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斥反应种类及发生机制-临床医学检验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斥反应种类及发生机制-临床医学检验考试
移植排斥反应是反映由移植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所致的移植物
功能丧失或受者的机体损害的一种免疫损伤。
主要原因是供受体间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
排斥反应有两种基本类型: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临床上多见是前者;根据发生的机制、时间、速度和临床表现,HVGR又可分为3种类型:超急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
超急排斥反应发生在移植物与受者血管接通的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出现坏死性血管炎表现,移植物功能丧失,患者有全身症状。
发生的基本原因是受者体内存有抗供者移植物的预存抗体,与抗原结合,激活补体和凝血系统,导致血管内凝血。
常见于下列情况:①AB0
血型不符;②由于多次妊娠或反复输血等使受者体内存在抗HLA抗体;③移植物保存或处理不当等其他原因。
超急排斥发生迅速,反应强烈,不可逆转;需立即切除移植物,否则会导致受者死亡。
如果事先认真进行AB0基至Rh血型检查和交叉配合试验,多可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二、急性排斥反应
急性排斥反应是排斥反应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生在移植后数周到l年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发生迅速,临床表现多有发热、移植部位胀痛和移植器官功能减退等;病理特点是移植物实质和小血管
壁上有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间质水肿与血管损害,后期在大动脉壁上有急性纤维素样炎症。
急性排斥出现得早晚和反应的轻重与供一受者HLA相容程度有直接的关系,相容性高则反应发生晚、症状轻、有些可迟至移植后2年才出现。
急性排斥反应经过及时恰当的免疫抑制治疗多可缓解。
急性排斥反应又分为两种。
急性体液排斥反应:抗体激活补体,并有CD4+T细胞参与,导致急性血管炎。
急性细胞排斥反应:
CD8+CT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CD4+T和巨噬细胞的作用,导致急性间质炎。
三、慢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发生于移植后数月甚至数年之后,表现为进行性移植器官的功能减退直至丧失;病理特点是血管壁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和瘢痕形成,有时伴有血管硬化性改变。
其机制可能为急性排斥细胞坏死的延续;炎性细胞相关的慢性炎症;抗体和细胞介导的内皮损伤;管壁增厚和间质纤维化。
本型反应虽然进展缓慢,但用免疫抑制治疗无明显的临床效果。
以上属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
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多发生于同种骨髓移植者,也可见于脾、胸腺和小肠移植中;此时患者的免疫状态极度低下,而移植物中丰富的免疫活性细胞则将受者细胞视为非己抗原,对其发生免疫应答;移植物的T细胞在受者淋巴组织中增殖并产生一系列损伤性效应。
GVHR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
急性型多见,多发生
于移植后3个月以内,患者出现肝脾肿大、高热、皮疹和腹泻等症状;虽是可逆性变化,但死亡率较高;慢性型由急性型转来,患者呈现严重的免疫失调,表现为全身消瘦,多个器官损害,以皮肤和黏膜变化最突出,病人往往因严重感染或恶液质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