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运用

摘要:语文教学也离不开特定的情境。教学情境是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可以把教材内容“还原”,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文章中的人、物、景,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的情境,谋求形似、神似、功能相似、结构相似等。它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而迅速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情境展示再现

教学总是在某种情境中的教学,语文是指导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一门学科。同样,语文情景的创设和运用有多种方法,根据笔者的经验和初探,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在“生活语文”中展现情境

联系生活实际展现生活情景,就是把教材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情景创设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经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咏,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语文是交流交际的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和服务生活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似的,在语文中借助读和听,可以帮我们理解生活;写和说可以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述说对生活的认识。新的中学语文教材就十分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如在《背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现平时生活中所受到的父母的关爱,并配以当时自己的感受及心情,对比现在学过这篇课文之后的心情波动和变化,去体会父爱的伟大。同时也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领会和开发文章的主题。

二、在实物的展示中再现情境

有道是“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展示创设情境,正是从这条规律出发的。比如教《景泰蓝的制作》,与其教师花许多口舌去介绍“景泰蓝”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还不如拿一个景泰蓝的茶杯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一看就知道景泰蓝是什么样的颜色了。又如教学《中国石拱桥》,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显现出各种桥的图形,把各种图形进行比较,并配以文字,说明这些桥的优点及合理性,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的理解文章介绍的各种知识。

三、运用图画显现情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画”与“诗”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同时也揭示了“文和画”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是因为诗是文的一部分,而且因为当人们用语言状物、敘事、写人、绘景、表情达意时总是会有“境”的。作者胸中的“境”,那就是画。文与画本来是相通的,我们可以借助图画来再现课文的情境,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良好的效果。要“胸有成竹”,才会画得胸有成竹,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图画面前看得更清,感受得更真。从画的颜色中不仅能迅速地感知和体验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可以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按照文章来描绘图画创造性。

四、借助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美好的艺术,它是能启动人的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美妙的声音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它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和抚慰人的心灵。孔夫子闻《韶》,沉浸其中,竟“三月不知肉味”,击节赞叹:“《韶》尽善矣,又尽美矣。”音乐可以激荡和抚慰人的心灵,对渲染情境,创造气氛,确实不可多得。特定的音乐形式,与人特定情感形式有必然联系。而人的情感则由社会和生活条件所引起,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播放音乐对渲染情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而对于音乐的选择,除以课文内容的基本要求外,还应考虑音乐所表达的感情,以及选择与政相通的时代之音。音乐本来和语文有相通之处,我们的诗词最早都是源于歌唱的,音乐也可以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便可以播放轻柔舒缓的《月光曲》,让学生用心灵与音乐的相约去体会淡淡的月

光下,荷花旁那位忧伤的作家的思想感情,体验那已离我们远去的时代的颤音。

五、扮演角色,亲身体验情境

有话曰:“身临其境”,只有亲身去感受才会体验到作者的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深入讲述所见、所闻、所感,把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课文中的心理位置,这样能让学生很自然、容易地理解文中的内容。而且也可以使学习氛围活跃,学生学习起来也就倍感轻松。从总体上说,扮演角色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分角色地朗读课文是学习中最常用又最简便的方法,把课文分解开来,用不同的学生读不同角色的语言,这样可以听到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但却可以从声音中体会到文中思想感情。

七、运用态势语言传递情境

列宁的精彩演讲和他那身体前倾,右手向下指的动作一同定格在共产主义的史册里。毛主席的“挥手之间”更是让国人明增强了信心,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可见,在特定的场合下,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个眼神会有多么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在运用以上方法创设情境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一个点头、摇头、走步、眼神、深思等态势。有时,文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们便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表明、来传递。“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必要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眼光与学生沟通,并眉头的舒展或紧皱等神态,向学生传递情境中的“喜、怒、哀、乐、惧、爱、恶、欲”等情绪。而手势则可以用更加直接的方式传递和表达情感,促进信息交流。如指点、描画、翘大拇指、摇头、拍手等都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为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

九、发挥想象创设新情境

想象是人类最杰出的本领。正因为有了快速奔跑的想象才发明了车;有了与远方亲人说话的想象才有了电话……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数以万计的发明创造都曾是前人的想象。想象力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除了学习知识外,培养想象力也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桃花源”是想象的杰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今天仍有“桃花源”存在,会是什么样的境界呢?…用这样的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在头脑中创设出更新更美的情境来,并从中体会人间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提高其思想道德认识水平。同时也可以推进一步,课后指导学生续写、扩写、插叙、写读后感等来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在我们教师只要根据文章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各种条件灵活地选取最适当的情境创设方法,就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感到学语文的轻松有趣,同时也无形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审美情趣等。更重要的是情境教学能从各方面陶冶人的情操,使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审美观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参考书目:

1.《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杂志社,2013年第3期;

2.《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杂志社,2015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