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电视剧对比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韩电视剧对比论文
10韩语:王洪杰;102673158
内容摘要:中国和韩国虽然具有悠久的交流历史,传承着相同的儒家文化,因袭着相似的家庭伦理规范,但是由于所反映的社会时代背景不同,民族文化精神的差异,中国和韩国当代家庭伦理剧所表现的家庭生活画卷自然也会显现出不同的民族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有着不同创作理念的两国的编导们,根据自己对受众期望的认识和商业化收视率等因素的考虑,进行剧本构建和情节设置、角色塑造和语言锤炼,相似的家庭伦理题材却被加工成各具民族特色的风格迥异的电视连续剧。本人将结合中韩两国当代家庭伦理剧的部分优秀剧目,从角色塑造和剧情构建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不仅对我国家庭伦理剧进一步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对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也有一定积极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长达两千多年悠久的交流历史。这不仅有在地理位置上相互毗邻这样一种得天独厚的自然安排,更有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不可割裂的联系。谈到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首屈一指的自然是儒文化。众所周知,儒文化由孔子创立以来,不但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并迅速传播到韩国。韩国不仅忠实地接受、丰富、发展了儒教,而且至今将儒教的整体风貌保存完好,为当代两国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同源文化的传承与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两国人民拥有相近的生活方式、审美取向和道德标准。韩国“文化立国”的主打产品——影视产品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赢得中国市场份额。其中,描述韩国普通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伦理剧”以其独特的风土民情和文化特质更是征服了数千万的中国观众。1997年央视首度播出韩国家庭伦理剧《爱情是什么》之后,《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人鱼小姐》和《加油,金顺》等大批韩国家庭伦理剧纷纷进驻央视,甚至再三重播。韩国家庭伦理剧就如同这个国家的泡菜一样,以平实的特质和独有的魅力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电视观众。
根据央视索福瑞市场调查公司的一份《从收视率看韩剧之热播》的研究报告,其中的数据清晰地反映了韩剧的“来势汹汹”:我国电视台2004年播出的649部引进电视剧中,l07部来自韩国,占总数的16.5%。央视八套(电视剧频道)有57%的引进剧都来自韩国。2005年7月,央视八套在宣布扩容“海外剧场”的同时,还许诺将花重金独家买断一些优秀电视剧的播出权,其中韩剧就占很大比例。较大的引进率和较高的播出率,使韩剧的收视率不断高涨。在2004年排名前10位的引进剧中,韩国电视剧就占了7部。央视八套播出的《看了又看(团圆篇)》以2.9%的收视率占据榜首,而2—5名也分别被《看了又看》的其余4部占据。面对汹涌韩流,国内的呼声截然分成吹捧型和批判型两派。一些人为韩国家庭伦理剧朴素的“田园牧歌”高唱颂歌,主张学习韩剧融会中西的文化特色;而另一批人则惊呼“狼来了”,声称其破坏了国内电视剧市场。在第11届上海电视节的制片人研讨会上,部分业内人士甚至集体“炮轰韩剧”,极力抵制韩剧的引进。然而不论是吹捧还是批判,他们似乎都忽略了国内剧自身的生命力和价值,颇有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嫌疑。
依笔者浅见,国内的家庭伦理剧不仅不像有些人所说得那样不堪一击,而且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步伐。诸如家喻户晓的《篱笆·女人和狗》(1988)、《渴望》(1990)、《咱爸咱妈》(1996)、《婆婆媳妇小姑》(1998)、《母亲》(1998)、《牵手》(1999)、《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2000)、《大哥》(2002)、《空镜子》(2002)、《亲情树》(2004)、《结婚十年》(2004)、《浪漫的事》(2004)、《大姐》(2005)、《中国式离婚》(2005)、《新结婚时代》(2006),还有自2007年热播至今的《双面胶》、《金婚》等。传承着同源文化的中韩两国的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因历史发展、叙事文本和内容构建的差异,在家庭的叙述空间和家庭形象的表述上各具特色。鉴于中韩两国电视剧发展的蓬勃态势,将中韩两国的家庭伦理剧单独列出来进行比较研究显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不仅对我国家庭伦理剧进一步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对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也有一定积极意义。
(二)不同的角色塑造
当代家庭伦理剧是以家庭血缘、夫妻爱情等家庭成员之间不可避免的生活和伦理冲突为主题和语境,通过家庭成员之间日常的情感纠葛、生活矛盾,表现一
定民族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的通俗电视剧。因此在家庭伦理剧中,主要角色自始至终都是作为主要家庭成员出场,故事的发生者必须具备父子、夫妇、长幼三个最基本的伦常关系及由此衍生而来的其他血缘亲属关系之中的任何一种,根据剧情需要适当延伸至恋人、未婚夫妻等准家庭成员。本部分就以当代家庭伦理剧的角色为切入点,围绕家庭成员关系变化发展进行整合分析,看两国在构建家庭伦理剧的叙事冲突与高潮的过程中对角色的塑造各有何偏重
1、一个好人,二元对立
1991年冬天,有一个名字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电视观众,她的命运牵动着无数善良的心——她就是刘慧芳,电视剧《渴望》的女主角。无论男女老幼,人们在抹着眼泪痛骂王沪生自私和无情的同时,不约而同地站在了温柔贤惠、逆来顺受的刘慧芳一边。
今天,虽然一家老小同看一部电视剧的壮观场景早已成为历史,可这并不影响各种版本的“刘慧芳”在多家电视台各领风骚,凭着质朴亲和的好人缘,信心十足地赚取着不菲的收视率。《母亲》中历经艰辛终于将四个子女拉扯大的母亲贞淑:《女人的选择》中,大姐春妮为了丈夫可以放弃自己可能会更好的前途;为了妹妹,可以独自忍受丧子之痛;为了家人,可以牺牲自己的全部……不仅如此,一批“男人版”刘慧芳也争先恐后地挤进了这股时令大潮:《亲兄热弟》中,张国立扮演的大哥什么事都自己扛着,先离婚后下岗,但为了患绝症的三弟和浪子回头的四弟,还要死撑起整个家。
这是我国电视创作者们在塑造人物时最基本的创作模式。然而这种意图体现在家庭伦理剧的艺术编码过程中时,往往是通过设置一个“高大全”式的“完人”与常人间的二元对立。极力突出完人与常人不同的品质,突出“完人”在面对常人欲望与英雄的追求之间的矛盾时对后者的勇敢选择,从而使其超出常人,供人景仰。因为在家庭伦理剧中,这个“完人”的生活环境是家庭,与他或她形成对立的往往又是有着亲缘关系的亲人。在《渴望》中,刘慧芳的善良不仅仅是通过她自己的行为,而且是通过与她形成对比的王沪生的行动和与她形成对应的宋大成的行动体现出来。主人公的善良正是通过其对手的不善得到突出的。在人物的命运上,也是二元对立的。刘慧芳那么善良,但她的命运却非常悲惨,好人不得好报。这种二元对立的格局,大大简化了生活的复杂性,观众豪不费力就做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