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课标培训提纲(张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 部 普 通 高 教 承 办 单 中
课 主 位 办 程 : 单 方 教 位 案 育 : 和 部 教 课 基 程 中 础 育 标 国 教 部 准 基 ·北 育 础 国 课 家 京 程 教 级 育 教 司 示 材 范 发 培 展 训 中 心

1.1.早期中华文明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 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 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 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两个学习要点: 1)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国家 产生问题 2)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育 部 普 通 高 教 办 单 中
育 部 普 通 高 教 承 办 单 中
课 主 位 办 程 : 单 方 教 位 案 育 : 和 部 教 课 基 程 中 础 育 标 国 教 部 准 基 ·北 育 础 国 课 家 京 程 教 级 育 教 司 示 材 范 发 培 展 训 中 心
1.5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 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 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两个学习要点: 1)认识两宋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 面的新变化 2)认识辽夏金元诸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 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育 部 普 通 高 教 承 办 单 中
课 主 位 办 程 : 单 方 教 位 案 育 : 和 部 教 课 基 程 中 础 育 标 国 教 部 准 基 ·北 育 础 国 课 家 京 程 教 级 育 教 司 示 材 范 发 培 展 训 中 心
1.6. 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与社会变动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 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 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 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 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通过认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变化 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两个学习要点: 1)认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 的意义,2)认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包括经 济、文化领域)的变化和面临的危机。
教 育 部 普 通 高 中 承 办 单
课标培训
2018.1
高中新课程内容解读 (中外历史纲要·中国古代史部分)
课 主 位 办 程 : 单 方 教 位 案 育 : 和 部 教 课 基 程 中 础 育 标 国 教 部 准 基 ·北 育 础 国 课 家 京 程 教 级 育 教 司 示 材 范 发 培 展 训 中 心
育 部 普 通 高 教 办 单 中
课 主 位 办 程 : 单 方 教 位 案 育 : 和 部 教 课 基 程 中 础 育 标 国 教 部 准 基 ·北 育 础 国 课 家 京 程 教 级 育 教 司 示 材 范 发 培 展 训 中 心
1.4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 一统的发展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 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 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 新成就。 一个学习要点: 认识三国至隋唐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制 度创新及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以及思想文 化领域中的新成就。
育 部 普 通 高 教 单 中
课 主 位 办 程 : 单 方 教 位 案 育 : 和 部 教 课 基 程 中 础 育 标 国 教 部 准 基 ·北 育 础 国 课 家 京 程 教 级 育 教 司 示 材 范 发 培 展 训 中 心

1.3. 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通过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 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 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 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两个学习要点: 1)认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 历史上的意义 2)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课 主 位 办 程 : 单 方 教 位 案 育 : 和 部 教 课 基 程 中 础 育 标 国 教 部 准 基 ·北 育 础 国 课 家 京 程 教 级 育 教 司 示 材 范 发 培 展 训 中 心

办Biblioteka Baidu
1.2. 春秋战国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 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和经济发 展,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 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 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两个学习要点: 1)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和“百家争鸣” 局面及其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