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292b5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b.png)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但升华和凝华作为物态变化中的特殊现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学生在数据分析、实验操作等方面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神奇,激发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为生活服务、为社会发展的责任感,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下是根据本节内容制定的教学活动: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雪融化、露水等现象,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升华和凝华的规律、吸热和放热特点。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哪些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知识?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学生回答: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升华和凝华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2.基本概念: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结合图像进行描述。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收集数据,分析规律。
4.知识拓展:介绍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5.问题探究:设计具有实际情境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巩固所学内容。
4.作业提交前,请认真检查,确保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表述清晰。
-分析冰箱制冷过程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冰箱能耗的影响。
3.拓展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航天、化工等,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科普小短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87dcbb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4.png)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撰写作业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我会要求学生撰写作业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此外,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会告诉他们,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提问和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温度和热量”、“热传递”等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但对升华和凝华这两个过程的理解却仍有所欠缺。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2.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和原理。
3.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4升华和凝华 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4升华和凝华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122a77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c.png)
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物理年级8年级学期秋季课题升华和凝华教学内容及设计思路分析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传统设计只有“碘的升华凝华”一个实验,升华和凝华只能通过现象分析分析、推断概念,缺乏真实的实验体验。
但本教学设计突出优势在于以“干冰”作为整节课的突破点,通过观察“干冰”的升华,借助“干冰”快速实现水蒸气的凝华。
并利用“干冰”模拟出窗花的形成过程,展示用“干冰”营造的舞台效果。
通过多个实验,让学生充分观察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学现象,建立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能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日常,应用相关知识。
使学生成为知识“发现者”“创立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特点,知道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能够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干冰”升华,利用“干冰”实验水蒸气快速凝华,加深升华和凝华概念,并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通过观察模拟窗花的形成过程和利用干冰营造舞台效果,让学生利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和生活紧密相关教法与学法1、教法:本节课以问题→实验→结论→应用为主要学习过程,引导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配以实验法、观察法。
讨论法,体验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7a1eb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b.png)
-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升华和凝华概念、应用等方面的掌握。
-设计一道关于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实验,要求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
2.选做题:
-拍摄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以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提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的能力。
3.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升华和凝华现象,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通过展示冰冻衣服在阳光下变干、雾凇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4.能够运用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升华和凝华现象,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实验:碘升华、冰块凝华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出问题:为什么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会变干?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4.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https://img.taocdn.com/s3/m/99a0a3c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0.png)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1.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分析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了解,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1.3.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1.3.3 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冻衣物变干、窗户上的霜等。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天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写成观察报告。
第二章:实验演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培养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技能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来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升华和凝华的发生。
2.3 教学步骤2.3.1 实验准备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如冰块、加热器等。
2.3.2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step--step 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2.3.3 实验结果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原因。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来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并写成实验报告。
第三章:理论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原理。
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与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关系。
3.3 教学步骤3.3.1 原理讲解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其内在联系。
3.3.2 分析影响因素分析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影响。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写成分析报告。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升华和凝华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升华和凝华的知识。
4.3 教学步骤4.3.1 练习题讲解讲解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3.4 升华和凝华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3.4 升华和凝华](https://img.taocdn.com/s3/m/c9d1d65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e.png)
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实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了哪些属于升华现象,哪些属于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中介绍了水循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学情分析升华和凝华是初中学生最难理解的两种物态变化,原因是升华和凝华的发生过程在课堂中比较难观察,学生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不理解,对自然界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就更模糊,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感性认知入手,从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升华、凝华的事例出发,把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核心素养通过观察碘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难点: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过程续表教师:凝华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例如,霜和雾凇。
教师提问: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也是一种凝华现象,它是在窗户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呢?为什么?教师:前面我们说“升华”是吸热的,那“凝华”呢?教师:对,凝华放热。
教师提问:为什么灯泡用时间长了会发黑,而且怎么擦也擦不干净?观看视频。
3.4升华和凝华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4升华和凝华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0b2274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5.png)
教案:3.4 升华和凝华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4节“升华和凝华”。
本节主要介绍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实例。
教材中详细阐述了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并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物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特点,能区分它们与其他物态变化的区别。
3. 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加热器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冬天的霜、夏天的雾、衣服上的樟脑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与其他物态变化的区别。
结合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物态变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3.4 升华和凝华一、概念: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二、特点:升华:吸热,体积增大。
凝华:放热,体积减小。
七、作业设计(1)冬天的霜是如何形成的?(2)为什么衣服上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答案:(1)冬天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下直接凝华为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的。
(2)衣服上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是因为樟脑球在常温下直接升华变为气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樟脑球中的物质不断升华,导致其体积逐渐减小。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31c79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6.png)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8篇)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相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2、相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实力目标视察试验,相识物体改变,形成初步的视察、试验实力情感目标了解物理学问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育学习物理的爱好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试验引入课题,学生视察碘升华的试验,分析试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干脆变成了气态、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须要吸热,凝华须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的学习,注意视察和试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许多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碘的升华试验,要学生留意视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干脆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视察的问题,学生边视察边思索、升华和凝华的吸热,肯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留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升华和凝华课题:升华和凝华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改变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和推断实力、要弄清起先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依据物态改变的定义来推断是属于何种物态改变、教学过程分析:一、引入课题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改变的图解,学生思索有固态干脆变成气态和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依据所学的学问,干脆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二、试验:碘的升华和凝华方法1、老师试验,留意在试验过程中要说明清晰碘是从固态干脆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索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依据原来学到的学问,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试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干脆变成的气态,这里干脆两字是教学的重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视察试验,老师提出思索问题,学生带问题视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试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试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三、吸热和放热的状况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意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方法2、可以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实现,供应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试验的方法,并实施试验,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第七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干脆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二、一些现象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2、物态改变的分析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探究活动:试验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态改变课题:调查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改变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安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7f4ea7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b.png)
1. 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和条件,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两个物态变化的概念。
2. 讲解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剂的作用、光纤通信等,让学生了解这两个过程的实际意义。
3. 结合实验现象,解释冰雕作品的保存方法,让学生理解低温环境对于防止冰雕升华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内在动力。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使他们能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尊重和珍惜,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以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冰雕作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冰雕保存方法的思考,进而引入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倾听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
(四)反思与评价
1.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2. 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同进步。
2. 实验探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升华和凝华过程。这种实验探究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3. 问题导向:在学习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3 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 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a010a54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9.png)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
(2)知道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3)了解生活、生产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利用建立的概念解释形成原因。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建立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规律及升华和凝华概念建立后,综合利用知识分析生产生活实例。
三、教学分析(1)学生在学习了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之后,已经了解了固态与液态、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但对于固态与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物态变化尚无认知,甚至可能会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
这正是本节课程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思维上与原有的认知形成激烈的碰撞,从而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2)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归纳和分析能力,能对较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但动手能力相对薄弱,观察现象的能力还不够全面。
本节课程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导入新课:师播放吉林雾凇视频导入二、新课教学(一).分组探究请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教材64页中的“想想做做”,并试一试.1、将碘升华和凝华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看到什么现象?2、放入冷水中,在管内壁看到了什么现象?3、有无液态碘出现?4、通过实验你能说一下实验中的物态变化吗?(二).探究成果1、物质从固态_____变成气态叫______。
2、物质从气态_____变成固态叫______。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37e78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c.png)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丰富物理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强调升华和凝华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4.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1)完成课本第三章第四节后的习题1、2、3,要求学生在理解升华和凝华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升华和凝华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与家长共同探讨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增进亲子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要求:
1.书面作业要求字迹工整,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2.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分析到位。
3.小组合作作业要求分工明确,合作紧密,成果共享。
4.拓展阅读和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学以致用。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https://img.taocdn.com/s3/m/6508f31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9.png)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条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 升华和凝华的条件3. 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及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条件及实例。
2.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2. 运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升华和凝华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解释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3. 知识讲解: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并举例说明。
4. 实验演示:进行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如冰雪融化、衣服晾干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条件及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掌握其条件,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概念、条件等的理解程度。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来评价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物质的其他状态变化:除了升华和凝华,还有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状态变化,可进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生活中的热现象: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如热水沸腾、冷水结冰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https://img.taocdn.com/s3/m/594bec4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b.png)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一种形式。
2.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过程,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 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过程以及生活中的实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教师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通过PPT展示升华和凝华的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3. 实例分析:教师举例说明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
4. 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科学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两个过程。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如制冷剂的升华和凝华过程。
七、课堂互动: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讲台演示一些简单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短文。
2. 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并记录升华和凝华现象。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ab6f8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d.png)
第4节升华和凝华【2022年版课标要求】1.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2.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难点:认识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教法与学法】教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升华现象,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法:自主学习、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将物理规律与生活联系起来。
【课前准备】酒精灯、碘升华管、烧杯、热水、冷水、有关升华、凝华的视频、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在易拉罐中装入三分之二的冰与三分之一的食盐的混合物后,大约半分钟的时间,其外壁和底部会出现霜。
对于这个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易拉罐外壁和底部的霜从何而来?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从而引出凝华与升华的概念。
二、新知学习(一)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创设情景:教师展示雾凇和舞台仙境的图片,提问:如此美丽的雾凇和舞台烟雾效果是怎么形成的呢?(附:图片)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说明: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体颗粒,舞台白雾的形成与干冰密切相关,是干冰直接变成气态时,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就是说,物质可以直接在固态和气态之间发生变化。
展示PPT图片: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了解升华与凝华过程演示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前,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实验前,你在碘升华管内看到什么状态的碘?2.水的沸点是多少?3.碘的熔点是多少?实验过程:用热水对封闭玻璃管中的固态碘颗粒加热,提醒学生观察是否有液态碘生成,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用冷水对封闭玻璃管中的紫色的碘蒸气降温,提醒学生观察试管中是否有液态碘出现,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分析: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让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过程需要什么条件?是要放热还是要吸热?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
1.4 升华和凝华(教案)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升华和凝华(教案)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0b662d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6.png)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物理观念:(1)了解升华和凝华。
(2)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科学思维:能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3.科学探究:通过碘的升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升华与凝华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
教学难点:人造雾凇实验。
试管、铁架台、陶土网、酒精灯、碘、樟脑球、茶丸、挂图、烧杯、热水等。
新课引入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思考、讨论。
知识点一升华1.让学生观察教材图1.4-1,启发学生思考:下列的生活现象同学们观察过没有?(1)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2)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
思考一下,它们都到哪去了。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发言表述自己的看法。
教师提出做实验验证猜想。
2.进行实验让各小组按照教材图1.4-2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试管密封要严,由于碘蒸气有毒性,碘蒸气溢出来,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伤害。
引导学生观察:(1)往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里,观察到什么?学生回答:固态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紫色的气体产生。
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变成气态碘。
教师总结: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并重新解释教材图1.4-1的现象。
知识点二凝华1.完成上面的实验后,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和交流。
2.学生小组总结:紫色的气体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体。
这说明气态碘遇冷变成了固态碘。
3.仿照升华的定义,让学生自己说出凝华的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4.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教材图1.4-3所示的现象。
5.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我们知道熔化和汽化需要吸热,凝固和液化要放热,那么升华和凝华呢?各小组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后回答:升华需要吸热,因为做实验时我们加热了,凝华需要放热,因为将试管放入凉水中出现了固态碘。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a9af3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9.png)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升华和凝华》教案篇1一、说教材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学问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同学留意,学校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观察,而难于直接观看到。
本节是在同学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同学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育他们的科学探究力量。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同学:每组一个碘升华器、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老师:酒精灯,火柴,碘、细线、锥形烧瓶,铁架台,多媒体课件,新、旧白炽灯各一个三、说同学同学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学问,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老师应设计有利于同学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究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育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力量。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五、说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洁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同学进一步把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看、分析和概括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同学形成情愿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先播放《奇异的大自然》剪辑录象,片中有云、雨、露、雾、霜、雪、雹,然后让同学说出其中自然现象的名称,最终请同学分析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未知的现象引发同学提出问题。
这样既复习了旧学问,又自然地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下有六个三级主题,其中第五个三级主题的第一点是要求同学通过试验来探究物态的变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而且还应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https://img.taocdn.com/s3/m/31b77fe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7.png)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理解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一种形式。
2.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过程,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 升华和凝华的过程3.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实例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状态变化的形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
2. 讲解: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3. 应用: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过程。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过程,提醒学生注意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结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升华和凝华过程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开展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b3283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0f.png)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的过程。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常见现象。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过程的理解,区别于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
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一些复杂的生活和自然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实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段美丽的雪景视频,画面中有雪花飘落,同时还有冰雕在阳光下逐渐变小的场景。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这个视频中,冰雕变小和雪花形成分别是物质的什么变化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
(二)讲授新课1.升华概念引入:讲解冰雕在阳光下直接变成水蒸气消失不见,这种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强调“直接”二字,即没有经过液态这一中间状态。
实验演示:在一个烧瓶里放少量碘,对烧瓶微微加热,观察到烧瓶内固态碘逐渐减少,同时有紫色碘蒸气出现。
停止加热后,碘蒸气又会凝华成固态碘附着在烧瓶壁上。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升华现象。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及升华吸热: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如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用久了的电灯泡灯丝会变细,是钨丝在高温下升华成钨蒸气。
讲解升华吸热的特点,如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来进行人工降雨。
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升华,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雨。
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6317a5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8.png)
3.凝华的定义及现象: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华现象:雾凇、霜、窗户上的冰花等。
4.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升华应用:制冷剂、干燥剂等。
-凝华应用:云雾的生成、水的净化等。
5.升华和凝华的计算:
-升华质量计算:固态物质升华前后质量的变化。
-凝华质量计算:气态物质凝华前后质量的变化。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升华和凝华,以下是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梳理:
1.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物质在不同状态间转化的过程。
2.升华的定义及现象: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升华和凝华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升华和凝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4)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
举例说明:
重点举例:在学习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引导学生理解冰花是由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难点举例:在讲解升华和凝华的计算时,可以以灯丝发光为例,让学生计算灯丝在发光过程中质量的变化,从而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参数的变化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
蔡山二中:刘健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之后的最后两种物态变化。
重点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及其变化条件。
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学生总是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然经过液态阶段,所以如何引导学生从观察的结果推断一些现象到底是不是升华和凝华就显的尤为关健。
由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南方较为少见,因此课堂上展示一些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就非常重要。
本节课情感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一些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这也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关心社会,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升华和凝华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难点】
碘的升华实验和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
【教具准备】
樟脑丸树枝密封着碘粒的玻璃管热水冷水烧瓶固体清香剂香皂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西南干旱人工降雨引入新课
播放西南干旱视频,指出缓解旱情的方法:人工降雨。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空中抛洒干冰能够引起降雨?引入课题。
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
1、复习回顾物质的状态及其物态变化,提出问题: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或者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学生猜想。
液态
固态气态
2、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验证猜想。
学生观察试管中碘的状态和颜色,思考要让固态的碘的状态发生变化,可采用什么办法。
学生分组实验,用热水对固态的碘加热,轻轻摇晃试管,观察是否有液体生成,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将紫色的碘蒸气用冷水降温,观察碘蒸气的变化,取出冷水中的试管,擦掉
试管外的水分,观察试管中是否有碘液体出现。
(分别给两位同学固体清香剂、香皂观察它们是否会升华)
3、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
4、消除误解:讲解固体清香剂、香皂的升华
三、分析现象,培养能力
1、引导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分析他们发现的固,气之间直接转化的实例
(预设事例,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或冰雕)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固体清香剂消失;凝华现象:霜、灯泡壁变黑、北方冬天窗户结冰花、冰棒纸上白花花的“粉”、雾凇)
借助多媒体课件观看雾凇、霜的美丽画面。
2、教师展示新旧白炽灯,学生观察对比,分辨出新旧灯,试着解释灯管壁变黑的原因。
3、展示樟脑丸,学生说出用途及发生的物态变化。
介绍樟脑丸与卫生球的区别,培养环保意识
4、尝试解释“室内飘雪”的现象
5、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
问题一:冰箱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采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少霜的形成?
问题二:什么样的天气容易形成霜,霜对农作物有害,如何防止?
四、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应用
1、介绍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学生猜想干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人工降雨。
思考在云层中抛撒干冰为什么会促成降雨?
观看多媒体课件:在舞台上撒干冰制造白雾。
思考在舞台上撒干冰为什么会出现白雾?
2、北方严寒的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为什么总出现在室内的一面?
3、科学世界:“大漠里的故事”
五、归纳小结
六、STS :关注环境、节约用水
课堂调查:今天,你节水了吗?
七、课外调查:
查资料,了解云、雾、雨、露、霜、雪、雹等的成因及它们和人类生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