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教学文稿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必修三第一章测评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必修三第一章测评](https://img.taocdn.com/s3/m/6474c36a2b160b4e767fcf56.png)
必修三第一章测评一、选择题1.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2.人体体液存在于细胞外的部分称为()。
A.组织液B.血浆C.淋巴D.细胞外液3.动物和人的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
A.内环境B.细胞内C.消化道内D.肾小体内4.下列有关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B.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和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淋巴和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和渗透5.三种细胞外液中,其成分能够直接相互转化的是()。
A.组织液和淋巴B.淋巴和血浆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6.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7.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给卵细胞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C.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8.下列各项中,最接近人体温度的是()。
A.口腔温度 B.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 D.以上三项都是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A.①②④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10、.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
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11、人体组织液中的O2若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有机物,这些氧分子至少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的膜?()A.1层B.2层C.3层D.4层12、人体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从下列哪些物质中直接获得氧气和养料?()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血液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②④13、下列各项中,与发生组织水肿无关的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b365db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6.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 以下哪种细胞属于原核细胞?A. 植物细胞B. 动物细胞C. 细菌细胞D. 真核细胞2. 下列细胞器中,哪一个可从细胞质中提取到人工培养基中?A. 线粒体B. 核糖体C. 伏牛氏小体D. 粗面内质网3. 下面哪个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特有的?A. 线粒体B. 线粒体C. 叶绿体D. 核糖体4. 以下哪个细胞结构负责细胞物质的进出?A. 核膜B. 细胞壁C. 细胞膜D. 线粒体5. 下列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细胞器和其功能之间的关系?A.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 伏牛氏小体——储存水分C. 溶酶体——合成ATPD. 核膜——细胞分裂第二章:遗传与变异1. 下列哪一个属于裂变A. 垂直的传播B. 水平的传播C. 快速的传播D. 慢速的传播2. 哪条是新增基因的产生途径A. 突变B. 变异C. 选育D. 繁殖3. 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性状是可以遗传的B. 性状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C. 基因决定了一个人的表型D. 显性性状在遗传中占主导地位4. 遗传物质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A. 多糖和脱氧核糖核酸B. 多糖和脱氧核酸C. 脱氧核糖核酸和脱氧核苷酸D. 脱氧核苷酸和碳水化合物5. 关于DNA和RNA的说法,下列哪个是正确的?A. DNA中氮碱基A与RNA中的A互补配对B. DNA中氮碱基A与RNA中的C互补配对C. DNA中氮碱基G与RNA中的C互补配对D. DNA中氮碱基T与RNA中的T互补配对参考答案:第一章:C、B、C、C、C 第二章:A、A、B、C、C注意:此文档为测试题,仅供参考测试使用,解答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个人差异性,请以教师的判定为准。
同时,编辑在撰写本文档时已尽力确保答案正确,但不排除因疏忽或错误观点导致的答案偏差。
(2021年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解析]_
![(2021年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解析]_](https://img.taocdn.com/s3/m/3782f31858f5f61fb6366642.png)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解析]_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解析]_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解析]_)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解析]_的全部内容。
专业学习参考资料必修三第一,二章测试题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A.体液 B.细胞内液 C.消化液 D.细胞外液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组织液增加B.组织液减少 C.血浆量增加D.淋巴减少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关于A液、B液和C液三者之间联系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B.形成Na2CO3排出体外C.H2CO3 / 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D.很快排出体内6、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 )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D.生长激素7、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专业学习参考资料下降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④影响渴觉的形成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8、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3fa988108a1284ac8504376.png)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选题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A.维持体温处于较低水平B.使体内各处pH保持相同C.保持体内渗透压绝对不变D.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2.下列有关人体内的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3.下列所述不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A.血糖的平衡B.水盐的平衡C.血红蛋白的平衡D.温度的平衡4.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5.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伤员,保持内环境的稳态能加大生存机会,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机制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C.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6.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A.复合氨基酸B.葡萄糖和维生素C.无机盐D.血浆蛋白7.如图为恒温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请据图判断下列正确的是()①3中的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至少需要经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②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2,氧气浓度最高的是4③正常情况下图中的2不能穿过1进入5④3液成分与5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⑤如果该动物的肾小球病变(产生蛋白尿),可能会导致5中液体增多A.上述说法都不正确B.只有一种说法正确C.有2种说法正确D. 3种说法正确8.下列几种物质中,不属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是()A.血浆中的Na+和Cl﹣B.神经细胞释放的递质C.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D.胃腺分泌的胃酸9.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10.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无限的D.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是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11.下列不是生物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组织液中的水B.细胞外液的Mg2+C.血红蛋白D.淋巴12.硝酸甘油(C3H5N3O9)在医药上用作血管扩张的药,是预防和紧急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该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舌下含服而不是吞服,将药片含在舌下,硝酸甘油溶于水后,立即被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释放NO,NO可调节平滑肌的收缩状态,使血管舒张,从而在几分钟内缓解心绞痛;在上述整个过程中,硝酸甘油至少穿过几层磷脂分子()A. 5B. 7C. 10D. 141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是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14.下列关于人体剧烈运动后,内环境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后,体温会明显上升,是由于产热过多B.剧烈运动后,会导致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C.由于营养物质被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明显下降D.剧烈运动后,人体内乳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1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B.钾离子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16.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②17.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液、B液和C液组成人体细胞的体内生活环境――内环境B. B液中一般不含有组织细胞的代谢终产物C. A液、B液和C液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D.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以及细胞内液1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浆蛋白和脂肪酸等B.免疫系统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碳酸、乳酸具有调节血浆pH稳定的作用D.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病毒、细菌都能进入毛细淋巴管1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20.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C. 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二、非选择题21.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值并记录,再向甲管中滴1滴5%的盐酸溶液,乙管中滴1滴1%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1 min,再分别测定pH值并记录。
(2021年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2021年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eeb09da26925c52dc5bf37.png)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单元过关一、选择题1。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
①③ B.③④C。
①② D.②④2。
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窒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3。
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尿液排出C。
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
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4。
下列关于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B.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小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浓度升高C.组织细胞代谢减弱,代谢产物减少时,引起组D.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5.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纤维素B。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到第三章检测题及答案讲义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到第三章检测题及答案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de00f777e21af45b307a8c3.png)
高一生物月考试题(1—3章)姓名 班级第I 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不正确的分析是A 、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控制B 、图中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分泌多种促激素C 、若图中内分泌是甲状腺,当它的分泌物增多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D 、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2.用同位素14C 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 的吲哚乙酸存在。
枝条及标记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处理甲图中的A 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B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B .处理乙图中的A 端,能在乙图中的B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C .处理乙图中的B 端,能在乙图中的A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D .处理甲图中的B 端,能在甲图中的A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 3.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 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A .aB .bC .cD .d4.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 .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 .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 .①中内容物使b 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5.下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素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C.如果该图a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D.如果a表示抗原决定簇,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为细胞免疫的反应阶段6.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正确的是()①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②A、B、C点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对根、芽、茎的最适浓度③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芽的生长④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A.②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③④7、图中曲线分别表示:A图表示光合作用中光照强度与CO2吸收量的关系,B图表示温度与酶的催化效率的关系,C图表示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除去水稻田中的双子叶植物杂草,D图表示环境温度与动物耗O2量的关系。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练习试题卷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练习试题卷](https://img.taocdn.com/s3/m/c596ff85fd0a79563c1e7296.png)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下列不.是内环境概念要素的是( )A.细胞内液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B.H2O、Na+C.C6H12O6、尿素D.血红蛋白、氧化酶3.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4.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5.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渗透压下降C.糖尿病D.细胞代谢紊6.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C.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严重影响D.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7.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累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9.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化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A.2 B.2 C.3 D.610.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A、NaCl——HClB、NaHCO3——H2CO3C、NaOH——HClD、NaHCO3——NaCl11.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A.增大B.减小C.不变D.趋于酸性12.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 )13.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14.人血液不可能出现的是()A、纤维蛋白原B、激素C、纤维素D、淋巴细胞15.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70a74f7a8114431b90dd8f1.png)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A.体液B.细胞内液C.消化液2分,共50分〕D.细胞外液2、以下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2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响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组织液增加B.组织液减少C.血浆量增加D.淋巴减少4、以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关于A液、B液和C液三者之间联系表达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B.形成Na2CO3排出体外C.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D.很快排出体内6、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生长激素)7、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那么可能导致()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④影响渴觉的形成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8、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
该物质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
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A.血流自动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9、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10、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1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A.比拟缓慢B.比拟广泛C.时间比拟长D.迅速准确1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增加、增加、减少、降低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D.减少、减少、增加、不变13、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A.体液免疫B.自身免疫C.细胞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14、以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③下丘脑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可以促进合成e激素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题.doc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b9f32590daef5ef7ba0d3c06.png)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用时45分钟。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1、下列各项中属于植物向性运动的是A 、昙花夜间开花B 、合欢树叶夜间合拢,白天张开C 、向日葵花盘随太阳转动D 、含羞草受震动后叶片闭合2、对燕麦胚芽鞘作如下处理,并都用单侧光照射:①放在暗盒里;②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⑥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块⑦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暗盒里⑧切去胚芽鞘尖端,放在暗盒里。
以上实验中,弯向光源生长的有A 、②③④B 、②③⑥C 、②④D 、③④3、在园艺上应用生长素处理植物取得效果不正确的是A.获得无子果实B .促进果实成熟C.处理扦插的枝条生根D.除杀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4、切开发育不均匀的西瓜后,常发现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这说明A 、种子的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B 、发育着的种子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C 、发育着的果实合成生长素,促进种子发育D 、光照不均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5、植物的吲哚乙酸是最早在人体的尿液中发现和提取的,下列对此问题的叙述,你认为最合理的是A.在人体内有合成生长素的酶系统,所以人粪、尿的肥效很高B .人在食用了大量的植物果实和新鲜嫩叶后,生长素便进入人体内,但人体不存在破坏生长素的酶。
生长素也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生长素在人体“免费旅游”了一圈后便通过肾脏将其排出体外C.在人体的肾脏中有将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在肾脏中合成了吲哚乙酸,所以人体的尿液中有吲哚乙酸D.题干部分的叙述是错误的,在人体的尿液中没有吲哚乙酸,但有吲哚乙酸的类似物,如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这些物质是人体内无生理功能的代谢副产品,但对植物却有强烈的促进生长的作用6、右图表示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772dd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4.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Chapter 1: Passing the Unit1.Multiple Choice ns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component of the human body's internal environment?a。
Plasma。
tissue fluid。
and lymphb。
Hemoglobin。
O2.and glucosec。
Glucose。
CO2.and insulind。
Hormones。
neurotransmitter vesicles。
and amino acids Answer: a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part of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mammals and humans?a。
Gases in the alveoli of the lungsb。
Digestive juices in the small intestinec。
Plasma in the heart chambersd。
Urine in the bladderAnswer: d3.Which of the following XXX incorrect?a。
XXX plasma。
tissue fluid。
and lymph.b。
XXX.c。
Plasma is the most active part of the internal XXX.d。
Na+ and K+ enter the internal XXX.Answer: b4.Which of the following XXX incorrect?a。
XXX。
XXX release increases capillary permeability。
XXX fluid。
XXX.b。
When small lymphatic vessels are obstructed。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附答案)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442ce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6.png)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附答案) 第1章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人体血浆中的水来自于()A。
组织液B。
组织液和消化道C。
淋巴和组织液D。
消化道、组织液和淋巴2.人体出现组织水肿不可能是因为()A。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B。
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过高C。
血糖含量过高D。
淋巴循环受阻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A。
细胞核中DNA含量相对稳定B。
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C。
血糖含量相对稳定D。
血浆pH相对稳定4.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B。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生病D。
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5.下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
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6.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B。
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后减C。
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不会下降D。
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必须经过细胞膜7.“春捂秋冻”的意思是()A。
秋冻身体健康B。
捂是要适应冷的环境C。
帮助机体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D。
增加机体的产热抗冻能力8.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除哪项外,下列事实都支持这一观点?()A。
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
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
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9.下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519191ca26925c52dc5bf0d.png)
国庆作业---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一、选择题(2分×20=40分)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累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3.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6.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化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A.2 B.2 C.3 D.67.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3B. 5 C.6D.108.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A、NaCl——HClB、NaHCO3——H2CO3C、NaOH——HClD、NaHCO3——NaCl9.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A.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盐未增多C.两者都增多D两者都未增多10.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A.增大B.减小C.不变D.趋于酸性11.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 )12.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13.人血液不可能出现的是()A、纤维蛋白原B、激素C、纤维素D、淋巴细胞14.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
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1ce81f03d8ce2f006623b7.png)
第一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2分×14=28分)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累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3.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6.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化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A.2 B.2 C.3 D.67.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3B. 5 C.6D.108.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A、NaCl——HClB、NaHCO3——H2CO3C、NaOH——HClD、NaHCO3——NaCl9.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A.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盐未增多C.两者都增多D两者都未增多10.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A.增大B.减小C.不变D.趋于酸性11.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 )12.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13.人血液不可能出现的是()A、纤维蛋白原B、激素C、纤维素D、淋巴细胞14.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国庆作业---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一、选择题(2分×20=40分)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累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3.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6.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化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A.2 B.2 C.3D.67.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3B. 5 C.6 D.108.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A、NaCl——HClB、NaHCO3——H2CO3C、NaOH——HClD、NaHCO3——NaCl9.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A.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盐未增多C.两者都增多D两者都未增多10.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 )A.增大B.减小C.不变D.趋于酸性11.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 )12.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13.人血液不可能出现的是()A、纤维蛋白原B、激素C、纤维素D、淋巴细胞14.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
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
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 )A.x>y>zB.y>z>zC.z>y>zD.z>x>y15.某人因身体不适,全身浮肿,去医院作尿液检查,化验师做了如下操作:○1取稀释尿液2ml ;○2加0.1g/ml NaOH溶液2ml,摇匀;○3加0.01 g/ml CuSO4 溶液3~4滴,摇匀;○4观察结果;有紫色出现。
此病人可能患()A. 糖尿病B.肾小球肾炎C. 脂肪肝D.过敏性皮炎16.下列疾病与内环境的稳态无关的是()○1糖尿病○2抽搐○3色盲○4性腺发育不全A.○1○2 B. ○2○3 C. ○3○4 D. ○1○417.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细胞间隙的液体a,被毛细血管从细胞间隙吸收回的液体b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A.a=bB.a=b+cC. a=cD.a>b+c18.刚进入西藏的上海援藏干部,对高原缺氧环境所产生的生理性反应是()①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增多②呼吸频率加快③细胞大多以无氧呼吸获得能量④心率加快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19.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组织液增多B.毛细血管破裂,使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减少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20.肾小管与周围毛细血管间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明显提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量将会 (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第一部分选择题的答题卡 二、非选择题22.(14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
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
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
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实例。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6)如果图中①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抗体存在于上图中的部位(填标号)。
23.水果、蔬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
当食用这些食物时,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人体的即时反应是:(12分)(1)碳酸钠与血液中的____ __缓冲对发生作用,相应的反应式:(2)所形成的___ ___通过____ __(器官)以___ ___的形式排出体外。
(3)因此,通过血液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使血液中的___ __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24. (18分)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___ 方式进行的。
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_____的吸收。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 (只写字母)。
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方式进入消化道。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_____ ,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 结构进行的。
(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______ 。
(5)过程e和d依次表示______ 作用。
(6)E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______ 。
25. (6分)试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血浆中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确定人的生理盐水的浓度。
国庆作业---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答案A.血液中的葡萄糖量--成分稳态;B.C02和O2--成分稳态;C.代谢终产物--成分稳态;D.血细胞属于组织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4.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就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浓度大了嘛),表现出组织液生成增多,由于淋巴是组织液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的,切单向汇入血液循环,所以随着组织液增多的同时淋巴增加9.(1)人体内盐平衡的机理是:摄入量和排出量动态平衡,当摄入盐过多时,正常机体就会通过尿液的形式将过多的盐分排除体外,从而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因此尿中盐增多。
(2)健康人体中,由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调节,血糖浓度会保持相对稳定,若进食较多的糖,再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汤圆和转成非糖物质,不会随着尿液排除,因此尿中糖未增多或没有11.蛙是变温生物,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新陈代谢,温度低时,酶活性弱,耗氧量少,温度高时酶活性强,耗氧量增多。
(与人不同,思考如果是人选哪个?)13.纤维蛋白原是血浆的组成成分,存在于血液中,A错误。
C纤维素是植物的多糖,不可能进入人体细胞,因此血液中不可能有纤维素。
14.15.紫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的颜色反应,说明尿液中含有蛋白质,说明血浆蛋白进入尿液;本来蛋白质比如血浆蛋白是大分子,不能进入肾小球形成原尿,这里进入尿液说明肾功能出现了失常了!同时,组织水肿的原因是,血经蛋白的丢失,使得血浆中的蛋白质减少,相对的来说组织液的浓度增加,浓度高吸水,所以组织水肿。
17.B18.①由于刚进入西藏,造血功能和红细胞数量还没有发生变化,错②由于西藏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少,血浆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二氧化碳能能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加快③无氧呼吸是应急下的呼吸方式,细胞大多数以有氧呼吸获得能量,不是以无氧呼吸获得能量,错④由于西藏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少,通过心率加快提高血液循环速度来满足对氧气的需求20.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使尿液的渗透压身高,水分不能完全被冲吸收回血浆,导致尿液增多,A二、非选择题22.(14分)1.②与③2.自由扩散 63.②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后4.营养不良、花粉过敏、肾小球肾炎5.二氧化碳、尿素等6.核糖体②③23.1.Na 2CO 3/H 2CO 3 Na 2CO 3 +H 2CO 3 ---2NaHCO 32.NaHCO 3 肾脏 尿液3.pH24.分析:1.题干讲--人体体液分布(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由图中可知D 单向性,D 是淋巴,A 是血浆,B 是组织液,C 是淋巴2.A 血浆与消化道的物质可以交换,A 血浆又可以和肺泡的气体交换,A 血浆又在肾形成了肾小球,形成原尿 答案:1.自由扩散 脂肪成分2.A 、B 、D 消化液3.皮肤 毛细血管壁4.E 可逆,后者f 单向5.扩散作用和重吸收作用6.大分子蛋白质25.(1)取 7 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 1-7 号,分别加人 2mL 浓度为 0.5%、 0.7%、 0.9%、 1.1%、1.3%、 5%的 NCl 溶液及蒸馏水,并各加人 2 滴抗凝剂(如肝素钠或柠檬酸钠)。
(2)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3)向 1-7 号试管分别滴人 1 滴血,摇匀后放置5min 。
(4)分别取 7 支试管中混合液各一滴,置于 7 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做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
结果:在蒸馏水及低于 0.9% NaCl 溶液中的红细胞出现膨胀甚至破裂,而高于 0.9% NaCl 溶液中的红细胞则皱缩,只有 0.9% NaCl 溶液中的红细胞仍皇正常两面凹的圆饼状。
因此生理盐水的浓度为 0.9%。
解析: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1)实验首先要求编号分组,以便设置对照,对照为蒸馏水,注意必须加入抗凝剂(2)取血注意消毒,用采血针配合小滴管进行采血;(3)注意摇匀,静置;(4)制作装片,镜检观察。
结果分析合理即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