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人类视觉与色度学的基本知识(3月13日)
3. 视觉与色度学
![3. 视觉与色度学](https://img.taocdn.com/s3/m/dfc7fa7bf242336c1eb95efd.png)
§1.2.1
人的亮度视觉特性
人眼的相对视敏度
§1.2.1
1.0 0.8
暗视觉
人的亮度视觉特性
相 对 视 敏 度
明视觉
0.6 0.4 0.2 400
500
/nm
600
700
1933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测得的 明视觉与暗视觉的光谱光视效率曲线
光的度量与相对视敏度
等辐射功率光引起的视觉效果因波长不同而不同,不仅颜色感 觉不同,而且亮度感觉也不同。 光谱光视效能:产生相同亮度感觉的情况下各种波长光的辐射 功率Ф(λ)的倒数:K(λ)= 1 /Ф(λ),用来衡量视觉对波长为λ的光 的敏感程度。 当λ =555nm时,有最大光谱光视效能:Km=K(555)。 光谱光视效率(相对视敏度):任意波长光的光谱光视效能 K(λ )与Km之比,用函数V(λ )表示:V(λ )= K(λ )/ Km。
§1.2.3
人眼的分辨力与空间频率响应
3.彩色色调分辨力
•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色调感觉。 •人眼能分辨出色调差别的最小波长变化称为色调分 辨阈,色调分辨力与色调分辨阈成反比。 •色调分辨力随波长变化而改变,480~640 nm 区间色光的色调分辨力较高。 •饱和度变小时,人眼的色调分辨力下降。 •亮度太大或太小时,人眼的色调分辨力下降。
§1.2.4
人眼的视觉惰性与闪烁感觉
人眼在不同亮度下视亮度与作用时间的关系
•若电视画面间歇性重 复呈现,只要重复频率 为50Hz左右,视觉上就 有很好的连续画面的感 觉。 •不引起闪烁感觉的光 脉冲最低重复频率称为 临界闪烁频率。
§1.3
三基色原理与配色方程
1.3.1 彩色三要素; 1.3.2 三基色原理;
色度学基础知识
![色度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ebf790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9.png)
色度学基础知识---------------------------------------------------------------------------------------------------------------------------------------- 色度学基础知识一、概述色度学是研究人的颜色视觉规律、颜色测量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以物理光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心理物理等学科领域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
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中,存在着大量有关色度学的问题,颜色与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颜色的测量和控制在一些工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在许多部门颜色是评定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如染料、涂料、纺织印染、塑料建材、医学试剂、食品饮料、灯光信号、造纸印刷、电影电视、军事伪装等等,这一切都是由于颜色科学的建立,才使色度工作者能以统一的标准,对颜色作定量的描述和控制。
在纺织印染、染料和涂料等行业天天与颜色打交道,过去全凭目测评定,评定结果无法记述,储存。
并受观察者的身体状况、情绪、年龄等影响很大。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测色仪器的测色准确性、重演性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现在又有在线检测对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率更为有用。
为此测色技术在各行各业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色彩的感觉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单从物理观点来考虑,色彩的产生有三个主要因素:光源,被照射的物体和观察者。
二.、光和颜色1、光源光由光源体发出,太阳光是我们最主要的光源。
光辐射是一种电磁辐射波,包括无线电波、紫外光、红外光、可见光、X 射线和γ射线等。
我们人类所能见到的光只是电磁波中极小的一部分,其波长范围是380--700nm (纳米)称为可见光谱。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引起人的不同颜色感觉:700nm 为红色,580nm 为黄色, 510nm 为绿色, 470nm 为蓝色。
单一波长的光表现为一种颜色,称为单色光。
色度学基础知识
![色度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bbe750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1.png)
彩色电视的基础知识
2.混色法 利用三种基色按不同比例混合来获得彩色的方法就是混
色法。混色法分相加混色和相减混色两种方法。 彩色电视技术中使用的是相加混色法。 将红、绿、蓝三束光投影到白色屏幕上,调节它们的比
例,可得到如图1-8所示的相加混色效果: 红+绿=黄; 红+蓝=紫; 蓝+绿=青; 红+绿+蓝=白。
色饱和度是指彩色的深浅程度。同一色调的彩色,其色 饱和度越高,颜色越深。色饱和度与彩色中掺入白光的多少 有关,掺入的白光越多,色光越浅,色饱和度越低。色饱和 度用百分数来表示。
通常把色调和色饱和度统称为色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色电视的基础知识
1.3 三基色原理与混色 1.三基色原理
在彩色电视技术中,以红(R)、绿(G)、蓝(B)为三基色。 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基色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彩色,这一原理称为三基色原理。 三基色原理的主要内容有: (1)自然界的所有彩色都可用三种基色按一定的比例混 合而成;反之,任何彩色也可分解为比例不同的三种基色; (2)三种基色必须相互独立,即任一基色不能由其他两 种基色混合而成; (3)混合色的色调和饱和度由三基色的混合比例决定; (4)混合色的亮度等于三基色亮度的总和。
图1-8 相加混色图
彩色电视的基础知识
相加混色法分为直接混色法和间接混色法。 直接混色法是将三基色直接混合在一起。 间接混色法的实现有三种不同方式:
(1)空间混色法 :用于同时制电视系统 (2)时间混色法 :用于顺序制电视系统 (3)生理混色法
彩色电视的基础知识
1.4彩色光的复合与分解 单一波长的光叫单色光,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波长
彩色是光作用于人眼而引起的一种视觉反映。不同波长
的光射入人眼时,会引起不同彩色的感觉。 随着波长的缩短。所呈现的彩色分别为:红、橙、黄、
视觉与色度学
![视觉与色度学](https://img.taocdn.com/s3/m/2f3dbc0ff61fb7360a4c65f0.png)
§1.3.2 三基色原理
人对该彩色光的亮度感觉决定于总光通量 Φ,人对该 彩色光的色度感觉决定于ΦR、ΦG、ΦB之间的比例。
彩色重现并不要求恢复景物的原始光谱成分,只需获 得与原景物相同的彩色感觉。
具有不同光谱功率分布的光,只要ΦR、ΦG、ΦB相同, 则它们的色彩视觉完全等效。
连续分布:
R378800r()e()d
G378800g()e()d
780
B380b()e()d
RGB色度图
色度(色调、饱和度)只与三刺激值的比例有关。 令: R+G+B=m
➢ 亮度表征了发光面的明亮程度; ➢ 同样的发光强度面积越小亮度越大。
照度 E: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射时,单位面积上入射 的光通量,单位是lx,读作勒克斯
➢ 1勒克司等于每平方米上有1流明的光通量; 1lx= 1 lm/m2
➢ 同样的光通量面积越小光照度越大。
§1.2.2 人的色度视觉特性
彩色视觉
§1.3.2 三基色原理 相加混色(屏幕) 相减混色(绘画)
两种原色混合=次色
C
M
Y
两种原色的补色
R
G
B
次色+补色=白色
§1.3.2 色光按一定的顺序轮流投射到同一 个表面上。是顺序制彩色电视的基础。
➢ 空间混色法:将三种基色光分别投射到同一个表面上邻近 的三个点上。是同时制彩色电视的基础。
•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色调感觉。 •人眼能分辨出色调差别的最小波长变化称为色调分 辨阈,色调分辨力与色调分辨阈成反比。 •色调分辨力随波长变化而改变,480~640 nm 区间色光的色调分辨力较高。 •饱和度变小时,人眼的色调分辨力下降。 •亮度太大或太小时,人眼的色调分辨力下降。
基本色度学及相关
![基本色度学及相关](https://img.taocdn.com/s3/m/a29cddba6bec0975f565e20b.png)
类型
照明体
标准 F1 F2 F3 F4 F5 F6
宽带 F7 F8 F9
三窄带 F10 F11 F12
F照明体
色度坐标
x
y
0.3131
0.3371
0.3721
0.3751
0.4091
0.3941
0.4402
0.4031
0.3138
0.3452
0.3779
0.3882
0.3129
0.3292
0.3458
(一)RGB与XYZ的计算方法
某一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函数 S
光谱三刺激值与波长的关系函数 r g b
在某一波长λ的三刺激值为 r g b
dr KS r d
有:
dg KS gd
db KS b d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进行积分,即得到该光 源的三刺激值 :
0.3586
0.3741
பைடு நூலகம்
0.3727
0.3458
0.3588
0.3805
0.3769
0.4370
0.4042
相关色温 K
6430 4230 3450 2940 6350 4150 6500 5000 4150 5000 4000 3000
二、 标准色度观察者
红
绿 蓝
黑色隔板
2º
白背景
观测角 限制屏
如图, M和O
分别为样品颜 色(M)和 CIE光源C的
色度点,连接
两色度点,其
直线的延长线
与光谱轨迹相 交与519.4nm 处,519.4nm 就是样品M的 主波长。
不是所有的颜色样品都有主波长。
在色度图上光谱两端与光源色度 点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紫色区) 内的颜色,如图中的N点,就没 有主波长。
色度学基础知识
![色度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502df4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0.png)
色度学基础知识什么是色度学?色度学是研究色彩的科学,也被称为颜色学。
它涉及颜色的感知、产生、测量和应用等各个方面。
色度学不仅仅关注颜色的外观,还研究颜色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其在人类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主观与客观颜色在色度学中,我们经常讨论主观和客观颜色。
主观颜色是指人们通过视觉系统感知到的颜色,它受到个体的视觉特性和观察条件的影响。
相比之下,客观颜色是测量和描述颜色特性的科学方法。
在主观颜色的研究中,我们了解了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
视觉系统通过不同类型的感光细胞和神经传递来识别和解释外部光线的不同波长。
这些信息被传递到大脑中的视觉皮层,并被解释为不同的颜色。
客观颜色的研究则使用了各种仪器和方法来测量和描述颜色。
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可以将光线分解为其组成的不同波长。
通过测量各个波长的强度,可以确定光线的颜色。
色彩空间色彩空间是用来描述颜色的一种系统。
它由不同的坐标轴组成,每个坐标轴表示颜色的一个特定属性。
常见的色彩空间有RGB、CMYK和HSB等。
•RGB色彩空间是由红色(Red)、绿色(Green)和蓝色(Blue)三个原色组成的。
这种色彩空间常用于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上的颜色显示。
•CMYK色彩空间是由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和黑色(Black)四个颜色组成的。
它常用于印刷行业,用于混合油墨来产生不同的颜色。
•HSB色彩空间代表色相(Hue)、饱和度(Saturation)和亮度(Brightness)。
色相表示颜色的种类,饱和度表示颜色的纯度,亮度表示颜色的明暗程度。
不同的色彩空间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的颜色特性,选择适合的色彩空间可以更准确地表示和处理颜色。
颜色的应用在生活和工业中,颜色有许多应用。
颜色可以通过情绪而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个人和品牌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设计领域,颜色可以用来传达特定的情感和理念。
例如,在广告中使用红色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和兴奋感,而使用蓝色则可以传达平静和安全的感觉。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458a007763231126edb11a0.png)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色度学是研究人的颜色视觉规律,颜色测量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物理光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等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
彩色电视技术中的色度学是研究自然界景物的颜色,如何在彩色电视系统中分解,传输,并在彩色电视机屏幕上正确的复显出来。
名词解释:同色异谱:也就是说一定的光谱分布表现为一定的颜色,但同一种颜色可以有不同的光谱分布合成。
彩色电视机的颜色复显技术正是利用同色异谱概念,在颜色复显过程中,不是重复原来景物的光谱分布,而是利用几种规格化的光源进行配制。
以求在色感上得到等效效果。
如在彩电的复显中用的是R,G,B三基色光谱(因为R,G,B三基色可以混合出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颜色)的合成来复显原来景物的颜色。
绝对黑体:是指在辐射作用下既不反射也不透射,而能把落在它上面的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
当绝对黑体被加热时,就会发射一定的光谱,这些光谱表现为特定的颜色。
色温:当绝对黑体发射出与某一光源相同特性的光时,绝对黑体所必须保持的温度,便叫某光源的“色温”。
1931CIE-XYZ计色系统现代色度学采用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所规定的一套色测量原理,数据和计算方法,称为CIE标准色度学系统。
白色可分为好多种,有偏红的白色(暖白色),偏蓝的白色(冷白色)等。
在彩色电视系统中,为了分解,重现彩色图象,通常也要选择一种白色作为分解,重现颜色的基准白。
为了清楚的描述不同的白色,通常把1931CIE-XYZ图中把白色用色度坐标(x,y)来表示,也可以用相关色温和最小分辨的颜色差来表示。
图中斜竖线称为布朗克轨迹等色温线,与其垂直的斜线称为最小可分辨的颜色差(Minimum Perceptible Colour Difference,简称MPCD),MPCD为零的斜竖线称为黑体(Black body)轨迹,又称布朗克轨迹。
布朗克轨迹上各点呈现的白色代表了绝对黑体在不同绝对温度下呈现的白色(从6000—20000K),竖斜线与布朗克轨迹相交的各点,均称为相应竖斜线上的点所表征的白色的相关色温点,与布朗克轨迹相交的斜线称为等相关色温线。
视觉及光度色度学基础ppt课件
![视觉及光度色度学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6a15b559eef8c75fbfb3b7.png)
13.08.2020
.
75
13.08.2020
.
76
13.08.2020
.
77
13.08.2020
.
78
13.08.2020
.
79
13.08.2020
.
80
13.08.2020
.
81
13.08.2020
.
82
13.08.2020
.
83
颜色方程表示: C = R(R)+ G(G)+ B(B)
来自外界的一切视觉形象,如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以及
它们的界限和区别都由色彩和明暗关系来反映
色彩是一种视觉感受,色彩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色彩感觉总包含着色彩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反映。
人的色彩感觉信息传输途径是光源、彩色物体、眼睛和大脑, 这是人们色彩感觉形成的四大要素。
13.08.2020
1.光通量 V
( lm ) 流明
1.辐通量 e
瓦[特]
2.光出射度 M V
( lm/m2)流明每平方米
3.光照度 E V
( lx )勒克斯= 流明每平方米
2.辐出度 Me
瓦[特]每平方米
3.辐照度 Ee
瓦[特]每平方米
4.发光强度 I V
( cd )坎德拉=流明每球面度
4.辐射强度 Ie
瓦[特]每球面度
.
43
13.08.2020
.
44
13.08.2020
.
45
13.08.2020
.
46
13.08.2020
.
47
13.08.2020
第二章人类视觉与色度学知识PPT课件
![第二章人类视觉与色度学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00486b195f312b3169a5df.png)
2.2.2相对视敏函数
人眼对波长为380~780nm内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敏 感程度,称为人眼的视敏特性,描述人眼视敏特性的物 理量为视敏函数和相对视敏函数。 1)视敏函数 在相同亮度感觉的条件下,不同波长光辐射功率P(λ)的倒 数用来衡量人眼对各波长光明亮感觉的敏感程度。称:K (λ) =1/ P(λ)为视敏函数。
2.3.2视觉范围和分辨力
实验可以证明,主观感觉亮度与进入眼内的外界刺激光 强并非成线性关系。
图2.7表明,在很大范围内,主观亮度与光强的对数成线 性关系。
图2.7 主观亮度感觉和亮度关系
人眼的亮度感觉并非决定于绝对亮度变化,而是决定于相对亮度变化。 若一幅原图像经过处理,恢复后得到重现图像,重现图像的亮度不必等 于原图像的亮度,只要保证二者的对比度及亮度层次(灰度级)相同, 就能给人以真实的感觉。
图2.9 同时对比效应
3 Mach 带 人们在观察一条由均匀黑和均匀白 的区域形成的边界时,可能会认为 人的主观感受是与任一点的亮度有 关。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人感 觉到的是在亮度变化部位附近的暗 区和亮区中分别存在一条更黑和更 亮的条带,这就是所谓的“Mach带”, 如图2.10所示。
对比度C定义为:C=Bmax/Bmin。 Bmax和Bmin是重现图象或景物时的最大和最小亮度。 只要保持该C常数,就可实现人眼亮度分辨的重现。
图2.8人眼分辨力的计算
人眼分辨图像细节的能力称为分辨力,可用分辨角来衡量,分辨角 的倒数1/θ为分辨力。它反映了人眼的视力。 研究表明人眼的分辨力有如下一些特点: ①当照度太强、太弱时或当背景亮度太强时,人眼分辨力降低。 ②当视觉目标运动速度加快时,人眼分辨力降低。 ③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力比对亮度细节的分辨力要差,如果黑白分辨 力为1,则黑红为0.4,绿蓝为0.19。
第二章 人类视觉与色度学
![第二章 人类视觉与色度学](https://img.taocdn.com/s3/m/d04fa51614791711cc791758.png)
第三节 人眼的视觉特性
一,明暗和彩色视觉
由于光照条件不同,人眼的锥状细胞和杆状 细胞在视觉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同,于是就有了人 眼的明,暗视觉视敏函数曲线之分.
人眼相对视敏函数曲线
彩色视觉是一种明视觉,描述彩色的方法很多, 一种是用亮度,色调和饱和度三个量来描述, 称为彩色三要素.
不同波长的光会引起人眼的不同颜色感觉, 但同一种颜色可以用不同的光谱成份加以合成.
三,视觉适应性
暗适应性:当我们从明亮处走进黑屋时,眼 前会感到一片漆黑,但过一会后,视觉便会逐渐 恢复,人眼这种适应暗环境的能力称为暗适应性. 和暗适应性相比,亮适应性过程要快得多, 通常只需几秒钟. 色调对比效应:在不同彩色背景中观察同一 彩色,会感到彩色色调不同.
四,亮度感觉 实际上人眼感觉到的主观感觉亮度S 实际上人眼感觉到的主观感觉亮度S与 实际亮度B 实际亮度B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而是 一个对数线性关系,其为
设外界色光的功率波谱为P(λ),则对于三种色 敏锥状细胞来说,其光通量分别为
FR = ∫
780
380
P(λ )Vr (λ )dλ
(2-8) (2(2-9) (2(2-10) (2-
FG = ∫
780
380
P(λ )V g (λ )dλ
FB = ∫
780
380
P(λ )Vb (λ )dλ
大脑根据FR,FG,FB三色的比例获得总的色 度感觉,而三者合成的总光通量决定了总的亮度 感觉.
当Cr小时,表明对象和背景的亮度很接近, 此时,分辨力下降. 此外,运动速度也会影响分辨力,速度大, 则分辨力下降.
人眼对灰度图像灰度分别率一般为32级,图为 人眼对灰度图像灰度分别率一般为32级,图为 不同灰度等级下的图白的分辨能 力低.就是对于不同彩色,人眼的分辨能力也不 相同.表给出了当把对黑白细节的分辨能力定为 100见时,人眼对其他彩色的分辨力. 100见时,人眼对其他彩色的分辨力.
2-第二章人类视觉与色度学知识
![2-第二章人类视觉与色度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1e29f8402d276a200292ed3.png)
对比度C定义为:C=Bmax/Bmin。
Bmax和Bmin是重现图象或景物时的最大和最小亮度。
只要保持该C常数,就可实现人眼亮度分辨的重现。
二、人眼的分辨力 1.分辨角和分辨力 人眼的分辨角:指刚能看出两黑点时,两黑点对人眼的张角。 在量值上,分辨角用 表示,有分辨角计算原理图可知:
2.2.2相对视敏函数
人眼对波长为380~780nm内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 的敏感程度,称为人眼的视敏特性,描述人眼视敏特性 的物理量为视敏函数和相对视敏函数。
1)视敏函数
在相同亮度感觉的条件下,不同波长光辐射功率 P ( ) 的 倒数用来衡量人眼对各波长光明亮感觉的敏感程度。称:
K ( ) 1 P( ) 为视敏函数。
2.3.3 视觉适应性
1.人眼适应性 (1) 暗适应:亮→暗:慢(10~30秒左右) (2) 亮适应:暗→亮:快(1~2秒左右)
2 .同时对比效应 由于人眼对亮度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很难精确判断刺激 的绝对亮度。即使有相同亮度的刺激,由于其背景亮度不同, 人眼所感受的主观亮度是不一样的。图2.9可用来证明同时对 比的刺激,图中小方块实际上有着相同的物理亮度,但因为 与它们的背景亮度不同,故它们的主观亮度显得大不一样。 这种效应就叫同时对比效应。
图2.4相对视敏函数曲线
2.2.3光学的术语和计量单位
光通量:每秒钟内光流量的度量。单位:流明(lm)。 发光强度: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用符号 表示 。单位:坎德拉(cd)。 亮度:用来描述物体表面发光的量度,光源单位面积上 I 在法线方向上的发光强度来表示,记为B,单位是:单位 面积上的坎德拉,cd / m2 。是客观亮度。 照度:受照面上某点的照度是通过包含该点单位面积的 光通量。
色度学基础知识介绍
![色度学基础知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197e6c0524de518964b7d75.png)
8
CIE 1976 UCS 色度图
` `
1976年制定
UCS--Uniform Chromaticity Scale 均匀色度图 u’=4X/(X+15Y+3Z) ` v’=9Y/(X+15Y+3Z)
1976 UCS色度图与1931 Yxy 色度图转换关系
u’ =
4X = X + 15Y + 3Z
430
480
530
580
630
680
730
780
19
我公司使用色度测试仪器及其测试项目
我公司使用色度测试仪器
色彩辉度计: 1~12,000,000cd/m2 辉度精度:±2%(5cd/m2以上) ±4%(1~5cd/m2) 色度精度:±0.03 分光放射计 0.1~300,000cd/m2 辉度精度:±2%(1cd/m2以上) ±3%(0.1~1cd/m2) 色度精度:±0.005
9
Vgh, Vgl Margin
2009-5-12
20
THANKS
2009-5-12
22
色度学基础知识介绍
大纲
►►►►人眼结构和视觉原理 ►►►►CIE1931 Yxy / 1976 UCS色度图 ►►►►色温、相关色温 ►►►►混色原理 ►►►►色度测量方法 ►►►►我公司色度测量和修改实例
2009-5-12
2
人眼结构和视觉原理
色彩是一种视觉感受,客 观世界通过人的视觉器官 形成信息,使人们产生对 它的认识。
色料减色法
Y\M\C W+M=R M+C=B Y+C=G Y+M+C=W 色料混合,减去原色光,光能量 减小 亮度减小 色料搀合 透明色层叠合 补色料相加,越加越暗 彩色绘画、摄影、印染、染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电磁辐射和可见光谱
光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存在的物质。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很宽, 从3*10-3m到3*10-17m,包含了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 紫外线、X射线、宇宙射线等。
波长为380nm~780nm的电磁波能够引起人眼的视觉反应,称 为可见光
6
电磁辐射和可见光谱
可见光具有以下特性:
1. 2.
17
视觉惰性
人的视觉对外界光刺激的响 应有一定的延时。当一定强 度的光突然作用于人眼时, 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形 (a) 成一个稳定的主观亮度感觉 ;当光消失以后,亮度感觉 也不是瞬间消失,而是要经 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消失。 也就是说,视觉的建立和消 失都有一定的惰性,我们称 之为视觉惰性 (b) 视觉惰性是现代电影和电视 的基础
空间混色法
该方法利用人眼空间细节分辨力差的特点,将三种基色光点放在同 一表面的相邻处,只要这三个基色光点足够小,相距足够近,当人 眼在一定距离之外观看时,就会看到三种基色光混合后的彩色光。 彩色显像管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把红、绿、蓝三色荧光粉在荧光屏 上排列成品字形或竖条形,在一定距离之外观看时,看到的就是其 混合色。
定义 视觉适应:视觉器官的感觉随外界亮度的刺激而变化的过程; 有时也指这一过程达到的最终状态。 视觉适应的机制包括视细胞或神经活动的重新调整,瞳孔的 变化及明视觉与暗视觉功能的转换。 由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眼睛过渡到明视觉状态称为明适 应,所需时间为几秒或几分钟。 由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转换成暗视觉状态称为暗适应,这 个过程约需要十几分钟到半小时。
24
相加混色和相减混色
混色法
利用三基色按不同 的比例混合来获得 彩色的方法。
混色法有相加混色法和相减混 色法。 相加混色是指光源色光的相加 混合,彩色电视技术中就是利 用相加混色法显现各种颜色的 。
25
相加混色
由红、绿、蓝三基色进行相加混色
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青色
3.
4.
7
电磁辐射和可见光谱
无法区分瞳孔和虹膜
8
明暗和彩色视觉
彩色视觉 彩色视觉是一种明视觉,可用亮度、色调和饱和度描述 亮度 彩色光引起的人眼对明暗程度的感觉(照射光强度) 色调 光的颜色(光谱成份) 色饱和度 颜色的深浅程度 色调和饱和度又合称为色度
9
色彩三要素
19
错觉——1
你是否 觉得它 的中间 是一个 正方形? 你是否把 它的中心 看做一个 圆?
你是否 觉得下 面的线 比上面 的长?
你相信有 八条线是 和副对角 线平行的 线吗?
20
错觉——2
OMG,这些轮子 怎么在转!!!
21
三基色原理
大量实验表明,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 可得到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彩色。具有这种特性的三个单色 光叫三基色光,而这一发现也被总结成三基色定理:
可见光波长范围有限,只占整个电磁波波谱的极小一部分 不同波长的光呈现的颜色各不同,波长从长到短,分别呈现红、橙、 黄、绿、青、蓝、紫 单一波长和波谱宽度小于5nm的光称为单色光。单色光对应着光谱中 一定的波长,所以又称为谱色光。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波长成分的光 称为复合光,复合光使人眼产生混合色。由于它不能作为单色光出现 在光谱上,所以又称为非谱色光 白光是一种复合光,自然界中最大的白光光源是太阳,太阳光的光谱 是连续分布的,包含有380nm~780nm范围内的所有波长成分。几种 单色光混合在一起会形成复合光,如红、绿、蓝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 会产生白光。同样,混合光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被分解成不同波长的 单色光
光脉 冲亮度
t
视觉 亮度
t1
t2 t
18
人眼的视觉特性
马赫带
马赫发现的一种明度对比现象。当观察两块亮度不同的区域时 ,边界处亮度对比加强,使轮廓表现得特别明显。
马赫带效应
指视觉的主观感受在亮度有变化的地方出现虚幻的明亮或黑暗 的条纹。人类的视觉系统有增强边缘对比度的机制 (边缘对比 效应)
应用:车间照明布置、交通运输中夜间驾驶室照明
15
视觉适应性
对比效应
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感觉差异的现 象。如同一种颜色把它放在较暗的背景上看 起来明亮些,放在较亮的背景上看起来暗些
16
亮度感觉
主观感觉到的景物亮度并不直接由景物本身的亮度所 决定(亮度感觉/客观亮度?) 人眼分辨亮度变化的能力有限
亮度(Lightness)
明亮程度 色彩印象
色调(Hue)
色调和饱和度 合称为:色度
饱和度( Saturation )
颜色的深浅程度
色调环
10
人眼的色度视觉
视觉三色原理假设
相 对 视 敏 度
1 .0 0 .8 0 .6 0 .4 0 .2 0 4 00 2 0VB()
V()
锥状细胞分为三类, 分别称为 红敏细胞、绿敏细胞和蓝敏 细胞,分别只对红色、绿色 和蓝色光谱能量的刺激产生 视觉反映。三种细胞对可见 光的反应灵敏度曲线如图 三 种锥状细胞的相对视敏函数 曲线
22
三基色
基色(primary color)
互为独立的单色
任一基色都不能由其他两种基色混合产生
三基色 (tri-chrominance primary)
根据人眼对彩色视觉的大量实验而做出的选择(通常:红色、 绿色和蓝色) 三基色的选择不唯一,也可选择青、品红、黄
互补色(Complementary Colors)
NTSC制式:Y=0.299R+0.587G+0.114B
PAL制式:Y=0.222R+0.707G+0.071B
27
彩色光的合成
时间混色法
该方法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顺序地让三种基色光先后出现在同一 表面的同一点处,当三种基色光交替出现的速度很快时(交替时间 间隔小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人眼产生的彩色感觉就与三种基 色光直接混合时相同。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彩色都可以由三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得;反之, 这些彩色也可以分解成三基色; 三基色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即其中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由其它两种基 色混合得到; 混合色的色调和饱和度由三基色的混合比例决定; 混合色的亮度是三基色亮度之和。 任何一种颜色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所谓补色,就是它与某一颜色以 适当比例混合时,可产生白色。红、绿、蓝的补色分别是青、品红、 黄。
蓝色+红色=品红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称青色、品红和黄色分别是红、绿、蓝的补色
红色+青色=白色 绿色+品红=白色 蓝色+黄色=白色
26
相加混色和相减混色
人眼对相同强度单色光的主观亮度感觉不同
用相同亮度的三基色混色、将白光亮度定为100%
绿光最亮、红光为绿光一半、蓝光为红光1/3 亮度公式
两种色光相混合而成白光,这两种色光互为补色
23
三基色
所有颜色可以看做三基色 的叠加,也可看做三种补 色的叠加
(b)减色 系
(a)加色 系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lors: (a) additive colors red, green, and blue can be mixedto produce cyan, magenta, yellow, and white; (b) subtractive colors cyan, magenta, and yellow can be mixed to produce red, green, and blue, as well as black.
31
RGB模型
R、G、B 在区间[ 0,1 ]内取值; 意色光F都可以用R、G、B三色 不同分量的相加混合而成: F= r [ R ] + g [ G ] + b [ B ]
RGB 24位 色彩 方块
32
色彩模型——d
电视信号传送过程
彩色电视信号编解码过程,如下图
彩 色 坐 标 变 换 Y U V A/D A/D A/D 信 道 R 彩 色 坐 标 变 换 D/A D/A D/A 解 码 器 映 射 变 换 量 化 器 编 码 器 调制
VG () VR()
5 00 6 00 波长 / nm
7 00
11
视觉范围和分辨力
视觉范围 人眼能够感觉的亮度范围(称为视觉范围)极宽,从百分之 几尼特(cd/m2)直到几百万尼特。其所以如此之宽,是由 于依靠了瞳孔和光敏细胞的调节作用。瞳孔根据外界光的强 弱调节其大小,使射到视网膜上的光通量尽可能是适中的。 在强光和弱光下,分别由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作用,而后者 的灵敏度是前者的1万倍。 人眼适应某一平均亮度后,能感受的亮度范围小 人眼的明暗感觉是相对的。 人眼能适应的平均亮度范围很宽,总视觉范围宽
Y:Luma(亮度)、U和V:Chroma(色度) 优化彩色视频信号的传输,使其向后兼容老式黑白电视 被欧洲电视系统PAL和SECAM采用
YIQ模型
Y:Luma(亮度)、I和Q:Chroma(色度) 被北美的电视系统NTSC采用
HSI模型
Hue(色调)、Saturation(饱和度)、luminance(亮度) 面向彩色处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