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结构建筑 精彩案例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闷的本命年,去年10月份就开始计划的旅行一直搁浅,这次不管怎么样都要出去玩玩了,就来到了柏林。
坐在租来的车上,Navigation叫我们左转我们就左转,叫我们右转我们就右转,省去了很多的奔波赶车之苦。
于是这次旅行有三大板块组成:
停车,拍照,吃饭
第一个来到的是意味深长的
查理检查站(Haus am Checkpoint Charlie):
柏林墙时期东柏林最著名的过境站,也是1961年美苏坦克相距200米对峙的地方。
现在的柏林墙博物馆就设在这里。
该检查站在当时是最大的边境出入口,也是对人员不设限的唯一检查站,而另外几处检查站一般只允许外交官进出。
该检查站及附近也是当时东柏林人逃往西柏林所乐意选择的点之一,因此出现过不少悲剧性的事件。
大连金石滩影视艺术中心为骨架式双层膜结构,主体膜结构为半个椭球钢网壳上面直接覆盖膜材料,椭球网壳平面长轴60米、短轴45米、高16米;为提高其保温隔热性能,本工程采用了双层膜,膜层间距
475mm。
该项目荣获中国空间结构优秀工程三等奖。
天津保税区区标时至今日,完成于1998年5月14日的天津保税区区标膜结构工程,已经成为中国膜结构业界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膜结构划时代的开始,其中索膜结构是此工程的重点内容,44个独立的膜结构单元体和钢结构采用牵拉方式连接,面材为法国法拉利公司生产的型号为1002T。
展览中心
城风筝放飞场
弗里德里希大帝纪念碑(Reiterdenkmal Friedrichs des Großen)位于
菩提树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
是首都最有名的一条街。
在人行道旁和大街中央隔离地带,高大的菩提树和栗树婀娜多姿,婆娑成阴,大街因此得名。
这里几百年来一直是普鲁士帝国的象征。
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 ):
原霍亨索伦(Hohenzollern)王室的宫廷大教堂和陵墓,做为福音新教教堂同罗马天主教教堂彼得大教堂相呼应。
由于战争原因旧教堂受到严重损坏,因此在1894-1905年间即威廉皇帝二世时期,由拉施多夫(Julius Carl Raschdorff)再次设计建造,新的柏林大教堂是在旧的大教堂拆除之后,按照威廉二世的愿望,建起了一座装饰华丽、带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圆顶,使整个建筑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老博物馆(Altes Museum):
老博物馆是第一家被开放的博物馆(1830年就向游人开放了),是申克尔的伟大作品之一。
登上庄严的楼梯,映入眼帘的是87米长的立面,被18根巨大的爱奥尼亚柱平均分隔。
柱顶是沉思威严的山鹰,并用金字题铭:献给腓特·威廉三世皇帝。
佩加蒙博物馆(Pergamonmuseum):
该馆是博物馆岛上最著名的博物馆。
主要展示从巴比伦到苏美尔、亚述、美索不达米亚到古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艺术与建筑。
马恩广场(Marx-Engels-Platz):
现马恩广场是一处绿树成荫的公园,广场中央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铜像,建于70年代中期。
铜像前方竖立着数面金属板,绘有德国及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历史图片。
国会大厦(Reichstag):
现在不仅是联邦议会的所在地,其屋顶的穹形圆顶也是最受欢迎的游览景点。
相当于我们的人民大会堂。
1933年2月27日深夜大厦突然失火,主厅部分建筑被毁,失火原因至今不明。
这宗“国会纵火案”成为纳粹统治者迫害政界反对派人士的借口,不少德国共产党人因此遭到杀害。
国会大厦圆顶内的节能反射玻璃,透过下面可以看到有人在开会
联邦总理府(Bundeskanzleramt ):
这座白色大厦是“联邦纽带”的一部分。
“联邦纽带”将新建建筑连在一起,同历史建筑国会大厦遥相呼应。
德国的中南海。
德国总理就在这里办公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 Tor):
柏林城市标志之一,是柏林仅存的城门,宽65米,高20米,6个多立克式圆柱,5条11米深的通道
柏林墙筑起后,成为柏林和德国,乃至东西方冷战、分裂的象征,现在则成为统一的象征。
同行5人合影
胜利柱(Siegessäule):
四周被蒂尔加滕森林环绕,是5条大街的交汇处。
用材主要是战利品。
当时是为纪念普鲁士在统一战争中对丹麦的胜利(1864年)而建。
凯旋柱原址在国会大厦前的广场上,1938年被希特勒移到这儿,因为这里正好是六一七大街(当时叫“东西轴线”)的中心点(现在称“巨星”路口)。
柏林备受争议的中央火车站:
Sony-Center的富士山顶
宪兵广场(Gendarmenmarkt )
是欧洲最美的广场之一,总面积达4.8万平米,是各国游客来柏林的必到之地。
广场由德国大教堂,法国大教堂和音乐厅所环绕,著名剧作家席勒雕塑伫立在中央
柏林墙(Berline Mauer)
前民主德国围绕西柏林建造的界墙,水泥板结构,顶部为圆水泥管,以防攀越。
1961年8月13日建,1989年11月9日倒,曾是东西柏林分界线,又为东西方边界,29年中经过4次改建和加固。
全长约155公里,高3.5-4米,岗楼293个,地堡57个,270个警犬桩、警犬262条、边防警察14000名。
柏林墙遗迹-东边画廊(Eastside Gallery):德国统一使柏林墙的历史性功能消失,柏林墙终于被一段一段拆除了。
为了让人们以及子孙后代记住这段历史,柏林市政府决定留下几处柏林墙残迹。
柏林墙倒塌后,一些著名的喷画艺术家在墙段的东侧一面作画,诞生了今日的画廊。
1990年9月28日,世界最大的露天画廊在东火车站至奥伯鲍姆桥之间正式开放,即东边画廊。
来自21个国家的180位艺术家在这段柏林墙上,创作了不同主题的绘画。
1991年,这段柏林墙被列为保护建筑。
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互联网点击数:3307 更新时间:2004-12-27
【字体:小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暑假,防止孩子变坏的秘决!!!
摘要:大跨空间结构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结构类型。
大跨度建筑及作为其核心的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状况是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文就空间网格结构和张力结构两大类介绍了国内外(但主要是国外)空间结构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对这一领域几个重要理论问题,包括空间结构的形态分析理论、大跨柔性属盖的动力风效应、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等问题的研究提出了看法。
一、概述
在这实际的三维世界里,任何结构物本质上都是空间性质的,只不过出于简化设计和建造的目的,人们在许多场合把它们分解成一片片平面结构来进行构造和计算。
与此同时,无法进行简单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空间体系也始终没有停止其自身的发展,而且日益显示出一般平面结构无法比拟的丰富多彩和创造潜力,体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空间结构的卓越工作性能不仅仅表现在三维受力,而且还由于它们通过合理的曲面形体来有效抵抗外荷载的作用。
当跨度增大时,空间结构就愈能显示出它们优异的技术经济性能。
事实上,当跨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一般平面结构往往已难于成为合理的选择。
从国内外工程实践来看,大跨度建筑多数采用各种形式的空间结构体系。
近二十余年来,各种类型的大跨空间结构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发展很快。
建筑物的跨度和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尺度达150m以上的超大规模建筑已非个别;结构形式丰富多彩,采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发展了许多新的空间结构形式。
例如1975年建成的美国新奥尔良“超级穹顶”(Superdome),直径207m,长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球面网壳;现在这一地位已被1993年建成夏径为222m的日本福冈体育馆所取代,但后者更著名的特点是它的可开合性:它的球形屋盖由三块可旋转的扇形网壳组成,扇形沿圆周导轨移动,体育馆即可呈全封闭、开启1/3或开启2/3等不同状态。
1983年建成的加拿大卡尔加里体育馆采用双曲抛物面索网屋盖,其圆形平面直径135m,它是为1988年冬季奥运会修建的,外形极为美观,迄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索网结构。
70年代以来,由于结构使用织物材料的改进,膜结构或索-膜结构(用索加强的膜结构)获得了发展,美国建造了许多规模很大的气承式索-膜结构;1988年东京建成的“后乐园”棒球馆,也采用这种结构技术尤为先进,其近似圆形平面的直径为204m;美国亚特兰大为1996年奥运会修建的“佐治亚穹顶”(Geogia Dome,1992年建成)采用新颖的整体张拉式索
一膜结构,其准椭圆形平面的轮廓尺寸达192mX241m。
许多宏伟而富有特色的大跨度建筑已成为当地的象征性标志和著名的人文景观。
由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人们还在不断追求覆盖更大的空间,例如有人设想将整个街区、整个广场、甚至整个山谷覆盖起来形成一个可人工控制气候的人聚环境或休闲环境;为了发掘和保护古代陵墓和重要古迹,也有人设想采用超大跨度结构物将其覆盖起来形成封闭的环境。
目前某些发达国家正在进行尺度为300m以上的超大跨度空间结构的设计方案探讨。
可以这样说,大跨空间结构是最近三十多年来发展最快的结构形式。
国际《空间结构》杂志主编马考夫斯基(Z.S.Makowski)说:在60年代“空间结构还被认为是一种兴趣但仍属陌生的非传统结构,然而今天已被全世界广泛接受。
”从今天来看,大跨度和超大跨度建筑物及作为其核心的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状况已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世界各国为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
例如,早在20年前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曾组织了为期10年的空间结构研究计划,投入经费1550万美元。
同一时期,西德由斯图加特大学主持组织了一个“大跨度空间结构综合研究计划”,每年研究经费100万马克以上。
这些研究工作为各国大跨度建筑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
国际壳体和空间结构学会(IASS)每年定期举行年会和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著名学术团体之一。
我国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基础原来比较薄弱,但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十余年来也取得了比较迅猛的发展。
工程实践的数量较多,空间结构的类型和形式逐渐趋向多样化,相应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技术也逐步完善。
以北京亚运会(1990)、哈尔滨冬季亚运会(1996)、上海八运会(1997)的许多体育建筑为代表的一系列大跨空间结构——作为我国建筑科技进步的某种象征在国内外都取得了一定影响。
种种迹象说明,我国虽然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国大人多,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要建造更多更大的体育、休闲、展览、航空港、机库等大空间和超大空间建筑物的需求十分旺盛,而且这种需求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超过许多发达国家。
这是我国空间结构领域面临的巨大机遇。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结构形式还比较拘谨,较少大胆创新之作,说明新颖的建筑构思与先进的结构创造之间尚缺乏理想的有机结合,尤其是150m以上的超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工程实践还比较少;结构类型相对地集中于网架和网壳结构,悬索结构用得比较少,而一些有巨大前景的新颖结构形式如膜结构和索-膜结构、整体张拉结构、可开合结构等在国外已有不少成功的工程实践,在我国则还处于空白或艰难起步阶段。
情况看来是,我国空间结构的发展经过十余年来在较为平坦的草原上的驰骋之后,似乎遇上了一个需要努力跃上的新台阶。
这一新台阶包含材料和生产条件等技术问题,也包含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些理论问题。
为促进我国空间结构进一步的更高层次的发展,有待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努力创造条件,以求得这些技术问题和理论问题较快较好地解决。
大跨空间结构的类型和形式十分丰富多彩,习惯上分为如下这些类型: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平板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膜结构和索-膜结构;近年来国外用的较多的“索穹顶”(Cable Dome)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索-膜结构;混合结构(Hybrid Structure),通常是柔性构件和刚性构件的联合应用。
在上述各种空间结构类型中,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在50年代后期及60年代前期在我国有所发展,当时建造过一些中等跨度的球面壳、柱面壳、双曲扁壳和扭壳,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投入过许多力量,制定了相应的设计规程。
但这种结构类型日前应用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施工比较费时费事。
平板网架和网壳结构,还包括一些未能单独归类的特殊形式,如折板式网架结构、多平面型网架结构、多层多跨框架式网架结构等,总起来可称为空间网格结构。
这类结构在我国发展很快,且持续不衰。
悬索结构、膜结构和索-膜结构等柔性体系均以张力来抵抗外荷载的作用,可总称为张力结构。
这类结构富有发展前景。
下面按这两个大类简要介绍我国空间结构的发展状况。
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3308 更新时间:2004-12-27
【字体:小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暑假,防止孩子变坏的秘决!!!
相对而言自第一个平板网架(上海师范学院球类房,31.5mx40.5m)于1964年建成以来,网架结构一直保持较好发展势头。
1967年建成的首都体育馆采用斜放正交网架,其矩形平面尺寸为99mx112m,厚6m,采用型钢构件,高强螺栓连接,用钢指标65kg每平米(1kg每平米≈9.8pa)。
1973年建成的上海万人体育馆采用圆形平面的三向网架净架110m,厚6m,采用圆钢管构件和焊接空心球结点,用钢指标47kg每平米。
当时平板网架在国内还是全新的结构形式,这两个网架规模都比较大,即使从今天来看仍然具有代表性,因而对工程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当时体育馆建设需求的激励下,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和设计部门对这种新结构投入了许多力量,专业的制作和安装企业也逐渐成长,为这种结构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里是我国空间结构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平板网架结构就自然地处于捷足先登的优先地位。
甚至80年代后期北京为迎接1990年亚运会兴建的一批体育建筑中,多数仍采用平板网架结构。
在这一时期,网架结构的设计已普遍采用计算机,生产技术也获得很大进步,开始广泛采用装配式的螺栓球结点,大大加快了网架的安装。
但事物总是存在两个方面。
在平板网架结构一枝独秀地加快发展的同时,随着经济和文化建设需求的扩大和人们对建筑欣赏品位的提高,在设计日益增多的各式各样大跨度建筑时,设计者越来越感觉到结构形式的选择余地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对建筑功能和建筑造型多样化的要求。
这种现实需求对网壳结构、悬索结构等多种空间结构形式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刺激作用。
由于网壳结构与网架结构的生产条件相同,国内已具备现成的基础,因而从80年代后半期起,当相应的理论储备和设计软件等条件初步完备,网壳结构就开始了在新的条件下的快速发展。
建造数量逐年增加,各种形式的网壳,包括球面网壳、柱面网壳、鞍形网壳(或扭网壳)、
双曲扁网壳和各种异形网壳,以及上述各种网壳的组合形式均得到了应用;还开发了预应力网受、斜拉网壳(用斜拉索加强网壳)等新的结构体系。
近几年来建造了一些规模相当宏大的网壳结构。
例如1994年建成的天津体育馆采用肋环斜杆型(Schwedler型)双层球面网壳,其圆形平面净跨108m,周边伸出13.5m,网壳厚度3m,采用圆钢管构件和焊接空心球结点,用钢指标55kg每平米。
1995年建成的黑龙江省速滑馆用以覆盖400m速滑跑道,其巨大的双层网壳结构由中央柱面壳部分和两端半球壳部分组成,轮廓尺寸86.2mx191.2m,覆盖面积达15000平米,网壳厚度2.1m,采用圆钢管构件和螺栓球结点,用钢指标50kg每平米。
1997年刚建成的长春万人体育馆平面呈桃核形,由肋环型球面网壳切去中央条形部分再拼合而成,体型巨大,如果将外伸支腿计算在内,轮廓尺寸达146mx191.7m,网壳厚度2.8m,其桁架式“网片”的上、下弦和腹杆一律采用方(矩形)钢管,焊接连接,是我国第一个方钢管网壳。
这一网壳结构的设计方案是由国外提出的,施工图设计和制作安装由国内完成。
在网壳结构的应用日益扩大的同时,平板网架结构并未停止其自身的发展。
这种目前来看已比较简单的结构有它自己广泛的使用范围,跨度不拘大小;而已近几年在一些重要领域扩大了应用范围。
例如在机场维修机库方面,广州白云机场80m机库(199年)、成都机场140m 机库(1995年)、首都机场2Zmx150m机库(1996年)等大型机库都采用平板网架结构。
这些三边支承的平板网架规模巨大,且需承受较重的悬挂荷载,常采用较重型的焊接型钢(或钢管)结构,有时需采用三层网架;其单位面积用钢指标可达到一般公用建筑所用网架的一倍或更多。
单层工业厂房也是近几年来平板网架获得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为便于灵活安排生产工艺,厂房的柱网尺寸有日益扩大的趋向,这时平板网架结构就成为十分经济适用的理想结构方案。
1 991年建成的第一汽车制造厂高尔夫轿车安装车间面积近8万平米(189.2mx421.6m),柱网21 mx12m,采用焊接球结点网架,用钢指标31kg每平米。
该厂房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板网架结构。
1992年建成的天津无缝钢管厂加工车间面积为6万平米(108m x 564m),柱网36m x 18m,采用螺栓球结点网架,用钢指标32kg每平米,与传统的平面钢桁架方案比较,节省了4 7%。
鉴于这类厂房的巨大圆积,它们确实为平板网架结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新领域。
十分明显,包括网架和网壳在内的空间网格结构是我国近十余年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空间结构类型。
这类结构体系整体刚度好,技术经济指标优越,可提供丰富的建筑造型,因而受到建设者和设计者的喜爱。
我国网架企业的蓬勃发展也为这类结构提供了方便的生产条件。
据估计,近几年我国每年建造的网架和网壳结构达8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相应钢材用量约20万t。
这么
大的数字是任何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无愧于“网架王国”这一称号,难怪国外有关企业对这一巨大市场垂涎欲滴。
如此大的发展势头自然也会带采一些问题。
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目前网架生产的工艺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尚有一定距离。
尤其是在市场需求带动下,大量小型网架企业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难免良莠不齐,设计也非总由有经验人士担任。
因而大力加强行业管理,切实把握住设计制作和安装质量,是促进我国空间结构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张力结构
中国现代悬索结构的发展始于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北京的工人体育馆和杭州的浙江人民体育馆是当时的两个代表作。
北京工人体育馆建成于1961年,其圆形屋盖采用车辐式双层悬索体系,直径达94m。
浙江人民体育馆建成于1967年,其屋盖为椭圆平面,长径80m,短径60m.采用双曲抛物面正交索网结构。
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悬索屋盖是美国于1953年建成的Raleigh体育馆,采用以两个斜放的抛物线拱为边缘构件的鞍形正交索网。
我国建造的上述两个悬索结构无论从规模大小或技术水平来看在当时都可以说是达到国际上较先进水平的。
但此后我国悬索结构的发展停顿了较长一段时间,一直到80年代,由于大跨度建筑的发展而提出的对空间结构形式多样化的要求,这种形式丰富的轻型结构重新引起了人们的热情,工程实践的数量有较大增长,应用形式趋于多样化理论研究也相应地开展起来形势相当喜人。
柔性的悬索在自然状态下不仅没有刚度,其形状也是不确定的。
必须采用敷设重屋面或施加预应力等措施,才能赋予一定的形状,成为在外荷作用下具有必要刚度和形状稳定性的结构。
值得称道的是,我国的科技人员在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在结合工程具体条件创造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结构应用形式方面做了不少尝试和创新。
上
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互联网点击数:3309 更新时间:2004-12-27
【字体:小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暑假,防止孩子变坏的秘决!!!
例如,山东省淄博等地把悬索结构应用于中小型屋盖结构中,颇具特色。
他们主要采用单层平行索系或伞形辐射索系加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构造方式。
施工时先将屋面板挂在索上(使索正好位于板缝中),在板上临时加载使索伸长,然后在板缝中浇灌细石混凝土,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卸去临时荷载,即形成具有一定预应力的“悬挂薄壳”。
这种构造和施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和设备,造价也比较低。
为了提高单层悬索的形状稳定性,在单层平行索系上设置横向加劲梁(或桁架)的办法也是十分有效的。
横向加劲构件的作用有二:一是传递可能的集中荷载和局部荷载使之更均匀地分配到各根平行的索上;二是通过下压横向加劲构件的两端到预定位置或通过对索进行张拉使整个体系建立预应力,从而提高屋盖的刚度。
从安徽体育馆等几个工程的实践来看这种混合结构体系施工方便,用料经济,是一种成功的创造。
由一系列承重索和曲率相反的稳定索组成的预应力双层索系,是解决悬索结构形状稳定性的另一种有效形式。
其工作机理与预应力索网有类似之处。
1966年瑞典工程师Jawerth首先在斯德哥尔摩滑冰馆采用由一对承重索和稳定索组成被称为“索桁架”的专利体系,其后这种平面双层索系在各国获得相当广泛刚用。
我国无锡体育馆也采用了这种体系。
作为对这种体系的改进,吉林滑冰馆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空间双层索系,它的承重索与稳定索在不同一阵平面内,而是错开半个柱距,从而创造了新颖的建筑造型,而且很好地解决了矩形平面悬索屋盖通常遇到的屋面排水问题。
这一新颖结构参加了1987年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先进结构展览。
我国悬索结构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在许多工程中运用了各种组合手段。
主要的方式是将两个以上预应力索网或其它悬索体系组合起来,并设置强大的拱或刚架等结构作为中间支承,形成各种形式的组合屋盖结构。
例如四川省体育馆和青岛市体育馆的屋盖是由两片索网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