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热点案例分析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刑法热点案例分析 ppt课件

刑法热点案例分析
同时,为了鼓励防卫人向不法侵害作斗争,刑法第 二十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了特殊防卫制度,“对正在 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 重危急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 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 任”只要遭遇到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造 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就不属于防卫过当。 霍姆斯大法官说:法律是生命的经验而不是逻辑。 法律人要有逻辑推导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常识。 法律人要学会谦卑的听取民众的朴素的声音。
刑法热点案例分析
(四)主观条件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
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是我 国刑法第20条规定的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也 即正当防卫的目的。 (五)限度条件 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不法侵害 人始终是正当防卫所指向的直接目标,第三人 不可能成为防卫行为所直接指向的目标,这就 是正当防卫的对象限制条件。
刑法热点案例分析
【重点问题】
正当防卫是否超过必要限度
【案例分析过程】
构成正当防卫。
满足前提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
重点分析限度条件: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 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衡量行为是否超过必要的限度,主要看这种是否是 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而“是否必须”又可综合 考虑防卫行为与侵害行为是否基本相适应。
热点案例分析
刑法热点案例分析
【热点案例一】 宝马男砍人反被杀案(又名昆山案)
【本案关键术语】 正当防卫 必要限度
刑法热点案例分析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同时,为了鼓励防卫人向不法侵害作斗争,刑法第 二十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了特殊防卫制度,“对正在 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 重危急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 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 任”只要遭遇到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造 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就不属于防卫过当。 霍姆斯大法官说:法律是生命的经验而不是逻辑。 法律人要有逻辑推导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常识。 法律人要学会谦卑的听取民众的朴素的声音。
刑法热点案例分析
(四)主观条件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
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是我 国刑法第20条规定的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也 即正当防卫的目的。 (五)限度条件 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不法侵害 人始终是正当防卫所指向的直接目标,第三人 不可能成为防卫行为所直接指向的目标,这就 是正当防卫的对象限制条件。
刑法热点案例分析
【重点问题】
正当防卫是否超过必要限度
【案例分析过程】
构成正当防卫。
满足前提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
重点分析限度条件: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 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衡量行为是否超过必要的限度,主要看这种是否是 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而“是否必须”又可综合 考虑防卫行为与侵害行为是否基本相适应。
热点案例分析
刑法热点案例分析
【热点案例一】 宝马男砍人反被杀案(又名昆山案)
【本案关键术语】 正当防卫 必要限度
刑法热点案例分析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刑法ppt课件

刑罚的适用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相适应原则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刑罚个别化原则
根据犯罪人的个人特点、罪行性质、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对犯罪人判处适当的刑罚。
刑罚的执行与消灭
刑罚执行
指将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活动。
定罪分析
根据案件事实和证据,可以认定该官员构成 贪污受贿罪。
量刑考虑因素
受贿金额、手段狡猾程度、对社会的危害程 度等。
案例三:非法拘禁罪的定罪与量刑
01 02 03
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非法剥夺 他人人身自由。
案例描述:某男子因债务纠纷,强 行扣留他人,限制其人身自由。
定罪分析:根据案件事实和证据, 可以认定该男子构成非法拘禁罪。
$number {01}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刑法ppt课件
目录
• 刑法概述 • 犯罪论 • 刑罚论 • 刑法分则各罪详解 • 刑法中的特殊制度与规定 • 刑法实践案例分析
01 刑法概述
刑法的定义与性质
刑法的定义
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的性质
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 利益的重要法律,具有强制性和 惩罚性。
。
犯罪预备
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 制造条件,但由于意志 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
行犯罪的形态。
犯罪既遂
指已经完成犯罪并达到 既遂标准的形态。
03 刑罚论
刑罚的概念与种类
刑罚的概念
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 益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故意伤害案件ppt课件

相互制约
在矫治过程中,社会矫治和司法 矫治应当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避免出现矛盾和冲突。同时,也 要相互制约,防止矫治权力的滥
用和不当干预。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量刑幅度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对于轻微故意伤害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严重故意伤害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对于特别严重的故意伤害罪,如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 一般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全面了解案情
深入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为 委托人提供专业法律意见。
维护委托人利益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 度地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与当事人沟通
与当事人保持良好的沟通,确 保其充分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 。
参与调解与和解
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参 与调解或和解,为当事人争取
利益。
辩护与代理的异同
职责不同
06
故意伤害罪的预防与矫 治
预防措施
立法预防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故意伤害行为的定义和 处罚标准,提高法律的威慑 力。
教育预防
加强公民法律意识教育,提 高公众对故意伤害行为危害 性的认识,倡导文明、友善 的社会风气。
社会预防
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机 制,减少社会矛盾激化导致 的故意伤害行为,加强社区 治理和监管。
05
故意伤害罪的辩护与代 理
辩护要点
无罪辩护
从事实和证据出发,证 明被告人的行为并不构
成故意伤害罪。
罪轻辩护
刑法教学课件ppt

案例二:盗窃罪案例分析
总结词
探讨盗窃罪的犯罪构成、量刑标准及辩护要 点
详细描述
通过对一起盗窃罪案例的深入剖析,讲解盗 窃罪的犯罪构成、量刑标准以及在辩护过程 中应注意的要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盗窃罪 的法律适用和辩护技巧。
案例三:贪污罪案例分析
总结词
探讨贪污罪的犯罪构成、量刑标准及辩护要 点
详细描述
量刑制度
总结词
量刑制度是指审判机关在审理案件时 ,根据犯罪人的罪行、犯罪情节、悔 罪表现等因素,依法决定对犯罪人适 用的刑罚幅度的制度。
详细描述
量刑制度需要考虑犯罪人的罪行、犯 罪情节、悔罪表现、前科情况、自首 立功等因素,以决定对犯罪人适用的 刑罚幅度。量刑制度还包括从轻、减 轻、免除刑罚等规定。
02 犯罪论
犯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犯罪的定义
犯罪是违反刑法规定,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 行为。
构成要件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客体。
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并依法应承担刑事 责任的人。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所 持的心理态度,包括故意和过失。
刑法的目的和任务
总结词
刑法的目的和任务是制定和实施刑法的重要指导思想,包括刑法的立法目的、司 法目的和社会目的等。
详细描述
刑法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国家安全等;而刑法的任务 则是通过惩罚犯罪、预防犯罪和教育改造罪犯等方式来实现这些目的。
刑法的基本原则
总结词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刑法立法、司法和执法的核心 准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适用 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等。
许霆案案例分析ppt课件

第一、许霆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罪与非罪) 第二、如果许霆的行为构成犯罪,那么应该如何定罪? 法院所认定的“盗窃金融机构”是否正确?(此罪与彼 罪) 第三、一审判决为无期徒刑,二审改判为5年有期徒 刑,量刑是否合理?(罪轻与罪重)
案件参与关联方:
许霆
银行
ATM机(运营商)
银行责任:
我国有关部门对电子错误造成损失的,也强调了金 融机构应负的责任。银监会 2006 年 3 月 1 日颁布的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第 89 条规定:“金融机构 在提供电子服务时,因电子银行系统存在安全隐患,金 融机构内部违规操作和其他非客户原因等造成损失的, 金融机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这一规定同国外的相关 规定精神是一致的。
为合适,并认为许霆取款的行为符合《刑法》第 196条 第一款第四项即恶意透支的规定。
二、不当得利。 广州海际明律师事务所律师何富杰认为,“许霆有
错,但并非有罪。许霆应该被认定为‘不当得利’,由 银行追索其不当得利金额。柜员机出错,银行也应该承 担风险、承担责任,盗窃等于银行把自己应该承担的风 险给转移了。”“我坚持这是民事行为,仅仅是不当得 利。问题出在银行方面,他们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三、侵占罪。 高艳东认为应将许霆的行为认定为侵占罪更符合法
律原理和社会道德。他提出,在许霆案中,能够成为实 行行为的举动包括两个方面:插真卡输密码、从出款口 拿钱。许霆还可能有事后的消极行为:拒不返还从出款 口拿的钱、拒不偿还少扣余额。显然,‘拒不返还,拒 不偿还’只能成为侵占罪的评价内容。在取款机出错时, 银行虽然没有放弃所有权,但事实上无法占有出款口的 资金,且该资金并非出于银行的本意而脱离其占有,属 于遗忘物。因此,“从出款口拿钱”就只能评价为侵占 行为。
四、不构成犯罪 田文昌律师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提出了目前热议
案件参与关联方:
许霆
银行
ATM机(运营商)
银行责任:
我国有关部门对电子错误造成损失的,也强调了金 融机构应负的责任。银监会 2006 年 3 月 1 日颁布的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第 89 条规定:“金融机构 在提供电子服务时,因电子银行系统存在安全隐患,金 融机构内部违规操作和其他非客户原因等造成损失的, 金融机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这一规定同国外的相关 规定精神是一致的。
为合适,并认为许霆取款的行为符合《刑法》第 196条 第一款第四项即恶意透支的规定。
二、不当得利。 广州海际明律师事务所律师何富杰认为,“许霆有
错,但并非有罪。许霆应该被认定为‘不当得利’,由 银行追索其不当得利金额。柜员机出错,银行也应该承 担风险、承担责任,盗窃等于银行把自己应该承担的风 险给转移了。”“我坚持这是民事行为,仅仅是不当得 利。问题出在银行方面,他们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三、侵占罪。 高艳东认为应将许霆的行为认定为侵占罪更符合法
律原理和社会道德。他提出,在许霆案中,能够成为实 行行为的举动包括两个方面:插真卡输密码、从出款口 拿钱。许霆还可能有事后的消极行为:拒不返还从出款 口拿的钱、拒不偿还少扣余额。显然,‘拒不返还,拒 不偿还’只能成为侵占罪的评价内容。在取款机出错时, 银行虽然没有放弃所有权,但事实上无法占有出款口的 资金,且该资金并非出于银行的本意而脱离其占有,属 于遗忘物。因此,“从出款口拿钱”就只能评价为侵占 行为。
四、不构成犯罪 田文昌律师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提出了目前热议
法条和案例解析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课堂PPT)

3.量刑上,贷款诈骗罪最高刑罚为无期徒刑,骗取贷款罪最 高刑罚为七年有期徒刑,
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贷款的目的,则构成贷款诈骗罪。如果行为人是为了解决 资金困难,在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过程中使 用了欺骗手段,但以后有还款行为或者有还款意愿,则构 成骗取贷款罪。
2021/5/8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 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2021/5/8
3
• 贷款诈骗罪的具体方式:
(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进行 贷款诈骗的行为。主要是捏造根本不存在 的或者与实际不符的所谓会产生良好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投资项目,后者以引进 外资需要配套资金为由诈骗贷款的行为。
案件评析:
本案方某构成贷款诈骗罪。我们判断行为人主观上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不仅只看其取得贷款的手段,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取得贷款后对贷款如何 处理的客观表现。如果行为人没有按贷款用途使用贷款,而是将贷款用于非 法活动或者用于高风险投资,大肆挥霍贷款,携款逃匿,隐匿贷款去向,贷 款到期后拒不归还等等。就应认定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只要达到数额较大 就构成贷款诈骗罪。
(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
(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
2(021/53/8 )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
5
二、立案和量刑标准
(一)骗取贷款罪,本罪主观上不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 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申请人在申请信贷资金 或信用过程中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情节,或者提供假 证明、假材料,或者信贷资金没有按照申请时所承诺的用 途去使用,均可认为是欺骗。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年龄的 自然人与单位,侵害的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
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贷款的目的,则构成贷款诈骗罪。如果行为人是为了解决 资金困难,在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过程中使 用了欺骗手段,但以后有还款行为或者有还款意愿,则构 成骗取贷款罪。
2021/5/8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 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2021/5/8
3
• 贷款诈骗罪的具体方式:
(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进行 贷款诈骗的行为。主要是捏造根本不存在 的或者与实际不符的所谓会产生良好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投资项目,后者以引进 外资需要配套资金为由诈骗贷款的行为。
案件评析:
本案方某构成贷款诈骗罪。我们判断行为人主观上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不仅只看其取得贷款的手段,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取得贷款后对贷款如何 处理的客观表现。如果行为人没有按贷款用途使用贷款,而是将贷款用于非 法活动或者用于高风险投资,大肆挥霍贷款,携款逃匿,隐匿贷款去向,贷 款到期后拒不归还等等。就应认定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只要达到数额较大 就构成贷款诈骗罪。
(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
(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
2(021/53/8 )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
5
二、立案和量刑标准
(一)骗取贷款罪,本罪主观上不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 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申请人在申请信贷资金 或信用过程中有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情节,或者提供假 证明、假材料,或者信贷资金没有按照申请时所承诺的用 途去使用,均可认为是欺骗。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年龄的 自然人与单位,侵害的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
青少年刑事犯罪法律案例分析幻灯片PPT

再看一段视频: 中学女生打群架 男生围观助威呐喊
点击
影响
1、对被害人的危害。 轻那么一生伤残,重那么失去生命! 2、对被害人家人的危害。沉重的精神打击! 3、对自己的危害。深陷囹圄,个人前途尽毁! 4、对自己家人的危害。终生愧疚,沉重的精神打击!
启示
这些案例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一 定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只有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 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仅仅是一步之遥,如果让不良行为任其 开展,必然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实施每一个行为时,一定要冷静 思考,想想是不是违法?假设违法即止步。法律是正值青少年的我 们安康成长的保护神。聪明的人不是不犯错误,而是不犯大错误。 要想不犯大错误,就要学会自我保护,学会拒绝。
WHAT DO WE DO?
THANK YOU!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 以上的人的; 〔三〕屡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相关法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二条 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对首要 分子和第其二他百积三极十参四加条的故,意处伤三害年他以人上身十体年的以,下处有三期年徒以刑:
下〔有一期〕徒屡刑次、聚拘众役斗或殴者的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期〔徒二刑〕;聚致众人斗死殴亡人或数者多以,特规别模残大忍,手社段会致影人响重恶伤劣造的成; 严〔重第三残二〕疾百的在三,公十处共二十场条年所故以或意上者杀有交人期通的徒要,刑道处、聚死无众刑期斗、徒殴无刑,期或造徒者成刑死社会秩序严重 混乱或刑的。者;本十法年另以有上规有定期的徒,刑依;照情规节定较。轻的,处三年以上 十〔年四以〕下持有械期聚徒众刑斗。殴的。
《刑法案例分析》PPT课件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大致可分为:第一,未满14周岁的人,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第二,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 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 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已满 16周岁的人犯罪,都应当负刑事责任。
Guilty/not guilty
h
3
Legal Analysis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任何 行为,如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时,均不构成 犯罪,因此《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 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 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 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 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 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 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 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h
2
Does his behavior constitute a crime?
Judgement of the court:法院判决认为,被告 人乔甲,虽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 上实施了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但其社 会危害性不大,情节显著轻微,可不作犯罪处 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的 规定,对乔甲宣告无罪。
h
5
其二,乔甲的盗窃数额虽达到盗窃罪所要求的“数额较大” 的标准,但盗窃的数额是否较大,不是区分盗窃罪与非罪界 限的唯一标准,还应综合其他犯罪情节考虑。被告人乔甲 采取的是趁乔乙不注意而秘密窃取的方法获得财物的,不 像其他盗窃犯罪分子那样用拔门撬锁、挖墙掏洞等性质比 较恶劣的手段,并且乔甲每次窃取的财物数额很少,而不是 将所见到的乔乙财物全部拿走,因而综合本案的全部情况 看,乔甲的盗窃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其三,最高人 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 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盗窃自己家里的财物或者 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 必要的,在处理时也要同在社会上作案有所区别。”所以, 乔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法院对被告人乔甲作出无罪判决 是正确的。
Guilty/not guilty
h
3
Legal Analysis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任何 行为,如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时,均不构成 犯罪,因此《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 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 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 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 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 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 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 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h
2
Does his behavior constitute a crime?
Judgement of the court:法院判决认为,被告 人乔甲,虽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 上实施了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但其社 会危害性不大,情节显著轻微,可不作犯罪处 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的 规定,对乔甲宣告无罪。
h
5
其二,乔甲的盗窃数额虽达到盗窃罪所要求的“数额较大” 的标准,但盗窃的数额是否较大,不是区分盗窃罪与非罪界 限的唯一标准,还应综合其他犯罪情节考虑。被告人乔甲 采取的是趁乔乙不注意而秘密窃取的方法获得财物的,不 像其他盗窃犯罪分子那样用拔门撬锁、挖墙掏洞等性质比 较恶劣的手段,并且乔甲每次窃取的财物数额很少,而不是 将所见到的乔乙财物全部拿走,因而综合本案的全部情况 看,乔甲的盗窃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其三,最高人 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 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盗窃自己家里的财物或者 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 必要的,在处理时也要同在社会上作案有所区别。”所以, 乔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法院对被告人乔甲作出无罪判决 是正确的。
2024年度刑法pptPPT课件

2024/3/23
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 过失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
22
贪污贿赂罪
贪污罪
受贿罪
2024/3/23
行贿罪
单位受贿罪与对单位行贿 罪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23
渎职罪
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
02
01
2024/3/23
徇私枉法、民事枉法裁判、执行 判决裁定失职与滥用职权等罪名
35
环境犯罪与刑法保护
2024/3/23
环境犯罪概述
介绍环境犯罪的概念、特点及危害,如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
刑法在环境犯罪中的适用
探讨刑法如何适用于环境犯罪,包括罪名的设置、刑罚的适用等。
环境犯罪治理的挑战与对策
分析环境犯罪治理面临的挑战,如取证困难、量刑偏轻等,并提出 相应的对策,如完善相关立法、加强执法力度等。
刑罚的适用
刑罚的适用必须遵循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和适用刑法人人 平等原则。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以及怀孕或者正 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等特殊群体,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13
刑罚的执行与消灭
刑罚的执行
刑罚的执行是指有行刑权的司法机关将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 施的刑事司法活动。不同的刑罚由不同的机关执行,如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由监 狱执行,死刑由法院执行等。
26
非法持有毒品罪
犯罪构成
明知是毒品而非法持有, 数量达到一定标准。
2024/3/23
刑罚种类
根据毒品数量和犯罪情节 ,可判处有期徒刑、拘役 或者管制。
司法实践
注重证据收集,严格把握 非法持有的认定标准。
27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 过失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
22
贪污贿赂罪
贪污罪
受贿罪
2024/3/23
行贿罪
单位受贿罪与对单位行贿 罪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23
渎职罪
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
02
01
2024/3/23
徇私枉法、民事枉法裁判、执行 判决裁定失职与滥用职权等罪名
35
环境犯罪与刑法保护
2024/3/23
环境犯罪概述
介绍环境犯罪的概念、特点及危害,如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
刑法在环境犯罪中的适用
探讨刑法如何适用于环境犯罪,包括罪名的设置、刑罚的适用等。
环境犯罪治理的挑战与对策
分析环境犯罪治理面临的挑战,如取证困难、量刑偏轻等,并提出 相应的对策,如完善相关立法、加强执法力度等。
刑罚的适用
刑罚的适用必须遵循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和适用刑法人人 平等原则。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以及怀孕或者正 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等特殊群体,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13
刑罚的执行与消灭
刑罚的执行
刑罚的执行是指有行刑权的司法机关将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 施的刑事司法活动。不同的刑罚由不同的机关执行,如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由监 狱执行,死刑由法院执行等。
26
非法持有毒品罪
犯罪构成
明知是毒品而非法持有, 数量达到一定标准。
2024/3/23
刑罚种类
根据毒品数量和犯罪情节 ,可判处有期徒刑、拘役 或者管制。
司法实践
注重证据收集,严格把握 非法持有的认定标准。
27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刑事授课课件PPT

罪刑法定原则
01
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
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02
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
越法律的特权。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03
指对一切公民都适用同样的法律,不因种族、性别、职业、社
会出身、宗教信仰和居住条件等不同而有所区别。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
证据必须经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依法查证属实, 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证据必须合法取得
证据必须依法取得,不符合法定程序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 据。
证据必须充分、确实
证据必须充分、确实,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才能证明犯罪事实。
05
刑法分则案例分析
案例一:故意杀人罪的认定
刑事授课课件
目录
• 刑法概述 • 犯罪论 • 刑罚论 • 刑事诉讼 • 刑法分则案例分析 • 刑法前沿问题研究
01
刑法概述
刑法的定义与性质
01
刑法的定义
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
02
刑法的性质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以国家名 义制定或认可的强制性法律规范。
刑法的基本原则
犯罪主体
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
犯罪客观方面
指犯罪行为及其造成的危害结果。
犯罪主观方面
指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 失。
犯罪形态
犯罪预备
指为了实施犯罪行为 ,准备工具、制造条
件的行为。
犯罪未遂
指已经着手实施犯罪 行为,由于犯罪分子 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
刑法——刑法案例分析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5
案例一 1.下列哪些情形可以认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不认为犯罪? A.甲偶尔强拿强要低年级学生少量财物的 B.甲盗窃财物数额不够较大,使用暴力威胁情节轻 微的 C.法院认定甲的犯罪行为情节轻微,决定免予刑事 处罚 D.法院认定甲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结果,判决 免除处罚
完整版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14
【答案及解析】(1)甲致丙死亡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不作为犯。 另故意杀人罪通常需要作为行为构成,而甲以不作为构成该罪,是不纯 正不作为犯。(2)乙抛弃丙且知道甲、丙母女生活在困难之中,构成遗 弃罪,属于不作为犯。但是,因为“遗弃罪”行为本身就是不作为,所以 乙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甲乙同样以不作为形式损害了丙的权益,但是 二人的犯罪性质是不同的。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①主观认识不同, 甲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作为行为发生丙死亡的结果,具有杀人的 故意(间接故意);而乙没有这种程度的认识,只有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故 意。②作为义务的程度不同,甲是唯一照料丙的人,因此甲对保障丙的 生存具有极强的作为义务;而乙可以合理期待有甲照料丙,其对丙生命 权益而言,作为义务程度较低。所以甲乙对丙的危害都要负刑事责任, 但是负责的程度是不同的。
完整版ppt课件
24
2.甲在火车上盗窃到乘客的一个提包,下车打开 看,发现内有一支手枪和一份国家绝密文件,没 有其它财务。甲连同提包内中的物品一同抛到一 池塘中。(1)甲是否成立盗窃枪支罪和非法获取 国家秘密罪?(2)假如甲没有将枪支丢弃,会有 何种影响?
完整版ppt课件
25
(答案及解析)甲不成立盗窃枪支罪和非法获取国家机密罪,因为甲只有盗窃得故意,没有盗窃枪支和国家秘密的 故意。 (1)要点是:1、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指行为人对某一“构成要件事实”有认识,所谓“构成要件事实”是指分则条文中 规定的事实,就本题中涉嫌的盗窃枪支罪而言,盗窃行为和盗窃对象“枪支”,属于该罪的构成要件事实,行为人 对此事实有认识才能成立该罪的故意。换言之,犯罪故意必须是“具体犯罪”得故意。即盗窃罪、故意杀人罪这样 具体罪名中的具体故意,而不仅仅是“有意而为”的意思。本题中的张某在盗窃时 并无此认识,仅有盗窃(普通) 财务之认识,故因为缺乏盗窃枪支故意而不成立盗窃枪支罪。本案中,甲偷包虽然是有意为之的,但是这种故 意只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有意偷窃,尚不能确认具有特定犯罪的故意。虽然足以认定有盗窃的故意,但是尚不 足以证明具有盗窃枪支、国家秘密的故意,所以只能认定成立盗窃罪,不能认定成立盗窃枪支罪、非法获取国 家秘密罪。2、对犯罪对象的认识(认识因素)或“追求”” (意志因素),是认定特定犯罪故意的重要内容,本案 的家有追求窃取财物(盗窃罪对象)的故意,所以,尽管事实上不是财务,也因此而未获得财务,却可以认定 为盗窃未遂;相反,甲没有盗窃枪支、国家秘密的认识(不知 包中有枪,国家秘密)也没有这种追求(目的), 虽然客观上盗窃了枪支、国家秘密,也不成立该罪,假如甲本有盗窃枪支、国家秘密的故意,那么,即使事实 上未得手,也应当成立盗窃枪支罪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未遂)。3、“认识”与“意志”的关系。假如甲知道“认 识”到包内有枪而执意窃取,通常认为它是追求该结果的。如果明知包内有枪因为贪图包内的财务而不顾及枪支 的问题,可能是一种“放任”态度,即对盗窃(财务)是直接故意的,对盗窃枪支是间接故意。但是明知包内有枪, 对盗窃枪支的心态有时需要参考事后行为认定。假如甲盗取枪支后又持有,就很难排斥具有直接故意了(恐怕 甲无法令人相信他没有偷抢得意愿)假如甲得手后留下财务丢弃枪支,倒是可以印证他“当时”的确不是希望偷枪 结果发生,可以认为是(盗窃枪支的间接故意)。
故意伤害案例ppt课件

行为人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 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 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
的发生。
故意伤害罪与相似罪行的区别
故意伤害罪与过失致人伤害罪的区别
故意伤害罪是故意实施伤害行为,而过失致人伤害罪是因疏忽或过于自信而造成 他人轻伤。
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故意伤害罪是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而故意杀人罪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 的行为。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
伤害是指身体的病理损害,包括轻伤和重伤。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侵犯他人身体健康权。
客观要件
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 的行为,并造成了轻伤或重伤 的后果。
主体要件
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且具有 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主观要件
法院对检察院提起的公诉案件进行审 理,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审查起诉阶段
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交的案件进行审 查,决定是否起诉。
量刑原则
罪刑相适应
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社会危 害程度等因素,对罪犯判处与其
罪行相当的刑罚。
刑罚个别化
根据罪犯的个人情况,如犯罪动 机、目的、手段、归案自首等情
节,对其判处适当的刑罚。
筛选和整理案例
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筛选出具有代 表性的典型案例,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
03
分析案例特点
对每个案例的特点进行分析,包括犯 罪事实、犯罪动机、法律适用等方面 。
05
04
总结归纳
将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案 例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法律制度中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案例研究的启示
重视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01
的发生。
故意伤害罪与相似罪行的区别
故意伤害罪与过失致人伤害罪的区别
故意伤害罪是故意实施伤害行为,而过失致人伤害罪是因疏忽或过于自信而造成 他人轻伤。
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故意伤害罪是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而故意杀人罪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 的行为。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
伤害是指身体的病理损害,包括轻伤和重伤。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侵犯他人身体健康权。
客观要件
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 的行为,并造成了轻伤或重伤 的后果。
主体要件
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且具有 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主观要件
法院对检察院提起的公诉案件进行审 理,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审查起诉阶段
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交的案件进行审 查,决定是否起诉。
量刑原则
罪刑相适应
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社会危 害程度等因素,对罪犯判处与其
罪行相当的刑罚。
刑罚个别化
根据罪犯的个人情况,如犯罪动 机、目的、手段、归案自首等情
节,对其判处适当的刑罚。
筛选和整理案例
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筛选出具有代 表性的典型案例,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
03
分析案例特点
对每个案例的特点进行分析,包括犯 罪事实、犯罪动机、法律适用等方面 。
05
04
总结归纳
将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案 例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法律制度中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案例研究的启示
重视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01
拐卖妇女儿童罪ppt课件

合法收养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 程序,而拐卖则是非法的。
婚姻介绍与拐卖的界限
亲属间送养与拐卖的界限
亲属间送养如果是出于自愿且符合法 律规定的条件,则是合法的,但如果 是以出卖为目的的送养,则可能构成 拐卖妇女儿童罪。
婚姻介绍是合法的行为,但如果是以 出卖为目的的婚姻介绍,则可能构成 拐卖妇女儿童罪。
促进国际合作
拐卖妇女儿童是一个跨国性的犯罪问题,需要各 国之间的合作来共同打击。通过立法与国际接轨 ,有助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拐卖犯罪 。
国内外现状分析
国内现状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打击力 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犯罪团伙化、跨区域作案 等。
01 02 03 04
缓刑适用
对于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 、没有再犯罪危险等条件的犯罪 分子,可依法宣告缓刑。
缓刑撤销
如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发 现漏罪,应撤销缓刑,实行数罪 并罚。
05
拐卖妇女儿童罪的预防措施
Chapter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普及法律知识
通过宣传册、讲座、视频等形式 ,向公众普及拐卖妇女儿童罪的 相关法律知识,提高人们的法律
立法背景及意义
立法背景
为了保护妇女、儿童的人身自由权利和人格尊严 ,我国刑法规定了拐卖妇女儿童罪。
保护弱势群体
妇女和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容易受到犯罪 分子的侵害。通过立法加强对妇女和儿童的保护 ,体现了社会公正和文明进步。
维护社会稳定
拐卖妇女儿童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不仅侵犯 了被拐卖者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也给家庭和 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通过立法打击此 类犯罪,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婚姻介绍与拐卖的界限
亲属间送养与拐卖的界限
亲属间送养如果是出于自愿且符合法 律规定的条件,则是合法的,但如果 是以出卖为目的的送养,则可能构成 拐卖妇女儿童罪。
婚姻介绍是合法的行为,但如果是以 出卖为目的的婚姻介绍,则可能构成 拐卖妇女儿童罪。
促进国际合作
拐卖妇女儿童是一个跨国性的犯罪问题,需要各 国之间的合作来共同打击。通过立法与国际接轨 ,有助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拐卖犯罪 。
国内外现状分析
国内现状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打击力 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犯罪团伙化、跨区域作案 等。
01 02 03 04
缓刑适用
对于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 、没有再犯罪危险等条件的犯罪 分子,可依法宣告缓刑。
缓刑撤销
如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发 现漏罪,应撤销缓刑,实行数罪 并罚。
05
拐卖妇女儿童罪的预防措施
Chapter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普及法律知识
通过宣传册、讲座、视频等形式 ,向公众普及拐卖妇女儿童罪的 相关法律知识,提高人们的法律
立法背景及意义
立法背景
为了保护妇女、儿童的人身自由权利和人格尊严 ,我国刑法规定了拐卖妇女儿童罪。
保护弱势群体
妇女和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容易受到犯罪 分子的侵害。通过立法加强对妇女和儿童的保护 ,体现了社会公正和文明进步。
维护社会稳定
拐卖妇女儿童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不仅侵犯 了被拐卖者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也给家庭和 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通过立法打击此 类犯罪,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限度条件
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不法侵害 人始终是正当防卫所指向的直接目标,第三人不可 能成为防卫行为所直接指向的目标,这就是正当防 卫的对象限当防卫是否超过必要限度
【案例分析过程】
构成正当防卫。
满足前提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
重点分析限度条件: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 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衡量行为是否超过必要的限度,主要看这种是否是
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而“是否必须”又可综合 考虑防卫行为与侵害行为是否基本相适应。
2020/11/29
9
同时,为了鼓励防卫人向不法侵害作斗争,刑法第 二十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了特殊防卫制度,“对正在 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 重危急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 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 任”只要遭遇到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造 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就不属于防卫过当。
霍姆斯大法官说:法律是生命的经验而不是逻辑。 法律人要有逻辑推导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常识。 法律人要学会谦卑的听取民众的朴素的声音。
2020/11/29
10
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不法侵害 人始终是正当防卫所指向的直接目标,第三人不可 能成为防卫行为所直接指向的目标,这就是正当防 卫的对象限制条件。
2020/11/29
7
(四)主观条件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 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是我国刑 法第20条规定的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也即正当 防卫的目的。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1/29
4
【案件概括】
近日,一段视频刷爆朋友圈。视频中,
一辆白色宝马车驶入非机动车道,与正常
骑行的电动车发生争执。宝马车后座一男
子下车与骑车人发生口角,尽管有女伴相
(一)前提条件
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有不法侵害的发生 和存在。
1.不法侵害,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对某种权益或 权利 的侵袭和损害。 2.应当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其他违法行为, 3.不法侵害应当是人的违法行为,而且仅限于自 然人的行为。4.不法侵害必须现实存在。
2020/11/29
6
(二)时间条件 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尚未结束。 1.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2.不法侵害尚未结束。 (三)对象条件
热点案例分析
2020/11/29
1
【热点案例一】 宝马男砍人反被杀案(又名昆山案)
【本案关键术语】 正当防卫 必要限度
2020/11/29
2
2020/11/29
3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劝,两人任旧发生推搡。此时,宝马车司
机从车上下来,对骑车人拳打脚踢,后又
返回车内拿出一把长刀,砍向骑车人。骑
车人虽然连连躲避,但仍被砍中。宝马车
司机在砍人时,长刀不慎落地,骑车人捡
起长刀,反过来砍向宝马车司机,宝马车
司机躲闪,仍被砍中,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020/11/29
5
【相关知识点】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不法侵害 人始终是正当防卫所指向的直接目标,第三人不可 能成为防卫行为所直接指向的目标,这就是正当防 卫的对象限当防卫是否超过必要限度
【案例分析过程】
构成正当防卫。
满足前提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
重点分析限度条件: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 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衡量行为是否超过必要的限度,主要看这种是否是
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而“是否必须”又可综合 考虑防卫行为与侵害行为是否基本相适应。
2020/11/29
9
同时,为了鼓励防卫人向不法侵害作斗争,刑法第 二十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了特殊防卫制度,“对正在 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 重危急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 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 任”只要遭遇到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造 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就不属于防卫过当。
霍姆斯大法官说:法律是生命的经验而不是逻辑。 法律人要有逻辑推导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常识。 法律人要学会谦卑的听取民众的朴素的声音。
2020/11/29
10
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不法侵害 人始终是正当防卫所指向的直接目标,第三人不可 能成为防卫行为所直接指向的目标,这就是正当防 卫的对象限制条件。
2020/11/29
7
(四)主观条件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 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是我国刑 法第20条规定的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也即正当 防卫的目的。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1/29
4
【案件概括】
近日,一段视频刷爆朋友圈。视频中,
一辆白色宝马车驶入非机动车道,与正常
骑行的电动车发生争执。宝马车后座一男
子下车与骑车人发生口角,尽管有女伴相
(一)前提条件
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有不法侵害的发生 和存在。
1.不法侵害,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对某种权益或 权利 的侵袭和损害。 2.应当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其他违法行为, 3.不法侵害应当是人的违法行为,而且仅限于自 然人的行为。4.不法侵害必须现实存在。
2020/11/29
6
(二)时间条件 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尚未结束。 1.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2.不法侵害尚未结束。 (三)对象条件
热点案例分析
2020/11/29
1
【热点案例一】 宝马男砍人反被杀案(又名昆山案)
【本案关键术语】 正当防卫 必要限度
2020/11/29
2
2020/11/29
3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劝,两人任旧发生推搡。此时,宝马车司
机从车上下来,对骑车人拳打脚踢,后又
返回车内拿出一把长刀,砍向骑车人。骑
车人虽然连连躲避,但仍被砍中。宝马车
司机在砍人时,长刀不慎落地,骑车人捡
起长刀,反过来砍向宝马车司机,宝马车
司机躲闪,仍被砍中,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2020/11/29
5
【相关知识点】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