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荀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年赵人,生卒年不可确考,约在前298前238年之间,游于齐、秦、仕于楚、为楚兰陵令,后被罢免,著书以终。

《荀子》一书,又名《孙卿子》、《孙卿新书》,由西汉刘向编定成书,今存32篇,大部分篇章为荀子自撰,少数为其弟子杂录。

1、荀子的思想特点:

荀子与孟子都是孔子学说的正宗传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学说,荀子则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孟、荀各执一端立论。孟子专就内在之仁,主张性善,荀子就外在之礼,主张性恶;孟子重义轻利,荀子重义不轻利;孟子专法先王,荀子兼法后王;孟子专尚王道,荀子兼尚霸道。荀子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有所批评,在批评各家的同时,又吸取了百家学说的精华,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荀子的学说范围很广,包括政治、哲学、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而且这些学说,都是和他所处的社会息息相关。可以说,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在天道观方面,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自然界有它的客观规律,不以人事和政治好坏相转移,并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掌握自然规律并利用它)和人定胜天的哲学命题,体现出反对天命迷信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2、《荀子》的写作特点:

(1)文章独立成篇,结构严谨,论证严密,全书有完整的体系。

荀子的文章不再是语录体或对话体,而是自成体系的长篇专题学说论文,涉及哲学、政治学、军事学、经济学、伦理学、学术史、音乐艺术等各个方面,其文往往有总论、分论,层层深入,结构严整,立意统一,论证严谨周密。如《性恶》篇,反驳孟子的性善论,认为如果人性是善的,则无需用礼义来进行教化。正因为人的天性在耳目之欲,声色之好,因而出现争夺、残贼、淫乱等社会现象,这就证明了人的先天自然本性是恶的。由于性恶,故须教育,教育当以礼义为本;由于性恶,故须施行赏罚。性恶论的主张贯穿于《礼论》、《劝学》、《修身》等篇中,各篇之间相互照应,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

(2)比喻层出不穷,辞藻繁富,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句式,韵散间出。荀子散文多用比喻而少用寓言,这与其他诸子散文广用寓言不同。荀子散文的比喻常常是连串的。如《劝学》篇,引类譬喻重叠构成,并且譬喻的运用变化多端,或正反为喻,或并列为喻,辞采缤纷。并且喜欢用大量排比对偶句法,或以韵语描写、抒情,增强了气势,更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3、荀子《赋》篇与《成相》篇在文学史上地位。

荀子是以赋名篇的第一人,今存《礼》、《知》、《云》、《蚕》、《箴》五篇。对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成相》篇用的是当时通俗的说唱文学形式,如后世大鼓、弹词之类的曲艺作品,开说唱文学之先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