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实验设计报告要求2017
陶瓷的烧制实验报告
![陶瓷的烧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249e85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19.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陶瓷的烧制过程,掌握陶瓷烧制的基本技术,熟悉陶瓷原料的选取、制备、成型、装饰及烧成等各个环节,提高对陶瓷工艺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陶瓷烧制是将陶瓷原料在高温下烧结成瓷的过程。
在烧制过程中,原料中的矿物质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美观性的陶瓷制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高岭土、石英、长石、粘土、釉料等。
2. 实验仪器:陶瓷球磨机、陶瓷拉坯机、陶瓷成型模具、陶瓷窑炉、高温电炉、陶瓷喷枪、陶瓷颜料等。
四、实验步骤1. 原料选取与制备(1)选取高岭土、石英、长石、粘土等原料。
(2)将原料进行球磨,使其达到一定的细度。
(3)将球磨后的原料混合均匀,制成陶瓷泥料。
2. 成型(1)将陶瓷泥料放入陶瓷拉坯机,通过旋转拉坯机,用手和拉坯工具将泥料拉成瓷坯。
(2)将瓷坯放入陶瓷成型模具中,使其成型。
3. 装饰(1)用陶瓷喷枪在瓷坯表面喷洒釉料。
(2)用陶瓷颜料在瓷坯表面进行绘画。
4. 烧成(1)将装饰好的瓷坯放入匣钵中。
(2)将匣钵放入陶瓷窑炉中,进行低温预热。
(3)逐渐提高窑炉温度,使瓷坯达到烧结温度。
(4)保持烧结温度一段时间,使瓷坯充分烧结。
(5)逐渐降低窑炉温度,使瓷坯缓慢冷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原料选取与制备实验中选取的高岭土、石英、长石、粘土等原料,经过球磨、混合后制成的陶瓷泥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2. 成型通过陶瓷拉坯机和成型模具,成功地将陶瓷泥料拉成瓷坯,并使其成型。
3. 装饰用陶瓷喷枪喷洒釉料,使瓷坯表面光滑;用陶瓷颜料进行绘画,使瓷坯更具艺术性。
4. 烧成在陶瓷窑炉中,瓷坯经过烧结和冷却过程,最终成为具有一定强度和美观性的陶瓷制品。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陶瓷的烧制过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掌握了陶瓷烧制的基本技术。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以下几点:1. 陶瓷原料的选取与制备对陶瓷制品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2. 成型、装饰、烧成等环节对陶瓷制品的美观性和实用性至关重要。
陶瓷实验报告范文
![陶瓷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08497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8.png)
陶瓷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1.学习陶瓷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掌握陶瓷的常见分类和特性。
3.实践陶瓷的制作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实验原理陶瓷是一种将天然矿物经过加工制造成的具有特定性能和艺术价值的器物。
一般使用的原料有粘土、瓷土和石英等。
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形、干燥、烧结和装饰等步骤。
三、实验步骤1.原料准备:选取适当比例的粘土作为原料,并将其过筛除杂质。
2.成形:根据设计需求,采用手工成形或模具成形。
手工成形可采用捏坯、拉坯或挤坯等方法。
3.干燥:将成形好的陶瓷作品晾晒,使其表面水分逐渐蒸发,达到适当的干燥程度。
4.烧结:将干燥好的陶瓷作品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结。
烧结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陶瓷种类和尺寸进行调整。
5.装饰:对烧结好的陶瓷作品进行装饰和修整,可采用彩绘、贴花、镶嵌等方式。
四、实验结果根据上述步骤,我们分别制作了手工捏坯陶瓷杯和拉坯陶瓷碗。
手工捏坯陶瓷杯:首先我们选择适当比例的粘土,通过捏制将其塑造成杯子的形状。
在捏制过程中,我们注意保持均匀的厚度和准确的形状。
然后,将捏制好的陶瓷杯晾晒,使其适当干燥。
最后,将干燥好的陶瓷杯放入窑中进行烧结。
经过高温烧结后,我们得到了一个坚固且具有良好手感的陶瓷杯。
拉坯陶瓷碗:首先我们选择适当比例的粘土,通过拉制将其成形为碗的形状。
在拉制过程中,我们需保持拉制速度和力度的均匀,以确保陶瓷碗的外形和壁厚的一致性。
然后,将拉制好的陶瓷碗晾晒,使其适当干燥。
最后,将干燥好的陶瓷碗放入窑中进行烧结。
经过高温烧结后,我们得到了一个光滑且结实的陶瓷碗。
五、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成形方法对陶瓷制品的外观和质感有很大影响。
捏坯方法能够制作出较为自由和独特的形状,但需要较高的手工技巧。
拉坯方法则相对简单,但对拉制速度和力度的掌握要求较高。
此外,陶瓷制品的烧结温度和时间也会影响其质地和坚固程度。
六、实验心得通过这次陶瓷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了陶瓷制作的复杂性和艺术性。
陶瓷的实验报告
![陶瓷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b2848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2.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陶瓷的基本性质、制备工艺和用途;2. 掌握陶瓷原料的制备方法和陶瓷坯体的成型方法;3. 熟悉陶瓷的烧结过程及影响因素;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实验素养。
二、实验原理陶瓷是一种以粘土、长石、石英等无机非金属材料为原料,经过成型、烧结等工艺制成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
陶瓷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耐高温、耐腐蚀、绝缘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化工、轻工等领域。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陶瓷原料、模具、陶瓷烧结炉、陶瓷样品、天平、烧杯、试管、酒精灯、滴定管等;2. 试剂:水、氢氧化钠、盐酸、硫酸等。
四、实验步骤1. 陶瓷原料的制备(1)称取适量的粘土、长石、石英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2)将混合好的原料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形成泥浆;(3)将泥浆倒入模具中,进行压制或注浆成型;(4)将成型的陶瓷坯体取出,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2. 陶瓷坯体的成型(1)将晾干的陶瓷坯体放入陶瓷烧结炉中;(2)根据陶瓷原料的性质,设置合适的烧结温度和时间;(3)进行烧结,使陶瓷坯体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致密的陶瓷材料。
3. 陶瓷性能测试(1)机械强度测试:采用万能试验机对陶瓷样品进行压缩、弯曲等力学性能测试;(2)耐热性测试:将陶瓷样品放入高温炉中,在一定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观察其外观和性能变化;(3)耐腐蚀性测试:将陶瓷样品浸泡在酸、碱等腐蚀性溶液中,观察其表面变化和性能变化;(4)绝缘性能测试:采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对陶瓷样品的绝缘性能进行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陶瓷原料的制备:按照实验要求,成功制备了陶瓷原料泥浆,并进行了压制或注浆成型,形成了陶瓷坯体。
2. 陶瓷坯体的成型:在烧结炉中进行了烧结,陶瓷坯体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了致密的陶瓷材料。
3. 陶瓷性能测试:(1)机械强度:陶瓷样品的压缩强度为60MPa,弯曲强度为20MPa,满足工程应用要求;(2)耐热性:陶瓷样品在800℃高温下保温1小时,无明显变形和开裂;(3)耐腐蚀性:陶瓷样品在5%盐酸溶液中浸泡24小时,表面无明显腐蚀;(4)绝缘性能:陶瓷样品的绝缘电阻为1×10^10Ω·m,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陶艺实践课实验报告(3篇)
![陶艺实践课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10a62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d.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陶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为了深入了解陶艺制作过程,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陶艺实践课。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报告。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包括陶艺的历史、制作工艺、分类等。
2. 学习陶艺的基本制作技巧,如揉泥、塑形、烧制等。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4.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陶土、釉料、工具箱、模具等。
2. 实验工具:剪刀、刀片、模具、刮刀、泥板、剪刀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首先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包括陶艺的历史、制作工艺、分类等。
然后,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陶土,并对其进行揉捏,使其达到适宜的制作状态。
2. 造型阶段:在模具或泥板上,我们根据模具的形状进行造型。
如制作碗、杯、花瓶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揉泥、塑形、切割等基本技巧。
3. 修整阶段:在完成基本造型后,我们对作品进行修整,去除多余的泥块,调整作品的线条和比例,使其更加美观。
4. 晾干阶段:将作品放置在通风处晾干,待其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步的釉料处理。
5. 釉料处理阶段:在作品干燥后,我们为其涂上釉料,增加作品的光泽和美感。
6. 烧制阶段:将作品放入窑中进行烧制。
在烧制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窑温的控制,以保证作品的品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陶艺的基本知识,掌握了陶艺的基本制作技巧,如揉泥、塑形、切割等。
2. 在造型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模具的形状进行造型,调整作品的线条和比例,使作品更加美观。
3. 在晾干和釉料处理阶段,我们学会了如何保持作品的干燥,如何涂上釉料,以增加作品的美感。
4. 在烧制过程中,我们了解了窑温的控制对作品品质的影响,学会了如何保证作品的烧制质量。
六、实验心得与体会1. 陶艺制作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
陶瓷综合性实验报告
![陶瓷综合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7c5005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e.png)
陶瓷综合性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陶瓷的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陶瓷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掌握陶瓷的制备工艺;
3.研究陶瓷的烧结过程。
二、实验原理
陶瓷是由无机非金属材料经烧结而成,具有高温稳定性、机械强度高
以及良好的电绝缘性等特点。
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瓷器、砖瓦、电子陶瓷等。
陶瓷的制备过程包括原料选择、配料、捏合成型、烧结等步骤。
三、实验步骤
1.原料选择:选择适宜的陶瓷原料,例如黏土、瓷土、硅酸盐等;
2.配料:根据实际需求,按一定比例配制陶瓷原料;
3.捏合成型:将配制好的陶瓷原料加水捏合成泥状,然后采用压塑、
注塑、挤压等方式成型;
4.烧结:将成型好的陶瓷坯体放入炉中进行烧结。
四、实验结果
1.陶瓷的基本性质和特点:陶瓷具有高硬度、耐磨性好、耐高温性等
特点,适用于制作耐火材料、精细瓷器等;
2.陶瓷的制备工艺:根据实验步骤所述,经过原料选择、配料、捏合成型和烧结等步骤,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陶瓷制品;
3.陶瓷的烧结过程:烧结过程中,陶瓷坯体在高温下发生变化,原料得以结合并形成致密的陶瓷材料。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陶瓷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掌握了陶瓷的制备工艺,并研究了陶瓷的烧结过程。
陶瓷作为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们在实验中细致观察和分析了陶瓷材料的制备过程,这对我们深入了解陶瓷材料的性质和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1]陶瓷学.刘学峰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2]陶瓷材料及其加工工艺学.赵兴国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24年。
陶瓷的制作实验报告
![陶瓷的制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6a31a6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3.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2. 掌握陶瓷原料的配比和制备方法;3. 掌握陶瓷成型、修坯、干燥和烧成等基本工艺;4. 熟悉陶瓷的性能及质量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陶瓷是一种由无机非金属材料通过高温烧结而成的固体材料。
陶瓷的制备主要包括原料的选择、配比、制备、成型、修坯、干燥和烧成等环节。
本实验以粘土为主要原料,通过以上环节制备陶瓷。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粘土、石英砂、长石、高岭土等;2. 实验设备:陶瓷球磨机、陶瓷搅拌机、陶瓷成型机、修坯机、干燥窑、高温炉等。
四、实验步骤1. 原料配比:根据实验要求,将粘土、石英砂、长石、高岭土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2. 制备:将混合后的原料放入陶瓷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处理,使原料颗粒达到一定细度。
3. 搅拌:将球磨后的原料放入陶瓷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使其形成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泥浆。
4. 成型:将泥浆倒入陶瓷成型机中,通过模具成型,得到所需形状的陶瓷坯体。
5. 修坯:将成型后的陶瓷坯体放入修坯机中,进行修整,去除多余的部分,使坯体表面光滑。
6. 干燥:将修整好的陶瓷坯体放入干燥窑中,进行干燥处理,使坯体水分降至一定范围。
7. 烧成:将干燥后的陶瓷坯体放入高温炉中,进行高温烧结,使其形成致密的陶瓷材料。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原料配比对陶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粘土、石英砂、长石、高岭土等原料的配比对陶瓷的强度、密度、耐热性等性能有较大影响。
通过调整原料配比,可以得到性能优异的陶瓷。
2. 成型工艺对陶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成型工艺对陶瓷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有较大影响。
合理的成型工艺可以提高陶瓷的质量。
3. 干燥和烧成工艺对陶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干燥和烧成工艺对陶瓷的强度、密度、耐热性等性能有较大影响。
合理的干燥和烧成工艺可以提高陶瓷的质量。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了解了陶瓷原料的配比和制备方法;2. 通过实验,了解了陶瓷成型、修坯、干燥和烧成等基本工艺对陶瓷性能的影响;3. 通过实验,熟悉了陶瓷的性能及质量检测方法。
陶艺设计实验报告总结(3篇)
![陶艺设计实验报告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10415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a.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陶艺设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陶艺的基本工艺流程,掌握陶艺制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设计具有创意的陶艺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陶土、陶艺工具、釉料、颜料等。
2. 实验步骤:(1)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包括陶土的种类、特性、陶艺制作工艺流程等。
(2)熟悉陶艺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捏、塑、刻、画等。
(3)学习陶艺的基本技法,如拉坯、捏塑、雕刻等。
(4)根据设计意图,进行陶艺作品的创作。
(5)对作品进行上釉、烧制等后续处理。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初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参观展览等方式,对陶艺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指导,逐步掌握了陶艺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技法。
3.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设计并制作了陶艺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不断尝试新的造型和装饰手法。
4. 实验后期,学生将作品进行上釉、烧制等后续处理,使作品更加完美。
四、实验成果本次陶艺设计实验,学生共完成了以下作品:1. 拉坯作品:如茶壶、花瓶、碗等。
2. 捏塑作品:如人物、动物、植物等。
3. 雕刻作品:如抽象雕塑、器物装饰等。
4. 创意作品:如组合陶艺、立体陶艺等。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陶艺的基本工艺流程和制作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陶艺作品。
3. 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4.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培养了审美情趣,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5. 实验中发现,部分学生在陶艺制作过程中,对陶土的种类、特性等知识掌握不足,需要加强理论学习。
六、改进措施1. 加强理论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为实践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陶瓷制备设计实验报告
![陶瓷制备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d9b92c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3.png)
陶瓷制备设计实验报告引言陶瓷是一种通过烧结粘土等天然无机材料制成的人造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制表、艺术品等领域。
陶瓷制备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原料和工艺参数,以获得具有所需性能的陶瓷制品。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套陶瓷制备实验流程,探讨原料配比和烧结温度对陶瓷性能的影响,为陶瓷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
实验材料与设备材料1. 粘土:用于制备陶瓷的主要原料,本实验采用黏土作为粘土材料。
2. 珐琅:用于涂覆在陶瓷表面,增强陶瓷的耐磨性和美观性。
设备1. 搅拌器:用于将粘土和水充分混合。
2. 烘箱:用于将搅拌好的陶瓷经过初步烘干,去掉多余水分。
3. 烧结炉:用于将烘干后的陶瓷进行高温烧结,使其形成坚硬的结构。
4. 温度计:用于测量烘干和烧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5. 粒度分析仪:用于测试粘土的粒度分布。
实验步骤步骤1:粘土处理1. 将粘土放入搅拌器中,添加适量的水。
2. 开启搅拌器,将粘土和水充分混合,直至形成均匀的浆糊状物质。
步骤2:烘干处理1. 将混合好的浆糊状物质倒入模具中,摊平。
2. 将模具放入烘箱中,以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干,去除多余水分。
步骤3:烧结处理1. 将烘干后的陶瓷制品放入烧结炉中。
2. 设定合适的烧结温度和时间,开始烧结过程。
3. 监测烧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确保烧结温度达到预设值。
步骤4:涂覆珐琅1. 取出烧结完成的陶瓷制品,进行表面清理。
2. 将珐琅涂覆在陶瓷表面,确保涂覆均匀。
步骤5:性能测试对制备好的陶瓷制品进行性能测试,包括:- 强度测试:使用力学测试机测量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
- 密度测试:使用密度计测量陶瓷的密度。
- 耐磨性测试:使用磨损测试机测量陶瓷的耐磨性。
- 热稳定性测试:通过加热和冷却循环测试陶瓷的热稳定性。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所给出的工艺参数,我们制备了一批陶瓷制品,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制备的陶瓷制品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密度适中,耐磨性较好,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陶艺制作实验报告
![陶艺制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ef28ef19e8b8f67c1cb96b.png)
武汉工程大学陶艺制作实验报告实验课程:陶艺专业:工业设计方向:产品造型班级:学生:学号:实验教师:穆波实验开出单位:艺术设计学院报告日期:产品设计模型制作工艺Ⅰ试卷评阅表评阅项目评分细则分数理论知识(15分)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定义、专业名词等基础理论知识。
好10-15一般5-9较差1-4动手能力(30分)熟练掌握实验中规定的步骤、方法、技能等,能够独立或协作共同完成实验项目。
好20-30一般10-19较差1-9模型质量(40分)陶艺作品制作完整,且模型制作工艺达到实验教学要求。
好30-40一般18-29较差1-17实验报告(15分)实验报告内容完整,能正确表述实验步骤、实验流程及工艺等,论述充分,总结合理,图文并茂。
好10-15一般5-9较差1-4备注1、报告抄袭、雷同者,一律按零分处理;2、引用他人资料超过实验报告内容1/3者,按不及格处理。
(资料可以作为附件,附在报告后面)总分批阅教师穆波教师签名:年月日一、实验任务通过本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陶瓷材料成型性能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明确陶瓷材料不同形态的制作工艺、制作方法。
在此基础上,能够独立制作小件陶艺作品。
二、实验内容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三、实验报告要求标题:陶艺制作实验报告报告内容:标题、产品模型制作介绍、制作过程描述及展示(照片)、实验总结报告要求:封面应著明标题、时间、课程名称、指导教师以及学生班级和姓名1、要求有封面、页码2、1500字实验报告和总结3、实验计划表实验计划说明:年级、专业: 2010级工设4班实习时间: 2011年9月艺术设计学院陶艺制作实验项目计划安排表指导老师:穆波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实验时间/进度安排(周/星期/节)实验地点备注1 收集或设计一件雕塑,并确定其尺寸收集或设计一雕塑作品,并确定其尺寸,并尽根据相关尺寸制作卡板,以此来确定雕塑各部位的细节4/3/5-84/4/1-4陶艺实验室8学时2 盘泥条成型泥条盘筑成型4/5/1-4陶艺实验室4学时3 泥板成型运用泥板镶嵌成型5/3/5-8 陶艺实验室4学时4 拉坯成型运用拉坯机旋转成型54/1-45/5/1-4陶艺实验室8学时5 青花绘制或刻坯装饰根据设计的形体进行青花绘制或雕刻装饰,使形体与装饰完美结合6/3/5-8陶艺实验室4学时6 坯体吹釉坯体吹釉或蘸釉,而后全干后装窑烧制6/4/1-4 陶艺实验室4学时实验报告一、陶艺制作介绍工具介绍泥条制作法泥条盘制的方法应该说是陶艺成型的技法之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强的技法之一。
陶瓷工艺实习报告
![陶瓷工艺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d37fa2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5.png)
一、实习背景陶瓷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深入了解陶瓷工艺的制作过程,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动手能力,我于2021年7月至8月在XX陶瓷厂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陶瓷工艺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陶瓷工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2. 掌握陶瓷工艺的基本流程和制作方法;3. 培养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实习内容1. 历史与文化在实习期间,我首先了解了陶瓷艺术的历史。
陶瓷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商周、春秋战国、汉、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陶瓷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基本工艺流程陶瓷工艺的基本流程包括:原料开采、粉碎、混练、成型、干燥、烧成、上釉、装饰、彩绘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亲身体验了各个环节,了解了不同工艺的特点。
3. 基本制作方法陶瓷制作方法主要有:手工拉坯、注浆、模具成型、手工塑形等。
我主要学习了手工拉坯和注浆两种方法。
(1)手工拉坯手工拉坯是陶瓷制作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手、臂、腰部的力量,通过旋转陶轮,使泥坯在陶轮上形成所需的形状。
(2)注浆注浆是将泥浆注入模具中,待泥浆凝固后脱模而成型。
我学习了如何调配泥浆、注浆、脱模等操作。
4. 装饰与彩绘陶瓷装饰包括釉色、图案、纹饰等。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釉色调配、图案设计、纹饰绘制等技能。
5. 烧成与上釉烧成是将成型的陶瓷作品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
我了解了不同烧成温度对陶瓷品质的影响。
上釉是陶瓷制作的重要环节,我学习了釉料调配、上釉方法等。
四、实习体会1. 陶瓷工艺制作过程复杂,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陶瓷工艺的魅力,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2. 通过实习,我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对陶瓷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工程实训陶瓷实验报告范文
![工程实训陶瓷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c1714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6.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陶瓷制作工艺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了解陶瓷生产的基本流程,掌握陶瓷原料的选择、制备、成型、烧结等关键技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陶瓷是一种非金属材料,由粘土、长石、石英等原料经过高温烧结而成。
陶瓷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国防科技等领域。
陶瓷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选择: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如粘土、长石、石英等。
2. 原料制备:将原料进行破碎、磨粉、筛选等处理,制成一定粒度的陶瓷粉体。
3. 成型:将陶瓷粉体通过压制、注浆、浇注等方法制成坯体。
4. 干燥:将坯体进行干燥处理,去除坯体中的水分。
5. 烧结:将干燥后的坯体进行高温烧结,使坯体中的原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致密的陶瓷制品。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陶瓷球磨机、真空干燥箱、高温炉、压制成型机、注浆机、模具等。
2. 实验材料:粘土、长石、石英、釉料、颜料等。
四、实验步骤1. 原料选择: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如粘土、长石、石英等。
2. 原料制备:将原料进行破碎、磨粉、筛选等处理,制成一定粒度的陶瓷粉体。
3. 成型:a. 压制成型:将陶瓷粉体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后,通过压制成型机将粉体压制成坯体。
b. 注浆成型:将陶瓷粉体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后,通过注浆机将粉体注入模具中,制成坯体。
4. 干燥:将成型后的坯体进行干燥处理,去除坯体中的水分。
5. 烧结:将干燥后的坯体进行高温烧结,使坯体中的原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致密的陶瓷制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原料选择:本次实验选择了粘土、长石、石英等原料,通过实验分析,这些原料具有良好的烧结性能和机械性能。
2. 原料制备:通过球磨机对原料进行磨粉处理,制得的陶瓷粉体粒度均匀,有利于成型和烧结。
3. 成型:压制成型法制得的坯体尺寸精度较高,表面光滑;注浆成型法制得的坯体表面粗糙,但尺寸精度较低。
传统陶瓷成型实验报告(3篇)
![传统陶瓷成型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3fc34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19.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传统陶瓷的成型工艺,包括泥条盘筑、捏塑法、模制等方法,体验陶瓷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制作过程,加深对传统陶瓷工艺的理解和认识。
二、实验原理传统陶瓷成型是利用粘土等天然矿物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变化,将其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进而通过烧成等工艺制成陶瓷制品。
实验中涉及的成型方法包括泥条盘筑、捏塑法、模制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陶瓷制品。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材料:1. 粘土2. 水玻璃3. 石英砂4. 长石5. 石灰石设备:1. 捏塑台2. 陶瓷模具3. 泥条盘筑工具4. 水泥池5. 干燥箱6. 窑炉四、实验步骤1. 原料准备:将粘土、石英砂、长石、石灰石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形成可塑的粘土泥浆。
2. 泥条盘筑:- 将粘土泥浆放置在水泥池中,让其自然沉淀,分离出泥浆和泥沙。
- 将沉淀后的泥浆取出,放置在捏塑台上,用手揉搓使其均匀。
- 将揉好的粘土泥条盘筑成所需形状,注意保持泥条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 捏塑法:- 将粘土泥浆揉搓成团,放置在捏塑台上。
- 根据设计图纸,用手捏塑出所需形状的陶瓷制品。
4. 模制:- 将粘土泥浆倒入陶瓷模具中,使其自然凝固。
- 取出模具,检查陶瓷制品的形状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5. 干燥:- 将成型的陶瓷制品放置在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
- 注意控制干燥温度和时间,避免陶瓷制品因干燥不均而产生裂纹。
6. 烧成:- 将干燥后的陶瓷制品放入窑炉中,进行烧成处理。
- 根据陶瓷制品的材质和性能要求,控制烧成温度和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泥条盘筑:通过泥条盘筑,我们成功制作出各种形状的陶瓷制品,如碗、杯、瓶等。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型速度快,适用于批量生产。
2. 捏塑法:捏塑法能够制作出形状复杂、线条流畅的陶瓷制品,如人物、动物等。
该方法的优点是灵活性高,能够充分发挥创作者的想象力。
3. 模制:模制法能够快速制作出形状规整、尺寸一致的陶瓷制品,如花瓶、茶具等。
陶瓷实验设计报告
![陶瓷实验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e0b920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7f.png)
陶瓷实验设计报告⽇⽤长⽯质瓷坯料配⽅设计、试样制备及其性能测试1. 前⾔实验⽬的及意义通过陶瓷⼯艺设计性综合实验,达到:(1)深刻常⽤陶瓷原料在陶瓷坯料中的作⽤;(2)掌握坯料配⽅设计和实验研究⽅法;(3)掌握实验技能,提⾼动⼿能⼒;(4)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5)为毕业论⽂实验、进⼀步深造或从事专业技术⼯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献综述近年来,我国作为⽇⽤陶瓷⼯业⽣产和出⼝⼤国,⽬前陶瓷⽣产取得了飞速发展,⽣产⼯艺技术和装备也有了较⼤的提⾼⽣产企业在不断提⾼和增加,许多⼤中型企业纷纷采⽤了国内外最先进的⽣产⼯艺和技术装备,产品品种不断增多,产量和质量有了很⼤的提⾼。
随着科学技术⾼速发展的21世纪的到来和我国加⼊WTO,国内外对于⽇⽤陶瓷的需求量愈来愈⼤,对其产品质量要求也愈来愈⾼,但是⽬前我国⾼质量的⽇⽤陶瓷产品的产量远达不到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如今,长⽯质瓷是⽬前国内外陶瓷⼯业所普遍采⽤的⼀种瓷质。
它是以长⽯作助熔剂的“长⽯—⽯英——⾼岭⼟”三组分系统瓷,是硬质瓷的⼀种。
这种瓷利⽤长⽯在较低温度下熔融并形成⾼粘度玻璃的特性,与⽯英、⾼岭⼟按⼀定⽐例配成坯料,其烧成温度范围⽐较宽,以其组分⽐例及⼯艺因素的不同,变动范围很宽,可以配成1150~1450℃,我国的长⽯质瓷⼀般在1250~1350℃内烧成。
瓷胎是由玻璃相(50%~60%)、莫来⽯晶相(10%~20%)、残余⽯英晶相(8%~12%)、半安定⽅⽯英晶相(6%~10%)及微量⽓孔相(0.5%)构成其特点是瓷质洁⽩坚硬,呈半透明状,吸⽔率低,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好。
这种瓷适合⽤于坐餐具、茶具、陈设瓷器、装饰美术瓷器及其⼀般的⼯业技术⽤瓷器。
3. 实验过程总体安排⾸先查阅资料选择⼀种长⽯质瓷坯的化学组成,估计其烧成温度和抗弯强度,再根据已有的原料计算出配料量,然后根据配⽅,制备试样若⼲,通过对不同温度确定烧成温度,最后测量在此温度下烧成试样的抗弯强度,另补充电解质稀释泥浆实验。
陶瓷的制备实验报告(3篇)
![陶瓷的制备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1d4a9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18.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陶瓷的基本制备过程;2. 掌握陶瓷原料的筛选、制备、成型和烧结等基本操作;3. 熟悉陶瓷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陶瓷是一种以粘土、长石、石英等无机非金属材料为原料,经过粉碎、混合、成型和烧结等工艺过程制备而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陶瓷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绝缘、耐磨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国防科技等领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粘土、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2. 实验仪器:球磨机、搅拌机、振动筛、模具、烘箱、烧结炉等。
四、实验步骤1. 原料筛选:将粘土、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经振动筛筛选,去除杂质。
2. 原料制备:将筛选后的原料放入球磨机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球磨,使原料充分混合,制成浆料。
3. 成型:将浆料倒入模具中,通过振动、挤压或注浆等方法,使浆料成型。
4. 干燥:将成型的陶瓷坯体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去除坯体中的水分。
5. 烧结:将干燥后的陶瓷坯体放入烧结炉中,进行高温烧结,使坯体中的原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致密的陶瓷材料。
6.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原料配比、球磨时间、干燥温度、烧结温度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制备出具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陶瓷样品。
2. 结果分析:(1)原料配比对陶瓷性能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原料配比对陶瓷的强度和密度有较大影响。
当粘土、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时,陶瓷样品的强度和密度较高。
(2)球磨时间对陶瓷性能的影响:球磨时间对陶瓷的强度和密度也有一定影响。
球磨时间越长,原料混合越充分,陶瓷样品的强度和密度越高。
(3)干燥温度对陶瓷性能的影响:干燥温度对陶瓷的强度和密度有较大影响。
干燥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陶瓷样品的质量。
(4)烧结温度对陶瓷性能的影响:烧结温度对陶瓷的强度和密度有显著影响。
烧结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陶瓷样品的质量。
陶瓷工艺实习报告范文
![陶瓷工艺实习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577b3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0.png)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陶瓷工艺实习,使我对陶瓷制作过程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15日,共计两周。
三、实习地点某知名陶瓷企业生产车间四、实习内容1. 了解陶瓷工艺流程(1)选料:选择优质的高岭土、石英、长石等原料。
(2)配料:根据产品要求,将各种原料按比例混合。
(3)制泥:将配料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成泥。
(4)练泥:将泥块反复揉搓,使泥质细腻、均匀。
(5)成型:采用手工拉坯、注浆、模具成型等方法,将泥坯制成所需形状。
(6)干燥:将成型的泥坯放置在干燥室内,控制温度和湿度,使其逐渐干燥。
(7)烧成:将干燥后的泥坯放入窑炉中,根据产品要求,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烧制。
(8)冷却:烧制完成后,将陶瓷产品放置在冷却室内,逐渐降低温度。
2. 学习陶瓷制作技巧(1)拉坯:学习使用拉坯机进行陶瓷制作,掌握拉坯技巧。
(2)注浆:学习使用注浆机进行陶瓷制作,掌握注浆技巧。
(3)模具成型:学习使用模具进行陶瓷制作,掌握模具成型技巧。
3. 陶瓷装饰(1)釉上彩:学习使用釉上彩料进行陶瓷装饰,掌握彩绘技巧。
(2)釉下彩:学习使用釉下彩料进行陶瓷装饰,掌握彩绘技巧。
(3)刻花、磨砂:学习使用刻刀、磨砂工具对陶瓷进行装饰。
五、实习心得1. 实践出真知。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艺术来源于生活。
陶瓷制作过程中,我发现许多生活元素都可以成为陶瓷艺术的灵感来源,如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动物形态等。
3. 严谨的态度是成功的关键。
在陶瓷制作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求严谨细致,否则容易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4.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各项任务,体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陶瓷成型工艺实验报告
![陶瓷成型工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f1ced0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b.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陶瓷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陶瓷成型过程中的各个工艺参数对成型效果的影响;3. 熟悉陶瓷成型工艺的操作技术和安全注意事项;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对陶瓷制品生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陶瓷成型工艺是将陶瓷原料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强度的生坯的过程。
根据成型方法的不同,陶瓷成型可分为可塑法成型、注浆法成型和干压法成型等。
1. 可塑法成型:将陶瓷原料制备成泥团,利用其可塑性手工拉坯成型、机械旋压成型或滚压成型,还可以利用模具印坯成型,以及徒手捏塑成型。
2. 注浆法成型:将陶瓷原料制成浆料,通过模具注入,待浆料凝固后取出成坯。
3. 干压法成型:采用压力将陶瓷粉料压制成一定形状的坯体。
其实质是在外力作用下,粉体颗粒在模具内相互靠近,并借内摩擦力牢固地结合起来,保持一定的形状。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陶瓷成型机、模具、刀具、烘箱、天平、计时器等。
2. 材料:陶瓷原料、模具、粘结剂、润滑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根据实验要求,将陶瓷原料按照配方进行混合、研磨,制成浆料或泥团。
2. 可塑法成型:将泥团放置在成型机上进行拉坯成型,或利用模具进行印坯成型。
3. 注浆法成型:将浆料注入模具,待浆料凝固后取出成坯。
4. 干压法成型:将陶瓷粉料填充到模具内,通过压头施加压力,压制成一定形状的坯体。
5. 后处理:将成坯进行晾干、脱模、修整等工序。
6. 烧结:将成坯放入烘箱中进行烧结,烧结温度根据陶瓷原料和制品要求而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型效果: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成型方法对陶瓷制品形状、尺寸和强度的影响。
2. 工艺参数对成型效果的影响:分析压力、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成型效果的影响。
3. 成型缺陷:分析成型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如分层、裂纹、表面剥落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实验结论1. 陶瓷成型工艺是陶瓷制品生产的重要环节,掌握成型方法对提高制品质量至关重要。
2. 可塑法成型、注浆法成型和干压法成型是常用的陶瓷成型方法,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型方法。
陶艺制作实验报告
![陶艺制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f15db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0.png)
陶艺制作实验报告
《陶艺制作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陶艺制作实验,探究陶艺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提高学
生对陶艺制作的认识和技能。
实验材料:黏土、陶轮、刀具、颜料、刷子、窑炉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黏土揉成适当的软硬度,清洁陶轮和刀具,准备好颜料和刷子。
2. 制作基础形状:将黏土放在陶轮上,通过旋转陶轮和手工塑造,制作出基础
的陶艺形状,如杯子、碗等。
3. 制作细节和纹饰:利用刀具和手工技巧,在基础形状上加工出各种细节和纹饰,丰富陶艺作品的造型和表现力。
4. 装饰和上釉:使用颜料和刷子对陶艺作品进行装饰,增加艺术感和视觉效果,然后进行上釉处理,提高陶艺作品的光泽和耐用性。
5. 烧制过程:将装饰好的陶艺作品放入窑炉中进行烧制,控制温度和时间,使
黏土变成坚硬的陶瓷作品。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们制作出了各种形态美观、细节丰富的陶艺作品,
提高了他们的陶艺制作技能和审美能力。
实验结论:陶艺制作是一门古老而有趣的艺术工艺,通过实验,学生们不仅学
会了基本的陶艺制作技术,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对陶艺制作有
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展望:希望通过陶艺制作实验,能够激发学生们对陶艺制作的兴趣,促进
他们在艺术创作和设计方面的发展,为培养更多的陶艺制作人才做出贡献。
陶瓷工艺实习报告
![陶瓷工艺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1a0e53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7.png)
实习报告陶瓷工艺实习一、实习目的和意义陶瓷工艺实习是我作为一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对陶瓷工艺进行实践学习的过程。
陶瓷作为一种传统的非金属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建筑、电子、医疗等。
通过这次实习,我希望能够了解陶瓷材料的制备过程,掌握陶瓷工艺的基本技术,并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接受了陶瓷工艺的基本知识培训,包括陶瓷的定义、分类和特性。
然后,我们参观了陶瓷生产车间,了解了陶瓷制品的生产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烧结等步骤。
在原料准备环节,我们学习了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陶瓷原料通常包括粘土、石英、长石等,需要通过筛选、研磨、混合等手段进行处理,以达到合适的粒度和均匀的成分。
在成型环节,我们学习了陶瓷制品的成型方法。
常用的成型方法包括注浆成型、搪胎成型、压制成型等。
注浆成型是将陶瓷浆料注入模具中,通过凝固和干燥形成制品。
搪胎成型是将陶瓷泥浆涂抹在模具内壁上,通过干燥和烧结形成制品。
压制成型是将陶瓷原料压制成型,然后进行干燥和烧结。
在干燥环节,我们学习了陶瓷制品的干燥方法。
干燥是将陶瓷制品中的水分蒸发掉,以防止在烧结过程中发生开裂或变形。
常用的干燥方法包括自然干燥、烘箱干燥、热风干燥等。
在烧结环节,我们学习了陶瓷制品的烧结方法。
烧结是将陶瓷制品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使原料颗粒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形成致密的陶瓷结构。
常用的烧结方法包括常压烧结、压力烧结、气氛烧结等。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陶瓷工艺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点。
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和处理原料,如何进行成型、干燥和烧结等操作。
同时,我也认识到陶瓷工艺的实际操作需要精细的操作技巧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
此外,我还通过实习体会到了陶瓷工艺的魅力。
陶瓷制品的精美和质感,是通过无数次的实践和探索才能达到的。
我深刻理解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陶瓷工艺师。
陶瓷工艺毕业实习报告
![陶瓷工艺毕业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0f417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8.png)
陶瓷工艺毕业实习报告实习报告:陶瓷工艺一、实习目的和意义陶瓷工艺是建筑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陶瓷工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实习的目的是提高自己在陶瓷工艺方面的实践能力,了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能独立完成一定的陶瓷制作项目。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本次实习时间为两个月,地点为某陶瓷制作工作室。
三、实习内容和方法1. 实习内容:a) 学习陶瓷制作的基础知识,包括陶瓷材料的种类、性质及选择等;b) 学习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包括制作陶瓷原型、烧制等;c) 实践操作陶瓷制作工艺,包括制作陶瓷器皿、雕塑等;d) 学习陶瓷艺术的鉴赏和评价方法。
2. 实习方法:a) 观摩陶瓷工艺大师的作品,学习其制作技巧和工艺流程;b) 参与陶瓷工艺师的教学活动,学习其传统制作方法和现代工艺技术;c) 实际操作制作陶瓷作品,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d) 参加陶瓷工艺相关的展览和讲座,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四、实习心得和体会1. 陶瓷工艺的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陶瓷材料的种类和性质,包括陶瓷的原料、釉料、颜料等,以及它们的选择和搭配方式。
我通过实践操作,熟悉了陶瓷的成型、装饰和烧制工艺,并了解了各个环节的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
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我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陶瓷制作的实践操作通过实习,我有机会亲自操作陶瓷制作的各个环节。
我制作了不同种类的陶瓷器皿,包括碗、盘、杯等,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装饰。
在制作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陶瓷工具和设备,熟悉了各种操作技巧,提高了我对陶瓷制作的熟练度和工艺水平。
3. 陶瓷艺术的鉴赏和评价在实习期间,我参观了很多陶瓷工艺展览,并听取了一些陶瓷艺术家的讲座。
通过欣赏和学习优秀的陶瓷作品,我不仅扩展了自己的艺术视野,也提高了自己对陶瓷艺术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理解和解读陶瓷作品,了解其中蕴含的艺术思想和文化内涵。
五、实习成果和总结通过两个月的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1. 扎实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陶瓷材料的种类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
陶器的制作实验报告
![陶器的制作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93013a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8.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陶器的制作工艺流程。
2. 掌握陶器的基本制作方法。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实验器材1. 陶土2. 滚筒机3. 陶轮4. 刮刀5. 毛刷6. 釉料7. 烧制炉三、实验步骤1. 准备陶土:将陶土充分揉捏,使其柔软、细腻。
2. 制作陶坯:(1)将揉好的陶土放在滚筒机上,调整速度,使陶土均匀地通过滚筒。
(2)取出陶土,用手揉成球状,放置在陶轮上。
(3)用手掌轻轻拍打陶轮,使陶土均匀地贴在陶轮上。
(4)用手指或刮刀将陶土修整成所需形状。
(5)用毛刷将陶坯表面清理干净,确保无杂质。
3. 干燥陶坯:(1)将陶坯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其自然干燥。
(2)观察陶坯干燥程度,待陶坯表面无水分时,进行下一步操作。
4. 釉料处理:(1)将釉料按比例混合均匀。
(2)用刷子将釉料均匀地涂抹在陶坯表面。
(3)待釉料干燥后,再次涂抹,确保釉料覆盖均匀。
5. 烧制:(1)将釉料处理好的陶坯放入烧制炉中。
(2)调整烧制炉的温度和时间,使陶坯充分烧制。
(3)烧制完成后,关闭炉门,待炉温降至室温后取出陶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成功制作出一批陶器,形状各异,色泽美观。
2. 分析:(1)陶土的选择对陶器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应选择细腻、柔软的陶土。
(2)陶坯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陶土的均匀性和修整的准确性。
(3)釉料的选择和涂抹对陶器的美观程度有很大影响,应选择合适的釉料,确保涂抹均匀。
(4)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对陶器的质量至关重要,需严格控制。
五、实验总结本次陶器制作实验,让我们了解了陶器的制作工艺流程,掌握了陶器的基本制作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我国陶瓷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工艺设计性综合实验设计报告
题目:陶瓷坯料配方设计及研制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学号: 201
姓名:
指导老师:任强王莹海鸥
2017年10月
实验设计报告格式、内容要求
一、内容
(一)封面;
(二)正文:
二、实验设计报告版面及编写标准
(一)实验设计报告书写格式必须符合科技文件书写格式与要求,单位标注统一正确,用A4纸单面打印或手写,与封面在左侧装订成册。
(二)实验设计报告的版面要求
1、在页面设置中设置如下:
(1)页边距:上:2.8厘米、下:2.2厘米,左:2.8厘米、右:2.2厘米;纸张纵向。
(2)纸张:A4;
(3)文档网格:字符-----每行36;行----每页32。
2、实验设计报告设有页码。
页码设在页脚处。
3、实验设计打印、排版规范
一级标题为四号黑体,左起打印,段前段后各0.5行,二级标题为小四号黑体,左起打印,段前段后各0.5行,三级及以下标题为五号黑体,左起打印。
其它文中字体为五号宋体。
4、标题的层次
1、……
1.1……
1.1.1……
(1)……
5、正文中其他部分说明:
(1)图:图的名称采用中文,中文字体为五号宋体,加粗,图名在图片下面。
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
图号以出现顺序编号。
(2)表格:表的名称采用中文,中文字体为五号宋体,加粗,表名在图片上面。
表号以出现顺序编号,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
(3)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排列。
公式序号按出现顺序编号。
字体为五号宋体,加粗,序号靠页面右侧。
三、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内容真实可靠。
四、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按学校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教务处网页下载)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
(1)连续出版物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2)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
[3]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5-18,31.
五、实验设计报告要求电子打印。
附件:参考配方来源文献(下载打印附于报告的最后)
实验设计报告提纲(参考)
1 选题的目的意义
1.1课题本身的目的意义
(所选瓷种生产意义、产业发展现状,配方技术发展趋势等)
1.2 通过实验达到的教学目的
(实验目的PPT)
2 课题的主要内容
2.1配方设计的预期目标
(根据国标?性能要求:吸水率、白度、烧成温度、抗弯强度?)
2.2 配方设计与计算过程
(参考书上例题6)
2.3 实验工艺流程设计及工艺参数说明
(参考PPT)
3 完成时间
4 主要参考文献(格式)
[1] 王静.中国古代透明青瓷釉自还原法仿制及呈色规律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4.
[2]李其江,吴隽,吴军明,等.龙泉粉青釉的仿制及呈色机制研究[J].陶瓷学报,2009, 30(4):423-427.
5 附件
(配方设计关键数据来源文献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