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仪式教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学校仪式教育的特征、功能和路径

学校仪式教育的特征、功能和路径

学校仪式教育的特征、功能和路径摘要:仪式教育是以仪式为载体进行知识、道德、情感等传播的教育方式,具有象征性、周期性、渗透性、传承性、群体性、情境性和体验性特征。

仪式教育具有教育、导向、凝聚、熏陶、激励功能。

仪式教育要注重加强整体规划、丰富文化内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传承中谋创新。

关键词:仪式教育特征功能路径仪式,即典礼的秩序形式,最早出自《诗·周颂·我将》:“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后来,苏轼、韩愈、沈从文等大家在自己的著作中进一步丰富了仪式的内涵。

仪式教育是学校有目的地以举办仪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活动,即教育者以仪式活动作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活动,实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和行为教育的目的。

1.仪式教育的特征第一,象征性。

象征主义大师特纳认为,象征是仪式的最基本构成单位。

仪式让我们摆脱日常的平庸和琐碎,在活动中充分感受那份神秘、崇高和庄严。

例如,运动会开幕仪式上鸣放礼炮、播放钟声,都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

鸣放礼炮的数量象征着该校运动会举办的次数,运动会钟声浑厚而有力量,象征着体育运动的精神:更高、更快、更强。

学生参与其中,不断地被激励、被鼓舞,进而萌生不断进取的强烈愿望,从而充分发挥潜能,不断超越,甚至打破记录。

第二,周期性。

仪式教育活动与其他大部分社会活动不同,通常情况下是以一定的周期重复开展。

例如开学典礼、入队仪式、毕业典礼、庆国庆仪式、拜师仪式等。

第三,渗透性。

教育者在设计和实施活动过程中都力求通过内容和形式的有效组合达成某种教育目的,除宣导外,更多是通过环境布置、角色扮演、灯光熏染、服饰佩戴等途径,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例如,入队仪式中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校外辅导员为新队员佩戴红领巾、呼号等环节都体现了入队仪式的神圣感和光荣感。

第四,传承性。

学校仪式活动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总结形成的文化成果,有的是文字形式的,有的是非文字形式的。

中小学教师如何“_创生”课程?

中小学教师如何“_创生”课程?

核心素养时代,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的角色须进一步由课程实施者向课程创生者、领导者转变,在课程设计、开发、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么,新课改下,中小学教师应如何创生课程?本刊邀请专家进行了分享和讨论。

李小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监测实施与结果应用部主任诸向阳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无锡市南长街小学副校长张华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小学教师如何“创生”课程?策划|周丽◎李小红:在笔者看来,中小学教师的课程创生是指教师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优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等,在整个课程改革过程(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研究等)中通过批判反思而实现的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包括文本内容和非文本内容)、课程意义、课程资源和课程理念的持续主动建构。

它倡导作为课程主体的教师自觉、有意识地变革课程的各要素,以达到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

其所要揭示的核心理念和思想是,教师在整个课程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完善和发展课程、提升自身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建设能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发展。

可以说,教师通过课程创生促成了课程、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发展。

进一步分析,中小学教师的课程创生具有以下几个要义——第一,自觉性。

它有别于一些教师对课程的无意识改变,是教师有意识地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甚至理念等方面所进行的变革,而且教师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创生课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实现其他功利性的目的。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创生应该是教师对课程目标、内容、资源、理念等所进行的一种积极的变革和主动建构。

第二,批判性。

教师的课程创生意味着教师要不断地批判反思现有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理念等的缺陷和弊端,并对之进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变革和主动建构。

第三,全程性。

教师的课程创生不能仅局限于课程实施活动,而是要表现在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研究等在内的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中。

区域性少先队干部培训活动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报告

区域性少先队干部培训活动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报告

区域性少先队干部培训活动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报告作者:李玉娟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28期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少先队对干培训内容课程化的重要意义少先队干部培养是少先队组织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校少先队组织均组建了大队委和中队委,由优秀少先队员通过竞选而担任大队委或中队委的职务,称为“少先队干部”(以下简称“队干部”)。

目前,学校对于这些队干部的培养大部分是基于少先队工作日常运作需求而进行,例如协助辅导员进行大队和中队的纪律监督检查,协助组织开展队活动等,大多以“老干部”带“新干部”在实践中学习和会议培训为主,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如何使少先队队干培训的内容课程化,使其对广大辅导员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这是本课题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培养少先队干核心素养是少先队干部培训的追求随着世界经济社会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也打开了飞速发展的新局面。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基于对青少年培育的使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运而生,也提出了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目标。

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队伍中的小干部在整个队伍中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他们的素养影响着整个队伍是否向着阳光积极的方向发展,归根到底影响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贡献的大小。

(三)开发课程资源,为一线教师服务少先队干队培训活动课程还是一门具有明显地域性的课程,应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學时空,需要辅导员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这也是一线辅导员最为头疼的问题,开发课程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还在考验辅导员自身的知识水平的全面性、深度性。

通过这一小课题的研究,我们会针对主题开发相应的课程,如活动设计、活动培训录像等,为一线教师服务。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它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关于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作者:施建东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3年第32期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建设政策的不断落实,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这些基地的建立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各基地在课程建设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课程建设与管理,切实做好基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程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更好地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实践和思考。

众所周知,“课程”是存在于基地的永恒话题,是贯彻基地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是打造基地鲜明特色的主要途径。

所以,在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课程建设始终是核心和关键所在。

近年来,在课程建设上,张家港基地遵循“延伸学校教育、衔接社会教育、实践素质教育”的思想,贯彻“让学生经历一次体验,感受一次成功,尝试一次创新”的理念,凸显“共建型运作、开放式课程、长江风文化”的特色,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做法和经验,逐步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基地的一个办学品牌。

一、抓课程开发,整合优质资源在基地,没有线性的学科知识体系,没有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蓝本,一切课程,都要源于自主开发。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做好课程开发:1.做好前期论证任何形式的课程开发都要经过前期论证。

在课程开发之初,我们做了大量的论证工作。

归纳起来,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将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课程特色,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倾向性课程项目等报市教育局,并请专家小组反复论证。

另一方面,为了使课程贴近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对准学校课程的空白点和学生个体的最近发展区,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分期分片走访学校,用针对性强、富有开放性的问卷收集来自学校师生的设想、灵感和期许,以座谈的形式倾听来自学校师生真诚的声音和热切的期盼,用以明晰我们课程研发的方向。

2.做实教师培训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课程开发才能真正实现。

我国仪式教育研究主题及趋势的知识图谱

我国仪式教育研究主题及趋势的知识图谱

ISSN1674-5639CN53-16H/G4昆明学院学报2026,43⑴:168-116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教育•课程•教学】我国仪式教育研究主题及趋势的知识图谱李彩彦(昆明学院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24)摘要:运用C/edpnce软件和文献法对我国仪式教育研究回顾发现,其发展脉络有冰点与热点交替变化的特征,研究热点集中于五大主题:仪式教育的研究视角与理论、仪式教育的主体与对象、仪式教育的内涵与内容、仪式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仪式教育的实施”面向未来,要在仪式教育的“古”与“今”上反思与超越,在仪式教育的“显”与“隐”上做好整合与协同,在仪式教育的“理”与“路”上强化回应与互动”关键词:仪式教育;仪式教育研究;C/edpnce;知识图谱;可视化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74-5639(2021)01-048-08DOS:12.4091/ki.kmxyxb.2021.0004Themes and Trends for Knowledge Grrph oO Ritual Education Reserrch in ChinaLI Caiyan(Pre-school anX Special EPucatiok Colley?,Kunmink Ukiversiy,KunmOk,Yunnak,China652210)Abstrrch:A review ok Otual ePucatiok research usina COeXpaco softnare ank Perature methods:founp that Os Peveloument contex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terkannk freezOk points ank hotsuots.The research hotsuots focns on five themes:the research persuechve anX theom of Otual ePpcaPok,the subject ank ohject of ritual educa/on,the connotat/k ank content of Otual ePucatiok,the veluc anX fukc-Pon of ritual ePuca/ok,ank the ioplementatiok of ritual educa/on.Facink the future,it is necessao to redect ank PanscenX the “akcient"ank“pmsen/'parts of Otual enpca/ok to form a research ecoloyy that Praws on Xialoyuc anX inmyraPon,inteyrate ank coor-Pinate the“odvOus"ank“hinpen"parts of Otual enpca/ok,anX snencthen the resuodse ank interachon in the“reason"ank“roak" parts of Otual enpca/ok.Key worCt:ritual ePuca/on;s/Py of ritual ePpca/ok;COeXpaco;kkowled???ranP;vispanza/ok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仪式教育。

让学生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让学生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2014年6月·下EDUCATIONEDUCATION 教育旬刊栏目信箱 jyxkbj03@实践语文化”就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用汉语表达的汉民族文化。

其表现形式可以是书面语言形式,譬如蔚为壮观的中国古代典籍;也可以是口头语言形式,譬如声韵调各异的地方方言(口语)。

无论是书面语言表达,还是口头语言表达,都是对汉民族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反映与记载,都必须彰显汉民族所共通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中国文化延绵几千年,一直没有失去它的传承关系。

我们可以从汉语的技术层面,即汉语的书写、音韵、字词、语法、修辞的变化与汉语的思想层面,即汉语所反映出来的人生观、社会观、自然观、价值观的变化来考察汉语文化的历史变迁。

考察汉语文化的变化贯穿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发、演绎和发展,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唯有让中国人能比较详细地了解汉语文化内涵,才能激发起人们对汉语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也才能让自己的生命之根深深地扎在汉语文化的土壤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教师应努力引领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其精神力量,为学生美好的人生打下精神的“底色”。

让学生亲近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可以通过以下三条途径进行探寻:在环境氛围的熏陶中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科教学的渗透中亲近优秀传统文化。

亲近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根基牢固,让学生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从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吸取对自身人生成长有促进作用的能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持续的发展。

在开展亲近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中,可以积极渗透中华传统经典,引领学生自主参与古代优秀文化的学习,主动吸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促进学生自律自省、提高修养、完善德性、健全人格;可以将“读经典美文,做少年君子”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精心布置并渗透于校园文化的每一个层面,使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学校教育塑造学生性格与灵魂的基石。

教育部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学生日常生活礼仪训练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教育部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学生日常生活礼仪训练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学生日常生活礼仪训练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我们申报的《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学生日常生活礼仪训练创新研究》,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FB090503)。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规办函[2009]15号文件)的要求,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

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各位领导、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审议、指正。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学校德育的相关研究较多,其中2001年江苏句容市后白中心小学开展了《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实现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研究,现已结题,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和基本策略等。

(2)2001年湖北武昌中华路小学开展了《小学生礼仪规范目标体系》的研究,2005年山西晋城市城区红星小学开展了《小学生行为指导和礼仪教育》的研究,安庆市四中最近也开展了中学生礼仪教育相关研究,这些研究较好地探索了中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方式和礼仪规范评价标准等。

(3)国外的礼仪教育较为普遍,其中日本、英国、美国等中小学一般都开设了专门的文明礼仪课程;国外的学校德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

(4)面向农村中小学生,将德育工作与日常生活礼仪结合起来,作为独立的课题研究,目前国内外尚不多见。

特别是对日常生活礼仪训练的创新来提高德育水平,提高少先队与共青团的整体素质,尚属首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1、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

”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把礼仪教育作为德育的切入点和载体,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少先队和共青团的建设,在现阶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研究状况书面材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研究总结

《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研究状况书面材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研究总结

《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研究状况书面材料《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是山丹县三立小学刘凯同志承担的2018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两年来,在各位专家、领导、同事的指导和帮助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积极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收集整理资料,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工作开展顺利,现将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研究计划的完成情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全过程,通过打造校园文化、强化课程建设、丰富活动载体、树立先进典型、完善考核机制、拓宽育人途径让小学生把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方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研究计划的完成情况:达到了研究立项申报时规定的进度。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阶段):(2018年3月-2018年5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完成情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翻阅资料,调查研究,论证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思路和方法。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8年6月――2020年4月拟定实施方案,安排研究工作,设计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定期专题研讨,反思经验教训。

二、完成情况1.本课题成功立项后,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时讨论拟定了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明确了研究目标、内容和思路,开始实践研究。

2.按既定的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各项研究活动,并分阶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改进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工作。

3.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教师撰写新颖、详细、可行的教学设计,广泛开展课堂教学实践,课后反思交流。

4.定期组织课题研讨,反思交流心得,及时总结经验,分享研究成果,实施动态管理,指明研讨方向,制定研究策略,收集研究资料,建立研究档案,积极撰写研究论文,完成中期成果报告。

5.学校教研室大力支持和指导本课题研究工作,派课题组教师积极外出参加学习培训活动。

三、取得的成果通过两年的实践研究,全体成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体两翼”少先队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_1

“一体两翼”少先队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_1

“一体两翼”少先队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发布时间:2023-01-14T08:54:32.28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16期第8月作者:吕银萍[导读] 为探索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建立和落实,学校全面贯彻并落实《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吕银萍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联和吴汉小学【摘要】为探索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建立和落实,学校全面贯彻并落实《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课的政治属性和儿童属性,根据该校办学特色,建立"一体两翼"的少先队活动教育课程,并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作出了阶段性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一体两翼一、课程背景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少先队突出组织属性,以实践教育为基本形式,对少年儿童进行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2017年印发的《少先队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普遍落实每周一课时少先队活动课,2021年全国少工委印发《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以下简称“纲要”)对开展少先队活动课作出了明确的指引。

学校“一体两翼”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确立还基于我校加入了全国《少先队活动》实验校(区)的创建。

2017年由全国少工委精心编写了全国少先队活动课少先队员用书《少先队活动》,2018年佛山市推出创建全国《少先队活动》实验校(区)的活动,我校成功申报成为第二批全国《少先队活动》实验校。

籍着创建全国《少先队活动》实验校的契机,在“纲要”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我校的少先队教育和活动方式,全面提高少先队活动课的课程规划与实施,培养少先队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用课程的方式构建少先队活动体系,以“纲要”为统领,充分用好全国少先队活动课少先队员用书《少先队活动》,以分年级螺旋式培育少年儿童的核心素养为根本任务,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整合各方面资源,全面实施“一体两翼”少先队活动课程,通过富有时代意义、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课,培养队员的“理想信念、政治认同、组织意识、道德品行、精神品质”等核心素养,促进少年儿童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获奖名单(2013年)模板

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获奖名单(2013年)模板

附件: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获奖名单(共计304项)一等奖(36项,排名不分先后)序号成果名称成果完成单位申请人推荐单位获奖等级完成人1 完成人2 完成人3 完成人4 完成人51 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成都市实验小学陆枋夏英刘毅刘晓虹严利蓉成都一等奖2 体育特色建设促进薄弱学校文化优化的实践研究雅安市雨城区二中庹庆明韩先进何丰译李飞罗剑雅安一等奖3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成都市华阳中学祝长水陈安福王本书林曼丽闫翼明成都一等奖4 民间剪纸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成华小学校、成都七中八一学校辜敏刘丽王小华高慧兰肖奇成都一等奖5 民族地区中学校园暴力行为成因及预防策略研究甘孜州九龙县沙坪职业中学李永强宋廷方龚文罗将虎杨荣广甘孜一等奖6 农村一般高中“普职融合”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达州市开江县讲治中学李大渊旷明孙平唐宗书肖沐达州一等奖7 初中“同班分层,异层走班”教学实践研究宜宾市第五初级中学校徐斌胡晓洁邓真彬何洪领周小红宜宾一等奖8 导学讲评式教学研究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十中学王富英王新民谭竹朱远平饶庆成都一等奖9 基于网络平台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实践研究成都市泡桐树小学陈杰俸耀旭刘钊张程邓利萍成都一等奖10 高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成都市第七中学刘国伟易国栋文宗赵敏何明成都一等奖11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体系构建及实施策略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石建何兴明赵广宇伍恒峰王愉鑫省教科所一等奖12 以川北皮影和剪纸为载体,构建地域课程发展学生的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南充市顺庆区教育局教研室,南充市一中,南充市三原实验学校黄茂君罗向红蒋婧张帷罗迦南充一等奖13 基于游戏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研究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眉山师范附属小学、眉山市第一小学胡开勇李志军刘朝建李竹筠刘方东眉山一等奖14 核心问题教学中的学生深度体验实践研究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周文良陈明英米云林熊文俊杨佐明成都一等奖15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资源库在高中学科教学中的优化应用研究成都市石室中学田间徐锐毛伟赖兵赵清芳成都一等奖16 自然手语的开发及辅助教学自贡市特殊教育学校张莉黄汝倩李宏周晓惠郭荣强自贡一等奖17 职业教育标准化管理探索与实践——以四川现代教育集团为例德阳市现代教育集团苏华梁玉光赵祖佩蒋光明黄志德阳一等奖18 特殊教育学校资源中心引领县域随班就读教育质量提升的实践研究成都市双流县特殊教育学校石彩霞张静王玲梁雪梅樊懋成都一等奖19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的实践研究——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国家教材校本化开发为例资阳市简阳市高级职业中学凌在东晋良军胡文彬李超肖鸿资阳一等奖20 普职融通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南充市阆中中学校赵书远蔡从容蒲明强杨启献余绍平南充一等奖21 协同共建卓越教师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周介铭杜伟张子照李戎曾成彬川师大一等奖22 民族地区校本研修及基地校建设研究与实践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刘建国刘方尹团结何立新焦蒲省教科所一等奖23 提高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研究西华师范大学邓鹏汤强程国忠杨孝斌高明西华师大一等奖24 欠发达地区区域性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泸州市纳溪区教研培训中心汪红云刘旭相向岚聂正宇罗锦蓉泸州一等奖25 协作互助,多元共生——基于实践共同体的“教师发展学苑”实践研究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张军杨光荣周利陈开文杨静成都一等奖26 区域推进园本教研的制度建设研究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邹罡李远秀贺芳余琳陈丹成都一等奖27 幼儿活动投入状态解读及发展支持研究成都市第五幼儿园、省直机关玉泉幼儿园、省直机关西马棚幼儿园周燕闵艳莉朱莉汪萍黄润芳成都一等奖28 同学议事会:初中生民主实践能力培养的制度创新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西区) 李建国吴振华苏微宋建车莉蓉成都一等奖29 基于幼儿自主性发展的自发游戏实践研究成都市第三幼儿园曾琴杨虹张金惠邓盛婷宋颖成都一等奖30 为了学生一生平安——农村中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资阳市安岳中学陈默尹文江魏洪张星菊唐太刚资阳一等奖31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成都模式”实践研究成都市教育局、四川大学、成都学院吕信伟罗哲戴晖柯玲成都一等奖32 区域性提升课堂学生活动技能实践研究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成都市温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孟蜀华周世刚卓平刘吉全王毓舜成都一等奖33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成都市金牛区政府、金牛区教育局、金牛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文贤代阳红吴伟张力苏晗成都一等奖34 成都市锦江区推进优质教育链建设的实践探索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钟为春卢雪梅魏晓敏卢群英贺慧成都一等奖35 基于中小学教育优化的公共教研资源配置研究攀枝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汤德坤彭伟郭霞张宣贵李国琴攀枝花一等奖36 均衡监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智慧陈蕾洪涛秦建平张惠成都一等奖二等奖(117项,排名不分先后)序号成果名称成果完成单位申请人推荐单位获奖等级完成人1 完成人2 完成人3 完成人4 完成人537 传承文化,养成行为——中小学仪式教育规范性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雁江区教育局、雁江二小刘怀明伍建清刘绪国张一鸣刘若星资阳二等奖38 班主任准入制的实践与探索成都市双林小学曹秦蓉赖宁肖凯王维令伍琼瑶成都二等奖39 “5·12”地震灾后师生心理重建“德阳模式”研究德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罗涛唐瑛曾生辉黄勇刘川德阳二等奖40 师生共构心灵档案推进学校德育生态建设实践研究宜宾市第三中学校何舰梁岗王婷黄绪富陈永红宜宾二等奖41 联合办学促进体育特长生多元发展的实践探索绵阳市实验高中付建军任宏烈邹光伟蒋真理谌登贵绵阳二等奖42 “双层次、四平台、六阶段”中学教师实践能力职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四川师范大学祁晓玲严余松任立刚杨洋杨红川师大二等奖43 高中语文内生式阅读教学法及区域改革研究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市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张伟司新华川师大二等奖44 “三环N步”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祝启程徐来先张万辉何刚罗宽国绵阳二等奖45 基于差异的个性化课堂实践研究成都市高新区芳草小学黄润清杨丽王晓燕梁艳钟玉文成都二等奖46 农村大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研究泸州市泸县教师进修学校、泸县教育局教研室李祖高张永贵李定怀彭刚孙成刚泸州二等奖47 高中科技教育活动课程的开设及内容研究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王仕昭方志林李刚王柳依杨小林攀枝花二等奖48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生命价值观形成的研究成果自贡市一中熊硕刘燕周毅章春容冯春建自贡二等奖49 “三·三·五”问题导学模式实践与研究南充市阆中东风中学校胡琪涛戚绍勇侯开良沈朝明杨清华南充二等奖50 高中阶段阅读与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实验研究达州市高级中学李强郑开伟李冲张林李永东达州二等奖51 基于三维目标训练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习题“改-创”设计研究达州市渠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渠县第二中学丁建立文建刘高明刘毅苏忠芸达州二等奖52 残疾学生校园游戏开发与应用研究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肖敏陶招蓉袁玉梅宋光梅江冀玲泸州二等奖53 农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眉山市仁寿县教育局辜学良周尊登周伯君黄子林蒋建清眉山二等奖54 中等卫校促进藏区“9+3”学生学习适应的45351策略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黄昌平邓小利陈洪罗天蔚蒲建萍自贡二等奖55 “9+3”学生集体生活规则意识培养研究资阳市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乐至县教师进修校李婷曦杨盛目杨天智陈志海殷林青资阳二等奖56 用彝族文化助力中职彝族学生的成长研究雅安市汉源县职业高级中学贺洪康白彬强郝万强赵崇毅朋合史布雅安二等奖57 区域推进义务段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成都市双流县教育局、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傅云昌邱刚田易恩汪桂琼杨独明成都二等奖58 骨干教师研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建模成都市武侯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徐猛冯化友范翔甘雪梅张志瑜成都二等奖59 民族地区整合教研训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西昌学院、凉山州民族师范学校、西昌市教师进修学校边绍明何良仆余建忠徐淑霞贺凌凉山二等奖60 教师教学实践研究探索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邱秋何学军雷树福广安二等奖61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初期教师适应性现状与对策实践研究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钟俊廖善平张建明杨荣田红资阳二等奖62 新建学校校本培训有效性策略研究——用“赛马不相马”理论指导眉山市东坡区苏南小学邵玉君杜富君侯旺宋明全刘正云眉山二等奖63 农村学校重点留守儿童群体假期关爱实践研究遂宁市蓬溪县大石桥中学梁成林梁富强陈仲懿李琳王小平遂宁二等奖64 家园一体教育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南充市职业技术学院幼儿园邓晓辉尹红李海鹰李朝霞何俐君南充二等奖65 幼儿民间游戏园本化实践研究攀枝花市仁和区幼儿园郑旭红杨莉萍杨红梅钟桂兰攀枝花二等奖66 运用本土资源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宜宾市宜宾县第一幼儿园彭志名赵艳霞刘敏杨莉谢祥君宜宾二等奖67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适应研究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李香贵毛颖邹昌淑周步骏孙倩成都二等奖68 县域校本教研推进策略与实践研究乐山市峨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室黄立培尧逢品李艳谢涛但友文乐山二等奖69 高师院校服务于中小学的战略合作伙伴实践研究内江师范学院陈理宣林海亮顾建德张礼强陈少久内江师院二等奖70 农村地区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推广运用研究泸州市泸县教育局教研室熊维平黄祖全李万富刘朝贵肖金明泸州二等奖71 智障儿童学校教育的“双适”课程建设研究成都市和平街小学何萍阳斌莫莉李夏南吴迪成都二等奖72 “幸福课堂”下,“9+1”四维教学策略研究成都市蒲江中学实验学校杨忠云徐林吴丛伟程立洵刘曾玫成都二等奖73 名校集团可持续发展机制(个案)研究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徐江涌鄢志刚何红梅张勇龚华明成都二等奖74 小学整合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成都市娇子小学蒲春燕梁伟虹王红李静高瑜成都二等奖75 “N+4”互动型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成师附小“姚嗣芳工作室为例成都市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刘娟姚嗣芳蒋兰程科尹跃刚成都二等奖76 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发展机制研究成都市新津县教育局、新津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新津县华润五津一幼杨梅李付才伍崇建秦俐李宏成都二等奖77 基于全民国际理解教育的区域课程开发研究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张天劲陈兵段智强李灵武婷婷成都二等奖78 小学独生代教师专业情意提升的实践研究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杨远东杜冰闵红姜雪燕王晓杨成都二等奖79 高中教师课堂问题链设计优化研究成都市田家炳中学李波张岚孙阳菊万彬谢玉平成都二等奖80 “城市化地区”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成都市华兴小学陈清岚钟子国叶兵欧勇廖桂芳成都二等奖81 提升校园生活质量,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破解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难题的学校实践研究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余强吕江洪黄颖刘晏王宁成都二等奖82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以通信运营服务专业为例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唐开平潘强贾昕莉王琼翁羽成都二等奖83 基于西部学习型城区建设中社区教育方式的实践研究成都市青羊区社区教育学院张俊辉王健赖勇焦凌欧治明成都二等奖84 普通中学“3+1”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黄光成徐文基阎守智周永孝孙晓晖成都二等奖85 冲突与回归:新课程理念下优化高中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四川师范大学附中林倩刘显平宋晓兰胡昳尹劲成都二等奖86 自制玩教具在农村幼儿园的多元开发与系统运用自贡市沿滩区进修校卢弘巫峡郑庆梅杨杰熊开珊自贡二等奖87 利用小学美术活动课学习传统扎染工艺的“261”策略自贡市自流井区檀木林小学付难波杨国兵龚梅翁傲雪熊瑛自贡二等奖88 “职业课程为主,学科渗透为辅”的九年制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模式攀枝花市特殊教育学校罗春辉姜小梅薛亚荔罗燕攀枝花二等奖89 农村寄宿制学校初中生“体验式”安全教育实践研究攀枝花市米易县第一初级中学校曾龙先黄富华黄光荣张定兰袁粼攀枝花二等奖90 构建“9+3”学生心理健康“四全”辅助体系的实践研究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吴建伟林静周广平颜小燕周节攀枝花二等奖91 贫困山区县域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策略研究泸州市叙永县教研室罗秀峰丁月波王昌礼王洪陈玲泸州二等奖92 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引领策略研究泸州市泸县教育局、泸县教师进修学校夏锡平梅永轩胡运清叶康卉钟德芳泸州二等奖93 基于生活实践的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学研究德阳市旌阳区德新小学袁连金曾盛清钱继光田英龙懿德阳二等奖94 中职实训基地的经营实践研究——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实训基地为例德阳市黄许职业中专学校肖贻光曾顺斌黄安勇周久华罗刚承德阳二等奖95 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信息化机制研究德阳市实验小学罗绵强杨文旻唐昌学许先财郑伟德阳二等奖96 “5·12”地震灾区初级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5地40校调查研究德阳中学赵昌贵陈立兵田斌贾新民杨雯德阳二等奖97 以“博“之文化引领特色高中建设实践研究德阳市五中甯洪唐永富范斌凌徐永杰龚如君德阳二等奖98 乡镇学校促进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研究内江市隆昌县普润乡中心学校郭其光李云邬之花贺永琼张宇内江二等奖99 传承民间体育文化,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民间幼儿体育游戏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资阳市晨风天勤车城幼儿园王伟朱彬唐艳肖露李齐资阳二等奖100 高中生成性作文的实践研究资阳市简阳市阳安中学罗忠秀李登怀汪在文吴家俭刘洋资阳二等奖101 城镇幼儿教师园本教研的主体性培养研究乐山市井研县幼儿园周平周淑花刘勇周雪樵金阳乐山二等奖102 民族地区村小教研成效的提升策略研究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帅培根王开富龙正波乐华丽邹旭英乐山二等奖103 小学生创造力品质的课堂培养策略实践研究乐山市徐家扁小学李雪梅徐红古瑞兵杜厚霞陈勇乐山二等奖104 区域性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策略研究眉山市东坡区教研室黄李杨光福李贤进李德刚王泰臣眉山二等奖105 高通高中学生学、展、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眉山市仁寿中学杜其超冷跃先张时贞张心超黄佳眉山二等奖106 多功能基地的建设和作用发挥研究眉山市青神县西龙镇小学罗勇杨文汉江虹霖郑智力涂晓红眉山二等奖107 开发问题资源,促进科学学习领域教师专业发展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龚林泉王丽蓉谌建民贾学民阚宝莲绵阳二等奖108 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高中化学区域教研策略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邵伟庞洪钟杰李永明庞涛绵阳二等奖109 学龄期低段智障儿童生活适应中家庭支持策略研究绵阳市特教校蔡丽郑白琴宋娟林健邹健绵阳二等奖110 高中英语高频词研究及词汇教学模式探新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邓子明苏仁智邹居勇刘建明谢立绵阳二等奖111 在德育活动中培养高中生责任感广元中学张德宁王兴福陈昕汪贵平张晓勇广元二等奖112 小学课堂问题生成策略研究广元市利州区北街小学雷莉郝汉平樊晓蓉王华兰赵桂香广元二等奖113 农村中小学教科室主任科研素质提升策略广元市旺苍县教研室熊顺华李星云熊顺琼王锡安马德安广元二等奖114 农村初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推进策略研究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初级中学黄金富母友志贾国荣何俊平肖剑军广元二等奖115 促进汉藏学生有效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广元市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刘汉杰邓玉满闫书贵张珍芳刘文刚广元二等奖116 农村中学教研组校本学习与研究功能开发的实践研究广元市青川中学李生波朱有光顾平王玉贵李晓红广元二等奖117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广元市剑阁中学何雄林李国安景萍左思强任勇广元二等奖118 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要素”的开发研究遂宁市大英县实验学校漆英李朝晖丁雪松聂素华唐光国遂宁二等奖119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遂宁市船山区教育发展研究室郭擎宇漆洵王宇吕清平皮桂芳遂宁二等奖120 区域构建234高效课堂研究南充市蓬安县教育科学研究室段平权李中文祝定高刘仕强罗琳南充二等奖121 区域骨干教师高效研修驱动策略研究南充市高坪区教师进修校罗琼英许红平王嘉敏魏寿刚张长会南充二等奖122 推广快乐课堂模式促进城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研究南充市西充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蒲道林蒲福元赵晓清何凤梅彭丽红南充二等奖123 基于手持技术的新课程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系列成果南充高级中学蒲礼平白涛蔡礼儒马红艳南充二等奖124 学生自主管理育人模式实践研究南充市西充县教育科学研究室李昌宝谢洪麟张明曹承勋郑宁南充二等奖125 升钟湖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南充市南部县保城乡初级中学刘坚李岚袁茂邢宗超彭宏南充二等奖126 提高初中教师自培素养的校本策略研究宜宾市第八中学校孙志明刘斌李德宽罗益成王琳宜宾二等奖127 “痕迹积极回望教育”的实践与应用宜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徐卫宜宾二等奖128 家庭教育处境不利儿童的学校补偿案例研究宜宾市女学街小学校黄秋芸凌莉杜芳李玲冯莉宜宾二等奖129 县域中小学“德育三化模式”十年探索宜宾市宜宾县教育局黄宗华张水徐同烈郑宽学袁荣忠宜宾二等奖130 农村学校厌学趋势的区域性治理研究宜宾市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钟永强刘川彭亚丽张玉珍李华宜宾二等奖131 利用数学生活经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宜宾市高县第一实验小学校林小红黄曼林邹庆祥易光洁王雪梅宜宾二等奖132 提高婴幼儿入园适应性的有效策略宜宾市鲁家园幼儿园张敏陈彬董琳薛红潘红宜宾二等奖133 建立山区小学联动教研机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宜宾市珙县王家镇中心学校何其勋王华刘启聪杨邦华杨安伦宜宾二等奖134 小学生首席制“三段四层”自主管理宜宾市忠孝街小学校申化成韦正容田华强罗川华曾丽宜宾二等奖135 藏区“9+3”学生融入班集体的“五四四三五”策略研究达州市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冉启全李廷尧周继键冯定贵汤胜林达州二等奖136 “9333”中职德育系统工程的建构与研究达州市达县职业高级中学陈军樊文光何三喜郝德全张方毅达州二等奖137 普通高中初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校本培养策略研究达州市宣汉中学、宣汉县中小学教研室王专赵绪昌章云格隆忠向朝东达州二等奖138 以竹资源开发为载体丰富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策略巴中市通江县铁溪镇中心小学张培元李家斌巩晓燕赵英程强巴中二等奖139 区域推进校本课题研究助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任思惠文可法袁媛文雅肖春红广安二等奖140 “自学互帮导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广安市华蓥市教育局赵新华段义林谯萍卿彪唐协辉广安二等奖141 对藏区“9+3”学生实施结对帮扶的策略研究广安市邻水县职业中学杨泽民游波冯治国刘强王惠广安二等奖142 构建充满生命情怀的校园文化的实践研究广安市华蓥市双河小学唐建平周小琴孙兴莉舒耕侯显梅广安二等奖143 从提供适应学生的教育入手,促进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研究雅安市荥经中学王银富牟欣荣杨岩程正花何海蓉雅安二等奖144 中等职业学校“五部一体”学分制多元评价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四川省贸易学校周淑琼彭兴仁张奇黄兴权刘登辉雅安二等奖145 青少年毒品艾滋病预防教育研究凉山州西昌市教育科研培训中心、西昌市第一中学、西昌市第四中学蒙佐德马庆国廖广发杨勇玉凉山二等奖146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不同类型教学效果比较研究凉山州布拖县教研室程志银周志华杨鑫程志波赵芸凉山二等奖147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实例四川师范大学曹正善李志全张仲文李松林葛琛川师大二等奖148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历史问题教学实践探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树德中学、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陈辉郭子其刘松柏韩海林潘树林川师大二等奖149 中学化学教学平台的研发与应用四川师范大学冉鸣段辉黄萍黄红梅毕剑川师大二等奖150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策略研究成都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刘先强王德林肖红李敏黄旭成都学院二等奖。

如何以课程建设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如何以课程建设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如何以课程建设引领学校特色发展摘要:素质教育引领的教育工作中,学校要致力于特色课程的建设,引领学校的特色发展。

在特色课程开发和建设中,学校管理者应当认识到,树立创新型教育理念是基础,进而才能综合三级课程,形成属于本校的特色课程。

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们致力特色课程的建设,才能朝着特色学校发展。

在特色课程的实践过程中,一定要致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构建个性化、适合、丰满的学校课程,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成为全面的生动活泼的人。

关键词:课程建设;学校特色;校本课程一、致力特色课程的建设,朝着特色学校发展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应当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同时能让学生放飞自我,张扬个性,从而实现全面地发展。

(一)确定出本校未来发展的特色教育理念一所学校所体现出的办学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理念的影响,因此,学校管理者要能将当代教育理念作为知道思想,引领这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确定合作共赢和互帮互助的基本方式,重视本校的教学研究工作,构建属于本校的健全的课程研究机制,形成优良教研风气。

因此,在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中,要在特色课程建设中确定教育理念,形成教育服务的观念,学校产品是教育服务,服务对象则是学生。

而后,对于教育质量标准有着明确要求,分成学校标准、满意标准、预定标准。

学校应当在“满意标准”和“约定标准”间,找到最为平衡的点,办好家长满意、学生愿意的教育。

最后,学校应当形成“和美”教育的教育思想,“和美”从学生角度出发,希望学生能够和谐美好地成长,得到全面关注,不但要关注学生健康,还要关注学生兴趣,更要关注学生习惯与能力,致力于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创新原有办学理念,跟上时代步伐特色课程的建设中,学校必须重视人才的积极作用,发挥人才的推动作用,以教师特长,开发学校特色课程。

学校要重新审视传统办学理念,创新办学理念,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明确“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共同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力度,强化教师和学生间,亦师亦友的关系,才能做到真正教学相长,并重“和美”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质量的关注。

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获奖名单(2013年)

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获奖名单(2013年)
吴迪
成都
二等奖
72
“幸福课堂”下,“9+1”四维教学策略研究
成都市蒲江中学实验学校
杨忠云
徐林
吴丛伟
程立洵
刘曾玫
成都
二等奖
73
名校集团可持续发展机制(个案)研究
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
徐江涌
鄢志刚
何红梅
张勇
龚华明
成都
二等奖
74
小学整合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成都市娇子小学
蒲春燕
梁伟虹
王红
李静
高瑜
成都
二等奖
刘朝建
李竹筠
刘方东
眉山
一等奖
14
核心问题教学中的学生深度体验实践研究
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
周文良
陈明英
米云林
熊文俊
杨佐明
成都
一等奖
15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资源库在高中学科教学中的优化应用研究
成都市石室中学
田间
徐锐
毛伟
赖兵
赵清芳
成都
一等奖
16
自然手语的开发及辅助教学
自贡市特殊教育学校
张莉
黄汝倩
资阳市简阳市高级职业中学
凌在东
晋良军
胡文彬
李超
肖鸿
资阳
一等奖
20
普职融通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南充市阆中中学校
赵书远
蔡从容
蒲明强
杨启献
余绍平
南充
一等奖
21
协同共建卓越教师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周介铭
杜伟
张子照
李戎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性研究》中期报告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性研究》中期报告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性研究》中期报告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性研究,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惯的有效途径,提高学校文明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意义和价值如下:首先,良好惯是人类道德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惯的关键期,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事半功倍。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本课题研究符合国家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规范行为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最后,本课题研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旨在寻找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惯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提高学校文明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问题,进行实践性研究。

具体过程如下: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的行为惯和问题,探索影响学生行为惯形成的因素。

其次,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寻找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惯的途径和方法。

例如,通过组织各种文明活动,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通过课堂教育和个别谈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通过家校合作,加强家长对学生行为惯的引导和监督等。

最后,通过实践性研究,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为学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惯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三、研究成果和展望经过实践性研究,本课题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了学生的行为惯和问题;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寻找了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惯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实践性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惯的方法和途径,为学校提高文明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通过开展生活惯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运动等生活惯,并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2)课题研究的方法:①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不良行为惯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②观察法.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惯,及时矫正和引导.③实验法.通过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增强对良好行为惯的认知和理解.④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不良行为惯的案例,总结出不良行为惯的产生原因和矫正方法,为教育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word版)小学开展仪式教育策略研究.

(完整word版)小学开展仪式教育策略研究.

小学展开仪式教育的策略研究江山市凤林小学田先章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学校德育工作波及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它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展开。

跟着教育改革的不停地深入发展,学校的德育工作更需要创始一个新场面。

但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恰好反应了一些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德育工作缺乏持恒性和实效性已经是目前广大教育工作教师的共鸣。

目前学校德育存在着诸多缺点:如在德育目标上掌握不明,一提到德育目标,非“爱国主义” 即“集体主义”,极少将这些目标化作详细的感情质量和思想道德要求;在德育内容上,存在着必定的抽象性,常常将政治教育的内容大批归入德育范围,使德育工作有着浓重的政治色彩;在德育方式上,沿袭说教式,缺乏活动载体的大批口头说教,忽视对学生鲜活道德感情的指引;在德育主体上,重视学校和教师的育人作用,忽视家庭、社会的育人功能和学生自我教育功能;在德育机遇上,常常是“事过境迁”,为响应呼吁、达成计划而做,不可以对学生个体思想行为的现状和发展趋向进行追踪性研究和展望性剖析;在德育成效上,常常许多追求惊动效应,追求立竿见影,缺乏科学地按照和应用德育规律,在“潜移”中求量变,在“默化”中求质变。

这些缺点,急迫需要我们作深刻的反省,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从头审察。

学校德育工作一定切合少年少儿自己发展的特色,有助于他们思想质量和道德感情的养成。

所以,德育工作一定要有一个系统的、递进的成螺旋上涨的德育框架;一定要有一个以优异的道德涵养、行为习惯养成为主体目标的预设活动载体。

而且在学校众多的德育工作框架中成立以少先队基地为核心的德育阵地,联合小学好动、好玩、好奇的特色,以此展开以“仪式教育” 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合适少儿发展的德育方法,这对于指引学生、感动学生、完美学生有着特别重要的功能。

为此,我们展开以少先队为主阵地的仪式教育课题研究,旨在运用科学发展观审察学校德育工作,充足地发掘学生们的潜能,不停地发展自我、完美自我,使之成为小学德育过程中的一种必需方式和协助手段,为目前低迷的学校德育工作闯出一片新天地,确实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范文6篇)

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范文6篇)

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范文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演讲致辞、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year-end summaries, personal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documen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范文6篇)本店铺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范文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店铺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范文6篇)》。

入队仪式推动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入队仪式推动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龙源期刊网 入队仪式推动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作者:井常琳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18年第12期多年来,山东省枣庄市立新小学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近年来,学校以仪式教育为突破点,着力构建了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红领巾给我力量在知识学习中走近少先队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幼小衔接的过渡阶段,有着显著的年龄特点。

为此,我们面向全体一年级学生开设了普及队知识的少先队活动课,使他们对少先队这一先进的群众组织产生初步认识。

通过分课时、分主题的队知识的学习,学生们系统、深入地了解了少先队的历史、章程以及作为队员的使命和责任等。

在学长陪伴中感受少先队 ;同辈群体在青少年成长中所起到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

在队前教育过程中,除了有教师辅导员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领外,一支精干的小干部队伍的成员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小辅导员。

小辅导员们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和少先队的故事,用同龄人的视角为队员们解答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带领队员们开展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少先队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队室,走进社区,走上社会,广泛开展走访和志愿服务活动,并引领一年级新生在入队申请书上,写下自己参与了哪些活动,为同学、为家人、为校园、为社会做了哪些好事,以实践活动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少先队的历史。

红领巾给我责任学校结合新老队员的年龄特点和仪式主题,精心策划入队仪式,将精彩的仪式作为活动的序幕,以渲染活动的浓厚氛围。

入队仪式上,“老”队员们带上红领巾,在“大队长”带领下整队报告,出旗、敬礼、唱队歌,通过庄重的队会仪式向“新”队员们展示少先队组织的培养。

当“老”队员们亲手为“新”队员戴上红领巾,自信地将这一特殊的“接力棒”交给“新”队员时,他们的眼睛湿润了。

“戴上红领巾,就多了一份责任;戴上红领巾,就要为它增光添彩!让我们牢记誓言:时刻准备着!”因为这不仅是一种寄托,更是一种传承。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报告(精选7篇)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报告(精选7篇)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报告(精选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报告(精选7篇)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报告(精选7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擦亮成长中每个重要的日子——绛县小学仪式课程实施探讨

擦亮成长中每个重要的日子——绛县小学仪式课程实施探讨

些 日子都需 要用朴素而热 烈的仪式 为学生擦
亮 。新学期 开始了 , 周一 升 国旗 了, 一本童 书
共读结 束 了……这 些 E I 子, 因为有 了仪 式 而 温润 。更重要 的是 , 每 一个 仪式 都会 为 学 生
的成长注入新的营养 、 新 的动力 , 也 会深深 留 在学生脑海之中 , 成为终身 值得 回味的记忆 。
擦亮成长中每个重要的 日子
— —
绛 县 小 学仪 式课 程 实施 探 讨
牛・ 心红
牛心 红
山 西省绛县 教 育局 教研 室主任 , 全 国新 教 育 实验 讲 师 团成 员 ,
新教 育 实验绛 县研 究 中心主任 。曾获“ 山西省 小 学语 文教 学 能手 ” 、 “ 全 国新教 育 实 验 先 进 个人 ” 等 荣 誉 称 号 。主 编 《 小 学 学校 仪 式 设 计 2 O
灵有 了更 多 的滋 润 , 有 了更 多 的和谐 。在 整 个小学生活 中, 有 多少平常 而特殊 的 日子 , 这
仪 式 中传递 出的 文化信 息 , 远 远胜 于 空洞 的
言说 , 并 且 仪 式 也 会 成 为 一 种 新 的 校 园 文 化, 与原有 的校 园 文化 相辅 相 成 、 相 得 益彰 , 相互 促进 、 相互 提升 。 ( 二) 学校 仪式是教师生活的一个 幸福点 幸福是人人想要 达 到的境界 。作为一 名 教师 , 人 生 的幸福 离 不 开职 业 的幸福 。教 育 是心灵 的事业 , 教师应 当是 一个幸 福的 职业 。 我 国古代哲学 家孟子 曾说 “ 君 子有 三乐 ” , “ 得
策, 与学生共 同编织着 生活 , 感 受着学 生成长 的欢乐 , 也体 会着 自己工 作 的价值 。仪式 中 的情感 因素能 带 给教 师别 样 的幸福பைடு நூலகம், 正 如歌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现在大多数的学生缺乏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沟通,缺乏对生活的了解,他们有限的时间都被各学习和课外辅导班占满了,他们不能在游戏活动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只能在无尽的“题海”中接受训练、经受苦役。

所有的学生在军训时5分钟就有晕倒的,有的学生五谷不分,六畜不辨,有的学生随便乱花零钱,不知父母挣钱的辛苦,更有甚者把小麦当韭菜,不清楚土豆结在树上还是长在地下的,水饺、馒头不知道怎样加工出来的……。

古人云:“不识稻与梁,不知世事艰。

”现在的孩子自然知识的缺乏,社会阅历的浮浅,“人性”欠缺。

少年儿童正处于生命本性的发展形成期,如果培养不起亲近自然、敬畏生命的真性情,那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灵性蒙垢,善爱缺失,美感丧失殆尽,更不用说亲情父母、感恩他人,回报社会了。

针对学生“体弱多病、五谷不分、六畜不辨、不知生活辛酸,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等现象,学校能不能不拘泥于书本,打破了学校、教室的束缚,走出课堂,做到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不能加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户外、校外、社区中、大自然中上课的机会,将原汁原味的大自然引入课堂?学校能不能大胆的尝试把思品、生活、社会、科学、活动、健康等学科有机整合在一起上,加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接近自然?我们能不能整合现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开发研究真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我们能不能开发利用好周边的社区教育资源,因地势宜的办学,拓宽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内容,把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合起来,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发展之路来抓呢?能不能以山东金宝集团现有六大产业为依托,把金宝乐园、南屯新村、金宝汽车城、金宝食品厂以及潍坊飞机场等有机的串联起来,并利用好毗邻学校的东南角的20亩农田为种植实验田,兴办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不仅让我们学校的孩子受益,而且可以让城区的孩子们来基地进行社会实践,从而实现“小学校办大教育”呢?二、研究内容和目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需要,综合实践课程的不断开发和研究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充实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新时代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必须具有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贴近不同年龄段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研究总结阶段(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总结提炼课题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及工作报告;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装订成册;完成课题结题评审任务。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以内);
·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经历;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等);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我们通过文献检索和网络搜索,结果显示:
研究历史中的“仪式”较多,研究现实中的仪式较少;从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视域研究仪式的多,从教育学视域研究仪式(仪式教育研究)的少。由于“仪式”承载着宗教、艺术、教育、文化、政治、社会等众多意义,专家学者更多地是从不同领域对“仪式”产生、初始形态及其演变进行研究,如,倪彩霞的《道教仪式与戏剧表演形态研究》、吴康宁的《“接班人”的诞生——学校中的政治仪式考察》、彭兆荣的《人类仪式的理论与实践》等。
4.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开展小学仪式教育课程建设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礼仪文化。礼仪动作、礼仪形式、礼仪精神,是古代华夏民族留给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在我国大力实施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发掘仪式中的文化意义和教育价值,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无疑是学校实施文化教育、构建学校特色文化、保持民族特色、促进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的一种有效策略。在仪式教育活动中,不仅能够很好地传承仪式文化,而且通过孝敬、感恩等仪式、礼仪能够传承我国优秀的孝文化、感恩文化,培养学生孝敬长辈、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良好品德;通过拜师、谢师等仪式传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仪式”是指典礼的秩序形式,有示人规范的意思。本课题中的仪式特指教育场域(活动)中典礼的秩序形式,亦指教育仪式、学校教育仪式,主要包括新生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少先队入队仪式、毕业典礼,以及孝敬、感恩、诚信等主题教育仪式。“仪式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教育仪式对学生实施影响、感化、熏陶,以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品格和情感的教育过程,是经过教育者(也包括受教育者、参与者)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的,有着特定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程序、教育方法、教育氛围、预期的教育效果的教育活动。“课程建设”是把仪式教育视为校本课程、活动课程,视为学校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标、内容、方式、程序、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促进仪式教育走向课程形态,发挥其育人功能和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厘清对仪式教育课程价值的认识,增强学校仪式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实效性,发挥仪式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品格和道德情感。
教育改革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优化小学仪式教育目标、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促进仪式教育课程化;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系列仪式教育课程,丰富、完善学校德育课程结构。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思路一:选择XX市辖区内的40余所小学或九义校开展研究,对仪式教育课程建设进行先行尝试、探索,取得初步经验后再在区域内进行大面积运用、推广。思路二:不同类型(如新生入学仪式、升旗仪式等)的仪式教育,由2—3所学校先行尝试,获得经验,再推广、深化研究。思路三:总课题下设若干子课题,子课题、总课题同步推进。根据总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设立子课题,如,少先队入队仪式教育课程建设研究、小学升旗仪式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仪式教育中“象征物”开发与运用策略研究、仪式教育中艺术手段的运用策略研究、以仪式教育课程为载体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等。
课题名称:小学仪式教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4000字内)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核心概念的界定
(3)开展仪式教育课程建设是提升学校仪式教育实效性的需要。仪式教育作为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各级各类小学都在开展。但是,大多数学校的仪式教育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感召力和感染力,少量的一些仪式活动显得零乱、随意,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影响了仪式的育人功能发挥,导致仪式教育的实效性差。开展仪式教育课程建设,就是要凸显仪式教育的课程性质,发挥仪式的育人功能,提升学校仪式教育的实效性。
(2)开展仪式教育课程建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情操的需要。仪式具有直观的、生动的、鲜活的、情感的、规范的等特点,是一种具体的、情境性的教育过程。我国历来重视仪式的教化功能,“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是中华传统仪式教育的精华内容,它们根据学生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殊性,融进了特定的精神文化内容,体现、承载、传递不同年龄段的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念,产生使命感和自豪感,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近年来的一些教育政策中,明确要求通过仪式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指出,“要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队会、团会,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4)开展仪式教育课程建设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从学生主体出发来开展教育,要把知识、方法和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品质、能力和行为,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针对仪式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参与程度低的现状,以素质教育思想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开发、设计仪式教育活动内容(主题)、形式,以及组织、实施仪式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1500字内)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思想政治课实施主体性教学初探》、《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育科研价值取向》、《中小学科研型教师培养方式探询》在《教育科学论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坛》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小学生诚信品质培养研究》、《“仁爱”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中小学科研型教师培养研究》、《农村留守学生教育与监护问题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等成果,获省、市政府优秀成果奖、科研成果奖;《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农村留守学生教育与监护问题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初期教师适应性现状与对策研究》等成果,被市政府、教育局采纳,作为制定区域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就小学仪式教育研究来看,对仪式教育的概念、基本原则,及其教育价值和意义还缺乏深入、系统地研究和认知;缺乏对仪式教育的课程意义和课程形态的认识和研究;缺乏按照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对学校的仪式教育进行系统地设计与实施;对小学仪式教育的目标、类型、操作程序等有待进一步地、系统地探索与总结。
已有的实践与研究给我们的启示:仪式教育不仅是学校德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更是学校重要的德育课程。从课程和教育资源角度来说,小学仪式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校本性,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学校都有进一步拓展和深入开发的空间和必要;仪式教育的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仪式教育课程的特征、功能和价值,仪式教育与学校德育、文化传承、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等理论研究有待加强和深入;作为学校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对仪式教育进行课程化建设和研究。
学校仪式教育研究局限于成人仪式和现状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研究少。一方面,仪式教育研究的成果少,且主要是对成人仪式等个别仪式进行研究,如,平起章的《成年仪式的德育功能研究》、王兆北的《18岁成人仪式教育》、付红梅的《成人礼仪式的文化意蕴与教育学解读》。另一方面,仅有的学校仪式教育研究,大多是对仪式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缺少对学校仪式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研究,如,周瑶的《学校中的教育仪式研究》。
3.研究假设
假设一:通过实施小学仪式教育课程,学生良好的品格得到培养,积极的情感得到激发,行为习惯得到养成;假设二:通过学校仪式教育课程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建立,学校仪式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得到提高,形成区域内重视和积极实施仪式教育课程的良好氛围;假设三:通过开展小学仪式教育课程建设,能够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校文化的建设,促进区域内大面积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5)开展仪式教育课程建设,也是深化原有研究的需要。我们完成了省级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仪式教育规范性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对升旗仪式、入队仪式、入学仪式、毕业典礼等不同类型仪式的内容、操作程序进行了“规范性”建设的研究。但是,我们对学校仪式教育的课程特征还缺乏深入地认识和解读,对仪式教育课程的构成要素缺乏系统地开发与探索。为此,我们进一步开展《小学仪式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小学仪式教育研究成果较少,仅有的成果多是对具体的仪式教育活动层面的尝试和总结。开展得最为普遍的仪式教育活动是升旗仪式,是学校经常性的仪式教育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德育活动,仪式教育正逐步被教育行政部门所重视。如江苏省印发了《关于加强小学入学仪式和成人仪式教育的指导意见》。部分学校总结出实践经验,如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的《以仪式教育为载体实施中小学团队一体分层思想教育》,开展了少先队入队仪式、手拉手结对仪式、换巾仪式、离队仪式、十四岁青春奠基仪式、十六岁青春宣誓仪式等系列仪式教育活动。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主要用于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仪式教育、仪式教育课程内涵、地位、作用等方面的理论论述,以及仪式教育课程开发、实施等方面的实践成果、改革成果。(2)调查法:用于了解我市小学仪式教育(课程)开展现状、师生对仪式教育(课程)的认知与需求。(3)经验总结法:主要用于总结小学仪式教育课程开发的方式、原则,仪式教育操作规范(模式),提升仪式教育实效性的策略和管理制度等。(4)行动研究法: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升仪式教育的课程化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