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技能《造林更新工》培训课程
更新造林学习内容
![更新造林学习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3741dc3ad51f01dc281f129.png)
更新造林学习资料更新造林调查设计要本着先易后难,先进后远、分沟系逐林班统筹规划的原则。
按照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的要求,确定更新造林技术措施,坚持公益林、商品林营造分别以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和充分发挥森林经济效益为主体功能的原则,科学经营管理森林。
更新造林要因地制宜,选择人工更新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人天混更新和天然更新的更新造林方式。
更新造林方针:贯彻以人工更新为主,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与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方针。
一、人工更新在采伐迹地上用人工植苗或人工直播、插条等方法回复森林的方式。
常规造林1、郁闭度:0.2以下2、整地方法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在采伐迹地上,为保证森林的天然更新而采取人工辅助措施的更新方式。
包括种子年进行松土整地、补植补造(播)等方法进行培育森林,以弥补天然更新不足的一项育林措施,同时,包括控制更新地区放牧及伐区清理等措施。
对于择伐、渐伐迹地和目的树种天然更新有保障的皆伐迹地也可以采用补植补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措施。
补植补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之一。
是在迹地上或林冠下(林隙、林窗或林中空地上),采取人工植苗、插条或直播等方法进行培育森林,以弥补天然更新不足的一项育林措施。
三、人天混更新在在保留一定数量的天然目的树种幼树的林地上,选择适宜树种,采取人工植苗并达到相应树种规定的造林密度,人工苗占6成以上,使其与保留幼树形成混交林的更新方式。
四、天然更新利用林木自身繁衍能力繁育一代新林的更新方式。
二、更新方式的选择1、荒山荒地、火烧迹地、疏灌林地进行人工造林。
荒山荒地:没有生长过森林植被,但具备生长植被的条件,或过去生长过森林植被,但多年前已遭破坏,植被已退化演替为黄山植被,土壤失去了森林土壤的湿润、疏松、多根穴等特性的地块。
火烧迹地:森林经过火烧后保留的活立木未达到有林地标准,尚未更新的迹地。
2、皆伐迹地以人工更新为主,择、渐伐林地以天然更新为主。
皆伐:在一个采伐季节内,将伐区上的林木全部伐除的森林主伐方式。
林业技术培训计划
![林业技术培训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174b52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0.png)
林业技术培训计划一、培训概述林业技术是指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林木进行合理管理和利用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产量,实现可持续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林业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对于林业从业人员而言,提高林业技术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变得尤为重要。
本次林业技术培训计划旨在向广大林业从业人员提供系统全面的林业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先进的林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推动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内容1. 林木生长环境管理- 研究林木的光、温、水、土壤、肥料等环境要素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 掌握林木生长环境调控的方法和技术,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2. 林木种植技术- 学习不同种植方式下的林木选择和管理。
- 掌握林木栽培、育苗、疏林、改造、修枝等技术。
3. 林木保护技术- 学习林木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治理方法。
- 掌握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
4. 采伐和木材加工- 学习不同类型的伐木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 掌握木材的分级、加工技术等知识。
5. 森林经营与保护- 了解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政策。
- 学习如何进行森林资源调查、评估和利用规划。
6. 林业机械操作- 掌握各种林业机械的使用和维护。
- 学习林业机械操作的技巧和安全知识。
7. 环保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了解环保政策和法规。
- 学习如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工作。
三、培训方式本次林业技术培训将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实地实习和案例分析等形式。
1. 课堂教学通过专业老师讲解,向学员介绍林业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
2. 实地实习安排学员到不同的林地实习,亲自操作林业机械,实施林木种植和管理工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前沿案例,向学员介绍国内外林业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启发学员的创新思维。
四、培训目标通过本次培训,学员将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 掌握林木种植、保护、管理、采伐等方面的技术知识;- 熟练使用不同类型的林业机械,并能独立操作;- 熟悉林业法规政策,具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
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
![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https://img.taocdn.com/s3/m/dfd6615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7.png)
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我国的国有林场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国有林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国有林场中,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中的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
在深度方面,要了解国有林场中的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首先需要对造林的基本工作流程和技能要求有深入的了解。
从栽植树苗到护林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技能要求和操作规范。
这些技能操作的考核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更需要工作者对植树造林的整个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中的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操作考核,更是对工作者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全面检验。
在广度方面,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中的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也需要考虑一定的广度。
除了对技能操作的纯熟程度外,还需要考虑工作者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认识和理解。
在国有林场中,不仅仅是简单地进行造林行为,更要考虑到如何使得这片林场具有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还需考虑工作者对于生态环境的认识、对于国家相关政策的了解以及对于木材养护与更新的专业知识。
基于以上的深度和广度的考虑,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中的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需要具备严肃性和全面性。
通过对技能操作的深入考核和对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可以更好地推动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回顾本文,我们对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中的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进行了全面的讨论。
通过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不仅仅了解了该考核的技能操作要求,更深入地理解了其中蕴含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意义。
对于未来的职业技能竞赛,我们也应该重视这种全面性和综合性的考核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和选拔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个人观点和理解方面,我认为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中的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是非常重要的。
其全面性和综合性的考核方式可以更好地选拔和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
![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https://img.taocdn.com/s3/m/10c19a3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f.png)
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一、引言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是对林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进行评估和提高的重要活动。
在构建现代林业体系的过程中,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就林业而言,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竞赛项目。
本文将就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中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含义、操作要点以及对林业发展的意义。
二、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的概念和背景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是对国有林场职工的经济林种植技能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环节。
在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中,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旨在通过对参赛选手的技能操作水平进行量化评价,以提高林业人才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三、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的操作要点1.选区设计和准备工作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的第一步是选区设计和准备工作。
选区设计要合理,根据土地条件、树种特性和区域发展需求等因素考虑。
准备工作包括土壤改良、栽植材料准备等。
2.苗木种植和管理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的核心环节是苗木种植和管理。
从苗木的选育、育苗、移栽到后期的管理和保护,选手需要全面掌握苗木的生长规律和合理的管理技巧。
3.抚育和病虫害防治抚育和病虫害防治是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选手需要对林木的生长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及时处理病虫害,确保林地的生态平衡和经济效益。
4.技术创新和应用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林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选手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不断探索适应当地环境和经济需求的技术方法,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四、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对林业的意义1.提高林业人才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通过对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中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的实施,可以促使林业人才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不断学习和创新,从而提高整体的技术水平。
2.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病虫害防治能力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的实施,可以加强林业从业人员对林木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提高林业的产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63720676a20029bc642db3.png)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1.课程定位《森林营造技术》是林业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和森林资源管理专业大部分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群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专业支撑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森林营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备造林作业设计,组织、指导造林施工,幼林抚育管理,组织、指导造林检查验收,造林投资概算及分析和解决林业生产中森林营造和培育技术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
该课程共100学时,前导课程有《森林植物》、《林业测量技术》、《森林环境》、《森林调查技术》、《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林业3s技术》,后续课程有《森林经营技术》、《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森林经营管理技术》。
依托良好的实训基地和教学团队条件,实施产学结合、岗位育人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从事林业技术专业所覆盖的各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森林营造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完成各类宜林地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和投资概算;能够组织、指导造林作业施工及幼林抚育管理,能够组织、指导造林检查验收工作。
课程结业后,学生应达到中级及以上造林更新工的水平。
2.1知识目标(1)掌握森林营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措施;(2)掌握造林施工和幼林抚育管理的方法和技术;(3)掌握作业设计的基本方法;(4)掌握主要林种的营造林技术;(5)掌握本地区造林技术规程。
2.2能力目标(1)会造林作业设计;(2)会组织、安排、指导造林作业施工;(3)会幼林抚育管理;(4)会造林检查验收;(5)会造林投资概算;(6)会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的营造林技术设计和指导施工。
2.3素质目标(1)具有自主学习能力;(2)具有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3)具有分析和解决造林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4)具备可持续发展和再就业能力;(5)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就业观;(6)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7)具有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范的科学态度;(8)具有计划组织、与人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011更新造林技术操作规程
![011更新造林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356da9c680203d8ce2f24c3.png)
6.1.4 更新造林时尽量保留、诱导能与更新树种共生的幼树使之形成混交林。并对现有幼龄、中龄纯林,必要时可逐渐改造为混交林。
6.2 混交类型
选择主要乔木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白桦、蒙古栎、青杨、甜杨;主要灌木树种有沙棘、榆叶梅、紫丁香、金银忍冬、茶条槭等。
5.2.1.2 水土保持林
选择主要乔木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白桦、蒙古栎、青杨、甜杨等。
5.2.1.3 农田牧场防护林
选择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白桦、青杨、甜杨等。
适用于树种间竞争性较强,或地形破碎、不同立地条件镶嵌分布的地段。
6.3.3 株间混交
适用于瘠薄土地和水土流失严重区,在乔木间栽植具有保土、保水的灌木,或在灌木中稀疏栽植耐干旱、瘠薄的乔木。
6.4 混交比例
混交比例在30%以上,根据具体情况增加阔叶树种的比例。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混交比应大些,并以灌木树种为主;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加大灌木树种的比重。
4.3.2 在交通及经营管理较方便,土壤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宜林地(或耕地)营造经济林。
4.4 薪炭林
4.4.1 在分类经营区划确定的商品林区域,营造薪炭林。
4.4.2 在农村、牧区燃料短缺,薪材不足的地方,选择距居民点较近的宜林地营造薪炭林,亦可通过封山(沙)育林和残次林改造发展薪炭林。
4.5 特种用途林
3.3 造林要同生物多样性保护、控灾减灾及环境保护相结合,提倡多林种、多树种造林。
3.4 按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的要求,确定更新造林技术措施,坚持公益林、商品林营造分别以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和充分发挥森林经济效益为主体功能的原则,科学经营管理森林。
林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林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14a73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b.png)
林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一、培训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作为重要的资源产业之一,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目前我国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必要开展林业技能培训,以适应林业发展的需要。
二、培训目标。
1. 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2. 增强林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降低工作风险;3. 培养林业从业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整体工作效率;4. 增强林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提升行业整体形象。
三、培训内容。
1. 林木种植与管理技术。
包括树木的选择、育苗、栽植、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内容,使学员掌握良好的林木种植与管理技能。
2. 采伐与运输技术。
包括伐木工具的使用、伐木技术、木材的装卸和运输等内容,培养学员的采伐与运输技能。
3. 森林防火与安全技术。
包括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和应急处置技术,以及林业作业中的安全防护知识,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
4. 林业机械操作与维护技术。
包括林业机械的操作技术、日常维护与保养知识,使学员熟练掌握各类林业机械的操作和维护技能。
四、培训方式。
1. 理论教学。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传授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
组织学员进行实地操作训练,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员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培训方法。
1. 系统培训。
按照模块化、阶段性的方式进行培训,分阶段逐步深入,循序渐进。
2. 实用性培训。
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使学员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直接应用于工作实践中。
3. 个性化培训。
根据学员的不同需求和水平,采取个性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六、培训评估。
1. 考核方式。
采用书面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成果的评估。
2. 考核标准。
根据培训目标和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
![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https://img.taocdn.com/s3/m/2fd2dbf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2.png)
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是为了提升林业工人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而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
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通过对林场工人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能力进行考核,旨在进一步提高造林更新工的专业技能,推动林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要求参赛选手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深入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和工作流程,熟悉各类造林树种的特点和适应环境,了解不同区域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其次,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考察。
参赛选手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系列造林任务,包括土地准备、苗木培养、栽植、补植等环节。
其中,操作流程和方法、栽植技术、用工合理安排等方面都会被考核评估。
参赛选手需要展现出熟练的操作技能,高效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再次,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注重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林业工作涉及到众多的危险因素,参赛选手在考核过程中需要展示出严格的安全操作规范。
同时,他们还需要注意环境保护,确保造林更新工作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这既是对参赛选手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考验,也是对林业工人从业水平的要求。
最后,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还注重综合能力的评估。
参赛选手需要在考核中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
他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需求,合理安排资源、组织人力,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
同时,选手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其他工种的工人有效配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总之,造林更新工技能操作考核是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环节,旨在促进林业工人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提升。
该考核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强调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的实践,要求参赛选手具备全面的综合能力。
通过这样的考核评估,可以筛选出具有高级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造林更新工,进一步推动林业事业的发展。
造林更新工试题答案
![造林更新工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00fb2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0.png)
造林更新工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造林更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森林覆盖率B. 增加木材产量C. 保护生态环境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适宜造林的土壤类型包括以下哪些?A. 沙质土B. 黏土C. 石灰岩土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造林前的土地准备工作不包括以下哪项?A. 土地平整B. 土壤改良C. 病虫害防治D. 种植作物答案:D4. 以下哪种树木适合在干旱地区造林?A. 杨树B. 柳树C. 马尾松D. 银杏答案:C5. 造林密度的确定主要依据以下哪些因素?A. 树种特性B. 土地条件C. 经营管理目的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1. 造林更新是指在原有林地上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使森林恢复生机的活动。
答案:采伐更新、自然更新2. 在进行造林规划时,需要考虑到树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因素。
答案:适应性、生长速度、经济价值3. 为了提高造林的成活率,通常需要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适当的修剪。
答案:苗木、枝叶4. 造林后的抚育管理工作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5. 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应优先选择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功能的树种进行造林。
答案:固土、水土保持三、判断题1. 造林更新工作只在春季进行。
(错误)2. 造林密度过大会导致树木生长缓慢,影响林分质量。
(正确)3. 造林更新工作不需要考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错误)4. 病虫害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正确)5. 造林更新工作只关注树木的生长,而不需要考虑林下植被的管理。
(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造林更新的基本步骤。
答:造林更新的基本步骤包括:前期准备,如土地清理、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选择合适的树种和苗木;确定造林密度和方式;实施造林,包括种植、浇水、覆土等;后期抚育管理,如除草、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
造林更新工技师资料
![造林更新工技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0222c3a5ef7ba0d4b733b82.png)
造林工技师、高级技师复习题单项选择1、混交多用于立地条件差的地方。
2、落叶松春季造林的具体时间应造林。
3、以下树种既可作防护林的树种又可作经济林的树种是。
4、选择造林树种要根据造林的要求,而就是反映这种目的要求的。
5、植苗造林的苗木能否成活的关键主要与有密切关系。
6、幼苗除草松土的年限,一般应进行到为止。
7、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称为。
8、是最耐干旱的。
9、K 对策种比R对策种的繁殖速度。
10、的树种混交,种间矛盾比较缓和。
11、在大兴安岭地区的水分条件比较充足,所以多采用整地。
12、在下列因子中,因子是林木生长发育的直接生态因子。
13、落叶松是树种。
14、是最不耐盐碱,而耐旱。
15、在生物界的食物关系中,普遍存在的甲吃乙,乙吃丙,丙吃丁的现象,这种以能量为基础,通过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联系起来的食物关系,称为。
16、防护林要求特殊的林分结构,其造林密度应首先根据来决定。
17、落叶松与白桦混交时,应采用。
18、云杉比油松。
19、下列树种最不适合在干旱阳坡造林的是。
20、油松植苗造林时最好采用为材料。
21、混交多用于立地条件差的地方。
油松裸根苗在内蒙古的主要造林季节是 造林整地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 。
落叶松是 树种。
植苗造林的苗木能否成活的关键主要与 有密切关系。
幼苗除草松土的年限,一般应进行到 为止。
云杉比油松 。
是最耐干旱的。
的树种,造林时密度小一些。
的树种混交,种间矛盾比较缓和。
在有水土流失的干旱山地和黄土丘陵的陡坡应采用 整地方法。
在华北石质山区, 因子对其他环境因子的再分配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选择造林树种要根据造林的要求,而 就是反映这种目的要求的。
防护林要求特殊的林分结构,其造林密度应首先根据 来决定。
落叶松与白桦混交时,应采用 。
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称为 。
造林整地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整地 。
油松植苗造林时最好采用 为材料。
是最耐盐碱,也耐旱。
林业工程专业培训方案
![林业工程专业培训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60227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6.png)
林业工程专业培训方案一、培训背景林业工程专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其培养的专业人才在国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林业工程人才,我们制定了相关的培训方案,以期提高培训质量,促进专业进步,满足社会需求。
二、培训目标1. 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林业工程技术人才;2. 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的专业人才;3. 培养能够适应现代林业发展需要的科技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训内容1. 专业理论知识培训(1)林学基础知识:包括森林生态学、森林资源学、森林经营学、森林保护学等;(2)林木工程学:包括林业机械、林业工程、林场规划等;(3)林业经营管理:包括森林资源利用管理、森林企业管理、林材流通管理等;(4)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包括森林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与恢复、生态工程等。
2. 实践技能培训(1)林业工程实践:学生需要参与林业工程实践,学习实际操作技能;(2)实验技术训练:学生需要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术;(3)实习与实训:学生需要进行实习和实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四、培训方式1. 课堂教学:采用讲授、示范、分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2. 实验实训:安排专业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3.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参与林业企业实习和实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五、培训时间1. 本科生:(1)专业学习时间:4年;(2)实习时间:至少1年;2. 研究生:(1)专业学习时间:2年;(2)实习时间:至少6个月。
六、培训教材1. 专业教材:选用国内外权威专业教材,包括专业基础教材和专业进阶教材;2. 实验指导书:根据课程安排编写实验指导书,供学生参考。
七、培训评估1. 课堂考核:定期进行课堂考核,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操作等;2. 实习评估:对学生进行实习和实训期间的表现进行评估;3. 专业论文:本科生需要完成毕业设计、研究生需要完成毕业论文。
造林培训计划
![造林培训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c93fcc5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d.png)
造林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1. 加强对造林工作的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2. 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3. 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态度。
二、培训对象1. 造林从业人员;2. 具有一定林业基础知识或相关经验的人员;3. 具有一定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人员。
三、培训内容1. 林木培育技术;2. 林地准备和造林技术;3. 林木抚育和保护技术;4. 林木养护和管理技术;5. 生态环境保护知识;6. 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
四、培训方式1. 理论培训:通过专家讲座、学习班、网上视频等形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2. 实践培训:安排实地考察、技能操作等活动,加强实际操作能力;3.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4. 考核评估:通过考试、实际操作和表现等方式对学员进行全面评估。
五、培训时间1. 理论培训时间:2天;2. 实践培训时间:3天;3. 小组讨论时间:1天;4. 考核评估时间:1天。
六、培训地点1. 理论培训地点:林业学院、培训中心等;2. 实践培训地点:林区、林场等;3. 小组讨论地点:培训中心或学院;4. 考核评估地点:培训中心或学院。
七、培训导师1. 由具有丰富培训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担任;2. 导师团队成员包括树木专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团队管理专家等。
八、培训组织1. 组织方:林业局、林木公司等相关单位;2. 负责人:由领导和专业人员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3. 培训人员:由各单位推荐具备条件的有关人员参加。
九、培训教材1. 《造林技术手册》;2. 《木本植物栽培与管理》;3. 《生态环境保护法规》;4. 《团队合作与沟通指南》。
十、培训费用1. 培训费用由组织方负责安排,包括餐饮、住宿、教材、考核等费用;2. 学员个人出行费用自理。
十一、培训效果评估1. 通过考核、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2. 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林业技术培训》课件
![《林业技术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e9123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e.png)
林业技术培训PPT课件致力于向您介绍林业相关知识,让您深入了解林业的概 述、树种知识、林木保护、森林经营和森林环保等领域。
介绍
• 课程背景及目的 • 讲师介绍
林业概述
定义
林业是研究和管理森林 资源的学科,涉及树木 种植、林木保护和利用 等方面。
发展历史
从古至今,林业在社会 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重要性
林业为人类提供了氧气、 木材、天然纤维等多种 资源,保护和管理森林 对环境和经济都至关重 要。
树种知识
常见树种介绍
深入了解各种树种的特点、 适应环境和用途,包括常 见的松树、柏树、橡树等。
树种分类分析
探讨树种的分类方法和标 准,了解不同树种的生态 特点和发展前景。
树种栽种要点
介绍树种的栽培技术和注 意事项,帮助您在实际种 植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3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认识森林提供的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结
• 课程回顾 • 课程收获 • 学习建议及展望
林木生长期管理
学习如何促进林木的健康生 长和提高木材品质,确保林 业经营效益。
பைடு நூலகம்
林业资源开发与经营
探索如何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 关系。
森林环保
1 业环境保护
介绍森林绿色发展的概念和策略,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林地水土保持
探讨森林保护对于水土保持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性,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
林木保护
1
防火与林木保护
2
了解森林火灾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以及如何保护林木免受火灾的侵害。
营造林工教案(初、中级工)
![营造林工教案(初、中级工)](https://img.taocdn.com/s3/m/5be1f7a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a.png)
营造林工教案(初、中级工)第一章:林学基础知识1.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林学的基本概念、森林的分类、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知识。
1.2 教学目标:1.2.1 了解林学的基本概念和森林的分类。
1.2.2 掌握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1.2.3 培养学员对森林资源的敬畏之心,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1.3 教学内容:1.3.1 林学基本概念:森林、林木、林地等。
1.3.2 森林分类:天然林、人工林、次生林等。
1.3.3 森林资源利用:木材、非木材、森林景观等。
1.3.4 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生态修复等。
1.4 教学方法:1.4.1 讲授:讲解林学基本概念、森林分类等。
1.4.2 案例分析:分析森林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例。
1.4.3 讨论:引导学员关注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1.5 教学评估:1.5.1 课堂问答:检查学员对林学基本概念和森林分类的掌握。
1.5.2 课后作业:要求学员分析实际案例,提出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第二章:造林技术2.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造林的基本技术,包括造林地选择、树种选择、造林密度、整地、栽植等。
2.2 教学目标:2.2.1 掌握造林地的选择和评价方法。
2.2.2 了解树种选择的原则。
2.2.3 学会整地和栽植技术。
2.3 教学内容:2.3.1 造林地选择:气候、土壤、地形等条件。
2.3.2 树种选择:适地适树、乡土树种、抗逆性等。
2.3.3 造林密度:密度与树种、目的的关系。
2.3.4 整地:浅翻、深翻、旋耕等。
2.3.5 栽植:栽植时间、栽植方法、栽植深度等。
2.4 教学方法:2.4.1 讲授:讲解造林地选择、树种选择等原则。
2.4.2 实操演示:示范整地和栽植技术。
2.4.3 小组讨论:探讨不同造林地、树种的适宜技术。
2.5 教学评估:2.5.1 实操考核:评估学员整地和栽植技术的掌握程度。
2.5.2 课后作业:要求学员分析实际造林案例,提出技术措施。
林业业务培训讲课稿范文
![林业业务培训讲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6991d2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1.png)
林业业务培训讲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节林业业务培训课程。
本次课程旨在帮助大家了解林业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
一、林业概述1. 林业的定义和范畴:林业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管理和保护的一门专业学科。
2. 林业的重要性:林业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林业的发展趋势:现代林业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
二、森林资源管理1. 林业资源调查:包括森林面积、森林质量、植被类型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估。
2. 林木培育与更新:包括优良种苗的选育、造林技术和林木更新方法。
3. 林地质量改良:包括荒地改造和退化林地修复等措施。
4. 林地保护与防火: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措施的实施。
三、森林经营与利用1. 林木采伐和运输:包括商业采伐和非商业采伐等不同形式的林木采伐。
2. 林木加工与贸易:包括林产加工的技术和方法,以及林产品的贸易和市场开拓。
3. 林权制度与合同管理:包括林木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管理和转让等方面。
4. 森林旅游与生态观光:包括森林旅游的规划和设计,以及生态观光的开发和推广。
四、森林保护与环境管理1.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补偿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
2. 森林火灾预防与控制:包括森林火灾预警、火灾扑灭和森林火险评估等工作。
3. 森林病虫害防治:包括病虫害的监测、防控和灭治等工作。
4. 林地环境监测与评估:包括林地土壤质量、水质和空气质量的监测和评估。
五、林业政策与法规1. 林木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包括《森林法》、《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
2. 森林经营与利用政策:包括林木采伐许可、森林资源租赁等政策和制度。
3. 生态补偿与林业产业扶持:包括生态补偿政策和林业产业扶持基金的设置和使用。
六、案例分析与实操技巧1. 林业项目经验分享:分享一些成功的林业项目案例,探讨经验和教训。
林业技能造林更新工指导课程
![林业技能造林更新工指导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1256b5bf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f.png)
林业技能造林更新工高级工考试培训课程第一章造林概述人工造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人工更新:在原来生长森林的迹地上造林.人工林:凡是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的森林.§1、造林目的及林种种类林种:根据人工林的不同效益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森林分为五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2、造林基本技术措施造林基本技术措施: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合理结构、认真种植、抚育保护.适地适树是其他造林基本技术措施能否实现的基础.第二章造林树种的选择一、造林树种选择的意义和原则造林树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所以,选择造林树种时,应考虑经济建设对造林树种的要求;同时必须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还要考虑种苗的来源是否充足,造林技术、造林成本等问题.二、适地适树的途径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1、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2、改树适地3、改地适树三条途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但后两条途径须以第一条途径为基础.三、造林树种的确定1、主要与次要树种相结合;2、择优选用;3、因树因地制宜;4、考虑经营目的.第三章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造林密度初植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以株穴/公顷表示.§1、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一、密度对树冠生长发育的作用密度不同的林分,对林分树冠发育产生巨大影响.二、密度对胸径生长的作用造林密度与胸径生长的关系是通过密度对树冠生长的影响而发生的.三、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四、密度对材质的作用密度对材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明显的是树干上节疤多少,其次是树干尖削度.五、密度对材积生长的作用造林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与对胸径生长的影响是完全一致的.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2、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一、经营目的与造林密度根据造林时营造的林种、材种的不同,确定造林密度.二、树种与造林密度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其生长速度和对光照条件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各树种的造林密度不应该是一样的.三、立地条件与造林密度立地条件的好坏是林木生长快慢最基本的条件.四、经营条件与造林密度经营条件与造林密度的关系极大,即经营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造林密度.五、造林技术与造林密度在开展人工造林时,造林密度如何确定和所采用的造林技术有很大的关系.§3、种植点的配置种植点配置:指一定密度的植株在造林地上分布的形式.一、正方形配置:株、行距相等的一种配置形式.二、长方形配置:是一种行距大于株距的配置形式.三、三角形配置:是一种行间种植点彼此错开的配置形式.四、群状配置:一种群状配置形式.第四章人工林的组成人工林的组成:指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树种成分及所占比例不同,形成的林分结构不同.人工林根据林分树种组成的不同,分为纯林和混交林.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人工林.混交林:由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人工林.§1、混交林和纯林的特点及应用条件一、混交林和纯林的特点1、营养空间的利用.2、改善立地条件,发挥防护效益.3、提高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4、增强抗灾能力.5、造林成功的可能性.6、造林、营林的难易.二、混交林和纯林的应用条件1、造林目的营造林种不同,具体实施造林不同.2、经营条件实行集约经营的人工林,多以营造纯林为主.经营条件好的林地,可考虑营造混交林.3、立地条件对立地条件特别差的造林地,只能造纯林.4、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树种特性不同,营造纯林、混交林效果是不同的.§2、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一、树种种间关系的实质混交林中不同树种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生态关系,即一方面不同树种彼此以对方做为生态条件,同时又与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发生联系.二、树种种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1、机械关系混交林内林木个体间相互发生机械作用,造成一种树种对另一树种的伤害.2、生物关系是不同树种通过杂交授粉,根系连生、共生和寄生等发生的一种种间关系.3、生物生理关系树种的生长速度不同,改变了生活因素光、热、水、养分的数量而引起的一种关系.4、生物化学关系林木生长过程中,通过地上、地下部分和根系向周围空间分泌化学物质,改变周围环境的成分,对其他树种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的一种种间关系.三、树种种间关系的主要类型一混交林中的树种分类根据混交林中的树种、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不同分为:1、主要树种主要的培育树种,经济价值较高,随林种不同,侧重于林产品的获得或侧重于防护效能发挥.2、伴生树种在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伴生,促进其生长的乔木树种.它不是培育的目的树种,是次要树种,数量上不占优势.它的作用主要是辅佐、护土和改良土壤,为主要树种的生长创造条件.3、灌木树种是在一定时期内与主要树种生长在一起,发挥其有利特性的灌木.二树种的混交类型1、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的混交——乔木混交类型1阳性和阳性树种混交2阴性与阴性树种混交3阳性与阴性树种混交2、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阴阳性树种混交类型3、主要树种与灌木混交——乔灌木树种混交类型4、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的混交——综合性混交类型§3、混交林的营造技术和培育一、混交树种的选择混交树种:指起辅佐、护土和改良土壤作用的次要树种,包括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1、具辅助、护土、改土作用,给主要树种创造良好生长环境,提高林分的稳定性;2、与主要树种间的矛盾不太大;3、与主要树种没有共同的病虫害;4、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5、繁殖容易,萌孽力强,便于育苗、造林.二、混交比例与造林图式一混交比例混交林中各树种所占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混交比例在数量上的变化与混交林各树种种间关系的发展方向和混交效果有密切关系,最终会影响到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二造林图式造林设计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图面表达形式.包括混交、纯林图式.营造混交林时,常用到造林图式.包含立地条件、混交关系、树种组成、混交比例、混交方法、株行距.三、混交方法参加混交的各树种的栽植位置在林地配置或排列的形式.混交方法不同,各树种的位置不同,种间关系会随之发生变化,影响混交效果.常用的混交方法有:1、株间混交是在同一种植行内隔株种植两个以上树种的混交方法.2、行间混交不同树种隔行交替配置的混交方法.3、带状混交一种树种连续种植三行以上构成一条带与另一种树种构成的带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4、块状混交把某树种栽植成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块状,与另一树种的块状地依次配置进行混交的方法.适用于种间矛盾较大的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的混交,幼龄纯林改造成混交,低产林分改造.5、植生组混交是种植点配置成群状时的混交形式,即在一小块地上密集种植同一树种,与相邻小块状地密集种植的另一树种相混交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林区人工更新、次生林改造和治沙造林.第五章造林地的整地§1、造林地整地的作用一、改善立地条件.二、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三、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四、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2、造林地清理一、造林地的清理方式1、全面清理适用于采伐迹地、杂草繁茂的荒山荒地及准备进行全面整地的各类造林地.2、带状清理带状清理可使保留带起侧方保护作用,避免林地因突然暴露而遭受雨水的直接冲刷.适合于耐荫树种造林.节省用工.3、块状清理根据种植点的位置割除周围的杂草灌木,块的大小根据周围植被的高度确定.省工,适用于次生林的改造.二、清理方法1、割除清理一种常用方法.将造林地上的杂草、灌木等割除.可采用手工工具、和割灌机作业.适合于幼龄杂木林、灌木、杂草繁茂的荒山、荒地.花费劳力较多.2、火烧清理灌木、杂草繁茂的造林地,采用此法,属于全面清理.清理彻底,提高地温,增加灰分,消灭病虫害,省工成本低,在降雨量多的山坡易造成水土流失.适合于地势平缓的造林地.3、堆积清理4、化学药剂清理§3、造林地整地一、整地的方式、方法分为全面整地、局部整地.一全面整地主要应用于平原区的荒地、草原、无风蚀危险的固定沙地、盐碱地及山区的平整缓坡、水平梯田等.二局部整地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块状整地两种.1、带状整地: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适合于无风蚀或风蚀轻微的平坦造林地、坡度平缓及坡度虽陡但坡面平整的山地.主要整地方法:1山地: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等.2平原:犁沟、带状、高垄.2、块状整地:在栽植点周围进行块状翻垦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适用于各种造林地条件,省工,成本低,但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相对较差.主要整地方法:1山地:穴状、块状、鱼鳞坑.2平原:坑状、块状、高台等.二、整地季节根据自然条件、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整地季节.1、提前整地,整地与造林不同时进行2、整地、造林同时进行,随整随造适合于土壤肥沃、湿润,杂草、灌木少的林地,效果较好;风沙地造林应随整随造.过早整地反而易发生风蚀.三、造林地整地技术规格要求整地的技术规格要求包括:深度、宽度、长度、断面形式、整地质量等.第六章造林方法§1、植苗造林一、特点1、造林成活率高,适应性强,生长稳定;2、植苗造林方法不受树种的限制;3、便于集约管理,节省种子,幼林郁闭较快;4、植苗造林工序较复杂,费用较大.二、应用条件由于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尤其在干旱、水土流失或杂草繁茂、冻害、鸟兽害较严重的地方.三、苗木种类、年龄和规格1、苗木种类主要是播种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具体采用哪一类苗木应根据所营造的林种及立地条件确定.2、苗龄和苗木规格苗木年龄大小关系到它的适应性和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能力.苗木规格指最适于造林用苗木的年龄、高度、地径、根系发育状况的标准.3、苗木的保护和处理保护好根系不失水;根系过长需进行修根处理,以提高成活率.四、植苗造林季节根据造林树种的特性和当地气象条件等因子来全面考虑,因地制宜地确定造林季节和具体时间.1、春季植苗造林2、雨季植苗造林3、秋季植苗造林4、冬季植苗造林五、植苗造林方法人工植苗常用的方法有:穴植、靠壁植、缝植等方法.§2、播种造林播种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一、播种造林的特点1、苗木适应能力较强,根系未受损伤变形;2、施工技术较简便,省去繁杂的育苗工序;3、对造林地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较高,全面郁闭年限延长;4、适应性、抵抗能力强;5、播种量大、较植苗造林法省工、省经费.二、适用条件1、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2、要求造林地的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三、播种造林方法1、块状播种是在经过块状整地的块状地上进行密播或簇播.适用于对分布不均匀的次生林进行补播改造.2、穴播在穴中进行播种.用局部整地的造林上,每隔一定距离挖穴播种.整地工作量小,施工简便,选点灵活性大,是播种造林中应用最多的方法.3、缝播适用于鸟兽危害严重,植被覆盖度不太大的山坡上,选灌丛附近或有草丛、石块掩护的地方,用镰刀开缝,播入适量种子,将缝踩实,可避免鸟兽危害种子.4、条播在全面整地及带状整地的造林地上作单行或带状数行成带播种.适用于次生林改造,也可用于水土保持林营造时播种灌木种子.5、撒播在造林地上均匀撒播种子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荒山、荒地、沙漠,播种前一般不整地,用于播种针叶树种和灌木树种.一般采用飞机播种造林.四、播种造林技术要求1、种子处理处理方法与播种育苗时种子的处理相同,具体处理应根据树种特性,造林地立地条件、造林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措施.2、覆土播种后覆土对种子的发芽、出土和蓄水保墒影响很大.3、播种季节1春季播种2雨季播种3秋季播种第七章幼林抚育管理幼林抚育:指在造林后到郁闭前这一段时间里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措施.调节林木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之间相互关系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是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重要环节之一.§1、幼林的土壤管理和保护一、松土、除草疏松表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气性、保水性,免除草灌对幼树的危害.二、灌溉是调节土壤水分状况,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干旱地区进行灌溉具有重要作用.三、施肥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幼林营养状况,增加叶面积,提高生物量的积累和缩短成材年限,同时也是促进林木结实的有效措施.四、幼林管理是对幼林的个体及其营养器官进行抑制和调节,改善其生活和生长条件,保证幼树更好地生长,迅速达到成林要求的一项重要幼林抚育管理措施.主要内容有:间苗、平茬、除蘖、修枝、摘芽等.五、幼林保护是人工林抚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封山育林、防火、病、虫、鼠、鸟等危害及寒、日灼、冻拔、雪折和人畜破坏等.§2、幼林的检查验收和补植一、幼林检查验收幼林检查的目的在于考核造林效果,统计幼林成活率,分析成败原因,改进造林技术,推广先进经验及拟订补植和抚育措施.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整地质量、成活率、当年生长量等抚育措施,认真做好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造林质量.根据计算成活率的结果确定造林质量即划分等级:一等:≥85%国家规定的干旱、半干旱区≥70%为合格;二等:41-84%国家规定的干旱、半干旱区41-69%为待补植;三等:≤40%为失败,需重新造林.我省国家规定的干旱、半干旱区共有23个县行委、市.二、补植由于苗木质量、栽植技术及外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造林后会有一部分幼树死亡或生长不良,而影响幼林及时郁闭时,应进行补植.造林技术规程规定:成活率41-84%的林地或平均成活率达到≥85%,但分布不均匀的都要进行补植.植时按原树种、株行距,采用同龄大苗造林.为提高成活率可用带土苗或容器苗补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技能《造林更新工》高级工考试培训课程第一章造林概述人工造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
人工更新:在原来生长森林的迹地上造林。
人工林:凡是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的森林。
§1、造林目的及林种种类林种:根据人工林的不同效益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森林分为五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2、造林基本技术措施造林基本技术措施: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合理结构、认真种植、抚育保护。
适地适树是其他造林基本技术措施能否实现的基础。
第二章造林树种的选择一、造林树种选择的意义和原则造林树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
所以,选择造林树种时,应考虑经济建设对造林树种的要求;同时必须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
还要考虑种苗的来源是否充足,造林技术、造林成本等问题。
二、适地适树的途径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
1、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2、改树适地3、改地适树三条途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但后两条途径须以第一条途径为基础。
三、造林树种的确定1、主要与次要树种相结合;2、择优选用;3、因树因地制宜;4、考虑经营目的。
第三章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造林密度(初植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
以株(穴)/公顷表示。
§1、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一、密度对树冠生长发育的作用密度不同的林分,对林分树冠发育产生巨大影响。
二、密度对胸径生长的作用造林密度与胸径生长的关系是通过密度对树冠生长的影响而发生的。
三、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四、密度对材质的作用密度对材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明显的是树干上节疤多少,其次是树干尖削度。
五、密度对材积生长的作用造林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与对胸径生长的影响是完全一致的。
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
§2、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一、经营目的与造林密度根据造林时营造的林种、材种的不同,确定造林密度。
二、树种与造林密度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其生长速度和对光照条件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各树种的造林密度不应该是一样的。
三、立地条件与造林密度立地条件的好坏是林木生长快慢最基本的条件。
四、经营条件与造林密度经营条件与造林密度的关系极大,即经营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造林密度。
五、造林技术与造林密度在开展人工造林时,造林密度如何确定和所采用的造林技术有很大的关系。
§3、种植点的配置种植点配置:指一定密度的植株在造林地上分布的形式。
一、正方形配置:株、行距相等的一种配置形式。
二、长方形配置:是一种行距大于株距的配置形式。
三、三角形配置:是一种行间种植点彼此错开的配置形式。
四、群状配置:一种群状配置形式。
第四章人工林的组成人工林的组成:指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树种成分及所占比例不同,形成的林分结构不同。
人工林根据林分树种组成的不同,分为纯林和混交林。
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人工林。
混交林:由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人工林。
§1、混交林和纯林的特点及应用条件一、混交林和纯林的特点1、营养空间的利用。
2、改善立地条件,发挥防护效益。
3、提高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4、增强抗灾能力。
5、造林成功的可能性。
6、造林、营林的难易。
二、混交林和纯林的应用条件1、造林目的营造林种不同,具体实施造林不同。
2、经营条件实行集约经营的人工林,多以营造纯林为主。
经营条件好的林地,可考虑营造混交林。
3、立地条件对立地条件特别差的造林地,只能造纯林。
4、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树种特性不同,营造纯林、混交林效果是不同的。
§2、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一、树种种间关系的实质混交林中不同树种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生态关系,即一方面不同树种彼此以对方做为生态条件,同时又与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发生联系。
二、树种种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1、机械关系混交林内林木个体间相互发生机械作用,造成一种树种对另一树种的伤害。
2、生物关系是不同树种通过杂交授粉,根系连生、共生和寄生等发生的一种种间关系。
3、生物生理关系树种的生长速度不同,改变了生活因素(光、热、水、养分)的数量而引起的一种关系。
4、生物化学关系林木生长过程中,通过地上、地下部分和根系向周围空间分泌化学物质,改变周围环境的成分,对其他树种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的一种种间关系。
三、树种种间关系的主要类型(一)混交林中的树种分类根据混交林中的树种、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不同分为:1、主要树种主要的培育树种,经济价值较高,随林种不同,侧重于林产品的获得或侧重于防护效能发挥。
2、伴生树种在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伴生,促进其生长的乔木树种。
它不是培育的目的树种,是次要树种,数量上不占优势。
它的作用主要是辅佐、护土和改良土壤,为主要树种的生长创造条件。
3、灌木树种是在一定时期内与主要树种生长在一起,发挥其有利特性的灌木。
(二)树种的混交类型1、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的混交——乔木混交类型(1)阳性和阳性树种混交(2)阴性与阴性树种混交(3)阳性与阴性树种混交2、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阴阳性树种混交类型3、主要树种与灌木混交——乔灌木树种混交类型4、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的混交——综合性混交类型§3、混交林的营造技术和培育一、混交树种的选择混交树种:指起辅佐、护土和改良土壤作用的次要树种,包括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
1、具辅助、护土、改土作用,给主要树种创造良好生长环境,提高林分的稳定性;2、与主要树种间的矛盾不太大;3、与主要树种没有共同的病虫害;4、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5、繁殖容易,萌孽力强,便于育苗、造林。
二、混交比例与造林图式(一)混交比例混交林中各树种所占的比例。
用百分比表示。
混交比例在数量上的变化与混交林各树种种间关系的发展方向和混交效果有密切关系,最终会影响到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
(二)造林图式造林设计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图面表达形式。
包括混交、纯林图式。
营造混交林时,常用到造林图式。
包含立地条件、混交关系、树种组成、混交比例、混交方法、株行距。
三、混交方法参加混交的各树种的栽植位置在林地配置或排列的形式。
混交方法不同,各树种的位置不同,种间关系会随之发生变化,影响混交效果。
常用的混交方法有:1、株间混交是在同一种植行内隔株种植两个以上树种的混交方法。
2、行间混交不同树种隔行交替配置的混交方法。
3、带状混交一种树种连续种植三行以上构成一条带与另一种树种构成的带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
4、块状混交把某树种栽植成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块状,与另一树种的块状地依次配置进行混交的方法。
适用于种间矛盾较大的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的混交,幼龄纯林改造成混交,低产林分改造。
5、植生组混交是种植点配置成群状时的混交形式,即在一小块地上密集种植同一树种,与相邻小块状地密集种植的另一树种相混交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林区人工更新、次生林改造和治沙造林。
第五章造林地的整地§1、造林地整地的作用一、改善立地条件。
二、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
三、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
四、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2、造林地清理一、造林地的清理方式1、全面清理适用于采伐迹地、杂草繁茂的荒山荒地及准备进行全面整地的各类造林地。
2、带状清理带状清理可使保留带起侧方保护作用,避免林地因突然暴露而遭受雨水的直接冲刷。
适合于耐荫树种造林。
节省用工。
3、块状清理根据种植点的位置割除周围的杂草灌木,块的大小根据周围植被的高度确定。
省工,适用于次生林的改造。
二、清理方法1、割除清理一种常用方法。
将造林地上的杂草、灌木等割除。
可采用手工工具、和割灌机作业。
适合于幼龄杂木林、灌木、杂草繁茂的荒山、荒地。
花费劳力较多。
2、火烧清理灌木、杂草繁茂的造林地,采用此法,属于全面清理。
清理彻底,提高地温,增加灰分,消灭病虫害,省工成本低,在降雨量多的山坡易造成水土流失。
适合于地势平缓的造林地。
3、堆积清理4、化学药剂清理§3、造林地整地一、整地的方式、方法分为全面整地、局部整地。
(一)全面整地主要应用于平原区的荒地、草原、无风蚀危险的固定沙地、盐碱地及山区的平整缓坡、水平梯田等。
(二)局部整地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
包括带状、块状整地两种。
1、带状整地: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
适合于无风蚀或风蚀轻微的平坦造林地、坡度平缓及坡度虽陡但坡面平整的山地。
主要整地方法:(1)山地: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等。
(2)平原:犁沟、带状、高垄。
2、块状整地:在栽植点周围进行块状翻垦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
适用于各种造林地条件,省工,成本低,但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相对较差。
主要整地方法:(1)山地:穴状、块状、鱼鳞坑。
(2)平原:坑状、块状、高台等。
二、整地季节根据自然条件、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整地季节。
1、提前整地,整地与造林不同时进行2、整地、造林同时进行,随整随造适合于土壤肥沃、湿润,杂草、灌木少的林地,效果较好;风沙地造林应随整随造。
过早整地反而易发生风蚀。
三、造林地整地技术规格要求整地的技术规格要求包括:深度、宽度、长度、断面形式、整地质量等。
第六章造林方法§1、植苗造林一、特点1、造林成活率高,适应性强,生长稳定;2、植苗造林方法不受树种的限制;3、便于集约管理,节省种子,幼林郁闭较快;4、植苗造林工序较复杂,费用较大。
二、应用条件由于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尤其在干旱、水土流失或杂草繁茂、冻害、鸟兽害较严重的地方。
三、苗木种类、年龄和规格1、苗木种类主要是播种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
具体采用哪一类苗木应根据所营造的林种及立地条件确定。
2、苗龄和苗木规格苗木年龄大小关系到它的适应性和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能力。
苗木规格指最适于造林用苗木的年龄、高度、地径、根系发育状况的标准。
3、苗木的保护和处理保护好根系不失水;根系过长需进行修根处理,以提高成活率。
四、植苗造林季节根据造林树种的特性和当地气象条件等因子来全面考虑,因地制宜地确定造林季节和具体时间。
1、春季植苗造林2、雨季植苗造林3、秋季植苗造林4、冬季植苗造林五、植苗造林方法人工植苗常用的方法有:穴植、靠壁植、缝植等方法。
§2、播种造林播种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
一、播种造林的特点1、苗木适应能力较强,根系未受损伤变形;2、施工技术较简便,省去繁杂的育苗工序;3、对造林地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较高,全面郁闭年限延长;4、适应性、抵抗能力强;5、播种量大、较植苗造林法省工、省经费。
二、适用条件1、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2、要求造林地的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