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的思想试题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测试卷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d98c0e7b14e852458fb577b.png)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
”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
”王夫之对“理”的阐述()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黄宗羲指出:“……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
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为此,他主张()A.“有治法而后有治人”B.“天下为主,君为客”C.“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D.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3.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B.两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两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D.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4.《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5.《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述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
”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A.以民为本B.关注民生C.人性向善D.关注现实6.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士的兴起D.“学在民间”7.“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8.有一种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一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一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b60cb258f5f61fb73666d4.png)
第4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习目标]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思想主张(1)挑战正统: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存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2)否定儒学权威: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3)诗文写作风格: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2.代表作:《藏书》《续藏书》《焚书》和《续焚书》等。
3.影响: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
1.明末清初为何会出现众多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家?提示经济上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高度强化和明清易代的激烈的阶级和民族矛盾的冲突;思想上程朱理学的僵化和八股取士的禁锢;外部环境,西学东渐,西风渐入。
2.(教材第19页学习思考)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李贽的这一认识?提示李贽的这一认识是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否定,是对“私欲”和个性的客观肯定,表现了他鲜明的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的精神。
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三大进步思想家2.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思想主张①文化上提倡经世致用,著有《潜书》。
②政治上,对专制君主进行大胆批判,对“官”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贼”。
(2)评价①他的言论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他对专制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的批判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思维点拨]明清之际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
他们从儒家思想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筑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但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构想,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其思想仍为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
3.比较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思想,指出各自的侧重点。
提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思想侧重点的不同4.提示(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卷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卷](https://img.taocdn.com/s3/m/490aae0c524de518974b7dba.png)
明清之活的儒家思想一、1.明清之,黄宗羲提出振的主“天下主,君客〞,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猛烈抨“孤秦〞“陋宋〞。
上述思想理解的是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明了儒家思想正地位受到冲C.反映了君主制制度受到批判D.掀起了声浩大的思想解放运【答案】 D2.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构比作一个大的美国“潜水艇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下面是缺乏的民。
文官和民两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幼。
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A.君主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B.官僚体制失去社会的控制C.儒家理念深入民社会D.社会各流通渠道通【答案】 C3.王夫之:“以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炎武:“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两句言分反映了怎的思想步性A.反封建君主制;世致用B.反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工商C.反封建制;人人平等D.反中央集;否认宋明理学【答案】 A4.王夫之气是唯一体,天地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物。
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
王夫之的一思想A.批判了封建君主制制度B.了儒学的正地位C.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D.倡了世致用的学【答案】 C5.炎武在?日知 ?中提及:“今士大夫父母在而兄弟异居,十家而七⋯⋯其甚者乃危亡不相知,寒不相恤⋯⋯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求分异。
〞种社会象说明A.商品增了私有念B.本主萌芽在江南出C.孝敬父母的念打破D.市民的伍不断壮大【答案】 A6.炎武指出:“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胙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我郡犹缺乏也。
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说明炎武A.批判君主制制度B.主回到“封邦建国〞C.主推行郡制度D.旨在建立民主政治体制【答案】 A7.史学家旭麓在?漫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期性⋯⋯可以:代代相承,化微。
但是,在明清之,中国社会一度出比明的迹象。
高二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
![高二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39ed5de58fb770bf68a55cf.png)
高二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1.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私有制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答案】A【解析】“天下……非一姓之私也”是在批判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思想,没有提到私有制和中央集权的问题,故排除BD,王夫之当时还是仅限于批判旧社会,还没有先进到提出新的理想社会的程度,故排除C,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王夫之2.李贽说:“除欲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这表明他A.将孔子树立为思想界的神圣人物B.认为儒家经典神圣不可侵犯C.主张是非的标准随时代变化而变D.认为人不能脱离物质而空谈道德【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贽的思想。
依据所学可知,李贽是明末著名的“离经叛道”的儒家思想家,主张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从材料可知,李贽认为人应该有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空谈道德。
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异端”李贽的思想3.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④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相同之处。
由于明清之际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的缓慢,所以中国的资产阶级没有在当时产生,材料中的三大思想的阶级实质仍然是封建的地主阶级,所以他们的思想不可能出现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③项的内容错误,所以排除。
对儒学总清算的是新文化运动,这三大思想家的思想还是属于儒学范畴的,不过是批判的继承的儒学,不是传统的正统儒学,其地位也低,并不是当时的主流思想。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7: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7: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b40c162d15abe23492f4d7f.png)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1.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
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
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
”在此,王夫之()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B.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C.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D.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2.与同时期进步思想家相比,王夫之思想的独特性体现在()A.提出了早期的民主思想B.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C.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D.抨击君主专制3.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
这表明他()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4.黄宗羲认为,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其历史意义是()A.尖锐揭露封建制度是天下之大害B.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C.号召人民使用暴力推翻封建制度D.否定了“家天下”行为的合法性5.“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
”这种“异质因素”是指()A.自然经济开始趋于瓦解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挑战正统,抨击君主专制的主张D.“发明本心”,心学的成熟6.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
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李贽挑战理学权威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C.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D.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7.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
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1.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1.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630ff4102de2bd9605886b.png)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目标导航]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背景(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经济: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4)个人: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
2.特点:离经叛道,自称异端。
3.主张(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3)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4.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1.思想主张2.历史影响: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易错提醒](1)道学家不同于道家。
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而道家是春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派,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
(2)李贽虽然否定孔子权威,斥责礼教虚伪,但他对儒家思想并不是完全抛弃,而是扬弃。
李贽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只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
(3)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他所倡导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而不是法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概念阐释]“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轻巧识记]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可概括为“三大背景、四大思想家”主题一李贽思想形成的原因、进步性及评价史料一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分层检测:(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对接高考)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分层检测:(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对接高考)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d5283bde80d4d8d15a4fbb.png)
第一单元测试(对接高考)1、“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2、《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3、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4、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5、《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6、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7、清朝学者赵翼说:“两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发生改变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C.民间向学之风兴起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8、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试卷【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ec4fc0770bf78a64295406.png)
人教版历史高二必修3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明末清初,一些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由此形成了A. 经世致用思想B. 工商皆本思想C. 格物致知思想D. 民主革命思想2. 李贽自称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异端”,下列与此不符合的是A.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B. “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C. “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D. “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二、连线题3.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材料二方动即静,方静旋动。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王夫之(1)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是什么?(2)综合本课所学知识,小组合作探究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4.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李贽《焚书》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
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
”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
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阶段性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阶段性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3eec5e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f.png)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2018·某某师大附中期中)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国君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
著名的事例有齐桓公礼聘管仲、勾践出车行舟四处访贤逢士“必问其名”等。
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 )A.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B.冲击了世卿世禄制度C.形成了尊重人才的风气D.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解析:材料“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主要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礼贤下士的风气,没有涉及诸侯争霸,故A项错误;由于“士”的出身多样,一旦被选中可能位极人臣,但是和国君没有血缘关系,对世卿世禄的制度有一定的冲击,故B 项正确;春秋战国之“士”更强调有一技之长,没有道德的约束,无法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故C项错误;分封制瓦解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B2.《诗·鲁颂·泮水》中曾提到鲁僖公立“泮宫(国家高等学府)”,但后来又有些诸侯公开地说:“可以无学(不办学校),无学不害。
”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孔孟推动儒学的学校化教育B.“士”阶层的兴起与壮大推动私学发展C.分封制的瓦解使诸侯失去官办学校的能力D.“礼崩乐坏”使统治者急于恢复礼乐制解析:西汉时期儒学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儒学学校化教育才出现,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使各国统治者忙于战争,顾不上办学,更无法恢复礼乐制度,排除C、D两项。
由于各国重视士的作用,士是由私学培养的,因此各诸侯国的官学可以不要,故选B项。
答案:B3.(2019·某某月考)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其思想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
但其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其思想本质却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这一本质是( )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等级秩序C.主X“仁政” D.天人感应解析:孔子的“爱人”“礼”都是讲究等级的,这就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因而受到了重视,所以答案选B项,排除A项;C项是孟子的思想,排除;D项是董仲舒的思想,排除。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小题专练: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小题专练: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ff212e866fb84ae45c8dc1.png)
第四课小题专练1、明末“经世致用”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不包括( )A.政局动荡,统治腐败,社会危机严重B.商品经济发展,“重商”思想占统治地位C. 一些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将学术与现实相结合D.明朝内外交困,危机四伏2、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
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A. 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C. 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 挑战宋明理学权威3、李贽主张“因材”“并育”,“名从所好,各骋所长”。
李贽的这些言论( )A.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B.主张发展人的个性C.否定了“天理”的存在D.抨击了道学的虚伪4、黄宗羲认为“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这表明其( )A.代表市民利益向封建君主抗议B.是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第一人C.抨击“家天下”,倡导公天下D.否定当时政治制度,提倡民主5、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D.建立君主立宪制6、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
”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
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B.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C.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D.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7、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下列观点与此相悖的是()A.“天之立君,本以为民”B.“受命于天,既寿永昌”C.“君臣友朋,相为表里”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8、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黄宗羲的思想试题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
![黄宗羲的思想试题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acf9615acfa1c7ab00cc04.png)
(2017—2018学年四川省阆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一书中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B.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C.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D.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不大【参考答案】D【解题必备】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经历(1)他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
(2)曾投入抗清斗争,后致力于著书讲学。
2.思想(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揭露它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3.作用: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应予以改革,强调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广大百姓的快乐与否。
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儒学统治地位已动摇B.儒学出现了趋时更新C.正在酝酿着社会转型D.君主专制逐渐被削弱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
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同时他又指出,“有明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这反映了黄宗羲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王阳明提出“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
黄宗羲提出“君之与臣,名异而实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二者都破除了权威崇拜,意味着思想启蒙B.二者都质疑程朱理学,但所属的范畴不同C.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批判与否定D.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答案】B【解析】儒学统治地位动摇于新文化运动时,故A与史实不符,故排除;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应该予以改革,应以百姓的快乐与否作为成功治理天下的标准,这是对儒家传统民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故选B;黄宗羲的观点在当时君主专制强化的背景下属于非主流思想,不能仅凭他的一个主张就推论出中国当时正酝酿着社会转型,故排除C;D不符合史实,因为当时君主专制是被强化的状态,故排除D。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143fd5700abb68a982fb45.png)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高二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 “仁”B. “心外无物”C. “理”D. “格物致知”【答案】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的核心思想。
2. 王夫之是清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 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B. 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C. 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D. 提出了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答案】C【解析】材料中抨击“孤秦”“陋宋”是否定两个王朝的弊端,批评帝王的做法,C 正确,没有涉及到礼教官场A错误;没有提到考据学B错误;D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
3.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
”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 儒家、道家B. 儒家、墨家C. 法家、墨家D. 墨家、道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百家争鸣。
材料体现了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区别。
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家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所以答案选B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墨家4. 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A. 诚敬存之B. 发明本心C. 端坐澄心D. 读圣贤书【解析】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道德伦理即所谓的三纲五常,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
A选项并不是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B选项不够准确,没有提到本心的内容究竟是什么;C选项并不是朱熹认为的合理方式。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巩固辅导七十四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巩固辅导七十四](https://img.taocdn.com/s3/m/13bf66885022aaea998f0f66.png)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巩固辅导七十四第1题【单选题】王夫之是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他认为“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这里的“器”是指A、客观存在的事物B、人们感知事物的器官C、万物发展的规律D、进行科学试验的仪器【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
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 )A、抗清斗争高涨B、宋明理学兴盛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方思想的影响【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明代画家徐渭主张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
他的画,用笔放纵,设墨酣畅。
他甚至把水墨倒在纸上,随着散化之形而作勾勒。
这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心外无物”D、“理”“欲”统一【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
”材料反映了(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危机B、王阳明主张“经世致用”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D、阳明心学对后世影响巨大【答案】:第5题【单选题】清史研究者阎崇年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中评说了康熙对中国历史的八大贡献,其中四项为①削平三藩,巩固统一;②统一台湾,开府设县;③抵御外侵,缔结和约;④亲征溯漠,善治蒙古。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上述贡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顾炎武治学,“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可见顾炎武主张读书( )A、应专攻儒家经典B、不要学习六经以外的书籍C、应旨在经世致用D、六经能解决一切现实问题【答案】:第7题【单选题】王夫之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批判“去人欲,存天理”,还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
2018年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8年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f071de3acc175527072208c8.png)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
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
王夫之的这一思想A.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颠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D.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学风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及:“今士大夫父母在而兄弟异居,计十家而七……其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
”这种社会现象表明A.商品经济增强了私有观念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C.孝敬父母的传统观念打破D.市民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3.《万历十五年》中写道:“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作者意在说明明朝A.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B.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的发展C.八股取士钳制思想D.闭关锁国导致东西文化的隔绝4.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
在此,王阳明A.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C.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D.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5.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在于A.肯定自然规律的客观存在B.体现了格物致知的思想C.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思考D.完全否定了鬼神的存在6.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变革,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封建士大夫上进无路,且时有生命之虞,只好逃避现实,缄口不提政治,不褒贬人物,而经学日趋庸俗、烦琐,士人对这些理论及学风极端厌倦,从而形成玄学。
这种思想A.崇尚神学迷信B.吸收道家学说C.倡导学以致用D.动摇儒学正统7.据《汉书》记载:“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双基测试)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
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
王夫之的这一思想
A.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颠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
D.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
(1)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在认识论方面,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3)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作用: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室语》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王夫之指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贼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家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上述两人的思想主张从根本上反映了
A.社会治安恶化导致民不聊生
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诉求
C.民本思想代替君主专制观念
D.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
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
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
”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B.发挥市场的作用以促进商品流通
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王夫之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他,想赠送些吃穿用品。
王夫之拒不接见,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下一副对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这表明王夫之
A.严格自律,注重名节B.坚持反清复明活动
C.学说得到清政府尊重D.对政治腐败深恶痛绝
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题文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文信息“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可知,唐甄批判君主专制,王夫之指出了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这都是明清之际出现的新思想,从根本上反映了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诉求。
A、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2.【答案】B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当谷物贵的时候,即使皇帝禁止高价,由于商人惜售,价格依然高,反之亦然,不如让市场来自动调节粮价,说明王夫之主张发挥市场的作用以保持物价的稳定,故B正确。
材料中并未涉及农商并举的内容,A错误。
材料主张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不应过多干涉物价,C错误。
材料未提到征收工商税,排除D。
3.【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