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存量的再估算和分解
我国农业资本存量估算
我国农业资本存量估算作者:杨伦来源:《时代金融》2019年第05期摘要:利用永续盘存法,本文对1990~2015年省际层面农业资本存量进行重新估计。
基于估计结果,通过分析全国四大区域的资本存量额和资本产出比来比较各地区农业资本的差距,并得到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对于我国资本存量的估计,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全国或各省市区、整体或分行业资本存量的估计。
张军(2004)等对1952~2000年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进行估算。
单豪杰(2008)利用永续盘存法对1952~2006年全国资本存量进行估计。
徐杰等(2010)利用投入產出表对1986~2007年中国资本存量进行估计。
陈昌兵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出了1978~2012年的中国资本存量。
贾润崧等(2014)利用经济计量的方法计出不同省份的资本折旧率,进而估算了1952~2012年的省际资本存量。
田友春系统地估算了1990~2014年中国分行业的资本存量。
相对于全国或省际、整体或者二三产业资本存量估算的文献来说,农业资本存量估算的文章相对较少。
吴方卫(1999)采用永续盘存法对我国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计。
王金田等(2007)对1978~2005年全国及各省份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算。
罗浩轩(2013)对1980~2011年全国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算。
李谷成等(2014)对1978~2011年省际层面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计。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
许多相关问题的研究,例如农业资本深化特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结构转变效率的问题,都要建立在对农业资本存量估计的基础上。
目前,从省际层面估计农业资本存量的文献很少,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弥补这一空缺。
二、省际农业资本存量的估计(一)永续盘存法Goldsmith所开创的永续盘存法在测算资本存量中倍国内外学者所普遍使用,Hall & Jones (1996,1999)、张军(2003、2004)、金戈(2012,2016)、李谷成(2014)采用永续盘存法测算了各行业资本存量,本文也将沿用这种方法对中国省际层面的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计,其计算公式为:(公式1)其中,与分别表示当期和上一期期末的资本存量,表示当期投资额,表示经济折旧率。
中国资本存量和总量生产函数的估算研究
K =I P +[ - K— I 。 1a] l /
其 中 , 代 表 t 期末 的资本 存量 , 为 t 内 的投 资 额 ,t t 的 资本 折 旧率 , t K 期 I 期 a为 期 P为 的投资 品 的价
格 指数 。 在 中 国 ,采 用永 续 盘存 法 估算 资 本存 量 方 面 己经 取 得 了一 定 的研 究 成果 ,张军 扩 ( 9 1 、贺 菊煌 19 )
(92 、 枫 (03 、 1 9 )何 2 0 )张军 与章 元 (0 3 、 2 0 ) 郭玉 清 (0 6 等 的研 究工 作较 具代 表性 。 20 )
[ 关键词 ]资本存量 ; 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 ; 总量 生产函数 ; 估算
[ 图分 类 号 ] 2 2 中 F 2 【 献 标识 码 】 文 A 【 章 编 号】10 — 6 12 1 0 — 0 9 0 文 0 9 3 2 (0 0) 0 6 — 4 4
经济增 长 , 以简单 地定 义为 一 国在一 定 时期 国 内生 产 总值 的增 长 , 可 即总 产 出量 的增 加 。通常 用 国 内 生产 总值 的增长 率作 为衡 量经 济增 长率 的 指标 。资 本存 量是 经济 增长 实证 研究 中的一个 关键 变量 , 以 , 所
文 中估算 了 19 ~ 0 7年 间中 国资 本存 量 K 2 0 不变 价格 )见表 1 步骤 如下 。 9 12 0 ( 0 5年 , ,
表 1 人 均 资本 存 量 与 人 均 国 内 生产 总值 (0 5 不 变 价 格 ) 20 年
资料来源 :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9 2 2 o ) ; 中国统计年鉴》2 0 ) 《 15 ~ o 4 } 《 (o 8 。
1996—2009年中国城市固定资本存量估算
一
、
引 言
固定 资产 投资 价格 加 权 指 数 ; 全 面 细致 地 调整 了 ③
新设 地级 市和 曾发 生过 行政 区变化 的地 级市 的统计 数据 , 到 19 - 2 0 得 9 6 0 9年期 间行 政 范 围一 致 的 2 6 8 个地 级及 以上 城市 的全社 会 固定 资本存 回顾 国 内外 文献 的 基 础 上 , 据 我 国 实 际 情 况 确 定 了 永 续 盘存 法 所 依 赖 的 四 个 关 键 参 本 根
数 一 固定 资 产 投 资 建 设 周 期 、 固定 资 产 价 格 加 权 指数 、 权 折 旧年 限和 初 始 资 本 存 量 , 根 据 各 城 市 行 政 区 变 化 调 加 并 整 了统 计 数 据 , 算 了 1 9 -2 0 估 9 6 0 9年 中 国 26个 地 级及 以 上 等 级 城 市 资 本 存 量 。根 据 不 同 折 旧 年 限计 算 得 到 的 两 8 组 资 本 存 量 序 列 数 据 可 以 作 为 我 国城 市 资 本 存 量 数 据 的 上 下 限 。通 过 比 较 本 文 与 文 献 中 资 本 一产 出 比 和 估 计 生 产 函数 可 确认 本 文 估 算 的 资 本 存 量 数 据 是 比较 可靠 的 , 后 续 应 用 研 究 奠 定 了初 步 的数 据 基 础 。 为 关 键 词 : 市 固定 资 本 存 量 ; 设 周 期 ; 权 价 格 指 数 ; 权折 旧 年 限 ; 始 资 本 存 量 城 建 加 加 初
Ke S n i& Xin u n ha z agJa
A bsr c : s d 0" a s se c r v e o ie au e a he r a iu to i i a,hi a e a eul ee m ie he t a t Ba e 1 y t mi e iw flt r tr nd t e lst ain n Ch n t s p p r c r f l d tr n d t 1 y
资本存量K的估计方法
资本存量K的估计方法估算公式:生产性资本存量的基本估计公式可以表达为K t= K t- 1 ( 1- D t )+ I t 。
估算的具体指标:资本存量的估计主要涉及以下5个方面的确定:其中投资额以及价格指数的确定分歧不是很大,主要的争论点集中在基期基本存量以及折旧率的确定,有两种效率模式可以选择,线性模式和几何效率模式,又因为在相对效率几何递减模式下, 重置率在各年的分布是不变的,且重置率与折旧率相同,更加符合永续盘存法的要求,所以被广泛采用。
具体设计到一下5个指标的确定:( 1) 基期资本存量K 的确定; ( 2) 每年的投资额I 的确定; ( 3) 投资品价格指数的确定, 以便折算到不变价格; ( 4) 经济折旧率D的确定; (5)效率模式的假设。
(1)当年投资数据的确定(红色标注为共识度较高的指标数据)指标指标定义优缺点积累额在一年之内, 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和非生产性建设以及增加社会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储备的总额。
其物质形态为一年内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新增加的固定资产( 扣除固定资产磨损价值) 与流动资产。
无需考虑折旧问题, 这是一些学者运用这种方法的基本原因, 但是从1993 年后在新的统计体系下不再公布积累数据, 也没有相应的价格指数, 所以如果继续沿用则需要相应的处理,在生产性积累中还包括土地和存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的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一个一直沿用的官方统计指标,它不但时间序列长而且还提供了其构成部分的投资数据,这一指标包括购买土地和购买旧机器、房屋的支出, 但这些支出并不能增加中国的可再生资本。
另外这个指标低估了总投资,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资产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之后的净额, 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的编制是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基础, 通过一定的调整计算而得到的, 但如果以固定资产形成占GDP 份额来衡量投资率的话, 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增长速度要明显比固(2)投资价格指数的构造1)方法一: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两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补充和一次历史数据的重大调整, 中国的统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 ~ 1995)》 中公布了1952 ~ 1996 年中国资本形成总额和固定资本形成指数,这样根据下面的公 式就可以根据支出法GDP 统计计算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52 年为基期,指数为 10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资本回报率测算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1卷第3期2023年5月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g h a i E c o n o m i cM a n a g e m e n tC o l l e g e V o l .21N o .3M a y 2023D O I :10.19702/j .c n k i .j s e m c .2023.03.004中图分类号:F 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88(2023)03-0031-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资本回报率测算周 静 曾鸿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 200233)摘 要:基于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资本回报率进行测算,分别得到忽略资本调整成本与考虑资本调整成本的两种测算结果㊂在忽略调整成本的测算结果中,城乡资本回报率变动趋势在不同阶段存在显著差异,2000年前农村资本回报率显著高于城镇资本回报率,随后二者逐步趋同;在考虑调整成本的测算结果中,城乡资本回报率的差距相对较小,二者表现出20世纪90年代前交错波动㊁90年代后城镇资本回报率高于农村资本回报率的趋势㊂城乡资本回报率的测算结果能够较好地解释改革开放以来城乡资本要素的流动趋势,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城乡之间资本要素的自由双向流动㊂关键词:资本回报率;城乡投资率;双向流动;调整成本一㊁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20年的63.9%,然而在城镇地区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地区却面临着人才与资金流失以致发展趋于衰落的困境㊂我国长久以来存在的城乡 二元 分割格局使得要素呈现从农村向城镇单向流动的状态,为实现乡村振兴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㊁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城乡资本要素自由㊁双向流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内涵则在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1]㊂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是提高区域产出水平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同时也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来源[3]㊂已有研究从实证角度验证了投资对于城乡差距具有显著影响[4],以投资回报率为导向的资本流动也是影响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5]㊂然而一直以来,我国资本要素倾向于向城市聚集,资本不足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6]㊂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㊂在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资13 收稿日期:2022-07-13作者简介:周静(1986- ),女,河南安阳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㊁硕士生导师㊁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㊁区域经济学㊂曾鸿睿(1997- ),男,山东青岛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㊂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本回报率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标准以及促进地区间资本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㊂因此,明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资本回报率的变动趋势,无疑能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城乡资本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政策举措提供重要线索与依据㊂回顾历史,1982年至1986年中央连续五年出台的一号文件,将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重点,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㊂然而农村生产性资本的积累,包括农业机械化所需的农用机械购置㊁生产性的房屋建筑㊁农民日常生活及生产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在改革开放初期尚处在相对贫乏㊁亟待发展的阶段㊂中央也出台了相关文件推动农村生产性资本的积累,以1983年‘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为例,该文件特别强调了个人与联户的农用机械购置及农村基础设施个人或合股集资兴办等问题,鼓励资本要素向农村流动㊂通过测算1982年以来城乡固定资产投资率之比(单位G D P 的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发现城乡投资率之比自1982年起的35年时间内呈持续下降趋势,农村与城镇投资率之比在2000年之前不断缩小,21世纪后则趋于平稳(见图1)㊂而只有对城乡资本回报率进行测算,才能解释城乡投资率呈现此种变化趋势的原因㊂图1 1982-2017年中国城乡投资率之比现阶段鲜有文献针对城乡资本回报率测算进行研究,其原因在于资本回报率测算所需指标繁杂,以及统计数据的局限性导致部分城镇与农村地区的经济指标难以获取㊂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梳理现有相关文献,归纳城乡资本回报率测算所需各项指标的选取与估算方法,并基于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资本回报率进行测算㊂二、测算方法的相关文献综述资本回报率是衡量投资行为获得经济回报的重要指标,也是指导经济主体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㊂回顾已有文献,针对资本回报率测算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微观层面的测算方法,基于上市公司或工业企业的财务指标对资本回报率进行测算,如B a u m o l 估算了1949-1963年美国公司的投资回报,认为管理层对企业规模扩张的追求导致投资回报率较低[7];辛清泉基于会计模型估算上市公司1999-2003年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为2.61%,远低于银行贷款利率[8];钱苹和张帏[9]则参照M a s o n 和 23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H a r r i s o n [10]的方法,测算了1999-2003年中国56个创业投资退出项目的回报率㊂但白重恩和张琼认为,由于微观数据不具有全面的代表性,且样本的代表性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微观层面投资回报率的测算有较大的局限性[11]㊂另一类方法则是基于宏观经济指标对资本回报率进行测算㊂基于宏观经济指标对资本回报率测算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有两种㊂第一种是B a i 等[12]创新性地基于H a l l 和J o r ge n s o n [13]的资本租金公式提出的宏观模型化资本回报率测算框架㊂忽略直接税收的资本租金公式可以表示为:(1)其中,R t 为资本租赁价格,p k t 为实际资本品价格,r t 为资本回报率,δ为折旧率,为实际资本品价格变化㊂可以得到:(2)R t 可以表示为资本的边际产出MP K t ,且有,其中P k t ㊁P t 分别为t时期的投资价格与产出价格,代入资本租金公式(1)得到:(3)同时,由于资本边际产出MP K t 难以估算,B a i 等采取下式对资本租金公式进行变形:(4)其中,αt 为资本报酬,K t 为实际资本存量,Y t 为经济体实际产出,将(4)式代入(3)式便得到最终的投资回报率估算公式:(5)在此基础上,由于目前针对资本存量的测算大都采用永续盘存法(P I M ),因此投资回报率的测算公式进一步改写为:(6)其中,K t -1为t -1期资本存量,i t 为当期投资额㊂第二种宏观层面的代表性测算方法为刘仁和等[14]构建的基于q 理论与资产定价模型的资本回报率测算方法,这一测算方法的特点在于将资本的调整成本纳入资本回报率的测算范围,并参考Y a s h i v 的方法,通过矩条件对调整成本参数进行估算[15]㊂其调整成本参数与资本回报率的估计式分别为:(7)以及(8) 33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其中,εt 为广义矩估计的误差项,ξ为调整成本参数,τt 为t 时期的企业所得税率,其他指标定义同B a i 等[16]的方法㊂本质上而言,不考虑调整成本的资本回报率测算方法只是考虑调整成本的测算方法的一种特例,即调整成本为零的情况㊂本文分别采取上述两类测算方法,对中国城乡资本回报率进行测算㊂三、指标选取与测度本部分对上文城乡资本回报率测算公式中涉及的各变量的选取与测度进行梳理:(一)当年投资额由于1993年后新的统计体系下不再公布积累额数据,近年文献主要采用两种指标测度当年投资额:一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李治国和唐国兴[17]㊁何枫等[18]㊁张军和章元[19]等研究便采用此项指标作为当年投资额;二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黄勇峰等估算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20]㊁薛俊波和王铮估算中国17部门资本存量[21]㊁翁宏标和王斌会估算中国分行业资本存量[22]均采用这一指标㊂固定资产投资这一指标具有时间序列长㊁构成部分投资数据明晰的优点,但有研究认为此数据不能很好地衡量中国的可再生资本,且低估了总投资,因此不能很好地测算中国资本存量的变动[23]㊂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则是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调整计算得到的数据,其增长速度比固定资产投资率更加平缓,更适合作为当年投资额的衡量指标㊂本文采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作为当年投资额,考虑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仅有全国层面的数据,因此本文通过每一年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例,对农村与城镇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行折算,从而得到农村与城镇地区的固定资本形成㊂其中,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农户投资与农村企事业组织项目投资,1982年至2010年农村企事业组织项目投资等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户固定资产投资㊂2011年后的数据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化无法直接获取,但农村企事业组织项目投资这一项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在1994年至2010年保持相对稳定(见图2),因此通过取前五年企事业组织项目投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的均值,对2011年后的企事业组织项目投资进行估计㊂图2 企事业组织项目投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2011年后为估计值)43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二)地区总产出本文参照‘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2011)“(以下简称农村绿皮书)[24]中的支出法对城乡生产总值进行分解㊂参照支出法,农村的总产出等于农村居民消费㊁农村政府消费㊁农村资本形成总额㊁农村净出口之和,‘中国统计年鉴“给出了居民消费的确切数据,农村资本形成总额则依据农村固定资本形成额占总固定资本形成额的比例进行估算,政府消费与净出口一项同样按照农村绿皮书中的方式进行城乡之间的分割,对以上各项加总得到农村总产出㊂总产出中去除农村部分,剩余的即为城镇地区总产出的估计值㊂(三)投资价格指数投资价格指数的一种测算方法是直接采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名义投资额进行缩减,但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缺少1992年之前的数据,吴方卫将1991年至1997年的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拟合,并以此估算1992年前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25];张军等利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中提供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及价格指数,计算得出各省的投资隐含平减指数[26];徐现祥等也通过‘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中的分产业G D P 缩减指数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缩减指数,计算出分产业的投资价格指数[27]㊂本文仿照方文全等研究的方法,采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作为固定资本形成价格指数,将当年的固定资本形成名义值折算为固定资本形成的实际值参与资本存量的估算[28]㊂(四)折旧率在永续盘存法对资本存量的估计过程中,估算结果对于折旧率十分敏感,同时由于资本品回报率的计算同样也受折旧率影响,因此折旧率的确定是投资回报率估算的一个核心问题㊂现有文献对于折旧率的估计方法大致有以下两类:第一,利用投入产出表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数据确定折旧率,如徐现祥等[29]㊁徐杰等[30]㊁翁宏标和王斌会[31]㊁李谷成等[32]㊂第二,将资本品分类后分别估算各类资本品折旧率,然后用不同类别资本品占比为权重,加权平均得到总的资本折旧率,黄勇峰等[33]㊁张军等[34]㊁单豪杰[35]㊁李宾[36]便采用此种方式㊂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估算方法通常都建立在资本品相对效率几何下降的基础上,并且基于各类资本品的使用年限与残值,对资本品的折旧率进行估算㊂方文全则认为以往的研究得出的10%左右的折旧率高估了宏观资本折旧率,进而低估了资本存量[37],并仿照A n g e l o p o u l o u 和K a l y v i t i s [38]的做法,采用了一种基于年份资本模型的内生折旧率的估算方法,估算得到了一个5%左右的折旧率㊂诸多研究者如田友春[39]均指出不同产业固定资本折旧率存在较大差异,而农村与城镇地区产业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与非农业分布的不均衡,需要针对这一特点对农村与城镇的折旧率进行分别估算㊂折旧率的作用对象为资本,因此对农村与城镇折旧率进行加权平均须了解农村与城镇农业与非农业资本存量数额㊂然而资本存量的测算又需要折旧率的参与,直接计算无法实现,因此本文采用二次迭代法估算农村与城镇折旧率,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通过对农业与非农业折旧率加权平均获得农村与城镇折旧率,权重为农村与城镇农业与非农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并在这一折旧率的基础上,结合每期固定资本形成,分别估算得到农村与城镇地区的资本存量序列㊂其次,根据第一轮得出的农村与城镇资本存量估算值,计算出农业与非农业单位产出资本存量,从而计算出农村与城镇地区总资本存量中农业资本存量与非农业资本存量的具体数额㊂最后,以农业与非农业资本存量占总资本存量的比例为权重对农业与非农业折旧率进行加权,得到农村与城镇地区的折旧率㊂53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其中,全国总体折旧率的估算参考单豪杰的资本品效率的几何下降法与相对效率为新资本品3%-5%的假定,此时建筑的折旧率为8.12%,设备的折旧率为17.08%[40],并根据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中 建筑安装工程 与 设备工具器具购置 数据加权得到全国资本品折旧率㊂农业折旧率参考徐淑红[41]的方法,设置农村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20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折旧率为13.91%㊂对于城镇地区,通过‘劳动统计年鉴“中分地区分行业就业人员人数数据可知,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绝大多数聚集在农村,城镇地区第一产业劳动者占比较小且始终呈下降趋势,从1980年的7.5%下降至2015年的1.5%,因此近似以非农产业的折旧率代替城镇地区折旧率㊂(五)基期资本存量不同研究采用各种方式对基期资本存量进行估计,何枫等假定基年资本产出比为3,从而直接根据基年产出估算资本存量[42]㊂然而当资本存量估算的时间跨度较大时,假定资本与总产出保持固定比例的假设显然并不可靠㊂因此目前基期资本存量的估算大都参照H a l l 和J o n e s [43]的方法,该研究采用1960年的投资比1960-1970年各国投资的平均增长率与折旧率之和得到1960年资本存量的估算值;徐现祥等[44]㊁田友春[45]在估算三次产业与分行业资本存量时同样采用了这一方法㊂此方法建立在固定投资增长率与资本存量增长率相同的基础上,以投资增长率近似代替资本存量增长率,并以每年投资额作为现有资本存量折旧与增长两部分的弥补㊂本文采用如下公式估算基期(1994年)农村㊁城镇地区的资本存量:(9)其中,K 1982为基期资本存量,I 1982为基期投资额,即基期固定资本形成额,δa v g ㊁φav g 分别为基期后八年的平均折旧率与平均投资增长率,其中农村与城镇地区的投资增长率序列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时间序列确定㊂(六)资本份额学者对资本报酬这一关键变量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㊂B a i 等将收入法生产总值扣除劳动者报酬以外的部分作为资本报酬,并将其与总产出的比值作为资本份额[46],白重恩和钱震杰在这一资本份额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去除生产税净额的影响得到新的资本份额计算方法[47];方文全认为税前资本报酬为收入法G D P 中扣除劳动者报酬之后的余值,并在税前资本报酬的基础上扣除生产税净额作为税后资本报酬[48];柏培文和许婕将固定资产折旧与营业盈余之和作为税后的资本报酬[49]㊂针对1982年至2004年的资本份额,本文参考采取如下估算方法:首先,根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中各省份产业劳动者报酬与生产税净额数据加总,获得农业与非农业1982年至2004年的劳动者报酬与生产税净额数据,并根据农村与城镇农业与非农业产值占比加权计算得到城乡资本报酬,税后资本报酬计算公式如下所示:资本报酬=1-劳动报酬/(总产出-生产税净额)(10)其次,由于1978年后国家统计局将农民所有经营性收入都计入劳动报酬,因而上述测算结果对农民劳动者报酬存在严重高估㊂本文参考张车伟和张士斌(2010)[50]的方法,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进行调整,三分之二归劳动所有,三分之一归资本与土地所有,进而对农村资本份额的测算结果进行调整㊂(七)企业所得税率与贴现率参考郭庆旺等的做法,以企业所得税与营业盈余的比值作为企业所得税率[51]㊂其中企业所得税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营业盈余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各省营业盈余数据加总以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63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参考廖婷的方法,采取实际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的倒数作为贴现率[52]㊂ 四㊁测算结果第一,基于式(6),测算忽略调整成本的中国城乡资本回报率,测算结果如表1列(1)所示㊂测算结果显示,城乡资本回报率表现出显著的随时间变化的差异性㊂以2000年为分界,2000年之前农村资本回报率显著高于城镇地区,2000年之后虽然城镇地区资本回报率稍高,但二者总体上较为趋同㊂表1 城乡资本回报率测算值年份(1)(2)忽略调整成本考虑调整成本年份(1)(2)忽略调整成本考虑调整成本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1982 36.26%24.10%200010.23%7.40%22.42%20.62%19839.67%18.84%38.22%17.87%20019.63%3.52%22.08%21.47%198410.56%20.03%30.60%13.03%200210.72%6.78%17.86%17.97%198522.43%17.75%42.62%26.83%200311.98%10.40%13.18%13.97%198614.18%17.45%37.76%21.45%200414.67%7.94%18.17%21.23%19878.36%16.44%30.94%14.65%200512.40%8.81%14.32%16.51%198815.02%15.00%37.99%24.30%20069.40%8.85%9.50%10.92%19898.48%5.34%46.09%28.90%200711.80%8.68%11.50%13.84%19909.17%8.45%34.26%17.85%200817.33%10.63%24.71%28.27%199112.69%17.41%33.63%19.27%200912.53%14.60%2.87%6.16%199214.51%11.11%28.37%21.08%201011.96%9.56%6.03%10.27%199322.89%14.82%29.67%27.17%20117.59%4.71%16.96%19.16%199412.95%12.75%24.66%20.55%201211.69%9.12%10.67%12.66%199512.66%15.81%29.11%23.66%201312.06%10.60%10.40%12.27%199613.38%17.66%35.89%26.10%201411.33%9.68%11.77%12.84%199713.55%10.63%42.64%36.70%20158.33%7.78%7.54%8.09%199821.15%11.15%33.62%31.75%20166.84%6.84%5.13%5.31%199912.92%7.77%21.65%19.02%20175.10%2.05% 第二,为得到考虑调整成本的城乡资本回报率,基于式(7),通过广义矩估计法对城乡调整成本进行估算,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㊂其中,城乡调整成本参数分别为2.66与6.45,意味着城镇调整成本显著低73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于农村地区㊂表2 G M M 法估算所得的城乡调整成本参数地区估计值z 值城镇地区2.65665***3.21农村地区6.450696***7.56第三,基于这一城乡异质的调整成本参数,进而基于式(8)进行城乡资本回报率测算,测算结果如表1列(2)所示㊂测算结果显示,相比于不考虑调整成本方法得到的测算结果,考虑调整成本的测算结果中城乡的差异性相对较弱,表现出20世纪90年代之前交错波动,90年代后城镇地区基本高于农村地区的趋势㊂第四,进一步对两种方式所得的城乡资本回报率差异进行H P 滤波,并将二者的趋势成分作差,可以发现在1982年至2017年间,两种方法测算所得的城乡资本回报率趋势之差均呈现先增加后逐渐平稳的态势,与城乡投资率(单位G D P 投资)之比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见图3)㊂这与依据资本回报率进行投资行为的逻辑一致,投资行为更多地发生在资本回报率相对较高的地区,城乡资本要素的流动趋势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城乡资本回报率的测算结果㊂图3 城乡资本回报率差值与城乡投资率之比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与农村地区的资本回报率变化,可以发现无论是否考虑调整成本,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地区资本回报率的趋势都低于农村地区㊂其原因即如前文所言,改革开放初期农村资本相对匮乏,较高的稀缺性导致了较高的资本回报率;随着农村地区资本逐渐积累,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的资本回报率之差逐渐抹平,农村地区的相对投资率也逐渐下降㊂83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另外,当考虑资本的调整成本时,测算结果显示,相较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具有更高的调整成本,这意味着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行为面临着更高的摩擦性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地区的资本回报率,抑制了资本要素向农村地区流动,资本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双向流动受到阻碍㊂以资本品安装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为例,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的农村地区实现这一过程需要花费更高的人力和物质成本,要缩小这一调整成本的差异,实现资本要素自由双向流动,则需要制度安排㊁基础设施建设等全方位举措共同发力㊂五㊁结论与启示本文采用两类宏观层面资本回报率测算方法,基于已有经典文献对测算过程涉及的各项指标进行设置,进而测算了1982年至2017年间中国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的资本回报率㊂在忽略调整成本的测算结果中,城乡资本回报率变动趋势在不同阶段存在显著差异,2000年前农村资本回报率显著高于城镇资本回报率,2000年后二者逐步趋同,城镇资本回报率略微高于农村;在考虑调整成本的测算结果中,城乡资本回报率的差距相对较小,二者表现出20世纪90年代前交错波动㊁90年代后城镇资本回报率高于农村的趋势㊂总体来看,一方面,两种方法测算所得的城乡资本回报率之差均呈现先增加后逐渐平稳的趋势,与城乡投资率之比呈反方向变动,意味着本文测算结果能够较好地对改革开放至今城乡间资本要素流动趋势进行解释㊂另一方面,相较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的资本调整成本更高,成为了资本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双向流动的障碍㊂基于以上测算结果,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政府应充分发挥财政引领作用,促进资本要素向农村流动㊂以乡村振兴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产业发展,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等形式引入特色产业㊁补齐弱势产业,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从而增强农村地区对资本要素的吸引力㊂第二,破除城乡之间资本要素自由配置的障碍因素㊂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完善的产权制度为资本要素流向农村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减少资本要素流向农村的摩擦性成本;推动建设统一的资本要素市场,推动资本要素跨地区配置成本降低,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本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㊂第三,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与资本要素的结合,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建立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以合同制㊁股份制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实现农村劳动力与资本要素的更好结合,充分释放农村劳动力与资本要素的活力㊂参考文献:[1]王向阳,谭静,申学锋.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理论框架与政策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20(10):61-67.[2]严成樑,崔小勇.资本投入㊁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J ].经济科学,2012(2):21-33.[3]陈虹,朱鹏珅.资本回报率对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影响[J ].经济科学,2015(6):11-22.[4]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研究,2005(10):24-36.[5]郭金龙,王宏伟.中国区域间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研究[J ].管理世界,2003(7):45-58.[6]熊易寒.城乡融合㊁要素流动与乡村振兴[J ].人民论坛,2022(5):32-35.[7]B A UM O L W ,M A L K I E LB ,Q U A N D TR ,e t a l .E a r n i n g s r e t e n t i o n ,n e wc a p i t a l a n d t h e g r o w t ho f t h e f i r m [J ].T h e r e v i e wo f e c o n o m i c s a n d s t a t i s t i c s ,1970,52(4),345-355.93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资本存量的重估
e eg d i h r c s fc pi ld e e i g,bu fe he 1 8,t e ewa o c pi lde pe i h n me o m r e n t e p o e so a t e p n n a ta trt 99 h r sn a t e nng p e o n n. a
Ke y wor ds: pi lSo k;I p tOu p tT bl Ca t tc a n u — t u a e;PI M
一
、
引 言
数 据处理 方法对 我 国资本 存 量进 行 了估 算 。其 中 ,
邹 至庄 ( h w,9 3 将 第 t 的 资本存 量 定义 为 第 C o 19 ) 年
r s ac e u t, we gv a m eh d f c lu aig t a ia tc b n toupu a l e e r h rs ls ie t o o ac ltn he c p tlso k y ipu - t ttb e, a d c lu ae h f e a ia n ac lt te i d c p tl x
深化现象。
关 键 词 : 本存 量 ; 入 产 出表 ; 续 盘存 法 资 投 永 中图 分 类号 : 2 2 3 F2 .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0 2— 5 5 2 1 ) 2 0 7 0 1 0 4 6 ( 0 0 1 — 0 2— 6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物质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有形资产,包括土地、建筑物、机械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了解物质资本的存量情况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省际物质资本存量的准确估算对于科学规划和资源配置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数据收集、估算模型和实证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对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的估算提出建议。
一、数据收集准确估算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的首要任务是收集庞大的数据。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应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数据收集,如政府公开数据、企业报告、统计年鉴等。
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数据的时效性,选择最新发布的数据进行估算。
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是确保后续估算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并采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数据整理和清洗。
二、估算模型在估算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时,可采用生产函数法。
生产函数法是一种将物质资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的方法。
通过收集数据,建立生产函数模型,将物质资本作为一个关键的输入变量,通过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估算出物质资本对产出的影响程度。
同时,为了提高估算结果的准确性,还应该考虑到其他因素对产出的影响,如劳动力、技术进步等,建立一个综合的模型。
三、实证结果通过对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可以得出各个省份的物质资本存量情况。
这些实证结果将有助于了解各省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并为科学规划和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例如,将物质资本存量与人口规模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人均物质资本存量的差异,从而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将物质资本存量与各省的产出情况进行对比,可以得出物质资本的效率水平,有助于发现生产效率低下的地区和行业,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增长潜力提供政策支持。
结论与建议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的准确估算对于科学规划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获得可靠的估算结果,应充分收集数据,建立合理的估算模型,并结合实证结果进行分析。
中国分行业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
中国分行业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中国分行业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摘要:本文根据永续盘存法的测算要求,介绍了基期资本存量、当年投资额、折旧、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等指标的不同的测算方法,并根据自己的算法给出了估算出的资本存量。
关键词:永续盘存法;资本存量;价格指数一、引言中国经济的很多实证研究都会用到资本存量K这个指标,尤其是在估计全要素生产率、投入产出分析和经济增长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我国的统计年鉴及统计资料中并没有给出K 的实际数值,因此对资本存量K的测算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也正是因为对资本存量采取估算的方法,就使得学者们会根据他们的研究目的采取不尽相同的测算方法,因此他们所得出的数据间就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对K的测算的不准确也必定会影响后续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所以,如何准确测算资本存量就成为经济研究能否得到与经济现象一致的关键。
二、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由戈德史密斯于1951年开创的永续盘存法是测算资本存量的根本方法【1】。
Kit=Iit+Ki其中,Kit表示第t年末第i个行业的资本存量,Iit表示第t年内第i个企业的投资量,αit 表示第t年第i个行业的折旧率,现有研究根本上都采用永续盘存法,不同点在于处理细节上存差异性。
代表性方法如下:邹至庄采用的计算方法为【2】:Kit=Ki+Iit而贺菊煌的计算公式为:Kit=Ki+Zit其中,Zit表示第t年的积累;王小鲁和樊纲采用的计算公式为:Kit=Ki+/Pk其中,Pk表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而宋海岩等的公式为:Kit=Iit+Ki其中,gt表示经济增长率,由于样本是各省数据,所以gt就代表各省的GDP增长率。
从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测算方法不难看出,对于资本存量K的测算主要集中于确定以下几个重要的指标;基期资本存量K确实定、当年实际投资额确实定、折旧确实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Pt确实定以及行业合并与分解的标准确实定。
基期资本存量K确实定由于数据的缺失,在估计物质资本存量时大多数研究的基期都为1952年。
中国资本存量再估算—
中国资本存量再估算—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中国资本存量进行再估算,以提供更准确、全面的资本存量数据。
资本存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对于政策制定、经济分析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种种原因,现有的中国资本存量数据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和偏差,需要进行重新估算和校正。
本文将采用更为准确、全面的数据和方法,对中国资本存量进行再估算。
具体来说,本文将基于国家统计局、财政部等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和模型,对中国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和分析。
本文还将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以确保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再估算,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中国资本存量的规模和结构,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持。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将为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二、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存量估算作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资本存量不仅反映了国家经济实力的现状,也是预测未来经济走势、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关于中国资本存量的估算,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在早期的文献中,资本存量的估算主要基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采用永续盘存法进行计算。
这些研究通常假设折旧率和资本增长率是外生给定的,而且资本品的相对效率递减模式也是事先设定的。
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可能存在统计误差和遗漏,同时折旧率和资本增长率的设定也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开始尝试使用更为灵活和准确的方法来估算资本存量。
例如,一些研究利用宏观经济数据,通过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来估算资本存量。
这些模型可以内生地确定折旧率和资本增长率,并且能够更好地捕捉资本品的相对效率递减模式。
还有一些研究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通过构建生产函数来估算资本存量。
中国分省资本存量算法的改进及R包应用
缺失数据的补充方式以及使用方法;同时,通过修正折旧率的设置进一步改进了该算法,使计算结果更接近现
实,从而为宏观经济研究的可复制性提供了便利工具。
关键词:资本存量;R 包;永续盘存法
中图分类号:F064;C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21)09-0037-04
0 引言
资本存量在宏观经济研究中一直是非常有用的变量, 凡涉及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一般都离不开该变量。但遗 憾的是,官方一直没有公布该变量,多位学者为估算该变 量提供了多种方式 。估 [1—4] 算资本存量,如果使用永续盘 存法,一般要用到四个数据,即初期资本存量、折旧率、投 资和投资价格指数。后两个变量一般统计局都有公布或 可通过常用的方法进行估算,而初期资本存量和折旧率一 般都是主观设定。但对于初期资本存量而言,只要其设置 的时期足够远,比如从 1952 年开始,那么在 1978 年以后, 它的影响就非常小了[5]。不过,若从 1952 年开始计算资本 存量,其中要用到的中国各省的相关数据多有缺失,补充 这些数据不仅烦琐而且容易出错。因此,在中国经济的宏 观研究中,尽管学者们在文中提到的算法一致,但很难确 保学者在实证中最终使用的资本存量数据是一致的。如 张 健 华 和 王 鹏(2012)[6] 对 资 本 存 量 的 估 算 与 张 军 等 (2004)[1]的方法类似,但最终估算结果存在些许差异。
作为缺失值填补
广东 广东
1952—1977 年的 IPI 1996—2000 年的 IPI
用广东对应年份的 RPI 填补 用福建对应年份的 IPI 填补
海南
1952—1977 年的固定 资本形成总额
1952—1977 年的 IPI 1978—2000 年的 IPI
1952-2008中国资本存量估算
中国资本存量K的估算数据(1952年基期)(单位:亿元) (1)北京 (2)天津 (3)河北 (4)山西 (5)内蒙古 (6)辽宁 15.34 6.13 19.01 8.39 2.92 46.45 19.03 7.33 22.98 10.49 4.07 52.09 25.14 8.86 26.53 14.10 6.05 60.94 27.64 9.50 31.51 17.76 7.03 66.86 32.27 10.81 34.31 26.84 9.59 74.54 35.88 12.36 41.74 35.43 11.88 80.50 43.68 17.78 61.28 53.93 22.76 104.82 56.65 23.26 78.72 70.78 33.20 136.45 68.83 29.31 96.27 88.43 46.23 170.30 70.00 28.68 95.55 87.17 44.89 159.84 63.11 27.42 89.52 82.26 42.78 146.88 59.22 27.11 86.57 78.73 42.27 139.00 60.88 28.09 85.72 77.94 43.49 134.88 65.07 28.33 87.33 79.36 46.39 133.92 69.72 29.65 89.37 82.47 48.58 129.96 70.37 28.40 91.30 80.97 46.71 123.24 70.39 27.75 93.10 78.08 45.74 117.28 74.13 29.18 97.19 78.63 44.89 113.98 75.31 33.14 104.82 86.88 47.20 113.09 79.99 37.14 116.50 98.86 50.04 114.65 84.04 42.34 127.51 109.68 51.84 111.44 93.89 51.51 138.59 119.02 54.49 110.26 108.63 63.99 152.54 126.11 58.30 110.07 118.85 75.82 174.14 133.99 62.45 108.47 109.94 83.26 193.07 139.34 67.25 106.86 116.69 92.37 212.51 149.04 72.58 105.98 136.53 99.00 235.38 160.26 81.10 106.26 160.75 109.51 262.39 164.77 89.78 109.84 189.96 119.16 278.25 172.72 95.64 112.24 207.87 126.96 286.00 176.65 100.61 114.04 226.56 139.92 308.53 187.55 110.41 120.62 266.22 156.20 333.88 205.40 127.80 128.79 327.15 178.58 355.80 238.12 151.13 141.97 421.04 207.17 392.63 285.20 178.96 161.93 545.37 234.91 431.73 327.49 198.42 183.81 709.28 259.92 475.57 365.21 218.79 210.94 891.45 282.60 529.74 389.01 247.95 239.98 1056.77 297.21 574.04 403.44 266.49 262.59 1240.28 309.72 617.16 419.02 284.95 284.29 1346.50 337.63 679.85 441.09 322.75 307.76 1501.38 370.52 784.54 463.86 375.46 335.04 1748.76 405.54 917.36 489.05 442.30 374.40 2114.87 452.15 1076.31 519.61 504.52 422.00 2468.17 509.14 1269.75 549.27 565.89 461.73 2769.30 574.68 1519.84 579.65 644.80 499.16 3086.59 650.76 1813.36 626.46 740.15 537.16 3465.94 741.16 2141.88 702.34 834.68 580.82 3828.12 820.85 2493.45 792.01 931.85 623.80 4214.42 906.61 2809.42 877.86 1037.61 674.97 4628.49 1010.56 3122.58 973.46 1162.54 733.92 5118.94 1134.84 3436.82 1091.96 1374.50 802.76
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_1978_2007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逐渐转变,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和居民增收中的作用日显突出,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与此同时,人力资本存量估算也日益显得意义重大。
正确估量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对于把握人力资本的总量范围,挖掘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特点、探索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等起着基础性作用。
目前学术界已经有部分学者进行过相关的估算,然而在程序的严谨性、估算时间序列的长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尽完善之处。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1978—2007年中国人力资本存量重新进行估算。
一、我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的基本范畴和方法(一)估算范围人力资本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名词。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
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舒尔茨将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和内容归纳为五个方面,即(1)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概括地说包括影响人的预期寿命、体力和耐力、精力和活动的全部开支;(2)在职培训,包括由商社组织的旧式学徒制;(3)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4)不是由商社组织的成人教育计划,特别是农业方面的校外学习计划;(5)个人和家庭进行迁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1]。
这种分析得到了很广泛的认同,也为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提供了基础。
但由于数据收集困难等原因,目前对人力资本的估算很少能按照舒尔茨设想的五部分来进行。
前期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前人力资本的作用与我国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关系扩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6CJY010)(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西太原030006)□焦斌龙焦志明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1978—2007的学者们采取的人力资本估算范围各有差异。
侯凤云(2007)[2]35-36的测算中,人力资本的范围包括教育、文化、科研、健康、干中学和就业迁移六种类别;谭永生(2007)[3]71则把他测算人力资本的范围定义为教育、在职培训、卫生保健、迁移流动四个部分;钱雪亚(2008)[4]3则认为人力资本涵盖了教育培训投资、卫生保健类投资。
中国资本存量、公共与私人资本存量的再估算和对比分析
作者: 张勇[1]
作者机构: [1]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福建厦门361005
出版物刊名: 经济学家
页码: 103-104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期
主题词: 资本存量;私人部门;对比分析;中国;估算;公共资本;永续盘存法;公共投资
摘要:一、引言和指标选择问题公共投资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国情,因此关于公共资本对国民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具体作用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关键是正确地把握公共资本的规模并比较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资本存量的相对变化。
当前国内关于资本存量的估算大多采用永续盘存法(PIM),其核心是依据下面的资本存量调整模型:。
中国物质资本存量估算方法的比较与重估
上, 基于最新的官方统计数据 , 尝试在具体操作细
国内这方 面的文献 较少 ,0世 纪 9 2 0年代初 节上做出必要的调整 , 针对关键变量的数据处理方 期 , 李京文等学者与 Jr no 合作 , o es g n 将该理论方法 法分情形展开详细讨论 , 然后在不 同情形下分别对 引入 中国, 用于中国经济增长与生产率测算。李京 中国物质资本存量进行重新估算 , 希望对该方面已 文等(9 3 20 ) 格区分 资本存量 与资本投入 19 ,0 1 严 有的研究进行补充和延续 , 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 量 , 使用扩展后的数量一价格对偶的永续盘存法对 比较全面的数据支持。 资本估算进行 测算。黄勇峰、 任若恩等 (02 对 20 ) 文章的其他部分结构如下 : 在第二部分对既往 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 的研究 中, 借鉴 Jr no o es g n等 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 第三部分对各种研究的数据处 人的方法 , 对资本品寿命和相对效率递减模式做了
。
资本存量估算及相关研究一直是我 国经济学
下, 以学者为主的民间研究基 于 自身的研究 目的, 类 。一是 , 基于 J gno o esn的方法 , r 较严格地运用扩 采取各 自不同的假设 和数据处理方法对我 国资本 展的永续盘存法 , 但受 到数据约束 的影响 , 此类方
存量进行 估算 ( 见 张军 和章元 ( 0 3 对此 综 法在国内应 用很 少 ; 参 20 ) 二是 , 于 Sl 基 o w—G l mt o o s i d h 述) 。尤其 2 世纪 9 O O年代 以来 , 该领域研究进展 方法 , 用资本存量代替资本投入 , 在实际应用 中对 较快 , 已经积累了大量文献 , 但估算结果存在较大 标准的永续盘存法进 行变通 , 可操作性强 , 应用最
我国分省R&D资本存量的估算
无 锡 商业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a f u iIsi t fC mmec o r l x n tueo o n oW t re
Aug 01 .2 1
第 1 1卷
第 4期
Vo . l No4 1 1 .
我国分省 R &D资本存量 的估算
1 2
王 康 : 国分 省 R D 资 本存 量 的估 算 我 &
第 4期
文 以 20 0 0年 为 基期 .一 直查 到 了 2 0 0 9年 总共 1 O 年 的数 据 数据 来 源于 2 0 - 2 0 0 0 0 9年 中 国科技 年 鉴 中各 省份 研究 与实 验 发展 经费 支 出
中一 个变 量 的数据 。 制度 变迁 不好 用那个 已知 的数
据衡 量 .一 般 只有 找 到一 个 与 技术 进 步 相 关 的数
据 。这样 就用 到 R &D支 出数据 .即在科 学技 术领 域. 为增 加 知识 总 量 ( 括 人类 文 化 和社 会 知 识 的 包
总量) .以及 运用这 些 知识 去创 造新 的应 用 系统 的
租赁 价格 度量方 法 ,而永 续盘 存法 运 用 比较广 泛 。 不管 是物质 资本 还是 R &D资本都 是用 价格 进行 计 量 . 有 统一 性 . 具 因此 笔 者也 采 用永 续 盘 存 法进 行 估算 。参 照戈 德斯 密斯 的方法 . 基本公 式 为 : 其
K t I P (- ) S 1 S R / t 18 K : + () 1
迁所 引起 的资 源配 置效 率 的提 高 因此 当进 一步分 析两 者对 全要 素生 产率 的贡 献时 . 要至 少 知道其 需
最初 对于 资本存 量 的估算 . 般都 是物 质 资本 一
中国内地各省区1952—2009年实物资本存量估算
产投 入所增加 的量 。如 张军 扩 (91 , 菊煌 (92 , 至庄 19 )贺 19 )邹
(9 5 , 19 )张军 、 章元 (0 3 等都采用积 累额或拟合的积累额作为 20 )
每年投资流量的数据 。 第二类用的是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数 据。中国统
产投资完成 额 一土地购置 费 一l建筑物 和旧设备 购置费 + 0 1 3 5
O C 内的国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9 年 , E D) 9 5 联合国统计委员 会要求在 S 9 NA 3国民经济核算的框架之下 , 对经济统计中有关 实物资本度量的许多关键性问题进行研究。20 年 , E D正 01 O C 式 出版 了{ C OE D实物资本度 量手册——对 资本 存量 、 固定 资
(03 , 、 20 )毛军 肖红叶(05 , (0520 )邱晓华 、 20 )郝枫 20 ,09 , 郑京平
(06, 20 )徐现祥 (0 7 , 2 0 )黄宗远 (0 8 , 2 0 )许鲁 光 (0 0 分别 对 中 21) 国内地总的实物 资本存量进行了探讨与估算 。由于数据的获取 相对难一些 , 以对 中国内地分省 区实物 资本存量 的估 算也相 所 对少一些 , 中比较 有代表性 的是张军 、 其 吴桂英 、 张吉鹏 (0 4 20 ) 以及孙辉、 支大林 (O O 。由于各种研究 目的 、 2L ) 掌握数据资料和 所依据的假设各不相同 , 国内地实物 资本 存量数据 出现 了众 我
资本存量估算方法实例分析
资本存量估算方法实例分析资本水平的测算是分析经济增长的重要参考指标。
本文从不同研究者对资本存量基本计算公式的不同理解入手,通过对贵州省资本存量水平的具体测算和比较,体现不同方法下最终测算结果的差异。
这对准确认识不同地区的资本存量水平,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深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资本存量固定资本价格指数存货折旧二战后,为了解决许多欠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不同经济学家根据对这些国家特点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
而在这些理论中,都非常强调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资本是决定经济是否增长的关键因素。
这些思想在“哈罗德—多马模型”、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和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中均有反映。
钱纳里和斯特劳特依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分析和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了“双缺口模型”,更加突出了储蓄约束和外汇约束对经济的影响。
以索洛(R.Solow,1956)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和以罗默(P.Romer,1986)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也对资本的作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本文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导,使用不同的测算方法,以贵州省为例,对其资本存量(K)的测算进行了验证,试图发现一些具有规律性的内容,为贵州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和建议。
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方法(一)基本思想资本存量是一定时点下安装在生产单位中资本资产的数量,一般用来度量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投入,主要是就固定资产而言的。
关于资本测算的方法有许多种,其基本原理都是当期实际资本存量由上期实际资本存量与当期实际净投资两部分构成:Kt=Kt-1+RNIt其中,Kt表示当期实际资本存量,Kt-1表示上期实际资本存量,RNIt表示当期实际净投资。
而:RNIt=NI/PIFt=(GI-DS)/PIFtNI是名义净投资,GI是名义总投资,DS是名义折旧,PIFt是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将两个公式综合就得到:Kt=Kt-1+(GI-DS) / PIFt因此,要分析资本Kt的水平,主要使用上面这个公式,考虑以下几个指标:Kt-1、GI、DS、PIFt,只要知道这些指标的具体数值,就可以得到一个关于时间序列的实际资本存量。
资本存量的再估计云南案例
2016年7期总第814期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加速转变为中低速增长,这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和争论。
我国东部地区来说,长期以来依靠充足的资本投入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得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但是,当以上两要素的投入不能再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时,只有转变发展思路从依靠投资驱动转变为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模式。
然而,对于我国西部地区来说,由于长期的资本资源匮乏,资本对于经济的驱动作用是否达到临界,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否适用于目前的西部地区发展的阶段,这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云南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典型省份,其经济发展状况和要素投入情况具有典型的西部地区的特征,因此本文选取云南省为案例,通过对其资本存量的研究,从而把握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状态,衡量经济发展模式,并为其他后续的研究提供比较全面和准确的数据基础。
一、研究方法与变量选取1.研究方法的选取关于资本存量的估算,国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文献,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Goldsmith 于1951年提出的永续盘存法。
永续盘存法根据资本品效率递减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估算模式:线性效率递减模式和几何效率递减模式。
通常采用几何效率递减的模型,即,即折旧率等于重置率,这时就可以得到资本存量的估算公式:(1)其中,t 为第t 年;I 为以不变价格表示的投资额;δ为折旧率(重置率);K 为以不变价格表示的资本存量。
利用永续盘存法估计资本存量,主要涉及以下4个变量:基期资本存量K 0的确定;各年投资额I 的确定;投资品价格指数的确定;折旧率(重置率)δ的确定。
2.变量的选取和确定(1)对于当年投资流量I 的选取,本文采取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作为当年投资流量的指标。
在以往的文献中,往往忽视了资本的建设周期,在这里我们假设资本的建设周期为3年,这时有:,用表示当年投资流量。
基期资本存量K 0的确定。
(2)基期资本存量的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整个时间序列中后续年份资本存量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处 假定 折 旧是 以几 何形 式递减 的常数 , 则 上 述公 式可 以进 一步变 为
` 工 一占 卜
旧估算 。 〕 但事实上 , 单纯从定义角度将 “积 累 ” 看做 资本 净增 长并 不合适 , 因为这 是当 时统计 体系 不完善的一个无奈之举 , 因为当时无法精确核算折
旧 。 因此 , 部 分研 究根 据 国民收人 核算公式 “ 折旧
【 关键词 〕 中图分类号
资本存量
永续盘存法 文献标识码
折旧 文章编号 一 一 一
、 赫磁
针 对不 同时
一 、 引言
资 本存量 核算 是增长 研究 的基础 , 科 学核算 资 本存 量 在增 长研 究 、 技 术 进 步 等领 域 起 着 关 键 作 用 。但 是与此 同时 , 资本 存量估 算也 往往 由于历 史 数 据缺 乏 以及 各种 代 表 指 标难 以确 定 而相 当复 杂 , 正 如希 克斯 所说 , 资 本存 量 估 算 是 统 计 、杨 针对 美 国 学 家面 临的最 困难 的任务 。 川 在 资本存 量核算 方面 , 丹 尼森 和马斯格雷夫
经济 理论 与经 济管理
年第
期
中国资本存 量 的再 估算 和分解
古明明 '
清华 大学人 文 学院 , 北京
张
勇“
厦 门大学经济 学 院 , 福 建厦 门
〔 提
要〕
从本 文研 究结果 来看 , 投 资带来 的资本存 量 快速 增 加 是 中国快速 发 展 的重要 原
因 , 但是 资本存 量并 没有传 统研 究估 算 的那 么高 , 另外 资本 效能下 降也 是 中国一个 需要 关注 的现 象 。 与传 统研 究不 同 , 本 文发现 中国折 旧变化并 不是 一个 直 线 , 而是分 阶段逐 步上 升 的 , 研 究结 果 比较符 合 中国作为 新兴 市场 国家 的实 际 。
采用 这一 指 标 。 〕 〕 由于 这 一 指 标 包 括 土 地 和 房
根据 永续 盘存 法核算 资本存 量首 先必 须确定 基 期 资本存 量 、 各期资 本流 量代表 指标 以及 折 旧和价 格 指数 等几个 基础指 标 。 由于 中 国统 计数 据长期 缺 失 , 如何 取得并 确认 这些 指标对 于核 算结 果精确 性
和资本存量 。 ` 〕 这个方法好处是简便易行 , 但是可 能会 带来 重 复 计 算 以及 指 标 口径差 异 问 题 。 另 外
年之 后 “积 累 ” 指 标 也 就 不 再 公 布 , 这 样 核
况 。第三 , 本文针对研究所需要基期存量 、 折 旧和 平 均增 速等数 据做 了全面 系统 考察 和分 析 , 并 基 于
资本 存量 较早 做 了 开创 性 研 究 。 图 蒙 乃尔 和里 耶 收 稿 日期 〕 〔 基 金项 目 〕 一 一
国家 自然科 学 基金项 目 “公 共投 资对私 人投 资 、 国 内需求 的作 用机 制研 究和 效果评 价 ”
中央高校 基本 科研 业务 费专项 资金项 目 一 , 女 , 云 南 昆明人 , 清华 大学人 文 学院博 士研 究生 , 国务 院发 展研 究 一 , 男 , 山东 微 山人 , 厦 门大 学经 济 学院讲 师 , 哲 学博 士 。
鉴 于 资本存 量对增 长研 究 的重要性 , 估 算我 国 资本存 量也 成 为 国内经济学 家研 究 的一 个重 点 。很 多经典 研究 从各个 角度 估算 了中国资本存 量 , 但是
经 济体 和政府 部门投 资 , 从 而导 致核 算误差 。另 外
很多研究在价格指数 、 折 旧和基期存量等指标处理 方法上也存在问题 , 难以符合严格计量前提 , 比如 选择较 长估算 区间尽管容 易取 得相 关 资料 , 但是 误
经济 理论 与经济 管理
年第
期
法 一直是 资本 存量 核算 的重要 基础 , 其核 心是依 据 下 面 的资本存 量调 整模型
` 一 `
算 。
贺菊 煌根 据 国家统计 局公 布 的历年 生产 性
积 累和非 生产 性积 累指 数推导 历年 生产性 积 累和非 生产 性 积累数 额 , 并作 为资 本存 量 核算 的基 础 。 〔 , '〕 邹 至庄根 据 国家 统 计 局 对 “积 累 ” 的 定 义 将 “积 累 ” 看做 是 资本净 增长 , 这样 做好处 是避 开 了对折
回归 在样本 分 布 、 代 表性 以及 回归分 析和假 设检 验 的可靠 性 都是 一个 问题 。 〕 再 次 , 很多 研究 采 用 固 定资本 投 资 、 资本形 成 总额 或 者全社会 固定 资产投 资指标 作 为核算 基础 指标 , 没 有 区分 固定 资本 和存
外 , 针对 中国国情 , 本文还把资本存量分解为公共 部门和私人部门资本存量 , 有效弥补 了公共投资领 域 相关研 究数 据的不 足 。最 后本 文研 究结 果说 明 中 国折 旧率并不是传统研究假定 的直线折旧率 , 而是 在不 同时期 有 不 同变 化 , 因 而 更 加 符 合 中 国 经 济 实际 。
究 , 他 基于 体 系下 的 “积 累 ” 指 标 倒 推折 旧
并估算中国资本存量 。 与传统研究相比 , 本文主要 改进之 处在 于首先 从资本 经济 内涵 上重 新界 定 了生
产 性资 本和非 生产 性资本 含义 , 这 点对 于从 中 国庞 大 的资本形成 中区分 各种 资本 存 量 具 有 一定 意义 。 其 次 , 本文对 中国数据 中存在 的 明显数 据 问题 进行 了适 当调整 , 如 一 年 数 据 明 显 不一 致 情
种 差别 。 由于该指 标还包 括非 生产 性 土地 以及房 产
资本 形成 总额是 资本存 量估 算 的常用指 标 , 很 多研 究如 李治 国和唐 国兴 、 何枫 等人 、 张军 和章 元
二 、 研究方法体 系 、 资本代表 指标选择
资本存量 核算 方法 事实上 有两 种 , 一种 是直 接 测量 法 , 另 一种 是 间接 估算法 。直 接核 算法 由于数 据缺失 和操 作复杂 而很少 采用 , 间接核 算法 以高盛 在 资本存 量核 算上 采用 微观 会计 核算 原理 开创 的永续 盘存法 为一 个 典 型代 表 。 郎〕 这 个方
中 国市 场经济 状况进 行 了审慎分 析后 最终 确定 上述 数 据 , 而不是 只是 给予上述 指标 一个 简单 假定 。 另
算的连续性也是一个问题 。 邹至庄根据固定资产投 资指标以及 体系下国民收人账户倒推资本存 量得出 至 年期间中 国五个部 门资本存 量 , 并通过估算初始资本来估算农业 部门资本存 量 , 但是 同样 面临着重复计算 问题 。 〕 〕 其次则 是很 多研 究 忽视 了基本 计量前 提 , 导致研 究结果 的 可参 考性 受 到影 响 。 比如李 治 国和唐 国兴采 用 至 年上海市固定资产价格指数与全 国价 格指 数进 行 回归找 到一 种拟合 度 , 从上海 市指数 倒 推全 国指数 , 但 是 仅 仅采 用 年 的数 据样 本 进 行
至关 重要 。 出 , 但这些 投 资显然并 不 能增加 一个 国家产 出 能力 , 也 不能完 全作 为 资本 品计 算 。 其 中生 产性 土 地可 以近 似作为 资本 品 , 而用 于房地 产开发 的非 生 产性 土地及 其增 值则 不能作 为 资本 品对待 。 根据 对 资本 品 的理 解 , 资本性 投 资应该 被定 义为可 以用 于 扩 大生 产 的生产 资料 以及生 产性 服务 构成 , 而房 产 和非生 产性 土地显 然应 该被剔 除 。但 是全社 会 固定 资产投 资相 比资本 形成 或者 “积 累 ” 仍 然是 一个 较 为接近 资本 内涵 的指标 , 因为全社 会 固定资 产投 资 本 身并不 包 含存货 等非 生产性 投 资 , 图 反 映 了这
一些 相关 文献 也针 对不 同 国家 资本存 量核算 进 行 了 一定 程 度 研 究 , 其 中斯 蒂 芬 和 奥 利 弗
整体来讲 , 当前我国资本存量估算的研究仍然 存在很多不足 , 很多研究假定明显不符合中国现实 情况 , 研究方法也有待改进 , 代表指标也并不符合 资本内涵 。其次由于中国统计体系变化 , 很多研究 忽 视 了数 据连 续性 问题 , 数据 也没有 进行 相应 处理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年第
期
货 的关系 以及 生产性 资本 和非生 产性 资本 之 间 , 指 标选 择 明显不符 合资本 的真 实 内涵 。
员国及地区资本存量核算的基础 , 也是资本存量核 算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和方法体系 。 图至此 , 经合 组织 各成员国及地 区数据可 比性得到很 大改进 , 但 是鉴 于各 成员 国及地 区对 自己统 计体 系 调整并不到位且难 以统一 , 克里斯托弗 。 进 一 步采 用 改 进 后 核 算 方 法 对 经 合 组 织 个成员 国及地区 一 年的资本 存量重新进行了核算 , 提高 了数据可 比性 。 其他
就 不公 布 了 , 所 以数 据 连续 性 是一 个 问题 。 另 外 ,
瓦`
一。 ` 。 艺
一。 , 、
由于 国民收人 指标并 不包 含非 生产性 服务 , 因而折 旧额 可能 被高估 , 出现重 复计算 问题 。 全社 会 固定 资产 投 资总额是 另外 一个广 泛使 用 的指 标 , 包括 王小鲁 和 樊纲 、 黄永 峰等人 的研究 均
和调整 , 而是 直接 采 用 了 国家 统 计 局 公 布 的数 据 , 但 是这 些 数据 有 相 当多 错误 。 比如 中 国在 和 年 年公布 的 固定 资产 投 资 总 额 竟 然 小 于 国有
针对俄罗斯数据进行 了估算 , 霍夫曼 针对 拉美 个成 员 国及 地 区 一 年资本存量进行了核算 , 这些经典研究奠定 了资本 存 量核算研 究基 础 。 图
于各 成 员 国 及 地 区 统 计 体 系 的 差 别 , 经 合 组 织 年 以来 就 不 再 公 布 资 本 存 量 数 小 组 , 协 调 各 成员 国及 地 区完 成 一 个 关 于资本存 量核 算 的统一 手册 , 该手 册一直 是各 成 据 , 而是 成立 了 一个 关 于 资 本 存 量 核 算 的堪 培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