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一)

中国青铜艺术

庐山区第一中学章震宇

教学目标:

•通过对青铜器皿的介绍,了解中国夏商周的青铜艺术;

•学会从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来欣赏中国的青铜艺术;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初步认知。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夏商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中国青铜器的造型与纹样、文字。

•从造型,纹饰,文字三方面来鉴赏青铜艺术。

讲授新课:

导入(思考1):

观察下面两张图片,同是

青铜器,但它们一个来自

现代,一个来自古代,它

们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青铜是红铜和锡、铅的合

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强

的特点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谓之“青铜”。而古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金”,文献中所讲“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提到的“吉金”就是指精纯美好的青铜。

烧制温度约在700℃-1000℃。在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青铜艺术以其高超的冶金铸造技术、奇诡的造型和独特的纹饰,显示出其神秘、狰狞和严厉之美。

一、主要铸造方法(影片介绍制范法):

制范法、失蜡法和金银错等。

1、四羊方尊(制范法):

高58.3cm,口每边长52.4cm,重34.5公斤。口方沿大,腹部四角铸高浮雕长卷角羊,羊的造型近于写实,全身纹饰充满神秘。该尊集线刻、浮雕、圆雕为一体,器形庄严雄伟,形象真实高贵。标志了商代工匠高超的造型能力,是中国青铜艺术的重要代表作。

2、莲鹤方壶(春秋)(失蜡法):

高118厘米

宽54厘米

重64.28公斤

3、虎噬鹿器座(金银错):

(思考2:)

1、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会乱

2、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礼仪与教化

二、实例:鼎(青铜器中听的最多的礼器之一)

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于煮、盛肉食和调和五味。形状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鼎的形制因时代而异。

在商周奴隶制社会,鼎被奴隶主贵族用来“别上下、明贵贱”,作为标志统治权力和等级的一种器物。进人封建社会以后,鼎就失去了这种性质。

鼎是一种权力的象征。相传禹铸九鼎,以象征九州,以后成为传国的重器,所以“问鼎”是比喻图谋篡权政权。

在中国古代,用鼎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根据贵族等级,祭祀时对鼎的数量和形式都有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依此类推,而普通人都不能用,如果超越上面的规定,是犯罪的。

《楚王问鼎》书本P18

思考3:鼎的作用经历了一个怎么样的变化?

炊器—礼器

实用物品—祭祀用品

我国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千年前的夏朝就已经出现。商朝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1、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

重要的礼器:司母戊鼎因其

腹内壁上有铭文“司母戊”三字而

得名,是商王祭祀其母(名戊)

的纪念器物。

司母戊大方鼎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通耳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875公斤。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饰纹。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2、铭文最长的青铜器——毛公鼎

(迄今为止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毛公鼎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高

53.8厘米,口径47.9 厘米,是西周青铜器

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

王时期。

内壁铸有多达497字的长篇铭文。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

3、大盂鼎

西周康王时期。鼎高100.8厘米,口

径78.3厘米,重153.3公斤,鼎身为立耳、

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

纹带,三足上饰以兽面纹,并饰以扉棱,下

加两道弦纹,使整个造型显得雄伟凝重,威

仪万端。相传此鼎於清道光间在陕西眉县礼

村出土,为该地郭氏所得,后归周雨樵。同

治间左宗棠以重金购得,又归苏州潘祖荫。

解放后,1951年潘氏后人捐献国家。为上海

博物馆所收藏,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件周康王时的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大盂鼎属於瑰丽凝重这一类,铭文大字,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故在成、康时代金文中,以书法的成就而言,当以大盂鼎居首位。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4、大克鼎

铸造于西周孝王(公元前10世纪末)

时期,清光绪中期在陕西扶风法门寺任

村出土,当时出土的另有7件克鼎,形

制与纹饰都和大克鼎相同,只是体积小

得多,同为西周一个名叫“克”的贵族。

大克鼎气魄雄浑,威严沉重,通高

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

颈部饰有三组变变体龙纹,间隔以六道

棱脊,腹部饰以宽阔的波曲纹(窃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