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第一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 挂网文稿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主讲人:中央党校向春玲_________________课程导视_________________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没有社会的稳定,就不可能有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今后我国政府职能改革和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十二五”期间规划发展的重要内容。
它既是一张“新试卷”,又是一个老课题,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又该如何做好这张“试卷”呢?中央党校的向春玲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答案”。
敬请关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
_________________开篇环节_________________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央党校的向春玲教授为我们讲解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效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_________________专家简介_________________向春玲,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央党校省部级和地厅级“十八大报告精神学习班”以及省部级和地厅级“民生与社会建设”班主讲教员,《中国社会发展战略》杂志社副总编辑,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民政部民间组织理论研究专家库专家,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长期从事社会管理、城市化和社会发展等研究和教学工作。
参与多项国家课题,个人主持多项部级课题。
先后在《求是》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人民论坛》、《中国农村观察》、《中国国情国力》、《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等报刊发表论文和文章90余篇。
_________________课程环节_________________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今天来到咱们重庆市,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问题跟大家进行一个交流,大家都知道从2011年到现在这两年以来,社会管理以及创新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以及人民群众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词了。
正确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主体班)
经济系统
(经济建设)
文化系统
(文化建设)
政治系统
(政治建设)
社会系统
(社会建设)
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 社会管理
主体
政府
企业 政府
管理对象 国家公共事务和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社会组织、 政府
社会生活领域
管理方式 强制性பைடு நூலகம்
非强制性 非强制性
管理手段 行政、法律、 市场机制 规章、制度
道德、伦理、 习俗、宗教
性质
(2)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问题突出
➢ 流动人口犯罪 问题、城乡结 合部管理
➢ 孤残流浪儿童 和闲散青少年
➢ 刑释解教人员、 精神病人、艾 滋病人、吸毒 人员等的管理 与服务
➢ 境外来华人员
(3) 刑事犯罪居高不下
➢ 犯罪数量呈持续攀升 之势
➢ 经济犯罪增长尤为突 出(侵财犯罪盗窃、 抢劫、抢夺、诈骗等 侵犯财产犯罪案件居 高不下,给社会治安 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 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 威胁。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 存在的突出问题
➢ 人民内部盾多发多样。 ➢ 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增多。 ➢ 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
国有企业改制、涉法涉诉。 ➢ 还有劳资纠纷、医患关系、环境污染、非法
集资、股市房市投资受损等引发的矛盾明显 增多。
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事件
6月28日下午,贵州省瓮安 县部分群众因对一名女学生 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到 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在县政 府有关负责人接待过程中, 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 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 委大楼。随后,少数不法分 子趁机打砸办公室,并点火 焚烧多间办公室和一些车辆。 事件引起中央和省领导的高 度重视,在武警的处置下瓮 安县城秩序恢复正常,瓮安 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公安部 门负责人被查处。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管理也需要不断创新。
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对社会的各种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的一系列行为。
社会管理创新是对政府和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开展创新的总称。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同时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社会管理创新显得尤为必要。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而这种发展和进步无疑给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在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的要求上,除了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还包括更加透明、公正、便捷、高效的服务。
其次,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如老龄化问题、城市化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环境问题等,社会管理的内容也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解决方案。
此外,社会管理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行政管理者,而是需要社会组织、民间团体等多元主体和多元渠道的协同合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应运而生,其本质在于从传统的单一行政部门职能管理转向多元主体协同管理,更加依靠技术手段和信息化平台,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管理模式。
二、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1. 协同机制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协同机制的创新。
这里所说的协同机制指的是政府与公众、组织、企业和品牌等多方协同合作,共同解决社会管理问题的机制。
政府是社会管理的主要责任方,但是社会管理不应该单单依赖于政府的力量,而是需要召集更多的有关利益方共同参与,设计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管理方案。
例如在环境治理、统一城乡管理、社区权能转移等方面,政府与社区、公众、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实行协同合作,各司其职,力求达到最终的社会管理目的。
2. 信息化手段创新信息化手段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了新机遇。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社会管理的精准化、高效化和科学化,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例如,利用电子政务平台,打通政务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联,有利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缩短了公众办事的时间和成本。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西藏社会和谐 (2)
四要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防
控体系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健康运行的重要支撑。
3、推进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 即便抓好源头治理和动态协调,社会管理中仍然 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加上自然灾害引发的突发事 件,应急管理任务十分艰巨,还需要构建应急管 理体制。
• 2、社会管理的含义 • 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 社会系统协调运转,以法律、行政、道德 等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对 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 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 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和 发展的基本需要,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生 活质量。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举措 •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灵魂在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问题日趋复杂多样, 延用旧有的社会管理办法显然已经无法适 应新形势的发展。
•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 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 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 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3、收入分配结构变化的挑战
• • • • 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7 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2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 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 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 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 差128倍。
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导语60余年前,我党在面临进京赶考之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历史的提问曾庄严宣告:“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他们做到了。
60余年后的今天,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历史又一次的提问:我们已经建设出一个“世界第二”的庞大经济体,我们能否同时建设出一个稳定有序、公平正义、幸福平安的和谐社会?这一提问刚刚破题,但破题之法已经找到,这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从今年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班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题,再到5月30日,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短短3个月之内,社会管理问题两次进入中央高层议事日程,足见这一问题在我国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它预示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转变为我们党全面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需要认真研究,形成共识;一些重要实践问题还需要认真研究,寻找答案。
下面,我主要想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第一个是社会管理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是怎么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准确把握社会管理的基本概念弄清社会管理的涵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前提。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社会管理”的概念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由于“社会”这个词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的参照物有不同含义,对“管理”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人们对社会管理也就形成了多种理解。
(一)社会的含义要回答社会管理的问题,首先要明白“社会”的涵义。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社和会是不相连的。
社是一种以祭祀为中心的组织。
会是举行祭祀活动的聚会。
后来,有人就把这种集会的方式叫做"社会"。
社会”一词始于《旧唐书·玄宗纪上》。
再后来,逐渐演变为现代"社会"一词的含义。
社会,汉字本意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在现代意义上社会是指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
(二)有助于解决民生问题, 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促
进社会公正
(三)有助于深化改革,推进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推动社会
和谐发展
(四)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深化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第二章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 理的相关理论
一、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基 本概念及其内涵
2.第二阶段:恢复发展阶段 (1978-1989年)
3.第三阶段:调整提高阶段 (1989-1998年)
4.第四阶段:稳步推进阶段 (1998年至今)
(二)我国社会组织的基本特点
1.发展迅速
1988年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有4446个, 2010年则为445631个,增长了100多倍。
2.行业分布高度集中
(三)第三阶段:计划型社会
管理体制逐渐弱化并趋于解体 的阶段(1978-1992年)
(四)第四阶段:市场型的现 代社会管理体制日渐形成,并 趋于成熟阶段(1992-2007年)
(五)第五阶段:市场型 的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自
觉构建阶段(2007年至今)
十七大报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2.主要任务
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现代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法规,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加强政治建设,形成完整组织保证体系; 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执法监察,完善综合监管体系
四、国内外社会组织建 设与管理经验
(一)国外社会组织建设与管 理模式及有益借鉴
1.美国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
美国国内税务局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对年 度报告进行监督、审计监督、评估监督。
(三)社会组织的重要作 用
1.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党 执政的群众基础,推进基层民主,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 第一章_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和紧迫性
第一章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 的时代背景和紧迫性
一、当前国际局势与我国的社会结构特征
(一)当前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与新特点 1、科技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2、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 3、“求和评、促发展、谋合作”的历史潮流 求和评、促发展、谋合作” 4、国与国之间“利益交融、体戚与共” 国与国之6、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 国际社会“携手应对”
三、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四)改革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要求社会建设和 管理创新 (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社会建设和管 理创新 (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要求社会建设和管 理创新
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
(一)有助于把握社会管理规律,正确运用国家权力, 有助于把握社会管理规律,正确运用国家权力, 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有助于解决民生问题, (二)有助于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危 机,促进社会公正 有助于深化改革,推进射虎管理体制创新, (三)有助于深化改革,推进射虎管理体制创新,推 动社会和谐发展 (四)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 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
一、当前国际局势与我国的社会结构特征
(二)国内社会转型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1、社会转型内容的特殊性 2、社会转型动力的复杂性 3、社会转型过程的复杂性 4、社会转型矛盾的复杂性
二、我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历史演变
(一)计划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1949-1956年) 计划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1949-1956年 (二)计划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巩固、强化(1957计划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巩固、强化(19571978年 1978年) (三)计划型社会管理体制逐步弱化趋于解体 1978-1992年 (1978-1992年) 市场型的现代社会管理体制日渐形成, (四)市场型的现代社会管理体制日渐形成,并趋 于成熟(1992-2007年 于成熟(1992-2007年) (五)市场型的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自觉构建 2007年至今 年至今) (2007年至今)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摘要提纲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摘要提纲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形势和问题1、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予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2、我省社会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然要求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巩固和扩大经济建设成果必要条件3、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4、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5、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是我们党和政府的职能责任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和目标任务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1、坚持依法治国,推动社会管理纳入法治轨道2、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思想道德人文环境3、坚持民生为大,优先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4、坚持科学执政,构建新型社会管理制度体系5、坚持重在基层,打牢现代社会科学管理根基6、坚持安全至上,严密防范危害国家安全事件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壮大队伍1、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2、突出政府负责主导作用3、注重社会协同配合作用4、发挥公众参与基础作用5、发挥社会管理队伍的骨干作用六、交通运输行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一、交通运输行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工作第一:展开和开启“十二五”发展蓝图,为完成“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1、尽快印发实施《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2、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3、破解资金难题,争取更多资金投入4、从实际出发、主动作为,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第二:着力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积极推进“两个公路体系”建设2、加大力度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3、深入推进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第三:深入研究和推动解决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1、规范收费公路运营2、缓解交通运输拥堵3、加强交通运输文明执法第四:全力维护行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1、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建设2、努力做好行业综治维稳和港航治安工作3、促进出租车行业稳定健康发展二、加强领导机关建设,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坚实保障第一,坚持心系群众、关注民生,把做好群众工作贯穿于交通运输改革发展全过程1、切实改进作风,增强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能力2、切实加强宣传引导,扩大行业文明影响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交通运输管理创新第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加强社会管理的意义
一、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对处于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中国来说,只有社会管理得到了切实加强和改善,社会才会有序、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而只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全社会才会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抓住机遇实现更大发展。
所以,中央重视和加强社会管理的政策导向,是人民群众的新福音,是各级干部的新课题,更是中国发展的新机遇。
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2009年,人均GDP达到3700多美元。
中国用30多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道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在中国短时期内同时展开。
发达国家在不同时期渐次出现的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在我国相对集中的较短时间里叠加显现出来,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尖锐,有些问题将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有些问题可能会在较短时间内爆发。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产生,我国社会管理已经并将长期面临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妥善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应对各种社会风险,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社会管理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活动。
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必须搞好社会管理,也只有加强社会管理,才能促进科学发展。
从现实情况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各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趋于明显,全国刑事犯罪、社会治安案件居高不下,群体事件易发多发。
加强社会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加强社会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环境工程1211021003 费锡智社会管理是指党委、政府以及其它社会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框架内,对社会领域各方面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
加强社会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历史背景2004年6月,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成为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指导我们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纲领。
为何加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以如此快的速度发展成为我国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阶层群体分化。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都发生了相当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中,我们的阶层结构相对单一,即“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
在这种阶层分布中,他们之间的利益是趋同的,不仅没有根本性的冲突,甚至直接的冲突都几乎没有。
但由计划经济迈入市场经济,市场主体多元,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纷纷出现,新的社会阶层与传统社会阶层之间,新的社会阶层内部由于利益获取模式的不同往往会发生各种冲突与纠纷,这些冲突与纠纷因为带有某一阶层的共性而易引变为社会问题。
社会开放性、流动性问题增多。
从有形的方面来看,目前我国有超过2亿的流动人口,在中国的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流动。
这位传统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社会管理方式带来了极大挑战,当大量的人口向资源富集、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时,相应的社会福利保障、公平正义诉求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治理等一系列问题就产生了。
从无形的方面来看,据说目前中国网民已经超过4亿人。
虚拟社会不同于现实社会,但它又与现实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虚拟社会的所作所为都有着强烈的现实指向。
第一章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和紧迫性
2、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
政治上,世界多极化VS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国际力量对比 呈现北强南弱、西强东弱的基本态势。
经济上,一方面,新兴产业、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世界生产 力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全球化在当今的发展使全球性经济 发展失衡更加严重,发展中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 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
文化上,一方面,不同文明互相认同感得到增强,国际文化 合作日益拓展;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锋深刻复 杂,西方国家加紧向全世界推销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 模式,策动形形色色的“颜色革命”。
——党的十七大报告
1、科技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未来科学技术引发的重大创新将会推动世界 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 进一步发生深刻变革,必然对世界经济、科 技发展和国际综合国力竞争带来重大影响。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 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 竞争的焦点。
党中央还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 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社会建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是我们党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推进 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变化。标 志着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建设进入到一个自觉构建的阶段。
第一阶段:计划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阶段 (1949~1956年)
新中国刚刚成立,党和政府进行社会建设与社会管 理的主要任务是改造旧社会,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 础,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首先,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建立起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其次,强化基层组织,建立起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 妇女联合会以及居民半自治组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11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加快转型、利益格局加快调整,社会管理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具体表现为:一、教育不公平。
地区和城乡的经济差距,制度设置的偏颇,诸如就近入学、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严重不均、高考录取制度等问题造成当代中国教育的不公。
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地域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发展差距。
具体到群体,中国的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三、社会就业压力大、难度大。
随着高教育的扩招,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毕业,但就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与意义社会主义建设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经济体制、社会制度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建设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对于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并对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落后和社会不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及其带来的剥削和压迫,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阶级分化和不平等现象。
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福利不全面,人民生活普遍困难。
2. 改革与革命思潮的兴起:在社会不公和困境的压迫下,人们对社会状况的不满和追求公平正义的意识逐渐兴起。
各种改革和革命思潮涌现,人们期望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来解决社会问题。
3. 工人运动的兴盛: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人阶级日益壮大,开始组织和发起自己的权益保护和争取社会改革的行动。
工人阶级的力量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
4.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和扩散: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揭示社会问题的理论体系,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为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建立公有制经济,消除阶级和阶级矛盾,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提供了更广泛的机会和更好的平等条件,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福利。
2.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社会主义建设追求的是全民共同富裕和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通过国家的计划和组织,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有效地调动社会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实现民主和人权保障:社会主义建设倡导人民的广泛参与和民主决策,尊重人权和个人尊严。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的政治制度,确保人民的权益得到保护和实施。
社会治理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治理创新与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治理是指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市民等多方参与,通过制度、法律等手段,对社会进行管理和调控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社会治理创新则是指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等手段,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
而构建和谐社会,则是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和方向,旨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
一、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因此,社会治理创新应运而生,它对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改善社会治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治理创新能够推动政府管理理念的变革,从单一的行政管理向服务型的治理转变。
它能够激发社会主体的活力,增强市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社会治理创新能够有效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和手段1. 创新理念:社会治理要秉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导向,关注全体公民的福利和利益,倡导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治理的民主化。
2. 创新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治理也出现了智能、数字化的新趋势。
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治理过程的科学决策、高效运行和精确控制。
3. 创新模式:社会治理创新需要打破传统的垂直管理模式,倡导横向联动、全民参与的治理模式。
政府、社会组织、市民等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
4. 创新机制:社会治理创新要突破行政体制的束缚,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政府要加强监管和服务职能,社会组织要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市民要有正确的参与意识和行为。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和方法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和方向,它要求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形成合力。
以下是几个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和方法。
1.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建设推进中的社会管理创新讲义
社会建设推进中的社会管理创新讲义社会建设推进中的社会管理创新尊敬的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一下社会建设推进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社会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进行社会管理的创新。
二、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社会管理是指对社会活动进行合理组织、引导和调控,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活动。
一个国家的社会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理能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原则1. 人民至上:社会管理的目标是为人民服务,因此一切社会管理活动都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 科学决策:社会管理活动必须立足于科学的决策,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以及人民的需求和期望。
3. 创新驱动:社会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开展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4. 法治为基础:社会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依法保障人民的权益,并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社会管理法律法规。
四、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1. 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城市管理的高效和智能化。
2. 社区治理创新:推动社区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发挥社区居民的参与主体作用。
3. 多元化参与机制:通过建立各类组织、协商机制和参与平台,实现多元主体的参与社会管理,形成力量的汇聚和共治格局。
4.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督促市民、企业和社会组织诚信行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5. 创新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各类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路径1.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和完善社会管理创新的政策、法规和规划,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责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总结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总结社会管理工作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研究、社会资源的调配和社会活动的组织管理等手段,提供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活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
下面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一、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
加强社会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2. 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社会管理工作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可以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和谐稳定水平。
3. 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社会管理工作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
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4. 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管理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二、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1.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加强社会管理工作,首先要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一个科学、高效、协同的社会管理体系。
应加强社会管理组织建设,健全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治的社会管理格局。
2. 加大社会管理投入。
要加强对社会管理工作的投入,提高社会管理的运行效能。
政府应加大财力投入,增加人力资源,提升社会管理工作的执力和智力。
3.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可以采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提高社会管理的精准度和科学性。
4. 增强社会管理能力。
要加强社会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社会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可以加强培训,提供学习平台,引进专业人才,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措施1. 强化社会治理。
要建立健全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将社会治理纳入全过程、全要素、全内容的社会统一治理中。
社会治理的创新与改革
社会治理的创新与改革社会治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如何有效地管理社会秩序和解决社会问题一直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个挑战,社会治理的创新与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
一、背景与意义社会治理的创新与改革是由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和挑战所驱动的。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结构的变迁等因素,社会问题呈现出复杂、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传统的社会管理手段已经无法应对这些问题,因此社会治理需要创新与改革。
创新与改革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对于社会治理来说也不例外。
社会治理的创新与改革可以提高社会管理的效能、增强社会的稳定,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提升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社会治理的创新与改革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
二、社会治理的创新与改革方向1. 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传统上,社会治理主要由政府部门负责,但是政府单独的力量是有限的。
现代社会问题错综复杂,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才能够有效解决。
因此,在社会治理的创新与改革中,需要加强政府引导的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形成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2. 多元主体参与与多层次治理相结合。
社会治理的创新与改革需要形成多主体参与的格局,包括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等多种主体。
同时,社会治理也需要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既要注重中央政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也要注重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的实际操作。
3. 数据驱动与科技支撑相结合。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数据时代,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对于社会治理来说愈发重要。
社会治理的创新与改革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来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保障。
4. 创新机制与法治保障相结合。
创新社会治理需要破除传统的行政手段,推动制度和机制的创新。
在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强化法治保障,确保社会治理的合法性、公正性和规范性,防止权力滥用和不公正行为。
三、创新案例与经验借鉴1. 社区治理的创新案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形势与政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多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成为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
自从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来,我国在社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层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的社会管理在许多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社会变化的挑战。
2011年7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第一份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创新文件,体现了中央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社会管理,是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维护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当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活动。
社会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背景——社会发展新阶段矛盾与机遇并存社会管理存在五大问题胡锦涛指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摘要: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社会管理,就是使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迎合社会发展的方向,顺应社会发展的逻辑。
只有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才能实现"社会管理齐参与,管好社会为人民"的良好格局。
关键词: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律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
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形成和维护社会秩序。
社会管理,其目的旨在使社会运行得更顺畅,发展得更顺利,社会成员生活得更顺心。
创新社会管理,就是使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迎合社会发展的方向,顺应社会发展的逻辑。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对做好这项工作可从以下方面理解和把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
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社会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环境工程1211021003 费锡智
社会管理是指党委、政府以及其它社会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框架内,对社会领域各方面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
加强社会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历史背景
2004年6月,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成为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指导我们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纲领。
为何加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以如此快的速度发展成为我国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阶层群体分化。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都发生了相当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中,我们的阶层结构相对单一,即“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
在这种阶层分布中,他们之间的利益是趋同的,不仅没有根本性的冲突,甚至直接的冲突都几乎没有。
但由计划经济迈入市场经济,市场主体多元,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纷纷出现,新的社会阶层与传统社会阶层之间,新的社会阶层内部由于利益获取模式的不同往往会发生各种冲突与纠纷,这些冲突与纠纷因为带有某一阶层的共性而易引变为社会问题。
社会开放性、流动性问题增多。
从有形的方面来看,目前我国有超过2亿的流动人口,在中国的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流动。
这位传统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社会管理方式带来了极大挑战,当大量的人口向资源富集、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时,相应的社会福利保障、公平正义诉求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治理等一系列问题就产生了。
从无形的方面来看,据说目前中国网民已经超过4亿人。
虚拟社会不同于现实社会,但它又与现实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虚拟社会的所作所为都有着强烈的现实指向。
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崭新要求,又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紧迫任务。
社会价值真空,社会失范对加强社会管理的需求。
社会发展可以突变,社会价值观的培育却不能一蹴而就。
中国社会用30余年走过了西方社会数百年的历程,既有价值观已经失去了共识,新的价值观又没有真正形成。
而一个社会只有存在共同的价值观才可能产生一致的行动。
当出现价值真空的时候,一切行为都将自以为是,都将无所顾忌,都将不可预期。
有权的“官二代”信奉赢者通吃,藐视法纪;有钱的“富二代”挥霍奢侈,相信钱能通神;弱势群体在看不到过上好生活的希望后铤而走险。
人们需求多元,维权意识更强。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逐渐跨越了温饱,迈向小康道路,但老百姓吃饱穿暖的同时,社会诉求也在提高,群众愿望也在升级。
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显得准备不足。
邓小平晚年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我们过去总认为发展慢了不行,现在看来,发展起来之
后,发展快了问题更多、更棘手、更复杂。
没有社会的稳定,就不可能有经济政治的繁荣发展。
社会的发展提出了社会管理这一新的研究课题,面对这一课题,我们曾经用惯了的、会用的、很管用的方法显得力不从心,加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研究,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成为了这一时代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社会管理所面临的这些深刻变化,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管理的新阶段。
这既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也对新形势下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紧迫任务和严峻挑战。
必须更加自觉地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为民族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加强社会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班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讲的这四个必然要求,深刻地揭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
第一,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
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
新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只有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主动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才能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利度过矛盾凸显期,顺利实现全国小康的奋斗目标。
第二,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要建立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促进社会稳定有序、和谐发展。
第三,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分化和重组,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出现了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利益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矛盾的主轴。
我们要正视利益矛盾,积极化解利益矛盾,最大限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第四,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只有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灵魂和支柱。
从概念上看,“社会管理”小于且隶属于“社会建设”,是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任务和目标看,“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是异曲同工的两个侧面。
只不过前者着眼于“治理”,后者侧重于“建设”,社会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社会管理则渗透在工程从规划到实施的每个环节,以保障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正确处理发挥传统优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
要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借鉴国外有益成果,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