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大国中东石油之争与中国石油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P87)
Fra Baidu bibliotek
日本还利用海湾国家
同欧共体国家在石油化工产品贸易上的矛盾 , 向沙 特提供了大量石化设备和运输工具。日本在海湾战 争后所采取的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到 1992 年 , 日本超过美国 , 成为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最大 贸易伙伴。 俄罗斯在调整了全面倒向美国的对外政策后 , 于 1994 年开始重返中东。俄罗斯十分清醒地认识
[ 1] ( P 67 )
一、 冷战结束之初大国对中东石油的争夺
冷战结束后 , 美国 一超 和 单极 地位刺激起 其主宰世界、 构筑 美利坚治下的和平 ( Pax Am eri ca) 的野心。当时布什政府确立了以建立 中东新 秩序 为目标的中东政策, 核心内容是: 通过中东秩 序的安排, 确立冷战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 建立一种维护美国利益的地区安全体系, 推行美国
门高级官员的专机 , 穿越美英在伊上空设置 的 禁 飞区 而访问伊拉克 , 同萨达姆政府讨论有关俄伊 石油合作事项。法国与俄罗斯还积极组织为伊拉克 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 , 在政治上显示同情伊拉克 的同时 , 纷纷与伊拉克在石油领域开展合作, 以抢占 一旦联合国 解除制裁后的 伊拉克石油 市场。 1997 年以来 , 作为伊拉克最主要商业合作伙伴的俄罗斯、 法国和德国, 积极敦促 联合国讨论解 除对伊制裁。 而萨达姆政府也大打 石油牌 , 极力离间美国的反 伊联盟 , 并利用联合国、 阿拉伯联盟和海湾合作委员 会等多边国际安全机制来改善对外关系、 争取打破 孤立状态或借机谴责美国。对美国石油安全和霸权 战略的实施来说 , 一直 吓不倒、 打不垮 并坚决反 美的萨达姆政府的存在 , 成为一个主要的牵制性力 量 , 让美国始终难以挥去 石油武器 产生的 噩梦 阴影。 为了防止海湾战争后美国的伊拉克政策走向失 败 , 以及美国中东石油 霸权地位的稳固 , 2003 年 3 月 20日 , 小布什政府终于对伊拉克发动了 先发制 人 的战 争。伊拉克战争结束一年后 , 在美英占领 当局向伊移交政权前后,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 美英 等国政府关于伊拉克拥有联合国所禁止的大规模杀 伤性武器纯属虚构, 萨达姆政权与基地组织 有染 的论调也缺乏依据。而且 , 战争结束后, 美英占领当 局将伊拉克重建的大项目几乎全部 交给了美国公 司 , 美英石油公司纷纷进入或准备进入伊境内以抢 占石油勘探开发之先机。所有这些, 不仅使得战前 美国政府的开战理由显得苍白无力, 而且更增添了 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为获取石油资源的可信度。 伊拉克战争后, 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对中东国家 特别是海湾产油国的控制。不管其独霸中东石油的 企图最终能否实现, 战后美国对中东石油支配权的 垄断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48 年成为石油净 进口国, 此后 , 其石油对外依存 度一路攀升, 需要不断从国外特别是中东进口更多 的石油。廉价的中东石油一直是美国经济的 动力 源 和石油公司发财致富的 源泉。而且, 美 国的西 方盟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更强。在二战后欧洲重建 时期 , 中东石油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石油成为 针 对中东提出的杜鲁门主义和针对欧洲提出的马歇尔 计划之间的联系纽带 , 如果没有中东石油 , 欧洲 复兴计划成功的希望就很渺茫 。
#
到, 冷战后 , 中东对其战略意义依然重大。苏联解体 后, 俄罗斯为了保持和扩大在中东的利益和影响 , 除 了可以牵制美国东扩北约和进军中亚、 维护俄罗斯 对中亚的传统影响以及借以恢复其世界大国地位等 战略利益以外 , 还对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进行了战 略谋划。因为 , 一方面, 俄罗斯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 上控制西方国家赖以生存的石油资源和西方的战略 通道 , 不仅可以抵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施 加的压力 , 还能增强俄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竞争力 和影响力 ; 另一方 面, 中东还 是俄罗斯寻求 石油美 元、 战略资源和市场以实现经济复苏的重要地区。
第 28 卷
第 2期
长江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 fY angtze U n iversity( Soc ia l Sc iences)
V o l 28 N o 2 A pr . 2005
2005 年 04 月
冷战后大国中东石油之争与中国石油安全
舒先林
( 长江大学 经济学院 , 湖北 荆州 434023)

要 : 冷战后, 一些大国不顾美国霸权的威慑, 竞相加入到争夺中东石油的行列 。 美国为了
阻止其他大国获得中东石油支配权和萨达姆政权以 石油牌 抵抗制裁 , 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尽管 美国与其盟国在中东石油利益上存在着竞争甚至冲突 , 但是有着共同的一致性利益。 考察冷战后 美国与世界其他大国中东石油之争及其互动关系, 对于中国实施石油安全国际化战略具有启发意 义。 关键词 : 冷战后; 中东石油; 大国争夺 ; 石油安全 ; 启示意义 分类号 : F407 . 2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673- 1395 ( 2005) 02- 0074- 05 在美苏两极对抗时期 , 对中东石油支配权的控 制成为美国用来进行冷战并最终搞垮苏联的一个重 要战略工具。冷战结束后 , 美国由争霸中东石油转 向独霸中东石油。但是, 海湾战争的胜利 , 苏联的解 体和美国 一超 地位的取得 , 并不能阻止其他国家 特别是世界性大国参与中东油气资源的竞争。事实 上 , 冷战结束后, 虽然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但是 , 鉴于 中东集地缘和能源优势为一体的极其重要的战略地 位 , 世界主要大国并未望美国霸权而却步 , 它们对中 东石油的争夺不仅未停止, 反而更加激烈。考察冷 战后美国与世界其他大国的中东石油之争及其互动 关系, 对于中国实施石油安全的国际化战略具有启 发与思考意义。 式的民主、 自由和 价值观念 , 从而建立其统 治下的 世界新秩序 。后来的克林顿政 府甚至小布什政 府, 都基本延续了布什政府的这一中东政策。 确保中东石油利益是美国历届政府对外政策的 重要目标之一。冷战后, 美国为了极力维护全球霸 权地位, 进一步加强了其攫取和控制中东石油的决 心和力度。美国政府认为, 其 至关重要的 国家利 益取决一个稳定和安全的海湾 , 当我们至关重要 的利益受到挑战时 , 我们将采取行动, 在必要时采用 武力 。 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得更直白 : 因 为波斯湾拥有 世界探明石油储量的 65 % ! ! ! 并且 因为它被预计是未来 25 年世界意义重大的可出口 石油惟一的来源 ! ! ! 所以我们别无选择, 只有继续 [ 1] ( P 214) 介入这个地区。 由此可以看出, 中东石油及 其霸权地位是美国最为关键的国家利益之一, 一旦 认为它受到威胁, 哪怕是潜在的威胁, 也要不惜一切 代价加以维护。 2003年美国不顾全球反战舆论, 绕 开联合国 , 先发制人地侵入伊拉克并推翻抵抗美国 中东石油霸权的萨达姆政权 , 就是明证。 虽然冷战后世界处于多极化曲折发展时期, 大 规模的军事对抗可能性大为降低 , 世界各国开始了 一场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 但是,
收稿日期 : 2005 01 05 基金项目 : 湖北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 ( 2004D 169)
作者简介 : 舒先林 ( 1963- ), 男 , 湖北荆州人 , 副教授 , 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国际经济贸 易和当代世 界石油经济 与政治关 系的教学和研究。
74
中东的石油和地缘战略地位并未下降。冷战后 , 大 国势力纷纷进入中东, 争夺经济、 政治等战略利益。 因此, 对于美国独霸中东石油的一系列宣示和做法 , 欧盟、 日本和俄罗斯等大国 ( 集团 ) 并不赞同, 它们 竞相加入了争夺中东石油的行列。 1993年 7 月 , 欧洲议会通过一项决议, 谴责美 国轰炸巴格达所造成的平民伤亡。法国与伊拉克复 交 , 分别与科威特、 阿曼签订防务合作协议 , 参加了 伊朗霍梅尼港的承包工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 欧 洲为了自己的石油等战略利益 , 坚决顶住美国采取 ∀ 的 双重遏制 政策的压力 , 继续保持和发展同伊 朗、 伊拉克的关系。 1997 年 10 月, 法国道达尔公司 与伊朗石油公司签署一项 20 亿美元的天然气投资 协议, 这笔生意还有俄罗斯和马来西亚的两家公司 入伙。道达尔公司占投资额的 40 % , 其余两家各占 30% 。法国和伊朗刚刚达成协议 , 美国就公开反对 , 以 达马托法
[ 3 ] ( P 74)
同样, 长期
稳定地获取廉价的中东石油, 也是二战后日本经济 能够迅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 20 世纪 70 年 代, 西方国家在遭受了两次石油危机后纷纷试图开 发新能源 , 但是 , 直到冷战后, 欧洲和日本对中东石 油的依赖仍然有增无减。 其次 , 它们在限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获取中 东石油方面存在着利益交汇点。由于苏联与西方有 着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制度, 而且作为美国世界霸 主的挑战者不断向中东石油领域渗透 , 展开对中东 石油的争夺, 引起西方盟国的恐慌。苏联的存在对 于西方国家来说, 不仅构成了军事安全的威胁, 而且 形成了石油安全的隐患。 1981 年 美国著名学者杰 弗里 % 肯普就不无忧虑地说 : 我 们最根本的恐惧 是, 当西方仍在危险地依赖中东石油而苏联又将面 临着潜在的石油短缺的时候, 苏联将会直接地或隐 蔽地使用武力或者进行武力威胁 , 以增强它对中东 石油的政治控制。 他建议: 不管我们愿意与否, 苏 联和它的代理人所参与构成的威胁可能确实需要我 们以直接军事手段来对付。 可见, 以美国 为首的西方盟国往往会暂时放弃各自利益的纠纷, 以各种手段防止或对付苏联这个威胁其中东石油利 益的共同敌人。正如美国石油历史学家耶金所指出 的那样: 在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 , 美国的重点放在 试图提高它同阿拉伯石油 生产国打交道的地位 , 以努力恢复中东石油在欧洲的市场。 除了这个考 虑以外, 还有一个目标就是支持中东稳定的亲西方 政府作为对苏联扩张主义的堡垒。英国和法国当然 同意这些战略目的。它们与美国之间的分歧在于手 段, 而不是目的。
二、 伊拉克战争前夕大国对中东石油 的博弈
关于新世纪中东第一场战争 ! ! ! 伊拉克战争的 目的、 性质以及影响 , 从战争开始前就引起了国际社 会的广泛关注。自从 2002 年 1 月 29 日布什总统发 表国情咨文, 称伊拉克是 邪恶轴 心 国家以来 , 有 关这场战争中的石油因素就一直是美、 伊双方就伊 拉克是否仍然拥有联合国所禁止的大规模杀伤性武 器所进行的政治和外交斗争的一大焦点。萨达姆政 府曾数度指责美国之所以揪住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 性武器问题不放, 蓄意对伊拉克动武, 就是为了垄断 和控制 伊拉克 石油。而 布什 政府则 竭力否 认 倒 萨 行动旨 在石油利益, 强调伊拉 克大规模杀伤性 武器及萨达姆政权的性质对美国及国际安全构成了 威胁 , 倒萨 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美国自身的安全利 益。关于这场战争与石油是否有关以及关系如何等 ∃ 问题已进行了一些探讨, 这里从 只是战前和战后 大国争夺中东石油态势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进入 20世纪 90 年代后半期, 国际社会要求取 消对伊拉克制裁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 美国想要继续 维持对伊制裁政策在联合国安理会遇到的阻力也越 来越大。原因主要有二 : 其一 , 萨达姆政府频频向国 际社会展示制裁带来的国内人道主义困境, 感化、 分 化美国所领导的反伊联盟, 让世人同情伊民众因长 期制裁所遭受的种种煎熬 , 呼吁取消对伊制裁。其 二, 各大国为了自己的地缘政治和石油利益 , 不顾美 国的干预和压力, 纷纷与萨达姆政府发展经济关系。 1995 年初 , 俄罗斯、 法国、 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大 公司陆续前往巴格达 , 同伊拉克政府签订了解除制 裁后的重建工程合 同及石油开发 工程合同。 2000 年 9 月 17 日, 俄罗斯率先派出搭载 11 名俄石油部 75
相威胁。但是法国石油公司毫不动
摇 , 道达尔的发言人认为 , 这是自由 贸易, 我们按 法国的法律办事 。法国政府也坚持反对 达马托 法 的原则立场。在卢森堡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表 示支持法国的观点, 极力主张不应当援引美国单方 面的贸易法来惩罚法国的道达尔公司。此外 , 冷战 后 , 其他欧洲国家 , 如英国、 德国、 意大利等都不同程 度参与了对中东利益的角逐。 日本国内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 99 % , 而且大部 分靠中东石油。因此, 日本也十分关心海湾地区局 势和石油供应通道的安全 , 并利用一切机会扩大在 中东地区的影响 , 增加自己的发言权。海湾战争一 结束, 日本就大力扩展在中东的石油业务 , 积极参与 伊朗、 也门、 阿尔及利亚、 卡塔 尔、 沙特等国石油勘 探、 开采等活动。 1991 年日本石油勘探公司与伊朗 签约, 以 16 亿美元的投资参加伊朗海上石油钻探 , 后又购买了也门的部分石油产权, 向阿尔及利亚的 拉甘盆地地震勘探提供财政资助; 日本三菱公司还 参加了卡特尔北部天然气田的开发。同年 , 日本与 沙特签订了合资兴建炼油厂的意向书, 资本高达 43 亿美元 , 双方各占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