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5)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
K Gk ( s ) = 2]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例4-2]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s( s + 1)( s + 5)
试确定根轨迹条数, 试确定根轨迹条数,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和夹角和实轴上 根轨迹的分离点的位置。 根轨迹的分离点的位置。 根轨迹有3 解:根轨迹有3支。起点为开环极点 p1 = 0, p2 = 1, p3 = 5, 无有限值零点,所以三支根轨迹都趋向无穷远。 无有限值零点,所以三支根轨迹都趋向无穷远。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 σ a
要求: 掌握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要求: 掌握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并 熟练应用法则绘制180 根轨迹。 180° 熟练应用法则绘制180°根轨迹。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机电学部 自动控制理论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1)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
法则1 起点( 法则1:起点( K* =0)——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 =0)——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机电学部 自动控制理论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11)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11)
K Gk ( s ) = s( s + 1)( s + 5) 5]开环传递函数为 开环传递函数为: [例4-5]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求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处的 K 和ω值。 方法一: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方法一: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1 + Gk ( s ) = s( s + 1)( s + 5) + K = s 3 + 6s 2 + 5 s + K = 0 代入得: jω 3 6ω 2 + j 5ω + K = 0 将 s = jω 代入得:
i =1 i j =1 j
n
(k = 0, ±1, ±2L)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机电学部 自动控制理论
第4 章
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4.3 广义根轨迹 4.4 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特性 本章小结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机电学部 自动控制理论
4.2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4.2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 p ∑ z =
i
i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角: a = ±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角:
(2 k + 1)π = ± 60 o ,180 o nm
nm
=
1 5 = 2 30
5
×
180
o
2
××
60o
1
0
零极点分布和渐近线 红线)如图所示。 (红线)如图所示。
60o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机电学部 自动控制理论
i i =1 i =1 n 闭环极点也就是开环零点, 闭环极点也就是开环零点,所以根轨迹必终于 n
(s ∏=∞+ p ) 根轨迹终于开环零点 终点( 终点( K =∞)—— )——根轨迹终于开环零点 +z )+ 0 ∏(s∏(s = z ) 1
m
i =1 =0 闭环极点也就是开环极点 n
i i =1
d1,2
7 0.4725 = 2 ± = 3 3.5275
K = 1.12845 K = 13.13
5
×
2
××
1
0
注意: 注意:求出分离点后一定 要验证分离点是否在根轨 迹上。 迹上。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机电学部 自动控制理论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7)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
法则6 法则6:根轨迹的起始角和终止角
p2
× p4 2
z1
×
1
根据对称性,可知 p3 点的
o
1
×p
×p
3
θ p = 26.6o 起始角为:
3
1
注意:相角要注意符号;逆 注意:相角要注意符号; 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机电学部 自动控制理论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10)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10)
当开环零、极点处于复平面上时, 当开环零、极点处于复平面上时,根轨迹离开开环复数极 n m 点处的切线与正实轴的夹角称为起始角 ); i = 0 , ± 1, ± 2 , ...... 点处的切线与正实轴的夹角称为起始角 θ pk;根轨迹进入开环复 z i = ( 2 k + 1)π + ( ∑ θ p j z i ∑ z j z i 数零点处的切线与正实轴的夹角称为终止角 数零点处的切线与正实轴的夹角称为终止角 zi 。 j=1 j=1
i j
m
zi
=0
开环有限零点,m个 开环有限零点,
∏(s + p )
pj
开环极点,n个 开环极点,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机电学部 自动控制理论
模值条件与相角条件
课程回顾
模值条件
K =
m
∏s+ p ∏s+z
i =1 j =1 m
n
j
i
相角条件
∑∠(s + z ) ∑∠(s + p ) = (2k +1)π
p2
× p4 2
z1
×
1
o
1
×p
×p
3
③渐近线 (2 k + 1)π = ± 60 o ,180 o a = ± nm
σa
1
∑ ( p ) ∑ ( z ) = 2 3 + 2 = 1 =
i i
nm
30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机电学部 自动控制理论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9)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机电学部
Biblioteka Baidu
自动控制理论
讲授人:范 娟
第4 章
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4.3 广义根轨迹 4.4 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特性 本章小结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机电学部 自动控制理论
课程回顾
根轨迹方程
1+ K
i =1 n j =1
∏(s + z )
m 1 1 ∑d + p = ∑d + z j =1 i =1 j i n
(2k + 1)π θd = l
注意:如果开环系统无有限零点,则在分离点方程中应取 注意:如果开环系统无有限零点,
1 ∑d+ p =0 j =1 j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机电学部 自动控制理论
n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4)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
i
=0
* j =1 m
j
i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2)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
法则2 根轨迹的分支数、对称性和连续性—— 法则2:根轨迹的分支数、对称性和连续性——根轨 ——根轨 迹的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和有限极点数n中的大 迹的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和有限极点数n 者相等,它们是连续的并且对称于实轴。 者相等,它们是连续的并且对称于实轴。 法则3 根轨迹的渐近线——当开环有限极点数n 法则3:根轨迹的渐近线——当开环有限极点数n ——当开环有限极点数 大于有限零点数m 大于有限零点数m时,有n-m条根轨迹分支沿着与 实轴交角为 a 、交点为 σ a 的一组渐近线趋向无 穷远处, 穷远处,且有 π (2k + 1) ,(k = 0,1,Ln m 1) a = ±
④起始角
1 2
θ p = ( 2 k + 1)π + ( ∑ z
2
1
j=1
j
pi
∑θ
j=1 j≠2
2 4
4
p j pi
)
z p = 45o ; θ p p = 90o ; θ p p = 135o ; θ p p = 26.6o
2 3 2 1
∴θ p2 = (2k + 1)π + 45o 90o 135o 26.6o = 2kπ 26.6o θ p2 = 26.6o
法则7 法则7: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根轨迹和虚轴相交时,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则闭环特 根轨迹和虚轴相交时,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 征方程至少有一对共轭虚根。这时的增益 K 和ω值可用如下 征方程至少有一对共轭虚根。 两种方法确定。 两种方法确定。 在闭环特征方程中令 s = jω ,然后分别令特征方程的实、虚 然后分别令特征方程的实、 部为零即可求出增益和ω 部为零即可求出增益和ω值。 由劳斯稳定判据求解。 由劳斯稳定判据求解。
)+ K z ) ∏(s + p∏(=s +∏(s + z ) = 0 0
m
n
m
j =1
j
1+ K
∏ n-m条根轨迹终于无穷远处
j =1 j
= =0 1+ K K =∞ 开环零点,如果极点数n大于零点数m 开环零点,如果极点数n大于零点数m,则有 ∏(s + pjs)+ p ) (
j =1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机电学部 自动控制理论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机电学部 自动控制理论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8)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
K (s + 2) 3]已知开环传递函数为 [例4-3]已知开环传递函数为 G k ( s ) = s ( s + 3 )( s 2 + 2 s + 2 ) 试绘制其概略根轨迹。 试绘制其概略根轨迹。
[解]:①零点: z1 = 2 零点: 极点: 极点: p = 0, p = 1 + j1, p = 1 j1, p = 3, 2 1 3 4 ②实轴上的根轨迹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12)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12)
方法二: 的值。 方法二:用劳斯稳定判据确定 ω , K 的值。 5 3 1 s 劳斯阵列为: 劳斯阵列为: 6 K s2 30 K 0 s1 6 0 s K 0 劳斯阵列中某一行全为零时,特征方程可出现共轭虚根。 劳斯阵列中某一行全为零时,特征方程可出现共轭虚根。 劳斯阵列中可能全为零的行有二。 劳斯阵列中可能全为零的行有二。 1、令 30 K = 0 ,得临界增益为: K = 30 得临界增益为:
n m
σa =
∑( pj ) ∑(zi )
j =1 i =1
m
n
规定:相角逆时针为正,顺 规定: 逆时针为 时针为负。 时针为负。
n m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机电学部 自动控制理论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3)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
法则4 实轴上的根轨迹——实轴上的某一区域, 法则4:实轴上的根轨迹——实轴上的某一区域,若 ——实轴上的某一区域 其右边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奇数,则该区域 其右边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奇数, 必是根轨迹。 必是根轨迹。 法则5 根轨迹的分离点和分离角—— 法则5:根轨迹的分离点和分离角——两条或两条以上 ——两条或两条以上 根轨迹分支在s平面上相遇又立即分开的点, 根轨迹分支在s平面上相遇又立即分开的点,称为根轨 迹的分离点,分离点的坐标d是下列方程的解: 迹的分离点,分离点的坐标d是下列方程的解:
Gk ( s ) = K
∏ (s + z ) ∏ (s + pj )
j =1 i =1 n i
m
= K
N ( s) D( s )
N ' ( s ) D( s ) N ( s ) D ' ( s ) = 0
若实轴上两相邻开环极点之间有根轨迹,则这两相邻极点 若实轴上两相邻开环极点之间有根轨迹, 之间必有分离点; 之间必有分离点; 若实轴上相邻开环零点(其中一个可为无穷远零点)之间 若实轴上相邻开环零点(其中一个可为无穷远零点) 有根轨迹,则这相邻零点之间必有会合点。 有根轨迹,则这相邻零点之间必有会合点。 若实轴上根轨迹在开环零点与开环极点之间, 若实轴上根轨迹在开环零点与开环极点之间,则它们之间 可能既无分离点也无会合点,也可能既有分离点也有会合点。 可能既无分离点也无会合点,也可能既有分离点也有会合点。 注意:分离点和会合点也可能出现在复平面上, 注意:分离点和会合点也可能出现在复平面上,由于根轨迹对称 于实轴,所以,复平面上的分离点和会合点必对称于实轴。 于实轴,所以,复平面上的分离点和会合点必对称于实轴。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机电学部 自动控制理论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6) 绘制根轨迹的一般法则(
实轴上根轨迹区间是: 实轴上根轨迹区间是 (∞, 5]和[1, 0] 由图可知根轨迹在开环极点0和 之间存在分离点 之间存在分离点, 由图可知根轨迹在开环极点 和-1之间存在分离点, 1 1 1 由公式可得 + + =0 3d 2 + 12d + 5 = 0 d d +1 d +5
式中: 的矢量相角; 式中: z j zi 为除了 zi 以外的开环零点到 zi 的矢量相角;
θ p z 为各开环极点到 zi 的矢量相角。 的矢量相角。
j i
j≠i
θ p = ( 2 k + 1)π + ( ∑ z
i
m
j=1
j
pi
∑θ
j=1 j≠ i
n
p j pi
); k = 0 , ± 1, ± 2 , ......
6ω 2 + K = 0 ω = 0 , ± 5 ∴ 3 ω + 5ω = 0 K = 0 , 30
ω 当 K = 0 时, = 0 为根轨迹的起点(开环极点) 为根轨迹的起点(开环极点)
当 K = 30时, ω = ± 5,即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为 ± j 5。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机电学部 自动控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