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师版)
《师说》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师版)
主备人:王雪茜校对人:于忠滨审核人:王雪茜时间:2014年3月
一、展示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积累文言常用实词
“闻”“ 固”,理解古今异义现象。
理解文段内容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理解背诵,小组展示,质疑小结,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韩愈就“师”作如何“说”,把握作者基本观点;
学习重点:1、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2、积累文言实词含义。
3、背诵第一段
学习难点:背诵全文
二、巧设迁移:
1、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
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2、文体简介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是申说事理的文章,有的偏重叙事,如《捕蛇者说》,有的说明中抒情,如《爱莲说》;有的偏重说理,如《师说》。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痛加针砭。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事应采取的态度,有破有立,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本文是韩愈文集中的名篇之一。
三、合作探究(第一段):
1)范读,生朗读:
2)学生讨论:A本段重点实词 B本段重点文言现象 3)展示讨论成果:
重点实词:闻:知道,懂得
固:本来
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
问的人无贵无贱古:无论今:没有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用来……的,……的凭借今:表因果
通假字:受,同“授”
词类活用: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以……为师
文言句式:(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1)判断句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之所存,道之所存也
2)状语后置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4)理顺文段内容,练习背诵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教师职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从师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标准:生乎吾前——生乎吾后
——结论: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志之所存也。
四、学生质疑反馈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背诵第一段
《师说》导学案第二课时(教师版)
一、目标展示:
知识与能力:掌握积累“师”、“传”等文言常用
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理解宾语前置现象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理解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从师的重要性,亲师信教。
学习重点:1、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2、积累文言实词,理解宾语前置现象。
3、背诵第二段
学习难点:背诵全文
二、课前测评:
1、古之学者(求学的人)无贵无贱(无论)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的凭借)
2、人非生而知之者,()?(),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是故无贵无贱,(),(),()。
三、研习第二段:
1)范读,生朗读:
2)学生讨论:A本段重点实词 B本段重点文言现象 3)展示讨论成果:
重点词语: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或师焉,或不()焉
一词多义:
(1)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圣人无常师(老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专门技艺人)② 吾师道也(学习、效法)不耻相师(学习、效法)或师焉,或不焉(从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孔子师郯子、苌弘、老聃(以……为师)(2)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
词类活用: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古今异义:
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小学校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一般人今:许多人
特殊句式:(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知识延伸:
宾语前置: A、(用“之”“是”等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1)何陋之有?
(2)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3)何厌之有?
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2)古之人不余欺也。
(3)忌不自信。
C、(疑问句中(谁、何、胡、奚、曷、安、恶、孰)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1)微斯人吾谁与归?(2)大王来何操?(3)沛公安在?
4)理顺文段内容,练习背诵
论证从师的必要性(对比论证):(1)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2)爱其子——于其身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总结:“呜呼!——其可怪也欤!”
四、学生质疑反馈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背诵第二段
预习后二段
《师说》导学案第三课时(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