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 第四章_2 序列相关性

合集下载

序列相关性

序列相关性
yt 1 2 Pt 1 ut
5.滞后效应 在经济中,因变量受到自身或另一解释变量的前几期值影响的现象称为 滞后效应。在一个消费支出对收入的时间序列回归中,人们常常发现当前时 期的消费支出除了依赖于其他变量外,还依赖于前期的消有效 因为,在有效性证明中利用了 E(NN’)=2I 即同方差性和互相独立性条件。而且,在大样本情况下,参数估计量 虽然具有一致性,但仍然不具有渐近有效性。 2、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 在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中,统计量是建立在参数方差正确估计基础之 上的,这只有当随机误差项具有同方差性和互相独立性时才能成立。如果存 在序列相关,估计的参数方差 S ˆ ,出现偏误(偏大或偏小) ,t 检验就失去
~ e ~ e t t 1 t

~ e ~ ~ e t 1 t 1 2 et 2 t
3
, 。 。 。
醉客天涯之计量经济学
如果存在某一种函数形式,使得方程显著成立,则说明原模型存在序列相关性。 回归检验法的优点是: (1)能够确定序列相关的形式 (2)适用于任何类型序列相关性问题的检验。 3、杜宾-瓦森(Durbin-Watson)检验法(最常用) (1)方法使用条件: ①解释变量 X 非随机; ②随机误差项 i 为一阶自回归形式: i=i-1+i ③回归模型中不应含有滞后应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即不应出现下列形式: Yi=0+1X1i+kXki+Yi-1+i ④回归含有截距项 ⑤误差项被假定为正态分布 (2)D.W.统计量: 杜宾和瓦森针对原假设:H0: =0, 即不存在一阶自回归,构如下造统计量:
D.W .
~ (e
t 2
n
t
~ )2 e t 1
2 t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借助计算机为辅助工具,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2、虚拟变量数据:虚拟变量数据是人为构造的,通常取值为1或0的,用来表征政策等定性事实的数据。

3、计量经济学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主要是检验模型是否符合计量经济方法的基本假定。

4、政策评价:政策评价是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实施后果进行模拟测算,从而对各种政策方案做出评价第二章1、回归平方和:回归平方和用ESS 表示,是被解释变量的样本估计值与其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

2、拟和优度检验:拟和优度检验指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用表示,该值越接近1,模型对样本观测值拟合得越好。

3、相关关系:当一个或若干个变量X 取一定数值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变量Y 的值虽然不确定,但却按某种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不确定性的统计关系或相关关系,可表示为Y=f(X ,u),其中u 为随机变量。

4、高斯-马尔科夫定理:在古典假定条件下,O LS 估计式是其总体参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式。

第三章1、偏回归系数: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回归系数j (j=1,2,……,k )表示的是当控制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第j 个解释变量的单位变动对被解释变量平均值的影响,这样的回归系数称为偏回归系数。

2、多重可决系数:“回归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的比值,用表示。

3、修正的可决系数:用自由度修正多重可决系数 中的残差平方和与回归平方和。

4、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 检验):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所有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著做出推断。

5、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t 检验):当其他解释变量不变时,某个回归系数对应的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做出推断。

6、无多重共线性假定:假定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或者说各解释变量的观测值之间线性无关,在此条件下,解释变量观测值矩阵X 列满秩Rank(X)=k ,此时,方阵X`X 满秩, Rank(X`X)=k从而X`X 可逆,(X`X) 存在。

42序列相关性

42序列相关性
1 2 2 Var[mt ] = s = s e 2 1- r 1 2 s 2 Cov[mt , mt - s ] = r s = r s e 2 1- r
s

于是
Var[μ]=Cov[μ, μ] n- 1 骣1 r L r ÷ ç ÷ ç ÷ n 2 2 ç ÷ r 1 L r se ç 2 ÷ ç ÷ = = s Ω ÷ 2 ç 1- r ç M M M M÷ ÷ ç ÷ ç ÷ n- 1 n- 2 ç ç r r L 1 ÷ 桫 ÷


D-W检验的原假设是:H0: 0,即不存在 一阶自相关。检验的统计量为:
D.W. =
å
2 % % (et - et - 1 ) t= 2
n
å
2 % e t= 1 t
n
在检验时,计算该统计量,再根据样本容量n 和解释变量的个数k 查D.W.分布表,得到临界 值d1和du,然后根据下面准则判断模型的自相 关的状态: 若0 D.W. d1,则存在正相关; 若d1 D.W. du,则不能确定; 若du D.W. 4 du,则无自相关; 若4 du D.W. 4 d1,则不能确定; 若4 d1 D.W. 4 ,则存在负相关。
ⅱ E[μ*μ* ] = E[D- 1μμ (D- 1 )ⅱ ] = D- 1E[μμ ](D- 1 )?
= D- 1s 2 DDⅱ (D- 1 ) = s 2I

于是可以用OLS法估计模型
) ⅱ β* = (X* X* )- 1 X*Y* = [Xⅱ (D- 1 ) D- 1X]- 1 Xⅱ (D- 1 ) D- 1Y = [Xⅱ Ω- 1X]- 1 X Ω- 1Y
ç ç Var[μ]=Cov[μ, μ] = ç M L ç ç ç ç E[mn1m1 ] L 桫

序列相关性名词解释

序列相关性名词解释

序列相关性名词解释
序列相关又称自相关,是指总体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序列相关性在计量经济学中指对于不同的样本值,随机干扰之间不再是完全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某种相关性。

序列相关即不同观测点上的误差项彼此相关。

序列相关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一般认为主要有一下几种,经济变量惯性的作用引起随机误差项自相关,经济行为的滞后性引起随机误差项自相关,一些随机偶然因素的干扰引起随机误差项自相关,模型设定误差引起随机误差项自相关,观测数据处理引起随机误差项序列相关。

一般经验告诉我们,对于采用时间序列数据作样本的计量经济学问题,由于在不同样本点上解释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带来它们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的连续性,所以往往存在序列相关性。

计量经济学 第四章

计量经济学 第四章

100%
统计检验
利用统计量对模型参数进行假设 检验,判断参数是否显著。
80%
计量经济学检验
包括模型的异方差性、自相关性 、多重共线性等问题的检验。
模型的修正方法
增加解释变量
如果模型存在遗漏变量,可以通过增加解释变量来 修正模型。
删除解释变量
如果模型中某些解释变量不显著或存在多重共线性 ,可以考虑删除这些变量。
模型表达式
Y = β0 + β1X + ε
最小二乘法
通过最小化残差平方和来估计参数β0和β1
参数解释
β0为截距项,β1为斜率项,ε为随机误差项
模型的检验
包括拟合优度检验、显著性检验等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01
02
03
04
模型表达式
参数解释
最小二乘法
Y = β0 + β1X1 + β2X2 + ... + βkXk + ε
最小二乘法估计量的性质
线性性
最小二乘法估计量是随机样本的线性组合。
无偏性
最小二乘法估计量的期望值等于总体参数的 真实值。
有效性
在所有无偏估计量中,最小二乘法估计量的 方差最小。
一致性
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最小二乘法估计量收敛 于总体参数的真实值。
最小二乘法的计算步骤
构造设计矩阵X和响应向量Y。 计算设计矩阵X的转置矩阵X'。 计算X'X和X'Y。
求解线性方程组X'Xβ=X'Y,得到回归系 数的最小二乘估计β^=(X'X)^(-1)X'Y。
根据β^计算因变量的拟合值Y^=Xβ^。
计算残差e=Y-Y^,以及残差平方和 RSS=e'e。

计量经济学序列相关性实验分析

计量经济学序列相关性实验分析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熟练掌握序列相关行的含义,原因,后果,检验方法,修正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内容:自相关性检验原理:首先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以求得随机干扰项的“近似估计量”,然后通过分析这些“近似估计量”之间的相关性以达到判断随机干扰项是否具有序列相关性的目的。

三、主要仪器设备电脑一台;EVIEW50 软件一套;MATHTYFPE8 软件一套;MICROSOFXCE12007 软件一套;四、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一、估计回归方程二、进行序列相关性检验三、序列相关的补救五、实验记录与处理(数据、图表、计算等)(具体过程见下页)六、实验结果及分析(具体分析见下页)说明:此部分的内容和格式各学院可根据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的具体需要,自行设计和确定相关内容和栏目,但表头格式应统一;对于设计性实验则只要求说明实验的目的要求、提出可供实验的基本条件和注意事项,实验方案和步骤的设置、仪器的安排等可由学生自己设计。

五、实验记录与处理(数据、图表、计算等)一、估计回归方程工业增加值主要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决定。

为了考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可使用如下模型:丫二0 i Xi ;其中,X表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丫表示工业增加值。

下表列出了中国1998-2000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与工业增加值丫的统计数据。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2/09 Time; 08:53Sample: 1SS0 2CU0Included observatiors: 21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6E3.0114298 1673 2240392 □ .0372X 1.101861 0 CI1S344 .0SS3O 0 oooc R-squared 0.994936 Mean dependent var 13744 09Adjusted R-squared 0.394669 S D. dependenl var 13029.80S.E. of regression 951.33S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6.64401Sum squared resid 17195864Schwarz criterion 1674343Lug likelihood -172.7621F-statistic3732.750Durbin-Watson slat 1.282353 FrcbfF-statistic)0 000000由此实验结果可知模型估计结果为:Y=668.0114+1.181861X(2.24039)(61.0963)R2 =0.994936,R 2 =0.994669,SE=951.3388, D.W.=1.282353。

财务管理4第四章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放宽基本假定的模型

财务管理4第四章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放宽基本假定的模型
考察从事农业经营的收入(X1)和其他收入(X2) 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Y)增长的影响:
ln Y 0 1 ln X 1 2 ln X 2
表 4.1.1 中国 2001 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支出相关数据(单位:元)
从事农业经营 其他收入
从事农业经营 其他收入
人均消费
的收入
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基本思想:
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对原模型加权,使之变成一 个新的不存在异方差性的模型,然后采用OLS估 计其参数。
Wiei2
Wi [Yi
(ˆ0
ˆ1 X1
ˆ k
Xk
2
)]
在采用OLS方法时:
对较小的残差平方ei2赋予较大的权数, 对较大的残差平方ei2赋予较小的权数。
例如,如果对一多元模型,经检验知:
~
F(n
2
c
k
1,
n
2
c
k
1)
2
⑤给定显著性水平,确定临界值F(v1,v2), 若F> F(v1,v2), 则拒绝同方差性假设,表明 存在异方差。 当然,还可根据两个残差平方和对应的子样 的顺序判断是递增型异方差还是递减异型方差。
3、怀特(White)检验
怀特检验不需要排序,且适合任何形式的异方差 怀特检验的基本思想与步骤(以二元为例):
山西
1221.6
609.8 1346.2 广 西
1475.16
883.2 1088.0
内蒙古
1554.6
1492.8 480.5 海 南
1497.52
919.3 1067.7
辽宁
1786.3
1254.3 1303.6 重 庆
1098.39

第四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放宽基本假定的模型

第四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放宽基本假定的模型

第四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放宽基本假定的模型前两章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回归基于若干基本假设,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了线性、无偏、有效的参数估计量。

但实际的计量经济学问题中,完全满足这些基本假定的情况不多。

称不满足基本假定的情况为基本假定违背。

以一元为例,重述基本假定:① i X 为确定性变量,非随机的(i X 确定,且j X 间互不相关;若多元回归时相关,称为多重共线性:()1rk X k <+; 若存在一个或多个解释变量是随机变量,称为随机解释变量问题);② 随机干扰项具有0均值,同方差:20,i i D E μμμσ==(2i i D μσ=即所谓异方差)③ cov(,)0,i j i j μμ=∀≠,随机干扰项互相独立,无序列相关(()cov ,0i j μμ≠,序列相关)。

④ ()cov ,0,1,2,...,,1,2,...,ji i X j k i n μ===,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间不相关,这样将j i X ,i μ对Y 的影响分开。

⑤ ()20,,1,2,...,iN i n μμσ=,由中心极限定理保证。

而①―④需要作出计量经济学意义的检验。

基于此,基本假定违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随机干扰项序列存在异方差性(同方差);2)随机干扰项序列存在序列相关性(序列不相关);3)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不相关);4)解释变量是随机变量,且与随机干扰项相关(解释变量确定,与随机干扰项不相关);5)模型设定有偏误(模型设定正确);6)解释变量的方差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方差趋于常值)。

在对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时,必须要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检验是否存在一种或多种违背基本假定的情况。

若有违背情况,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就不能得到无偏的、有效的参数估计量,OLS法失效,这就需要发展新的方法估计模型。

本章主要讨论前四种,后两种将在第五四章、第九章讨论。

4.1 异方差性(93页)一、异方差性(主要以一元为例,多元类似)1.异方差性概念(Heteroskedasticity):同方差性是指每个i 围绕其零平均值的方差,并不随解释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不论解释变量观测值是大还是小,每个i μ的方差保持相同,即 2i const σ=。

计量经济学 第四章_2 序列相关性

计量经济学 第四章_2 序列相关性

ij, i,j=1,2, …,n
则认为出现了序列相关性(serial correlation)。
# 序列相关性下的方差-协方差阵
在其他假设仍成立的条件下,序列相关即意味着 E ( i j ) 0
此时,随机误差项之间的方差-协方差阵为:
2 2 E ( 1 n ) Cov (μ ) E (μμ ) E ( ) 2 n 1 n1
(3)回归模型中不应含有滞后因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即不应
出现下列形式: Yt=0+1X1t+kXkt+Yt-1+t
(4)回归含有截距项
# D.W.检验统计量
杜宾和瓦森针对原假设:H0: =0, 即不存在一阶自回归,构造如下 统计量:
D. W.
~ (e
t 2
n
t
~ )2 e t 1
(0.22) (-0.497) (4.541) (-1.842) (0.087)
R2=0.6615
五、序列相关性的补救

如果模型被检验证明存在序列相关性,则首先需要分析其 原因,对症下药:
◦ 如果产生序列相关的原因是变量选择失准(如遗漏了重要的解释 变量等),则应调整变量;如果是模型设定不当,应当调整模型 形式。——虚假的序列相关问题 ◦ 如果原因在于客观经济现象的自身特点,如经济变量的惯性作用 等,则需要发展新的估计方法
~2 e t
t 1
n
• 该统计量的分布与出现在给定样本中的X值有复杂的关系,因此其精 确的分布很难得到。
• 但是,他们成功地导出了临界值的下限 dL 和上限 dU ,且这些上下 限只与样本的容量 n 和解释变量的个数 k 有关,而与解释变量X的 取值无关。

七计量经济学-序列相关性

七计量经济学-序列相关性

2、解析法
(1)回归检查法
以 e~i 为被解释变量,以各种可能的相关量, 诸如以 e~i1 、 e~i2 、 e~i2 等为解释变量,建立各
种方程:
e~i e~i 1 i
i=2,…,n
e~i 1e~i1 2 e~i2 i
i=3,…,n

对各方程预计并进行明显性检查,如果存 在某一种函数形式,使得方程明显成立,则 阐明原模型存在序列有关性。
2、序列有关产生的因素
(1)惯性
大多数经济时间数据都有一种明显的特点, 就是它的惯性。
GDP、价格指数、生产、就业与失业等时 间序列都呈周期性,如周期中的复苏阶段,大 多数经济序列均呈上升势,序列在每一时刻的 值都高于前一时刻的值,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动 力驱使这一势头继续下去,直至某些状况(如 利率或课税的升高)出现才把它拖慢下来。
(3)经验表明,如果不存在一阶自有关, 普通也不存在高阶序列有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序列有关问题普 通只进行D.W.检查。
四、含有序列有关性模型的预计
• 如果模型被检查证明存在序列有关性, 则需要发展新的办法预计模型。
• 最惯用的办法是广义最小二乘法(GLS: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一阶差分 法(First-Order Difference)和广义差分 法(Generalized Difference)。
一阶差分法是将原模型
Yi 0 1 X i i
变换为
i=1,2,…,n
Yi 1X i i i1
其中
i=2,…,n
Yi Yi Yi1
(2.5.10)
• 如果原模型存在完全一阶正自有关,即在

i= i-1+ i

计量经济学试题计量经济学中的序列相关性与解决方法

计量经济学试题计量经济学中的序列相关性与解决方法

计量经济学试题计量经济学中的序列相关性与解决方法计量经济学试题: 计量经济学中的序列相关性与解决方法序列相关性是计量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时间序列数据之间的相关程度。

在许多经济学研究中,序列相关性可能会导致问题,如伪回归和自相关误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采用了一些方法来处理序列相关性。

本文将介绍序列相关性的定义、影响和解决方法。

一、序列相关性的定义序列相关性是指一组时间序列数据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

它反映了一个变量的当前值与过去值的相关程度。

序列相关性可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依赖关系,以及时间趋势的演变和预测。

在计量经济学中,序列相关性通常使用自相关函数(acf)和偏自相关函数(pacf)来度量。

自相关函数衡量了序列与其自身在不同滞后期的相关性,而偏自相关函数则控制了其他滞后期的效应。

二、序列相关性的影响序列相关性对计量经济分析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当存在序列相关性时,经济学模型的估计结果可能会产生偏误。

这是因为序列相关性违反了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导致参数估计失真。

此外,当序列相关性存在时,标准误差和t统计量的计算也会出现问题。

标准误差的计算通常基于误差项的无关性假设,而序列相关性违反了这一假设,导致标准误差被低估。

因此,对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将失去准确性。

三、解决序列相关性的方法为了解决序列相关性的问题,计量经济学提出了许多方法和技术。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解决方法。

1. 差分法(Differencing Method)差分法是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差分,消除序列相关性的方法。

差分法可以消除序列的线性趋势,使数据变得稳定。

这种方法利用变量的差分来消除序列的相关性,使得模型的估计结果更可靠。

2. 自相关修正法(Autoregressive Model)自相关修正法是通过引入滞后变量来建模序列相关性。

自相关修正模型考虑变量的滞后值与当前值之间的关系,以控制序列相关性的影响。

常见的自相关修正模型包括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和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RCH)。

计量经济学-序列相关性

计量经济学-序列相关性

PART 03
序列相关性检验方法
杜宾-瓦特森检验
检验原理
通过计算残差序列的一阶自相关系数来检验序列相关性。
检验步骤
首先估计回归模型,计算残差;然后计算残差的自相关系数;最后 根据自相关系数和样本量确定临界值,判断序列相关性。
优缺点
简单易行,但仅适用于一阶自相关的情况,对于高阶自相关检验效 果较差。
将检验结果以表格或图形形式展示出 来,包括检验统计量、P值等。若存 在序列相关性,可采用差分法、 ARIMA模型等方法进行处理,并重新 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
根据检验结果和处理结果,对模型的 适用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若模型存 在严重序列相关性问题,则需要重新 考虑模型设定和估计方法。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检验步骤
在原始回归模型中添加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然后估计辅 助回归模型,得到回归系数的估计值;最后根据回归系数 的估计值构造统计量,进行假设检验。
优缺点
可以检验任意阶数的自相关,但需要注意滞后项的选择和 模型的设定。
PART 04
序列相关性处理方法
差分法
一阶差分法
通过计算相邻两个时期的数据差值来消除序列相 关性。
运用最小二乘法(OLS)或其他估计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在 EViews中,可通过"Quick"菜单选择"Estimate Equation"选项进行参数估 计。
序列相关性检验及处理结果展示
01
序列相关性检验
02
处理结果展示
03
结果解读
采用Durbin-Wu-Hausman检验、 Breusch-Godfrey检验等方法,检验 模型是否存在序列相关性。在EViews 中,可通过"View"菜单选择 "Residual Diagnostics"选项进行检 验。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借助计算机为辅助工具,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2、虚拟变量数据:虚拟变量数据是人为构造的,通常取值为1或0的,用来表征政策等定性事实的数据。

3、计量经济学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主要是检验模型是否符合计量经济方法的基本假定。

4、政策评价:政策评价是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实施后果进行模拟测算,从而对各种政策方案做出评价第二章1、回归平方和:回归平方和用ESS 表示,是被解释变量的样本估计值与其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

2、拟和优度检验:拟和优度检验指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用2R 表示,该值越接近1,模型对样本观测值拟合得越好。

3、相关关系:当一个或若干个变量X 取一定数值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变量Y 的值虽然不确定,但却按某种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不确定性的统计关系或相关关系,可表示为Y=f(X ,u),其中u 为随机变量。

4、高斯-马尔科夫定理:在古典假定条件下,O LS 估计式是其总体参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式。

第三章1、偏回归系数: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回归系数j (j=1,2,……,k )表示的是当控制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第j 个解释变量的单位变动对被解释变量平均值的影响,这样的回归系数称为偏回归系数。

2、多重可决系数:“回归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的比值,用2R 表示。

3、修正的可决系数:用自由度修正多重可决系数2R 中的残差平方和与回归平方和。

4、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 检验):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所有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著做出推断。

5、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t 检验):当其他解释变量不变时,某个回归系数对应的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做出推断。

6、无多重共线性假定:假定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或者说各解释变量的观测值之间线性无关,在此条件下,解释变量观测值矩阵X 列满秩Rank(X)=k ,此时,方阵X`X 满秩, Rank(X`X)=k从而X`X 可逆,(X`X) 存在。

计量经济学 总结

计量经济学 总结

3.5回归模型的其他函数形式一、模型的类型与变换1.倒数模型、多项式模型与变量的直接置换法2.幂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与对数变换法3.复杂函数模型与级数展开法 二、非线性回归实例 三、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 1.普通最小二乘原.2.高斯-牛顿迭代法(对原始模型展开台劳级数,取一阶近似值)⒊ 牛顿-拉夫森迭代法大部分非线性关系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学处理, 使之化为数学上的线性关系, 从而可以运用线性回归模型的理论方法。

⒋应用中的一个困难如何保证迭代所逼近的是总体极小值(即最小值)而不是局部极小值?一般方法是模拟试验:随机产生初始值→估计→改变初始值→再估计→反复试验, 设定收敛标准(例如100次连续估计结果相同)→直到收敛。

⒌非线性普通最小二乘法在软件中的实现给定初值 写出模型 估计模型 改变初值 反复估计1一般情况下, 线性化估计和非线性估计结果差异不大。

如果差异较大, 在确认非线性估计结果为总体最小时, 应该怀疑和检验线性模型。

2非线性估计确实存在局部极小问题。

3根据参数的经济意义和数值范围选取迭代初值。

4NLS 估计的异方差和序列相关问题。

NLS 不能直接处理。

应用最大似然估计。

3.6受约束回归– 在建立回归模型时, 有时根据经济理论需要对模型中的参数施加一定的约束条件。

例如: – 需求函数的0阶齐次性条件 – 生产函数的1阶齐次性条件模型施加约束条件后进行回归, 称为受约束回归(restricted regression ); 未加任何约束的回归称为无约束回归(unrestricted regression )。

一、模型参数的线性约束 1.参数的线性约束2.参数线性约束检验具体问题能否施加约束?需进行相应的检验。

常用的检验有: F 检验、x2检验与t 检验。

F 检验: 1构造统计量;2检验施加约束后模型的解释能力是否发生显著变化。

第一步:给出参数估计值 β的初值 ()β0,将f x i(, )β在 ()β0处展开台劳级数, 取一阶近似值;第二步:计算 z df x d i i =(, ) ()βββ0和 ~(, ) ()()y y f x z i i i i =-+⋅ββ00的样本观测值; 第三步: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 i i i z y εβ+=~,得到β的估计值 ()β1; 第四步:用 ()β1代替第一步中的 ()β0,重复这一过程,直至收敛。

计量经济学之序列相关性

计量经济学之序列相关性

H0 : 1 2 p 0
备择假设H为 1 ( H1:i i 1,2,, p)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零 若为真,则LM统计量在大样本下渐进 2 服从自由度为p的 分布:

LM nR ~
2
其中,n, (p)
2

R
2
分别是辅助回归方程(6)的样本容量和可决系 数
e e e e e e e e e e
t t t 1 t 1 t t 1 2 t 2 t 1 2 t
2 t 1
(3)
当n充分大时, et2 et21 有 et et 1 ˆ et2 所以
ˆ ˆ ˆ
(19)
三 自相关系数ρ的估计
广义差分法得以实施的关键是计算出自相关系数ρ的值,因此,必 须采用一些适当的方法对自回归系数ρ进行估计,通常适用的方法主 要有:经验法、利用 D.W.估计、科克伦-奥科特迭代法等。
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一下科克伦-奥科特迭代法: 科克伦-奥科特迭代法其实就是进行一系列的迭代,每一次迭代 都能得到比前一次更好的ρ的估计值。为了叙述方便,我们采用一元 回归模型来阐明这种方法, 多元回归模型下的迭代法与一元回归的原 理相同。 假设给定模型 Yt = β0 + β1 X t + μt 其中, μt = ρ1 μt−1 + ρ2 μt−2 + ⋯ + ρp μt−p + εt t=1+p,2+p,…,n (22) (21)
如果含有 k 个解释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2)存在 p 阶序列相关 性,也可作类似变换,变换结果为
∗ Yt∗ = β0 1 − ρ1 − ⋯ − ρp + β1 X1t + β2 X∗ + ⋯ + βk X∗ + εt 2t kt ∗ 其中,Xit = Xit − ρ1 Xi(t−1) − ⋯ − ρp Xi(t−p)(i=1,2,…,p)。

计量经济学习题与解答3

计量经济学习题与解答3

第四章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放宽基本假定的模型一、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计量经济模型的二级检检验问题,即计量经济检验。

主要讨论对回归模型的若干基本经典假定是否成立进行检验、当检验发现不成立时继续采用OLS估计模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以及如何修正等问题。

具体包括异方差性问题、序列相关性问题、多重共线性问题以及随机解释变量这四大类问题。

异方差是模型随机扰动项的方差不同时产生的一类现象。

在异方差存在的情况下,OLS 估计尽管是无偏、一致的,但通常的假设检验却不再可靠,这时仍采用通常的t检验和F检验,则有可能导致出现错误的结论。

同样地,由于随机项异方差的存在而导致的参数估计值的标准差的偏误,也会使采用模型的预测变得无效。

对模型的异方差性有若干种检测方法,如图示法、Park与Gleiser检验法、Goldfeld-Quandt检验法以及White检验法等。

而当检测出模型确实存在异方差性时,通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的估计。

序列相关性也是模型随机扰动项出现序列相关时产生的一类现象。

与异方差的情形相类似,在序列相关存在的情况下,OLS估计量仍具无偏性与一致性,但通常的假设检验不再可靠,预测也变得无效。

序列相关性的检测方法也有若干种,如图示法、回归检验法、Durbin-Watson检验法以及Lagrange 乘子检验法等。

存在序列相关性时,修正的估计方法有广义最小二乘法(GLS)以及广义差分法。

多重共线性是多元回归模型可能存在的一类现象,分为完全共线与近似共线两类。

模型的多个解释变量间出现完全共线性时,模型的参数无法估计。

更多的情况则是近似共线性,这时,由于并不违背所有的基本假定,模型参数的估计仍是无偏、一致且有效的,但估计的参数的标准差往往较大,从而使得t-统计值减小,参数的显著性下降,导致某些本应存在于模型中的变量被排除,甚至出现参数正负号方面的一些混乱。

显然,近似多重共线性使得模型偏回归系数的特征不再明显,从而很难对单个系数的经济含义进行解释。

4.2 序列相关性

4.2 序列相关性
§4.2 序列相关性
Serial Correlation
引子: 检验和 检验一定就可靠吗? 检验和F检验一定就可靠吗 引子:t检验和 检验一定就可靠吗?
研究居民储蓄存款 Y 与居民收入 X 的关系: 的关系:
Yt = β1 + β2 X t + ut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其参数,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其参数,结果为
5、蛛网现象
许多农产品的供给呈现为 蛛网现象, 蛛网现象,供给对价格的 反应要滞后一段时间, 反应要滞后一段时间,因 为供给需要经过一定的时 间才能实现。 间才能实现。如果时期 t 的价格 P 低于上一期的 t 价格 P ,农民就会减少 t -1 的生产量。 时期 t + 1 的生产量。如 此则形成蛛网现象, 此则形成蛛网现象,此时 的供给模型为: 的供给模型为: 蛛网现象是微观经济学中的 一个概念。 一个概念。它表示某种商品 的供给量受前一期价格影响 而表现出来的某种规律性, 而表现出来的某种规律性, 即呈蛛网状收敛或发散于供 需的均衡点。 需的均衡点。
ˆ Yt = 27.9123 + 0.3524 X t
(1.8690) (0.0055)
t = (14.9343) (64.2069)
R 2 = 0.9966 F = 4122.531
2
检验结果表明: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非常小, 检验结果表明: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非常小,t 统 计量较大, 计量较大,说明居民收入 Y 对居民储蓄存款 X 的 影响非常显著。同时可决系数也非常高, 统计量 影响非常显著。同时可决系数也非常高,F统计量 为4122.531,也表明模型异常的显著。 ,也表明模型异常的显著。 但此估计结果可能是虚假的,t统计量和F统计量 但此估计结果可能是虚假的, 统计量和F 都被虚假地夸大,因此所得结果是不可信的。 都被虚假地夸大,因此所得结果是不可信的。为 什么呢? 什么呢?

4[1].2_序列相关性

4[1].2_序列相关性

2、而且经济模型中的误差项之间经常出现序列正相关的 情况。
3、一阶自回归模式(模型)是一种在经济分析中非常重 要的序列相关模式。
三、序列相关性的后果
计量经济学模型一旦出现序列相关性,如果仍采 用OLS法估计模型参数,会产生下列不良后果:
1、参数估计量非有效
• OLS参数估计量仍具无偏性; • OLS估计量不具有有效性;因为在有效性证明中利用 了,E ( ) 2 I 即同方差和相互独立条件;
四、序列相关性的检验 序列相关性检验的基本思路:
由于序列相关性表现为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某种 联系,因此不同的序列相关性检验方法的基本思路是 相同的; 检验序列相关性,也就是检验不同的随机误差项 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相关性及其相关的“形式”)。
问题: 用什么来表示未知的随机误差项?
由于真实的 i是无法观察的,
一般经验告诉我们,对于采用时间序列数据作 样本的计量经济学问题,由于在不同样本点上解释 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带来它们
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的连续性,所以往往存在序列
相关性。
序列相关的几点性质
1、经济变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多数都具有惯性,尤其 在经济时间序列的分析中,这个特点更加明显,进 而产生了序列相关性。所以在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时, 尤其要注意序列相关问题。
…… 如果存在某一种函数形式,使得方程显著成立, 则说明原模型存在序列相关性。
回归检验法的优点是:
(1)能够确定序列相关的形式; (2)适用于任何类型序列相关性问题的检验。
利用Eviews软件计算,具体方式为: 【命令方式】IDENT RESID 【菜单方式】View\Residual Test\Correlogram-Q-statistics e 屏幕将直接输出 e 与 et 1、t 2、 et p(p为事先指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vt=3X3t + t,
如果X3确实影响Y,则出现序列相关。
这是横截面数据也可能存在序列相关性的重要原因
4、数据的处理
在实际经济问题中,有些数据是通过已知数据生成的。因 此,新 生成的数据与原数据间就有了内在的联系,表现出序列相关性。 例如:

季度数据来自月度数据的简单平均,这种平均的计算减弱了每月
• 一阶序列相关时,随机误差项可以表示为:
t = t-1+t
-1<<1
称为一阶自回归形式,记为AR(1),其中:
: 被 称 为 一 阶 自 相 关 系 数 ( first-order coefficient of
autocorrelation)
i:满足标准的OLS假定的随机干扰项
# 高阶自相关(high-order autocorrelation)
在原假设: H0:
1=2=…=p =0(无序列相关)成立时,有:
LM nR ( p)
2 2
其中:n为辅助回归样本容量,R2为辅助回归的可决系数: 给定,查临界值2(p),与LM值比较,如果超出则拒绝H0
实际检验中,可从1阶、2阶、…逐次向更高阶检验。
# 使用GB检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模型的预测失效

参数估计值非有效(真实方差往往被低估),失去最优性,样本估计
式失准

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一般会被低估 区间预测与参数估计量的方差和随机误差项的方差均有关 在方差有偏误的情况下,使得预测估计不准确,预测可信度降低。
所以,当模型出现序列相关性时,它的预测功能失效。
四、序列相关性的检验

1n
2
Ω I
2 2
# 自相关(autocorrelation)
• 序列相关经常出现在以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的模型中,此时,不同样本 点的区别仅在于时间的不同
• 这意味着,此时的序列相关性表现为不同时间上的随机误差项存在相关,
这一情形下的序列相关也通常称之为自相关

序列相关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成:
t 1t 1 2 t 2 p t p t
称为P阶自回归形式,记为AR(p), 表示模型存在P阶自相关。

t-1、 t-2、…、 t-p分别表示t的前1期、前2期、…、前p期项,
又称为滞后1期、滞后2期、…、滞后p期项。
• 为此,本节将表示不同样本点的下标 i 改为 t 。
# 一阶自相关(first-order autocorrelation)
• 如果仅存在:
cov(t ,t-1)=E(tt-1) 0
t = 2, …,n
即:随机误差项只与其前一期值有关(或者说,仅是相邻的随机误差
项之间存在相关),则称为一阶自相关。
正 相 关
不 能 确 定
无自相关
不 能 确 定
负 相 关
0
dL
dU
2
4-dU
4-dL
# 使用D.W.检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DW检验是最常用的自相关性的检验方法,在报告回归分析的结果 时,一般将DW值连同R2、t值等一起标明。但在应用DW检验时需 要注意:
1)DW值接近于2时,只能说明模型不存在一阶线性自相关,但并
t 2 n t
n
t 1
其中:ρ为一阶自相关系数
) 2(1 )
et 2 ~
t 1
一阶自回归模型:i=i-1+i 的参数估计。
由于自相关系数的值介于-1和+1之间,因此:
0≤DW≈2(1-ρ)≤4 如果存在完全一阶正相关,即=1,则 D.W. 0 完全一阶负相关,即= -1, 则 D.W. 4 完全不相关,即=0,则 D.W.2
1、 2、…, p称为1阶、2阶、…,p阶自相关系数。
二、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序列相关性
序列相关性往往出现在以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的模型中,产生这一问
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经济变量固有的惯性 大多数经济时间数据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惯性,表现在时间序列不 同时间的前后关联上。 例如:绝对收入假设下居民总消费函数模型:

检验时需要事先确定准备检验的阶数P,实际检验中,可从1阶、2
阶、…逐次向更高阶检验。

检验结果显著时,可以说明存在序列相关,但是并不一定代表序列 相关的阶数一定能够达到所检验的阶数。
◦ 低阶序列相关的存在往往会导致高阶序列相关检验的显著性 ◦ 具体阶数的判断,需要结合辅助回归中自相关系数的显著性
~ 6.692 0.0003 ~ 0.819e ~ 0.032e ~ e GDP 1 . 108 e t t 1 t 2 t 3
* 通常情形下,采用OLS将会低估参数估计量的标准差, 也会低估随机误差项的方差б2
2、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
在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中,统计量是建立在参数方差正确估计基础之上
的,这只有当随机误差项具有同方差性和互相独立性时才能成立。
通常情况下,存在序列相关性时,参数估计值的样本方差往往会 被低估,此时变量t检验和方程F检验的显著性容易被夸大!
(三)杜宾-瓦森检验法(DW检验)
D-W 检验是杜宾( J.Durbin )和瓦森 (G.S. Watson) 于 1951年提出的一种检验序列自相关的方法

该方法只适用于检验一阶自相关
(1)解释变量X非随机;
假 定 条 件
(2)随机误差项t为一阶自回归形式: t = t-1 + t
0 < D.W. < dL dL < D.W. < dU
存在正自相关 不能确定
dU < D.W. < 4-dU
4-dU < D.W. < 4- dL 4-dL < D.W. < 4
无自相关
不能确定 存在负自相关
# DW检验的图示
正 相
不 能 确 定
无自相关
不 能 确 定

相 关

0
dL
dU
2
4-dU
4-dL
# D.W.检验统计量的说明
DW检验表明:当D.W.值在2左右时,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证明:展开D.W.统计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W .
~ e
t 2
n
2
t
~ e
t 2 n
n
2 t 1
~e ~ 2 e t t 1
t 2
n
(*)
~2 e t
t 1
D.W . 2(1
e~ e ~
基本思路 :
首先, 采用 OLS 法估计模型, 以求得随机误差项的
~ e i 表示: “近似估计量” ,用
~ Y (Y ˆ) e i i i 0 ls
然后,通过分析这些“近似估计量”之间的相关性,以 判断随机误差项是否具有序列相关性。
(一)图示检验法
t t e
t e t 1 e
不意味着模型不存在高阶自相关或者非线性相关 2)DW值落入两个无法判断的区域时,需要采用其它检验方法
3)不适用于联立方程组模型中各单一方程随机误差项序列相关的检
验 4)DW检验不适用于模型中含有滞后被解释变量的情况,即不适用
于如下模型
Yt =0 + 1 X1t+ + k Xkt + Yt-1 + t
3、模型设定的偏误 所谓模型设定偏误(Specification error)是指所设定的模型“不 正确”。主要表现在模型中丢掉了重要的解释变量或模型函数形式 有偏误。 例如:本来应该估计的模型为: Yt=0+1X1t+ 2X2t + 3X3t + t
但在模型设定中做了下述回归:
Yt=0+1X1t+ 1X2t + vt
数据的波动性,从而使随机干扰项出现序列相关。

还有就是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内插”技术往往导致随机项的序列 相关性。
三、序列相关性的后果
1、参数估计量仍然无偏,但非有效
因为:在有效性证明中利用了: E(NN’)=2I
即同方差性和互相独立性条件。
而且:在大样本情况下,参数估计量虽然具有一致性,但仍然不具 有渐近有效性。
(0.22) (-0.497) (4.541) (-1.842) (0.087)
R2=0.6615
五、序列相关性的补救

如果模型被检验证明存在序列相关性,则首先需要分析其 原因,对症下药:
◦ 如果产生序列相关的原因是变量选择失准(如遗漏了重要的解释 变量等),则应调整变量;如果是模型设定不当,应当调整模型 形式。——虚假的序列相关问题 ◦ 如果原因在于客观经济现象的自身特点,如经济变量的惯性作用 等,则需要发展新的估计方法
(3)回归模型中不应含有滞后因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即不应
出现下列形式: Yt=0+1X1t+kXkt+Yt-1+t
(4)回归含有截距项
# D.W.检验统计量
杜宾和瓦森针对原假设:H0: =0, 即不存在一阶自回归,构造如下 统计量:
D. W.
~ (e
t 2
n
t
~ )2 e t 1
ij, i,j=1,2, …,n
则认为出现了序列相关性(serial correlation)。
# 序列相关性下的方差-协方差阵
在其他假设仍成立的条件下,序列相关即意味着 E ( i j ) 0
此时,随机误差项之间的方差-协方差阵为:
2 2 E ( 1 n ) Cov (μ ) E (μμ ) E ( ) 2 n 1 n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