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解读血常规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
❖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 其临床意义较小,可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在某 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的极期,因机体应激反应增高,皮质激素 分泌增加,使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恢复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又重 新出现。如嗜酸性粒细胞持续下降,发展到完全消失,则表明 病情严重。
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
淋巴细胞增多 ❖ 在儿童时期,淋巴细胞可生理性增多。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 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也可见于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布氏 杆菌、梅毒螺旋体等的感染。 ❖ 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 其他疾病:组织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 慢性炎症等。
标本的储存
❖ 预稀释标本一般需要在标本制备后10分钟内予以测量;如果 稀释液中添加细胞稳定剂,预稀释标本的存放时间也不可超过 4小时。
血小板减少原因
❖ 血小板<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通常血小板数在 50×109/L以下,患者即有出血症状。可见于: ❖ 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线损伤、白 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 ❖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亢进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HB)
❖ 2、血液稀释所致的红细胞相对减少,如输液不当,喝低渗 性溶液过多等。 ❖ 说明 :验血时正输用大量液体应加予考虑此影响。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HB)
(3)病理性降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等引起的贫血;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恶性肿瘤、 尿毒症、肝病等造成或伴发的贫血;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 造成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如 溶血性贫血等;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慢性失血等都是造成红 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的因素。
血小板减少原因
❖ 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肝硬化)、血液受到稀释(输入大 量库存血)。
血小板增多定义
❖ 血小板增多 ❖ 血小板>400×10 9/L,称为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增多意义
❖ 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殖性肿瘤。其代表疾病为慢性粒细 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 维化。
血小板增多意义
❖ 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或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癌症患者。 这种增多是轻度的,多在500×10 9/L以下,这种异常在原疾病 得到治疗后会得到改善。
血小板异常时注意事项
❖ 血小板减少时必须防止出血。 ❖来自百度文库血小板显著增多时,必须警惕血栓发生;但血小板增多亦可 出血,因血小板质量差。
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
❖ 白细胞(WBC):(4.0~10)×109/L ❖ 白细胞分类计数: ❖ 参考值:N:0.50~0.70(原用单位50%~70%) ❖ L:0.20~0.40(原用单位20%~40%) ❖ M:0.02~0.09(原用单位2%~9%) ❖ E:0.00~0.05(原用单位0%~5%) ❖ B:0.00~0.01(原用单位0%~1%)
标本的采集
❖ 按采血部位的不同,取得血常规检查标本,最常用的途径是 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各类文献均表明,静脉血血样 是最可靠的标本,手指血是末梢毛细血管血样中与静脉血差异 最小且较为稳定的血样。有研究表明,与静脉血相比,手指血 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仍然较差:白细胞计数明显高(+8%)而 血小板计数明显低(-9%)。因此,绝大多数专家建议:血常 规检查特别是应用血液分析仪时,应使用静脉血。
血常规检查
❖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表示每一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正 常人的MCV为82~92fL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1pg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 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 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是指 测定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 比。
影响监测结果因素
❖ 除采血因素的影响(生理性因素、采血部位等)外,多数情 况下,血样的质量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血液比例过高 时,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凝血块的可能性增加, 在用于血细胞分析仪时,微凝血块可能阻塞仪器,同时影响一 些检验指标。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对检验指标会 造成严重影响。
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
❖ 临床意义: ❖ (一)增加 ❖ 1、中性粒细胞增加 ❖ 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溶血、急性出血、手术 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汞和铅中毒等。
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
❖ 2、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 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寄生虫病;皮肤病: 如湿疹、剥脱性皮炎,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少见: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其他,风湿性疾病、脑垂 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高嗜酸性粒细胞 综合征。
血小板计数(PLT)
❖ (2)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 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 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 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标本的采集
❖ 无论是镜检、还是使用血液分析仪,要获得血常规检查的稳 定可靠、准确的数据,防止临床诊疗人出错误的判断
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
❖ 淋巴细胞减少 ❖ 应用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蛋白等的治疗。 ❖ 接触放射线。 ❖ 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血小板计数(PLT)
❖ 血小板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小板的数目。血小板 的功能是既能促进止血又能加速凝血。如需判断患者有无出血 倾向和有无止血功能,需要做血小板计数检查。
血小板
❖ 血小板参数 ❖ plt血小板(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PLT)
❖ (1)血小板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 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 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 血及癌症患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随后会缓慢 下降到正常范围。
血小板减少原因
❖ 免疫性破坏。如有血小板自身抗体(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过敏性药物损伤(奎宁、磺胺 类药)、病毒感染(上呼吸道炎症、风疹)、血小板同种抗体(新生 儿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消耗亢进(血栓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自身异常(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HB)
❖ (2)病理性升高: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 伤病人,糖尿病酸中毒等,可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 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慢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使血液 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代偿性增加;某些肿瘤,如肾癌,肝 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等也可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非 代偿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
贫血分级
成年男性 Hb小于 120克/升(女性小于 110克/升)为贫血。 临床根据Hb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轻度,Hb小于正常值, 但>90克/升;中度,Hb<90克/升但>60克/升;重度, Hb < 60克/升但> 30克/升;极重度,Hb < 30克/升。
血常规检查
❖ 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是指在一定容 积的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体积的比值。各种原因如失水、大量 血浆渗出等使血液浓缩,可使HCt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会 使HCT减低。
检验科解读血常规ppt课件
如何解读血常规
❖ 概述 ❖ 正常血液为红色、粘稠、不透明的液体,由45%的血细胞和 55%的血浆组成。血细胞主要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组 成。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常见的血液检查,目前大部分医院都 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查
❖ 什么是血常规检查? ❖ 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或静脉血检查。对血液中白细胞 (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 (HGB)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
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
3.嗜碱性粒细胞增加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转 移、铅中毒等。
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
❖ 单核细胞增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4、M5,骨髓功能恢复期
白细胞参数及其意义
❖ 病理性减少 ❖ 1、中性粒细胞 ❖ 感染性疾病: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 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 物理与化学因素。 ❖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 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血红蛋白(HB)
❖ 正常参考值 ❖ 1.男性:120~160g/L(12-16g/dl); ❖ 2.女性:110—150g/L(11-15g/dl); ❖ 3.新生儿:170—200g/L(17~20g/dl)。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
(HGB,HB)
(1)生理性变化:某些生理上的变化可引起红细胞总数增高, 如:新生儿,高原居住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