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杨生茂教授的学术造诣
杨夕茂的个人简介
姓名
杨夕茂
出生日期
198002
学科/年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中历史,尤其擅长高考辅导
自我介绍
(教学风格及教学成果等)
从事教育工作十余年,中学历史高级职称,主持市级历史学科研究课题,国家级、省市级发表或获奖论文多篇,也数次获得省市级比赛奖项。现在诸多网站担任课堂讲师,深受学生喜爱。
擅长领域为高考历史学科的教授,重点是为学生提供精准的高考指导,尤其擅长研究高考考查与命题的特点,并在国家级专业历史教学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能准确把握出卷老师的出题角度,精心透析高考历史学科中的各考点。基于深刻的高考研究(本人关于高考研究的论文数次被国家核心级教学期刊采用),我能够给学生准确的高考指导。另外,通过心理学研究并结合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归纳一套高中文科学习技巧,我的每个学生都受益于此套方法,成绩亦有大幅度提高。在日常教学中擅长将错综复杂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规律用简单的语言展现在学生眼前,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让学生容易理解;随时在三个必修间串联的课堂特点让学生轻松建构各阶段的时代特征;在日常授课中将解题方法贯穿其中。另外授课风格亲切洒脱,诙谐幽默的授课风格,深受学生喜爱;开阔的思维,广阔的视野,对史学前沿的把握,能倍增学生的学习效率。
2660408841
探索中国美国史学发展的路径_读杨生茂教授的_探径集_
本文由阳光下の小呆呆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美国研究》 2003 年第 2 期探索中国美国史学发展的路径①———读杨生茂教授的《探径集》李剑鸣近年来 ,美国史领域的几位前辈学者相继出版了自己的文集。
这些文集不仅集中展示了他们个人的治学业绩 ,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美国②史学的发展历程。
杨生茂教授的《探径集》就是这样一本书。
《探径集》主要收录了杨先生自 60 年代以来发表的大部分论文、、随笔书评和序跋 ,体现了他在史学上的重要建树 , 可以从中看出他的研究重点和治学风格。
他将这本文集定名为“探径集”原意是谦指他个人在学术上的探索 ; 实际上 , , 他的“探径”活动对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和教学 ,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探径”的足迹杨先生早年熟读经籍 ,打下了厚实的国学基础 ; 后入燕京大学就读 ,不久又负笈远赴美国 ,浸淫“西学”有年。
中西教育的合璧 ,造就了他在治学功力上的突出优势。
他的文章不仅知识和思想含量丰富 ,而且文字典雅凝练 ,①本文初稿原题为《中国美国史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曾提交 2002 年 10 月在西安举行的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 并得到北京大学何顺果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教授的评点 ,谨此致谢。
②杨生茂《探径集》中华书局 ,2002 年 9 月版。
该书为 : , “南开史学家论丛”首辑之一种。
探索中国美国史学发展的路径1 3 7 ?值得反复诵读。
他对历史文献的掌握 ,对美国史事的了解 ,对文章之法的运用 ,更令后学满怀仰止之感。
我不禁联想 , 杨先生若治国史 , 以他的学问功力 ,必成一代大家。
他在美国史领域虽然卓有建树 , 但因政治环境、整体学术条件和外国史的特殊困难等因素的制约 , 其才华似乎未得充分施展。
不过 ,反过来看 ,如果杨先生果真去研究中国史 , 美国史这个领域就会缺少一位奠基性的人物。
名老中医杨继荪学术思想
名老中医杨继荪学术思想.txt52每个人都一条抛物线,天赋决定其开口,而最高点则需后天的努力。
没有秋日落叶的飘零,何来新春绿芽的饿明丽?只有懂得失去,才会重新拥有。
杨继荪重求本擅理瘀的杨继荪潘智敏整理编者按杨继荪主任医师是浙江省著名中医,其祖父系名儒兼名医,悬壶沪杭,誉满杏林,杨氏自幼耳濡目染,矢志习医。
从医60余年来,学验俱丰,硕果累累。
无论是在中医药理论发展上,还是临床诊疗上,以及中医、中药的科学研究方面,都做出了卓著的成绩。
他不但是一位根基扎实的中医学者,而且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家,在慢性肺心病及各种老年病上,多有独特的诊治方法和确切的疗效。
本文系统介绍了杨氏的学术成就和临证特色,并通过相应的医案评析,相互印证,医论、医话和经验方等各个部分都密切联系临床实践,内容十分丰富。
学习本文,除了能系统了解杨氏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之外,更能学到杨氏临证诊疗中的大量独到的经验体会和具体治法,对于提高自己的理论造诣和诊疗水平,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坚持学术争鸣,大胆改革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继承发展中医。
———杨继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创刊十周年题词第十一卷第一期)杨继荪,男,原名希闵,祖籍浙江余杭。
1916年2月10日出生于杭州一个中医世家。
祖父杨耳山,清孝廉公,系名儒兼名医,悬壶沪杭,誉满杏林。
他自幼熏陶渐染,矢志习医,继承祖业。
又在祖父影响下,喜研文史,爱好诗词,从小诵读四书五经,以及《古文观止》、《东莱博议》等。
至1932年高中毕业后,即随祖父学医。
侍诊之余,悉心攻读《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并选读金元明清诸家论述。
朝夕钻研,孜孜不倦。
三年后,因祖父病故,又从名医徐康寿学习两年,在徐师谆谆教导下,医术逐日见长。
学成后在杭城设诊开业。
由于历起沉疴,深得病家信赖,故医名随之鹊起。
解放后,在党的教育培养下,1950年参加杭州市中医师学习班,组织了联合诊所———联合中医院。
1953年进入国家医疗机构工作。
厚积薄发 历久弥新——评杨生茂著《探径集》
作者: 杨玉圣
作者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出版物刊名: 世界历史
页码: 103-108页
主题词: 杨生茂;《探径集》;学术文集;美国;史学
摘要:<探径集>(中华书局2002年9月第1版)是南开大学杨生茂教授新近出版的一部学术文集,这是学界中人盼望已久的书.本书的编纂与出版,劳苦功高,为吾等后学提供了很大的阅读与学习的便利.<探径集>不仅反映了杨先生这位美国史元老的学术足迹,而且还体现了杨先生精益求精的学术风范、独有魅力的道德文章.。
人格至上 学术情怀
人格至上学术情怀作者:赵为民来源:《歌海》2018年第03期据《庄子》“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之论,杨少毅先生今年恰届中寿之年。
人至中寿可喜可贺!如杨先生这般在事业、家庭、身体以及口碑诸多方面均极为完美的中寿更是值得庆贺!我与杨先生的结缘至今已进入第48个年头了。
1970年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军乐团在河南招收了100多名学员,其中包括本人在内的7名学员从事大管专业的学习,杨先生担任我们的“辅导员”——即专业主课教师,当时只有14周岁的我有幸成为杨先生的一名学生。
回首从师于杨先生近半个世纪的岁月,杨师在我心目中始终是一位坚韧不拔而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人格高尚而不与俗世同流的人,精神饱满而对生活充满乐观的人。
理论上讲“人无完人”,但杨师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位纯粹的人,一位人格至上的人。
甚至连人生无法抗拒的“岁月流逝”在他那里也失灵了。
与杨师初识时只有十几岁的我如今已年过花甲,精神与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但先生的精气神乃至容貌在我的心目中仍一如当初,几乎见不到岁月的痕迹,我们之间好像发生了“时光错位”。
为何会出现如此景象?大概是我心底对先生的“崇敬”与先生内在“修炼”共同作用的结果吧!杨师于1963年 8月从湖北艺术学院(今武汉音乐学院)管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军乐团工作。
在1971年之前主要担任大管演奏员,同时还承担团里的音乐创作任务。
虽然期间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连续不断,但他始终坚持刻苦练习与钻研业务,特别是在作曲领域花费了大量精力。
先生在附中及大学期间均主修大管专业,而并未学过作曲,然而由于在总政军乐团期间的刻苦努力,在作曲技术与理论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为日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1年初,我们这批学员入伍被编入总政军乐团第四队——学员队。
杨师那时三十刚出头,风华正茂,待人热忱,教学认真,对我们这批学员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很快就成了我们这些新兵娃娃们可以信赖的老师加家长。
应该给清代“朴学”以正当的评价
应该给清代“朴学”以正当的评价
徐文炎
【期刊名称】《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1(000)003
【摘要】本文论述了清代“朴学”的巨大成就与严谨的学风,指出当时优厚的社会条件是产生清代朴学累累硕果的基础,批驳了认为清代朴学“其弊也,琐”与认为清代学者搞朴学,是慑于“民族压迫”退避时世之举的错误认识,提出给清代朴学以新的、正当的评价。
【总页数】6页(P96-101)
【作者】徐文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论清代广东朴学大师侯康的学术成就 [J], 许外芳
2.十年六上长安道半是车声半水声——清代广东朴学大师何若瑶的进京之旅 [J], 许外芳
3.十年六上长安道半是车声半水声——清代广东朴学大师何若瑶的进京之旅 [J], 许外芳
4.胡适对清代“朴学”方法的总结和评价 [J], 孔繁
5.清代朴学研究的重要拓展——评《朴学与清代社会》 [J], 田汉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杨生茂教授访谈录
杨生茂教授访谈录作者:曹新群刘合波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10年第05期[关键词]教学,研究,读书[中图分类号]K82[文献标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0)10-0003-04杨生茂教授,字畅如,1917年生于河北涿鹿,1934年入北平高级中学,1938年至1941年就读于燕京大学,1941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主修历史学,1944年获学士学位,并入斯坦福大学研究院,师从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托马斯·贝利,1946年获硕士学位后回国,1947年受聘于南开大学文学院,从此在南开大学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直至1995年6月退休。
杨先生曾担任多种行政职务,包括历史系代主任、世界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历史系副主任、美国史研究室主任。
同时,他还曾担任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学术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小组成员、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美国历史杂志》国际特约编辑、《外国历史小丛书》编委、《历史教学》和《博览群书》编委。
曾多次应邀赴美国、英国、希腊、日本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杨先生长期从事美国史、世界近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笔耕不辍,著述甚丰,主要包括《美国黑人解放斗争简史》(1977年)、《美国历史学家特纳及其学派》(1983年)、《美洲华侨华人史》(合主编,1990年)、《美国外交政策史》(主编,1991年)、《美国史新编》(合著,1990、1994)、《美国通史》(6卷本,合主编)、《探径集》(2002)、《美国历史百科辞典》(2004年,台主编)等,并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论著和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美国史研究者。
杨先生于1951年参与创办国内较早的史学杂志《历史教学》,并担任编辑,一直担任编委至今。
“专精”与“博通”的融汇——论黄修己先生的学术历程与学科贡献
⑤
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黄修己先生的
这本 《赵树理评传》,既做到了“入乎其内”“故有
生气”;又做到了“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都很扎实,都很专精。
当然,黄修己先生不可能将赵树理研究的所有
课题做完,比如赵树理研究资料的搜集,挂漏在所
《赵树理研究》 一书,利用发生学批评、审美批
难免,赵树理专题研究仍可找到新的突破点,但在
一样的,只是性格特征更鲜明突出了。又如,赵树
王”是尉迟恭的封号⑦。这一失误的发生,不是因为
理小说对农村婚姻问题、家庭问题、农村社会结构
“专精”不足,而是因为“博通”不够,这正好可证
的描写,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反映了深刻的社会
明严耕望先生的话:“为要专精,就必须有相当博
问题;赵树理的创作还受到晋东南地理环境的影
树,范围还显狭窄。黄修己先生有着更为高远的学
想缺乏专精的研究,是很难完成这一任务的。
术自期,他更喜欢“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一个比较
⑩
幸而黄修己先生有所积累和准备。他在北京大
长的历史阶段” 。仅仅研究赵树理这一个作家,不
学给多届学生讲授过现代文学史课程,自编过讲
能实现黄修己先生的学术抱负。
义。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北大图书馆旧
现代文学学科从废墟中重建,出现了教材编写热
独秀、周作人这类作家,……过去文学史一笔抹
潮,黄修己先生参加了九院校本 《中国现代文学
杀,《简史》 却如实地介绍和肯定了他们的功绩。一
史》 和唐弢本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 3 卷的编写,这
些倾向比较复杂的作家和流派,如新月派的徐志
些教材都是集体编写的,固然效率高,而且可以博
耕细作,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黄修
博引群经 体实达旨 尽显鸿儒风范
博引群经体实达旨尽显鸿儒风范作者:刘卿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6年第08期杨树达先生(1885~1956)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和史学家,字遇夫,号积微,湖南省长沙市人。
杨先生青年时代留学日本,1911年回国,先后在湖南、北京等地任大学教授。
杨先生一生笔耕不辍,成就斐然,造诣极高,其一生著述颇丰,学术著作可分为辑录古人之引文以解释古书类、修辞和语法及其他有关方面的著述类、校勘注释和考证著作类、文字训诂著作类、甲骨文著作类、金文著作类等六类。
《中国修辞学》(又称《汉文文言修辞学》)为杨先生在修辞方面的力作,是继《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之后的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修辞学著作,在这本书中,杨先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修辞理论构架与见解,将修辞学变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使之从传统经学附庸的地位中独立出来,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
面对如今异彩纷呈的修辞学研究著作,《中国修辞学》的地位与贡献是任何一本著作代替不了的,其鲜明民族特色与独特的修辞理论建构至今仍有极为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悉心学习与研读。
全书十七余万字,共十八章,首先详尽而又极其简洁精当地对修辞释名,接着从利与弊两个方面论述修辞之重要,下面便系统地对古汉语的修辞方式进行分类探讨,列举岀改易、增益、删削、变化、改窜、嫌疑、参互、双关、曲指、夸张、存真、代用、合叙、连及、自释、错综、颠倒、省略等十八种修辞方式,每种修辞方式又分多个小类,层次分明地进行阐释,杨先生试图从古代典籍中总结岀独具中国特色的修辞方式,并归结岀各种名称,他的这种结构方式与理论体系也为后来的修辞学著作提供了范例和重要参考。
全书在论述过程中旁征博引,将作者的观点融入每个恰切的文献例证中,有着鲜明的特色,现具体分类列举如下:一、博引群经杨先生在书中列举岀大量例证,从上古至清代的主要古籍他都能列举岀恰当的例子,好似信手拈来。
杨先生在《积微翁回忆录·积微居诗文钞》中说:“生平无他嗜好,惟喜读书,心有所会,则笔之于书,以为至乐。
杨生民教授平衡观学术思想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杨生民教授平衡观学术思想在骨伤科中的应用作者:董树平曹玉举张鑫杰于鲲王振杨生民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1年第11期摘要:传承二百多年的洛阳平乐正骨在我国骨伤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全国名老中医杨生民教授作为平乐正骨的中坚人物,在继承平乐正骨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融汇国内诸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指出疾病的治疗是在追求一种平衡状态,骨正筋柔的筋骨平衡,力线正常的筋肌平衡,手法正骨的复位平衡,血顺肿消的气血平衡,其平衡观贯穿其中,总结归纳为:整体平衡筋骨和,手法调衡气血通,金针拨骨复于旧,行气活血、寒温并用肿痛消,动静结合强筋骨。
关键词:杨生民;平衡观;学术思想;名中医;平乐正骨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11-0008-04杨生民教授,主任医师,洛阳正骨医院特聘专家,全国名老中医杨生民教授工作室指导老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首届青苗人才培养对象指导老师,从事临床一线及教学工作40余年,在中医手法治疗四肢骨折方面造诣颇深,复位效果接近手术复位效果,在中医保守治疗骨关节相关骨病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提出骨伤科治疗的“平衡观”理论。
本人有幸跟师杨生民教授3年,现对杨老师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和大家一起分享,旨在共同学习和提高。
1 整体平衡,筋骨和平乐正骨学术思想中强调“守平衡、促平衡,促进机体阴阳平衡。
”其基本理论思想来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这里的“本”应是本于阴阳。
又《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即指出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手段在于调理阴阳,通过促进“阴阳自和”的自我调节机制,以达到“阴平阳秘”。
故平乐正骨在治疗疾病时特别注重阴阳的平衡。
平乐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先生在筋骨并重方面认为:“肢体损伤,先伤筋后伤骨,筋伤者,骨未必伤;骨伤者,筋必先伤,筋络强健,方能使关节清和;治疗筋伤一定要筋骨并重,不可顾此失彼”[1]。
梅国强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经验总结-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教务处制表梅国强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经验总结-毕业论文一、毕业论文说明本团队专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具体价格信息联系二、毕业论文范文参考如下毕业论文摘要:梅国强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伤寒论》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心系疾病、肺系疾病、脾胃病,对时行病、疑难病等疾病的诊治也有独到见解和较高造诣,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
本课题拟通过跟师临床学习、收集分析其治疗肺系疾病病案、阅读反映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论著等方式和方法,归纳、总结梅国强教授辨证论治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使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得以有效传承。
1梅国强教授辨治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1.1从六经辨证论治肺系疾病梅教授以《伤寒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篇理论为基础在临床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运用六经辨证法辨证论治肺系疾病,并根据此理论进行遣方用药。
1.2从八纲辨证论治肺系疾病阴阳:新发肺病多属阳,久病而复外感者亦为阳,久病而未新感者多为阴。
表里:发热、恶寒、头痛、鼻塞、体痛者多属表,烦躁、躁热、咳痰量多、咯血、畏寒肢冷、大便溏、水肿多为里。
寒热:发热恶寒、咳痰清稀、口淡不喜饮、便溏、尿清长、苔白、舌淡、脉缓多为寒。
发热不恶寒,痰黄粘稠、口干喜饮、大便干燥、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为热。
舌蒙白苔绛底亦为热。
虚实:新病多实,久病亦有不少属实,尤其在复感外邪时多实,此阶段一般不用补气、养血、滋阴、补肾之品,以防助热、留邪。
久病迁延不愈而无新感者多虚,主要是卫气虚、营卫不调、脾虚、肾虚,可酌情选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麦味地黄丸1.3从脏腑辨证论治肺系疾病梅教授认为脏腑功能相辅相成,肺病可以影响他脏,他脏有病也可影响及肺,故而肺的病变,常需辨有无其他脏腑兼证。
浅析管氏医家对兰茂学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管氏医家对兰茂学术的传承与发展管氏医家是云南著名医药学家兰茂学术传承的代表,通过管氏医家对兰茂学术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为完善兰茂医学体系,发展云南民族区域特性医药提供基础依据。
标签:管氏医家;兰茂;学术传承Abstract:The Guans physicians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Yunnan famous medical expertsLan Mao academic inheritance. Study on Guans contribution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an Maos academic,It can provides basic data by improving Lan Maos medicalSystems,developing regional Yunnan ethnic groups medicine.Keywords:Guans Physicians;Lan Mao;Academic Inheritance管氏医家是云南著名医药学家兰茂学术传承的代表,自管氏先祖管群蕃拜师兰茂起,后世以医为业,世代相承,为兰茂学术在后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笔者从家学渊源、重订刊刻《滇南本草》和对兰茂诊疗思想继承与发展等方面,就管氏医家对于兰茂学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初步研究,总结如下。
1 拜师兰茂,世代传承明·兰茂是云南最负盛名的医药学家,其留心医药数十年,遍访云南各地,详辨草木性味,著《滇南本草》,对云南地区医学及药物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采药行医,讲学授徒,名满一方,备受群众爱戴。
管氏先祖管致和于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沐国公平定云南,与兰茂父辈同来云南,后定居嵩明杨林[1]。
管致和長子管群蕃,青年从戎,壮年拜兰茂为师,修习医道。
据《管氏家谱》记载:“管群蕃系兰止庵先生的得意弟子,他不仅继承了兰先生的学术思想,而且发扬光大,世袭其业。
实事求是 创新发展——杨德森教授学术思想特色探讨
2一R( 94) C MD一3 2 0 ) 19 、 C ( 0 1 。相 比较 而 言 , C C. MD一2是迄今 为 止临床 医生较 少 引起 争议 的版本 , 因 为其 内容 符合 国 内精 神 科 的 发展 水 平 与临 床 实践 , 继 续 保 留神 经衰弱 、 癔症 、 抑郁 性神 经症在 神经症 中 的分 类 学位 置 , 留“ 保 与文 化 密 切 相 关 的精 神 障 碍 ” 即恐 , 缩 症 、 功与迷 信巫 术所 致 精 神 障碍 的暂 时独 立 的分 气 类 学 位 置 ; 时 尽 量 与 I D 一1 同 C 0保 持 一 致 , 吸 收 并 D M 一1 草案 的一 些优 点 。一 句话 , S V 坚持有 民族 特色 。 而后来 一些 中外 修 订 版本 取 消 了 一批 传统 诊 断 名称 , 创 立 了一批新 的诊 断名 词 , 取 消 了 “ 经症 ” “ 如 神 与 精 神病 ” 在分类 学 中的范 畴 地位 , 消 神经 衰弱 、 症 等 取 癔 传统诊 断 , 新创 一些 诊 断名词 , 特别是 将癔症肢 解 为分 离性 障碍 、 体形式 障碍 、 躯 躯体 化 障碍 、 做作性 障碍 等 , 而 “ 体化机 制 ” 躯 的误认 与滥 用 , 会将 一 部分 患 病率 更 高、 躯体症状 丰 富的焦 虑障碍 病例划 进来而误 诊 。 前后对 比 , 制定 C M C D一2的组 织者 杨德 森 教 授 , 坚持 了洋为 中用 、 实事 求是 的原则 , 神经症 与精 神病 使 保 留其在分 类学 上 的历 史地 位 , 以及 神经 衰弱 的诊 断 , 在现 今 的国际分类 法 中继续保 留 ;C C MD一 2较 好地 保 留了反映 中 国人 民长 期 医学 临床 实践需要 的诊 断名称 ( 即使 最初从 国外 输人 ) 以及 他对 “ , 躯体语 言 ” “ ,述情 障碍 ” “ 神痛 苦 躯 体 化 ” ,精 与社 会 制 度 优劣 , 民族 、 与 文化 发展水 平相 关 的论断 , 表示 不敢苟 同的争论 , 彰显 了他在 国际精 神 医学 界 的独立人 格与学 术见解 。 2改革 开放初 期 , 德 森教 授 亲 自筹 办精 神 医 学 著作 杨 出版基 金会 , 立选题 编 审委员 会 , 系湖南科 技 出版 成 联 社, 出版 专业丛 书 、 教科 书 、 专著 数批 ; 同时承 办 国外 医 学 : 神病学 分册 , 精 对于 弥补文 革十年 动乱期 间缺少 书 刊, 教学 中断 , 研停 顿 , 科 医学 一特 别是 精 神 医学 发 展 滞后 的重灾 区现状 , 提供 精神食 粮 , 了重要 的作用 。 起 杨德 森 教 授 自任 编 委 会 主 委 , 自向全 国 各 省 、 亲 地 、 上百所 精神 病 院筹集 出版 基金 ( 0 0元一 股 , 市 10 各 单位 认购 1—3股 , 到 百 股 以上 , 筹 共计 1 万 元 ) O余 。 当时在 出书最 为困难 的时刻 , 了这笔资 金 , 有 就可 以预 交 印刷费 、 书号 费 , 一本 一本 出版 专业著 作 。著作 售 出 后, 资金 回笼 , 动发 展 , 历 十年 出完数 批著作 , 滚 经 完成 其 阶段性 任务 而退 股 还 息 。个别 单 位 不愿 退 股 , 要求
杨生茂教授与中国的美国史研究
作者: 李剑鸣
作者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世界历史
页码: 96-102页
主题词: 国史研究;史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历史;世界史;学术领域;国别史;走向世界;美国史
摘要: <正> 中国与美国的交往始于18世纪末,迄今已逾200年。
中国人对于美国的了解和认识,随时光推移而不断加深;对美国历史、社会和文化的研究亦已成为中国世界史学科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份。
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走向世界、中美交往频繁的时势的推动,另一方面与老一代史学家多年来的艰苦劳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南开大学世界地区国别史专业博士生导师杨生茂教授即是这些老一代史学家中的一位。
其实,杨生茂教授的学术领域是十分宽阔的,他。
杨茂清骨伤学术思想初探于满秋
杨茂清骨伤学术思想初探于满秋发布时间:2021-10-22T04:11:13.641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7期作者:于满秋侯仁平(通讯作者)[导读] 它在骨伤诊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明珠,也是中医整骨的一大优势所在。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山东文登 264400)杨茂清老师主要从事骨伤的手法整复及微创内固定治疗及研究,尤其在中医骨伤的闭合整复穿针内固定治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在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中,杨茂清老师十分重视祖国医学整骨手法的发展史研究,他从源流追溯,从历史的发展观察,从博大精深中撮要撷英,以为现代所用。
在整骨手法研究上、汲取精华,并有创新,启迪我们要不忘继承,更重视发展。
他认为:手法整骨历史久远,对手法的应用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它在骨伤诊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明珠,也是中医整骨的一大优势所在。
现对其主要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一、治疗骨伤重手法研究,强调筋骨并重整骨手法是骨伤科诊疗各种疾患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具有简便、安全、痛苦少、组织损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等优点。
手法治疗骨伤的方法、经各先贤名家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形成了近代丰富多彩的各种流派,南北骨科名家各有所宗,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其独特的效果,尽管如此,但目前对手法的机制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尚待逐步地统一认识和发展,所以手法的应用比较混乱。
在继承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结合现代医学、生理解剖、生物力学理论及现代医疗设备的应用,从大量的临床资料分析及手术中,或X线透视下的手法复位观察并进行详细总结上升为理论,将传统的正骨八法发展为十二法:即⑴手摸心会;⑵拔伸牵拉;(3)推挤提按;⑷成角折顶;⑸牵抖屈伸;⑹相向回绕;⑺摇摆推顶;⑻旋转回位;⑼扣挤击打;⑽撬拨扩新;⑾夹挤分骨;⑿按摩推拿。
其中,创立的相向回绕,旋转回位,扣挤击打,撬拨扩新,牵抖屈伸法更具体、实用,经临床验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杨生茂教授的学术造诣
作者:晨曦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2期
【摘要】作为我国在美国史研究领域享有盛名的著名史学家杨生茂先生,在美国史和美国史学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为我国的美国史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以他本人的论文集《探径集》为突破口,简要介绍和评价其学术历程及学术造诣。
【关键词】杨生茂;美国史研究
作为我国世界史学界著名的史学家杨生茂先生,2002年出版的《南开史学家论丛——探径集》,是其学术生涯的总结,取名“探径”,意指杨先生一生勤勉治学,“于莽莽的史学丛林中,循着小径,探索着前进的足迹”[1]。
一
杨生茂教授,字畅如,1917年9月26日出生于河北省涿鹿县,他青年时代,正处于剧烈变动、充满内忧外患的时期,国家与民族的动荡,深刻地激励着杨先生的忧患之情,并不断地转化为在学业上的刻苦与勤勉的动力。
早期旧式的封建教育在无形中使其沉染了传统史家治史的严谨的态度;而后期留美的经历,则为他日后研究美国史提供了便利条件。
归国后,他一直执教于南开大学,并先后开设了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美国史等多门课程,并先后担任了历史系主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美国史研究室主任等职。
杨生茂教授对中国美国史与世界史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他是一个学识渊博、著作颇丰的学者,近半个世纪以来,先后撰写的史学著作近十余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美国历史学家特纳及其学派》等许多在美国史乃至世界史学界颇具影响力的著作。
[2]而美国通史的撰写,可以说是杨先生在自己治学领域颇有建树的一项工程。
第二,1990年他与陆镜生教授所共同撰写的《美国史新编》一书,被认为是杨先生多年研究美国史的结晶,也是中国美国史研究成果的一个小结。
[4]杨先生行文编著的绝妙之处在于他不仅能够将丰富的史料与独到的论述相映成辉,还能够作到雅俗共赏,外行看来不觉得枯燥乏味,内行读来也不觉得粗浅。
第三,他所创办的美国史研究的专门机构和发起成立的美国史全国性学术团体,使中国美国史研究成为一种有组织的学术活动。
南开大学的美国史研究室至今仍在国内美国史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更值得称道的是,1979年,杨先生发起成立了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并连任四届副理事长,目前该团体已经集合了国内近500余名从事美国问题研究的学者,是国内最大的国别史团体之一。
二
美国史学史与美国外交史是杨先生的研究重点,早在中国世界史研究相对薄弱的七八十年
代,他就及时撰写学术综述与研究现状,以期对于国内学者在美国史领域提供帮助。
以杨先生最具影响的论文《试论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及其学派》[3]为例,这篇文章发扬了杨先生行文通畅、文采飞扬但又不失史学家严谨的风格。
全文结构十分严谨,布局安排层层深入,而且史料极其详实。
作为我国美国史研究奠基人之一的杨先生在写文章做学问上面一向精益求精,小心求证,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以缩短国内世界史研究和国外的差距。
这在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史学界来说,无疑起到了一种典范作用。
以此文为例,长达约160个注释全部出自外文书籍和论文,在涉及学术争鸣的问题上还将国外不同的观点与代表著作一一罗列,本文发表于1982年,但其引用的资料最新截至1979年在美国公开出版发行的边疆史方面的著作,不必说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及国外学术交流相对较少的八十年代,即使在今天,通览我国国内研究世界史的论著中,在注释与引用最新外文资料方面,也无几人可以与杨先生的文章相媲美。
而在另外一篇颇具影响力的论文《论乔治·班克罗夫特史学》中,据杨先生的学生今在南京大学任教的任东来教授回忆,“该文杨先生准备和撰写了长达17年之久,论文虽然只有48个注释,但是参阅了国外的著作达29种之多,从一般的史学史著作如史学名家海厄姆《美国历史重建》到普通研究者发表在专门杂志《新英格兰季刊》专题论文,文献时间跨度达百年之久。
”[4]在特纳学派领域,即使二十年过后的今日,该文在史学界仍然保持着权威地位,例如在西方史学史方面影响颇为广泛的《西方史学史》2005年最新版一书中,在介绍的关于边疆学派一节中所唯一引用的资料仍然是杨先生的这本著作。
[5]
三
杨先生不仅在学术水平上享有很高的荣誉,而且对于世界史研究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方法等方面,也并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例如在关于美国史研究方法上,杨先生主张应该切实解决好博与约即通与专的问题,“博而不约,则缺乏主攻方向,涉猎范围不免庞杂,反之,约而不博,则知识面窄,易作出片面性判断,而历史重在分析综合,融合贯通,就需要博与约的统一。
”[6]另外,他还十分关心研究生工作的培养问题,对外国史研究生提出许多具体的要求;在培养方法上,他强调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并多采用讨论班的形式,旨在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与批判的能力,创立民主自由的氛围,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7]
四
杨先生勤勉认真的治学态度与深厚的史学功底激励着每个美国史研究的学者,而他对于世界史学习方法上诸多精彩的论述,更是对于刚刚踏进学术殿堂深造的我们来说,笔者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杨先生治史的诸多优点和长处将会得到更为深入的挖掘,而我国的美国史研究也将在杨先生卓越的精神领导下走向新的光明!
注释:
[1]探径集.南开大学史学家论丛.中华书局,
[2]杨令侠编.杨生茂教授著述举要.转自探径集
[3]杨生茂.试论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及其学派.南开学报,
[4]任东来.一个了不起的铺路者-杨生茂教授与中国的美国史学科建设.史学集刊,
[5]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6]杨生茂.博与约的关系及其他-关于美国史研究的几点看法.转自探径集
[7]杨生茂.读书、思索、对话与创新-关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体会.转自探径集
作者简介:
晨曦(1984-)女.汉族.安徽省凤阳县人.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专业,美国史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