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

合集下载

新课程标准论文范文3篇

新课程标准论文范文3篇

新课程标准论文范文3篇新课程标准管理论文一、吃不透新课标理念小学语文教材上有这样一个要求学生续写的作文练习:一天早晨,我穿着新衬衣去上学,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小女孩拿到教师批改完的作文后哭了,成绩不好。

因为她写的是她的同桌不小心在她的新衬衣上蹭上了圆珠笔油。

老师的评语是:选材没有积极意义,故事太平淡。

班上的高分作文中一个写的是在公共汽车上与小偷搏斗,结果新衬衣被撕坏了;一个是扶老奶奶过街时,老奶奶吐在她的新衬衣上了。

其实小女孩写的作文才应该是高分的,因为它才是最真实的。

也许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按照新课标要求,学生的作文立意要高,但是老师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真实。

于是这样的一个作文题目在老师的引导下变成了一个叫人说谎的题目。

教师吃不透新课标理念而把理论强加到学生头上的行为是很危险的。

二、机械套用理论模式新课标的评价体系要求评价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历程,及时给予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于是有一些人就把赞扬变成教育评价鼓励的惟一方法,毫无原则地在课堂进行“批发式”的表扬。

这就有违赞扬的初衷,不但不会有鼓励引导的作用,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曾经有一个老师说过:“陶行知对犯错误的学生还奖以糖果呢,我美言学生几句有什么不该?”其实,那个带有一定正义感的同学打人后认识了错误,陶行知对依嘱前来的学生奖以糖果,是以严肃的要求为前提,且奖中带有引导的,不是毫无原则和目标的滥奖励。

教师只是形而上地模仿,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三、缺乏对社会环境的关注营造一个让孩子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很重要。

传统的中国父母忽视了孩子作为社会人的成长过程和孩子独立人格魅力的培养,因此我们的素质教育还应该加强整个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的建设和发掘,继而充分发挥这一巨大资源的作用。

四、无充足的优秀师资支持决定新课标能够很好执行的必要因素就是优秀的教师队伍,而一个学校能够具备这一点又是很不容易的。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浅谈新课程论文篇一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

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

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

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

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因此在进行新课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和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资源共享。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参与兴趣非常浓厚,久而久之,课前寻找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

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

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语文新课改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学校语文语文新课改1 提高熟悉,更新观念首先,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

传统的教学论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学校和老师只有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权力,而无对课程进行制造、选择等权力。

此次课程改革,我们力求将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同学,使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是特定学问的载体,而是老师和同学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老师和同学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且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参加者和开发者。

其次,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从“讲学”走向“导学”。

我们现在追求的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乐观互动、共同进展的过程。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改“讲学”为“导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使同学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使老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同学的“学”,成为同学学习过程中的参加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看法者。

2 改造课堂,转变方式首先,教学模式:从“满堂灌”式教学走向“牧羊”式教学。

“牧羊式”教学模式与“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不同之处是,不是告知同学“这种草好吃,应当这样吃,必需吃”,而是在指明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基础上,把“羊儿”带到广袤的草地上,依据目标“吃什么草,怎样吃”是羊儿的事,老师只是一个“牧羊人”,只需当心地看护、组织和引导那些“羊儿”吃饱吃好,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提升了同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进展同学共性。

其次,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

以往同学的学习,是一种单调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活跃思维、进展力量。

因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同学的主动参加,强调探究学习。

以同学为主体,给同学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争论沟通时间和读书时间,让同学自己操作、思索、想象、观看、实践,增加课堂上同学参加分组争论、全班沟通、充分表达和展现自己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同学,促进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的进展。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

新课程论文(优秀3篇)新课程论文篇一课程改革不仅是一项教育事业内部的改革,而且是一项社会化的一项工程,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的在改进和完善。

作为一名教育者,应重视课改的重要性,积极思考切实有效的模式,主动参与课改实践,发挥课改的优越性,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从而优化我们的教育。

纵观各种关于课改的学习材料,我们不难发现这次课改的几大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在课程实施方式的改革、课程教材的改革等等,在学分制和课程管理上都有了改变,职业学校还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师的培养上也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在传统的课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所以同级别的学习,同级别学生都是用的一样的教材,和一样的课程,这就是所谓的“统考”,这种传统的课程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能培养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教育也必须要顺应时代,这也是根据社会发展来决定的。

在学科课程实施中,作为专业课,我们在新新课程中加强了对学生实验、实践、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如计算机专业就开设几个板块的课程,有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数据编程等,这些课程贯穿于各个学期中完成,这样就能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开学生的空间思维。

新课程体系注重多样化、多层次、多实践,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发展空间。

二、新时期课改的评价体系课堂评价体系一直都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技巧,有研究表示,有效的课堂教学与评价体系分割不开的。

因此,新时期课堂教学必须要优化评价体系,打破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评价体系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气氛,其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评、评什么等笼统不明确,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评价观点以教师为主,这样就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评价体系,一定要把重心转移到学生的素质上来,把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组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让同学们真正的快乐的学习。

因此,新时期的教学评价一定要做到整体性、全面性,既要对学生学习成绩做出评定,又要正对学生的各种特征做出评定从而充分的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的衡量和评价,才能充分的创新课堂。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关于浅谈新课程论文(精选6篇)关于浅谈新课程论文(精选6篇)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从“做”中“学”,从探索中发现知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顺应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体会到:只有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也只有,才能改变我校目前的被动局面。

因此学校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进行课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能力。

通过两年的课改,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力和成绩都提高得很快。

下面来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以及个人体会:我们学校采用了六步教学法,自己编写导学案,将学生6-8人分为一组,成绩好的与差的搭配,这样有利于学生讨论和交流,组内兵教兵,组与组之间有竞争。

贯彻新课改中提出的“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以教师的教为主为,以老师的引导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彻底改变传统教育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下面就教学中谈谈我体会最深的几个问题:一、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教学活动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因此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合理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引人入胜的教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新课程论文2篇

新课程论文2篇

新课程论文【第一篇】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新课程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和综合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本论文将对新课程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现实教育中的实施和改进。

新课程的定义与特点新课程是指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

与传统课程相比,新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新课程注重跨学科的整合,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和研究。

最后,新课程注重实践和应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新课程在现实教育中的实施挑战尽管新课程在理论上具有诸多优势和特点,但在实际教育中的实施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新课程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

其次,新课程需要教师具备多学科知识和跨学科教学能力,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新课程的实施还需要完善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支持,这对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投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的改进方向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首先,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是关键。

教师需要接受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跨学科知识水平。

其次,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进行更多的投入,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支持。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和社会合作,提供更多实践和应用的机会,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结论新课程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创新,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尽管在实施中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充足的资源支持以及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新课程的实施可以得到改进和推进。

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和综合的学习环境,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篇

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篇

新课改⼩学数学教学论⽂3篇 新课改⼩学数学教学要以学⽣为主体,在⼩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的互动是⾮常必要的。

本⽂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新课改⼩学数学教学论⽂,欢迎阅读! 新课改⼩学数学教学论⽂篇1:⼩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提升 1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是提问的前提 ⼩学⽣年龄较⼩,且具有活泼好动、精⼒旺盛等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的学习动⼒就是兴趣,⽽数学⼀直被⼤多数孩⼦认为太过枯燥和乏味,在学习时很难提起兴趣。

因此,教师若想要使孩⼦积极主动投⼊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来,那么就要想⽅设法激发孩⼦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的学习欲望,将关系到数学的教学效果。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将问题设计的带有吸引⼒和趣味性,激发孩⼦的好奇⼼理,从⽽产⽣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提问道:“⽣活中有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呢?”学⽣们便回答道:“⾜球,车轮……”接下来,教师继续提问:“那么⾜球为什么是圆形的呢?如果做成三⾓形⼜如何呢?”这个问题⾮常贴近学⽣的⽣活,他们⽴即产⽣了兴趣,很多学⽣举⼿争前恐后的发表⾃⼰的观点和见解,在这样的课堂⽓氛中,教师逐渐指引学⽣认识了圆形。

⼜例如,在学习乘法⼝诀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爱玩游戏的特点来设计⼀个乘法⼝诀的游戏,在⿊板上画出⼀棵⼤苹果树,然后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苹果卡⽚,在每张卡⽚背后写上不同的乘法⼝诀,并提问:先把卡⽚背后的乘法⼝诀补充完整,再将苹果贴到⿊板上。

学⽣们⽴即被贴苹果的游戏所吸引,积极的参与到回答问题的游戏中。

运⽤游戏提问的⽅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2课堂提问的启发性要强 在⼩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学⽣时要理解提问的⽬的和意义,提问并不是单纯为了提问⽽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的思维⽅式,帮助学⽣更深层的理解问题的性质。

因此,在提问时,教师应遵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逐渐引导,循序渐进的提问原则。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先设问,再反问的提问形式,这样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的思维能⼒,使学⽣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并对问题加深了印象。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教学改革论文-教育论文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教学改革论文-教育论文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教学改革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新课程下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新课程教育改革是教育进入到21世纪后,传统教学体制与教学观念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所必须做出的变革。

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和观念下,教育思想陈旧,其与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育模式无法相互适应。

特别是美术教学,在传统应试教育的体系中,其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推进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传统美术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分析1、美术教学的边缘化与美育的目的无法适应新课改的目的在于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增长,使得其各个能力全面提升。

而素质教育是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而美育教育的中心环节及是美术教育。

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改革的同时,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却与美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无法适应。

首先,在学科定位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偏见影响,美术学科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副科环节。

这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无论是课时还是授课内容,美术教育往往容易被广大教师所忽视。

本来就显得偏少的学时安排,往往面临着其他学科的挤占。

而在教学效果评估及学习成绩的考核上,美术教育往往不能有所体现。

其次,目前的美术教学呈现出弱化趋势,就师资力量而言,其往往相当薄弱。

在教学水准和教学方式上,无法与其他学科一样能够吸引优秀人才涌入。

并且,由于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美术教师队伍还呈现出人才流失的现象。

这更加大了传统美术教育教学的困境。

2、美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无法与学生兴趣形成共振受到传统美术教学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美术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上,显得非常陈旧和落后。

当前,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教育基础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其在美术教育教学上,仍然呈现出教学方式简单、教育内容弱化、教学手段单一的现象。

美术教育在一些地区的课堂上,被简单地等同于画画,而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仍然处于临摹阶段。

新课程改革论文.doc

新课程改革论文.doc

新课程改革论文新课程是针对我国新课改而重新编写教材和设定教学科目的统称,有新的大纲相配套。

下面是我收集的新课程改革论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摘要】实施新课改以来,广大干部个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做了大量的工作,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课改工作向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总体状况令人满意,但是新课程毕竟是新事物,各项与之相配套的制度还不完善,教师们也不还完全适应,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这也是预料之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是推进课改的关键所在。

现本文将具体分析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策,以期能为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做奉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方式考试制度引言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就比较重视新课程方案的设计和试验教材的编写,至于教师和学生接纳实施的程度如何,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

每一次重大的课程改革,教育部要大量投资于课程的规划、设计和评价,以求形成完美的课程计划,但对于新课程付诸实施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则考虑得很少,与其配套的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导致出现了合作式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等问题。

课程实施过程中,它要求实施者能把握新课程被引进的情境的性质,包括学校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学校组织内部的结构个文化氛围,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完成课程计划,促进学生发展。

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反思新课改的实施问题及原因,采取正确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力图改变传统教学忽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弊端,倡导探究性、开放性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如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等。

然而由于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不正确、考试改革滞后等因素,很多教学活动过于形而上学,失去了本来的精神实质,最终损害了教育质量。

以下将其问题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合作式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

精选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共5篇)【教学论文】

精选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共5篇)【教学论文】

第1篇:关于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思考实施小学语文新课改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目标,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应当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启发学生积极学习和自主学习,实现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是,一些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时候,常常存在一些困惑。

下面,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师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新课改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师体现自身的教学主导性以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以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语文这门学科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借助自身的语文实践。

并且,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个性化,不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学习实践。

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具备充足的看书、写字、交流、思考的空间与时间,以及注重班级所有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具备条件,这就需要教师体现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主动性,充当引导者、组织者。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

在学生具备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方法后,可以有效地贯彻实施自主学习。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体现自身的主导性,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和沟通交流;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组织全班沟通,在自读自悟的前提下得以发展和提升,进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最根本的是在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放弃教师的引导。

这是因为教师的引导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引导,一方面要应当具备清楚的和真正能够实施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教学目标与学生自主学习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针对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较为重要的知识,教师需要加以引导。

二、在灵活应用教材文本的同时适当地引用其他教学资源在之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视教材为经典,仅仅是照本宣科,不能调整教材内容和增删教材知识。

小学教师课改论文(5篇)

小学教师课改论文(5篇)

小学教师课改论文(5篇)学校老师课改论文(5篇)学校老师课改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 新课程学校语文教学教学改革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对老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学校语文教学必需进行改革,才能培育在教学方面具有高素养的学校语文老师,才能适应学校语文教育进展与改革的需要。

一、新课程对学校语文老师素养的要求老师的高素养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对学校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先进教育理念老师的教育理念不仅会影响其教学行为,而且对其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有重大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应当树立符合时展的教育理念,并且把先进教育理念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同学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成长、进展的过程。

同学的成长和进展,不仅是积累学问,而且包括力量的进展、人格的健全。

这就要求老师全面更新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同学观,引导同学认知语文学问,使同学在把握学问的过程中把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实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学问和力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2.建构多元学问结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

一个胜利的学校语文老师,除了要具备语文专业学问外,还应当具备特别宽广和全面的学问修养,广泛学习与儿童生活亲密相关的学问,力求实现自身的学问结构对儿童生活的全面掩盖,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促进老师自身的专业化进展。

3.具有自主创新意识新课程具有高度的制造性,注意同学创新精神与实践力量的培育,老师作为创新教育的实施者,必需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老师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素养的凹凸直接打算着创新教育的成败,也打算着教育改革的成败。

老师要具有自主参加意识,擅长创新,并将其渗透于语文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课改实践教学论文(3篇)

课改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改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改;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策略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实践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因此,探索课改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实践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4.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师资力量支持,而我国许多地区和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匮乏,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发展。

2. 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实践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实践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成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4.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四、课改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策略1. 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

课改论文(共9篇)

课改论文(共9篇)

课改论文(共9篇)课改论文(一): 课改背景下的论文题目有哪些数学试题设计与素质教育 Design and quality education mathematics questions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 In the context of curriculum课改论文(二): 2023年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是新中国历史上第几次课程改革,要准确的,论文用.急.我只是问第几次新课改而已我只是要问现在是第几次课改而已,知道就知道,不要再说废话了!【课改论文】本次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指1999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大的课程改革.课改论文(三): 我怎么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举个例子,教育_中学_语文标点符号[导航] - 新闻 - 课改 - 论文 - 教案 - 试题 - 课件 - 高考 - 小学语文 - 中学语文 - 字典 - 词典 - 成语 - 搜吧中教网 >> 中学语文 >> 教研教改 | 教学指导 | 案例精选 | 空中课堂 | 拓展训练 | 考试指导 | 读书笔记诗歌文学语文论文文摘杂文 | 初一语文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初三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中教网 >> 中学语文 >> 教学指导 >> 标点符号 >>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2023年5月17日来源:网友提供作者:未知字体:[大中小] 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4.用法说明4.1句号4.1.1 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4.1.2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例如:a)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b)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C)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侯复杂多样.4.1.3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请您稍等一下.4.2 问号4.2.二问号的形式为“”.4.2.2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例如:a)你见过金丝猴吗B)他叫什么名字C)去好呢,还是不去好4.2.3反问局的末尾,也用问号.例如:a)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b)你怎么能这么说呢4.3 叹号4.3l 叹号的形式为“!”.4.3.2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例如:a)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b)我多么想看看他老人家呀!4.3.3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a)你给我出去!b)停止射击!4.3.4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我哪里比得上他呀!4.4 逗号4·4·1逗号的形式为“,”.4.4.2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4.4.3 句子内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4.4.4.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4.4.5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其余都要用逗号.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4.5 顿号4.5.2顿号的形式为“、”.4.5.2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例如:a)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b)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4.6分号4.6.1 分号的形式为“;”.4.6.2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例如:a)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b)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险滩.”4.6.3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例如: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4.6.4 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洲、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4.7 冒号4.7.1 冒号的形式为“:”.4.7.2 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4.7.3 用在“说、想、是、证明、宜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4.7,4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4.7.5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外文图书展销会日期:10 月20日至11月10日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4.7.6 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例如: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课改论文(四): 下面的案例是一位初中教师的日记:作为一个初中数学教师,我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兢兢业业地履行自下面的案例是一位初中教师的日记:作为一个初中数学教师,我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认认真真地教好书,学生在统考中能取得好分数是我的自豪;课本给什么,我们教什么,自己并没有很强烈的创新意识.虽然“岁岁年年人不同”,但却“年年岁岁花相似”.但是,课改来了,它以锐不可当之势席卷了中国教育界;大浪淘沙,我们别无选择.逃避、应付、穿新鞋走老路,似乎都无法应对.一卷五颜六色的新书攥在手上,很多从未谋面的新角色出现在眼前,有别于从前的任何教材的的呈现方式写在字里行间…….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组的报告似乎是“洗脑”的开始,也许两天的讲座所起的最大作用在于激活了很多人对“课改”两个字的思考;教研员或严肃或嬉笑地又具体化了许多的要求,愿听也好不愿听也好反正由不得你.正是夏末秋初,新一轮学生活跃在我们的“七年级”课堂上,摸着脚底的石头试着水深水浅小心翼翼地过河,逐渐注意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慢慢地体会新课程的理念,细细地琢磨每一节课的切入点、呈现方式、情景设置,时不时发几句牢骚同时又甜蜜蜜地享受处心积虑地诱导下的学生们悄然发生的变化.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已投身于中国教育的一场巨大的变革当中,我们一不留神成了可贵的“先行者”.新课程刚刚实施不到两个月,实验区第一次研讨会在贵阳召开,作为贵阳地区代表,我带着自己稚嫩的一节课《从不同方向看》参加了会议,这节课后来进入了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正式出版推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光盘系列,获得光盘制作评比三等奖.在这次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实验区的老师们谈得更多的是教学中的困惑和对课本编写者的意见和建议,但我相信所有与会者都获益匪浅;2023年4月,我又有幸参加了在青岛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课改实验研讨会,这一次的规模、深度和收获确非第一次可比,教师在逐渐成熟,课改在逐渐深化,好多新的思维成果、漂亮的课、成功的做法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专家们的报告又一次给大家“洗脑”,从理论上又“升华”了一次;我的一篇粗浅的论文《课改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经历与探索》在这次会议上获得了一等奖.在我看来,青岛会议较之贵阳会议,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标志着这套新教材已经拥有了一大批理解了课改的理念并积极投身于这项事业的日趋成熟的教师队伍——而这,对于中国教育正经历着的巨大变革来说,是多么可贵又是多么必须呀!带着这些或耳濡目染的或潜心记录的东西,平凡的教学工作多了一个心眼,多了几分思考,多了一些目的性,也知道点滴总结自己的教学所得,记录学生的精彩表现(他们的确经常带给我许多惊喜).就这样《意料之外——一堂没有完成计划的课》诞生了,这完全是某天一节真实的课堂实录,是我的学生们的精彩演绎,这篇文章让我在全市和全国的评比中都拿了一等奖,谢谢我的学生们.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逐渐地摸索到一些经验,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虽然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都积累起一笔可贵的财富.课改给了我们一个平台,用以施展自己的才能;课改是一个契机,当挑战来临时,机遇也随之而来,重要的是迎接挑战的勇气和行动;我们不能墨守陈规,我们需要时时更新自己,这样,当挑战来临时,也就不那么被动了.透过这个案例,你能获得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哪些信息就此简要阐述你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的认识.作为一个初中数学教师,我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认认真真地教好书,学生在统考中能取得好分数是我的自豪;课本给什么,我们教什么,自己并没有很强烈的创新意识.虽然“岁岁年年人不同”,但却“年年岁岁花相似”.但是,课改来了,它以锐不可当之势席卷了中国教育界;大浪淘沙,我们别无选择.逃避、应付、穿新鞋走老路,似乎都无法应对.一卷五颜六色的新书攥在手上,很多从未谋面的新角色出现在眼前,有别于从前的任何教材的的呈现方式写在字里行间…….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组的报告似乎是“洗脑”的开始,也许两天的讲座所起的最大作用在于激活了很多人对“课改”两个字的思考;教研员或严肃或嬉笑地又具体化了许多的要求,愿听也好不愿听也好反正由不得你.正是夏末秋初,新一轮学生活跃在我们的“七年级”课堂上,摸着脚底的石头试着水深水浅小心翼翼地过河,逐渐注意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慢慢地体会新课程的理念,细细地琢磨每一节课的切入点、呈现方式、情景设置,时不时发几句牢骚同时又甜蜜蜜地享受处心积虑地诱导下的学生们悄然发生的变化.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已投身于中国教育的一场巨大的变革当中,我们一不留神成了可贵的“先行者”.新课程刚刚实施不到两个月,实验区第一次研讨会在贵阳召开,作为贵阳地区代表,我带着自己稚嫩的一节课《从不同方向看》参加了会议,这节课后来进入了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正式出版推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光盘系列,获得光盘制作评比三等奖.在这次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实验区的老师们谈得更多的是教学中的困惑和对课本编写者的意见和建议,但我相信所有与会者都获益匪浅;2023年4月,我又有幸参加了在青岛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课改实验研讨会,这一次的规模、深度和收获确非第一次可比,教师在逐渐成熟,课改在逐渐深化,好多新的思维成果、漂亮的课、成功的做法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专家们的报告又一次给大家“洗脑”,从理论上又“升华”了一次;我的一篇粗浅的论文《课改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经历与探索》在这次会议上获得了一等奖.在我看来,青岛会议较之贵阳会议,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标志着这套新教材已经拥有了一大批理解了课改的理念并积极投身于这项事业的日趋成熟的教师队伍——而这,对于中国教育正经历着的巨大变革来说,是多么可贵又是多么必须呀!带着这些或耳濡目染的或潜心记录的东西,平凡的教学工作多了一个心眼,多了几分思考,多了一些目的性,也知道点滴总结自己的教学所得,记录学生的精彩表现(他们的确经常带给我许多惊喜).就这样《意料之外——一堂没有完成计划的课》诞生了,这完全是某天一节真实的课堂实录,是我的学生们的精彩演绎,这篇文章让我在全市和全国的评比中都拿了一等奖,谢谢我的学生们.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逐渐地摸索到一些经验,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虽然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都积累起一笔可贵的财富.课改给了我们一个平台,用以施展自己的才能;课改是一个契机,当挑战来临时,机遇也随之而来,重要的是迎接挑战的勇气和行动;我们不能墨守陈规,我们需要时时更新自己,这样,当挑战来临时,也就不那么被动了.课改论文(五): 教学参考文献服务的定义我的论文题目,我不知道它的定义,教学参考文献服务系统旨在建成一个基本覆盖高校课程的、提供集中检索、全文获取的教学参考文献服务系统,为广大师生及时提供关于课程、教师、教学参考文献等综合信息.系统主要由建设小组负责课程及教学参考文献信息的收集,由专业数字化加工公司负责文献的数字化加工,由各课程任课教师与系统管理员共同更新维护,实现教学参考文献信息的及时动态更新,实时反映教学过程的新进展、新思路,与教学过程高度呼应.使广大师生能够利用其方便、快捷地获取与课程和教学参考文献相关的信息,促进课程改革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强教学信息的交流共享,促进办学水平提高.课改论文(六): 求一些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著作.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想找一些跟语文新课标教育理念有关的书籍,或者是一些教育家的著作,对新课标下课程改革有所帮助的,麻烦大家了.这些回答问题的,你们有毛病吧,我要的是读这方面的书籍,增长下见识,了解下这方面的最新理念,过一阵子学校会组织集体学习,我只是提前预习下,你们说这些有什么用不知道的就别回答了,看着碍眼.带写论文的一边去好不好,看清楚再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赞可夫的:《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教学与发展》、《论教学的教学论原理》、《小学教学新体系的实验》、《我们的意见分歧》、小学教学的实验体系》.伊·安·凯洛夫(N.A.Kaiipob)的:《教育学》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课改论文(七): 五年级小学数学论文题目,直接告诉我答案【课改论文】太多了,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一)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不拘一格育“鸣凤”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课改论文(八): 什么是名师工作室现在,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建有名师工作室,意图以名师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证明,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员提升的目的,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造诣深厚、业务精湛的教师.笔者认为,若要将名师工作室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还应该注意:名师工作室要成为民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不是专家的实验室,也不是农民的温室大棚,无论是成员层次的组成、成员地域的选择、研究方法的运用,它都应该成为从科研成果到实践运用的纽带与桥梁,更好地、更多地为平民教师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供服务与保障.1.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要来源于教育教学一线.无论是领衔人还是工作室成员,都应该直接从事本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且要包括一部分普通教师或青年教师(非名师),从而体现工作室组成人员的层次性,为工作室研究主题的深入和有效开展提供最直接的师资保障.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教师参与,会在这些成员周围(或各自所在学校内)形成一个非团体性质的、松散型的研究组织,随着工作室研究活动的持续展开,其效应必将被不断扩大,从而产生辐射.因此,这种师资组成,除了工作室的核心型成员之外,在其外围还会有松散型和辐射型研究队伍.当然,为了实现理论的引领,各个工作室也可聘请一些专家作为工作室的顾问.2.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要实行条件准入制.也就是说在确定工作室成员条件后,组织人员应该通过答辩、课堂实践、案例评析等方式对志愿加入的申请人员进行考核、认定.首先,从条件上看,领衔人应该做到理念先进,能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及研究能力,基本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育艺术,教育教学质量高,有一定的管理、组织能力;工作室成员至少应该有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愿望.其次,从形式上看,在报名之前要让其认识到参与工作室的目的,以及对所研究主题的了解程度或参与兴趣;要考虑其所处地域对本专业、本主题的需要程度,例如,常州市相当一部分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就来自农村学校. 3.名师工作室要坚持草根化研究、行动研究.正是因为有了一线教师的加盟,有了不同层次教师的参与,名师工作室的研究才可能成为草根化研究问题从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教学实践中来,然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及时地在教育教学行动中检验、实践、推广研究成果.这样的工作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室,而不仅仅是研究室、观察所、望站.名师工作室要成为明师工作室.教育要面向未来,名师工作室的发展目标自然也要着眼于教育的明天.因此,名师工作室从研究主题上、从工作制度上都要着眼于教育、教师未来的发展. 1.确定研究主题体现前瞻.有人说,名师工作室是点的凝聚,夯实底盘;是线的延伸,内化结构;是面的辐射,共享智慧.那么,维系工作室的点、线、面又是什么呢是着眼于未来的研究主题.因为名师工作室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一批新名师,更应立足于长远的教育事业.因此,我们认为,研究的主题要有前瞻性,应该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应该关注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关注新时期学生发展的动向,关注本地区教育教学、本学科亮点或存在问题.这样的一些主题,能极大地促进地方教育资源的整合,有效提高教师研究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2.明确发展职责和谐共生.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体现了层次性,工作室应该成为培养未来名师的摇篮,普通教师要努力成为骨干教师,今天的成员要成为明天的领衔人.因此,在工作室内应该明确各自的职责,确立工作制度,形成工作常规,促进整合发展.例如,常州市名师工作室的基本制度有:导师培养制,即为青年教师量身制订成长方案,促使工作室成员成长为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名教师;二是项目领衔制,即确立一项研究课题,开展教育科学专题研究;三是成果辐射制,即将工作室成果以各种形式进行介绍、推广.同时,领衔人与教育行政部门、领衔人与成员都要签订协议,加强过程与结果的考核,做到真正的制度保证.以上制度实则体现了工作室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吸收一批、发展一批、壮大一批、带动一批、扩大一批、影响一批的思想,实现研究进程、工作开展的延续性.名师工作室要成为鸣师工作室.1.名师工作室对内要倡导民主.也就是在研究过程中,不能搞一言堂和绝对权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发出,允许有不同的见解产生,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争论、争鸣之中才有智慧的火花闪现.因此,工作室要经常开展论文研讨、专著交流、学术沙龙、研究报告会、教师论坛、公开教学、调查报告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实践、总结、反思、批判.只有这样,工作室的研究水平才会整体提升,研究方向才会不断走向科学.2.名师工作室对外要积极宣传.首先,工作室要积极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宣传和推广研究成果,如组织主题观摩、成果论证、研究网页、专题汇报等活动,不断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员关注或参与,形成工作室内外互动的研究局面,使研究形式更加多元,研究过程不断生成.课改论文(九): 小学作文课题计划[小学作文课题计划]小学作文课题计划对小学低段起步作文的指导策略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条件1、现实中面临的教学问题:如今的小学生,由于生活单调、阅读面狭窄,在写作时往往无话可说,而作文教学又存在着随意、效率低、训练有限、训练周期长、效果不佳等弊病,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困难,因为学生对写作也没有兴趣,小学作文课题计划.于是加强学生的作文起步教学,对学生积累材料的问题和语言表达的问题有很大帮助.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怎样进行起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2、新课改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能很好掌握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与写作技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尤其是表达与思考能力的提高,让课堂教学与写作实践同步运行,我们必须重视作文起步的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素材;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语文水平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品质及创造精神,陶冶了思想、道德、情操,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潜能.3、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表达空间狭小,加之不公正的评价机制,使得学生表达的氛围不够开放,像感伤、惆怅、畏惧等一些人们的正常的消极负面的情感被排斥.学生的表达过程基本上变成了造假过程.学生的表达个性消磨殆荆正确理解写作,可以让学生抒发灵性,鼓励学生写真话,自由发表在课堂上没能说的话,还学生话语权,这既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从而在教学工作中有的。

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

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

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活用新教材教活新课程云南省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陈福光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已有数年,改革的成效更是日趋显著,精彩纷呈,硕果累累。

但至今为止还有少部分教师,尤其是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中老年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仍就心存余虑,无所适从,仍然使用老办法来教新教材,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更是让人担忧。

针对这一现象,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其实,新课程对教师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由“教教材”到“用教材”。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

教材不是圣书,也不是绝对权威,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地区差异、教学条件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应从实际出发,既要遵循教材,有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

因为教材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材,才能跟得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教师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认真分析和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

能否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教师对教材编写意图领会得越深,越发能够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个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教材,处理教材。

第二,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教材一般都具有简约化的特点,有的课时内容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提供详尽的学习材料和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当然也就很难反映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教育发展趋势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趋势,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1. 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由教学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的激励者。

3.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情境教学: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体验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探究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多元评价: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1. 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师应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

2.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 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论文

新课程改革论文

新课程改革论文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教育的目标不再仅仅是灌输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各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课程改革。

本文将以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为例,探讨其意义、目标、实施情况以及对教育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新课程改革意味着教育理念的转变,与传统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首先,通过设置更加开放的学科和课程,新课程改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其更多的选择。

其次,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新课程改革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使其具有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能够获取、处理和评估信息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增强其文化素养;5.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实现这些目标,新课程改革能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首先,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各地教育部门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其次,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引入了多元评价和综合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培养。

此外,新课程改革还加强了师资培训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然而,新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方案和标准较为抽象,教育部门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的操作指南,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课程。

其次,由于新课程涉及到较大的教学体系的改变,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2篇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2篇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第一篇: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育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变革。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本文将从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育的影响。

首先,教材改革是新课改的核心之一。

新课标的推出使高中语文教材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的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的课文内容被更加先进、多元的文化内容所取代。

同时,教材突出了学科的互联性,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这对于高中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教学方法的转变也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

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取代。

新课改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倡导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

这种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新课改还提倡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新课改对评价体系也产生了显著影响。

传统的基于考试分数的评价方式逐渐向品德、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转变。

新课改倡导“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发现和培养。

同时,新的评价体系也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制和表现评价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的转变和评价体系的改革,新课改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中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环境。

然而,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教育资源的落实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确保新课改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二篇: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改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意义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
活用新教材教活新课程
云南省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陈福光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已有数年,改革的成效更是日趋显著,精彩纷呈,硕果累累。

但至今为止还有少部分教师,尤其是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中老年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仍就心存余虑,无所适从,仍然使用老办法来教新教材,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更是让人担忧。

针对这一现象,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其实,新课程对教师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由“教教材”到“用教材”。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

教材不是圣书,也不是绝对权威,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地区差异、教学条件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应从实际出发,既要遵循教材,有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

因为教材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材,才能跟得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教师应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认真分析和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

能否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教师对教材编写意图领会得越深,越发能够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
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个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教材,处理教材。

第二,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
教材一般都具有简约化的特点,有的课时内容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提供详尽的学习材料和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当然也就很难反映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因此,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侧重于知识与技能传授,而忽略过程方法教育的倾向,在教学中不能完全照搬照套教材内容,被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所束缚,而应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多角度分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

传统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教材基本上使用叙述性的语言直接呈现知识,比较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而忽视认知价值和情感价值,新教材则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若要体现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目标,教师就要看到教材内容背后所蕴涵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第三,正确把握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区别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学内容则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再生和内化,它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中实际活动的全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已。

况且,教材本身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因此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任务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在教学创新中既要尊重教材,又要灵活处理教材。

第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好教学活动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活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到教材中的活动设计
反映的是编写者的认识和意图,不一定是最适合教师本身和学生实际的。

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所接触到的事物不同,对自然界、对生活的认识也就不同,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学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城市的学生熟知的是公园、电车、火车、地铁、网吧、商场等等;农村的学生最熟悉的却是春种秋收、打鱼捞虾、布谷声声、百鸟朝鸣、牛铃晚归··还有南方与北方的学生,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学生,富裕家庭与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同民族的学生,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所认识的事物不同,经历不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就各有差异。

也就是说教材上的某些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说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而对另外的一些学生来说则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因地制宜,因人而易,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过程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设计出更适合于自己、更适合于本班学生的教学活动来。

教无定法,只要受学生欢迎的教法就是好教法。

同时使用一本教材,能够灵活应用,推陈出新,教出成绩,使学生受益的教师就是好教师。

从认真学习、理解、把握教材到研究、反思、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是教师教学的一大飞跃,也是教师思想认识和教学技能的一次升华。

这并非一朝一夕可成之事,它需要教师日久天长,积年累月,坚持不懈学习和努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学习再学习,研究再研究;不能停步不前,更不能不思进取。

浅谈教师素质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逐步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已充分显现,且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素质的提升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就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素质这一问题,本人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要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念。

首先,确立参与课程开发的主体意识。

不要认为课程开发只是课程专家的事,与我等无关,我们只知道教书,也不要过分崇拜、依赖课程理论和课程专家。

理论还要靠实践来证明,就校本课程开发这一实践性的问题,光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如何教”、“教什么”,研究“怎样教”,扎扎实实把自己由“课程的消费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

其次,教师要树立课程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的观念,合理看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再就是,教师要确立“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观念。

即:以开放的姿态发动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以民主而非独断的姿态与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各方人士共同合作,开发出集众人智慧于一身的课程来,从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出发,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宗旨,科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和保护好学生创新的灵性。

二、教师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

教师正确的工作态度,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所强调的主要包括开发态度和合作态度两个方面:
其一,开发新课程意味着在日常工作之外,要放弃自己熟悉的程序和方法,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一些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往往出于职业的惰性,不愿改变自己的多年来已经熟悉的工作方式,加之不甚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益处,很难从轻车熟路中脱身出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制压力下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实践证明,只有教师真正理解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积极热情地投身于课程开发工作,才能有效地推进校
本课程开发的进程。

其二,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要摒去“专业个人主义”的思想和做法,通过与他人合作,一方面形成课程开发的共同体,建立起内部反馈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弥补自身理论知识储备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为完善校本课程做出努力,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做出努力。

三、教师应具备比较全面的知识和能力。

若要开发新课程,教师必须具备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分为三个层面,即: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所谓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特定的学科知识,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对象,也是教师有效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基本前提;所谓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关于课程的目的、性质、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是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必备条件;所谓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面临实际课程开发情境和课程实施实践时,具有的关于客观现实的背景性知识,如课程实施对象——学生的已有发展状况,所在校区的软、硬件设施条件,所在乡镇拥有的课程资源及家长对学生的期望等等。

以上这些方面的知识都是保证教师所开发的课程具有实效性的重要前提,三者缺一不可。

教师只有知识,没有足够的课程发展能力,校本课程开发就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必备的能力主要有:合作交往能力,它能使教师游刃有余地处理好课程开发中的协作关系;自学和信息处理能力,它能使教师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变化中,时时刻刻把握信息变更,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应对决策;课程开发能力,它直接指向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科学合理的制定出课程目标,进行课程组织、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

也谈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