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咏月诗文》课件11
合集下载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d55001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e.png)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题目解说
水调歌头——词牌名 词调来源于隋炀帝所制的《水调》曲
疏通文意
1.疏通诗歌意思。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苏轼的弟弟苏辙, 字子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 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 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天上暗指“朝廷”,词人想要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 难以容身。
水调歌头
“何似”是指哪里比得 上,既然天上回不去, 还不如在人间,这里的 “人间”指做地方官, 词人想到做地方官同样 可以为国家出力,词 人 想通了,积极乐观的态 度战胜了消极的思想。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的阴晴圆缺, 表明人生不会完美无憾,有欢聚,也必然有离
水调歌头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为何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表现出词人面对时间、空间以及人生一些重大问题时所持的态 度,充分展现出其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同时还表达了词人对天下 离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的乐观旷达的胸襟。
明朗、豁达。
小结
这首词的借月抒怀,其中既有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有对人们的 美好祝愿,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表现了词人豁达洒脱、积极乐观的 人生态度。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说明词人最终做出怎样的决定?
朱红色的楼阁
怨恨 为什么
转朱 阁, 低绮 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雕绘着花纹的门窗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周全,齐全
题目解说
水调歌头——词牌名 词调来源于隋炀帝所制的《水调》曲
疏通文意
1.疏通诗歌意思。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苏轼的弟弟苏辙, 字子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 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 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天上暗指“朝廷”,词人想要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 难以容身。
水调歌头
“何似”是指哪里比得 上,既然天上回不去, 还不如在人间,这里的 “人间”指做地方官, 词人想到做地方官同样 可以为国家出力,词 人 想通了,积极乐观的态 度战胜了消极的思想。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的阴晴圆缺, 表明人生不会完美无憾,有欢聚,也必然有离
水调歌头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为何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表现出词人面对时间、空间以及人生一些重大问题时所持的态 度,充分展现出其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同时还表达了词人对天下 离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的乐观旷达的胸襟。
明朗、豁达。
小结
这首词的借月抒怀,其中既有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有对人们的 美好祝愿,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表现了词人豁达洒脱、积极乐观的 人生态度。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说明词人最终做出怎样的决定?
朱红色的楼阁
怨恨 为什么
转朱 阁, 低绮 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雕绘着花纹的门窗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周全,齐全
九年级语文上13课之《水调歌头》 精品课件(45张PPT)(共44页)
![九年级语文上13课之《水调歌头》 精品课件(45张PPT)(共44页)](https://img.taocdn.com/s3/m/ccf0fd5383c4bb4cf7ecd1bb.png)
表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 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5、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蕴含了哪些情感?
上阕:望月—问天—思归—恐寒—留人间 下阕:月照—无眠—恨月—悟理—愿人久
蕴含情感:
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情,在逆境中的 自我慰藉。
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好祝愿。 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
总结
这首词通过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 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 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 除忧患,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小结诗词主旨
40
• 1、《行路难(其一)》描写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 内心的强烈苦闷和抑郁不平之情,同时又表现了诗人 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 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轮明月,释苦闷, 寄相思。。。
●
1.学 习 语 文 是 一 种 享 受 , 你 会 发 现 语 文 学 习 是 在 与 另 一 个 人 对 话 , 也是 在 与 自 己 对话 。 每 当 你 读一 篇 文 章 时 ,仿 佛 作 者 就 在你 身 边 , 他 的经 历 、 他 的 情感 都 进 入 了 你心 中 。
1、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的是 什么? 明确:上阕:写月下饮酒(写景),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 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抒情),由感 伤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整
体 1.如何理解“明月几时有?把
感 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
知 是何年”?
上 片
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
大 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
练习:
请在《水调歌头》中找出:
1.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又__恐__琼__楼__玉__宇__,﹍高﹍处﹍不﹍胜﹍寒﹍. 2.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_转。__朱__阁__,__低__绮__户﹍,﹍照﹍无﹍眠﹍﹍ 3.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人,__有__悲__欢__离__合__,__月__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4.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但。_愿__人__长__久__,__千_﹍里﹍共﹍婵﹍娟
5、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蕴含了哪些情感?
上阕:望月—问天—思归—恐寒—留人间 下阕:月照—无眠—恨月—悟理—愿人久
蕴含情感:
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情,在逆境中的 自我慰藉。
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好祝愿。 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
总结
这首词通过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 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 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 除忧患,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小结诗词主旨
40
• 1、《行路难(其一)》描写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 内心的强烈苦闷和抑郁不平之情,同时又表现了诗人 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 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轮明月,释苦闷, 寄相思。。。
●
1.学 习 语 文 是 一 种 享 受 , 你 会 发 现 语 文 学 习 是 在 与 另 一 个 人 对 话 , 也是 在 与 自 己 对话 。 每 当 你 读一 篇 文 章 时 ,仿 佛 作 者 就 在你 身 边 , 他 的经 历 、 他 的 情感 都 进 入 了 你心 中 。
1、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的是 什么? 明确:上阕:写月下饮酒(写景),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 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抒情),由感 伤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整
体 1.如何理解“明月几时有?把
感 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
知 是何年”?
上 片
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
大 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
练习:
请在《水调歌头》中找出:
1.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又__恐__琼__楼__玉__宇__,﹍高﹍处﹍不﹍胜﹍寒﹍. 2.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_转。__朱__阁__,__低__绮__户﹍,﹍照﹍无﹍眠﹍﹍ 3.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人,__有__悲__欢__离__合__,__月__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4.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但。_愿__人__长__久__,__千_﹍里﹍共﹍婵﹍娟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共25张PPT)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69ef48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b.png)
赏词悟情
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你从 中读出了什么?
这是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它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的阴晴 圆缺,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既然如此,就不必再慨叹悲伤了。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 阔,做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赏词悟情
D. 作者把人生的不如意归结为自古难全,显得无可奈何,因
此,总的说来这首词体现的是一种消沉的情绪。
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在美玉
砌成的楼宇里,经受不住高耸九天的严寒。(我)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
着舞动,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读出词意
朱红色的楼阁
不能入睡,这里指不能入 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为什么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
雕花的门窗
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清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苏轼:
苏轼字子瞻, 东坡为号焉。 生于北宋间, 家乡在眉山。 唐宋八大家 苏家竟占三
“唐宋八大家” 唐韩柳 宋三苏
水调歌头
苏轼
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 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 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 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 掬水在手月在手。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 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 转在各地为官。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年)苏轼谪居密州,这时 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 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这年中 秋,作者对月畅饮,在醉意朦胧 之中写下这首词。
《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24张PPT).ppt
![《诗词三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24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d98ffce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9.png)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热切、昂扬】我欲/乘风/归去,【轻缓、低沉】又恐/ 琼楼/玉宇,(哎……)高处/不胜/寒。【振奋、明快】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近 作
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文学
者
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豪放派,对后世影响很
大。苏门父子三词客,与苏洵
、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
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
写 作
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背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景
苏轼谪居密州,这时他的弟
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
诵
诗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词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chán
/共婵娟。
忆念一份 月韵
结合注释,疏通课文大意。 读 懂 词 把酒:端起酒杯。 意
不胜:经不住,承受不了。
弄:玩赏。
共:一起欣赏。
苏轼在千年前的那个中秋之夜 做了什么,你听出来读出来了吗?
欢饮大醉 把酒问天 起舞弄影 怀人无眠
吟诵一段 月语
自由朗读诗词,读准字音、节奏。
水调歌头[北宋 苏轼]
朗
读
诗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023-2024 部编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
![2023-2024 部编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d2484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9.png)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一句中“此事”指什么?
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合作探究
怎么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 此事古难全”?
这几句富有哲理:人月无常,自古皆 然。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 遗憾;世上没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课堂检测
3、《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 寞,满腹疑问无人问询,乘着酒兴,质问青 天——“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何 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 话,想象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 畅淋漓。“把酒”“归去”“弄清影”同样 表达出挥洒自如的气派。
作者受到月的启发,惆怅心情得到慰 藉,表现了旷达的胸怀。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意思是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 美好月光。表பைடு நூலகம்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 愿和乐观的情怀。
这两句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 成为中秋祝福的千古名句。
合作探究
主旨
这首词上阕饮酒问月,下阕对月怀 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 的怀念以及乐观旷达的胸襟。
课堂检测
1、填空。 (1)这首词中“_无__眠__”一词照应小序中的 “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 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_人__生__。
(2)词的上阙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 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 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_又__恐__”、一个是“_何__似__”。
比喻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 还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 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 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
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合作探究
怎么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 此事古难全”?
这几句富有哲理:人月无常,自古皆 然。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 遗憾;世上没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课堂检测
3、《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 寞,满腹疑问无人问询,乘着酒兴,质问青 天——“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何 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 话,想象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 畅淋漓。“把酒”“归去”“弄清影”同样 表达出挥洒自如的气派。
作者受到月的启发,惆怅心情得到慰 藉,表现了旷达的胸怀。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意思是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 美好月光。表பைடு நூலகம்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 愿和乐观的情怀。
这两句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 成为中秋祝福的千古名句。
合作探究
主旨
这首词上阕饮酒问月,下阕对月怀 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 的怀念以及乐观旷达的胸襟。
课堂检测
1、填空。 (1)这首词中“_无__眠__”一词照应小序中的 “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 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_人__生__。
(2)词的上阙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 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 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_又__恐__”、一个是“_何__似__”。
比喻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 还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 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 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
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74a712cc175527072208a7.png)
月光下作者起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 哪里比得上 舞的清朗身影 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 端起酒杯 回到天宫去,又担心那美玉做成的楼宇,高高在 经受得住 上,(我)承受不了那份寒冷。 月下起舞,清 影随人,(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写
下阕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1910——1996),现 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 华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36年在上海出版。 《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 1983年9月21日,是作者 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 多的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 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 变得浓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 诗人心中的感触。
4、《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中秋乊月表现对祖国命运 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发 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chán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苏轼学识广博,开豪放词风, 在散文、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 方面都很精工。民间有“苏文熟, 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 可见苏轼在当时影响极大。有《东 坡乐府》流传于世。
写 作 背 景
他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 “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这首词 是他在黄州任期中写的。这时他的 弟弟苏辙在济南任职,兄弟二人已 七年没见,中秋对月,难免有伤感 的情绪。但他毕竟有着旷达的胸襟, 在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中达到了自我 解脱。
水调歌头
词牌名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写
下阕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1910——1996),现 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 华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36年在上海出版。 《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 1983年9月21日,是作者 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 多的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 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 变得浓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 诗人心中的感触。
4、《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中秋乊月表现对祖国命运 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发 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chán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苏轼学识广博,开豪放词风, 在散文、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 方面都很精工。民间有“苏文熟, 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 可见苏轼在当时影响极大。有《东 坡乐府》流传于世。
写 作 背 景
他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 “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这首词 是他在黄州任期中写的。这时他的 弟弟苏辙在济南任职,兄弟二人已 七年没见,中秋对月,难免有伤感 的情绪。但他毕竟有着旷达的胸襟, 在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中达到了自我 解脱。
水调歌头
词牌名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苏轼咏月诗文
![苏轼咏月诗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ff7315844769eae009ed43.png)
•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
• 这句话交代了什么?作者心情怎样?
• 时间、地点、出游的原因。 • 心情兴奋、喜悦。 •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思考:作者为什么去找张怀民?
• 同时被贬之人,二人有共同的遭遇,也有 共同的心境,都是“闲人”,可以共同 “为乐”。
• ⑺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
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庭院中像充满了 水,澄澈透明。 • ⑻水中藻荇交横:水中的水藻、荇菜交互 错杂。 • ⑼盖:句首语气词,可译为“原来是” • 翻译: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 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 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
•
⑽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⑽但:只是。闲人:这里是指不追逐名 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译为“罢了”。
• 翻译: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 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 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 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看到这时月光从门 户照射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 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 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 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 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 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 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念:考虑,想到。 (4)遂:于是,就。至:到。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 ( 3)
•
• ⑸寝:睡,卧。
• ⑹相与:共同,一同。中庭:庭院中。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苏轼咏月诗文《水调歌头》课件1 北师大版.pptx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苏轼咏月诗文《水调歌头》课件1 北师大版.pptx](https://img.taocdn.com/s3/m/017765ca6bd97f192379e955.png)
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
定州。
•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
(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
儋县)。
•
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
•
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19
不管怎么说,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 坡作品的一个特点。苏东坡最快乐就是写作 之时。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
• 【达旦】早晨;白天 • 【不胜】经受不住。 •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
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 【但愿】但:只。 •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13
苏轼的思绪是如何变化的? 14
留在人间 恐宫高寒 欲上天宫 把酒问天
上阕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 在词中有何作用?(结构、内容两方面 考虑)
• 结构上形成过渡,内容上表达了作 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 实,以及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15
苏轼的思绪是如何变化的? 16
美好祝愿 自我排解 对月怨恨 思念弟弟
下阕
17
中秋词自水调歌头一出, 余词尽废。
——清·胡仔《若溪渔隐 业话后集》
18
•
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
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
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
元丰二年(1079)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
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
苏轼咏月诗文全面版
![苏轼咏月诗文全面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eb560ea32d7375a5178006.png)
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⒍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⒎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⒑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 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 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 “罪人”,我们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 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 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四字写 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
总结:
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 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 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 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
⒍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⒎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⒑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 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 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 “罪人”,我们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 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 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四字写 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
总结:
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 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 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 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
苏教版(2016)语文七上3.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优秀课件(29张)
![苏教版(2016)语文七上3.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优秀课件(29张)](https://img.taocdn.com/s3/m/7c1d09f89ec3d5bbfd0a7452.png)
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2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2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2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 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满月) 23.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 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 月 几 时 有 ?
把 酒 问 青 天 。
不 知 天 上 宫 阙 ,
今 夕 是 何 年 。
我 欲 乘 风 归 去 ,
又 恐 琼 楼 玉 宇 ,
高 处 不 胜 寒 。
起 舞 弄 清 影 ,
何 似 在 人 间 。
转 朱 阁 ,
低 绮 户 ,
照 无 眠 。
再发挥想象,把你从词 句中看到的画面描绘 一下。
照低转 无绮朱 眠户阁 。,,
品味诗句领会诗情
a.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什么?请用自己的 话概括诗意
b.上阙中哪两个字最能体会作者对明月 的向往?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既向往天上 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又是哪两个字把苏轼 带回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体会作者感情起伏
旷达的胸怀 乐观的情致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那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 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 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 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 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 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 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 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 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 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 理意味。
2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2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 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满月) 23.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 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 月 几 时 有 ?
把 酒 问 青 天 。
不 知 天 上 宫 阙 ,
今 夕 是 何 年 。
我 欲 乘 风 归 去 ,
又 恐 琼 楼 玉 宇 ,
高 处 不 胜 寒 。
起 舞 弄 清 影 ,
何 似 在 人 间 。
转 朱 阁 ,
低 绮 户 ,
照 无 眠 。
再发挥想象,把你从词 句中看到的画面描绘 一下。
照低转 无绮朱 眠户阁 。,,
品味诗句领会诗情
a.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什么?请用自己的 话概括诗意
b.上阙中哪两个字最能体会作者对明月 的向往?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既向往天上 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又是哪两个字把苏轼 带回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体会作者感情起伏
旷达的胸怀 乐观的情致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那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 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 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 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 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 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 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 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 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 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 理意味。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9f367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8.png)
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 深。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作用 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领起全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七、精读赏析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化用李白《把酒问天》中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何,我今停杯一 问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七、精读赏析
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描绘了什么?为何无眠?”
这几句直接写月,“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 夜已深。 夜已深了,官场的失意和对亲人的思念,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七、精读赏析
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和“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梳理结构
上阙
对月饮酒,在天上与 人间之间徘徊。
下阙
对月怀人,抒发对离 别之人的祝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七、精读赏析
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小序交代了写这首词的时间和原因。时值中秋佳节,月圆之夜,因此写 月,古人见月思乡思亲,苏轼亦然,因此写此作来怀念自己的弟弟。
背景链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十、写作特色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 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 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 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 愿、无限热爱。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三、创作背景
作用 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领起全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七、精读赏析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化用李白《把酒问天》中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何,我今停杯一 问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七、精读赏析
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描绘了什么?为何无眠?”
这几句直接写月,“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 夜已深。 夜已深了,官场的失意和对亲人的思念,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七、精读赏析
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和“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梳理结构
上阙
对月饮酒,在天上与 人间之间徘徊。
下阙
对月怀人,抒发对离 别之人的祝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七、精读赏析
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小序交代了写这首词的时间和原因。时值中秋佳节,月圆之夜,因此写 月,古人见月思乡思亲,苏轼亦然,因此写此作来怀念自己的弟弟。
背景链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十、写作特色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 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 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 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 愿、无限热爱。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三、创作背景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中秋咏月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949dc1b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a.png)
滋理寞无
桂花浮玉,正味 在
还 乱
梧 桐
言 独
月满天街,夜心 , 深 上
凉如洗。风泛头 。
是 离
院 锁
西 楼
须眉并骨寒, 愁 清 ,
人在水晶宫里。, 别
秋 。
月 如
是剪钩
一不,
般断寂
赏咏 析月 交词 流赋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艾青
2024/10/31
• 艾青,原名蒋海澄。艾青的诗, 往往较多的把个人的悲欢融合 到时代的生活和斗争,从而比 较鲜明地传出时代的呼唤和人 民的心声;诗作感情深沉,突 出表现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 求和讴歌。
延
月亮。
伸
海上明月、
水中望月
沙漠月升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李商隐《代赠二首》 “同来望月人何在, 风景依稀似去年”
——赵暇《江楼有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揣摩欣赏
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揣 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生动, 想象力丰富。
这首诗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 和怀想。
想像
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 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十四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三
·
中秋咏月诗十五夜望月 词水 调 歌 头三我 的 思 念 是首
圆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ee41f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00.png)
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经受不住
又恐琼楼玉宇③,
高处不胜寒。
又担心那美玉砌成的楼宇,
高高在上,让人经受不住清寒。
那美好明亮的月,才是自已的精神家园,所以“欲乘 风归去”。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时,词人又犹豫了, 因为“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此处刻画出作者既向 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强化训练
2.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 认识。
答案:这几句话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引出月亮的盈亏变化。月亮 的阴晴圆缺,有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 感叹和悲伤了,表达了词人心胸开阔旷达的一面。
课文小结: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李白多次拜见统治者,希望 得到重用,可是始终难以如愿。刘禹锡锐意改革,却因为触犯了其他 达官显贵的利益,被贬到荒凉之地。苏轼43岁时因“乌台诗案”被贬 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可是在坎坷的 遭遇面前,李白在心底呐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禹锡坚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苏轼安慰自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们的经历告知我 们,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理想的丧失,跨过眼前的挫折,胜利就 会在前方的路上等着你!
朱红色的楼阁
转朱
雕花的窗户
阁, 低
绮 户, 照 无眠。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
品析“转”和”低”都是指月影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表现了作者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为什么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圆时呢?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咏月诗三首》30张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咏月诗三首》30张](https://img.taocdn.com/s3/m/6a20f3dcbb4cf7ec4afed029.png)
绿皎 烟如 来飞 尽镜 清临 辉丹 发阙 。,
“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 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 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 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 红色的宫门。诗人以“飞镜” 为譬,以“丹阙”、“绿烟” 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 动人,光彩夺目。
宁但 知见 晓宵 向从 云海 间上 没来 ?,
译诗
月下独酌
[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2、有人说“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联中 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你认 为是哪两个字,并请简要说明理由。 是“湿”和“寒”。一“湿”一“寒”可触可 感,形象生动; “湿”写云鬟,“寒”写玉 臂,表现了妻子对诗人的忆念之深而“独看” 之久。“湿”和“寒”的表象是诗人的想象和 联想、反照诗人看月之久,忆念之深的痛苦现 实;表现诗人对妻子的情深爱切,思念之苦、 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陷 于长安时对家人的思念, 表达对战乱的痛恨对和平 生活的向往之情。
回顾:望月怀远的名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王建《十五望 月》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 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 苏轼《水调歌头》
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 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 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 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 自适的宽广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