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解表剂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方剂课件第一章解表剂 40页PPT文档

方剂课件第一章解表剂 40页PPT文档

小青龙汤 《伤寒论》 一、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二、方名: 三、主治:外寒内饮证 ①外感风寒②水饮内停 病机:风寒袭表、引动内饮、肺失宣降 症状:(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 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辨证要点:
四、方解:
麻黄、桂枝 (细辛) 风寒表实(外散)
1、病机:素体气亏,邪郁肌腠 2、主症:憎寒壮热,头项强痛,甚肢
体痠楚重痛,无汗胸痞,或 咳嗽,鼻塞声重,脉浮重按 无力。 (宋代发展为小儿无虚外感的主 方— 包括伤风;风寒;风湿表证)
五、方解
1、治法—扶正祛邪(益气、散风寒湿邪)
羌、独、芎—辛温
祛风寒湿
柴、薄、前—辛凉 散表 疏风清热 祛邪 益
1、病机:风寒湿邪郁表,经络气血不利、
蕴热传里
2、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
酸楚重痛,口苦而渴,脉浮紧。
如何体现分经论治?
桑菊饮 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散
一、共性
1、来源:《温病条辨·上焦篇》 2、组方:薄荷、连翘、芦根、桔梗、甘 3、作用:辛凉解表,疏散风热 4、主治:风热表证:发热恶寒、口渴、 苔薄黄、脉浮数
二、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喘咳证
1、病机: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宣降失司
2、主症:喘咳、气急甚鼻煽、身热口渴、苔黄、脉浮数
3、关于有汗无汗
有汗而喘:肌表无邪,已全入里—肺热较重—热壅于肺 无汗而喘:肌表有邪,未全入里—肺热较轻—热闭于肺
三、方解 1、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2、配伍:
麻黄——辛苦温、宣肺散风
桔梗、枳壳——宣肺化痰宽胸理气

人参、茯苓

炙草、生姜 益气健脾和中 --------- 扶正 表

中医方剂学第1章解表剂ppt课件

中医方剂学第1章解表剂ppt课件
2.辛凉解表剂,用治外感风热表证,代 表方桑菊饮;
3.扶正解表剂,用治体虚感受外邪出现 表证者,代表方败毒散。

ppt课件.
5
➢五、使用注意: 1.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2.温服,加衣盖被,取微汗为佳;
ppt课件.
6
第一节 辛温解表
➢ 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有汗或无汗、脉浮、 舌淡苔薄白。
9
• 麻黄汤中麻黄和桂枝的配伍意义、麻 黄和杏仁的配伍意义。
ppt课件.
10
麻黄汤
组成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甘草炙,一两
用法:先煮麻黄去上沫(,?)后下诸药同煎,
温服,服后盖被取微汗(现代用法:水煎服, 温覆取微汗)
ppt课件.
11
• [方歌] •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 衍化方:本方去桂枝 + 生姜 = 三拗汤;
去桂枝+苡仁=麻杏苡甘汤;
去桂枝 + 紫苏子、桑白皮、陈皮、赤茯苓 = 华盖散;
+白术=麻黄加术汤;
+石膏、生姜pp、t课大件. 枣=大青龙汤。
20
麻黄汤
药理研究
➢ 增强泪腺、唾液腺、汗腺等的分泌; ➢ 降低体温; ➢ 有较强的发汗解热作用; ➢ 显著的镇咳平喘作用; ➢ 祛痰作用。
以无汗,头身疼痛,脉浮有力 为特点。
ppt课件.
15
ppt课件.
16
方解
麻黄汤
君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两者相须,通经脉、宣腠理,发汗解表之力大增
臣 桂枝:散寒解肌发表,温通经络
佐 杏仁:降利肺气,平喘止咳

中药专业知识(二)中药学(解表剂)ppt课件

中药专业知识(二)中药学(解表剂)ppt课件

B、牛蒡子
C、蝉蜕
D、柴胡
E、葛根
第一章 解 表 药
6、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有 A、蝉蜕 B、薄荷 C、升麻 D、柴胡 E、葛根
答案:BD
7、具有止痉作用的解表药 A、柴胡 答案:CD 8、西河柳的功效有 A、发表 18 答案:ABCD B、透疹 C、祛风 D、除湿 E、止痛
11
中药专业知识(二)
第一章 解 表 药
不同2:虽均能升阳,柴胡、升麻升清阳而举陷,多与黄芪、人参等相伍。 葛根则鼓舞脾胃清阳上升而止泻痢。
不同3:升麻、葛根均能透疹,而柴胡不能。
不同4:柴胡又善疏肝解郁;升麻又善清热解毒;葛根又能生津止渴,治热 病伤津及内热消渴。 木 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浮 萍: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9
中药专业知识(二)
第一章 解 表 药
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桑叶、菊花:均善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不同:桑叶性寒,作用偏于肺,疏散力较菊花强;能润 肺止咳;菊花性微寒,作用偏肝,平肝明目力较桑叶为 胜,兼治肝风头痛。
10
中药专业知识(二)
5
中药专业知识(二)
第一章 解 表 药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太阳)止痛。治上半身风 湿痹痛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善治颠顶头痛。 羌活、藁本:均善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不同:羌活善治太阳头项强痛、上半身风寒湿痹特别是肩 背肢节痛;藁本善治巅顶头痛,兼治寒滞肝脉之脘腹痛。
而香薷微温,兼和中化湿而祛暑。
桂枝: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 麻黄、桂枝:麻黄发汗力强,风寒表实无汗为用;桂枝发汗力弱,又能 助阳,风寒表实无汗及表虚有汗咸宜

--ppt课件-解表剂

--ppt课件-解表剂
恶寒,发热, 无汗,头身痛
喘 苔薄白,脉浮

风寒之邪侵袭肌表,营卫首 当其冲,寒邪收引凝滞,使 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 郁滞,经脉不通
寒邪外束肌表,影响肺气宣 肃下行则上逆
风寒束表
恶 寒
方解
君药 臣药 佐药 使药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解表散寒,宣 肺平喘
解肌发表, 温通血脉
降利肺气,配伍麻 黄宣肺平喘
桂枝
常以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羌活、苏叶、 防风等为主组成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
因寒邪束表,每致营阴郁滞,肺失宣降, 故此类方剂每配伍活血通脉的川芎及宣降肺
气的杏仁、桔梗等。
杏仁
桔梗
麻黄汤
《伤寒论》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 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症状 分析
论桂枝汤
• 解肌和发汗同中有异,二者不可混为一谈,这不只是一个 概念问题,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桂枝汤。 桂枝汤以桂枝为君,臣以苦酸寒而具补敛之性的芍药,更 佐以大枣.与麻黄汤以麻黄为君迥然有别。麻黄汤开泄皮 毛,峻汗无补;桂枝汤调和营卫而解肌。李时珍在《本草 纲目》中言:“麻黄通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 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 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李氏对麻、桂之 见.亦可见麻黄汤之发汗与桂枝汤之解肌之一斑。解肌之 剂的桂校汤若用于解表,就必然要借谷气(即吸热稀粥)“以 助药力“,同时温覆,方可使汗出病愈。这便是桂枝汤用 于解表时为何要啜热稀粥的道理。
用法
• 注文作为解表药的服药法则,归纳言之,至少有 五个方面:一,服解表药后,要适当地令病人覆 衣加被,约2小时左右,达到全身微汗出,不要汗 出过多,以免耗伤正气而邪仍不解。二,要中病 即止,不必尽剂。三,要在6小时内将一剂药服完, 每隔2小时服一次,若第一、二次服后汗不出而病 不解,第3次服药时间可稍提前,这对临床尤为重 要。今人无论治外感病还是内伤杂病,常习惯于 早、中、晚的日三服之法,甚或早晚各服一次的 日二服之法。不知这种日三服或日二服之法,对 于治疗杂病里证尚可,若用于治疗外感病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银翘散类方剂
组成
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 子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症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 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
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属温病初起者
桑菊饮类方剂
组成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 梗、甘草、苇根
03
调和营卫
部分解表剂还具有调和营卫的作 用,可用于治疗营卫不和所致的 病症,如自汗、盗汗等。
04
02
解表剂药理作用及机制
药理作用
发汗作用
解表剂通过刺激汗腺分泌,促进汗液排出, 达到发散表邪的目的。
抗炎作用
解表剂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解热作用
解表剂可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抗病毒作用
部分解表剂具有抗病毒活性,可抑制病毒复 制。
带下病
02
03
产后风
部分解表剂具有祛湿止带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带下病等湿热带下 症状。
解表剂可祛风散寒,对于产后风 等产后外感风寒症状有较好的治 疗效果。
06
解表剂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及表现
过敏反应
胃肠道反应
皮肤红斑、瘙痒、荨麻疹、呼吸急促等。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肝肾损伤
其他反应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解表剂,避免不必要的 用药。
解表剂多为短期用药,不宜长期使用,以免 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应谨 慎选择解表剂,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解表剂的同时,应注意休息、保暖、 多饮水等辅助治疗措施,促进病情恢复。

中医 广中医-方剂学-1解表剂ppt课件

中医  广中医-方剂学-1解表剂ppt课件

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
.
12
【主证】外感风寒表虚证
风(寒)客表 营卫不和 卫中邪气(风寒)强
汤桂
枝 《 伤
“卫强营弱” 营阴外泄,耗散不足 “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
头痛,身热,汗出恶风,舌淡苔白,脉浮缓

论 》
【治则】解肌散邪 调和营卫
.
13
【方解】
君:桂枝9g--(1)解肌发表(2)助卫实表 ——“卫强”
(5)服药禁忌
【讨论】
1. 症汗出,服药取汗,如何判断是服药致汗,还是本身 自汗?
2. 症汗出,服药汗止--止汗剂,取汗--发汗剂?
.
17
【运用】

枝 《 伤 寒 论 》
1. 辨证要点: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 2. 本方亦能“化气调阴阳”而用治内科杂病属
于阴阳、营卫、气血不和者。 ❖ 虚人自汗证 + 黄芪、白术; ❖ 妊娠恶阻 + 苏梗、砂仁; ❖ 低热证 + 白薇、银柴胡; ❖ 病后、产后体虚 + 黄芪、当归。
.
8
【方解】
君:麻黄9g-(- 1)发汗解表
麻 黄

(2)宣肺平喘 臣:桂枝6g-(- 1)解肌发表
(2)温通卫阳

寒 “麻黄直达皮毛,为卫分驱风散寒第一品
论 》
药。然必籍桂枝入心通血脉,出营中汗,
而卫分之邪,乃能尽去而不留”
.
9
【方解】

黄 《 伤 寒 论 》
君:麻黄9g-(- 1)发汗解表 (2)宣肺平喘
使:炙甘草3g- 调和药性
-
【功用】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
11
【用法】

中医方剂学PPT 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PPT 解表剂

结合其他疗法
进一步研究解表剂的药理作用机制,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探索解表剂与其他中医疗法的结合应 用,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开发新型解表剂
针对现代医学对于感冒、流感等疾病 的治疗需求,开发新型、高效、安全 的解表剂。
05
解表剂的注意事项
使用解表剂的禁忌人群
儿童
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年人不同, 解表剂的使用需要根据年龄和体 重进行调整,应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
桂枝汤
总结词
辛温解表,解肌发表
详细描述
桂枝汤是中医方剂学中的另一经典解表剂,由桂枝、 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该方剂具有辛 温解表、解肌发表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所 致的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等症状。桂枝汤 中的桂枝能够发散风寒,温通经脉;芍药能够养血调 经,平肝止痛;生姜能够发表散寒,止呕降逆;大枣 能够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甘草能够调和药性,益气 和中。
身体虚弱者
身体虚弱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 ,应谨慎使用解表剂,必要时应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1
孕妇
解表剂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胎儿 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避免 使用。
02
03
老年人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较弱,对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应 谨慎使用解表剂。
04
解表剂的用法用量
01
根据病情和年龄
解表剂的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年龄进行调整,遵循 医生的建议。
解表剂的临床应用
01
02
03
感冒治疗
解表剂常用于感冒初期, 能够缓解发热、头痛、咳 嗽等症状,缩短病程。
鼻炎治疗
对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 炎等,解表剂能够改善鼻 塞、流涕等症状,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
20
6、寒闭失音
赵守真医案:汪某以养鸭为业,某晚归时,感觉不适,饮 冷茶一大钟,午夜恶寒发热,咳嗽声嘶,既而语言失音。 曾煎服姜汤冲杉木炭末数钟,声亦不扬。晨间,其父伴来 就诊,代述失音原委。因知寒袭肺金,闭塞空窍,故咳嗽 声哑。按脉浮紧,舌上无苔,身疼无汗,乃太阳表实证。 其声暗者,非金破不鸣,是金实不鸣也。由于贼风外袭, 玄府阻闭,饮冷固邪,痰滞清道,治节失职之所致。治宜 开毛窍宣肺气,不必治其暗。表邪解,肺气和,声自扬也。 疏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杏仁各6克,甘草3克。
按:此例患者受严冬风雪之寒气侵袭,致肺失宣降、寒凝气滞、耳窍不 通而致耳聋,故用麻黄汤发散风寒。风寒祛、耳窍通,耳聋自愈。
-
22
8、胸痹
刘某,男,56岁,1980年12月诊。胸闷,气短,胸痛彻背, 动则尢甚,时常发作一年余。近月余发作频繁。刻诊:气 短声低,气急而咳,痰少色白,畏寒怯冷,面色白光 白, 四肢欠温,舌暗苔白,脉细数无力。西医诊断为冠心病、 心绞痛。此乃胸中阳气不振,不能贯通心脉,则胸闷胸痛; 不能达于四末则四肢欠温;不能温分血肉则畏寒怯冷,时 时恶风。宜麻黄汤主之:炙麻黄6g,桂枝15g,杏仁6g, 炙甘草30g,薤白6g,附子30g(另包先煎)。服药3剂, 诸症消失。


以辛温解表药为主,常配:

1、活血通脉药(桂枝、川芎)

2、宣降肺气药(杏仁、桔梗)
-
3
麻黄汤《伤寒论》
学习 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
麻黄汤的典型性意义 基础方典型结构
-
4
主证病机分析:

感(
风太

阳 伤
表 实
寒 )

卫阳被遏 营阴郁滞 肺气不宣

方剂学解表剂 ppt课件

方剂学解表剂  ppt课件

腠理,一透营分之郁以和营卫,相须
为用,增强发汗解表之功.
ppt课件
5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 临床应用 1.本方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以恶寒发热、
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2.本方的临床加减使用。
ppt课件
6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使用注意: • 本方为辛温解表峻剂,发汗作用强,宜于外感风
寒表实证,不可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
ppt课件
15
辛温解表剂
桂枝汤
• 临床应用
1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以恶风、发热、 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 2 “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 和阴阳.”
此《伤寒论》首方,后世衍化,效方甚多, 影响极大,凡营卫失和者,均可加减应用;
• 3 临床随证加减使用。
ppt课件
16
辛温解表剂
ppt课件
28
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
主证:
• 发热、微恶风寒,口渴,汗出,或有 汗不畅,咳嗽咽痛,头痛,舌尖红,苔薄 白或薄黄,脉浮数。
特点?
• 温病初起,(风热表证)
ppt课件
29
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
君 银花、连翘 • 臣 荆芥穗? • 淡豆豉? • 薄荷 • 牛蒡子 • 佐 桔梗 • 使 甘草 • 佐 竹叶、芦根
水饮内停
ppt课件
41
解表剂小结
分类 方名
辛 桑菊饮 凉 解 表 银翘散 剂 扶正 败毒散 解表剂
功用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发散风湿 益气解表
ppt课件
表2
主治
风温初起
温病初起
体虚而感 风寒湿邪

解表剂中药说明(1)PPT课件

解表剂中药说明(1)PPT课件


阳二阴阴明阴

经经经经经经

.
九味羌活汤39
分经论治
“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 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
故运用当灵活权变,不可执一。
动态观念,个体化用药
.
九味羌活汤40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而兼有内热证的 常用方,亦是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 表方。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 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
干呕
(肺胃不和)
内外相引 饮动不居
悸 噎 小便不利 少腹满
.
桂枝汤22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
.
桂枝汤23
方解
外 感 风 寒 表 虚 证
卫阳浮强 营阴泄弱 肺胃不和
桂枝 君
调 芍药 臣 甘草 使

大枣
生姜 佐
.
桂枝汤24
配伍结构相相辅制营相相卫成成同, ,治汗 散,而 中邪有 有正源 收兼, ,顾滋 汗而 中能 寓化 补
桂枝 芍药
⑶禁食生冷、油腻之品
⑷表邪未尽,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原则应先解表, 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当表里双解。
⑸外邪已入于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
证水肿,均不宜使用。 .
解表剂8
第一节 辛温解表
.
解表剂9
辛温解表剂的组方规律
风寒束表 恶寒发热、无汗 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羌活

营阴郁滞 头身疼痛



肺失宣降 咳 喘
里热
活血通脉药:桂枝、川芎 宣肺止咳平喘药;杏仁、桔梗 清热药:石膏、黄芩
兼夹
水饮

--中医 方剂学-解表剂 PPT课件

--中医 方剂学-解表剂 PPT课件
中有敛汗,和营中有调卫。 桂枝与芍药等量合用,共奏调和营卫之功: A. 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 B. 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中有源,芍
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 C. 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医学课件
16
┌生姜──降逆止呕,佐桂枝从增强解肌祛风之力。 佐──│
└炙甘草、大枣──益气调中,助芍药以和营。
①阳虚禁汗
②脾胃虚寒禁汗
③汗家禁汗
④疮家禁汗
⑤亡血家禁汗 ⑥衄家禁汗
⑦淋家禁汗
⑧阴虚禁汗
⑨营血虚禁汗
4.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医学课件
12
桂枝汤
《伤寒论》
医学课件
13
〖组成〗 桂枝 芍药 生姜 大枣 炙甘草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 〖病机〗 风寒袭表,营卫不和
(卫强营弱) 〖治则〗发汗解表 调和营卫
医学课件
18
服法:
① 药后啜粥法:服药后需喝热粥(养胃气、 资汗源、助药力而鼓邪外出)
② 温覆微汗法:药后加衣盖被以助发汗。
③ 药后忌口法:禁生冷、粘滑、肉、面、五 辛、酒酪、臭恶等物。
医学课件
19
[使用注意]
1.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代表方剂。以 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为证治要 点。
2.只要是营卫不和者均可使用。
│ │ │
└ 使─炙甘草
发汗解表,以散风寒。 宣肺利气,以平喘咳。
既助麻黄发汗解表。 发汗解肌
又除肢烦疼。 宣畅肺气,助麻黄平喘。 引肺气下行。
调和诸药。
医学课件
9
麻黄方基本配伍组合及特点:
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透营分之郁, 增强发汗解表的的功效。
麻、杏宣降——宣降相因,加强宣肺平喘 的作用。

最新中医方剂学第1讲---解表剂ppt课件

最新中医方剂学第1讲---解表剂ppt课件
防风为风药之卒徒,走十二经

辛温解表·九味羌活汤


随证加减:
➢ 兼湿较轻,肢酸不甚,去苍术、细辛; ➢ 痹痛甚剧,加独活、威灵仙、姜黄; ➢ 湿重胸满,去生地,加枳壳、厚朴; ➢ 内热不著,减生地、黄芩用量; ➢ 里热甚者,加石膏、知母
使用注意:
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辛温解表·九味羌活汤
咳喘

辛温解表·麻黄汤


方解:治肺不忘宣降”“麻黄无桂枝不温”“附子无干姜不热” 君: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臣: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止痛;
麻黄、桂枝相配,有峻汗之功 佐:杏仁——降肺平喘; 佐使:甘草——调和药性;
缓麻、桂峻烈之性
辛温解表·麻黄汤
卫遏
风寒(邪)
营滞
肺 失 麻黄
宣 杏仁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外感风寒表证
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不喘,脉浮缓

分述·辛温解表


九味羌活汤
(《此事难知》)

辛温解表·九味羌活汤


组成:羌活一两半(9g) 防风一两半(9g)
苍术 一两半(9g) 细辛五分(3g) 川芎一两(6g) 白芷一两(6g) 生地黄一两(6g) 黄芩一两(6g) 甘草一两(6g)
中医方剂学第1讲---解表剂

概述
表 剂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定义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 具有发汗、解肌、透邪外出等作用, 主要治疗表证的方剂, 统称为解表剂
(属八法中之“汗”法)

分述
表 剂

解表剂PPT课件

解表剂PPT课件

谓之伤寒。
第11页
返回导航
麻黄汤--制方原理
生物
结构
君 臣 佐 佐使
药物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功能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相须为用,透达营 卫,增发汗散寒解
温经散寒,透达营卫 表之力 降利肺气,佐麻黄助止咳平喘
缓麻桂之峻烈,调麻杏之宣降
第12页
返回导航
麻黄汤应用
生物
• 辩证要点:恶寒发热 无汗而喘 脉浮紧
生物
九味羌活汤--病机分析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
肢体酸楚疼痛。 口苦微渴
脉浮,苔白或微黄。
第25页
返回导航

外感风寒表实证
感 风

风寒夹湿证
湿 邪


里有蕴热



君 臣
佐 使
第26页
九味羌活汤--制方原理 生物
不 主治 风寒束表 同
风寒表实重证兼有 郁热
组成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 杏仁70个
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 甘草 二两 杏仁40个 石膏鸡子 大 生姜三两 大枣12枚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 发汗解表,清热除
平喘

第16页
返回导航
麻黄汤及附方比较
生物
麻黄汤
三拗汤 华盖散
相 主治 外感风寒,咳喘 同 组成 麻黄 杏仁 甘草
生物
第六章 解 表 剂
• 定义 • 适用范围 • 分类 • 使用解表剂使用注意
第1页
返回导航
解表剂的定义
生物
• 以解表药为主组成 • 功能①发汗解肌②疏达腠理③透邪外出 • 主治表证 属“八法”之汗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有邪者,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 麻黄为肺经专药
阳加于阴谓之汗
• 用法:先煮麻黄,去上沫 • 麻黄的图片????
【运用】
1.本方是治疗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 2.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 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
为伤寒(3)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 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 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 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麻黄汤主之。(46)
• 章虚谷“因此方纯乎发表,故先煮麻黄, 又用甘草以缓其性,使阳气周遍,以取微 似有汗,若发散迅速,大汗淋漓,阳气不 及周行而外奔,其邪反未能出也,故甘草 只用一两,不同桂枝汤之甘草重用,取其 守中,为调营卫之法;此为治寒伤营之主 方也”。《伤寒论本旨》
“此足太阳药也,麻黄中空,辛温气薄,肺家专 药而走太阳,能开腠散寒.桂枝辛温,能引营分 之邪达之肌表.杏仁苦甘,散寒而降气.甘草甘 平,发散而和中.”
《本草纲目》
方解
君:麻黄:宣通卫气,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卫郁
臣:桂枝 :发汗解肌,透营达卫;
温通经脉,畅旺营血
营滞
佐:杏仁:配伍麻黄止咳平喘、润的特点
使:炙甘草:缓和麻桂之峻烈,协调麻杏升降
• 需要掌握的两个药对:
• 麻黄+桂枝:峻汗 比例:3:2 • 麻黄+杏仁:宣降相因,止咳平喘
解肌的含义
• 半身无汗 《新中医》(1992,12:21):某男,24 岁,电工。主诉身体左侧无汗1个 月,时值夏令,
• 1、缓和的发汗作用,松动分肉,透邪外 达
• 2、解除肌肉上的邪气,比肌表要深一层。 张锡纯:石膏“解肌者,其力能达表, 使肌肤松畅,而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 出也,其解肌兼能发汗者,言解肌之后, 其内蕴之热又可化汗而出也。”
• 3、调和营卫,指桂枝汤的作用而言。 “桂枝本为解肌”
营 桂枝 透营达卫
——( 汪昂·《医方集解》)
3.临证加减: ·若风寒较轻者,去桂枝,加苏叶; ·咳痰清稀,气急者,加苏子、橘红、旋复花;
·鼻塞者,加苍耳子、辛夷; 咳嗽者,加紫菀、款冬花、桔梗等; 头身疼痛,加细辛、川芎、白芷等; 入里化热者,加石膏。
· 使用注意: 凡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疮家”、
桂枝、甘草 辛甘化阳 芍药、甘草 酸甘化阴
• 原方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取煮取三升,适
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 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 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
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 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 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
• 阳强而不能密
• 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 阳之守也
·桂枝汤 ·
外感风寒表虚证(太阳病中风)
1、感受的风寒以风邪为主 2、病机为卫强营弱,营卫不合。“阳
强而不能密” 3、主证: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 病机:营卫不和 卫强营弱 • 治法:发汗解肌,调和营卫
君:桂枝:发汗解肌; 温助卫阳
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
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
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药汗和病汗的区别(了解)
1.出汗的部位 2、汗的温度 3、汗的性质 4、出汗以后机体的状态
【运用】
·桂枝汤 ·
1.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的代表方剂. 2.辨证要点: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 临床加减:附方 • 桂枝加葛根汤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臣:白芍:滋养营阴,收敛阴液。
佐:生姜:辛散风寒,助桂以解表调卫; 温胃止呕
大枣:补益脾胃;助白芍以和营血。 * 姜、枣相配,助桂、芍以调和营卫。
佐使:炙甘草 — 调和脾胃
• 脾主营 • 芍药
肺主卫 桂枝

大枣
生姜
(营阴)
(卫阳)
• 营卫为气血之浅层,
• 本方为祛邪调正之代表方
• 掌握的药对
桂枝、芍药 调和营卫 生姜、大枣 调和营卫、调和脾胃 桂枝、甘草、生姜 辛甘化阳 芍药、甘草、大枣 酸甘化阴
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
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 汗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
自汗 《伤寒论译释》:一商人自汗证,达 半年之久,延医服止涩收敛药如龙、牡 之
类,约数十帖之多,毫无寸进,请中医王 子政治疗,询知病者无发热恶风症状,汗 出不温,精神觉得疲倦,脉象弱而不振, 温剂收涩药已遍服无效。乃予桂枝汤,服 五帖而 愈。 按语:所述病情与《伤寒论》 53条相符,用本方调和营卫,营卫和则汗 止而愈。
甘草炙,一两(3g)
• 前提:体质强壮 • 感受风寒,而以寒为主
【主治】风寒表实证,即太阳伤寒证。
特征症状 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
风寒束表
肺气不宣
卫气的功能 “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
开合”
【病机】卫郁营滞
【治法】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治法和功效的对等关系)
• 麻黄微苦而辛,性热而轻扬。僧继洪云∶中 牟(河南郑州之地)有麻黄之地,冬不积 雪,为泄内阳也。故过用则泄真气。观此 则性热可知矣。服麻黄自汗不止者,以冷 水浸头发,仍用扑法即止。凡服麻黄药, 须避风一日,不尔病复作也。
二 、 发

















辛温解表
【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 【证候】共证 + 无汗,项强身痛,口不渴,
苔薄白,脉浮紧 【代表方】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麻黄汤
(一类方)
《伤寒论》
·张仲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组成】
麻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二两(6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6g)
“衄血”、“淋家”、“亡血家”者均不宜使用 柯琴“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 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 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
(《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
桂枝汤
《伤寒论》
【组成】 桂枝三两(9g) 芍药三两 (9g) 大枣十二枚 (3枚) 生姜三两 (9g) 甘草炙,二两 (6g)
概述的结构
• 一、概念 • 二、主治及病因病机 • 三、分类 • 四、配伍应用
五、使用注意
概念的基本结构 组成、作用、治疗病证、立法依据
使用注意:
• 病证选择 • 三因治宜 • 中病即止 • 症候禁忌 • 煎煮服用方法
解表剂
概念
辛温解表
分类(重点)
辛凉解表
扶正解表
解表剂使用注意
一 、 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