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仙桃襄河的美pdf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襄河

静静的襄河,宛如一条轻柔的绿丝带,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着婀娜的身姿,时不时唤起我心灵深处的回忆。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仙桃市(旧称沔阳县),属古“云梦泽”,这里河湖密布,水系发达,是自古以来的“鱼米之乡”。小时候,不管走到那里,视野能看到的,除了必要的公共建筑和大马路之外,到处都是稻田菜地和沟渠湖塘。尽管随着交通、轻工业和贸易等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填湖造地和园林修建等原因,仙桃的水域面积现在已被大量减少,但至今仙桃人仍然可以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厚爱:在这块总面积不到3000平方公里的平原上,就有大小河流和沟渠共1329条,长4500公里,其中仅自然形成的大河就多达14条。

襄河,只是这14条河流中第二长的大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汉江,亦称汉水,是仙桃人对流经沔阳境内汉水段的习惯称呼。襄河的源头即为许多书籍所记载的沧浪水。据说,古沧浪水发源于陕西省凤县秦岭南麓,流经陕西、湖北两省,至湖北襄阳以下才被称为襄水,最后在武汉市汉口镇龙王庙汇入长江。春秋战国时期流传在汉北一代的民歌是这样唱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自古以来,襄河就一直为沿河流域的大中小城市提供丰富的水力资源,水上交通相当发达。

记忆中的襄河,最美丽的时候是在梅雨时节,也是洁白的栀子花绽放清香的时候。如果在下着微雨的日子里漫步河堤,你会发现在那蒙蒙细雨中,河水和天空都是淡绿色的。四周薄雾笼罩,空气是那么的湿润,阵阵柔风吹来,带着岸边泥土和草木的清香,你会感觉全身的毛孔都舒展开来。这“细雨不沾襟,清香却满怀”的柔美,会让你的心也跟着变得柔软起来。

如果是在晴朗的日子里去河堤漫步,却又是另一番迷人景象。阳光照射下的河面会泛起缕缕银色的波光。河水永远是澄澈碧绿的,走在水边,你甚至可以看到不时有白鲢在水中跳跃,还有成群的小白条鱼也在水里缓慢地游动着。一旦听见人的脚步声,它们就会立马散开,像似在跟你捉着迷藏。河面上偶尔还会有一些农民在撒网捕鱼。在渡口处,一艘斑驳的渡船正在忙碌着运送渡河的乘客。当渡船逐渐靠岸时,你还能清楚地听到柴油发动机发出的轰鸣声,乘客的说话声和孩童的嬉笑声,不过,这些喧闹声会被夹杂在徐徐微风中,很快消散到静静的襄河上空。在河的两岸,你能看到茂密的杨柳倒垂着细细的枝条,葱郁的树林一片连着一片,它们沿着弯曲的河道不断延伸,一直绿到遥远的天边。在这样沉静而活泼的襄河边,你可以跟随着守住内心的淡定与宁静,在忙碌的生活之余,学会放松心情,欣赏生活和自己。

当然,襄河在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还是在傍晚时分。此时西边的晚霞将落未落,晚风徐徐地吹着。来河边最多的是三三两两的散步人群。有的健步如飞、有的低语聊天。还有的在河边或坐着或躺着,只是安静地望着对岸一望无垠的田地发呆。河岸上有游玩的人们在树林里荡着秋千、有孩童在大人的牵引下玩着各种小游戏,甚至还有背着书包的学生在看书学习。我那时候就读的高中是老沔阳中学,也就是现在的仙桃中学前身,其旧校址原是一座天主教堂。从学校向北步行,穿过弯弯曲曲的砖石小道,不到十分钟就可以来到襄河岸边,所以那时候的襄河,对我们这些被封闭在层层书阁中的高中生来说,绝对是个像桃花源那样令人神往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和同学去河边复习功课,那天,西边的晚霞几乎烧红了半个天空,被霞光映照的河水也变得红艳艳的,就像朵朵红莲绽开在水中,而那些白天还在奔涌的河水,此时竟只是羞涩着缓慢流淌,似乎在努力挽留绚丽的霞光。我们找了一块相对安静的地方盘坐着看书,尽管周围不时有脚步声和说话声隐约传来,但娴静的襄河水却奇妙地赶走了我白天的浮躁,让我沉浸在背诵中完全忘记了时间。经同学提醒后,我才突然惊觉我们该回学校继续上晚自习了。但是,当我起身离开时,我竟然很意外地直挺挺地摔倒在地,反应迟钝的我还没

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慌忙着试图站立起来,结果再次狼狈地摔倒。我奇怪的举动逗得身边的同学哈哈大笑。之后,我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原来我的一条腿竟因盘坐太久而完全失去了知觉,血液循环不畅的后果真的好严重!不过,因为这起小“事故”,我也深刻理解了跛子走路的艰难。

小时候,我经常跟着母亲观看沔阳花鼓戏的现场表演。70-80年代的花鼓戏大多在戏院演出,也有不少表演只是简单地在户外开阔地搭个戏棚进行。如果花鼓戏的演出是在襄河岸边举办的话,那么戏台就往往搭建在河边地势较低的平坦之地,而观众就依次围坐在戏台周围河滩的草地上。当傍晚来临,家家户户吃过晚饭可以休息的时候,剧团就开始热闹的演出了。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台上演员咿呀呀地唱着,台下观众黑压压的挤着一大片。幸运的人能事先选好地方坐着自带的小板凳看表演;而运气不好的,就只能挤在外围搭三两块砖头,伸着脖子看了;还有的甚至会爬到高一点的树杈上晃悠着两腿看演出。我至今仍然记得看过的一场名叫《十三款》的花鼓戏,该剧讲述的是一桩发生在清朝同治年间的当地民间故事。当宝姑被沔阳知州与师爷挟势威逼时,女演员那轻柔亮丽的唱腔和朴实细腻的动作,以及穷秀才柳炳元冒生命之危,为民代言时的慷慨激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剧中所唱的“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这句唱词,以及它所反映的那个经常遭受水灾之患的悲惨时代也早早刻在我的脑海里。

若干年后我才知道,戏剧中的襄河,其实就是汉水,而古时的沔阳县,本来位于沔水之北,(水之北为阳),后来由于一次洪水的冲刷,由水之北变成水之南。滔滔汉水,源自秦岭,过巴山,出峡谷,入平原,于潜江黑流渡下进入沔阳县境。因为汉水的河床上宽下窄,历史上的沔阳经常泛滥成灾。直到解放后,政府在汉水上游兴建了丹江大坝进行拦蓄,在下游兴建了杜家台分洪闸,才终于减轻洪水的威胁,结束沔阳“十年淹九水“的洪涝历史。戏剧《十三款》里所讲述的这段由水灾引起的传奇故事,早已成为仙桃人永远的过去;花鼓戏的表演场所,也早已从简单的露天戏台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化戏曲舞台。不过,我不得不承认,幼年随母亲看戏的经历,确实在我的心中种下了戏剧艺术的种子,以至于后来女儿也在我的影响下学习过京剧艺术,练习《霸王别姬》中虞姬的表演。当然,在我幼时所看的花鼓戏中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传统剧目,比如《秦香莲》、《站花墙》等等,这些花鼓戏悠扬甜美的唱腔、清丽简单的服饰和朴实的舞台动作,都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我在北京的一些戏院里所欣赏的京剧有明显不同。不一样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确实影响着不同地方的文化艺术。那些悠久的历史、世代传承的文化观念和生活习惯,都会给一代代人带来深远的影响。我还听说,最近仙桃恢复了在襄河边放河灯的祈福活动,我猜想活动的那天的襄河也一定会非常热闹,因为关于这些传统节日的回忆,比如正月十五观花灯、五月初五赛龙舟、节日游行活动等,至今仍然珍藏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关于襄河的许多陈年往事,就像一幅幅简单的素描画,在岁月流逝的过程中,随着铅笔的不断勾勒,画中的图像就会越来越清晰。或许,那些和我曾经共同经历这些往事的人们,都早已遗忘了它们,而我,因为远离,才可以更清楚地记得。

曾经在80年代早期的某个冬天去叔叔家闲玩,他家的房子就在襄河岸边。堂妹比我小很多,当时大概才11岁左右。看到我去串门,她非常高兴,提着一筐小鱼拉我去河边洗鱼,说是要做好吃的来招待我。那时候自来水还比较贵,岸边人家的许多生活用水尚需到襄河边解决。我俩一起步行翻过一段堤坝,走过一片草地,再沿着河坡下行,最后才到达河边。沿路的情形我已记得不太清楚了,只记得当时妹妹踩着水边的一块砖头,一边熟练地宰鱼洗鱼,一边开心地和我聊天。冬天的襄河水很凉,妹妹的两手呈现出明显的红色,手背上不时还被沾上一些鱼鳞,但她手里的动作却一点也没慢下来。而我,瑟缩着身子,双手插在暖和的衣兜里,想帮忙去不知从何下手,开心之余不免生出一丝愧疚。妹妹从小不爱读书,贪玩却洗衣做饭样样拿手;相反,我却只会读书学习,被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家务活都不用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