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护理常规56848

合集下载

肠内营养护理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护理常规
1.评估病情了解胃肠道功能,有无肠梗阻,消化道活动性出血,腹腔或肠道感染导致腹泻或吸收不良以及休克等肠内营养禁忌症。

2.检查确认营养管在位通畅,使用前先摇匀,并仔细检查各连接管道是否正确。

3.避免喂养管阻塞,于输注营养液前、后及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前后,都应用20-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

4.保持营养液适宜的温度营养液温度应控制在37-40度内。

5.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营养液,再根据病人胃肠道适应程度逐步递增。

6.控制输注量和速度营养液宜从少量开始,250-3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

输注速度以40-50ml/h起,逐日加速并维持至100-120ml/h。

鼻饲者100-120ml/次,2小时一次。

7.在营养液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疗效及并发症。

1)腹泻病人宜选择低脂制剂,根据医嘱加用收敛药物。

2)便秘病人选择含纤维制剂,并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增加病人活动。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肠内营养护理是指通过肠内途径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

它通过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来提供充足的营养,减少肠外营养的需要。

肠内营养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肠内营养护理的常规措施。

1.全面评估: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营养状况、肠道功能、肠道吸收能力、疾病状态和合并症等。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护理方案至关重要。

2.选择合适的配方: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特殊情况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配方。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高营养密度、低渗透压、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配方。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配方,例如低糖配方、低脂配方、高蛋白配方等。

3.导管选择与置入:根据患者的肠道功能和疾病状态选择合适的肠内导管。

常用的肠内导管有鼻饲管、胃饲管和空肠置管等。

护士需要掌握导管的选择原则和正确的置入方法,确保导管的安全和有效。

4.导管护理:护士需要定期检查和清洁肠内导管,检查导管是否有堵塞、移位或感染等情况。

为了保持导管的通畅,护士需要定期冲洗导管,遵循护理操作的各项规范。

5.监测营养状况: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体重、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评估肠内营养的效果。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肠内营养配方和计量,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6.配合其他治疗:肠内营养护理通常是患者治疗的一部分,护士需要与其他医疗人员密切配合,调整治疗方案。

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进展,及时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7.宣教与心理支持:肠内营养护理涉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操作的理解和配合。

护士需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营养知识和操作技巧的宣教,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肠内营养护理。

此外,护士还需要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8.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肠内营养护理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导管脱落、腹胀、腹泻等。

护士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护士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如适当调整配方、控制液体摄入等。

重症医学科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1. 给予肠内营养前应保证鼻饲管的位置正确。

2.肠内营养液要随用随配,1次配量不能超过500ml。

3.领取的营养液要注意保存条件。

4.冷藏的营养液在鼻饲前要加热,注意营养液的温度合适。

5.鼻饲时,床头应抬高30°左右,防止误吸。

6.给予肠内营养液时要尽量保证匀速注入。

7.在注入营养液之前要回抽胃内容物检查胃潴留情况,回抽量大于100ml停止注入或请示主管医师。

8.每次鼻饲营养液后要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15~20ml
冲洗鼻饲管。

9.胃肠营养袋每24h更换,疑有污染随时更换。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1.评估病情了解胃肠道功能,有无肠梗阻、消化道活动性出血、腹腔或肠道感染、严重腹泻或吸收不良以及休克等肠内营养禁忌证。

病情允许时取半卧位。

2.检查确认喂养管在位通畅,输注前充分摇匀营养液,正确连接管道。

3.合理输注一般能量密度从2.09KJ/ml渐增至
4.18KJ/ml或更高;输注速度以20ml/h起逐步加速并维持在100~120ml/h,以输液泵控制滴数为佳;输注量开始250~500ml/d,在5-7天内逐步达到全量;滴注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37~-40℃)。

4.营养液现配现用,悬挂的营养液在较低的室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小时,每天更换输注皮条、袋或瓶。

5.保持喂养管通畅,妥善固定,每4小时检查一次喂养管的深度;输注营养液前、后和连续管饲的过程中每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前后用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管饲药物须经研碎、溶解后注入。

6.及时评估胃内残留量,在每次输注前或连续管饲的过程中每间隔4小时抽吸评估胃内残留量,如>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

7.输注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突然呛咳、呼吸急促、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液等误吸症状,观察有无腹痛等症状的出现,同时观察患者排便形态及体温的变化。

8.评估疗效动态观察血糖、血常规、血生化及尿素氮的变化,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方案。

出院指导对携带喂养管出院的患者和家属进行居家喂养和自我护理指导,定期复诊。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1.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营养液应现配现用,悬挂的营养液在常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小时,每天更换输液皮条、袋或瓶。

配方制剂,如能全力等开启后24小时内输完。

2.使用前要先摇匀,并仔细检查管道连接是否正确。

3.避免喂养管阻塞,于输注营养液前、后及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前后,都应用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

4.保持营养液适宜的温度营养液温度应控制在37-40℃之间。

5.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营养液,再根据病人胃肠道适应程度逐步递增。

6.控制输注量和速度营养液宜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

输注速度以40-50ml/h起,逐日加速并维持至100-120ml/h。

鼻饲者100-120ml/次,2小时1次。

7.在营养液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疗效及并发症。

1)腹泻病人宜选择低脂制剂,根据医嘱加用收敛药物。

2)便秘病人选择含纤维制剂,并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增加病人活动。

3)监测血糖,注意尿量变化。

4)观察和预防感染性并发症:吸入性肺炎、急性腹膜炎、肠道感染等。

8.预防误吸。

1)妥善固定喂养管:若经鼻胃管喂养时,应将鼻胃管妥善固定,以免移位至误吸。

2)取合适的体位:伴有意识障碍、胃排空障碍、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输注营养液的病人应取半卧位,以防营养液反流和误吸。

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滴注者可取舒适卧位。

3)及时估计胃内残留量:在每次输注肠内营养液前及期间(每隔4小时)抽吸并评估胃内残留量,若残留量每次大于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以防误吸。

4)加强观察:输注过程中若出现呛咳、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液,应疑有误吸的可能,应鼓励病人咳嗽以排出吸入物和分泌物,必要时鼻导管或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常规及记录表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常规及记录表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合作程度。

2、评估管饲通路情况、输注方式,有无误吸风险。

二、护理措施1、核对患者,准备营养液,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

2、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3、输注前、后用约30毫升温水冲洗喂养管。

5、输注速度均匀。

6、输注完毕包裹、固定喂养管。

7、观察并记录输注量以及输注中、输注后的反应。

8、病情允许输注后30分钟保持半卧位,避免搬动患者或可能引起误吸的操作。

三、健康指导要点1、携带喂养管出院的患者,告知患者及家属妥善固定喂养管,输注营养液或特殊用药前后,应用温开水冲洗喂养管。

2、告知患者喂养管应定期更换。

四、注意事项1、营养液现配现用,粉剂应搅拌均匀,配制后的营养液放置在冰箱冷藏,24小时内用完。

2、长期留置鼻胃管或鼻肠管,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定期(或按照说明书)更换喂养管,对胃肠造口、空肠造口者,保持造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

3、特殊用药前后用约30毫升温水冲洗喂养管,药片或药丸经研碎、溶解后注入喂养管。

4、避免空气入胃,引起胀气。

5、注意放置恰当的管路标识。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②手术患者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包括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返回病区时间,伤口出血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等。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一、预防误吸(1)妥善固定营养管:若经鼻胃管喂养时,应将营养养管妥善固定于面颊部,防止脱出。

(2)取合适的体位:根据营养管位置及病情,置病人于合适的体位。

伴有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输注营养液的病人应取半卧位,以防营养液反流和误吸。

(3)加强观察:若病人突然出现呛咳、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液,应疑有营养管移位并致误吸的可能,应鼓励和刺激病人咳嗽,以排出吸人物和分泌物,必要时经鼻导管或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二、维持病人正常的排便形态?约5%-30%的肠内营养治疗病人可发生腹泻。

(1)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营养液,再根据病人胃肠道适应程度逐步递增,以避免营养液浓度和渗透压过高引起的胃肠道不适、肠痉挛、腹胀和腹泻。

(2)控制输注量和速度:营养液宜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

输注速度以20ml/h起,视适应程度逐步加速并维持滴速为100-120ml/h。

以营养泵控制滴速为佳。

(3)保持营养液的适宜滴注温度:营养液的滴注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过烫可能灼伤胃肠道黏膜,过冷则刺激胃肠道,引起肠痉挛、腹痛或腹泻。

可在输注管近端自管外加热营养液,但需防止烫伤病人。

(4)用药护理:某些药物,如含镁的抗酸剂、电解质等可致肠痉挛和渗透性腹泻,须经稀释后再经营养管注人。

对严重低蛋白血症者,遵医嘱先输注人体清蛋白或血浆,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5)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保持调配容器的清洁、无菌;悬挂的营养液在较凉快的室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小时,若营养液含有牛奶及易腐败成分时,放置时间应更短;每天更换输注管道、袋或瓶。

三、定时冲洗营养管,保持通畅。

为避免营养管阻塞,于输注营养液前、后及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间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前后,都应用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营养管。

药丸经研碎、溶解后直接注入营养管,避免因加入营养液后与之不相容而凝结成块粘附于管壁或堵塞管腔。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一、评估与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合作程度。

2.评估管饲通路情况、输注方式、有无误吸风险。

3.观察营养液输注中、输注后的反应。

二、护理措施1.给予肠内营养之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肠内营养的目的、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取得理解和配合。

2.根据医嘱,合理选择肠内营养液制剂。

营养液应现配现用,配制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暂不用时置于4℃冰箱冷藏,不宜超过24小时,每日更换输注管或专用泵管。

3.根据患者病情,喂养时间长短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给予途径和输注方式。

4. 病情允许,进行肠内营养时,抬高床头 30°-45°以防反流和误吸。

5.使用营养液前充分摇匀,输注时保持营养液温度接近体温,室温较低时可使用恒温加热器。

6.肠内营养输注应循序渐进,开始采用低浓度、低速度、低剂量,逐渐增加,尽量使用肠营养泵控制速度。

(1)经胃管途径:开始每日输注全浓度的营养液500~1000ml,速度50ml/h。

3~4 日内逐渐增加速度至100ml/h,达到总需要量2000ml。

(2)经肠管途径:先用 I/4~1/2全浓度的营养液,速度 25~50ml/h.从 500~ 1000ml/d开始,逐日增加速度、浓度,5~7 日达到患者能耐受的总需要量。

7.在输注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呛咳,咳出物类似营养液时,疑有误吸的可能。

应立即停止输注,鼓励和刺激患者咳嗽,排出吸入物和分泌物,无咳嗽能力的患者可及时经口、鼻腔或气管导管吸除,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8.定期检查喂养管的位置,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喂养管通常只用于营养液的输注,如需注入药物务必参考药物说明书。

药丸经碾碎、溶解后注入喂养管,以免药丸在营养液中不能溶解而黏附于管壁或堵塞管腔。

9.每次输注前后、连续输注过程中每间隔4小时、特殊用药物前后均用 30ml 温开水冲洗喂养管。

10.预防并发症发生,注意血糖、尿量变化,定期检查血常规、血生化。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知识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知识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知识肠内营养是将能被直接消化吸收或者进行简单的化学消化就可以吸收的营养液,通过经口或者经鼻胃管、鼻空肠营养管等方式,进入胃肠道的一种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的方法,叫做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针对的人群一般都是刚进行过胃肠手术手术的患者或者无法正常进食的人群,如果是可以口服营养剂的人尽量避免进行肠内营养,因为肠内营养在一般情况下会因为进食的原因出现很多的并发症,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

那么,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阐释一下。

1.肠内营养有哪些好处呢首先肠内营养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开了常规进食可能对患者造成的风险,让患者在一个无法进食的状态下还能得到足够的营养补充,保护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其次,肠内营养剂蕴含丰富的营养,可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供应;并且,只需要简单的化学消化就能被肠道吸收,有的不需要消化就可以直接被肠道吸收,营养摄入简便又快捷。

并且,肠内营养没有食物颗粒来对肠道和胃部进行摩擦刺激,避免了对胃部和肠道的黏膜造成伤害,保护了黏膜的完整性。

也可以有效防止肠道细菌移位,防止肠胃位置的细菌在身体的其他地方产生不良反应,引起其他身体排斥性疾病的发生。

最后,肠内营养价格相对较低,基本上都可以负担的起这样的辅助治疗费用。

而且技术设备也通常比较简单,简单就意味着出现差错的概率低,不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设备故障而出现意外,不会对身体造成附加伤害,操作简单,不用占用太多人力资源。

但是,除了这些好处,也会因为不正常进食而造成一些身体上的不适应,进而引起一些并发症,但相对来说还是为人类的健康起到了保护作用,毕竟在古代可是有好多因为无法进食而去世的人,所以这一点并发症的风险对于生命健康来说影响较小。

二、开始肠内营养前需要注意的几个点第一、因为肠内营养在视觉上可能看起来有点夸张,毕竟那么长一根管子从嘴巴插到胃里面,要知道平常刷牙的时候多往里面伸以下都会干呕恶心,哪里还知道能够插那么深呢?因此,必须要事先向患者以及家属说明一下,避免突然的肠内营养治疗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不适。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既往病史、手术创伤史、有无严重感染和消耗性疾病等..2.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近期饮食摄入情况..3.评估患者胃肠道功能;有无消化道梗阻、出血、严重腹泻或不能经胃肠道摄食的疾患..4.了解患者及家属对营养支持的态度和看法;了解患者对营养支持的经济承受能力..护理措施1.给予肠内营养之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肠内营养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取得理解和配合..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肠内营养液..(1)一般患者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的流质饮食..腹泻患者宜选择低脂制剂加收敛药物..便秘患者宜选择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并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2)按要求配置营养液..选定制剂后;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有效期..配置液宜现配现用;常温下放置不宜超过24小时..3.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操作..(1)选择合适的体位..对于年老体弱、卧床、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输注营养液者取半坐卧位;以防反流和误吸..对于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滴注者可取随意卧位..(2)调节营养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一般在37~40℃..(3)使用营养液前充分摇匀;正确连接管道..(4)控制输注量和速度;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小剂量开始..浓度从8%~12%开始;一般不超过25%;速度以20~40ml/h至维持滴速为100~120ml/h;有条件者用输液泵控制为佳;控制总量为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5)对于经鼻饲或胃早瘘管给予营养液者;注意估计胃内残留量..在每次输注肠内营养液前及期间;抽吸胃液并估计胃内残余量每4小时1次..若残余量>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必要时加胃动力药..(6)在输注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呛咳;咳出物类似营养液时;考虑有喂养管移位致误吸的可能;应立即停止输注;鼓励并刺激患者咳嗽;并及时报告医师..4.保持喂养管通畅..(1)妥善固定喂养管;避免扭曲、折叠和受压..(2)每日更换输液管..(3)药丸经碾碎、溶解后直接注入喂养管;以免药丸在营养液中不能溶解而黏附与管壁或堵塞管腔..20(4)输注营养液前后及特殊用药前后;均应用20~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5)对于持续输注时;需用生理盐水30~40ml冲洗喂养管;每4小时1次..5.注意评估疗效和预防并发症..注意监测血糖、尿量变化..观察有无发热、咳嗽等..定期查血常规、血生化、尿素氮等..6.对于造瘘口患者;按造瘘口护理常规..健康指导1.交待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及时报告医护人员..2.对于居家给予肠内营养的患者;指导家属进行肠内营养护理..21。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2021)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2021)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一、【评估(观察要点)】1、患者合作程度2、有无腹部不适、腹泻、胃潴留等情况3、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4、喂养管位置及管路通畅情况6、肠内营养制剂5、患者体重、血糖、电解质及营养相关指标二、【护理措施】1、准备肠内营养制剂(1)应现配现用,配置过程中应避免污染。

(2)记录肠内营养制剂开启的日期与时间;配置的肠内营养制剂常温保存不宜超过4h,超过4h应置于冰箱2~6 ℃冷藏,24h内未用完应丢弃;成品肠内营养制剂应根据产品说明保存。

(3)肠内营养制剂应与其它药物分开存放。

2、实施(1)喂养管放置后经抽吸、X线检查等确定在消化道内,妥善固定,防止鼻、咽、食管损伤,口腔护理至少2次/日。

每次给予营养液前后均需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20~30ml冲洗,保持通畅。

(2)无特殊体位禁忌者,喂养时应抬高床头30°~45°,喂养结束后宜保持半卧位30~60min。

(3)宜将营养液加热至37~40℃;持续输注营养液时,可使用肠内营养输液器专用加温器。

(4)一次性输注者,可使用注射器缓慢注入喂养管,根据营养液总量分次喂养,每次推注量不宜超过400ml。

(5)间歇重力滴注者,可将肠内营养制剂置于吊瓶或专用营养液输注袋中,通过肠内营养输液器与肠内营养喂养管连接,通过重力滴注方法进行分次喂养。

(6)持续经泵输注者,可在间歇重力滴注的基础上,使用肠内营养泵持续12~24h输注,速度应由慢到快,先调至20~50ml/h,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

(7)分次推注和间歇重力滴注每次喂养前后应检查胃残留量;重症患者持续经泵输注时,应每隔4~6h检查胃残留量。

(8)应每4~6h评估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情况。

3、喂养管维护(1)经鼻喂养管①宜采用弹性胶布固定喂养管。

②应每天检查管道及其固定装置是否在位、管道是否通畅、喂养管固定处皮肤和黏膜受压情况。

③长期置管时,应每隔4~6w更换导管至另一侧鼻腔。

(2)鼻造瘘/空肠造瘘管①应对造瘘周围皮肤定期进行消毒和更换敷料,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是指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将营养物质直接送至肠道,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常见的临床护理措施,特别适用于不能通过口腔进食或需要肠道营养支持的患者,如消化不良、吞咽困难、肠道功能障碍等。

1.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护士应针对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进行全面评估。

这包括评估患者的体重、身高、BMI等指标,了解患者的营养摄入量和消耗量,评估患者的肠道功能、消化吸收状况,以及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等。

2.设定适宜的肠内营养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应与医生一起制定适宜的肠内营养方案。

这包括确定营养目标、计算能量和营养素需求量,并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配方。

同时,还需考虑引流的途径(胃管、空肠管等),以及安装和维护导管的方法。

3.插入和维护肠内营养导管:经过医生的安排和指导,护士进行操作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胃肠道情况,明确肠内导管引流的途径和确定位置。

在插入导管时,护士需采取无菌操作,保持导管通畅。

插入导管后,护士需定期观察患者的肠内导管引流情况,避免导管堵塞、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

4.做好肠内营养的管理和监测工作:护士需做好肠内营养的管理和监测工作。

这包括每天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重、摄入量和排出量,观察患者的粪便性状和肠内导管引流情况,定期检测血液中的营养指标和相关生化指标,以及评估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

5.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护士在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应及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这包括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肠内营养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急救措施,注意观察和解释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

6.定期评估和调整肠内营养方案: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肠内营养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如肠内导管引流不良、营养代谢紊乱等。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与医生讨论并调整肠内营养方案,以达到最佳的营养支持效果。

总之,肠内营养的护理工作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医学和护理知识,能够熟练操作,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关注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生理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既往病史、手术创伤史、有无严重感染和消耗性疾病等。

2.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近期饮食摄入情况。

3.评估患者胃肠道功能,有无消化道梗阻、出血、严重腹泻或不能经胃肠道摄食的疾患。

4.了解患者及家属对营养支持的态度和看法,了解患者对营养支持的经济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1.给予肠内营养之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肠内营养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取得理解和配合。

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肠内营养液。

(1)一般患者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的流质饮食。

腹泻患者宜选择低脂制剂加收敛药物。

便秘患者宜选择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并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2)按要求配置营养液。

选定制剂后,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有效期。

配置液宜现配现用,常温下放置不宜超过24小时。

3.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操作。

(1)选择合适的体位。

对于年老体弱、卧床、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输注营养液者取半坐卧位,以防反流和误吸。

对于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滴注者可取随意卧位。

(2)调节营养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一般在37~40℃。

(3)使用营养液前充分摇匀,正确连接管道。

(4)控制输注量和速度,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小剂量开始。

浓度从8%~12%开始,一般不超过25%;速度以20~40ml/h至维持滴速为100~120ml/h,有条件者用输液泵控制为佳;控制总量为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

(5)对于经鼻饲或胃早瘘管给予营养液者,注意估计胃内残留量。

在每次输注肠内营养液前及期间,抽吸胃液并估计胃内残余量每4小时1次。

若残余量>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必要时加胃动力药。

(6)在输注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

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呛咳,咳出物类似营养液时,考虑有喂养管移位致误吸的可能,应立即停止输注,鼓励并刺激患者咳嗽,并及时报告医师。

4.保持喂养管通畅。

(1)妥善固定喂养管,避免扭曲、折叠和受压。

(2)每日更换输液管。

(3)药丸经碾碎、溶解后直接注入喂养管,以免药丸在营养液中不能溶解而黏附与管壁或堵塞管腔。

20
(4)输注营养液前后及特殊用药前后,均应用20~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

(5)对于持续输注时,需用生理盐水30~40ml冲洗喂养管,每4小时1次。

5.注意评估疗效和预防并发症。

注意监测血糖、尿量变化。

观察有无发热、咳嗽等。

定期查血常规、血生化、尿素氮等。

6.对于造瘘口患者,按造瘘口护理常规。

【健康指导】
1.交待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2.对于居家给予肠内营养的患者,指导家属进行肠内营养护理。

21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