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五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1302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1302人教PPT课件
——改革的准备、内容、评价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改革的影响
1.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 现在( D )
①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②建立了地方和 城市的自治机构 ③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 ④建 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想一想俄国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是什么? 局限:沙皇专制制度仍然存在,这种落后的政治 体制严重地阻挠着封建经济体制的彻底解体和资 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改革后俄国的近代化进 程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改革后的俄国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资产阶级:
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于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1)封建经济的解体,资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农业主要成分;
(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明显加快。
【合作探究】
1.1861年改革在哪些方面有利于提高农民 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提示: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享 有公民的权利;通过缴纳赎金而得到了自 己的土地,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
【合作探究】
2.简析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工业发展的原 因。 提示:农奴制改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动 力;扩大了国内销售市场;沙皇政府制定了一些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扶植工业的发展。
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压迫,反抗
平民知识分子:
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形成民粹派(激进,于 1881年3月刺杀亚历山大二世)
圣彼得堡基督大教堂
经济近代化 政治近代化 军事近代化 文化教育近代化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改革不彻底
革命在所难免
小结: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改革的背景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

度腐朽导致了军备落后、经济凋敝、吏治腐败状况的出现,引发了农奴制改革。
【答案】 B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1)上图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其结果如何? (2)该战争与农奴制有何联系?
【解析】
第(1)问,回答时要抓住题中图片的文字说明,由此可判断战争
的名称,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结果。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史 料 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小麦或 小米制成的粥。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 在一起的小屋。 ——当时俄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 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永远 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 ——《法律大全》
抓住史料中“住房 狭小”“同牲口挤 在一起”“都属于 领主所有”等信息。
[深度点拨]
对农奴制的认识
应坚持辩证的观点,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两方面来认识。 (1)农奴制曾经适应了俄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俄国国家的统一和对外扩张 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农奴遭受严重剥削,生 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农奴被紧紧 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其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 农奴制的实行,加强了贵族地主的势力,增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障碍。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92“学思之窗”,思考:
他为什么这样评论农奴制,你对农奴制有什么看法?
【提示】 因为俄国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 已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必然会被历史淘 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
教材整理 3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中叶的俄国》1409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中叶的俄国》1409人教PPT课件

劳动力少

市场 狭窄

技术薄弱 社会环境不稳定

自主探究
1、新思潮涌动的原因? 2、新思潮涌动的表现有哪些? 3、当时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哪些主张?
自主探究
1、俄国发动对外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2、沙俄惨败的原因有哪些?根源于什么? 3、战争的结果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1855年2月18日午夜, 尼古拉一世命令给莫 斯科、基辅和华沙分 别发去如下文字的电 报:“皇帝正在死去,
自主探究
1、影响俄国工业发展滞后的因素有哪些? 2、俄国工业落后的表现有哪些? 3、工业步履维艰的根源是什么?
俄国当时资本家的主要烦恼
我是一个工厂主,我有些烦……
工人太少,素质也低,产量、质量都不乐 观;产品销售也不如意,农民太穷了,他不买, 社会又不太平……唉,都是那讨厌的农奴制. 有啥办法搬开这块绊脚石……
确立:17世纪中后期
俄国的农奴制 发展:18世纪后期沙皇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政治)
危机:农奴起义增多,阶级矛盾激化
背景:工业革命开始
步履艰难的 工业发展
1.俄国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 概况:
(经济)
2.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十二月党人起义
新思潮的涌动 知识分子激进派要求无条件给予农民自由与土地
(思想)
时间:1853—1856
▪ 课件评比,李翠玲,新疆奎屯第七师130 团中学高中历史教研组.手机:18799 260316,邮编:833208,邮 箱:lcl123ls@126.co m.
并向所有的人道永 别。”
沙皇尼古拉一世承受不了 沉重打击服毒自杀了!
与其等农民自 下而上起来解 放自己,不如 自上而下解放 农民。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一、俄国的农奴制
1.农奴制的发展历程 (1)开始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_农__奴__制___开始形成。 (2)正式确立:_1_7_世__纪___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 (3)不断强化:18世纪以后,包括_彼__得__一__世__在内的历代沙皇采取措施强化农奴制。 ①允许_私__营___企__业__主__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②18世纪中后期,沙皇将_自__由__农__民__及_土__地___赏赐给贵族宠臣。 ③农奴制扩展到__乌__克__兰__、_波__兰___等地。 (4)面临危机:19世纪上半期,_阶__级__矛__盾___激化,农民骚动越来越多。
3.后果: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思维点击] 2.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请回答: (1)图片反映了俄国工业发展的状况如何? (2)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1)工业发展落后。 (2)农奴制的阻碍。
三、新思潮的涌动 1.十二月党人起义 (1)原因:19世纪初,俄国青年军官对俄国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 (2)目的:试图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废除_农__奴__制___。 (3)时间:1825年。 (4)结果:起义失败,但对俄国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史料二 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对比表
对比项 俄国
英国 比例
生铁产 量Biblioteka 26万吨385万吨 1∶15
铁路里 1 500俄里 15 000俄里 1∶10

(1)根据史料一分析在农奴制下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 (2)根据史料二分析农奴制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提示:(1)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 主,处于社会最底层,处境恶劣。 (2)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俄国工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英国 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五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案新人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五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案新人教版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知识点一改革的酝酿1.背景(1)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地位下降。

(2)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尝试都因地主的阻碍而不了了之。

2.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

3.过程(1)思想:借助报纸舆论力量宣传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

(2)组织: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3)方案①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也不愿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②工商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

③草原地区:地主们逐步分给农奴土地,但农奴要服劳役。

4.结果:经过激烈讨论最后拟订了改革方案。

知识点二“二一九法令”1.签署: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

2.内容(1)政治上: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处理;他们享有公民权利。

(2)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3)组织上: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知识点三进步与局限1.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1)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2)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3)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3.局限性(1)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2)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

(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地主盘剥和奴役。

【概念阐释】1.“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1861年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颁布。

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权利。

该法令有助于促进俄国的近代化。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指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中叶的俄国》159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中叶的俄国》159人教PPT课件
2、农奴受到沉重的剥削,缺少购买力,使俄国工 业发展缺少必要的国内市场
3、农业落后,使俄国工业发展资金不足
4、农奴主为谋取暴利,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 使俄国工业发展缺少必要的原料
认识2: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 主义的发展。
【合作探究】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 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 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 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 处它死刑。”
材料4:
材料5: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
国别
人均收入 (卢布)
铁产量 (万吨)
俄国 71
29
(1860年)
英国 323
225
(1850年)
法国 150
铁路长度 (公里)
1600 (1860年)
14603
9160
俄国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使俄国工业发展缺少必需 的自由劳动力
——《世界史》
材料7: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 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 方式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战前对形势判断失误,战略上树敌过多; 统帅部因循守旧,指挥无方; 战术呆板、落后,在对方火力加强的情况下继 续采用密集的纵队队形; 轻视火力,装备落后,片面夸大刺刀的作用等。
新闻播报
从2016年第三季度起,俄罗斯国 内生产总值已实现连续4个季度的正增 长,俄罗斯经济2018年的预计增长为 1.6%,扩大出口与带动消费是主要原 因,尤其是能源出口,占到总额的61%, 份额还在上升。而且2018年俄罗斯国 民薪资增长了约3%。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孝感市孝南高级中学 宋慧芬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344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344人教PPT课件

赫尔岑于伦敦出版的《钟声》杂志 的办刊宗旨:
“你们悲惨的工作不会这样消亡, 看星星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烈焰……” 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 是 “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
要求自由、反抗压迫的“钟声” 传遍俄国大街小巷, 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 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 改革势在必行。
借鉴历史:吸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改革的经验教训
大造舆论: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组织措施:成立各层次的专门的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 个人决心:亚历山大二世决心通过改革解决农奴制的问题
一、改革的酝酿 • 1.改革的背景: • 2.目的: • 3.特点:
⑴原因: ⑵表现: • 4.结果:通过改革法案
德国统一 1871年
日本明治维 新1868年起
意大利统一 1870年
——亚历山大二世 1857年2月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国外:国际地位下降。 2.目的: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3.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⑴原因: 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一、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背景: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2.目的: 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3.特点: 缓慢而又谨慎. ⑴原因: ⑵表现:
第2 课 俄国农奴 制改革的 主要内容
【材料阅读】
1.“……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 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 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 1856年3月”
2.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 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 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299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299人教PPT课件

(二)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受到农奴 制的严重阻碍,改革呼声高涨
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①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 自由劳动力,其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 ②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农奴遭受严重剥削, 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商品经济 发展缓慢。) ③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 ④缺乏充足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 ⑤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 ⑥技术水平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三、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经济上: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 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资本主义农业取 代封建农业成为主要部分。工业:劳动力和市场条 件的具备促使俄国在19世纪后期完成第一次工业革 命,工业发展的速度加快。)
2、政治上: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建立地方和城市 的自治机构、司法上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公开 审判等)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
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
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队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三)改革新思潮涌动
1、背景:青年军官受西欧经济发展、社会进 步及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2、新思潮的内涵:反对沙皇专制,废除农奴 制,发展资本主义
3、表现:十二月党人起义。革命民主主义者 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
(四)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失败成为 改革导火线。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中叶的俄国》1436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中叶的俄国》1436人教PPT课件

为了使改革顺利开展,亚历山大二世是怎样酝酿 改革?
报纸公开讨 论,舆论力 量化解阻力
成立秘密委 员会讨论解 放农奴问题
公开化,农民委员 会负责农奴制改革 并拟订改革法令
问题5:从改革的酝酿过程来看,俄国的农奴制改 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
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原因: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非常大, 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次数
1801-1860年农民骚动
年份
讨论:上述图表和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沉重打击了 沙皇的专制统治。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国别
人均收入 铁产量 铁路长度 (卢布) (万吨) (千米)
制度
俄国 71
26
1606 农奴制和封建专制
英国 323 法国 150 德国 175
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技术知识
市场的扩大
雄厚的资本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良好的环境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பைடு நூலகம்展。
农奴制
阶级矛盾尖锐 工业落后
变革呼声 越来越高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专制的暴君和 魔王,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你的覆灭, 你子孙的死亡。” ——普希金
新思潮
内涵:反对沙皇 专制,废除农奴 制。
【本课小结】
叶 的世 俄纪 国中
19
1861年俄 国农奴制 改革的必 要性
国内 背景
政治上:农奴制激化阶级矛盾威胁沙皇 统治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
思想上: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 的新思潮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推动了 农奴制改革
国际 背景
——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9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教程讲义(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9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教程讲义(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选修一第49讲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1.改革背景外患,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2.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3.酝酿:①亚历山大二世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②报纸公开讨论,舆论力量化解阻力;③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并拟订改革法令。

4.内容及评价5.影响随堂验收学以致用的训练营1.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

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

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

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

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

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

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

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

——摘编自莫斯《俄国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

2.在俄国的历史进程中,亚历山大二世所主持的农奴制改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解放者”、“ 改革家”。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289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289人教PPT课件
1、了解俄国的农奴制的形成、确立情况:
开始形成 正式确立 走向强化
2、 根据书本两段文字描述,历史纵横、 图片1和91页的图片2,思考:当时俄国农 奴制下的农奴处境怎么样?
农奴3:、政这治种:制在度土会地带、来人身怎、样司的法危上机依?附于地主
,没有完全的人身自由,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 ,不能自由流动。封建主可以买卖或转赠。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资产阶级革
命和改革
英国1832年 议会改革
俄国1861 年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1861-65年
德国统一 1871年
日本明治维 新1868年起
意大利统一 1870年
1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课程标准: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
一、背景 (一)俄国农奴制的存在对俄国的政治 有何影响?
11
问题探究四 克里米亚战争
1、时间:
克里 米
2、目的:
亚半

3、经过:
4、结果:
12
材料:当时英、法的大部分军队都已使用新式步枪--有线膛枪,俄国95℅的士兵仍然使用射程只有300步 的拿破仑时代的旧式火枪—滑膛燧发枪。英、法和土 耳其共有作战用的蒸汽舰281艘,俄国黑海舰队多数 为帆船,蒸汽舰只有24艘。英、法向前线运送物资, 在海俄上国使失用败的是具蒸体汽原机因驱有动哪的些轮?船,俄国使用的是木 牛和木制帆船。俄国的铁路还未修到南部,俄国军队 在国军内事调装动备的落时后间、比蒸英汽、动法力军少队、从交本通国运调输往落战后场、所需 的时指间挥还、要后长勤。、士兵战斗力弱等等
9
问题探究三 三、新思潮的涌动
(1)新在哪里? (2)具体表现在哪些对象的什么 样的行动和言论上?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中叶的俄国》142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中叶的俄国》142人教PPT课件
概况 俄国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差距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问题探究一
“步履维艰的俄国资本主义工业 发展”,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说明 什么问题? 根本原因 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实 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强国之 策。
三、新思潮的涌动
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12月(俄历)俄国反 沙皇专制制度的起义。1821年一批具有民 主主义思想的贵族军官成立革命组织,谋 划起义,主张建立共和国或君主立宪政体。 1825年12月14日,乘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 然死亡,先后在彼得堡和乌克兰发动起义, 均遭失败。后五百多人受审,五位首领被 处死,一百多人被流放。他们因此被称为 “十二月党人”。
C
随堂检测
2、19世纪中叶,德意志、俄国资本主义 工业发展的主要相同因素是( )
C A 劳动力 B 资金 C 市场 D 技术
3、19世纪中叶,当英法等国相继完成工 业革命时,俄国资本主义生产正处于 ()
经过 武器装备 交通运输 指挥系统 后勤供应
结果 俄军战败 影响 国际地位 国内矛盾
问题探究二
根本克原里因:米亚战争俄国战 败的腐根朽本的原政因治是经什济制么度?说 说明明了:什么?
落后必然挨打, 改革是必由之路。
课堂小结
政治 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
为挽受救到严统重的治威胁危机,
经济 资本主义缓慢发展
三、新思潮的涌动
(一)十二月党人起义
十二月党人起义 原因阅:读贵教族材青第年92受页法第国三启子目蒙“运新动思的 潮背的景涌:动影”响正,文第一段,了解新思潮 的(涌1动)的19对背世俄景纪国,初保十,留二俄农月国奴党贵制人族和起青封义年建的受专原法制 因、国意启图蒙不、运满结动果的。影响; (意2图):在推农翻民沙的皇反的农封奴建制专的制斗,争下, 俄国知废识除分农子奴对制国家现状和未来发 结展果展:开遭争到论残。酷镇压,起义失败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五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五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工场手工业阶段 ,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以及交通运 (2)19世纪中叶,俄国仍处于_______________ 输领域远远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
自由劳动力 、工业投资和国内市场。 2.原因:农奴制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____________ 3.影响:农奴制已经成为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 涨。
沙皇专制 的腐朽,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2)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_____________
【概念阐释】 俄国农奴制 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
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图解历史】 俄国农奴制发展的阶段
【思维点拨】
1.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 2.正确认识俄国农奴制下农民与农奴:两者具有细微的区别,农民与农奴相比有自 己少量的生产工具、有限的私有财产、相对的人身自由,但随时有农奴化的危险。
第1课
指导意见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学习要求
1.了解俄国农奴制发展的概况,俄国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与 简述1861年俄国 农奴制改革的历 主张、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 2.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3.认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社会背景。
史背景
知识点一
俄国的农奴制
1.农奴制历程
(1)确立
①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农奴制开始形成。 农奴制 正式确立。 ②17世纪中期,俄国的__________ (2)强化:18世纪以后,历代沙皇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农奴制,还把它扩展到新吞并地区。
2.平民知识分子的争论 (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2)争论焦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特别是农民获得解放的方式。 平缓改革 (自上而下,自愿协调)。 ①守旧派:主张____________ 平缓改革。 ②改革派: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_________ ③激进派:无条件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2019精选教育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优秀课件(25张)(共25张PPT).ppt

2019精选教育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优秀课件(25张)(共25张PPT).ppt
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农 民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仍然受地主的剥剥和奴役
什么是近代化?
传统的农业社会 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 经济的工业化 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 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 社会的城市化、生活的世俗化…..
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1、推动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推动了资本主义 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近代化
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
赎地的农民
俄国农业的主要成份 农民 富农
农村社会分化加剧
雇佣劳动力
富农 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地主 开始雇佣劳动力
20世纪初,俄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工 业总产值只占国民经济的41%,俄国基本上还是一 个依靠出口谷物换取国外工业品的农业国
2、推动了俄国政治的变革---政治近代化
课程标准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 历史背景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 容探讨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 化的影响
改革的“前一天” ——古老和现代文明的碰撞 (背景)
改革的“这一天” ——文明冲突的结果 (内容)
改革的“后一天” ——近代化漫漫文明路 (影响)
观察这两幅图片, 从图中可以得出 哪些信息?
(2)经济上:土地仍属地主所有; 能决定农民份地大小
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有条件) 和好坏;能决定农民
应承担的义务
农民赎买份地的条件
•首先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
A、要交付赎金
•余款在49年内对政府逐步还本付息
B、承担各种义务
•还清本息后才合法拥有土地 •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付代役租,
C、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定 不能随意离开赎地
主结要果职:使业政:治俄上国一土向地专的制独主裁人的,俄国出现了一些 副业:民地主主化的气息。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中叶的俄国》175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中叶的俄国》175人教PPT课件
2、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 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导致国内市 场狭小 ②导致自由劳动力缺乏 ③不利于工业资 本的积累 ④暴力斗争不断(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俄国知识分子中要求无 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的派别是( )
A、守旧派 B、改革派 C、激进派 D、共和派
⑴彼得一世:允许购买 ⑵18C中后期的沙皇:赏赐、扩展
(4)顶峰:19世纪中叶 农村一半以上人口是农奴
问题2 根据图片及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农奴 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1:农奴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 奴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
追这捕。种并追制回度其妻会子带儿女来及怎其财样产.的—危—《机法?律大全》
1853—1856年
亚 半

争夺巴尔干半岛
小结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激化了阶级矛盾 克



思 潮 涌 动


思想 农奴制 军事
亚 战





阻碍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1、下列表述不符合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状况的 是( )
A、占全国人口的45%以上 B、承担很重的赋税并要服兵役 C、大都生活贫困不堪 D、可以随意离开自己的主人
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反对 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皇座,专制的暴君和魔 王,我带着残忍的高兴 看着你的覆灭,你子孙 的死亡。”
——普希金
普希金 批判专制制度,鼓吹农民解放,要求 废除农奴制。
军事方面: 克里米亚战争
俄国与英、法、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课件(选修1-4)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课件(选修1-4)

精选ppt
20
(3)思想特点:将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说同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 合。
(4)影响:传播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启发了民智,维新 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精选ppt
21
2.维新活动 (1)1895年4月,康、梁发动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 法运动的序幕。 (2)成立学会、创办报刊,使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3)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选修部分
精选ppt
1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精选ppt
2
第4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精选ppt
3
基础梳理
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1.必要性 (1)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沙皇专制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3)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努力。 (4)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国内矛盾。
精选ppt
17
七、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1.社会根源 (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向中国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并掀起 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使得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精选ppt
18
2.经济根源: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政治变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精选ppt
14
误区警示 “殖产兴业”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核心内容,明显表明日本发 展工业主要以政府力量为核心,与英国工业革命是手工工场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自然结果是不同的。
精选ppt
15
六、明治维新的影响 1.积极性 (1)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 主义)道路的标志。 (2)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的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3)它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 (4)为亚洲近邻提供了改革的经验,对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产 生了极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知识点一俄国的农奴制1.农奴制历程(1)确立①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农奴制开始形成。

②17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

(2)强化:18世纪以后,历代沙皇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农奴制,还把它扩展到新吞并地区。

2.主要内容(1)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权。

(2)农奴被迫为领主无偿劳动,承担很重的赋税,生活贫困不堪。

3.危机:地主的剥削与压迫激起了农奴的反抗,农民骚动越来越多。

知识点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1.概况(1)19世纪40年代,俄国的棉纺织业中出现机器工厂。

(2)19世纪中叶,俄国仍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以及交通运输领域远远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

2.原因:农奴制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工业投资和国内市场。

3.影响:农奴制已经成为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

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知识点三新思潮的涌动1.“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1)原因:19世纪初,一些受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的俄国青年军官对俄国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

(2)目的:试图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废除农奴制,但遭到了残酷镇压。

(3)结果:起义失败,但对俄国社会影响很大。

2.平民知识分子的争论(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2)争论焦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特别是农民获得解放的方式。

①守旧派:主张平缓改革(自上而下,自愿协调)。

②改革派: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③激进派:无条件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知识点四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1.起因:俄国为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攫取更多的土地,转移国内矛盾。

2.经过(1)1853年,俄国派军侵入奥斯曼帝国,英法两国派兵进入克里米亚半岛参战。

(2)1855年秋,英法联军打败俄军;1856年,双方订立和约。

3.影响(1)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腐朽,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概念阐释】俄国农奴制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图解历史】俄国农奴制发展的阶段【思维点拨】1.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

2.正确认识俄国农奴制下农民与农奴:两者具有细微的区别,农民与农奴相比有自己少量的生产工具、有限的私有财产、相对的人身自由,但随时有农奴化的危险。

3.改革派与激进派的政治主张19世纪中期的改革派主张在俄国建立西欧式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激进派认为俄国有可能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通过农村公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4.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腐朽。

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5.农奴制的存在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对外战争的失败。

这正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结构图示】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题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史料研读]史料一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小麦或小米制成的粥。

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的小屋。

——当时俄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①……农民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

——《法律大全》史料二当时英、法的大部分军队都已使用新式步枪——有线膛枪②,俄国95%的士兵仍然使用射程只有300步的拿破仑时代的旧式火枪——滑膛燧发枪。

英、法和土耳其共有作战用的蒸汽舰281艘,俄国黑海舰队多数为帆船,蒸汽舰只有24艘。

英、法向前线运送物资,在海上使用的是蒸汽机驱动的轮船,俄国使用的是牛车和木制的帆船。

俄国的铁路还未修到南部,俄国军队在国内调动的时间比英、法军队从本国调往战场所需的时间还要长。

——《克里米亚战争史》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了社会矛盾,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克里米亚战争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史料一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农奴的社会地位低下,生活困苦。

①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2.史料二反映了俄国大大落后于英、法等国及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②指有膛线的火枪,也称“来复枪”。

1.根据史料一分析在农奴制下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奴制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提示状况: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底层,处境恶劣。

影响: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俄国工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根据史料二回答这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俄国战败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加速了农奴制改革的步伐。

[史论归纳]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背景(1)经济上:封建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上: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社会上出现变革的呼声。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加剧了社会危机。

(5)改革者的努力: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亲自主持和推动了改革。

1.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

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

这说明( )A.俄国地主重视进行广告宣传B.俄国的畜牧业发达C.俄国农奴制的残酷D.俄国废除了农奴制解析题干表明当时俄国盛行农奴制,农奴与家畜等同,地位非常悲惨。

答案 C2.沙皇政府于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

这一规定( ) 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④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俄国农奴制是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底层,实际上是农奴。

《法律大全》的颁布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终确立。

答案 D3.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 )A.继续保留农奴制B.主张让农民向地主赎买份地C.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解析A、C为保守派思想,B为改革派思想,D为激进派思想,故本题选D。

答案 D4.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

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②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③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题目考查的是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和克里米亚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表述符合史实。

“十二月党人”是指1825年俄历12月发动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起义的进步贵族青年军官,故②结论错误。

答案 B5.恩格斯在论述这场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C.经济凋敝D.吏治腐败解析克里米亚战争证明了沙皇俄国的“制度腐朽”,而“制度腐朽”导致了A、C、D三项内容的出现,引发了农奴制改革。

答案 B6.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解析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改革的直接诱因。

答案 C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保护和刺激年轻的民族工业的发展,1721年,彼得一世规定工场主有权向贵族领主购买农奴充当本场的劳动力……——《彼得一世改革》材料二车尔尼雪夫斯基把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发展到空前的高度。

他是继贵族革命家之后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二代俄国革命战士,即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中最杰出的代表。

——《车尔尼雪夫斯基》(1)据材料一分析彼得一世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贵族革命家”指的是什么?车尔尼雪夫斯基能够成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农奴制的强化两个方面分析作答。

第(2)问,结合“贵族革命家”“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和所学内容分析作答。

答案(1)影响:在当时有利于促进俄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强化了农奴制度,使农奴生活处境进一步恶化。

(2)“贵族革命家”是指“十二月党人”。

原因:车尔尼雪夫斯基公开批评旧制度,主张无条件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1.18世纪早期,沙皇彼得一世颁布法令,允许工场主和商人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他做出这一规定,最有可能是为了适应俄国( )A.农奴制度发展的需要B.工场手工业发展的需要C.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D.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解析工场主购买农奴,就是为了获得在工场做工的劳动力。

答案 B2.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

”以上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A.维护农奴制B.废除农奴制C.推翻沙皇专制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材料的主旨是,废除了农奴制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反映了该贵族维护农奴制的基本观点,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3.19世纪中叶,阻碍德意志、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相同因素是( )A.劳动力B.资金C.市场D.技术解析19世纪中叶,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难以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俄国则盛行农奴制,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

答案 C4.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他”是指( )A.十二月党人B.地主阶级革命派C.守旧派知识分子D.激进派知识分子解析材料反映的思想主题是要求废除农奴制度,因此答案只能从A、D两项中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