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慈善事业现状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慈善事业现状与发展
摘要:2008年以来,冰川、汶川地震、西南旱灾、玉树地震……这一系列不行的天灾引发了一股慈善潮,促进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但中国的慈善事业依然还是停留在以明星效应和个别企业短期捐款为主,没有形成制度化,长期化的格局,而郭美美事件的爆发则是让中国红十字会陷入了信任危机,公众之所以抓住红十字不放,与其说是对红十字的不满,不如说是对整个慈善制度的质疑、对慈善机构运作不透明的愤怒。
关键字:中国慈善事业信任危机社会分配发展制度化意识
对于我国而言,在市场经济建立健全并逐步使一大部分公民走向富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社会难题。据中华慈善总会公布的数据表明,截至2004年底,中国慈善机构获得的捐助总额约50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中国2004年GDP的0.05%。而美国同类数字为2.17%,英国为0.88%,加拿大为0.77%。不可否认,我国现在的慈善事业处于初级阶段, 由于传统慈善意识深受封建等级观念和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慈善主体慈善意识具有封闭性、狭隘性、内敛性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适应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传统慈善意识遭遇到了现代困境,造成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内动力不足,虽然近年来也在逐步完善,但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着不足,经常性的捐款较少,政府的行政干预过多、慈善事业水平还比较低,缺乏相应的慈善文化等问题依然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清华大学教授宁向东对《中国企业家》说,毋庸置疑,中国现阶段的慈善事业还处在一种粗放、原始的阶段;而在参与慈善事业的各类主体中,商业力量、财富阶层虽往往成为其中夺目的明星,但囿于各种因素,所起到的作用实则有限。这就是今天中国慈善的真实面目,是谓“真相”。除了来自外部的政府动员和社团劝募而不得不做的捐赠之外,中国富豪们的慈善动因主要受怜悯心的驱使,而这难免使他们的慈善行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大多数人在慈善事业上并没有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规划。
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现实国情,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慈善事业的发展就变成一种必然,其在社会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慈善事业被经济学家誉为“社会的
第三次分配”,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太健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中国,慈善事业肩负了更多的责任。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文明新风,高度重视慈善事业,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发展我国慈善事业,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更大贡献”。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深刻认识新时期慈善事业的重要性,并以实际行动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一、慈善事业需要在宣传上、政策上扶植、支持
着力培养慈善组织,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鼓励各收入阶层人士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建立激励机制,吸引、鼓励企业和高收入人群积极参与。培养人们的慈善道德观念,强化慈善意识,激发民间组织和社会各界的爱心和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形成致力慈善事业光荣、神圣的社会氛围和风气。
二、立法促慈善透明化发展
中国目前仍没有一部统一的慈善基本法,与慈善相关的各种法律制度分散在位阶不同的法律法规中,而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还存在着冲突,法律制度还存在错位、缺失和相关制度不配套的情况。因此,制定一部综合性的慈善基本法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对于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对于社会组织,尤其是公益慈善组织自身,应该把公开性、透明度作为自己存在发展的生命力,应当是有所遵循的。透明公开是现代慈善的灵魂,慈善机构只有配备“玻璃口袋”才能让公众捐得放心;职业化、专业化保证善款能被高效使用,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是问心无愧提取管理费的前提;破除双重管理体制、放开公募权利,才能激发蕴藏于社会的慈善力量,形成更具活力的“慈善市场”。
三、慈善事业健康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引导、监督,建立健全对慈善机构的监督机制,促进慈善机构严格自律。
对于那些“害群之马”要严加惩戒、决不姑息;对于非法运作的慈善组织要坚决予以取缔。倡导慈善事业“阳光操作”,规范社会募捐行为,强调自愿捐助,不搞官办、不搞摊派、不下指标,完善社会捐赠资金、物品的管理,建立社会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增强社会慈善事业公信力。
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是彰显人性光辉、实现公平正义的阳光事业,发展慈善事业已写入“十二五”规划,需要全社会的鼎力支持、热情参与和积极推动。
四、慈善事业的民间化转型
反思自身,我们缺乏的是对慈善超市更人性化的定位。单纯的施舍,仅仅能解一时所需,处理不当,还会伤害接受者的自尊。而好意慈善组织通过销售捐赠物品,将资金用于为困难人群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机会,这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路,基于平等的互助原则,也是现代慈善精神的意义所在。
要想慈善超市持久发展、永葆活力,关键在于让慈善意识深入人心。在好意慈善超市,人人都能成为捐助者,也能成为参与者,消费者不光是穷人,捐助者不仅是富人。中国慈善超市要避免昙花一现,根本上是要推广“人人都能做慈善”的理念,唤醒“人人都来做慈善”的行动意识,吸引更多困难群众参与到慈善超市的建设中,形成以普通人群为主的志愿者队伍,在救人、自助、互助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望中国的慈善事业,那会是一片美好的蓝天。只要各方面都做到位,慈善事业在中国将会蓬勃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当我们与其他国家齐头并进的时候,决不能在慈善事业方面落后。
参考文献:
1、阎海东:《我们为什么没有全民慈善?》,世界博览,2011年06期
2、杨团、葛道顺:《中国慈善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9月版
3、梁亮胜:《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根在文化兴在民间》,世纪行,2008年03期
4、郑成功:《当代中国慈善事业》,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余川:《让我们慈心为人善举济世》,江淮,2010年04期
6、杨团、葛道顺:《和谐社会与慈善中华》,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3月版
7、王俊秋:《浅析企业的慈善行为与企业发展战略》,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