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汇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2 梅山猪及其杂种猪的肌内脂肪(%) 1
猪种
梅山猪 1/2梅山猪 3/8梅山猪 1/4梅山猪 1/8梅山猪
IMF(%)2 7.2BC
5.82b
4.8b
3.27Aa
4.08Aa
注: 1.吴德等(2001).转引自.经荣斌等(2005)养猪学分会三届五次会刊(四川、绵阳) 2.肩注字母不同者差异显著(P<0.05),下同。
亚油酸(%) 13.80±0.45a 13.84±0.43a 10.51±0.47b 13.18±0.51a 9.34±0.56b
247
247
注:1.LSM最小二乘均数,Se标准误 2.摘引自Plastow, G. S. et al.,(2005)
2.1 品种(系)间差异
表5 不同品种猪肌内脂肪(%)含量
4.
讨论
1.前言
1.前言
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下降日益感到关
切,迫使猪肉生产者和猪的育种改良 计划都把肉质性状列为重要的指标。 这是近20年来,国内外猪育种改良工 作的重要发展趋势。
1.前言
对于优质猪肉的指标性状,研究者见仁见智提出 各种意见和建议。拙文《优质猪肉的指标及其度 量方法》(陈润生,2002)建议:“现阶段以肌 肉的颜色、pH和保(系)水力这三项国际通用区 分生理正常与异常(PSE)猪肉的指标,以及肌 内脂肪和肌肉嫩度这两项能突出反映中国地方猪 种优良种质特性的性状做为首选指标”。我提出 这一建议的主要根据是,国际范围内肉类科学 (Meat Science)的发展,以及我国“六· 五”计 划期间,《中国主要地方猪种质特性的研究》课 题组取得的肉质性状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在《中 国一些地方猪种的肉质特性》一文中,对此做了 总结(陈润生,1989a)。
品种
巴克夏猪 切斯特白猪 杜洛克猪
汉普夏猪
长白猪
大白猪
波中猪
IMF(%) 2.79±0.18x 3.43±0.28w 3.30±0.19w 2.20±0.33xy 1.90±0.37y 1.98±0.24y 2.18±0.27xy
注:肩注字母不同者差异显著(P<0.05)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品种(系)间差异
综合以上资料(表1至表5)可见,中国地方猪种IMF(%) 含量,显著高于外国品种猪,甚至高出2-3倍以上。这 是极其宝贵的品质,为中国地方猪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 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也为中国养猪业的持续发展,生产 优质猪肉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保 证。 表4资料表明,梅山猪和杜洛克猪的IMF(%)量最高, 二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系。必须指 出的是,这里的梅山猪实际是含梅山猪50%血缘的杂种 猪。梅山猪IMF含量虽高但硬脂酸含量并不高,且低于 杜洛克猪(P<0.05)。软脂酸则反是,梅山猪与杜洛克 猪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其他三系(P<0.05)。表4 资料也表明,18碳酸的含量存在品种差异,是受遗传因 素制约的。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 研究进展
陈 润 生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内容提要
1.前言 2.影响猪肌肉中IMF含量的因素
2.1 2.2 2.3 2.4 2.5 2.6
品种(系)间差异 选择效应 年龄和不同肌肉组织 性别 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 管理制度
3. 测定肌内脂肪(IMF)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2.1 品种(系)间差异
表3 莱芜猪及其杂种猪的IMF(%)1
3/4莱芜猪 1/2莱芜猪 1/4莱芜猪 大约克夏猪 显著性 2
品种(系)
莱芜猪
IMF(%) 10.22±1.97Aa 7.52±2.20Bb 5.75±2.25Bc 2.96±0.96Cd 1.39±0.55Ce
**
注:1.曾永庆等,2004.第二届中国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研讨会会刊,45-50 2.*差异显著(P<0.05);**差异非常显著P<0.01
+1.18*
+2.01*
+2.01**
+2.24**
+2.57*
+1.45*
+2.86 **
+2.01 *
注:1.资料来源,陈润生(1989a,1989b) 2.LD=猪背最长肌;SM=猪半膜肌 3.与各自对照猪差异(+或-)是以百分单位来表示的。 4.*P<0.05, **P<0.01, 下同。
2.1 品种(系)间差异
2.影响猪肌肉中IMF含量的因素
2.1 品种(系)间差异
表1 中国地方猪种的肌内脂肪(IMF)含量(%)
民 猪 猪种 LD2 IMF(%) 比对照猪(±) 百分单位3 SM2 金华猪 二花脸 大花白 姜曲海 内江猪 猪 猪 猪
香猪
5.22±0.4 6.12±0.67 3.70±0.43 4.48±0.08 5.01±0.42 5.42±1.28 5.10±0.09 4.79±0.64
2.1 品种(系)间差异
表4 猪背最长肌IMF、硬脂酸和亚油酸(LSM±Se)1
品种(系) 长白猪 大白猪 杜洛克猪 皮特兰猪
1.21±0.08b
梅山猪
1.90±0.09a
测定数(n)
498
IMF(%)2 1.095±0.07b 1.00±0.07b 1.81±0.08a
硬脂酸(%) 12.21±0.14b 12.31±0.14b 13.40±0.15a 11.92±0.16b 12.17±0.17b
1.前言
在我所建议的五项性状中,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 缩写为IMF,下同)对于肉的口感特性(嫩度、多汁性、滋 味……)有重要影响。国内自上世纪80年代初陈润生等 (1989a,1989b)对有代表性的中国一些地方猪的肌内脂 肪测定以来,近年来吴德等(2001)对梅山猪及其杂种猪 和曾永庆等(2004)对莱芜猪及其杂种猪的肌内脂肪含量 也做了研究。从总体看来,国内的研究还处在定量测定和 IMF与其他肉质性状的表型相关的水平上,每个组合的供测 猪样本数少则1-3头,多则不超过10头,从所取得的数据很 难分析和总结出可靠的结论,也难以在实际选择和育种改 良工作中利用。本文主要介绍国外研究者近年来对IMF的研 究方法、内容和取得的成果,以期对国内扩展IMF的研究领 域、深化研究内容、提高研究水平、促进研究成果在猪育 种改良计划中的实际应用进程有所启发和借鉴。
猪种
梅山猪 1/2梅山猪 3/8梅山猪 1/4梅山猪 1/8梅山猪
IMF(%)2 7.2BC
5.82b
4.8b
3.27Aa
4.08Aa
注: 1.吴德等(2001).转引自.经荣斌等(2005)养猪学分会三届五次会刊(四川、绵阳) 2.肩注字母不同者差异显著(P<0.05),下同。
亚油酸(%) 13.80±0.45a 13.84±0.43a 10.51±0.47b 13.18±0.51a 9.34±0.56b
247
247
注:1.LSM最小二乘均数,Se标准误 2.摘引自Plastow, G. S. et al.,(2005)
2.1 品种(系)间差异
表5 不同品种猪肌内脂肪(%)含量
4.
讨论
1.前言
1.前言
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下降日益感到关
切,迫使猪肉生产者和猪的育种改良 计划都把肉质性状列为重要的指标。 这是近20年来,国内外猪育种改良工 作的重要发展趋势。
1.前言
对于优质猪肉的指标性状,研究者见仁见智提出 各种意见和建议。拙文《优质猪肉的指标及其度 量方法》(陈润生,2002)建议:“现阶段以肌 肉的颜色、pH和保(系)水力这三项国际通用区 分生理正常与异常(PSE)猪肉的指标,以及肌 内脂肪和肌肉嫩度这两项能突出反映中国地方猪 种优良种质特性的性状做为首选指标”。我提出 这一建议的主要根据是,国际范围内肉类科学 (Meat Science)的发展,以及我国“六· 五”计 划期间,《中国主要地方猪种质特性的研究》课 题组取得的肉质性状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在《中 国一些地方猪种的肉质特性》一文中,对此做了 总结(陈润生,1989a)。
品种
巴克夏猪 切斯特白猪 杜洛克猪
汉普夏猪
长白猪
大白猪
波中猪
IMF(%) 2.79±0.18x 3.43±0.28w 3.30±0.19w 2.20±0.33xy 1.90±0.37y 1.98±0.24y 2.18±0.27xy
注:肩注字母不同者差异显著(P<0.05)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品种(系)间差异
综合以上资料(表1至表5)可见,中国地方猪种IMF(%) 含量,显著高于外国品种猪,甚至高出2-3倍以上。这 是极其宝贵的品质,为中国地方猪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 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也为中国养猪业的持续发展,生产 优质猪肉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保 证。 表4资料表明,梅山猪和杜洛克猪的IMF(%)量最高, 二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系。必须指 出的是,这里的梅山猪实际是含梅山猪50%血缘的杂种 猪。梅山猪IMF含量虽高但硬脂酸含量并不高,且低于 杜洛克猪(P<0.05)。软脂酸则反是,梅山猪与杜洛克 猪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其他三系(P<0.05)。表4 资料也表明,18碳酸的含量存在品种差异,是受遗传因 素制约的。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 研究进展
陈 润 生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内容提要
1.前言 2.影响猪肌肉中IMF含量的因素
2.1 2.2 2.3 2.4 2.5 2.6
品种(系)间差异 选择效应 年龄和不同肌肉组织 性别 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 管理制度
3. 测定肌内脂肪(IMF)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2.1 品种(系)间差异
表3 莱芜猪及其杂种猪的IMF(%)1
3/4莱芜猪 1/2莱芜猪 1/4莱芜猪 大约克夏猪 显著性 2
品种(系)
莱芜猪
IMF(%) 10.22±1.97Aa 7.52±2.20Bb 5.75±2.25Bc 2.96±0.96Cd 1.39±0.55Ce
**
注:1.曾永庆等,2004.第二届中国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研讨会会刊,45-50 2.*差异显著(P<0.05);**差异非常显著P<0.01
+1.18*
+2.01*
+2.01**
+2.24**
+2.57*
+1.45*
+2.86 **
+2.01 *
注:1.资料来源,陈润生(1989a,1989b) 2.LD=猪背最长肌;SM=猪半膜肌 3.与各自对照猪差异(+或-)是以百分单位来表示的。 4.*P<0.05, **P<0.01, 下同。
2.1 品种(系)间差异
2.影响猪肌肉中IMF含量的因素
2.1 品种(系)间差异
表1 中国地方猪种的肌内脂肪(IMF)含量(%)
民 猪 猪种 LD2 IMF(%) 比对照猪(±) 百分单位3 SM2 金华猪 二花脸 大花白 姜曲海 内江猪 猪 猪 猪
香猪
5.22±0.4 6.12±0.67 3.70±0.43 4.48±0.08 5.01±0.42 5.42±1.28 5.10±0.09 4.79±0.64
2.1 品种(系)间差异
表4 猪背最长肌IMF、硬脂酸和亚油酸(LSM±Se)1
品种(系) 长白猪 大白猪 杜洛克猪 皮特兰猪
1.21±0.08b
梅山猪
1.90±0.09a
测定数(n)
498
IMF(%)2 1.095±0.07b 1.00±0.07b 1.81±0.08a
硬脂酸(%) 12.21±0.14b 12.31±0.14b 13.40±0.15a 11.92±0.16b 12.17±0.17b
1.前言
在我所建议的五项性状中,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 缩写为IMF,下同)对于肉的口感特性(嫩度、多汁性、滋 味……)有重要影响。国内自上世纪80年代初陈润生等 (1989a,1989b)对有代表性的中国一些地方猪的肌内脂 肪测定以来,近年来吴德等(2001)对梅山猪及其杂种猪 和曾永庆等(2004)对莱芜猪及其杂种猪的肌内脂肪含量 也做了研究。从总体看来,国内的研究还处在定量测定和 IMF与其他肉质性状的表型相关的水平上,每个组合的供测 猪样本数少则1-3头,多则不超过10头,从所取得的数据很 难分析和总结出可靠的结论,也难以在实际选择和育种改 良工作中利用。本文主要介绍国外研究者近年来对IMF的研 究方法、内容和取得的成果,以期对国内扩展IMF的研究领 域、深化研究内容、提高研究水平、促进研究成果在猪育 种改良计划中的实际应用进程有所启发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