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而已,并不能说明三鹿准备做得更好,或是准备给我们消费者施舍些什么。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所以,三鹿公司在生产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对原材料进行安全检测,也应当在产品出厂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
但是,显然,三鹿公司没有履行这个“经过1100多项检测才能出厂”的义务,却想把本属于他的责任推给奶农、奶霸,奶农送的牛奶原料即便存在质量问题,也不是造成消费者权益受损的直接的原因,直接原因是婴儿吃了经“三鹿”厂家生产的奶粉后出现健康问题的,奶农的牛奶有问题,企业在收购和使用时就应该进行质量检测,难道说只要是奶农送来的牛奶,三鹿都是照单全收吗?三鹿集团作为此次食品安全事故的第一责任人,在自己的产品出了这样严重的质量问题,公众看到的只有企业在想尽办法推卸责任,而不是积极承担事故责任!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愤怒!把问题转化为机会是企业管理的精粹所在,也是企业家的职能所在,彼得·德鲁克指出,把社会问题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机会可能不在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而在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从三聚氰胺事件看企业社会责任
从三聚氰胺事件看企业伦理问题一、三聚氰胺事件回顾2008年6月28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收到第一例婴儿患有“双肾多发性结石”与“输尿管结石”的病例。
至9月8日,该院两个多月来共收治14名患有同样疾病的婴儿。
当甘肃省共上报病例59人,死亡1例的同时,南京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也接诊了20名因吃同一品牌奶粉患上肾病的患儿,病情严重的已转至上海治疗。
发现的数十名患儿涉及湖北、湖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陕西、甘肃、宁夏、河南等10个省份。
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疑喝同一品牌奶粉而导致宝宝患肾结石”的消息开始像乌云一样笼罩在那些年轻妈妈的心头。
不少人开始联想起2004年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事件。
同时,也有专家表示,这一疾病与4年前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事件相比后果更严重,“因为它容易导致患儿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若抢救不当,会导致婴儿死亡”。
其实,自从2008年3月份开始,三鹿集团就陆续接到一些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患泌尿系统结石病的投诉。
8月初经专家鉴定三鹿公司涉嫌问题奶粉中有大量致肾病的三聚氰胺,但并未对外公布。
9月份三鹿集团向消费者宣称已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本公司产品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符合国家的各项质量标准。
称公司经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
三鹿集团公司决定立即全部召回2008年8月6日以前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直到2008年9月13日,卫生部把“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定性为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时,三鹿集团仍未就此事向社会民众、媒体以及政府做出合理解释。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据医院方面介绍,从前患肾结石的多为成人,儿童尤其是婴儿患此病的较少。
随后,蒙牛、伊利、光明、完达山等数十个国内奶制品厂家的部分产品均被检测出不同程度的含有三聚氰胺,至此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成为2008年家喻户晓的事件。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一、绪论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各项建设突飞猛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取得巨大进步,但是以往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率的历史导致了大量社会问题的发生。
为了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甚至损害劳动者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企业普遍缺乏诚信,有些企业一味追求高额利润,置法律于不顾,做出许多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给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前一段时间关于“三鹿奶粉”的报道,铺天盖地,从中央到地方,从媒体到坊间,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谈“三聚氰胺”色变,唯恐避之不及,刚开始的是三鹿婴幼儿奶粉一家,紧接着随着事件的逐步深入,国内的其它乳制品企业的巨头如伊利、蒙牛、雅士利等一些知名品牌,纷纷查出“三聚氰胺”,一时间舆论哗然,我国企业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由此摆在公众面前。
二、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的影响三鹿奶粉事件的曝光,使中国整个乳制品企业都处于风口浪尖。
伊利、蒙牛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乳品企业的产品都被查出含有不同程度的三聚氰胺,知名企业出现如此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使得整个乳制品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关注。
发生这样的事情后,不禁要问:以后还能放心购买婴幼儿奶粉吗?人们对三鹿奶粉惨杂三聚氰胺有毒物质这种丧尽天良的做法都非常愤慨,三鹿奶粉事件的危害性已远远超出了对婴儿健康的威胁,它已涉及到人们对整个食品行业安全性的担忧,甚至会引起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三、事件爆发的原因分析(1)监督机制不完善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政府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和执法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食品监管制度正处于过渡时期,一方面《食品安全法》的修订正在进行,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本身也在经历改革。
(2)三鹿集团经营价值观扭曲甘肃省出现多名不满一岁的婴儿集体患“肾结石”的悲剧,经调查罪魁祸首竟然是食用的奶粉中含有一种叫三聚氰胺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三鹿集团在追逐企业利润的过程中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故意隐瞒质量真相,以野蛮的逐利行为侵害消费者,超越了企业道德底线和法律准则,背弃了企业最根本的社会责任。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_百概要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三鹿”乳业集团生产的奶粉含三聚氰胺成分导致众多婴幼儿患上尿路结石事件,成为了一起极具影响力的社会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社会公众对此事件予以了广泛的关注,相关的报纸杂志以及众多媒体也对其及时跟踪报道,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纷纷起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对三鹿集团积极开展了调查核实。
目前,造成巨大社会影响的“三鹿”集团已经面临着破产的境地。
同时“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已超越国界,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敲响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警钟。
人们清醒地看到,企业如果不承担起其应尽的社会责任,会对消费者、社会、国家及企业本身造成严重的伤害,显示出在用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何等紧迫和重要。
那么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呢?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投资者负责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债权人、社区和环境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其本质上是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强调在经营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注重企业活动中人的健康、安全和应该享有的权益,注重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为社会、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为市场繁荣、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并通过提供大量税收等形式履行了很大的社会责任。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企业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只讲经济责任不讲社会责任的倾向,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甚至见利忘义,只追求自身利益,忽视甚至牺牲公众和社会利益的行为。
如过度开发、污染环境、拖欠工资、坑害消费者等等。
仅食品安全方面,近年来,红心鸭蛋事件、多宝鱼事件、福寿螺致病事件以及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发展到此次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论及近期“问题奶粉事件”的时候,特别提醒企业要尽社会责任。
责任是一种力量,不仅推动一个企业成长壮大,更将推进一个民族发展进步。
良知责任问责_从_三鹿奶粉事件_看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危机公关策略
相关链接— —— 1、《我为什么要公布问题奶粉“三
鹿”的名字》 http://blog.tianya.cn/blog- 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 0&BlogID=87956&PostID=15141092
2、《甘肃 14 婴儿同患肾病 疑因喝 “ 三 鹿 ” 奶 粉 所 致》(东 方 早 报)http:
5、简光洲的博客 http://blog.tianya. 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is- tilldream
6、《3 个婴儿同一种病 婴儿奶粉 是 元 凶 ?》(长 江 商 报) http://www. changjiangtimes.com/htm/2008-8-28/ 104099.htm
在采访过程中,我看到家长们哭着 把不到一岁的孩子送进手术室,医生冒 着被指责手术不当的风险为婴儿实施 全身麻醉,尿道扩张器从婴儿的尿道里 塞进去,然后又是 5 毫米的导管插进其 膀胱甚至肾脏,我无法抑制我的眼泪和 愤怒,对于报道让企业垮掉我少了一些 负罪感。
有些孩子这样的手术得做三次,医 生告诉我,因为孩子太小全身麻醉完全 可能让他们随时死在手术台上。问题是 没有第二种选择,当这些孩子送到医院 的时候,很多已经是双肾结石,几天不 能排尿,不治就得死,治还可能有一条 活路。
三鹿的网站上介绍自己时说,经中 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三鹿品牌价 值达 149.07 亿元。149.07 亿元,用了半 个世纪的积累。149.07 亿元变成零甚至 负数,只用了半年时间。
写至此处时,我心中没有丝毫的窃 喜,而是有种莫名的悲哀。同时对于这 家企业的垮塌还感觉有一点负疚:如果 不点名,其是否可以逃过这场劫难?
近零时,抵达兰州机场,一开手机 就接到同事的短信:三鹿决定召回 8 月 6 日前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从早上到晚 上,经过 10 多个小时的挣扎后,心虚的 三鹿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
从三鹿事件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从三鹿事件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提要本文在概述了三鹿奶粉事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此事件折射出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三鹿;奶粉事件;社会责任三鹿奶粉事件在带给人们对生命珍爱的思考的同时,更激起了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的强烈要求。
石家庄三鹿集团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企业500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重点支持的企业集团。
其前身是1956年2月16日成立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经过几代人半个世纪的奋斗,在同行业创造了多项奇迹和“五个率先”:1983年率先研制生产母乳化奶粉(婴儿配方奶粉);1986年率先创造并推广“奶牛下乡、牛奶进城”城乡联合模式;1993年,率先实施品牌运营及集团化战略运作;1995年率先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黄金时段播放广告;1996年率先在同行业导入CI系统。
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
企业通过了ISO9001、ISO14001认证、GMP审核和HACCP认证,获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称号,2005年8月,“三鹿”品牌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2006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5%,利税同比增长9.6%。
三鹿奶粉产销量连续14年实现全国第一,酸牛奶进入全国第二名,液体奶进入全国前四名。
三鹿奶粉、液态奶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并双双再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2006年位居国际知名杂志《福布斯》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位。
经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三鹿品牌价值达149.07亿元。
2006年6月15日,三鹿集团与全球最大的乳品制造商之一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合资公司正式运营,标志着三鹿向着“瞄准国际领先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中国食品企业营销伦理建设
1、营销伦理意识淡薄
许多食品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营销伦理的重要性。他们为 了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份额,不惜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如虚假宣传、恶意攻 击竞争对手等。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营销伦理的基本原则。
2、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管
许多食品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导致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环 节中出现不规范行为。例如,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惜降低原材料质量、缩 短生产流程等。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2、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
食品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确保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 各个环节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同时,还应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对产 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消费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3、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加 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食品 安全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3、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中国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仍然存在一些 漏洞和不足。这使得一些不法企业有机可乘,通过违法手段获取利益。
三、加强中国食品企业营销伦理 建设的措施
1、提高营销伦理意识
食品企业应加强员工的营销伦理培训,提高他们的营销伦理意识。让他们明 白企业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利润,更取决于对消费者、对社会的责任。
参考内容
三鹿奶粉事件,一个在2008年引起全球的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对中国乳制品 行业以及全球的消费者信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事件的发生,暴露出企业内 部控制在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方面的重要性。
三鹿奶粉事件的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 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这一事件引起了各国的高度和对 乳制品安全的担忧。在事件爆发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 的婴幼儿奶粉进行了三聚氰胺检验,结果显示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 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
从三鹿奶粉事件分析企业的社会责任
l制 度 监 管 与政 府 行 为 、 企 业 社 会 责 任 的 实现 需 要 企业 对 自 身 的责 任 具 有 认 同感 。 而 , 然 与此 同时 , 外 部 环境 的监 管 与约 束 也 是 必 不可 少 的 。 要 使 企业 把 外 在 的义 务 约 束 内 部化 , 需要 健 全 外部 的制 度 环境 , 以加 强 对 企 业行 为 的 监 管 。如 果 仅 寄希 望 于 企业 的 自觉 , 缺 而 乏 有 效 的 制 度 环 境 的 约 束 , 在“ 向选 则 逆 择 ” 用下 , 难希望所有 的企业都会 自 作 很 觉 地承 担 起 相 应 的社 会 责任 。具 体 来 说 , 外 部制 度 约 束 主要 指 法 制 建 设 , 这其 中政 府 扮演 的角 色 是至 关 重 要 的 。 2 典 论 的 社会 力 量 、 中 国全 国人 大 常 委 会 副委 员 长 成 思 危 在 讲 到 遏 制 资 本 无 道 德 的 方 式 中 提 到 “ 形 成 一种 社 会 道 德舆 论 ,对 不 负社 会 要 责 任 的企 业 进 行谴 责 , 勇 于 践 行社 会 责 对 任 的企 业 进 行 赞扬 、 励 。道 德 与法 律 是 鼓 ” 社 会规 范 最 为 主要 的两 种形 式 , 法律 靠 强 制 力 发 挥 作 用 , 而 在 现 代 社 会 , 公 众 舆 “ 论 ”是 发 挥 道 德 批 判 力 的 一个 重 要 的 工
关键词: 食品安全 三鹿奶粉 企业 社会责任
以企 业 的 除股 东 以 外 的 利 益 相 关 者 作 为 企 业 义 务相 对 方 , 究 竟 如 何 界定 利 益 相 但 关 者 , 也 是 有着 多种 不 同 观 点 的 。第 一 这 种 观 点 认 为 , 是 能 够 影 响 企 业 活 动 或 者 凡 能够 被 企 业 活 动 所 影 响 的人 或 团 体 都 属 于利益相关者 , 由此 股 东 、 权 人 、 员 、 债 雇 消 费者 、 应 商 、 关 的 社 会 组 织 和 社 会 供 相 团体 、 业 周 边 的社 会 成 员及 政 府 部 门等 企 等 。 都 可 以纳 入 利 益 相 关 者 范 畴 之 内 。 全 第 二 种 观 点 认 为 , 是 与 企 业 有 直 接 关 系 凡 的人 或 团 体才 是 利 益 相关 者 , 种 观 点 排 这 除 了与 企 业 关 系 比 较 间 接 的社 会 组织 及 社 会 团 体 、 边 的社 会 成 员 和政 府 部 门等 周 等 。第 三 种 观 点则 对 利 益 相 关者 的界 定 最 狭 窄 , 为 只 有 在 企 业 中 下 了“ 注 ” 认 赌 , 即与 企 业 命 运 直接 关 联 的 人 或 团体 才 是 利 益 相 关 者 。 三 、三 鹿 奶 粉 ’ 件 凸 显 的企 业 经 营 “ , 事的失 信 一 Nhomakorabea、
三鹿奶粉案件法律思考(3篇)
第1篇摘要:三鹿奶粉案件是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之一,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从法律角度对三鹿奶粉案件进行分析,探讨案件暴露出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一、引言2008年,我国发生了一场震惊全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三鹿奶粉事件。
该事件导致数千名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三鹿奶粉案件进行分析,探讨案件暴露出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二、三鹿奶粉案件的法律问题1. 产品质量监管不力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我国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存在严重漏洞。
在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对三鹿奶粉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奶粉中含有严重的三聚氰胺。
这表明我国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对产品质量的把关不严。
2. 法律责任追究不明确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对涉事企业和个人的法律责任追究不够明确。
虽然有关部门对三鹿集团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但处罚力度较轻,无法起到震慑作用。
此外,对其他涉案企业和个人的法律责任追究也存在模糊地带。
3. 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三鹿奶粉事件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然而,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并未得到充分重视。
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如证据收集、诉讼程序等。
4.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存在诸多空白和漏洞。
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法律法规的适用存在争议,导致案件处理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三鹿奶粉案件的法律建议1. 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资质审查,严格市场准入制度;(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3)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明确法律责任追究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应明确涉事企业和个人的法律责任,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处理。
具体措施包括:(1)对涉案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包括罚款、吊销许可证、追究刑事责任等;(2)完善法律法规,明确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责任;(3)加强司法监督,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处理。
从“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探析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从“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探析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摘要:中国轧制品企业集体丧失企业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致使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酿成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危机,折射出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迫切性,为此,中国企业亟需建设以企业道德为基础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把企业社会责任落实到企业运营所有环节上,重视产品质量,端正发展理念,积极主动承担相应责任。
关键词: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企业社会责任企业道德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全国奶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危害深重,举国震惊,众多国产知名品牌奶粉都含有三聚氰胺,深深刺痛了国人的心,这是企业集体缺失社会责任的重大危机事件,必将引发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重新思考。
1三鹿奶粉引发“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导致中国奶制品企业集体丧失社会责任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婴幼儿“结石门”事件,产生大批“三鹿宝宝”,截止到2008年9月21日8时,全国报告因食用婴幼儿奶籽正在住院接受治疗的婴幼儿共有12892人,其中有较重症状的婴幼儿104人,死亡3人。
“三鹿奶粉”害人终害己,2009年2月12日三鹿集团正式破产,这个经历了50多年的打拼,总资产为15.61亿元,成长为一个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殊荣的中国奶业巨头,却因为三聚氰胺轰然倒下!2008年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专项检查的阶段性结果,在三鹿、伊利、蒙牛、雅士利、光明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个批次产品中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一些液态奶也被检验出含有三聚氰胺。
这说明在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来增加蛋白质系数早已成为了中国奶业的“行业潜规则”,在“潜规则”的纵容下,不法奶贩和企业为了不义之财,见利忘义、不择手段、集体丧失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2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基础与根本2.1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及建设内容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努力使社会不遭受自己的运营活动、产品及服务的消极影响。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企业社会责任“大地震”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一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企业作为社会的重 要一员,是否应该承担起保障公众利益的责任?企业管理者又应该做出何种努力, 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行业又应该如何加强监管,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事实上,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不仅要自 身的经济利益,更要社会的整体利益。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责任意识和社责任感, 确保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社会和环境负责。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企业社会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地震”
三鹿奶粉事件:企业社会责任的 警钟
三鹿奶粉事件,一场曾经震动全国的公共卫生危机,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教 训。本次演示将回顾这一事件,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反思如何避免类 似事件再次发生。
在2008年,三鹿奶粉被发现含有三聚氰胺,这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导致 许多婴儿患上了肾结石。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和恐慌,奶制品质量受 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许多消费者对奶制品失去了信心,奶牛养殖业也遭受了严 重的冲击。
谢谢观看
在这个事件中,企业的社会责任被无情地抛在了脑后。从企业管理者的责任 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角度来看,他们显然缺乏对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应有。此外, 产品质量控制环节的失守,也反映出企业对于消费者健康的漠视。在事件发生后, 虽然企业采取了一定的赔偿和道歉措施,但这并不能弥补其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 的损失和伤害。
3、推动行业共治:企业应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共同推动行业自 律和监管。通过与同行业的交流和协作,共同提升行业整体水平,防范类似事件 的发生。
4、加强信息披露:企业应提高透明度,及时向社会公众披露产品质量信息 和安全生产措施。通过信息披露,增加企业行为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以增 强消费者信心。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企业社会责任“大地震”
WT O 经济导刊IN WTO T RIB UN Observation观察这样的表现让国家很痛心,国家给你自由,你却不好好享用,企业的这种不自重和危害消费者的行为,必须受到严厉的惩罚,必须要为自己的不诚信付出惨痛的代价。
企业应该把社会责任融入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乳制品行业要想在以后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让人们放心购买企业的产品,就要好好总结这次事件的教训,不要推卸责任,要首先从自身找原因。
我的建议是:第一,企业在生产中要加强责任心,严把产品质量关,要做一个负责任的经营者;第二,要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尽快建立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界对社会责任认识存在误区郑若娟,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一些企业的捐助行为更像是做秀中国企业目前对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存在误区,有的企业误认为给予社会慈善捐助就等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这是十分错误的。
企业社会责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生产出合格的、高品质的产品,然而一些国内企业的做法显然是本末倒置的,他们的慈善捐助行为更像是在做秀。
“三鹿奶粉事件”的曝光让我们看到,这些所谓的“名优”企业连最基本的经济和法律方面的社会责任都没有做到。
我国的食品监管体系需要改进这一事件同时也折射出了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方面制度的缺失,与欧美国家相比,它们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而且西方基督教为善的信仰也会减少一些不法行为的发生。
而中国的信仰约束力相对较弱,这就更需要制“三鹿奶粉事件”,举国上下引起了很大震动,众多知名国产奶粉品牌都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刺痛了国人的心,而质检监管的缺失,又震惊了公众。
“没良心的企业一个也不放过”、政府官员问责制的出台,让我们在痛定思痛后燃起新的希望。
这个“企业社会责任”的大事件,必将引发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深思和重构。
为此,本刊特地采访了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专家,看看他们是如何分析“三鹿奶粉事件”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影响。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三鹿”乳业集团生产的奶粉含三聚氰胺成分导致众多婴幼儿患上尿路结石事件,成为了一起极具影响力的社会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社会公众对此事件予以了广泛的关注,相关的报纸杂志以及众多媒体也对其及时跟踪报道,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纷纷起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对三鹿集团积极开展了调查核实。
目前,造成巨大社会影响的“三鹿”集团已经面临着破产的境地。
同时“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已超越国界,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敲响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警钟。
人们清醒地看到,企业如果不承担起其应尽的社会责任,会对消费者、社会、国家及企业本身造成严重的伤害,显示出在用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何等紧迫和重要。
那么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呢?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投资者负责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债权人、社区和环境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其本质上是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强调在经营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注重企业活动中人的健康、安全和应该享有的权益,注重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为社会、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为市场繁荣、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并通过提供大量税收等形式履行了很大的社会责任。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企业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只讲经济责任不讲社会责任的倾向,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甚至见利忘义,只追求自身利益,忽视甚至牺牲公众和社会利益的行为。
如过度开发、污染环境、拖欠工资、坑害消费者等等。
仅食品安全方面,近年来,红心鸭蛋事件、多宝鱼事件、福寿螺致病事件以及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发展到此次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论及近期“问题奶粉事件”的时候,特别提醒企业要尽社会责任。
责任是一种力量,不仅推动一个企业成长壮大,更将推进一个民族发展进步。
《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范文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篇一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一、引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其中,三鹿奶粉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伦理道德的深度思考。
本文将就此事件展开伦理思考,以期为相关行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三鹿奶粉事件概述三鹿奶粉事件是指三鹿集团在生产奶粉过程中,因使用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原料而导致奶粉质量不合格,引发了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的事件。
这一事件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伦理思考1. 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三鹿奶粉事件暴露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作为一家大型企业,三鹿集团应当承担起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三鹿集团却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了追求利润而牺牲了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
2. 道德观念的淡漠三鹿奶粉事件还反映了社会道德观念的淡漠。
在市场经济下,一些企业和个人往往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后果和责任。
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利润而不择手段,甚至违背了伦理道德的底线。
这种行为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3. 监管机制的不足三鹿奶粉事件也暴露了监管机制的不足。
在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监管部门应当承担起监管责任,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然而,在三鹿奶粉事件中,监管部门并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企业的违法行为,导致问题奶粉流向市场,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这表明监管机制存在漏洞和不足,需要加强和完善。
四、对策建议1.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企业应当加强社会责任建设,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企业应当以消费者为中心,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同时,企业还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2. 强化道德教育社会应当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和素质。
从“三鹿毒奶粉”事件看我国企业诚信缺失与治理对策解析(含五篇)
从“三鹿毒奶粉”事件看我国企业诚信缺失与治理对策解析(含五篇)第一篇:从“三鹿毒奶粉”事件看我国企业诚信缺失与治理对策解析从“三鹿毒奶粉”事件看我国企业诚信缺失与治理对策[摘要]我国一企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商业欺诈行为屡见不鲜、企业偷漏税以及发布虚假信息等,严重损害了企业及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认识产生偏差与混乱公司治理不健全、失信成本偏低等;提出了构建全新社会及企业诚文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政府行为等治理对策。
[关键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诚信文化2008年9月,由媒体率先曝光而后真相大白的“三鹿毒奶粉”事件震惊全国,甚至惊愕世界。
仅仅初步统计,三鹿有毒奶粉就造成了3名婴幼儿死亡,多达3万多名婴幼儿身体受到损害。
在随后进一步的检测中发现:含三聚氰胺的奶制品生产企业多达20多家,其中不乏享有免检待遇的著名品牌,如伊利、蒙牛、光明等。
婴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饮用的奶制品竟含有毒成分。
人们不禁要问:不法商人的良心何在?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诚信何在?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为何失职?在这里,本文就我国企业的诚信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现状(一)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伪劣商品随处可见,充斥着市场的每个角落。
假冒伪劣商品种类之全、数量之大,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而隐秘的假货经济体系,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危及消费者的生命与健康。
如2001年11月的“河源毒猪肉”事件、随后的南京冠生园的“黑心月饼”事件、2004年4月震惊全国的阜阳特大劣质奶粉事件,乃至于去年发生的“三鹿毒奶粉”事件。
所有这些事件无不反映出不法商人和失信厂家利欲熏心,不仅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昧着良心做生意,甚至到了“谋财害命”的地步。
由此可见,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被一种诚信危机所笼罩,(二)企业之间商业信用日益萎缩、商业欺诈行为屡见不鲜。
从三鹿事件谈企业的社会责任
从三鹿事件谈企业的社会责任内容提要:三鹿奶粉事件充分暴露了中国乳制品企业管理的混乱及不为人知的行业黑幕,也从一个侧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出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部分企业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现实。
企业作为国家与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组成的重要细胞。
企业离不开社会,社会也需要企业的支撑。
作为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必然应当在生产经营和企业改革发展中应树立负责任的大局意识,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协调好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认真践行对员工、对社会的责任,确保实现企业稳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三鹿事件企业社会责任正文:2008年9月,当北京奥运会的帷幕刚刚落下,举国上下都在为奥运的成功举办欢欣鼓舞之际,三鹿奶粉事件、襄汾矿难和阳宗海砷污染等灾难事件却又接踵而至,再次重创了尚未走出汶川大地震死亡和悲伤阴影的国人心灵。
与年内国内发生的其他社会重大事件所不同的是,三鹿奶粉事件彻头彻尾就是一个丑闻。
除现在已是臭名远扬的三鹿集团外,中国乳制品行业中的蒙牛、伊力等巨头几乎无一例外,全部在这一事件中落马,其影响面已涵盖各个社会阶层,所引发的民心动荡是不言而喻。
我们只要随意搜索一下国内的各大网站关于三鹿事件的报导,都可以明显感受到民间对这一丑闻的悲愤。
网上甚至还出现怒极而笑的现象,用反讽、嘲弄手法表达对丑闻的荒谬及不满的文章比比皆是。
笔者认为,就这一事件所造成的灾难性及其深远影响来看,无论国家最终对丑闻的始作俑者及应当承担相应责任政府官员作何等严肃的惩处都不为过,但最终受伤害最严重还是那些成千上万的“结石婴儿”和他们的亲人。
这一丑闻的发生,不仅使中国乳制品行业遭遇了最深刻的行业重创以及最严重的信任危机,也对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国际形象,以及国人的心灵都造成了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毫不夸张地说,三鹿奶粉事件把伴随北京奥运会进入云端的中国人一脚踹到十八层地狱,其所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劣、深远,是远非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所能抵消的。
《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范文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篇一“三鹿”奶粉事件伦理思考一、引言在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奶粉市场也曾有过波折和沉沦。
特别是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令众多消费者和社会各界震惊,它引发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与伦理的深入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三鹿”奶粉事件进行伦理层面的分析,探讨其背后的伦理问题,并尝试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事件回顾“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在多年前,其被揭露的严重问题包括生产过程中违规添加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导致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
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尤其是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三、伦理问题分析1. 食品安全伦理: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大事。
然而,“三鹿”奶粉事件中,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惜违反食品安全法规,这是对食品安全伦理的严重违背。
2. 企业社会责任伦理: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然而,“三鹿”事件中,企业显然没有履行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尤其是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
3. 诚信伦理:诚信是商业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
然而,“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企业诚信的缺失,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信任。
四、伦理思考与解决方案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力度,严惩违法行为,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2. 提高企业道德素质: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履行社会责任,坚守诚信原则,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
3. 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违反行业规定的企业进行惩戒,维护行业形象和声誉。
4. 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学会辨别真假产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 强化教育宣传:政府、企业和媒体应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五、结语“三鹿”奶粉事件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它让我们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承担的伦理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三鹿”乳业集团生产的奶粉含三聚氰胺成分导致众多婴幼儿患上尿路结石事件,成为了一起极具影响力的社会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社会公众对此事件予以了广泛的关注,相关的报纸杂志以及众多媒体也对其及时跟踪报道,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纷纷起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对三鹿集团积极开展了调查核实。
目前,造成巨大社会影响的“三鹿”集团已经面临着破产的境地。
同时“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已超越国界,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敲响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警钟。
人们清醒地看到,企业如果不承担起其应尽的社会责任,会对消费者、社会、国家及企业本身造成严重的伤害,显示出在用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何等紧迫和重要。
那么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呢?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投资者负责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债权人、社区和环境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其本质上是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强调在经营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注重企业活动中人的健康、安全和应该享有的权益,注重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为社会、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为市场繁荣、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并通过提供大量税收等形式履行了很大的社会责任。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企业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只讲经济责任不讲社会责任的倾向,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甚至见利忘义,只追求自身利益,忽视甚至牺牲公众和社会利益的行为。
如过度开发、污染环境、拖欠工资、坑害消费者等等。
仅食品安全方面,近年来,红心鸭蛋事件、多宝鱼事件、福寿螺致病事件以及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发展到此次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论及近期“问题奶粉事件”的时候,特别提醒企业要尽社会责任。
责任是一种力量,不仅推动一个企业成长壮大,更将推进一个民族发展进步。
一个有责任的企业不但要承担并履行好经济责任,为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为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更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使社会不遭受自己的运营活动、产品及服务的消极影响。
因为社会是企业的依托,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
只有社会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才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条件和氛围。
同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
一个长期奉公守法、善待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可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应,提升自己的形象和消费者的认可程度,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无形资产,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是社会肌体的活力细胞,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人类进步的推进器。
和谐社会呼唤责任企业,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高尚道德品格的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之前,让我们来对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剖析。
一、当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改制以前,我国企业以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为主,企业的社会责任最终都要靠政府解决。
之后,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多数企业变成了股份制企业和私人企业,原来政府承担的许多社会责任转移到企业承担。
当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主要表现在:企业依法纳税意识大大增强,安全生产稳中有降,职工待遇有所提高,大部分企业能依法经营,重合同守信用等。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从此次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暴露的问题来看,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很大缺失,概括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维护职工权益的责任承担不够。
目前很多企业不与员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员工在遇到如职业病、欠薪、辞退等问题需要投诉时,找不到任何凭据;劳资纠纷发生量大幅增长,稍有不慎,简单的劳资纠纷便有可能演变为急剧的社会冲突,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生产安全职业健康问题突出,各种中毒、工伤死亡事件时有发生;违法延长工时现象在加工型生产企业普遍存在;千方百计回避职工参保、妇女权益保护和残疾人就业问题。
二是保护环境的责任承担不够。
在中国,大气污染、水污染、城市垃圾、工业废弃物排放、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沙尘暴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有些企业重生产设备的改造和经济效益,轻环境和生态效益,环保意识薄弱,偷排污染物严重,欠缴排污费现象时常发生。
一些企业乱开滥采、随意排放,导致能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江河湖海的污染,致使老百姓健康和农牧业、养殖业受损的案例俯拾皆是。
三是诚信经营,维护市场秩序的责任承担不够。
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没有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意识,没有正确的经营理念。
有些企业为富不仁,缺乏提供公共产品的意识,搞假破产逃避债务,或通过假包装上市圈钱。
这些企业失信、欺诈行为危害社会,极大地增加了经济生活中的交易成本,败坏了商业风气和市场环境,企业诚信缺失正在破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营。
四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责任承担不够。
有些企业惟利是图,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因此而造成的福利损失每年在2500―2700亿元,占GDP比重的3-3.5%。
特别是“三鹿奶粉”危机爆发后,从三鹿一家企业波及国内所有乳制品行业的奶粉、液态奶和相关等产品,造成至少4名婴儿死亡,将近13000名婴儿住院治疗,使得整个中国国产乳制品面临空前的信任危机。
在这桩“乳品丑闻”的背后,凸显出我国部分企业商业伦理道德的缺失,尤其是在保障消费者安全上彻底丧失了一种责任感。
五是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责任承担不够。
多数企业使用外来务工人员,但普遍存在着只用轻管甚至只用不管的问题,对外来人员的教育培训少,特别是一些企业不提供住宿,给整个社会的治安带来了很大困难。
据某机构典型调查,企业为外来员工建造打工楼或租居社会型居住区的只占20%,大部分要靠员工自己解决。
二、当前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从当前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企业管理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当前,我国企业在建立社会责任体制方面还很不够健全,有些企业一提到企业社会责任感觉是非常陌生,根本不知其内容是什么。
而许多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认为只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就是承担责任,没有认识到,企业处在广泛的社会关系中,与利益相关者还有一些非契约性的关系(譬如保护环境、慈善事业),这些关系虽然不像与股东的契约关系那样刚性,但企业同样应该考虑其行为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协调有关利益关系。
尤其在一些加工型生产企业里,老板们把产品、利润看得很重,而不把工人的生产安全当一回事,在他们眼里,产品和利润远远高于工人的价值和人身安全。
二是政府部门难辞其咎。
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政府管理部门也难辞其咎。
很多地方政府片面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并以此作为衡量当地经济发展和政绩的标准,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要求或监督力度不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企业的违法行为。
于是,一些企业向地方政府要求更为宽松的条件,甚至提出,如果政府管得太严,他们就搬厂走人。
三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是企业社会责任无从落实的又一缺口。
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十分严重。
企业的违法成本低也是一个原因。
一些私营煤矿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失职、渎职,另一方面,死亡一个员工20万元的赔偿远远小于矿主所能获得的利润,使其不惜铤而走险。
另外,企业员工也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维权意识太差,维权的成本也太高。
四是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
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劳动力严重地供大于求;支撑我国工业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资源素质要求又比较低,这就形成了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的“强资本”和“弱劳动”现象,企业可以用低廉的价格、恶劣的条件招收到工人,而工人很难提出自己的民主诉求,更不用说什么保障了。
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重要原因。
三、我国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在我国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从国际视野看,随着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必须与国际接轨,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的竞争与合作,争创发展新优势,说白了,不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就可能接不到定单或卖不出产品,或无法与外企合作,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从国内形势来看,此次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所暴露出来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已引起上至国家领导下至黎民百姓的高度关注,以往那种只计发展,不按法规支付环境成本,无视劳动者生产安全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做法必须加以摒弃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从长远来说,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不仅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而且有利于保护环境,为投资者提供生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空间,有助于企业发展环境的优化和整个社会的和谐。
那么,我国企业必须履行好哪几方面的社会责任?一是切实履行好维护职工权益的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随着企业转制、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在当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严峻就业形势下,我国企业职工普遍处于弱势地位,劳动关系之间的利益格局变得复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社会责任,维护职工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冲突,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合力,实现共谋发展。
维护职工权益,除了确保职工的工资随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增加外,还要积极为职工交纳养老、医疗、工伤等各项保险。
二是切实履行好安全生产的责任。
安全生产事关职工的生命健康,一个人出了事故可能会毁了一个家庭,而一些重化工企业和特殊企业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更可能危及周围人群的生命财产安全,山西襄汾溃坝事件死了二百多人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当前,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只重经济利益,不舍得在安全生产上投入,存在侥幸心理,有些企业在安全生产上缺乏专业人才或违章操作,缺乏必要的预防资金,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只有切实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加大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体制建设,强化安全生产检查,加强对危险行业、危险环节的操作工的安全技能的培训,才能切实避免事故发生。
三是切实履行好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的责任。
产品质量和信誉是企业的生命,假冒伪劣产品不仅直接影响、损害消费者的健康、生命、利益和精神状况,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从长远看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可谓害人害己。
从此次三鹿奶粉事件来看,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没有切实履行好保障产品质量责任,在发现问题后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是意图瞒天过海,致使全国数以万计的婴幼儿承受着尿路结石、尿路梗阻的苦痛,有的甚至面临死亡威胁,而三鹿集团这个连续15年销量全国第一的奶粉企业目前也面临破产兼并。
从长远来看,此事件对中国的乳制品行业的打击是沉重的,对中国食品制造行业的教训是深刻的,企业只有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以质取胜,为消费者负责,才能走的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