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苗死苗的原因
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13b93a1240c844769eaeed4.png)
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气温过低、温差过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秧苗细弱、种量过大等因素,水稻旱育秧苗秧苗虽不易烂秧,但最易发生立枯病,重者死苗50%以上,接下来且看小编为大家介绍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
水稻立枯病发病时间
秧苗在2~3叶期时胚乳将近耗尽,抗寒力最差,日平均气温低于12~15~C则生育受阻,抗病性显着削弱,病菌易侵入,此时若遇低温阴雨最易发生立枯病。
所以,旱育秧苗2~3叶期是立枯病流行的主要时期。
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
每平方米苗床用50%立枯净1.2克对水3公斤喷洒,或每平方米用3.2%克枯星10克对水3公斤喷洒,或每平方米用75%恶霉灵1克对水3公斤喷洒。
2、喷洒生根粉。
选用6号ABT生根粉,每0.2克对水30公斤喷40平方米苗床,促进秧苗根系生长。
3、移栽前搞好通风炼苗,提高秧苗抗性。
4、对返盐碱严重的苗床进行二次调酸,喷施1%硫酸水,注意喷后必须用清水冲洗一遍,防治硫酸腐蚀叶片。
通过以上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应该有了详细的了解,我们要把握好水稻立枯病发病时间,做好预防措施。
水稻秧苗死亡原因及补救措施
![水稻秧苗死亡原因及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a23b64ea8956bec0975e3e2.png)
水稻秧苗死亡原因及补救措施作者:邵统响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9期摘要:育好秧,管好秧是水稻是丰产丰收的基础,每年水稻秧苗都会出现不同程度死亡现象,已经严重威胁水稻正常生产,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确保水稻秧苗正常生长,是水稻种植户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通过对死苗进行大量的调查以及采用不同的方法控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小结如下:关键词:水稻秧苗死亡补救措施一、死苗产生的原因1.肥害症状:田间出现成片无苗,根死亡、或只有芽尖后逐渐死亡,我们在5月下旬调查118块田,出现这种现象的田占71块占调查总数的60.2%。
这种现象主要由于群众过量使用复合肥加碳铵或尿素做底肥造成,另外原因是使用没有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2.病害:主要有真菌性立枯病和生理性立枯病真菌性立枯病:稻苗出土前就发病,芽根变褐,鞘叶腐烂,根有粉红色霉状物,在苗床上呈点块分布,这种类型占15.3%。
这种类型又分为基腐和茎腐。
基腐:在立针至二叶期,心叶枯黄;茎腐:茎基部褐色,,根系变褐,茎基部成灰色腐烂,手提苗时茎与根脱离,易拔断,在苗床上呈不规则发生。
生理性立枯病:发生在三叶以后,,发病中期早晨叶尖无水珠,中午打卷,心叶卷筒状,早晚恢复正常,发病后期稻苗枯萎而死,苗可连根拔出,成片或成床发病,这种类型占调查的5.1%。
3.药害育苗床土中残留除草剂:土壤中残留氟磺胺草醚、莠去津、2、4-D丁酯等,造成水稻幼苗不生根、畸形、黄化、烂根、枯萎死亡。
苗床不正当使用封闭除草剂:施药后低洼积水的地方或喷施封闭药后浇水,药液浓度过大、重喷等产生的药害,在秧苗2叶期前使用二氯喹啉酸,秧苗出现筒状叶或葱状叶。
4.水害秧田中流入工业废水导致秧苗死亡是近年来反映越来越多的现象。
另外,施用除草剂过后,立即灌水且水过多、漫没秧苗。
二、补救措施1.肥害使用秧田肥,由于秧田肥中的氮是氯化铵或硫胺提供的,不会烧死幼根,另外使用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晒干,要在落谷前7~10天耙于土壤中。
早稻抛秧烂芽死苗的原因
![早稻抛秧烂芽死苗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6a0bee8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a.png)
早稻抛秧烂芽死苗的原因早稻育秧期间,存在着烂芽和死苗现象,严重影响早稻抛秧的成秧率,进而导致大田基本苗不足,最终影响产量。
闷芽主要原因是营养土准备不足,临时“抱佛脚”,未经过冬耕冻垡,更未通过堆制,或营养土黏性过重,造成播种后营养土板结不通气;秧苗2叶1心前苗床淹水或营养土淹水,造成缺氧闷芽;播种后因覆盖的地膜被风吹翻,营养土遭大雨冲打而板结缺氧。
因此,营养土一定要选择冬耕冻垡的土壤,并与适量的充分腐熟的粪肥渣拌和均匀,提前沤制,使肥与土充分融合。
加强苗床管理,防止风吹翻覆膜。
如被风吹翻,要及时补盖。
秧苗2叶1心前严防厢面淹水或渍水。
肥害苗床如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因发酵发热和氨气中毒易造成烂芽死根;肥料与床土翻拌不均匀,肥料未分散均匀,没有与土壤充分融合,秧苗1叶1心后,秧根下扎时触及肥团造成反渗透死苗;出苗后根际追施尿素时未及时浇透水,因缩二脲、氨气中毒,引起秧苗成片或带状死亡。
因此,一定要提高营养土质量,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农家肥;营养土拌入肥料时要反复翻拌,使肥料与营养土充分拌匀、融合。
出苗后可用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液叶面喷施,多次进行叶面追肥。
缺水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薄膜覆盖期间,营养土由于地膜的阻隔作用,不能接收到降雨。
特别是大晴天,因膜内气温高,水分大量蒸发,易造成营养土水分不足。
而地膜覆盖期间,农户没有揭开覆膜检查,营养土发白了还不知道。
因此,在地膜覆盖期间要注意勤检查,如发现营养土表层开始发白,要及时浇水。
要经常保持营养土湿润,最好是每隔6天左右用洒水壶洒水1次,洒水要均匀、细致。
病害主要是立枯病、绵腐病引起烂芽死苗。
立枯病引起的死苗在旱育抛秧上是比较严重的。
表现为芽子卷曲变黄,最后枯黄死亡,导致出苗率低。
营养土使用灰肥,如陈砖灰、窑渣灰、草木灰和火土灰等碱性肥料,易诱发生理性立枯病;长期低温阴雨天气,引起苗体抗性下降,易感染并引起立枯病暴发。
因此,抛秧要防止播种过早,一般不早于3月25日播种。
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
![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81a6f9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8.png)
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一、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的原因1.土壤干旱:土壤缺水是水稻黄苗死苗的主要原因之一、干旱导致土壤中的水分不足,水稻幼苗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
2.高温:高温是水稻黄苗死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高温不仅会加速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干旱程度加剧,而且直接影响水稻幼苗的生理活动,导致黄苗死亡。
3.土壤质地过于重硬:土壤质地重硬导致水分渗透能力差,水稻幼苗无法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从而导致黄苗死苗。
4.栽培技术不当:不合理的播种和管理技术也是引起水稻黄苗死苗的原因之一、如播种深度过浅或过深、过量施肥、缺乏灌溉等都会影响水稻幼苗的生长。
5.病虫害侵袭:水稻在幼苗期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的损害也会导致水稻黄苗死苗。
二、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的应对措施1.提前浸泡种子:在播种前,可以提前将水稻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以增加种子的吸水能力和出苗率。
2.调整播种时间:根据气象条件,合理调整播种时间,避开高温和旱季。
选择在雨季来临前的适当时期进行播种,利用雨水来增加土壤湿度。
3.施用有机肥料和有机质改良土壤: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和有机质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肥力,有助于保持适宜的水分条件,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
4.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的需求,进行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氮肥过多和盐分累积,影响水稻吸收水分。
5.加强灌溉管理:在幼苗期适当增加灌溉次数,保持土壤湿度,注意避免积水和过量灌溉。
6.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病虫害对水稻幼苗的危害,提高苗的生存率。
7.科学管理栽培密度:合理控制栽培密度,避免过密造成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减少水分和养分的供应。
8.精细管理: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进行细致的管理,提供充足的光照、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以促进幼苗生长。
总之,应对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问题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调整播种时间,加强灌溉和施肥管理,提高苗的抗病虫能力等。
水稻烂秧死苗原因水稻烂秧病症状如何防治
![水稻烂秧死苗原因水稻烂秧病症状如何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cbb6632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c.png)
2023-11-09contents •水稻烂秧死苗原因•水稻烂秧病症状•水稻烂秧死苗防治方法•案例分析目录01水稻烂秧死苗原因低温导致水稻生理机能受损,吸收养分能力下降,抗逆性减弱,易感染病害。
低温使得土壤中氧气含量降低,影响根系生长,导致秧苗素质下降。
低温影响播种过密肥水管理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到位如过量施肥、浇水等,造成秧苗徒长或营养不足。
病虫害未能及时防治,导致病情加重。
03秧田管理不当02 01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秧苗容易受到病原菌侵染。
病原菌侵染如立枯病、绵腐病等病原菌侵染,造成秧苗腐烂死苗。
虫害侵袭如螟虫、蚜虫等害虫咬食秧苗,导致营养不良和病情加重。
病虫害影响02水稻烂秧病症状种子在发芽前就已经腐烂,导致无法正常生长。
原因主要由种子质量差、土壤湿度过高、低温冷害等引起。
症状幼芽在土壤中就已经腐烂,无法正常出土。
原因主要由土壤湿度过高、低温冷害、土壤板结等引起。
症状幼苗出土后逐渐死亡,根系变黄褐色,茎基部变黑褐色,叶鞘腐烂,心叶枯黄。
原因主要由土壤湿度过高、低温冷害、病虫害等引起。
03水稻烂秧死苗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如对低温、旱涝、病虫害抵抗力强的品种。
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
避免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以降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精选良种选择晴天晒种2-3天,以提高种子的活力和发芽率。
晒种用清水选种,去除病粒、虫粒和杂质。
选种使用适量的药剂进行消毒处理,如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浸种消毒。
消毒种子处理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土壤肥沃的秧田。
选址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合氮、磷、钾等化学肥料。
施肥合理浇水,保持秧田湿润,避免过度浸灌和干旱。
浇水注意保温保湿,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秧苗的生长。
温度管理加强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定期观察秧苗的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
观察病情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注意事项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使用赤眼蜂、瓢虫等天敌捕杀虫害。
早稻旱育秧青枯死苗的防治
![早稻旱育秧青枯死苗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7aa55ed941ea76e58fa046c.png)
早稻旱育秧青枯死苗的防治摘要介绍早稻旱育秧青枯死苗的危害症状、发生原因以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促进早稻旱育秧技术的推广普及。
关键词早稻旱育秧;青枯死苗;症状;防治近几年来,各地都在大面积推广早稻旱育秧技术,在育秧过程中,常发生青枯死苗,对培育早稻壮秧威胁很大,不利于该项技术的推广普及。
本文就该病的发生及防治作一初探。
1危害症状及发生原因早稻旱育秧常见的死苗有两大类型:一是黄枯型死苗。
多发生于立针到二叶期,发病时病苗心叶枯黄,基部变褐,幼苗基部有霉层。
用手提苗,通常易与种子脱离,此类型死苗,发展缓慢,危害较轻。
二是青枯型死苗。
二至三叶期发生,特别是早春寒流过后天气突然转晴时,在气温偏高、光照强、蒸发量大的条件下,往往会突然暴发,而且蔓延很快,一天一个样,头天成片亡,次日成簇死,严重时死苗率可达30%以上。
初发生时,病苗叶色与健苗一样青绿,上午8~9时后,当光照稍强时,叶片卷成松针状,以后逐渐枯萎死亡。
以上两种死苗常在同一苗床上混发,但以青枯型为害为主。
死苗的根本原因是立枯病所致。
秧苗处于二至三叶期间,因种子内的养分已耗光,长子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得不到满足,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此时,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最差,如再遇上寒暖交替的恶劣气候,病菌最易乘虚而入,导致病害迅速大发生。
2防治措施2.1苗床选择选好苗床是培育壮秧的基础。
要选择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性及理化性状好、排水方便的田块。
择地时力求精细、平整、床面平、沟深、排水畅、上松下实,结合整地施尿素50g/m2、过磷酸钙150g/m2、氯化钾50 g/m2。
若用农家肥代替,一定要经高温堆腐后使用。
2.2苗床土壤消毒土壤消毒是旱育秧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在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播种前用70%敌克松2.5g/m2,对成600倍液喷雾消毒。
在秧床上,播种盖细土后,再用70%敌克松1g/m2,对成600倍液喷雾消毒,每次喷雾后都浇1次清水,使药液能充分与土壤融合,以达到杀死土壤中的病菌。
北方粳稻区旱育秧生理性死苗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北方粳稻区旱育秧生理性死苗原因及其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a5632d884254b35eefd3464.png)
北方粳稻区旱育秧生理性死苗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摘要】北方粳稻区水稻旱育秧具有省工、省水、省成本及返青快、增产显著的特点,但由于种种原因,苗床有时会发生生理性死苗现象,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正确分析和判断苗床死苗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是保证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旱育秧;生理性死苗;防治措施1.死苗症状1.1烂种死苗未萌发的稻种播种后尚未发芽就变质腐烂。
谷壳颜色常呈深褐色或暗褐色,未看到萌动的痕迹,称为“哑谷”。
1.2烂芽死苗一般幼芽和幼根卷曲,颜色为黄褐色,受害轻的,天气转暖后,幼芽基部转绿色,重新长出新叶,逐渐恢复生长,严重的幼根变黑或腐烂并有强烈臭味,幼芽变褐枯死或向下弯曲成“钓鱼钩”状。
1.3青枯死苗多发生在2~3叶期,由于秧苗周围空气湿度急剧下降,叶面蒸腾过速,根部水分供不应求,导致秧苗叶片萎蔫内卷,呈典型的失水症状,叶片青灰色或淡绿色,根系正常,秧苗不易拔起。
1.4肥害死苗苗床施肥过多或施肥不均,往往整床或一部分苗床苗不出或长的高矮不齐。
受肥害的苗根系短、黑,不扎根,严重时出苗后立针期或长到2叶后停止生长并从第1叶开始向上变黄。
1.5药害死苗1.5.1丁扑合剂药害超量使用丁扑合剂的情况下,从第1叶的叶尖开始变白,重者第2叶也变白,甚至还出现全株变白死亡,但丁扑合剂药害稻苗不出现畸形。
发生丁扑合剂药害的苗床水分大时,促进根系吸收药的能力,加重药害的发生。
1.5.2苗床调制剂的药害苗床调制剂使用量过大、使用不均,或产品中农药的含量大,或者气候异常情况下,则会出现一块块秧苗长势缓慢,严重时还出现秧苗叶短、叶与叶的间距密、稻叶深绿、株高矮等畸形苗。
1.5.3旱田药药害用头一年打旱田药后没有洗干净的喷壶封闭水田苗床,就会出现秧苗的叶对生、叶色浅绿或黄、没有新根等畸形苗。
如果稻苗已长出叶后,误用打旱田药后没有洗干净的喷壶打其他药时,上部稻叶上就有褐色小斑点或中间白色边缘褐色的大斑点。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5cfc1d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5a.png)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水稻的栽培和生长受自然条件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在水稻苗期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影响,导致水稻秧苗发育缓慢,极大地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针对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了解水稻苗期所存在的病害,以及具体的发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以此来避免水稻的减产。
一、生理性病害1、生理性烂秧生理性烂秧是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问题,具体可以分为烂种、烂芽以及烂苗,烂种主要发生在播种之后,水稻种子没有发芽就直接腐烂,极大地影响了水稻的出芽率。
烂芽主要在水稻秧苗生长前期,水稻秧苗下田后,根系不够稳定,秧苗没有转青就开始腐烂,发病初始阶段秧芽开始卷曲变形,水稻秧苗开始逐步枯黄,最后直接停止生长。
发病严重的会使水稻秧苗的根系发生腐烂,发病较轻会随着天气的变暖,自然条件的良好作用,幼芽的根部开始重新长出新芽,并且长出新叶。
烂苗主要是受天气突然变冷所影响,导致秧苗的嫩叶开始枯黄。
生理性烂秧发病主要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在低温缺氧的天气下或是由冷转晴使得温差增大,很容易发生生理性烂秧病。
2、生理性烂秧的防治方法为了降低自然天气对水稻秧苗的影响,在种植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例如:软盘育苗或旱育苗代替水育苗,以此来提高水稻秧苗的适应性,同时要充分做好水稻田间的管理,科学培训幼小秧苗,提升水稻秧苗的抗病性。
除此之外,在水稻播种之前要做好水稻的科学选种工作,积极选择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在播种之前进行药物拌种和浸种。
同时,要积极做好田间地水肥管理,充分保证田间水分的湿润度,对于雨季也要积极做好排水工作。
二、营养障碍性发病1、营养障碍性发病的特点营养障碍性发病主要是由于水稻秧苗生长期营养的缺失所导致的,秧苗缺锌会导致苗期心叶基部失绿褪色,叶片中间出现棕色的小斑点,甚至发病严重的叶片还会呈现黄白色,极大地影响了水稻秧苗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缺钾也会导致水稻秧苗矮小,降低水稻秧苗的抗病性,甚至水稻秧苗的叶片会出现淡紫色,叶片逐步发生枯死,这会大大影响水稻苗期的稳定生长。
水稻软盘旱育秧黄苗死苗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水稻软盘旱育秧黄苗死苗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90295ab284ac850ad0242ca.png)
有的 地方 旱 地 少 , 户为 了移 栽方 便 , 每块 大 田边 选 农 在
一
块 秧床 作 为旱 育 秧地 , 造成 前 期 是旱 播 育秧 地 , 中 后 期 而
耙 沤 大 田时 秧床 被水 浸 泡 , 导致 旱播 湿 管 , 响秧 苗 根 系 发 影
现 代 农业 科技
2 1 第 9期 0 0年
农 艺 学
水 稻 软 盘旱 育秧 黄 苗 死 苗 的发 生原 因与 预 防措 施
陈 光辉 赵 国华
(安 徽 省 宁 国市 甲路 镇 农 技 服 务 中 心 , 安徽 宁 国 2 2 6 宁 国 市 万 家 乡农 技 服 务 中 心 ) 4 32;
配 制 营 养 土 是软 盘 育 秧 的 关键 。 户 有 时施 用未 腐 熟 农 的 生 粪 , 得 多 而 不匀 , 肥 不 融合 , 酵 时 产 生 大量 有毒 施 土 发 有害 的气 体 , 根 系生 长有 害 , 直 接 施用 往 往会 出现 烧 苗 对 如 烧 根现 象 , 秧 苗枯 死 。 的营 养 土内 施肥 过 多或 无 水撒 施 使 有 造成烧 伤 死 苗 。 时 备土 的农 户 , 临 由于 时 间紧 来 不及施 有机 肥。 多数 采 用小 秧壮 秧 剂来 替 代 农家 肥 进行 育秧 。 由于 壮 但 秧 剂在 床 土 中难以 拌 匀 , 使 用过程 中出现 烧 苗现 象 。 在
软 盘 旱 育抛 秧 是 水 稻 增 产 的一 项 新 技 术 , 在 育秧 过 但 程 中容 易 发 生黄 苗 死 苗 。 将 造成 这 种 现 象 的 主 要原 因及 现 预 防措 施 总结如 下 。
1 发 生 原 因
地 或 种过 旱 作物 的 空 闲地 作苗 床 。 前 做 好整地 准 备 。 冬 施足
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
![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9e8a74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d.png)
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1.缺水:水稻幼苗期对水分需求较大,在幼苗期若长期处于干旱状态会导致黄苗死苗。
2.缺肥:幼苗期水稻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进行正常生长,若土壤中缺乏对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会导致黄苗死苗。
3.结实冷害:若播种过早,长势过旺,结实比较好而又突然遇到低温,会导致黄苗死苗。
针对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保证充足的灌溉:在幼苗期保持土壤湿度的合理水平是避免黄苗死苗的关键。
需要根据土壤状况和水稻生长阶段,及时测定土壤含水量,并进行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2.合理施肥:在幼苗期,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科学施肥,确保幼苗获得充足的养分。
可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水稻品种特点进行施肥,定期进行追肥,让幼苗得到充分的营养。
3.控制播种时间:合理选择播种时间,避免幼苗期遇到低温天气,减少结实冷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农业气象预报和实地观察,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4.种植抗旱品种:通过选育和引进抗旱性强的水稻品种,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黄苗死苗的发生。
在生产上优先选择抗旱品种进行栽培。
除了上述措施,还可以注意以下注意事项来减少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的发生:1.均匀撒播:在撒播过程中要注意均匀撒播,避免过密或过疏,以防止水稻幼苗竞争过多或养分供应不足。
2.形成良好的苗床:在秧田准备过程中,确保苗床质地疏松、排水良好,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杂草防控:及时清除杂草,减少对水稻幼苗的竞争,保证水稻幼苗充分利用养分和水分。
综上所述,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的原因主要是缺水、缺肥和低温等因素引起的,为了防治黄苗死苗,需要保证充足的灌溉、合理施肥、控制播种时间、选用抗旱品种等措施,并注意均匀撒播、形成良好的苗床和杂草防控。
只有综合使用多种应对措施,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才能得到有效的防治,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水稻机插秧僵苗死苗原因及对策
![水稻机插秧僵苗死苗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937348871fe910ef12df86f.png)
般 施 尿素 1 0 gh 2 5 k/m 。
机 插 大 田 应 单 独 建 立 排 水 灌 水 系 统 。 插 时 坚 持 薄 机
6 水 量 过 深
2 用 5 % 丁 草 胺 22 ~ .O m ̄ 水 粗 喷 雾 , 除 时 水 不 d, 0 . 3 Uh 对 5 O 化
1 大 田耕 整 后 没 有 沉 实 好
得淹 没 秧心 。
5 施 肥 不 当
前茬 作 物 收 获 时 必 须 进 行 秸 秆 粉 碎 , 茬 高 度 小 于 留 1c 如未 进 行秸 秆粉 碎 , 5 m, 需将 秸秆 移 出 田 外 , 清除 干 净 。 耕
2 d左 右 施 1次 平 衡 肥 , 般 施 4 % 的 复 合 肥 1 0 10 0 一 5 5 ~ 8
般 沙土 沉实 1 , 土沉 实 2 黏 质土 沉 实 3 4 , d壤 d, ~ d 沉实 届 即可
薄水 栽插I ” 。
2 栽 插 过 深
在 每 次 作 业 开 始 时 试 插 一 段 距 离 , 坚 持 “ 查 两 调 并 两 整 ” 即 查 每 穴 苗 数 、 栽 插 深 浅 , 稳 定 后 再 开 始 连 续 作 , 查 待 业 。 果 栽 插深 度 调整 不好 , 会造 成 栽插 过深 , 成僵 苗 。 如 则 形 大 田不完 全沉 实 或耕 耙 过深 , 浮板 拥 泥过 多 , 也易 引起 栽 插
大 田 施肥 可 分 为 基 肥 、 分蘖 肥 、 肥 , 肥 比 例 应控 制 穗 氮 在 433 并 注重 氮 、 、 的合 理搭 配 。 合整 地适 量 施用 基 :: , 磷 钾 结 肥 可 显 著 提 高产 量 ,施 4 %复 合肥 6 0 7 0 gh 5 0 ~ 5 k /m 、尿 素 2 0 gh 旋 耕 入 泥 , 7 k /m , 用量 一 般 占总 施 氮 量 的 4 % ; 青 分 0 返 蘖 肥 一般 在 栽后 5 7 ~ d施 用 . 尿 素 1 0 gh : 栽 后 1 d 施 2 k/m2在 4 左 右 施 促 蘖肥 1 0 gh 2 以满 足 机 插 稻 早分 蘖 需 要 ; 后 5 k/m , 栽
中稻旱育秧苗床死苗原因及对策
![中稻旱育秧苗床死苗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2a2ea6c8e9951e79b8927e9.png)
根
以 根 促 薛 培 育 壮 秧 的 目标
、 、
因 此 旱育 秧 的 苗 床
.
培 育 年 后选 用施 入 草 木 灰 过 多 的 老 菜 园地 作 苗 床 导 致 碱性 过 大
p
应选 择土 层蔬松 肥 沃 灌排方 便的旱地 和菜 园地
. ,
H 值在 7 。 以 上
. :
.
.
给 立枯病 菌创造
也可选 用 地势较高 排水 通畅 地下水 位在 下的水稻 田 苗床培育的方法有 秋翻法
1
1
.
c m 0
.
.
松软似 海绵
。
“
.
手 捏成 团 落地 即散 干 旱
、 ,
。
不裂
口
浇 水 不 板结
创造 蓄 墒 洪 肥 能 力 均 强 利 于
.
死 苗原 因
1
、
; 根 系 生 长 的 良好 土 壤 环 境 实 现 以 水 控 苗
. . 。 ,
以肥促
苗床 选 择 不 当
.
主 要是 用 了 年前未 注重 苗床
.
1
:
5 一4 2 0
。
苗 床选 定培 肥
。
5
.
.
干枯 死 苗
.
主 要是 苗 床 培 肥 达 不 到 标 准 苗 床
.
后要 建 成 育 苗 床 基 地
2
.
以 后 不再 作水 田 使 用 (l )
板 结 耕层 减 土壤 蓄水保墒性 能差 根 系 不能 下扎
. .
2
科 学 管理 苗 床
Z
地 下害虫 或蛆蜘 多的苗
1
.
一 1 。 月份 按 每 m
水稻旱育秧黄化死苗的原因及其防治
![水稻旱育秧黄化死苗的原因及其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f64b06602768e9951e7387a.png)
水稻旱育秧黄化死苗的原因及其防治旱育秧作为水稻轻型栽培以其增产增收、节本增效的技术和生产优势,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但随着推广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之人为措施的不当或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变,苗床死苗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地区有逐年加重趋势,值得我们重视。
1 旱育秧黄化死苗的类型(1)烂种型。
播种不出苗或不能正常生长而大面积死亡。
检查可见种谷霉烂,或虽未腐烂,但胚芽干枯或腐烂。
揭开地膜有明显氨气或发酵酸腐味。
(2)烂根型。
出苗虽良好,但2叶1心期至4叶l心期,秧苗地下部腐烂,黑根多,新生白根少或无白根,甚至无次生根,地上部黄化矮小,开始呈鸡窝状,以后逐步扩大,秧苗僵而不发,生长停滞,最后逐渐枯萎死亡。
(3)烧苗型。
多发生在2叶1心或3叶期以后,追肥不当时,也有芽鞘刚出土即产生烧苗。
其根系生长良好,但地上部局部或全部灼伤,灼伤部位呈白色或黄色,症状不规则。
(4)青枯型。
在揭膜后1周内或中后期多有发生。
中午前后高温时呈葱状卷曲,轻者可恢复正常,重者发生青枯(叶片不失绿)死苗,床土检查可见大块肥团,根变黄,根冠、根毛枯萎。
(5)枯萎型。
秧苗4~5叶期发生,状如缺肥,开始时叶片变黄,自下而上逐渐枯萎、死亡。
床土检查根系周围有大量白色、细长的寄生害虫。
(6)伤害型。
秧苗幼根、芽遭受蝼蛄、蚯蚓等地下害虫咬伤、咬断,或害虫翻动土壤造成根系受伤、死亡。
(7)病害型。
主要是恶苗病、稻瘟病等的危害。
2 旱育秧黄化死苗的原因(1)肥害死苗。
一是有机肥未腐熟。
在腐熟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及局部较高浓度氨对幼苗造成伤害;二是肥土没有完全融合,秧根下部触及肥团被烧伤,导致地上部生理失水死苗;三是播前未能将化肥均匀施入lO~15cm土层,播后出苗时胚根烧伤;四是未提前培肥,施用质量不合格的苗床肥,造成烧苗。
(2)干枯死苗。
一是苗床板结,根系不下扎,难利用深层土壤水分维持生理水分平衡,遇高温烈日天气,苗株干枯而死;二是播种过密,单株根系分布范围小,削弱了秧苗的抗旱能力;三是砂性强的苗床,有机肥施入量不足,团粒结构差,影响水分补给,导致叶片卷曲不展,直至干枯而死。
水稻死苗原因与施肥技巧
![水稻死苗原因与施肥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b1ab17e02d276a201292e2c.png)
Z i x u n t a i一、水稻死苗原因1.霉病和冷害1.1发生与危害霉病又称绵腐病、立枯病,常发生于寒潮期间。
在低温阴雨期间,连续5d日平均温度在11℃以下霉病就会发生。
一般是北边的厢头先发病,稻谷已坏或者扎根不好的弱苗先发病。
秧厢两头和厢两边发病重,中间轻;抗寒力弱的品种霉病更重。
当低温阴雨长达5d以上,叶龄2.5~3.0叶,秧苗叶片特别是心叶黄中带红,或者在已经死亡的稻谷或弱苗上开始发霉即预示霉病可能大发生。
这时就要认真检查,及早防治。
霉病属寄生、腐生或兼性腐生微生物,只有当秧苗生长不良,濒临死亡或已经死亡时病菌才能入侵。
另外,低温使秧苗生活力削弱,抗病力降低,有利于病菌侵入,而多湿则有利于病菌繁殖。
但如果寒潮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次数多,就会出现冷害死苗,这属于低温直接伤害秧苗而造成的冷害,主要是受害植株根部活力被破坏较大、根压微弱、蒸腾显著大于吸水、水分平衡失调所致。
1.2防治技术对于霉病的防治可采取在播种前或播种后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250~3750g/hm2,拌泥300kg/hm2撒施,或在稻苗一叶一心期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喷雾,防治效果良好。
发病早期如果在不妨碍保温的前提下适当通气对于防治霉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寒潮期间,通气与保温有矛盾,应以保温为主(寒潮期内,膜内日平均温度一般比膜外高2~3℃)。
寒潮期间应以保温、提高秧苗生活力为主。
寒潮期间当芽鞘有霉病发生、需要灌“跑马水”洗霉时,应在中午前后进行。
当气温在12℃以上时可揭开两头,或只揭背风的那一头通风1~2h,使水易灌进厢内,可改善膜内小气候和土壤环境,有利秧苗生长,这对防治霉病有显著效果。
正常天气,1片真叶以后,气温在15℃以上,就要揭两头膜进行炼苗,防止徒长。
经长期低温阴雨的秧苗黄而矮,若寒潮未过,有短时间气温回升,揭膜则可防止高温烧苗。
当膜内温度超过25℃时揭一头,超过35℃时揭两头。
种谷下泥后,芽期保持沟内有水,秧畦湿润,以免阻碍扎根扶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旱育秧过程中能造成死苗的原因
造成水稻秧苗死苗的主要原因有很多:
一、种子原因:
1、种子不饱满。
2、催芽时种子丧失活力。
解决方法: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种子,严格晒种、浸种、漂种、催芽,保证种子饱满,不伤热。
二、施肥原因:
1、壮秧肥使用原因:不按说明书使用缩小使用面积或拌土量过少以及混拌不均匀。
2、壮秧肥表施:图省事将壮秧肥直接扬在床面上之后下籽,根系下扎时受害。
3、壮秧肥施在覆盖土上面,幼苗在拱土过程中遇害,造成烧苗。
4、苗床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菌肥,造成肥害死苗。
5、用壮秧肥同时人为掺入酸,药造成浓度过大烧苗。
6、苗后扬肥、调酸没拌土或扬的不均匀,扬完之后没洗苗造成烧苗严重死苗。
解决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规范使用。
三、苗床原因:
1、苗床不平,苗床下面有马蹄坑,导致秧盘和地土接不上墒,秧苗干枯致死。
2、苗床盐碱,酸度超过7的苗床会发红成片死苗。
3、盘下虫害,秧苗幼根芽遭受蝼蛄、蚯蚓等地下害虫危害咬伤、咬断或害虫翻动土壤造成根系受伤死亡。
解决方法:严格做床标准,床面平实,做好杀虫,控制盐碱。
四、育苗土原因:
1、药害原因:苗床土中有残留药害或者喷施苗床封闭药都会造成死苗。
2、覆土过厚:秧苗生长过程中耗费过多的养分死苗。
3、覆土过薄:不能起到遮光,保水作用,种芽干枯致死。
4、壮秧肥拌土量过少,浓度大造成烧苗。
5、秧盘里营养土过少,根系吸收不到养分死苗。
解决方法:保证营养土按壮秧肥说明混拌;覆土厚度0.5-0.7公分;改为苗后除草。
五、水分原因:
1、播种前浇水量少,浇水次数少。
2、出苗后苗床干旱,使秧苗生理缺水青枯死亡。
3、浇水量过大,造成养分流失,引起黄枯死苗。
4、大棚滴水:秧苗一个坑一个坑的被大棚滴水烫死或把营养土冲跑,缺营养死苗。
5、低洼积水、深水灌溉且长期低温阴雨膜内通气不良,绵腐病菌丝蔓延,严重的会死苗。
解决方法:播前浇透底水,出苗后早晨看叶尖吐水小于高粱米粒,及时浇水,保证秧苗水分供应;推荐使用无滴膜。
六、温度原因:秧苗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6度--35度。
1、温度过高:晴天中午的时候大棚温度很高,二层膜揭的不及时会造成秧苗烤死。
温度高于42度会造成大面积死苗。
2、温度过低:秧苗正常生长温度16度,低于13度秧苗会发生轻微冻害,低于10度根毛脱落,低于8度产生冻害死苗。
解决方法:大棚放温度计,立针期及时揭掉二层膜;温度高及时通风,温度低采取增温措施(煤气罐、炭火盆)
七、病害原因
1、生理性烂芽:淤籽、露籽、跷脚、倒芽等造成种芽死亡。
2、青枯死苗:持续低温(13度以下)造成秧苗根系脱落,失去吸水吸肥能力,而后突然晴天,秧苗蒸发水分大,根系供不上来,造成青枯死苗。
3、立枯死苗:主要是低温根受伤、腐烂的种芽受病菌侵害形成立枯病。
4、黄枯死苗:秧苗缺水、缺营养,干枯发黄,严重的死苗。
5、绵腐死苗:播种后持续低温出苗慢,种子糖分外泄,腐烂形成绵腐严重死苗。
解决方法:播种后进行压种;按标准管理好温湿度,并用相关药剂进行及时进行防治。
以上是造成死苗的主要原因,如果农户死苗找壮秧肥的原因,那就是肥使用上不够规范,如果按说明书正确使用,肯定是管理上有不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