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气象灾害
高考地理2025年自然灾害知识点全解析
![高考地理2025年自然灾害知识点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11c38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7.png)
高考地理2025年自然灾害知识点全解析自然灾害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对于 2025 年的高考考生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水文灾害等进行全面解析,帮助考生系统掌握这部分内容。
一、气象灾害(一)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气旋性涡旋。
它通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台风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广阔的高温洋面、充足的水汽供应和地转偏向力等。
在我国,台风主要影响东南沿海地区,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暴雨洪涝暴雨洪涝是由短时间内大量降水引起的。
其形成与气候、地形、水系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容易导致暴雨的发生。
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更容易遭受洪涝灾害。
(三)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导致的水分短缺现象。
它会对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干旱的发生与大气环流、地理位置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四)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对农业、交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二、地质灾害(一)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
其发生与地壳构造、板块运动和地质构造等密切相关。
地震的强度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震级越大,破坏力越强。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汇处,是地震多发国家之一。
(二)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则是由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它们的发生与地形、地质条件、降水等因素有关,常在山区爆发,给山区的居民和基础设施带来巨大威胁。
三、水文灾害(一)洪水洪水包括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海洋洪水等。
河流洪水通常是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原因导致河流水位上涨超过河岸而引发的。
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措施有哪些
![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措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eb88f7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a.png)
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措施有哪些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在高考地理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了解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措施,不仅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对灾害的能力,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洪水等原因导致的河水泛滥、淹没陆地的现象。
预防洪涝灾害的措施包括:1、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等。
水库可以在雨季储存多余的雨水,在旱季放水灌溉,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堤坝能够阻挡洪水,保护沿岸地区。
2、加强河道整治,定期清理河道淤泥,拓宽河道,保证水流畅通。
3、建设排水系统,城市中完善的排水管网能够迅速排除雨水,减少内涝的发生。
减灾措施主要有:1、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知居民做好防范准备,如转移财产、撤离危险区域等。
2、组织救援力量,营救被困人员,提供食品、饮用水等基本生活物资。
3、洪水过后,进行卫生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二)干旱灾害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的土壤缺水、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的灾害。
预防干旱的措施有:1、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修建蓄水工程,储存雨水和地下水,以备干旱时期使用。
3、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种植耐旱作物。
减灾措施包括:1、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向云层播撒催化剂增加降雨量。
2、调配水资源,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向干旱地区调水。
3、对受灾地区提供抗旱物资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恢复生产。
(三)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会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预防台风的措施主要有:1、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让居民提前做好防范。
2、加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如房屋、桥梁、电线杆等,提高其抗风能力。
3、在沿海地区建设海防林,减弱台风的风力和海浪的冲击。
减灾措施包括:1、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的避难场所。
2、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救援,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恢复供电、供水和通信。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9e0409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b.png)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在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了解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为大家归纳一下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它们的基础成因。
一、气象灾害1、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气旋性涡旋。
其形成的基础成因主要包括:广阔的高温洋面,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合适的地转偏向力,有助于气旋的形成和维持;较弱的垂直风切变,使得台风能够保持完整的结构。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常常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破坏。
2、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
其形成的基础成因在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堆积,当冷空气势力足够强大,并且在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就会向南侵袭。
寒潮常常导致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农业、交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3、暴雨洪涝暴雨洪涝的形成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
充足的水汽供应是前提条件,比如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或者大面积的水域;强烈的上升运动,如锋面活动、气旋活动、地形抬升等,促使水汽凝结成云致雨;持续的降水时间和较大的降水强度,使得地表径流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引发洪涝灾害。
4、干旱干旱的基础成因主要包括长时间的降水稀少,可能是由于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水汽输送不畅;高温天气,增加了水分的蒸发;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破坏了植被,降低了土壤的保水能力。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的突然释放。
其基础成因在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当板块之间发生挤压、拉伸或者错动时,积累的能量超过岩石的承受限度,就会引发地震。
地震的危害巨大,会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的破坏。
2、滑坡滑坡的形成与地形、地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陡峭的山坡地形为滑坡提供了势能;软弱的岩层或者地质结构面,降低了山体的稳定性;大量的降水或者地下水活动,增加了山体的重量和下滑力;人类的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堆载等,破坏了山体的平衡,从而引发滑坡灾害。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讲义-气象灾害(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讲义-气象灾害(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37c51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1.png)
自然灾害[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基本概念]洪涝灾害、干旱、台风、寒潮;地震(震级、地震烈度、震中、震源深度、等震线、震中距、震源、地震波)、滑坡、泥石流。
[基本原理]洪涝灾害形成原因;滑坡形成机制、泥石流形成条件。
[体系架构]气象灾害一、常见的气象灾害1.洪涝灾害(1)概念: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与危害思考影响洪涝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案①自然因素:洪涝灾害本身的强度大小。
②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
2.干旱灾害思考我国东部季风区为什么旱灾频发?答案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是旱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3.台风灾害(1)概念: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分布与危害回归教材读必修第一册教材第103页图6.6“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动的主要路径示意”,写出台风登陆路径。
答案一是从生成地向偏西方向移动,在我国广东、海南沿海登陆;二是从生成地向西北方向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三是从生成地向西北方向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
4.寒潮灾害(1)概念: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分布与危害二、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手段灾害监测我国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灾害防御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灾害救援与救助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灾后恢复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1.洪涝灾害(1)形成原因(2)引起我国洪灾的主要洪水类型类型时空分布成因分析暴雨洪水4~9月;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台风、锋面等引起,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融雪洪水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冰凌洪水初冬和初春;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如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由于大量冰凌阻塞形成的冰塞或冰坝拦截上游来水,导致上游水位上升,在冰塞溶解或冰坝溃决时蓄水迅速下泄形成洪水(3)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①工程性措施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修建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治理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治理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高三地理备考资料气象灾害
![高三地理备考资料气象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34c37192a98271fe900ef9c1.png)
高三地理备考资料:气象灾害1.气象灾害: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主要类型: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
台风多发生时间:每年夏秋季节地点:多在沿海地区。
形成条件:台风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特点:(1)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2)北逆、南顺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3)结构分: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
(4)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减灾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
探测手段:气象卫星。
暴雨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主要发生地:(1)我国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均会出现暴雨。
主要出现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2)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形成暴雨条件:(1)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2)强烈的上升运动(3)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减灾措施:(1)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2)防洪:①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区等)②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订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相结合。
③生物措施:植树造林,营造河流中上游防护林干旱: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主要发生地: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形成因素:由多种因素引起。
防御干旱:(1)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减轻和避免干旱威胁。
(2)在干旱多发区,选择耐旱的作物(3)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多发时间:冬半年,以秋季和春季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防御方法:(1)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使海上船只在大风到来前返港(2)提前有关部门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气象灾害》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气象灾害》真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92d7a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3.png)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气象灾害》真题练习含答案(2023·新疆)我国是受台风和寒潮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
图为“我国寒潮和台风的主要移动路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显示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区域是()A.海南省B.内蒙古自治区C.辽宁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下列关于沿海地区防御台风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①海上船只减速慢行①居民尽量减少外出①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①居民及时向低洼地区转移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A 2.C【解析】1.读图可知,海南省由于纬度较低,离冬季风的源地远,受寒潮影响较小,而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位置偏北,离寒潮源地近,受到影响较大,A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选A。
2.台风会带来狂风巨浪,因此海上船只应尽快靠岸进港,而不是减速慢行,①错误;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及许多次生灾害,因此居民尽量减少外出,降低受到伤害的可能必一,①正确;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对台风天气作出应急方案,从而减轻台风带来的灾害,①正确;台风带来的暴雨有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因此居民不能向低洼地区转移,①错误。
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点睛】寒潮的危害及防减具体措施:危害—低温冻害,对冬作作物影响大;大风,引起沙尘暴;暴雪,在草原地区造成“白灾”;对交通、通信设施造成危害。
措施—做好防冻保温措施(覆盖、放烟、涂石灰、灌水等);建设防护林牧区;做好草料储备;种植耐寒作物。
(2023·北京)2022年11月12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寒潮对北京地区的影响是()A.河流泥沙淤积B.大风降温C.土壤严重缺水D.树木枯死4.防御寒潮的主要措施有()①关注天气预报预警①增加野外考察活动①提醒居民添衣保暖①做好通信设施维护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答案】3.B 4.C【解析】3.冬季寒潮带来的降水以固态形式的降雪为主,且往往降水量较少,流水侵蚀作用较弱,不会导致河流泥沙淤积,A错误;寒潮过境带来雨雪、降温、大风天气,B正确;寒潮带来的大气降水可以缓解土壤缺水,不会导致树木枯死,C、D错误。
2025届高考艺术生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8 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2025届高考艺术生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8 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4c1ad0a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08.png)
2020·山东
பைடு நூலகம்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
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 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如下在图中分别画出台风所属天气系统气流的水平运动方 向和垂直运动方向。
2.能准确描述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
02 PART
考点突破
考点一:锋面与天气 1.基本概念 气团 锋面
(1)气团
水平方向上温
暖气团
度、湿度等物理性 质分布比较均一的
温暖
大范围空气,叫做 气团
湿润
气压低
冷气团
寒冷 干燥 气压高
单一气团 控制的天气, 以晴天为主。
易混辨析
•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较而 言的,所以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 锋面处冷暖气团交汇,暖气团上升而容易产生降水,但不一定所有的锋面 处都产生降水。
考点一:锋面与天气 1.基2本.锋概面念 气团 锋面
锋面:当冷、暖两种性 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 他们之间出现的交界面
(2)锋面
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 等都有明显差别,所以锋面附 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暖气团
冷气团 地面
锋线:锋面与地 面相交而成的 线
考点一:锋面与天气
2.必备知识-冷锋与天气
观察冷锋过境的动画演示,请说 出城市在冷锋过境前、中、后的天 气变化情况(从晴雨、气温、气压 三方面描述)。
浙江1月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8c318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8.png)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在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不仅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和预防自然灾害。
接下来,咱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的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的现象。
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内的地形地貌、水系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等。
比如,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水不畅的地区容易发生洪涝;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占用河道等人类活动也会加大洪涝灾害的风险。
在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和空气干燥,水分严重不足的现象。
它的形成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容易出现干旱;地处内陆的地区,水汽难以到达,也常常遭受干旱的困扰。
我国的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容易发生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在 7、8 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出现伏旱。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损失。
台风形成需要广阔的高温洋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以及弱的垂直风切变等条件。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区域,每年的 7 9 月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爆发主要与冷空气的堆积和引导气流有关。
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的部分地区在冬季容易受到寒潮的侵袭。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而产生的震动。
地震的发生与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壳岩石的性质等密切相关。
板块交界处是地震的多发区,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处,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气象灾害总结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气象灾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f21205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b.png)
自然灾害地理知识点气象灾害总结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环境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
常见的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水、干旱、台风、龙卷风、冰雹等。
这些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是对不同气象灾害的地理知识点的总结。
1. 暴雨和洪水:暴雨是指短时间内强降雨的现象,其降水量超过了当地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所能容纳的范围。
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位突然上涨并超过警戒水位,导致周围地区的淹水现象。
暴雨和洪水主要发生在气候潮湿的地区,例如热带雨林地区和高山地区。
暴雨和洪水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如灾害性的泥石流和滑坡。
2. 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内降水量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气候现象。
干旱通常发生在沙漠和半干旱地区,也可能发生在农业地区。
干旱导致土地干燥和水资源短缺,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水资源)是干旱发生和加重的主要原因。
3.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其强度与风速关联。
台风主要发生在热带海洋地区,例如太平洋的台风受菲律宾、日本和中国沿海地区的影响。
台风带来强风和暴雨,造成房屋倒塌、洪水和风暴潮等灾害。
台风路径的预测和风险管理对受影响地区的防灾工作至关重要。
4.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大的、旋转的空气漩涡,其形成于强对流天气中的云下。
龙卷风通常在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碰撞的地方形成。
龙卷风带来强劲的风速和破坏性的力量,可以摧毁房屋、砍倒树木以及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龙卷风多发生在美洲中部的“龙卷风走廊”地区,同时也在其他地区有发生。
5. 冰雹:冰雹是在强对流云中形成的降雨过程,其中的水滴经过上升运动和凝结过程后变成冰粒。
冰雹在云中不断增长,最终下落到地面。
冰雹通常在雷暴活动时出现,它们的大小可以从豆大小到橙子大小不等。
冰雹可以破坏农作物、破坏房屋和车辆,对农业和财产造成严重破坏。
以上是对气象灾害地理知识点的概括。
气象灾害的发生与地理条件、气候环境的差异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d9af2f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3.png)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入海口少,泄洪能力差。
(2)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积,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
③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如水库蓄水能力不足等。
2、分布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北美洲东部等地区。
3、危害(1)淹没农田和村庄,破坏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
(2)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引发疫情,影响人类健康。
4、防御措施(1)工程措施①修筑堤坝,整治河道,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
②修建水库,调节径流,削减洪峰。
③开辟分洪区,滞蓄洪水。
(2)非工程措施①加强监测和预报,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②建立健全防洪法规,加强洪泛区管理。
③进行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干旱灾害1、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地形:地势高,水汽难以到达。
③土壤:土质疏松,保水能力差。
(2)人为原因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
②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③水污染严重,导致可利用水资源减少。
2、分布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危害(1)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农业生产。
(2)造成水资源短缺,影响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
(3)引发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生态问题。
4、防御措施(1)农业方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培育耐旱作物品种。
(2)工业方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污染。
(3)生活方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倡导节约用水。
(三)台风灾害1、形成原因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由于强烈的大气涡旋形成台风。
2、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域。
3、危害(1)狂风:摧毁建筑物、电力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冲毁道路和桥梁。
(3)风暴潮:破坏沿海地区的海堤、港口和养殖场。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4第六章第一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34第六章第一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85dbf74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1a.png)
(2024·汕尾模拟)主震型地震的震级很高,主震释放的能量占整个地震序列的90%以上。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4时17分与13时24分,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大地震及多次余震,震中相距96千米,震源深度均在20千米以内,是一种罕见的“双主震型地震”,损失巨大。如图示意此次土耳其“双主震型地震”烈度分布。据此完成1~3题。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调蓄能力减弱
建筑物占据河道
降低了河道的排水速度
占用分洪区
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
3.洪涝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
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上中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第一节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一、气象灾害
1.洪涝灾害
(1)形成。
(2)分布。
【思考】从洪涝灾害形成条件角度,分析我国洪涝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平原地区的原因。
提示:从气候因素看,我国东部季风区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容易导致江河洪水泛滥。从地形因素看,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涝灾。
A.西南风B.东北风
C.东南风D.西北风
4.本次台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①因暴雨引发山体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②我国多个内陆城市会在家门口看到“海”
③对沿海城市的破坏力大,百害而无一利
④沿海地区的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3.A4.D解析:第3题,台风中心是低压,当台风中心位于菲律宾群岛北部时,吕宋岛北部城市阿帕里的气压高于台风中心,故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部的阿帕里指向北部的低压中心,加上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右偏成西南风,故选A。第4题,本次台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我国多个内陆城市因台风带来的暴雨,出现城市内涝,因而家门口能看到“海”,②正确;沿海地区的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④正确;暴雨能引发山体滑坡,但不会引发赤潮,赤潮是由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的,①错误;台风对沿海城市的破坏力大,但同时能够缓解高温、旱情,所以并非百害而无一利,③错误。故选D。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气象灾害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气象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8222485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d.png)
6-7级
8-9级 10-11级 12-13级 14-15级 ≥16级
@时光
台风 热带气旋
飓风
台风眼 旋涡风雨区
外围大风区
台风结构 外围大风区 旋涡风雨区
天气特征 多云大风
狂风暴雨
台风眼
少云无风
台风(飓风)形成条件
(1)热力条件:广阔洋面水 温高(海洋的温度至少要保 持在26℃以上)。 (2)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 充沛的水汽。 (3)其他条件:水平方向上 受强烈地转偏向力作用。
②排水不畅
弯曲,排水不畅
河道
淤积或占用河道
③调蓄能力差: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3)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
但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 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①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 ②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宣传教育;推行防洪保险
[例1] (2021·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巢湖多年平均水位 8.03米。
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地势低,为洪水区,积水快,易内涝; 洪水期临近的河流和湖泊(巢湖)水位远比圩田高,圩田积水难以排出,且面临决 堤威胁。
1.我国旱灾多发区及成因 (1)我国旱灾多发区
冰凌洪水
初冬和初春,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 纬度的河段,如黄河上游和下游的 部分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
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封冻,初春时上 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 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 水
(2)洪水灾害的成因
气候:降水多,变率大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自然灾害第1讲气象灾害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自然灾害第1讲气象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662ffe4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e.png)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能力形成点 常见气象灾害的分布、成因及影响
[整合构建]
1.常见气象灾害的分布、成因、影响
类型 分布
成因
影响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 广阔的暖洋面(热
热带 气候
海地区、中国东南 带、副热带);充足 狂风、暴雨、风暴潮、洪涝, 沿海、日本和东南 的水汽;上冷下热 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 亚、加勒比海和美 的不稳定的大气结 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
4.台风带来的危害 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
狂风 暴雨 风暴潮
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 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5.我国的台风灾害 (1)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2)多发季节:夏秋季节。
[知识巩固]
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 力在12级以上。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洪涝灾害相比,台风的特点有( ) ①破坏性大 ②季节性强 ③可以缓解旱情 ④复合型特征明显
知识点1 洪涝灾害
[知识筛查]
1.概念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 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区 (1)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 海洋性气候区等。 (2)从地形因素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暴雨 及热带气旋影 短时间的集中降水过 命财产安全。山区暴雨可能
响的沿海地区 程
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
质灾害
类型
寒潮
沙 尘 暴
分布
深秋到初春季 节的北半球中 高纬度地区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0a9bb0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5.png)
高考地理常见自然灾害与基础成因归纳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是重要的考点。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归纳一下。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河流、湖泊等水体水位迅速上涨,超过了其承载能力,从而导致河水泛滥、淹没周边地区。
其成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持续的暴雨或短时间内的强降雨是导致洪涝的直接原因。
比如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容易带来过多的降水。
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容易积水成涝。
例如平原地区,尤其是河谷、盆地等地,水流汇聚,容易形成洪涝。
河流因素:河流的水系特征也会影响洪涝的发生。
如果河网密布、支流众多、河道弯曲、河床淤积等,都会降低河流的排水能力。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没有有效降水,导致土壤缺水、河流水位下降、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大气环流异常: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形成降水。
地理位置: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人类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导致生态破坏,加剧了干旱。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广阔的高温洋面: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合适的地转偏向力:使得气流能够旋转起来。
初始扰动:促进了空气的上升运动,形成低气压中心。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其成因主要是:高纬度地区冷空气的堆积和加强。
大气环流的引导:使得冷空气能够迅速南下。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
其主要成因是地壳内部的能量积累和释放:板块运动:板块的碰撞、挤压和拉伸,导致地壳变形,积累能量,当能量超过岩石的承受限度时,就会发生断裂和错动,引发地震。
火山活动:火山喷发时的能量释放也可能引发地震。
2、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的考点总结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的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28a05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0.png)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的考点总结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
以下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考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河流、湖泊等水体水位迅速上涨,超过了其承载能力而引发的灾害。
其形成原因包括持续性的强降水、流域内的地形地貌(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系特征(支流众多、河道弯曲等)以及人类活动(如围湖造田、破坏植被等)。
洪涝灾害的危害巨大,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疫病流行。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导致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其他生物生长需求的现象。
其形成与气候类型(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区)、大气环流异常、地理位置(如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等因素有关。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水资源的供应,破坏生态环境,引发饥荒等问题。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气旋。
它通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台风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广阔的高温洋面、充足的水汽供应、地转偏向力等。
台风带来的强风可能会摧毁建筑物、折断树木,暴雨可能引发洪涝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风暴潮则会冲击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的淹没和破坏。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形成主要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积聚和大气环流的调整有关。
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都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受冻害、牲畜死亡,道路结冰影响交通出行等。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地壳震动的现象。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的运动、断层活动等密切相关。
地震的危害主要包括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道路和桥梁损坏等,还可能引发火灾、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2、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气象灾害【背景资料】中国气象报报道1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是继《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之后,我国制定的第二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相配套的气象行政法规。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颁布实施是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是科学防灾、依法防灾的具体体现,标志着我国自然灾害防御法律体系更加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法律依据更加充分、法律保障更加有力,这对于全面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气象灾害防御,有效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气象报报道2009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召开。
此次座谈会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和中国气象局联合举办,目的是总结《气象法》实施十年来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进一步做好《气象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
《气象法》于1999年10月31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它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全社会气象活动的重要法律,在规范气象工作,促进气象事业发展,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命题分析】(1)复习提纲:(2)重难点精讲(一)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自然资源是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产生的地理事物,它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灾害是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产生的地理事件,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应该说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相互关联的,自然资源的异常变化会引起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可以分为天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五类。
自然灾害在发生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资源和作用。
(二)自然资源1•气候资源:(农业;气候瓷源决定看该地的农业类型、种植带嵯布局结构、生产潜力、发 展前品以及杞林牧产品的质墓馥童和分布等.屮建筑;日照与街道方位应成讦~釘夬角-屮风与城市知咙b 不同医域内有大气污染的工业企业的布局应等慮风向,亠 交通=海陆空交通建设应充分利用气侯瓷源并尽壘睦开气豢灾:害." 其他旅淙医疗、商业氛7 2•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洋渔业资源3•陆地资源(ft :懺罗斷、巴西、理塞大甬RL 印匡i 加畫尢和类国七国占世界邑储童的Q0%・煤:集中芬布在北爭球亚8決脚澹中訊中国、美国、较尢石涵 王薫产制簸一申厭俄罗斷、寤、加芟尢、申国、印足、墨西扇=更匡 矿 我園王要矿产匕煤矿、石淋 轶矿、胥色金属矿(路) 产.戏国矿产分布特总 分?5厂送想对第申(爆 铁、石油一北方屠笳耳色金廉矿一南方层 我国矿产开发利用申存在的间题,號环产重、浪费严重.「合理开笈,貓利用、8SS3. 檢好矿区於)殊保工作. 切霸坤新制料、新能爲(三)自然灾害(1)天文灾害太阳活动的表现、标志、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是高考试题考查的重 点内容之一。
太阳活动在光球层和色球层上的表现分别是黑子和耀斑 的增多,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
候* 源(概僉匕扌旨可以为人粪生产和生活提供贬料或能源的吒候娶素或吒侯现橐的总体-*与其他自癥源相比’具有晋遍存在数值性、变率性等恃征"孑 性质,利用内容 韌l®S ; 我国分布: 可再生蹩源;目前主夏利用的是光、热、水、扯等・卩 纬度(木阳高度角)、日照时融 天气齿ft, 朝曜异小,但西部优于东部.屮最高区一青藏高原最低区一四川噩地・+■ 各大陆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尤基做哈拉沙漠地送:験高-* 热童I 世界分布:「表不方法匸气温、和溟、无霜期."J 彫响因重・恵阳辐射。
期 L 热蹙帝,热鑿诀左农柞物昂熟制.亠 「衡童指标士降水量与蒸发童的对比关系・心Y 全球分在F;赤道多,亚热带丈陆西岸' 内部少,逞带多,极地少(二参二少)*L我画分帝;从东甫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使地球气候异常、影响电离层,导致地面通讯的中断及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
(2)气象灾害:气象气候灾害的成因、发生规律及其防御往往成为高考的热点内容。
而利用天气系统和气候因子分析气象气候灾害的成因与时空分布规律往往成为高考的最佳切入点。
因此复习时要结合大气环流、各种气候特点了解气象气候灾害产生的机制、发生的时间、影响和分布的主要区域,产生的危害及其防御对策。
如结合冷空气、锋面等因素分析旱涝、寒潮等灾害,结合大气运动分析台风、伏旱、中国华北春旱等灾害成因(3)地质灾害地质地貌灾害是历年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的重点内容,复习地质地貌灾害时要结合地壳运动、内外力作用、植被破坏、地表崎岖等原因分析,特别是在结合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解释世界上一些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a.泥石流爆发的条件:从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方面,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岩石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差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砾石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灾害。
b.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气象气候灾害时间分布气象气候灾:害空间分布②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4)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从成因上讲,自然灾害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灾害的群发性和严重性。
自然灾害的关联性(4)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1)位置:A.纬度位置---- 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B.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
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
②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相反。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副高的位置与强弱影响着我国的降水的多少与分布:4—5 月南部沿海,6—7月江淮地区,7—8 月华北东北地区,9月退到华南地区,下图为夏季风移动和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非阴影区为季风区)【精选试题】选择题: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下图是我国沿海某城市在一次台风天气过程中的风向和风力变化图。
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
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8~ 12级。
读后回答1-2题。
1.在图示天气过程中,台风中心的移动方向是A.由东南移西东北B.由东北移向西南C.由西北移向东南D.由西南移向东北2.南北纬50之间的海洋上很少形成台风,其主要原因是A .洋面水温较低B.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C.地转偏向力太小D.空气湿度太大读榆树、云杉、桃金娘、赤杨四种植物生长地I、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后回答3-6题。
3.1月份四种植物生长地温差最小的是()A .赤杨生长地B .榆树生长地C .云杉生长地D .桃金娘生长地4•图中四种植物若生长在同一海拔地区,其分布纬度较高的两种植物 有可能是()A .榆树、桃金娘B.桃金娘、赤杨 C .云杉、赤杨 D.赤杨、榆树5.四种植物同时生长的地区 1月、7 月平均气温最接近 ( )A . -4C, 17 CB . 1 C, 16CC . 一 5C, 20CD . -9C, 16C6 .四种植物生长地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 .赤杨B .榆树 C .云杉D .桃金娘【原创】我国现在在利用 “北斗一号 ”卫星系统作为我国滑坡、泥石流 和地面O*藝諾肯荊丘一沉降实时监测系统, 从而提高对重点地区地质灾害的监测效率和预警能力。
本项目建立的了滑坡监测示范区在云南哀牢山。
回答7 -9 题。
7.在云南省哀牢山建立自然区的原因是()①哀牢山在地质地貌上是云南省东、西两半部之气候分界线。
②云南省哀牢山的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带。
③保护黑长臂猿、绿孔雀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为目的而建立。
④全面保护自然环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大力发展生物资源,为国家和人类造福。
A .③④B .②③ C.①②D.①③8.“北斗一号”卫星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利用了()A .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卫星地图9.利用“北斗一号”卫星系统,可以及时对滑坡的受灾情况进行监测, 主要是因为()A、可以为地理环境演变提供伪证,能更好的开展科学研究。
B、随时随地,地面都可以接受到至少三颗或以上的卫星信息。
C、有高分辨率的传感器,可以将滑坡与其它自然灾害准确区分。
D、有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专业化的人员,进行数据模拟分析。
2008年11月2日凌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该市西舍路乡下辖的新华、保甸、岔河、朵苴4个村发生严重山体滑坡,其中新华村受灾最为严重。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读图回答10〜12题。
10.造成这次特大泥石流的原因主要有()①连续不断的强降雨②楚雄市地形平坦③特殊的地质条件,松散碎屑物多④人类活动的影响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1.A地区泥石流强度微弱或无明显分布,其原因是()A .降水少,且强度小B.地形较为平坦,坡度小C.人口稀疏,人类活动影响小D.人口素质高,环保意识强12.泥石流分布明显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石漠化②沙漠化③酸雨④水土流失①② B .①③ C.①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3.图7为我国东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图,图8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甲地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表1为该小组对乙地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
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发量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2)指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制图8时出现的一处错误, 并说明判1M JZ1002939SB(1)甲地的年陆面蒸发量数值范围为简述东部地区年陆面蒸--- 中yuOMlrmw)恚1断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