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发展历程
景观专业发展历程
景观专业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园林设计到现代的景观规划,景观专业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园林设计主要以宫廷和寺庙的环境布置为主,强调对自然景观的模仿和营造。
这一阶段的景观设计更注重人工结构和建筑物的布局,而对于自然要素的利用和保护相对较少。
到了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园林设计开始关注城市环境的美化和改造。
城市公园和花园的建设成为景观设计的重要任务,同时对于植物的选择和园艺的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9世纪的景观设计中,更加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恢复,提倡以生态学为基础的设计理念,并逐渐形成了现代景观规划的雏形。
20世纪的景观设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景观设计师开始关注城市空间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以人为本、生态友好的设计理念。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给景观设计师带来了全新的工具和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等,为景观规划提供了更加精确和全面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
进入21世纪,景观专业进一步拓展了其领域边界和应用范围。
除了城市公园和景观改造,景观设计开始涉及到更广泛的领域,如生态恢复、农村规划、自然保护等。
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也促使景观设计师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适应性设计,主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
未来,景观专业将继续与科技和社会发展保持密切联系,并不断创新和发展。
随着人类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的需求日益增加,景观设计师将承担更加重要和综合的角色,为打造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与其他设计专业的交叉合作也将成为未来景观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有效解决城市化和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
1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史及当前发展动态
1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史及当前发展动态第一篇:1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史及当前发展动态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史及当前发展动态1900年,哈佛大学设立了美国第一个风景园林专业(landscape architecture),标志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建立。
而在我国,直到1951年,才真正建立起风景园林学科,下面进行简要的介绍:一、建立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风景园林学科是于1951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联合创办,名称是造园专业。
由吴良镛先生和汪菊渊先生提议,梁思成先生支持,当时的高等教育部批准的,这在国际上也是设立的比较早的风景园林专业。
二、发展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风景园林领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从学科、学科名称、学术刊物、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风景园林师注册制度的酝酿等全方位地开始走向世界,全面与国际接轨。
1983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建筑学会园林学会,并与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建立了通讯联系。
1987年园林学会正式向建设部申请,要求参加IFLA组织,1989年底,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它是中国科协的组织部分,属国家一级学会。
到1995年,中国风景园林师考试注册制度被纳入建设部工作计划。
随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不断发展、完善、壮大,除北京林业大学外,全国各大农林院校纷纷建立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
三、波折然而,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调整了当时的国家学科和专业目录,取消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使风景园林学科处于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当时,在工学类院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被算作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中的一部分,名曰“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从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在国家权威部门的学科或专业目录中就不复存在了。
同时,在农学类学科中,有下属一级学科林学,内含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园林工程等部分,但没有属于工学类学科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内容。
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
者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 , 因此 , 宏观景观设计课程一 般安排在大四或研究生阶段学 习, 属于景观设计研
收稿 日期 : 2 0 1 2 —1 2 —O 5 作 者简介 : 申迎迎 ( 1 9 8 3 一) , 女, 河南新乡人 , 河 南科技学 院艺术 学院 , 助教 , 硕士。研究方向 : 景观与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 4 9
观层 次 的景观 设计 学 习 , 掌 握景 观 设 计 的一般 原则 和 常用手 段 , 打下 良好 的景 观设 计理论 基础 , 并 能 够
独立进行一些小型场所 的景观设计实践 , 积 累一定 的实际设计经验。由于大型宏观景观设计一般地理 面积较大 , 设计 内容复杂 , 除需具备扎实的景观设计 基本功和理论基础外 , 还应具备宽阔的视野 、 历史性 的眼光、 良好 的人文素养和生态环境学功底 , 对设计
2 0 1 3年第 1 期 第2 9卷 ( 总3 1 3 期)
吉林省教育学 院学报
J OURNAL OF EDUCATI ONA L I N 哪 I TE OF 皿 I N PRO、 CE
Nn 1. 2 0 1 3
V0 L 2 9
T0 t a l No . 3 1 3
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现状 与改革路径
申迎 迎
( 河南科技学院 艺术学院, 河南 新 乡 4 5 3 0 0 3 )
摘要: 景观设 计专业在我 国起步较晚 , 目前 的发展 还很 不平衡 , 教 学 目标和发展 方向定位也 不够准确等 , 这些 因素严 重制
约着我 国 景观设 计的发展和相 关人 才的培养 。只有正确认 识我 国号观设计教 学现状 , 大力推进教 育教 学改革 , 才能推动景观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695景观设计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2015年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695景观设计学原理考研真题(回忆版)2015年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695景观设计学原理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判断。
(3*30)1.生态系统是具有一定自然或认为边界的功能系统单元。
()2.土壤由相互作用的生物与非生物构成。
()3.集水区是一种最小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单元。
()4.种群特性……。
()5.自然资本……。
()6.城市足迹指维护城市居民生活重要的城市以外的生态系统的面积。
()7.占有整个亚热带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特点。
()8.甲烷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1/200/,所以其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9.自然资源保护从广义上讲是不可循环资源转化为可循环资源。
()10.“所谓设计就是试图找到一个能够改善现状的途径”,这句话最先是由CarlS teinitz说的。
()二、简答。
(4*15)1.什么是海绵城市?举例说明你对海绵城市融入景观设计的看法。
2.什么是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基础设施?举例说明其联系。
3.简要介绍《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主要内容;提出一项你对本书内容或观点的质疑并说明理由。
4.简述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概念、区别和联系。
三、论述。
(2*30)1.扼要阐述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关系;并论述景观设计学如何更好地为改善人类福祉服务。
ndscapegardening、gardenart、landscapearchitecture的含义;并简要说明他们产生的背景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区别。
2014年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695景观设计学原理考研真题2014年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695景观设计学原理考研真题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并举例说明其在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的应用)1.演替系列。
2.避难所。
3.自然资本。
4.景观基质。
5.低影响开发。
第二部分简答题。
1.画出某一城市湿地水循环图(写出城市名称),并说你认为保护这一湿地的重要影响因素。
“北京大学第六届景观设计学教育大会暨2008中国景观设计师大会”在京召开
羊 是否考虑上部 结构 刚度对基 础配筋也 有影
虑 上 部 刚度 时 筏 板 配 筋 X方 向 每 延 米 的上 、
习 _ 筋面积分别 为 4 8 、9 6 mm 钢 14 4 l ,Y方 向
.
作 者简 介
8 3 而考虑 上部刚度后 的X方 向为 2 4 mm ;
荚 际工程平面 图如图l所示 , 5 计算结果显示 , 在 出 布桩相同的情况下, 考虑与不考虑上部结构刚 孥 计算影响很大 ,由于上部结构加强 了基础 刚
降 差 有 所 改善 ,如 图 l 所 示 。 6
不均匀布桩方式 , 把桩集中布置在主要受力部位 , 其它
部位不布桩或少布桩 。 在柱下集中布桩 的方法是 先按
承 台桩方式布桩 , 选择<承 台删除时保留桩布置>, 再
图 1 某工程平面 图 5
删 除承 台布置 筏 板 。 在墙 下 集 中布 桩 的方 法是 先 布置
地梁 , 采用梁下布桩 , 再删除地梁布置筏板 ( 带桩平筏
板) 或保留地梁布置筏板 ( ; 带桩梁 筏板) 。 3对于在独立基础或承台桩基础上设置架空防水板 ) 的基础设计, 可以设定筏板的基床反力系数 ( 值) , 为0 即不考虑筏板下土的承载力, 并采用相应的构造措施。
< 拟施 工 加 载 3 模 >。
基础设计 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考虑到大底盘高层建筑采用的筏板基础千差万 ) 别, C D J A 软件允许布置和分析各种类型的筏板基础 , C
包括 :平 筏板埋 深 筏 板 、 等桩 距 筏 板 、 坑筏 板 、 后 不 不 带 带 浇带 筏 板 、带 承 台筏 板 等 。 2 建议 对桩 筏板 基 础进 行 优化 布 桩设 计 , ) 即采 用
走近俞孔坚
走近俞孔坚.我是在耕耘中不愿问过往的土人,并非不善言辞,而是发现,尽管这是一个一日千里的时代,但一些久经验证、通行千载的哲学,却仍然在不断被证明其正确和深刻,即便在某个历史瞬间它们曾经被遗忘得无比彻底。
......在我心里,越来越频繁地浮现儿时穿越黄花摇曳的农田和神秘葱茏的风水林时起伏跳跃的视野,那种广阔,那种深邃,那种绚丽,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大地的声音......在伸手可及的思念中,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摘自俞孔坚《设计时代》俞孔坚简历俞孔坚,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首席设计师,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
浙江金华人,生于1963年,曾在哈佛大学,美国SWA集团从事景观与城市设计研究和实践多年。
1997年回国后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和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并于2003年发展成立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主持完成了北京奥林匹克国家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设计、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都江堰水文化广场、中山岐江公园、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等众多项目,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专著9部,译著4部。
设计作品先后获十多项国际和全国性奖,包括:全美年度荣誉设计奖(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2002),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建设部,2001),国际可持续社区设计奖(美国建筑师学会, 1993),中国建筑艺术奖(2003)。
2008年10月,他设计的郑州大学核心景观工程获得中国风景园林工程金奖(全国仅三项)获中国国家教委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中国科协,中共中央宣传部等颁发的多项荣誉奖。
被聘为建设部城市规划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杭州市、青海省、山东省、温州市、大连市等十多个省市政府的高级城市顾问。
俞孔坚自称"土人",其实这个挟洋归来的中国第一个景观设计师有一长串耀眼的头衔: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作为业界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强调:设计要尊重自然、尊重人性、尊重地方文脉,强调天、地、人、神和谐统一。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十年探索的回顾与展望
城市、宜居城 市等 已成 为新 一代城 市规划变革 的 关键词 。
ls e e r , n l z n r m h r e f p st n a d a tt n y a s a a y i g fo t e o d r o o ii n o
等 6个亚类 ( 1。 表 ) 从 分类统计表 中可 以看 出 各 时段研究 中理论
[ 键词 】景 观设 计学 学 科发 展 北京 大学 景观设 计 关 学研 究院 论 文统 计
亟待改进 科 学发展观 正在呼吁与之相适应的规划 理论和方法 人 居环境 的系统和整体观 、城 乡统筹 、 主动式的规划 、人地关系的和谐、健康城市、生态
景观 设计 学作为- t - 7建立在广泛的 自然科学和
人 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综合性学科 ,通 过对土地 及 一切户外空间科学理 性的分析与以 ” 景观 为界面
探索与实践行动并重 : 述与进展的重点在评价 与 综
分析 、 概念与定义两个 方向, 时段二中与遗产 的保护
heac y a r ue , o t t a d o jcs f h a es ir h , t i ts c ne s n be t o ep p r. r tb n t
性 、 内容 、对象 等 几 个方 面进 行 分析 ,总结 出学院 学 术研 究 的发 展脉 络 与 探索 方 向 ,并 对未 来 中 国景观 设
计学 的学 科发 展趋 势进 行 了探讨 。
临着三大危机: 能源 、资源 与环境危机; 中华民族文 化身份危机 ;精神信仰危机。无论建设- t的管理  ̄' P7 ; 者还是业内的权 威人士、广大的规 划工作者和学者
景观专业发展历程总结
景观专业发展历程总结
景观专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期阶段:景观设计起源于古代园林艺术,起初主要以宫廷园林和寺庙园林为代表。
在此阶段,景观设计主要依靠个体的审美和经验进行设计,缺乏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2. 现代化阶段: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建筑业的发展,景观设计逐渐成为专业化的学科。
在20世纪以后,景观设计开始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问题,并且引入了更多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
3. 学科建立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景观设计逐渐独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开始在大学中开设相关专业。
学科的建立促进了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并且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同时,景观设计开始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和合作。
4. 融合发展阶段:近年来,景观设计越来越多地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科学等学科进行融合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景观设计成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5. 国际交流与学术研究阶段: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景观设计越来越多地与国际接轨。
在学术研究方面,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始与国外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高了景观设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景观专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个体经验到科学理论的转变,从单一设计到跨学科融合的发展,从国内独立发展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阶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景观设计在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景观设计学在中国的诞生
景观设计学在中国的诞生作者:洪铁城来源:《鄱阳湖学刊》2015年第01期[摘要]北京大学俞孔坚博士通过整整10年时间的努力,想为自己的国家创建景观设计学。
他首先大刀阔斧地批判古典园林艺术,认为园林和景观是两个概念;他毅然决然地鞭笞“城市化妆”运动,认为这个“运动”图的只是形式。
然后,他让人吃惊地推出“反规划”新理念,强调用“不建设规划”来做“生态基础设施”,来构筑“景观安全格局”。
其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创造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关键词]古典园林;城市化妆;理想景观模式;反规划;生态基础设施;安全格局[中图分类号]TU983;X32-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5)01-0019-22[作者简介]洪铁城(1942—),男,浙江东阳人,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金华市国土规划局原总工程师、高级建筑师,教授,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浙江金华 321000)Abstract: Dr. Yu Kongjian, who is from Peking University, wants to establish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China through his ten year effort. Firstly, Dr. Yu criticized classical garden aggressively,because “garden” and “landscape” are two different concepts. Then he flogged“city makeup” moveme nt, which pursued formal justice. At last,he pushed out a new concept “anti-planning” and emphasized using “non-construction plan” as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tobuild“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The aim i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sustainable developme nt city with a harmonious man-nature relationship.Key words: classical garden; city makeup; ideal landscape mode; anti-planning;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pattern一、景观不是古老园林艺术的延续“景观”两个字,近几年似白虹贯日,显得甚是醒目而响亮。
景观十年_下_
美术报/2009年/5月/16日/第046版设计景观十年(下)俞孔坚生存的艺术及对传统园林的批判千百年以来,我们的先民不断地和自然界作较量与调和,以获得生存的权利,这便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是一种生存的艺术。
而这门“生存的艺术”,在中国和世界上,长期以来却被上层文化中的所谓造园术掩盖了、阉割了。
虽然造园艺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地关系,但那是片面的,很多甚至是虚假的。
因此,要确立景观设计学作为生存艺术,必须拨开云雾见太阳,必须从批判和揭露封建士大夫的传统园林开始。
为此,从1997年回国开始,我对所谓园林“国粹”写了一系列的批判性文章,并同时对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园林绿化误区进行了揭露。
这种揭露体现在包括对圆明园防渗工程的批判中。
传统园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城市环境建设、城市化妆运动等种种误区的重要根源,是新文化思想运动必须、却没有能扫除的封建残余。
这些批判也为当今某些视中国古典园林为国粹的遗老遗少们所不容。
实际上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误读和歪曲了我的立场和观点。
我的立场是:传统园林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切勿以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的名义,赋予遗产以解决当代中国所必须面对的环境问题的重要使命,中国需要新的园林,甚至新的学科,这门新的学科,即景观设计学。
它在中国另一种传统中找到其源头,这种优秀的传统是关于人与土地关系的生存的科学与艺术,而不是帝王士大夫的消遣艺术。
这种生存艺术的传统是中国大地之所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真实基础,是丰产的、安全的、美丽而健康的“桃花源”的基础。
在当代中国,人与自然的平衡再一次被打破,农业时代的“桃花源”将随之消失,中华民族的生存再一次面临危机,包括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丧失的危机和精神家园遗失的危机。
这也正是景观设计学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景观设计学应该重拾其作为“生存的艺术”的本来面目,在创建新的“桃花源”的过程中担负起重要的责任。
为了能胜任这个角色,景观设计学必须彻底抛弃造园艺术的虚伪和空洞,重归真实的、协调人地关系的“生存艺术”;它必须在真实的人地关系中、在寻常和日常中定位并发展自己,而不迷失在虚幻的“园林”中;在空间上,它必须通过“反规划”来构建生态基础设施,来引导城市发展,保护生态和文化遗产,重建天地-人-神的和谐。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正式挂牌宣告成立
一
级指 标
二级 指标
・
评价 标准
评价 等级
A B C D
C1
Cl 应性 1适
・
多媒 体课 件 制作和 运用 能令 你 准确理 解教 学 目标 。 教 学 目标 定位 与你 的 需要 一致 。
教 学 目标
C2 瞻性 l前
将为加强学科研 究、人才培养 与城 乡建 设实践的结合 开拓 新空 间。
学院成立典 礼上 ,北 大校 长周 其凤 接受 了建 筑和 房地 产业的优 秀企 业润地利 董事长王和平先 生 5 0 0 0万元捐款 , 用于建 筑与景观设计 学院的发展和建设 。
;
C 1 发 性 3启 C 1 教学 实施 C
3 2
・ 多媒体 课件 制作 和运 用促使 你 主动 参 与教学 并积 极思 考。 ・ 励你 们 自主探 索 ,提 出新 问题 、发 表 不 同观 点 。 鼓 多媒体课 件 制作和 运 用 、组织 灵活 。
・
艺术性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和教师讲授有机结合,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教学风 格
●
敷 膏 讯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 院正式挂牌 宣告成 立
《 0月 3 l 0日讯 l北京大学建筑 与景观设计学院 3 0日在 京宣告成 立, 由哈佛 大学博 士俞孔 坚教授 出任首任 院长。 据北京大 学有关 负责人介绍 ,北京大 学的建 筑与景观设计 学科 的发展经历 了一个 漫长过程 。12 年 ,北平大学设 98 立建筑 系。北京大学 19 9 7年创 办景观设 计学 中心、2 0 00年成立建筑学研 究 中心。2 1 0 0年 5月 ,北 京大学决定将建筑
风景园林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史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风景园林专业作为一门涉及景观规划、设计、保护和管理的学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代,中国就已经有了造园活动,如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这些早期的园林形式为现代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20世纪初,随着西方园林理念和技术的引入,中国开始出现了一些专业的园林设计师和学者。
他们致力于将西方园林理念与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学科。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朱有玠、陈从周等。
二、20世纪的发展20世纪是中国风景园林专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
风景园林专业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重视。
在此期间,中国的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始设立风景园林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在景观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中国也开始参与国际风景园林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进一步促进了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
三、挑战与转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中国风景园林专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转型。
一方面,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和材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环境品质和生活品质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自然环境的破坏,风景园林专业也面临着更大的生态压力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风景园林专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转型和创新。
这包括:1.更新设计理念和技术:引入更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如生态设计、人性化设计等,以满足现代人对环境和生活品质的需求。
2.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风景园林专业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如建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以形成更加综合和系统的学科体系。
3.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风景园林专业需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和城乡绿化等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风景园林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更多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同时向国际推广中国风景园林的优秀传统和文化。
北大城规 、景观设计学考研出题老师介绍,研究生导师介绍
育明教育·北京大学地理学(景观设计学)考研攻略俞孔坚主要学术思想脉络1 景观十年的宏观背景过去10年,中国的GDP增加了约12万亿,城市化人口增长近10%;而与此同时,耕地减少了250万公顷;在这10年中,我们看到高速公路在中国大地上蔓延,到2007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的行车族享受四通八达的畅快的同时,我们却看到广大的土地被破碎,乡土社区被分离,自然过程和生物流被切割;2006年5月,三峡大坝浇筑完毕,这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主体工程完工,除了建成世界最大的大坝外,中国还有世界上最多的水坝,共计2.5万多座,中国地表水系统发生了毁灭性的改变,大量河流死去;1998年中国经历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洪水,于是,在此后的10年里,我们看到的是百年一遇,五百年一遇的防洪堤牢牢锁住了长江、黄河、珠江和漫长的海岸线;随之,我们又看到长江的白暨豚消失了,太湖蓝藻泛滥了,洞庭湖的鱼大片死亡……;这10年里,全球气候变暖的阴影笼罩整个世界,并越来越令人毛骨悚然;作为对干旱缺水的应对,我们看到南水北调工程在延伸,不久,将成为中国大地上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横跨南北。
从1999年昆明世博会开始,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即将举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城市的美化运动可谓此起彼伏,我们看到因此而出现的超尺度的公共建筑和市政建设,大马路和大广场,创造了这个时代中国式的城市景观;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发表,由此,景观巨变的洪流从水、路网络和城市,蔓延到广大乡村和大地;而就在此时,发生在四川的汶川大地震,使山川毁容、城市毁灭、道路断绝,恐怖的景观埋葬了8万生命。
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大地景观的巨变,五千年未尝有过。
景观是社会形态的反映,是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整体意识形态在大地上的烙印。
从这些大地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巨变中我们也看到,我们始终在学习、在觉醒、在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在领悟生存的真谛。
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
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上)——2001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作者:(美)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 黄国平(翻译)发表:《中国园林》2001(5):92-95Landscape Planning:A History of Influential Ideas编者按:2000年9月8日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和北京园林学会邀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景观规划设计系亚历山大与维多利亚·维利教授卡尔·斯坦尼兹(Carl Ateinitz)在北京大学作了题为“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的讲座。
受到500多位听众的热烈欢迎,并将会对中国景观设计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让广大读者了解讲座内容,本刊特约请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硕士研究生黄国平整理后介绍给读者,英文整理稿曾请卡尔教授亲自审核,现翻成中文分两次发表如下。
我作为一个教师、研究者和景观规划师,主要受到的是欧美文化的影响,但在研究生时期就学习中国文化及亚洲文化。
因此我清楚地知道,景观规划的概念并不仅仅起源于欧美。
严格地讲,我也不是一个历史学家,我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景观规划师,而且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的景观规划师。
两年多前,我就一直想做一个报告,以告诉大家前人的思想如何影响我现在的工作,今天很高兴能完成这个心愿。
在报告中,你们所见到的不是介绍一些著名项目的幻灯,而是关于大约30个重要人物的介绍。
对于其中每个人,我将展示他(她)的照片并介绍其生平。
更重要的是,将介绍蕴藏在他们所作项目背后的重要思想。
同时,这个报告是非常简短的,这30个人每位都有不凡经历,而对我而言,他们每人可能会有一两个重要的思想影响至今。
关于我们这个学科最好的定义是赫勃特·西蒙(Herbert Simon)在1968年所写的《工艺科学(The Science of Artificial)》中提出的,他写道:“所谓设计,就是找到一个能够改善现状的途径”。
ae计思想发展史(上)——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 (上)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卡尔2000年9月8日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维利教授卡尔Carl Ateinitz受到500多位听众的热烈欢迎起到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积极的推动作用本刊特约请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硕理后介绍给读者现翻成中文分两次发表如下研究者和景观规划师但在研究生时期就学习中国文化及亚洲文化景观规划的概念并不仅仅起源于欧美我也不是一个历史学家而且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的景观规划师我就一直想做一个报告今天很高兴能完成这个心愿你们所见到的不是介绍一些著名项目的幻灯对于其中每个人她更重要的是第二个例子是中国的黄山图5就我所知道的而言它是第一个景观保护项目即出于文化上的重要性游客应该明了他们所见的不止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山岳图6略在16世纪Medici他们不仅在大城市拥有住宅Tuscan美第奇家族别墅的装饰画证明景观是家庭财富的基础图7在以后的两这一思想逐渐盛行与农民不同的是直到最近100年里对农业生产景观的欣赏逐渐为各阶层所接受即景观可以同时具有观赏性和生产性布里奇蒙肯特和设计的斯多庄园人们在疏林草地放养牛羊和鹿启迪了许多西方的景观设计雷普顿1752 ̄1818图10就我所感兴趣的大尺度景观规划来讲但同时又有一个非常糟糕的思想一张图片是改造之前的景观图12雷普顿用水彩画做成折页来表现所做的规划设计后的结果就会显现出来他第二个非常糟糕的思想是一个关于文化理念的思想Burke他认为就往往意味着设计师缺乏想象力图13 略他认为设计必须是假的而大规模的规划只是缺乏想象力的表现也不认为设计必须是人工的法国人让莫罗1728 ̄1810图14 花园理论他在巴黎附近的阿蒙农维拉做了很多著名的景观设计图15该设计充分利用场地的水文早在18世纪70年代即托马斯ThomasJefferson是美国的第三任总统图5 黄山诗情画意的象征图7 美第奇家族别墅图9 英国田园风光图10 亨弗利图12 改造后的景观图11 改造前的景观图14 让莫罗图15 莫罗所作的阿蒙农维拉景观设计量在18世纪80年代他采用方格网测量大地的想法随着疆域向西部扩展而推广图18 略杰佛逊对美国大地景观的形成做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我们的同行可能认为景观规划起源于弗雷德里奇范德骚王子1740  ̄1817图191790年他继承了一个小公国当时英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经济法兰兹王子在英国广泛游历并以英国的方式改造景观Worlitz图20 略这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景观还成为了英国自由主义精神的象征 花园王国经济法兰兹王子的重要贡献在于他不是简单复制一个景观约翰路登1783  ̄1843他以替有钱人设计花园而出名园艺家和思想家他为整个大伦敦区作了一个区域景观规划 四周是交替的都市和郊区环带近郊区和郊区花园的不同之处即人们不能总是生活在城市或总是生活在郊区中这一点与中国的阴阳观非常类似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这个思想对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说仍然具有借鉴意义约瑟夫PeterJoseph Lenne无疑是德国最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任何东西缺少照料就会衰败如果处置不当就是说光有设计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关怀和照顾林内经历了从皇权到民主的革命时代Potsdam那里是当时皇帝建立宫殿的地方但林内确立了整个景观格局而所有的其他项目都跟他的轴线相联系如果有一个鲜明的景观理念图16 托马斯图17 采用方格网测量大地图19 沃里兹王子图21 沃里兹庄园图22 大伦敦区域景观规划图24 彼特林内随后的各种变化组织起来弗雷德里奇FredrichWilhelm林内提交了一个柏林及其周边地区的改进方案Tiergarten林内还根据柏林的扩张图26 略他1819年和1832年规划建设的公园可以供大众享用他在排干的沼泽地里开辟了蜿蜒的小溪和呈几何图形状的园中步行小径人们认为弗雷德里克奥姆斯特德1822  ̄1903图28因为他首先使用了景观设计这个名词沃克斯合作完成的纽约中央公园设计在19世纪60年代缪赫和奥姆斯特德以及其他人认为需要保护一些美国的重要景观创立了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约斯迈特国家公园得益于当时奥姆斯特德等人的工作黄石公园和大峡谷在内的美国重要景观资源得到了保护W.范德比特所作的设计有关图32奥姆斯特德雇用了一个年轻人平肖来领导这片地产的林业部门奥姆斯特德和平肖领导了全美最早的林业科学而充分挖掘土地的多种功能平肖成了该部门首位领导一是对林业采用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保护生物栖息地保护空气和水源巴尔的摩的林场随后捐献给了美国政府1883年W. S. 克里弗兰1814  ̄1900克里弗兰当时是明尼苏达州横跨密西西比河的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两个城市的景观设计师克里弗兰要求政府在居民前来定居前就购买土地兴建一个区域公园系统因此政府能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购买土地地价高昂这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思想如果让我给中国的同行们提一个建议查尔斯Charles Eliot是波士顿非常著名的景观设计师波士顿的市民意识到其他城市正在建立非常重要的公园系统很少有空闲土地他征用湿地崎岖山地等没有人要的土地图35 略包括奥姆斯特德在内的其他设计师将这些土地设计成了引人入胜的休闲娱乐公园当你看波士顿的公园系统时但值得记住的是这些公园是在废弃的土地上建立的并将其转变为有用之地未完待续 卡尔Carl Steinitz维利教授 / 早年师从城市设计泰斗凯文并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 从1966年起执教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专业负责人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景观生态学在规划中的应用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 / 1984年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杰出教育成就奖 / 1999年获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突出成就奖 / 北京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等国际多所大学的荣誉教授北京 100871。
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下) ——2001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景观设计思想发展(上)景观设计思想发展(下)派特里克·盖迪斯(Patrick Geddes,1854~1932)(图37)不仅是一位哲学家、生物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规划师。
他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其中一个就是他所提出的“流域垂直分区”思想(图38)。
作为一名进化论者和宏观思想家,盖迪斯对于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非常感兴趣,他用“流域垂直分区图”来表达这些种关系。
这个分区图根据海拔从山顶一直延伸到海滨,在海拔最高的地区,通常是矿工工作的地方;在次高的地区分布着森林,那里是伐木工人工作的地方;再往下则是猎人和牧羊人工作的环境;靠近低地的地方则是农人和园艺工作耕耘的地方;海拔最低的海岸附近则是渔民的生活场所。
盖迪斯认为如果不遵从这种人地关系,其最后结果要么是失败,要么就是将花费大量的能量并且冒很大的危险。
盖迪斯曾环游世界,在很多地方做过项目,尤其是在英联邦国家。
他的第二个重要思想曾影响了他所做的很多规划,他在他所作的题为《城市开发:园林绿地和文化设施研究》的规划中阐述了这个思想。
他认为城市的最基本结构是受到园林绿地和文化设施的设计的影响而形成的(图39),而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则是次重要的。
图37 派特里克·盖迪斯图38 流域垂直分区图图39 “城市开发:园林绿地和文化设施研究”中的规划图图40 埃比尼泽·霍华德图41 雷蒙·温翁图42 花园城市19世纪,英国正处在工业化时期,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图40)、雷蒙·温翁(Raymond Unwin,1863~1940)(图41)以及其他一些人开始对当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满。
那时,穷人和工人阶级的居住区往往是拥挤、危险且污染严重。
许多知识分子认为人不应该居住在那样的环境中。
他们为此提出了很多主意,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霍华德提出的花园城市概念(图42)。
浅谈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学的演变史
浅谈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学的演变史作为“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的载体——景观设计学的发展和嬗变,不仅有其对历史脉络的继承,也深受现实生活的影响。
在过去的100年间,随着栖居时代的更迭,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需求不断改变,现代景观设计学经历了从蹒跚学步到茁壮成长,从畏葸困顿到多元共生的历史进程。
在中国,这一过程甚至被压缩至短短的10年,而且面临着更多的矛盾和问题,昨夜还是随风潜入的绵绵细雨,今天已是阳光灿烂的兴盛行业。
但一种学科,如果不能通过持续创新保持自身的学术活力并适应时代要求,就注定会走向衰亡,古老而又新兴的景观设计学也不能例外。
我们在10年光阴间的那一缕缝隙中稍事停留,盘点往昔、警醒现实、寻找价值,这既是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学自赎之道,也是创新发展之途。
1 中国景观设计的十年嬗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类型的园林景观项目纷至沓来,国外的景观设计思想和作品也通过各种渠道被介绍到中国,巨大的市场诱惑力让本土的、境外的设计公司纷纷染指中国的景观设计项目。
于是,中国的景观设计(风景园林)行业在古老的造园学基础上萌发成长起来,又因为东西方文化和思想的混杂碰撞、行业名称和规范的争议等因素,中国的景观设计业在极短的时间内,在重重的矛盾中,快速生长而又不断嬗变。
1.1 破冰之旅——昆明世博会出于扩大国际影响和促进交流合作的目的,中国政府自1992年起向国际展览局申请在中国举办世博会,1994年12月7日获国际展览局通过举办国际A1级园艺博览会。
当时,园艺博览园选址昆明市的金殿风景名胜区,根据地势采用组团式布置,主要包括中国馆、人与自然馆、大温室、科技馆和国际馆5大室内展馆;竹园、蔬菜瓜果园、药草园、盆景园和树木园6个专题展园及国内、国际、企业3大室外展区。
博览会于1999年5月1日正式开幕,10月30日闭幕,历时184天。
它广泛的政治和经济价值在此不再赘言,但对于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而言却不亚于是一场破冰之旅,国外的园艺科技成果、园林设计思想、建造工艺材料等向国人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多维度、直观的展示,尽管这些国外的展园大多数都不是当时世界顶尖的景观设计师所设计,但是已经足够吸引眼球,震撼人心,那些一味仿古,“一池三山”式的园林模式开始受到质疑,新鲜的血液已经汩汩而出,迫不及待了。
景观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i) e 概念 , s 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肯定。在景观学的理
上的景观学发生 了深刻的变化, 无论是工程实践的
范围还 是理论 研 究 的领 域,都 得 到 了广泛 的拓展 。 其 视野 是 以人类 所 触及 到 的地域 综 合 体 乃至 地 球
论体系 中, 景观学面临三大社会需求, 即环保与生 态 化 、 市化和 游 憩 与旅 游 化 。与 需求 相对 应 , 城 景
1 ・ 20 0 0 6年 第 3期
维普资讯
艰 囊 曩 考
在 2 0 年的国Leabharlann 景观教育大会上, 05 同济大学
刘滨 谊 教 授 等 提 出 的 “ 观 学 ”L n saeSu . 景 (adcp td
13 缺 乏多 学科 的系统 整合 . 从 园林 学到 景观 学 的 发展 , 立在 现 代意 义 使建
t t e 一般认为是由美国风景园林师奥姆斯特德 eu 。 cr 于 15 88年首先提 出。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 , 景观
学科 已在 国际上 发 展 成为 一个 具有 重大 影 响 的独
立学科。 目前,景观学科专业 的发展以美 国为先 导, 主要涵盖 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宏观景观规 划 设 计 ,它 是有 关 大 尺度 范 围 内 的土地 系 统 性分 析, 包括土地环境 生态与资源评估和规划 ; 中观 ② 景观规划设计 , 主要包括场地规划和城市设计 ; ③
【 中图分类号】 T 9 U8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7 -0 3 0 60 r 1 - 6 31 9 ( 0 )3 0 00 2 0 3
0 引言
景 观学 一词 最 早来源 于英 文 L n sa e c i a dcp h. Ar
北京大学成立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北京大学成立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佚名
【期刊名称】《中关村》
【年(卷),期】2010(000)012
【摘要】2010年10月30、31日,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成立仪式暨新美学与城市生态主义国际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举办。
北京大学于1997年创办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2000年成立建筑学研究中心恢复建筑学的研究和教育,2003年成立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开启景观设计学科的研究和教育。
【总页数】1页(P96-9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81
【相关文献】
1.传统现代未来构建多样化城市发展新图景——访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王昀博士
2.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要粗野的有用,还是高雅的无用?
3.“设计的生态:2011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4.对城市景观遗产保护及乡村规划的思考设计展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九州大学大学院艺术工学研究院中日工作坊参展作品
5.学校建筑景观设计的教学与实践——关于江汉大学现代艺术设计学院校区修建学校建筑景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景观设计学发展历程过去十多年,作为一个城市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教育者、科研人员和实践者,在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的平台上,我有幸见证了中国大地上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并有幸参与其中,成为这种巨变洪流的一小分子。
以个人角度来回顾和认识这十多年来中国大地景观的演变,以及景观设计学科和实践的发展,是一件每个人能做、且需要做的事,由此可以构建关于这种认识的群体智慧。
更确切地说,本文是一段心路历程,是一个面对中国重大问题的思考和求索答案的过程。
同时必须说明的是,尽管这段历程是以我个人的角度来写的,但这段历程始终是一个团队共同探索的过程,特别是我与同事李迪华老师及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的博士生和研究生队伍的共同探索过程,经验和教训都属于整个团队。
从专业角度概括地讲,在经历13个年头的不断探索之后,我坚信,解决中国目前严重的人地关系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第一,空间规划途径:通过明智的、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空间规划,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强化并充分地利用其生态系统服务能力,重建人地关系的和谐。
对应于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论,我把这一途径概括为“反规划”途径。
第二,倡导新美学的设计:通过发掘和显现低能耗、低排放的设计景观(包括城市、建筑及其环境),改变固有“城市性”的定义,颠覆旧美学传统,而倡导野草之美——一种建立在土地与环境伦理上的新美学。
我把这种美学称为“大脚美学”,或低碳美学。
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我关于景观与城市规划设计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核心价值观和方法论。
而面对空前严重的生态和环境危机,沉重的传统思想和方法论体系包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场思想和方法论的变革,我把它概括为“大脚革命”——这也是从专业角度对如何走向“生态文明”的注解。
1. 北大景观设计学十三年的宏观背景有关公开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过去十三年(1997年~2010年),中国的GDP从7万多亿,增长到了近35万亿,翻了近5倍。
城市化人口增长了近15%,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了近300万公顷,相当于5个XX;而与此同时,耕地减少了300万公顷,相当于1.5个XX省的耕地;在这十年中,我们看到高速公路在中国大地上蔓延,到2009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5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的行车族在享受四通八达的畅快同时,我们却看到广大的土地被破碎,乡土社区被分离,自然过程和生物流被切割;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完毕,这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主体工程完工,除了建成世界最大的大坝外,中国还有世界上最多的水坝,共计2.5万多座(而美国仅有8 700多座),中国地表水系统发生了毁灭性的改变,大量河流死去;1998年中国经历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洪水(长江洪水位最高,尽管洪水总量不是最大),“严防死守”成为妇孺皆知的口号,于是,在此后的十多年里,我们看到的是百年一遇、五百年一遇的防洪堤牢牢锁住了长江、黄河、珠江,和漫长的海岸线;而同时,我们又看到长江的白暨豚消失了,太湖蓝藻泛滥了,洞庭湖的鱼大片死亡⋯⋯我们同样看到,人类对大地山河控制力的强化并没有使自然灾害减少,相反,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力却也在近年里更加凶猛,生命财产损失的风险也并没有降低,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舟曲泥石流,都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在自然力面前,我们需要有更明智的对策。
这十多年里,全球气候变暖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世界,并越来越令人毛骨悚然,如果海平面的上升和沙漠化尚离我们较远而使我们无动于衷的话,当看到发生在眼前的日益干枯的河流、大面积消失的湿地、日益下降的地下水时,我们就不再是杞人忧天了。
作为对干旱缺水的应对,我们看到南水北调工程在延伸,不久,将成为中国大地上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横跨南北,而科学告诉我们,这并非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从1999年XX世博会开始,到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XX世博会,中国城市的美化运动可谓此起彼伏,我们看到因此而出现的超尺度的公共建筑和市政建设、大马路和大广场,创造了一种以展示为特征、以巨大的土地浪费和碳排放为代价的当代中国式城市景观;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发表,由此,景观巨变的浪潮从城市核心区、经水系和道路网络,在“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名义下,蔓延到广大的乡村和绵延的大地。
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大地景观的巨变,五千年未尝有过。
景观是社会形态的反映,是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整体意识形态在大地上的烙印。
从这些大地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巨变中我们也看到我们社会在学习、在觉醒、在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在领悟生存的真谛。
在经历98年大洪水后,1998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随后,从1999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实施退耕还林和退耕还湖的重大决策,国土景观因此发生了许多积极的改变;2004年2月16日,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明确提出暂停城市宽马路、大广场建设,尽管城市化妆运动并没有因此而终止,城市景观却因此也成为国家领导关心的议题;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并与2007年党的十七大会议上写入新的党章,同年,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一个执政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大地景观必将因此而翻开新的一页。
中国的景观设计学科和职业的建设和发展,正是在上述宏大的社会和经济巨变、及其投射在大地上的生动背景上展开的。
在有限的篇幅里,要全面展现这一史诗般的宏大场景,显然比较困难。
我只能从个人的经历,类似于一场大剧中的一个群众演员,来回顾一下自己及所在团队是如何踩着时代跳动的节律,演着自己的角色。
2. 十三年求索的经历国土生态安全和人地关系和谐是中国的头等大事,不明智的土地利用和城市扩X使大地生命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摧残,使大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全面衰退,包括洪涝和干旱灾害频繁、地球生命系统的自净能力下降、物种消失、城市特色破坏等等。
十多年来,正是针对中国严峻的人地关系、国土生态安全和城市化等重大命题,我自己及所在的团队进行不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力图在生态科学与景观、城市及区域规划实践之间架起桥梁,使关于生命土地的科学认识在景观界面上体现为物质空间的结构语言,最终使土地利用及城市发展的规划更为科学明智。
2.1 景观安全格局认识到中国人地关系紧X矛盾的解决途径,并不仅仅在量的关系中,而更重要的是在空间格局的关系中,为此,早在哈佛大学就读博士期间(1992~1995年),作为博士论文提出景观安全格局的概念(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试图通过建立关键性的景观格局来维护国土生态安全。
受中国围棋空间战略的启发,本人提出通过对空间中关键性格局的控制,以高效地保障某种自然和人文过程的健康和安全的设想,即景观安全格局,陆续发表在国内外学报上。
景观安全格局研究的特点是把水平景观过程作为一系列控制的过程,这些水平过程需要克服空间阻力来实现对景观的覆盖和控制,要达到最有效的景观覆盖和控制机会,就需要占领具有特殊战略意义的元素、局部、空间位置及联系。
在中国土地极其有限的背景下,景观安全格局在如何高效地利用土地,特别是对协调保护与土地的开发之间的矛盾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1998年以后,又先后主持三项自然科学基金,继续开展景观安全格局研究,并付诸大量的规划实践。
这一基础性的方法论探索,为后来关于国土、区域及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和生态基础设施网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2 生态基础设施认识到中国国土生态安全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部门之间的条块式管理,和单一功能为目标的“小决策”,体现在土地上各种生态过程和景观格局被分裂和破碎。
为此,在景观安全格局的理论研究和大量城市与区域景观的规划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本人和北大景观设计学研究团队系统地提出并完善了生态基础设施概念(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简称EI),用以整合生态系统的各种服务,将各个单一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在大地上整合成为完整的景观安全网路,并提出建立城市、区域、和国土EI的空间战略。
EI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 Services)的基础性结构,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生产、调节、生命承载和审美启智等等。
它不仅包括习惯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上述自然服务的城市绿地系统、林业及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系统,并进一步可以扩展到以自然系统为背景的历史遗产和文化景观网络。
正如城市开发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具有前瞻性的市政基础设施(道路系统、给排水系统等),城市生态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前瞻性的EI。
生态基础设施这一名词本身并非本人首次提出,国际上有人曾经用过EI名词,但都只作为一个描述性词汇出现在生物保护领域中。
而我们的贡献在于将EI进行了系统且明确的定义,并将其作为整合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遗产保护功能的景观格局,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引导和定义城市空间发展的基础结构,体现在:(a)将EI与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合起来,强调基础性景观结构的综合服务功能,包括生产、雨洪管理和气候调节、生物保护、遗产保护和休憩及审美等,使EI具有科学的功能衡量指标,提高了国土规划、城市与区域规划,特别是国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科学性。
(b)将景观安全格局作为判别和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的基本技术手段,并与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相结合。
(c)将EI作为国土生态安全、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基础性结构,并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上与现行国土和建设规划相衔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空间结构。
在这一思想框架和理论体系下,北大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完成国家环保部委托的科研项目:“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及市国土资源局委托的“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及多个城市和地区的景观安全格局和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使我们检验了从国土到区域和地方各个不同尺度的、生态基础设施构建的系统方法。
通过包括国土资源部在内的各级部门的积极工作,它们已在不同程度上在国土规划、区域生态规划和各个城市的空间规划中发挥作用。
2.3 “反规划”认识到导致系统性的中国城市生态与环境危机的主要根源之一是现行规划方法论和规划体制,必须对以“人口-规模-性质”为导向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物质空间规划方法论进行全面的反思。
现有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方法(即“人口-性质-布局”模式),并不能使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生态基础设施得以实施,生态与和谐的理想很难在旧的发展规划模式下实现,为此,提出“反规划”途径,提出并实践了从“逆”的规划方法和“负”的规划成果入手,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引导和定义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空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