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转向时轮转角及轮速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MATLABSimulink的车辆转向稳定性的仿真研究

基于MATLABSimulink的车辆转向稳定性的仿真研究

10.16638/ki.1671-7988.2021.03.010基于MATLAB/Simulink的车辆转向稳定性的仿真研究马园杰,周旭(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湖北十堰442000)摘要: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衡量汽车安全性最基本的指标之一,影响汽车行驶稳定性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将汽车简化为二自由度模型,建立关于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的转向微分方程。

基于MA 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对前轮转向与四轮转向典型的二自由度汽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对比两轮转向和四轮转向的稳定性。

且四轮转向采用线控转向,将线控转向系统与四轮转向系统的优点结合起来,观察采用线控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二轮转向;四轮转向;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中图分类号:TP391.9;U463.4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21)03-34-03 Simulation Research on Vehicle steering stability based on MATLAB/SimulinkMa Yuanjie, Zhou Xu(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Hubei Shiyan 442000)Abstract:Vehicle handing stability is the index to measure automobile safety. Yaw velocity and side slip angle are the basic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vehicle handing stability. Simplify the car to two degree of freedom model. This paper establi -shed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Yaw velocity and side slip angle. Using the MA TLAB/Simulinl to create the simulation model and analyze the stability of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Combine the advantage of the wire steering system with four wheel steering , Observe its effect on stability.Keywords: Two wheel steering; Four wheel steering; Yaw velocity; Side slip angleCLC NO.: TP391.9; U463.41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1)03-34-03前言随着人们对现代汽车安全性及操纵稳定性的关注,汽车行驶稳定性越来越成为人们备受关注的焦点。

四轮转向技术 4ws

四轮转向技术  4ws

LOREM IPSUM DOLOR
LO
LO
L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LO
LO
LO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Content
1
四轮转向的作用
四轮转向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 车在高速行驶或在侧向风力作 用时操纵稳定性 在汽车高速行驶时还易于由一 个车道向另外一个车道调整 改善在低速下的操纵轻便性, 亦即减少在停车场调车时的转 弯半径
(1)4WS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分析
4WS车高速行驶时,当受到侧向风或侧向路面干扰力时,车 身姿态变化小,便于修正方向盘
在高速行驶时,后轮与前轮同相位转向,且转角较小
从转向盘到后轮转向的时间很短,转弯时车身姿态变化小,即目
标行驶路线的跟踪行好
车身方向与实际行进方向没有很大的差别,在高速行驶时具
有稳定感
(2)4WS车在改变行车路线时的性能
后轮和前轮同一方向转动,在后轮也同样产生 侧向力,于是车身的侧偏角小,甚至可以为零 汽车可以平顺的换到行驶,从而提高了汽车的 操纵稳定性
LOREM IPSUM DOLOR
LO
LO
LO
LO
LO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 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 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高级四轮转向系统,能看懂的半个汽车专家

高级四轮转向系统,能看懂的半个汽车专家

高级四轮转向系统,能看懂的半个汽车专家四轮转向系统四轮转向即4WS(4wheel steering),除了传统的以前轮为转向轮外,后两轮也是转向轮,即四轮转向。

汽车的四轮转向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汽车在高速行驶或在侧向风力作用时的操作稳定性,改善在低速下的操纵轻便性,以及减小在停车场时的转弯半径。

四轮转向主要有两种工作方式:车辆中高速行驶时,后轮转向与前轮转向方向相同称为同向位转向;车辆低速行驶时,后轮转向与前轮转向方向相反称为逆向位转向。

图3-19所示为同向位转向时的示意图。

图3-19 四轮转向系统示意图1—储油罐;2—动力泵;3—前动力缸;4—分配阀;5—后动力缸;6—回位弹簧;7—控制器;8—电磁阀四轮转向技术目前被很多公司所采用,其中大多应用在大型车辆上,也有一些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及跑车具有四轮转向的功能。

配备四轮转向之后,车辆可以减小转弯半径、提高低速行驶时的机动性及高速行驶时的操纵性和可控制能力。

下面以德尔福公司的OUADRAS-TEER四轮转向系统为例进行介绍,它也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四轮转向系统之一。

该系统有四个主要部件——前轮定位传感器、可转向的整体准双曲面后轴、电动机驱动的执行器和一个电控单元(ECU)。

前轮定位传感器和车辆速度传感器连续不断地向ECU报告数据,ECU根据报告的数据确定后轮合适的角度。

通过计算,决定正确的操作阶段。

该系统有三种主要运行方式:负相、中相、正相。

低速行驶时,后轮转弯方向与前轮相反,这就是负相。

中速行驶时,后轮笔直而保持中相。

高速行驶时,后轮处于正相,和前轮转弯方向相同。

在低速行驶时,负相拖曳操纵,尾部跟随车辆的真实轨迹,比两轮转向更紧密。

这使得在城市交通中的驾驶更容易。

低速行驶时,如倒车上船板或野营带拖车停车时,OUADRASTEER将使操纵更容易,负相极大地改进拖车对转向动作的反应,更容易使车辆就位。

OUADRASTEER提高了车辆的高速行驶平稳性。

转向轮定位参数

转向轮定位参数

转向轮定位参数1. 什么是转向轮定位参数转向轮定位参数是指车辆转向系统中的一些参数,用于描述车辆在转向过程中的性能和行驶状态。

这些参数包括前轮转角、转速、转速差、转向力矩等,它们对于车辆的操控性能和行驶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2. 转向轮定位参数的重要性转向轮定位参数对于车辆的操控性能和行驶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转向轮定位参数可以保证车辆在转向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驾驶舒适度。

3. 转向轮定位参数的影响因素转向轮定位参数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车辆的几何结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3.1 车辆的几何结构车辆的几何结构包括前后轮距、轴距、前后悬挂几何参数等。

这些参数直接影响车辆的转向性能和行驶稳定性,进而影响转向轮定位参数的选择和调整。

3.2 悬挂系统悬挂系统对于车辆的转向性能和行驶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悬挂系统的刚度、减震器的调校等都会对转向轮定位参数产生影响。

3.3 转向系统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机构、转向助力系统等。

转向机构的传动比、齿轮间隙等参数会直接影响转向轮定位参数的选择和调整。

4. 转向轮定位参数的调整方法调整转向轮定位参数通常需要依靠专业的设备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调整方法:4.1 前轮转角的调整前轮转角是指前轮在转向过程中的旋转角度。

通过调整转向机构或转向助力系统,可以改变前轮转角的大小和方向,以达到理想的转向轮定位参数。

4.2 转速和转速差的调整转速是指车辆前后轮的旋转速度,转速差是指前后轮转速之间的差值。

通过调整转向助力系统或差速器等,可以改变转速和转速差的数值,以优化转向轮定位参数。

4.3 转向力矩的调整转向力矩是指转向系统对车辆产生的力矩。

通过调整转向机构或转向助力系统的参数,可以改变转向力矩的大小和特性,以满足不同驾驶条件下的需求。

5. 转向轮定位参数的优化策略优化转向轮定位参数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行驶稳定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优化策略:5.1 前轮转角的优化通过调整前轮转角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提高车辆的转向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提升操控性能和驾驶舒适度。

汽车动力学

汽车动力学
f=0.1Hz时的相位滞后角,它表示缓慢转 向时响应的快慢,这个数值应接近于零
f=0.5Hz时的相位滞后角,它代表快速转 向时响应的快慢。这个数值也应小些
2019/10/ 27
6
2.5 侧风作用时的转向特性
在侧风作用下直线行驶的汽车受到由行驶速度v产生的行 驶风和侧风W的合成作用,通过几何叠加,得到合成的风 速vr,这里主要研究侧风与行驶风垂直时的工况,如图所 示,图中τ表示合成风与汽车纵轴夹角,也称为流入角
低速行驶时,通过后轮与前轮反向转向,减 小汽车的转弯半径,使汽车更灵活。
在中高速范围内,后轮以与前轮相同的方向 转动,能迅速改变车道,而车身又不致产生 大的摆动,提高汽车高速行驶时的安全性。
又称四轮转向(4WS)
2019/10/ 27
16
尼桑公司对4WS系统的早期构想
2019/10/ 27
La K1 LbK 2

vx
L2a K1 L2b K 2
La K1 f Lb K 2r I z
2019/10/ 27
27
附加后轮转向控制后汽车的状态方程
X AX Bu
u为系统输入变量
K1 K 2

K1La K 2Lb K1K 2


0
K1La K 2Lb 0
可求得 0所需的风压中心距e0,即
e0 K1La K 2Lb K1 K 2
K1, K 2 0
e0必然是负值,也即
风压中心要在质心后 面
2019/10/ 27
? 什么条件下=0
2019/10/ 27
13

vr2

四轮驱动结合四轮转向的电子差速计算式推导

四轮驱动结合四轮转向的电子差速计算式推导

四轮驱动结合四轮转向的电子差速计算式推导电子差速系统(EDS,ElectronicDifferentialSystem)是采用电子控制方式来实现内外侧驱动轮差速要求。

而其实施首先需要一套正确易算的差速计算公式。

通过对四轮驱动4WD与四轮转向4WS相结合的运行机理分析,在此提出仅利用中学的三角函数结合比例法数学工具来推导出其4WD-4WS的逆、同相控制模式的差速计算公式。

如图2所示为4WD-4WS逆相控制的差速计算原理图。

如图3所示为4WD-4WS同相控制差速计算原理图,图中L为汽车轴距,B为汽车轮距,α、β、α、β分别为前外侧、前内侧、后外侧、后内侧转向轮的偏转角,n为前驱动轮兼外侧转向轮转速,n为前驱动轮兼内侧转向轮转速,n为后驱动轮兼外侧转向轮转速,n为后驱动轮兼内侧转向轮转速。

另外,为分析推导需要特引进2个临时借用参量l与r,其含义参见图中所标注的尺寸位置,即l为转弯圆心o到前车轮轴心的车身纵向距离,r为转弯圆心o到内侧车轮中心的车身横向距离。

为保证汽车转弯时各车轮只滚动无滑动,要求四个车轮均绕同一个圆心o转动,即每个车轮的轴线交于同一点,因此各车轮转弯的圆弧轨迹分别为如图中所示的虚线,各车轮转弯的圆弧半径分别为R、R、R、R。

根据车轮转速应与其转弯的圆弧半径成正比关系,即有n/n=R/R、n/n=R/R、n/n=R/R。

若设n为参考标定转速,它与加速踏板指令汽车的车速n一致,也是四只车轮中最高的转速,分析图示几何关系即可获得其它三只车轮转速相对标定转速n的计算式,且经推导后发现逆相控制模式与同相控制模式的差速计算公式完全相同,即其他三只车轮转速n、n、n相对标定转速n的差速计算公式分别为:从推导过程中还可发现同、逆相控制模式中的两个重要特征:(1)参考图2所示,在四轮转向逆相控制模式中当前后轮转向角相等(α=α,β=β)时,其转弯半径为最小。

并且它与常规的前二轮转向系统2WS相比,在转向轮转向角相同的前提下,其转弯半径可减小一半。

2.转向角比例控制式4WS系统_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第2版)_[共3页]

2.转向角比例控制式4WS系统_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第2版)_[共3页]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结构与检修 269
学习情境六
图6-46 低速转向时的行驶轨迹 图6-47 中、高速转向时的操纵性比较 2.转向角比例控制式4WS 系统
所谓转向角比例控制是指使后轮的偏转方向在低速区与前轮的偏转方向相反,而在高速区与前轮的偏转方向相同,并同时根据转向盘转向角度和车速情况控制后轮与前轮偏转角度比例。

(1)系统组成
转向角比例控制式四轮转向系统的构成如图6-48所示。

前、后转向机构通过机械方式连接。

转动转向盘转向时,齿条式前转向器齿条在推动前转
向横拉杆左右移动使前轮转向的同时带动输出小齿轮转动,通过连接轴传递到后转向齿轮箱控制机构,带动后轮偏转。

图6-48 转向角比例控制式四轮转向系统的构成。

四轮转向技术介绍

四轮转向技术介绍

转弯特性(车身滑移角)随车速变化,不 稳定的因素
4WS车可以使以上特性大幅改善:低速时前后轮转角 逆相,在高速时同相,根据车速变化调整后轮转角, 保持车身姿态的稳定,也就是说4WA车可以自由的控 制车身滑移角,稳定性好
用低速逆相和高速同相方向以最佳角度来转动后轮,可以使车 辆的行进方向与车辆朝向保持一致
■四轮转向的模式
零相位转向模式
・控制器输出的指令为:后轮偏转角为零,此时和2WS转向状态一致
4WS
逆相位转向模式
・逆相位是指后轮的偏转方向与前轮的偏转方向相反,大幅地减小转弯半径
同相位转向模式
・后轮的偏转方向与前轮的偏转方向相同,车尾与车头同向运动,可以使车身在紧急转向 及躲避障碍时保持极高的稳定性
4WS 四轮转向技术介绍
■什么是四轮转向
4WS
・四轮转向(4WS)是指当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时,不仅前轮产生转向动作,后轮也可主动 参与转向。
・ 4WS 汽车通常是在前轮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在汽车的后悬架上安装一套后轮转向系统, 并采用适当的控制策略,使得汽车在前轮转向的同时,后轮也参与转向,达到提高汽车机 动性和操稳性的目的。
■应用实例
BMW 7系 /整体主动转向系统
4WS
NISSAN GT-R/HICAS 4WS
ACURA RLX、HONDA PRELUDE、RENAULT LAGUNA……
以上
ACURA PAWS 四轮精准转向
・后悬架左右配置电控执行器,与动力总成系 统、EPS、VSA的行驶信息进行协调控制 ・可随意独立控制后轮束角(后轮左右轮转向 角)的变化
・制动时后轮正前束控制,提高制动稳定性 ・转向时反相控制,减少转向操作 ・弯道加速,降低不足转向倾向,提高循迹性 ・高速变线时同相控制,提高转向应答性

课题六 四轮转向系统

课题六  四轮转向系统

高速转向时的2WS与4WSபைடு நூலகம்相转向操纵时的比较
三、4WS的发展
在技术相对成熟的4WS汽车中,大多数采用电控液压式 4WS系统,主要用于前轮采用液压动力转向的4WS汽车中,这 种4WS系统具有工作压力大、工作平稳可靠等优点。但由于 液压动力系统在结构、系统布臵、密封性、能耗、效率等方 面的不足,尤其是在转向过程中存在着响应滞后的固有缺陷, 使得电控液压式4WS系统在适应现代4WS汽车的转向灵敏性、 准确性方面受到了束缚,不能满足汽车高速行驶稳定性的要 求。 1988年3月,日本铃木公司开发出电控电动式助力转向系 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首次装备在 Cervo车上,有效地克服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缺点。在EPS 技术的基础上,电控电动式4WS系统应运而生。 1992年,在日本本田序曲汽车上采用了电控电动式4WS系 统。
理想的高速转向的运动状态是尽可能使车身的倾 向和前进方向一致,以防多余的的自转运动。在4WS 的车上通过对后轮的同向转向操作,使后轮也产生侧 偏角α,使它与前轮的旋转向心力平衡,从而抑制自 转运动。这样就有可能得到车身方向与车辆前进方向 一致的稳定转向状态。 当车速增至大于29km/h时,方向盘在最初的200° 转角内后轮转向与前轮一致。在这个车速范围内,方 向盘转角大于200°时,后轮会与前轮转向相反方向 偏转。当车速提高到96km/h且转向角为100°时,后 轮将会与前轮相同方向转动约1°。此时方向盘转动 500°,后轮将会沿前轮相反方向转动大约1°。
前轮采用传统转向系统,后轮采用直接助力式电动转向系统 转向时,前轮转角、 车速、横摆角速度 传感器等信号送入 ECU进行分析计算, ECU确定后轮转角并 向步进电机输出驱 动信号,通过后轮 转向机构驱动后轮 偏转以适应前轮转 向,实现四轮转向。

我的四轮转向综述

我的四轮转向综述
4WS概述及其二自由线性数 学模型建立
车辆系统动力学
内容简介:
1、4WS概念,发展历程,优缺点,应用情况; 2、4WS转向特性,转型类型,常用控制方式 及机械实现; 3、4WS的线性二自由度建模(重点); 4、4WS的控制策略; 5、4WS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 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4WS概念 优缺点
第二节
4WS转向特性 常用控制方式
转向类型 机械实现
4WS 汽车通常是在前轮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在汽车的后悬 架上安装一套后轮转向系统,并采用适当的控制策略,使得汽车 在前轮转向的同时,后轮也参与转向,达到提高汽车机动性和操 稳性的目的。
2.1 基本组成:
液压式4WS 系统
2.2工作原理
典型液压式4WS 系统主要由前轮转向系统、传感器(如转向角度传感 器、车速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等) 、ECU、后轮转向执行机构和后 轮转向传动机构等组成。
2014讴歌RLX
AWS(全轮精准转向技 术): PAWS(全轮精准转向技术) 英文全称为“Precision All Wheel Steer”,该系统在 左右后悬挂中配置电控执 行器,与动力总成系统、 EPS、VSA等的行驶信息 进行协调控制。全轮转向 主要是指后轮转向, PAWS(全轮精准转向技术) 最大的突破是可随意独立 控制后轮束角(后轮左右轮 转向角)的变化。
缺点:
1) 低速转向时,汽车尾部容易碰到障碍物。
2) 实现理想控制的技术难度大。 3)转向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 4)转向过程中,阿克曼定理难保证。
1.4 4WS系统的应用
94款本田Prelude
97款三菱3000GT
最新配备4ws的汽车
新一代保时捷911turbo(配四轮转向系统)最新效果图 将会在2014月的底特律车展上首发亮相

一种履带拖拉机自动导航转向控制方法

一种履带拖拉机自动导航转向控制方法

一种履带拖拉机自动导航转向控制方法付拓;毛文华;张小超;贾全;王丽丽【摘要】针对由于转向机制不同导致的自动导航系统无法在轮式与履带式拖拉机上通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履带转速与虚拟驱动速度和虚拟转向角转换模型的控制方法.通过对轮式车辆中性转向二轮模型和履带车辆转向模型的分析,推导出履带车辆两侧履带卷绕速度与虚拟转向角和虚拟驱动速度的表达式,为自动导航驾驶系统构建完整的反馈控制.进行实车转向试验,采集数据,对提出的转换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转换模型下理论值与实际参考值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该转向控制方法可行.【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年(卷),期】2018(008)001【总页数】5页(P84-88)【关键词】履带车辆;转向运动学模型;虚拟转向角;虚拟驱动速度【作者】付拓;毛文华;张小超;贾全;王丽丽【作者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19.20 引言近年,伴随着传感技术、导航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提高,无人驾驶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导航方式主要有视觉导航、信标导航和卫星导航(全球定位系统)等实现方式。

视觉导航根据CCD摄像机对周围环境实时探测所获取的信息,规划出所需路径,并能够沿着该路径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移动到预定目标。

该导航技术对于作业环境的适应性易受天气影响,如在雨天或大雾天气,视觉导航的效果会降低;信标导航通过在工作环境内的若干位置处分别放置信标。

车辆通过安装在机体上的测量装置,测知车辆与各个信标之间的位置关系,推算出自身的位置与姿态。

这种导航方式存在信标安放位置、数量等众多影响因素,对于产品化推广有一定程度的困难[1-4];而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导航具有精度高、用户容量无限制和全天候工作等特点,对作业场地、气候和天气等条件都有很好的适应性,适合在大型农作区,露天作业应用。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仿真及应用第9章应用实例3汽车四轮转向控制系统仿真课件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仿真及应用第9章应用实例3汽车四轮转向控制系统仿真课件

f
G / f
(s)
c1s c0 m's2 hs
f
Gr /r
(s)
b1s b0 m's2 hs
f
G /r (s)
d1s d0 m's2 hs
f
3
9.2.3 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
本例采用的汽车模型参数,见表9.2: 表9.2 汽车模型参数设置
变量名称 数值
单位 变量名称 数值
12.369s 14.6688 Gr /r (s) s2 2.5077s 3.2734
0.6339s 9.8231 G / f (s) s2 2.5077s 3.2734
0.6392s 13.0966 G /r (s) s2 2.5077s 3.2734
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
r
f
s
最后得到4WS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为:
G(s) Y (s) C[sI A BK ]1 D s (s)
16
9.3.3 基于Matlab仿真
本例中选取 Kc 0.5,权系数 q 5,0 前轮转角 为单 s 位阶跃输入进行Matlab仿真。具体模型 数值设置如表9.3.1所示。
1、在低速( V 30km/ )h 下的系统仿真
0
5
-0.5
2WS系统
4
横摆角速度反馈的4WS系统
-1
3
-1.5
-2 2
-2.5
定前后轮比例控制的4WS系统
横摆角速度反馈的4WS系统
1
-3
0
0
2
4
6
8
10
图9.2.3 低速时横摆角速度响应曲线
-3.5
0

四轮转向简介和转向系统的检修

四轮转向简介和转向系统的检修

r. 经常行驶在拱度较大的路面上; s. 转向梯形不能保证各车轮纯滚动,出现过多转向 或不足转向; t. 轮胎质量不佳. 〔3诊断方法: 按下列方法诊断,其流程图如图15-25所示. 2. 转向盘自由行程过大 〔1现象:汽车保持直线行驶位置静止不动时,轻轻 来回晃动转向盘, 感到游动角度很大. 〔2原因: a. 转向器内主、从动啮合部位松旷或主、从动部分 的轴承松旷; b. 转向盘与转向轴的连接部
图15-40 在底盖上安 图15-41 轴承预紧度
装垫片及密封圈
的检查
图15-42 轴承预紧 度的检查
不带螺杆油封时,应为0.7N·m~1.2N·m,若力矩小于此值或感到有间隙时, 应采用减少垫片方法进行调整;若力矩过大,则应增加垫片. c. 螺杆预紧度调整好后,将螺杆油封装上.安装时注意,不要损坏油封 刃口,并在螺杆颈部涂少量润滑油以便安装.为便于安装,可采用图1543所示的专用工具. 2.转向臂轴的装配与调整 ①调整螺栓的装入 转向臂轴装配前,应先将调整齿扇与齿条啮合间隙的调整螺栓装入.其 结构有两种.
h. 转向系〔如横拉杆、横拉杆臂、垂臂等刚度太低; i. 转向机主、从动部分啮合间隙或轴承间隙太大;
j. 转向机垂臂与其轴配合松旷; k. 纵、横拉杆球头连接松旷; l. 转向节与主销配合松旷或转向节与前梁拳形部沿主 销轴线方向配合松旷; m. 前轮轮毂轴承松旷; n. 转向机在车架上的连接松动; o. 前悬挂减振器失效或左、右两边减振器效能不一; p. 左、右两架前悬挂高度或刚度〔钢板弹簧表现在厚 度、长度、片数、弧高或新旧程度等方面不一; q. 前钢板弹簧U形螺栓松动或钢板销与衬套配合旷; 〔3诊断方法:按下列方法诊断,其流程图如图15-29所 示.
f. 钢板弹簧u形螺栓松旷; g. 钢板弹簧衬套与其销松旷; h. 前轮径向圆或端面圆跳动太大; i. 前轮旋转质量不平衡; j. 前轮摆头; k. 前轴与车架纵向中心线不垂直或车架两边的轴距 不等; l. 前轴或车架弯、扭变形;

汽车-转向系统解析资料

汽车-转向系统解析资料
1、功用:
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 的专设机构。
2、组成: 转向操纵机构
转向摇臂 转向节臂
转向器 转向传动机构
梯形臂
转向盘 转向器 万向节
传动轴 转向轴
转向直拉杆 前轴
转向横拉杆
梯形臂
转向摇臂 转向直拉杆 转向节臂
转向器
转向轴
转向万向节
转向盘
转向节
梯形臂
横拉杆
转向梯形
机械转向器 转向摇臂
转向拉杆
球头销
球头座
限位销 调整螺塞
弹簧
⑷、转向减振器 作用:是克服汽车行驶时转向轮产生的摆振,并提高汽车行
驶的稳定性和乘座的舒适性。
1.连接环衬套 2.连接环橡胶套 3.油缸4.压缩阀总成 5.活塞及活塞 杆总成 6.导向座 7.油封 8.挡圈 9.轴套及连接环总成 10.橡胶储液缸
1、什么是动力转向器?
1、 与非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
与非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主要包括转向摇臂、转向直拉杆 转向节臂和转向梯形。
1—转向器 2—转向摇臂 3—转向直拉杆 4—转向节臂 5—梯形臂 6—转向横拉杆
当转向轮独立悬挂时,每个转向轮都需要相对于车架作独立运动, 因而转向桥必须是断开式的。与此相应,转向传动机构中的转向梯形 也必须是断开式的。
用以将发动机(或电机)输出的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压力能, 并在驾驶员控制下,对转向传动装置或转向器中某一传动件 施加不同方向的液压或气压作用力,以助驾驶员施力不足的 一系列零部件,总称为动力转向器。
2、动力来源:
采用动力转向系统的汽车转向所需的能量,在正常情况下, 只有小部分是驾驶员提供的体能,而大部分是发动机(或电机) 驱动的油泵(或空气压缩机)所提供的液压能(或气压能)。

四轮转向技术.ppt

四轮转向技术.ppt

2000
美国德尔福公司开发的 Quadrasteer 四轮转向系统
GMC 2002
2000
日产公司在其Skyline与 INFINITI G系上应用的四轮主 动转向系统(4WAS)
雷诺公司将在其Laguna Coupe 上采用的“Active Drive”4WS技术
2000
宝马第五代新7 Series 的 4WS 系统
(5)从主观评价出发,考虑闭环综合性能指标,将“人一车 一路"看成一个系统。 (6)基于新控制理论的全主动4WS(四轮独立转向)系统。 (7)把4WS技术与其它主动安全技术(如4WD、ABS、ASR、 VSC、DYC等)相结合,实现汽车主动底盘技术的综合控制, 这是主动控制式4WS系统研究的长期目标。
转向原理:汽车转向时,传感器将采集的前轮转角信号、车速信号、 横摆角速度信号等送入4WS 电控单元(ECU),电控单元将实时监控 汽车的运行状态,根据传感器参数和控制策略分析计算后轮转角, 并驱动后轮转向执行机构动作,实现后轮转角的闭环控制。
按控制方式分:车速感应型 转角感应型
按结构分: 机械式
(1) 比例控制:前馈控制(前后轮转向角与车速依存式)和反馈 控制(将车辆的运行状态反馈到控制系统,自动调节后轮转向 角)

(2) 动态补偿控制:前馈控制(转向角动态补偿)和反馈控制(转向力

矩动态补偿)
(3) 主动控制:要求横摆速率中、高速时提高稳定性和转向响应性,低 速时提高小转弯大转向角转向操纵性
Any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give some questions
机械转接
液压式 电控液压
电动式 电子控制
车速感应型 转角感应型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论文--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特点与应用设计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论文--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特点与应用设计

目录引言…………………………………………………………………………………第1章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历史发展概况……………………………………第2章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原理及特点………………………………………第3章EPS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分类……………………………………………3.1 EPS系统的组成……………………………………………………3.2 EPS系统的工作原理………………………………………………3.3 EPS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4 EPS系统的分类……………………………………………………3.5 EPS系统的性能及特点……………………………………………第4章 EPS系统的发展趋势……………………………………………………引言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汽车转向系统中愈来愈多的采用电子器件,汽车转向系统已从简单的纯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HydraulicPowerSteering,简称HPS)、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HydraulicPowerSteering,简称EHPS)和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lecticallControlledHydraulicPowerSteering,简称ECHPS)发展到如今的更为节能及操纵性能更为优越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alPow erSteering,简称EPS系统)。

EHPS和ECHPS系统等助力系统在汽车上的采用,改善了汽车转向力的控制特性,降低了驾驶员的转向负担,然而汽车转向系统始终处于液压机械传动阶段,EHPS相比传统HPS降低了能源损耗。

但电液动力转向系统,不论ECHPS还是EHPS都与传统的HPS一样存在液压油泄漏问题。

EPS 系统是新一代的助力转向系统,其性能特点与优势是电液动力转向系统所不能比拟的。

如果转向盘与转向轮通过控制信号连接,即采用电子转向系统(Steerin g-By-WireSystem,简称SBWS),转向盘转角和汽车前轮转角之间关系(汽车转向的角传递特性)的设计可以得到改善,但由于当今科学技术的限制,电子转向系统只被安装在国际著名汽车生产商所生产的概念车上。

四轮滑移转向原理

四轮滑移转向原理

四轮滑移转向原理四轮滑移转向(four wheel Steering,4WS)是一种特殊的转向系统,在汽车转向过程中,四个车轮可以根据前轮或行车速度等信号同时相对车身偏转。

四轮滑移转向的原理基于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当四个主动轮的转速不同时,就会产生转向运动。

这个运动产生的原因是存在一个旋转中心(ICR),四个轮子与地面接触点(点A)的相对运动速度方向与线段A-ICR相互垂直。

轮胎只能沿着纵向分速度方向转动,因此存在沿轮子轴向的横向分速度。

由于四个轮胎的横向分速度大小不同,机器人会产生旋转分运动,而纵向分运动则表现为机器人绕ICR做圆周运动。

此外,电机输出转矩驱动轮子转动,因此滚动摩擦是由电机主动产生的。

而滑动摩擦是由于四个轮子速度不一致而被动产生的。

由于四个电机输出力矩不同,导致四个轮胎与地面接触点的作用力不同,尽管电机产生作用与轮胎的力的方向均沿着纵向方向,但大小不同,导致机器人不能平稳直线运动,肯定会产生车身的偏转。

四轮滑移转向汽车的后轮可以与前轮同向偏转,也可以反向偏转。

若后轮的转向与前轮转向方向相同,则称同向控制模式。

其转弯半径比两轮转向的转弯半径大。

汽车在40km/h以上行驶时,后轮同向偏转角为°。

其作用是汽车在转向时车身与行驶方向的偏转角小,减少了汽车调整行驶转向时的旋转和侧滑,提高了操纵稳定性,且能保证汽车在潮湿路面上稳定地转向。

若后轮的转向与前轮转向方向相反,称反向(逆向)控制模式,其转弯半径比两轮转向的转弯半径小。

低速时后轮逆向偏转角最大为5°,适用于汽车驶入车库和在狭窄的拐角处转弯。

随着车速的升高,后轮转向角变小,在车速达到达40km/h时转向角变成0°。

这就提高了汽车停车或在狭小空间转向的机动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四轮转向(4WS)

四轮转向(4WS)

四轮转向(4WS)出处:pcauto责任编辑:[03-8-16 11:18] 作者:Autothrobert在一般汽车,以操纵方向盘使前轮的轮胎转向发挥转弯机能,但四轮转向是后轮的轮胎也可转向之系统。

四轮转向(4WS:4wheelsteering)之目的,在低速行驶时作逆相转向(前轮与旋转方向为逆向)使旋转时小转弯性能良好,中高速时为同相转向(前轮与旋转方向为同方向),以提高在高速时之车道变换或旋转时操纵稳定性。

(1)4WS车之小转弯能汽车在低速旋转时,车辆行进方向与轮胎方向大概可视为一致,在各轮大部份不会产生旋转向心力(cornering force )。

四轮行进方向的垂直线会交于一点,车辆就以该点为中心(旋转中心)旋转。

请参阅图A 低速旋转时之行车轨迹,二轮转向(2W5)车(前轮转向)时,因为后轮不转向,旋转中心差不多在后轴的延长线上。

图A4WS车的情形,是把后轮逆相转向,旋转中心比2WS车更靠近车辆,亦即回转半径较小。

在低速旋转,前轮转向角若相同,则4WS车的回转半径可较小,小转弯性能良好,内轮差也可缩小。

在轿车时,后轮逆相转向s度,则最小回转半径约为50公分,内轮差可减少10公分。

(2)4WS车在中高速之旋砖性能直向行进之汽车转弯时,由车辆的重心点变化行进方向的公转,与该重心点周围的车辆自转之两种运动合成来进行。

图B 表示2WS车高速旋转时之车辆状况。

首先,若前轮进行转向,前轮胎就产生滑动角α,并产生旋转向心力,车身开始自转。

结果,使车身偏向后轮也产生滑动角β,后轮也产生旋转向心力,四轮的力量就分担自转与公转力,随着取得平衡进行旋转。

可是速度愈高向心力增大,因此与其取得平衡之旋转向心力也不得不增大,给与前轮更大的滑动角不得不产生大的旋转向心力,而且,因为后轮也会给与相似的滑动角,就发生使车身产生更大的自转运动之必要性。

可是,速度愈高更增加车身自转运动之不稳定性,容易产生车辆旋转(spin)或横滑。

汽车内、外前轮转角关系的试验研究

汽车内、外前轮转角关系的试验研究

汽车内、外前轮转角关系的试验研究这是一篇关系类文章,主题是探究汽车内、外前轮转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研究的方式来揭示这种关系。

汽车的前轮转角关系可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咱们都知道汽车要转弯,那前轮肯定得转动,可内轮和外轮的转角并不是随意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

这种关系对于汽车的操控性能、行驶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试验研究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内、外前轮转角的关系。

比如说汽车的轴距,轴距长的汽车和轴距短的汽车在转弯时,内、外前轮的转角表现就可能不一样。

就好比一个长腿的人和一个短腿的人走路转弯,他们脚步的转动幅度肯定有所差异。

轴距长的汽车在转弯时,由于车身较长,内、外前轮转角的差值可能相对较小,这样才能保证车身平稳地转弯;而轴距短的汽车可能内、外前轮转角的差值会相对大一些,以实现灵活的转弯。

汽车的转向系统类型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传统的机械转向系统和现代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它们的工作原理不同,对内、外前轮转角关系的影响也不同。

机械转向系统靠的是纯粹的机械结构来传递转向力,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有电子控制单元参与其中,可以根据车速、转向角度等多种信息来调整转向力。

这就好比一个是全靠人力拉车转弯,一个是有高科技辅助来转弯。

在试验中发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能够更精准地控制内、外前轮的转角关系,让汽车在不同速度下都能有较好的转弯表现。

再说说轮胎的参数。

轮胎的宽窄、扁平比等参数会影响轮胎与地面的接触情况,进而影响汽车转弯时内、外前轮的转角关系。

宽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摩擦力大,在转弯时对前轮转角的要求可能就和窄轮胎不一样。

这就像穿不同尺码的鞋子走路转弯的感觉不同一样,宽鞋子可能需要更大的角度调整来转弯,而窄鞋子相对调整角度小一些。

从试验的数据来看,在低速转弯时,内前轮的转角往往比外前轮的转角大。

这是为了让汽车能够以较小的转弯半径顺利转弯。

而在高速转弯时,内、外前轮的转角差值会相对缩小,目的是为了保证汽车的行驶稳定性,防止侧翻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4WS各车轮速度模型的建立1.1 各车轮速度的运动学几何模型4WS车辆的四轮基本模型中,汽车后轮与前轮转角时的转向几何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4WS车辆转向的四轮模型Fig.1 4WS vehicle four wheel model of steering1.2 各车轮速度的运动学数学模型据4WS车辆运动模型图1所示,汽车后轮与前轮几何转角应满足以下关系:bLBfinfout+=-δδcotcotbBrinrout=-δδcotcot以上算式关系中,前后轮同转角时为正,前后轮逆转角时为负。

其中:finAaδtan⨯=LbLbLAAbrinfinfinrinfinrin-⨯=-⨯=-⨯=⨯=δδδδδδtantantantantantan)cot/(cot1finrinLbδδ+=finbLAδcot)(⨯+=)cot(cot)(finfoutbLBδδ-⨯+=四轮转向时,瞬时回转中心到车辆中轴线的垂直半径为:)cot (cot 22fout fin b L B A R δδ+⨯+=+=车体前轴中心绕O 点的转向圆半径f R 应为:()()2222)cot (cot 22⎥⎦⎤⎢⎣⎡+⨯++-+=⎪⎭⎫ ⎝⎛++-+=fout fin f b L C b L B A C b L R δδ绕O 点的车体质心角速度ω应为:4321R V R V R V R V R V rinrout fout fin =====ω由图1中的几何关系可以求得:()()2222)cot (cot 22⎥⎦⎤⎢⎣⎡+⨯++-+=⎪⎭⎫ ⎝⎛++-+=fout fin b L C b L B A C b L R δδ K aR fin-=δsin 1K a R fout+=δsin 2 (1)K b R rout+=δsin 3K bR rin-=δsin 4设汽车在做如图1中所示的等速直线行驶的时间段内,速度为V 。

当汽车进入等速圆周行驶状态后,设定汽车质心点线速度的瞬变阶跃与之相等,图1中的O 点即为绝对速度为零的瞬时回转中心。

若将汽车整车看作一个刚体,由速度瞬心定理可知,此刚体上的所有点将绕O 点转动,其转动角速度为:44332211R V R V R V R V R V =====ω (2) 选定参数ω作为计算其它四轮绕O 点转动的行驶瞬变角速度,将式(l)中的参数代入式(2),可得四轮绕O 点转动的行驶速度分别为:()2211)cot (cot 2)sin (⎥⎦⎤⎢⎣⎡+⨯++-+-⨯=⨯=fout fin finb L C b L K aV R RVV δδδ()2222)cot (cot 2)sin (⎥⎦⎤⎢⎣⎡+⨯++-++⨯=⨯=fout fin foutb L C b L K a V R RVV δδδ()2233)cot (cot 2)sin (⎥⎦⎤⎢⎣⎡+⨯++-++⨯=⨯=fout fin routb L C b L K b V R RVV δδδ (3)()2244)cot (cot 2)sin (⎥⎦⎤⎢⎣⎡+⨯++-+-⨯=⨯=fout fin rinb L C b L K bV R RVV δδδ2 4WS 转向时轮转角及轮速分析4WS 车辆直线行驶时,各车轮速度相等,一旦转向4WS 车辆的四个车轮为保证转向时的纯滚动,必然在不同转向角状态下,有各自的车轮速度。

尤其,采用全轮驱动的4WS 车辆,各车轮转角及速度的调控必须遵循转向时运动特性的实际变化进行确定,对4WS 转向时车轮转角及速度进行分析有利于实现对全驱4WS 车辆的转向控制。

2.1 4WS 转向时各车轮的转角分析4WS 车辆的四轮基本模型中,汽车后轮与前轮逆转角时的转向几何关系如图3所示,汽车后轮与前轮同转角时的转向几何关系如图4所示。

图3 4WS 车辆低速逆相位转向的四轮模型Fig.3 Different direction four wheel model of low speed for 4WS vehicle图4 4WS 车辆高速同相位转向的四轮模型Fig.4 Same direction four wheel model of high speed for 4WS vehicle为保证车辆转向时的纯滚动,据阿克曼转向定理,前轴内外轮与后轴内外轮的几何转角必须满足以下关系:b L Bfin fout ±=-δδcot cot (同向取正,逆向取负) (4) bBrinrout =-δδcot cot (5) 如图3、图4所示的几何条件可得:fin A a δtan ⨯= (6)rin A b δtan ⨯= (7)L b L bL A b rinfin fin rin fin -⨯=-⨯=-⨯=δδδδδtan tan tan tan tan (8)将式(8) 整理得:bLfin rin ±=1cot cot δδ (同向取正,逆向取负) (9)为保证4WS 车辆a 、b 定值状态下,前后各轮转向时的纯滚动,车辆前轴内轮与后轴内轮的几何转角应满足关系式(9)。

随4WS 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后轮辅助转向角随车速变化的需求,可通过电液调控前后转向梯形底角,达到前后左右四轮转向圆中心始终汇聚同一点。

本文对此调整理论不作更深剖析。

2.2 4WS 转向时各车轮的速度分析由公式(6)可得: fin b L A δcot )(⨯±= (同向取正,逆向取负) (10) 由公式(4)可得: )cot (cot )(fin fout b L B δδ-⨯±= (同向取正,逆向取负) (11) 如图3、图4所示,4WS 车辆转向时,瞬时回转中心到车辆纵剖中心面的垂直半径为:()()())cot (cot 22cot cot cot 22fout fin fin fout fin b L b L b L B A R δδδδδ+⨯±=-⨯±+⨯±=+= (同向取正,逆向取负) (12) 如图3、图4所示, 4WS 车辆转向时,瞬时回转中心到车辆各轮的转向圆半径为:K aR fin-=δsin 1K a R fout+=δsin 2K bR rout+=δsin 3 (13)K bR rin-=δsin 4设车辆如图3、图4所示的等速直线行驶的时间段内,速度为V ,进入等速圆周行驶状态后,图3、图4中的O 点为绝对速度为零的瞬时回转中心。

将汽车作为一个刚体,由速度瞬心定理可知,此刚体上的所有点将绕O 点转动[6],其转动角速度ω为:44332211R V R V R V R V R V =====ω (14) 选定ω作为计算其它四轮绕O 点转动的瞬变角速度,将式(12)、(l3)中的参数代入式(14),可得4WS 车辆各轮绕O 点转动的行驶速度分别为:()fout fin finb L K aV R RVV δδδcot cot 2)sin (11+⨯±-⨯=⨯=()fout fin foutb L K a V R RVV δδδcot cot 2)sin (22+⨯±+⨯=⨯=()fout fin rout b L K aV R RVV δδδcot cot 2)sin (33+⨯±+⨯=⨯=(15)()f o u t f i n r i nb L K aV R RVV δδδc o t c o t 2)s i n (44+⨯±-⨯=⨯=式中:A——四轮模型的车辆转向圆中心至前后内轮转向节连线距离(mm);B——四轮模型的左右转向节距离(mm);a——四轮模型的车辆转向圆中心至前轴的距离(mm);b——四轮模型的车辆转向圆中心至后轴的距离(mm);K——四轮模型转向节至轮胎的距离(mm);L——轴距(mm);O——四轮转向时,四轮模型的车辆转向圆中心;R——四轮模型的转向圆中心至车辆纵剖中心面的距离(m);R——四轮模型的车辆转向圆中心至前内轮的转向圆半径(m);1R——四轮模型的车辆转向圆中心至前外轮的转向圆半径(m);2R——四轮模型的车辆转向圆中心至后外轮的转向圆半径(m);3R——四轮模型的车辆转向圆中心至后内轮的转向圆半径(m);4V——四轮模型的转向时车辆速度(m/s);V——四轮模型的转向时前内轮速度(m/s);1V——四轮模型的转向时前外轮速度(m/s);2V——四轮模型的转向时后外轮速度(m/s);3V——四轮模型的转向时后内轮速度(m/s);4δ——四轮模型的前内轮转向角(°);finδ——四轮模型的前外轮转向角(°);foutδ——四轮模型的后内轮转向角(°);rinδ——四轮模型的后外轮转向角(°);routω——四轮模型车辆转向时的角速度(ra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