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音的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声音的特性》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这一章的难点,对学生全面了解声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探究的方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生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 是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由于初二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不强,并且容易把声音的大小和声音的高低这两个概念搞混淆,因此音调和响度的理解是本节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三、教法:
本节课准备采用演示、学生实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讨论、演讲,指导学生自学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应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讨论发言。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现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媒体:
实物(音叉、木梳、纸片、橡皮筋等);投影片;录音机、磁带。
五、学法分析:
指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初二学生才接触物理,对物理实验很感兴趣,但缺乏描述和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教师应注意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自己总结物理规律,在脑海中建构本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思路设计: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用录音机分别放一段男声和女声,一段音量大和一段音量小的声音,一段钢琴演奏的和一段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问学生这些声音听起来一样吗?从而引入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二)新课探究
1、音调:
让学生用自带的木梳、纸片、橡皮筋做教材上的实验,问学生声音的高低同振动快慢的关系。讲解:音调、频率的概念。归纳总结: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
大,发音越尖锐,音调越高。投影展示人和动物的的发声、听觉范围图,引导学生回答有关声音频率的问题。讲一些有关声音频率的小故事。
2、响度:
演示:用锤敲音叉,一次重,一次轻。问学生哪次音叉振动的厉害?哪次听到的声音响?讲述振幅、响度的概念。让学生拨皮筋,一次重,一次轻。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让学生看书自学,回答响度还和什么因素有关?如何增大响度?
3、音色:
放一段钢琴演奏的和一段小提琴演奏的同一首乐曲,问学生它们的音调、响度一样吗?引出音色的概念。让两个同学躲在讲台后面讲同一段话,让其他学生判断是谁在讲话,是凭什么知道的?提问:你小时候发出的声音同你现在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当你感冒时,为什么别人一听就知道你感冒了?得出同一个人的音色会随着年龄、健康的变化而变化。
(三)反馈练习:(小结)
1、音调表示声音的,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所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
2、响度表示声音的。它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 ,响度越。
3、乐音除了音调、响度两个特征外,还有第三个特征叫。
4、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他们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5、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的叫声响度大,的叫声音调高。
(四)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一、响度: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决定。
二、音调: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1、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2、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发锐音越尖音调越高。
三、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音色不同。由材料、结构等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