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拿来主义》导学案 (2)

人教版《拿来主义》导学案 (2)

拿来主义(教师)【学习目标】1.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

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3.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重点难点】1.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2.了解并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导入新课 著名作家冯骥才,前几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请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会怎样回答呢?冯先生是这样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2.关于杂文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

它短小、犀利、幽默、灵巧、隽永,常借助典故、笑话、趣闻、传说等,通过打比方、分类别、说古道今、谈天说地等手法使议论形象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

3.“介亭”二字的由来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拿来主 义》 导学案

《拿来主 义》 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拿来主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和精神实质。

2、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体会鲁迅先生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4、培养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树立批判继承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和意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2、难点(1)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2)对文中比喻论证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4 年6 月4 日。

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都执行一条卖国投降路线,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围剿”,对外国侵略者实行妥协退让。

在文化方面,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鼓吹“尊孔读经”,掀起复古主义逆流。

在革命阵营内部,一些人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错误倾向,或全盘否定,或全盘吸收。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错误认识,鲁迅先生以犀利的笔锋写了这篇《拿来主义》。

四、课文解读1、整体感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2)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明确:作者先批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指出它们的危害,然后提出“拿来主义”。

2、段落分析(1)第 1-2 段:批判“闭关主义”①“闭关主义”的做法是什么?“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②这种做法的结果如何?“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

”(2)第 3-5 段:批判“送去主义”①“送去主义”的表现有哪些?“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拿来主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拿来主义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拿来主义的优点和缺点。

3. 探讨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导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们对“拿来主义”这个词有什么了解?它是什么意思?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拿来主义的现象?它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第二步:学习拿来主义概念1. 讲解拿来主义的定义:拿来主义是一种获取和运用他人已经建立起来的经验、知识、成果的态度。

拿来主义强调借鉴他人的优点和经验,通过模仿、学习、借用等手段来提高自己。

2. 分析拿来主义的特点:a. 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成果。

b. 运用在当前的实际情境中。

c. 通过模仿、借用等方式获取和应用外部资源。

第三步:掌握拿来主义的优点和缺点1.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拿来主义的优点和缺点,并记录下来。

2. 交流讨论:请各组代表分享并展示出来。

教师引导整理出以下优点和缺点:优点:利用他人的经验和成果能够快速提高自身能力,降低成本,避免重复劳动,激发创新思维。

缺点:可能导致缺乏独创性,过分依赖他人,缺乏真正的创新能力。

第四步:探讨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场景下能够应用拿来主义,并记录下来。

2. 交流讨论:请各组代表分享并展示出来。

教师引导整理出以下应用场景:a. 学习中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b. 创业中分享、参考行业先进经验。

c. 设计和创作中参考他人的作品和创意。

d. 职场中借鉴成功案例和管理经验。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拿来主义的概念、特点、优点和缺点。

2. 谈论个人观点:你认为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带来什么影响?你更倾向于采用拿来主义还是发展独创性?为什么?家庭作业:写一篇观点文,阐述自己对于拿来主义的看法,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你的观点。

拿来主义是一种获取和运用他人已经建立起来的经验、知识、成果的态度。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用时:80分钟共8页 2013年10月20日编写人:余意审核: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预习案】(自主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

2、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和意义。

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品味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_,字____ ,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鲁迅”是1918年发表《_________》(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时所用的笔名。

他的作品集主要有:小说集《_____》《_____》;历史小说集《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_______》;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2.资料链接本文最初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署名霍冲。

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鲁迅写作该杂文集中的作品时,居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

这是被称为“半租界”的地方,故鲁迅称自己的住所为“且介亭”,即“半租界的亭子间”(“且”为“租”之右半,“介”为“界”之下半)。

住在“半租界亭子间”写成的杂文,故称为《且介亭杂文》。

当时,国民党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各种错误思潮随之泛滥,遗老遗少的封建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调甚嚣尘上。

在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思想比较混乱。

针对这种状况,鲁迅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3.背景介绍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必修4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使用)

必修4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使用)

高二语文必修四阅读鉴赏(人教版)《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使用)【学习目标】(一)知识:1、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2、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

准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水平: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

(三)情感:理解如何准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重难点】1、比喻论证;2、准确理解几种论证方法。

【学法指导】1、学习提示: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学习时要注意思考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积极展开讨论,重要语段增强朗读,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语言特点的深入理解。

2、论证方法:认真理解本导学案【课后阅读】中归纳的几种论证方法,仔细揣摩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学会区别、使用常见的论证方法。

3、课题趣解:著名作家冯骥才,前几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请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会怎样回答呢?冯先生是这样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准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探寻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有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点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理解,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鲁迅的《拿来主义》导学案(精选7篇)

鲁迅的《拿来主义》导学案(精选7篇)

鲁迅的《拿来主义》导学案(精选7篇)鲁迅的《拿来主义》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思路及论证方法;领会本文语言的讽刺意味,学习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2、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认清对待外来文化及本国文化遗产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和“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思路及论证方法。

(重点难点)2、理解“拿来主义”含义。

(重点)3、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难点)课前预习一、相关知识1、走近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

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2、且介亭的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

“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3、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校长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拿来主义》导学案.doc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拿来主义》导学案.doc

《拿来主义》导学案【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2.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一、读经典,悟人生鲁迅语录1.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毂鯨(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

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

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

——《娜拉走后怎样》19262.在中国,尤具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经验》19333.从生活窘迫过来的人,一到了有钱,容易变成两种情形:一种是理想世界,替处同一境遇的人着想,便成为人道主义;一种是甚么都是自己挣起来,从前的遭遇,使他觉得甚么都是冷酷,便流为个人主义。

我们中国大概是变成个人主义者多。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19274.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蔥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具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一《海上的儿童》1933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他发表的我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彳旁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2023最新-《拿来主义》导学案(精选3篇)

2023最新-《拿来主义》导学案(精选3篇)

《拿来主义》导学案(精选3篇)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

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拿来主义》导学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拿来主义》导学案篇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拿来主义》,它是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册第三单元(议论文)的第二篇。

大纲对高中阶段在议论文方面就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如下:学生能阅读较复杂的议论文,在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的基础上,能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在写作方面能写一般的议论文,论点明确,论据较充分,且能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拿来主义》一文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方面的一篇杂文。

鲁迅先生的杂文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是其语言特点。

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是其突出的论证方法。

另外本文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作者写此文有极强的针对性,这与今天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半个多世纪之久。

根据大纲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能力目标: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

了解杂文的问题特征。

把握问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流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2.人文目标:深入的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3.方法与过程:(1)问题式教学法:设计问题、学习本文运用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尤其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

刚升入高中的一年级学生,对议论文的把握程度还只停留在运用引证和例证这两种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来阐明一个道理的水平上,而其它的论证方法如较常见的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还未掌握,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在进一步形成中。

《拿来主义》教师导学案

《拿来主义》教师导学案

第三部分:(第10段)对全文作了总结,明确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实战演练: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鱼翅( ) 大度( ) 譬如( ) 蹩进( )自诩( ) 孱头( ) 冷炙( ) 仪礼( )国粹( ) 脑髓( ) 给与( ) 住宅( )玄虚( ) 磕头( ) 吝啬( ) 冠冕(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自诩栩栩如生固执故弄玄虚B.国粹鞠躬尽瘁奖赏如愿以偿C.免冠冠冕堂皇针灸残羹冷炙D.崇尚礼尚往来磕头嗑嗑撞撞明确:D(嗑—磕)4.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自诩:夸耀。

玄虚:文中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B.国粹:精华。

残羹冷炙:烤肉。

大度:气量宽宏。

C.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礼尚往来:崇尚、重视。

蹩进:跛着脚走进去。

D.仪节:礼节。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明确:C(蹩进,形容走进时鬼鬼祟祟的样子)5.对文中“送去主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把中国的东西送给外国人,以搞好中外关系的思想。

B.指把中国的东西送给外国人,以搞好中外关系。

C.指送东西给外国人,以显示中国的地大物博。

D.指中国对外交流中的媚外政策。

明确: D6.理解“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一句中的“捧”字,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心翼翼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珍惜。

B.庄重虔诚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自豪。

C.诚惶诚恐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媚外的奴颜。

D.郑重恭敬的神态,表现“大师”们良好的修养。

明确:B(做这道题要注意作者的态度。

鲁迅在文章第一段叙述的主要是“只要送出去”而没有拿来的文化守旧的社会背景;幽默讽刺的也只是国民政府文化输出的寒酸而绝不是文化输出本身,正常国际文化交流,本来都是不应该批判和讽刺的。

通过完成这道题,我们既能体会鲁迅语言的幽默讽刺,又能体会鲁迅语言的分寸感。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1.鲁迅,原名 后改名。

中国现代、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鲁迅最杰出的是 创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故事新编》(历史小说)散文集: 二、疏通课文 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冠冕堂皇 散文诗集:自诩 孱头蹩进玄虚脑髓2.阅读课文,思考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吝啬【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 的写作特色。

2•通过分析课文,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

3•领会“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懂得“拿来主义”基本精神的现实意【知识链接】【写作背景】《拿来主义》是鲁迅于 1934年写的一篇杂文,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 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鲁迅感 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

针对这些情况, 鲁迅写了两篇文章。

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关于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 《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 《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关于杂文】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 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特点: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及题解常识填空 拿来主义性;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第一部分(1-4 )着重批判送去主义,揭露、谴责国民党政府在学术与文艺方面媚外卖国的行为。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导学案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它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展开课堂教学。

而拿来主义导学案则是指教师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学资源,从而快速有效地制作出高质量的导学案。

本文将从什么是拿来主义导学案、如何制作拿来主义导学案以及拿来主义导学案的优点和注意事项等方面来详细介绍。

一、什么是拿来主义导学案拿来主义导学案是指教师通过参考他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借鉴现成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案,制作出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导学案。

拿来主义的理念源于“拿来主义”这一词汇,意思是从外部获取优秀资源,并进行合理利用。

在教学实践中,拿来主义导学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准备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以及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如何制作拿来主义导学案制作拿来主义导学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在制作导学案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2.搜索优质资源: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教学资源库、教学社区等途径搜索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

在选择资源时,应注意选择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资源。

3.分析和评估资源:在将拿来的教学资源纳入导学案中之前,教师需要对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估,确保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

资源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包括资源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丰富度以及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等方面的考虑。

4.调整和定制:教师在拿来资源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定制。

例如,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因素,对资源进行适当删减、增补或修改。

5.整合和组织:最后,教师需要将各个资源进行整合和组织,形成一份完整的导学案。

导学案中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活动、学习任务、评价方式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三、拿来主义导学案的优点拿来主义导学案有以下几个优点:1.节省教师制作时间: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学资源,可以大大减少教师制作导学案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苏教版-语文-高一 《拿来主义》导学案1

苏教版-语文-高一 《拿来主义》导学案1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拿来主义》导学案1【学习目标】能说出对“拿来主义”内涵的理解,并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了解鲁迅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态度。

【学习重难点】对“拿来主义”内涵的理解。

【学习过程】模块一情境引读知人论世,粗略了解写作缘起。

文章写于1934年6月4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帝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部分青年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两种错误倾向。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

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模块二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文本,思考:什么是“拿来主义”?(用笔勾画原文)2、第一部分(1—6):第二部分(7—10):模块三重点研讨一、对待文化遗产,作者主张实行“拿来主义”,文章一直到第7节才写了“拿来主义”,那么与“拿来主义”相对的还有哪些主义?写这些“主义”有什么作用?二、齐读第1节,思考: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起笔?举出“学艺”上的三个例子有什么作用?三、读第3、4两节,思考:以尼采为例是要论述什么道理?四、思考:1、“抛来”、“抛给”、“送来”各指什么意思?2、第6节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3、第7节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模块四拓展应用课外阅读鲁迅《坟》等杂文集,体会作者杂文的语言风格,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体会文章。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第一课时)年级:高一编写:林必生改编吕晓花审定:高一备课组日期:2013-5-22【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抓住关键句理清全文写作思路。

(2)理解本文的题旨和送去主义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查找资料和阅读“知识链接”中的有关材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通过课前独学,理清全文写作思路。

(3)通过讨论、展示等方式,理解本文的题旨和送去主义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批判性地看待和接受事物的意识。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他的杂文集有《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取自“租界”二字的一半。

鲁迅曾经住在一个有“半租界”之称的区域。

“且介亭”表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含愤慨之情。

2、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自诩.(xǔ)残羹.(gēng)冷炙.(zhì)冠冕.(miǎn)脑髓.(suǐ)孱头..(lìn sè)..(càn)蹩.进(bié)吝啬2、这是一篇议论文,请找出本文体现观点的句子。

(完整版)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

(完整版)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

(完整版)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2)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

导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导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基础积累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2、背景介绍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3、给加点字注音:冠冕..()玄.虚()蹩.进()..堂皇()吝啬残羮.冷炙.()脑髓.()孱.头()自诩.()掘.起()磕.头()徘徊..( ) 蹩.进()譬.如()国粹.()guān miǎn lìnsè xuán bié gēng zhì suǐ càn xǔ jué kē páihuái bié pì cuì4、解释词语,并解释加点词语。

《拿来主义》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拿来主义》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拿来主义》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拿来主义》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拿来主义》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拿来主义,顾名思义,是“拿来”的主义。

亦即,在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时,通过集齐他人的经验、方法、技术或成果,并应用于自身的过程。

此种方式的优点显而易见: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减少错误、拓宽视野、提升创新等。

而在当今高速发展、资源丰富的信息时代,拿来主义不仅具有实际意义,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方式。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拿来主义,本文将通过名师导学案的方式,针对高一必修上的相关知识点和学习要求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指导思想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让拿来主义的意义更加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必须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充分发挥拿来主义所具有的优势和作用。

具体而言,应事先了解问题的性质,察看当前所处的环境和资源,明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找到相应的好方法和信息,最终整合出适合自己的最佳解决方案。

二、具体操作1、开展案例分析案例:公司在开展新项目时,需要采用一种可行的管理方式,以保证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解析:(1)先建立项目小组,明确各自的角色和任务;(2)查看相关的行业资料,了解其他同类项目的经验和做法;(3)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进行实地考察和先期试点;(4)持续跟踪和评分,及时调整和纠正问题;(5)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并录用到公司的标准流程中。

2、展开小组讨论讨论主题:如何在学校生活中实践拿来主义?解析:(1)每名学生都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蒐集和提炼能力,可以选择和关注那些既符合自己兴趣、又能带来实践价值的信息来源,如电影、音乐、书籍、新闻、论坛等。

(2)每名学生还应该具备开放、协作、分享的意识和能力,可以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启发等方式来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教学思路1、理清文章思路;2、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并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走近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且介亭的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关于杂文: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特点: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写作背景: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着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预习字词:1、注音:自诩.()残羹.()冷炙.()譬.如()给.与()礼尚.往来()脑髓.()孱.头()蹩.进()糟粕.()瞌.睡()冠.冕堂皇()吝啬.()国粹.()茅厕.()徘徊.()磕.头()故弄玄.虚()暴殄.天物()高屋建瓴.()2、改正别字辨解()残羹冷灸()礼上往来()嘻笑怒骂()针贬时弊()自栩()陷井()积重难反()暴唳恣睢()祖上荫功(二、课堂活动(一)通读全文,并为文章划分层次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二)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2)“拿来”的方法是什么?①“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②“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分为三种:有益无害(即“鱼翅”)的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总之根据人民的利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对于那种“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即那种“全盘继承”论者,作者投以蔑视和厌恶(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3)为什么要“拿来”?“拿来主义”对于创新民族新文化的重大意义,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占有”、“挑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创造出新文艺要推陈出新,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作者说:“没有拿来,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第二课时(三)研读全文(1)本文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1)②比喻论证(8、9)——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③类比论证(3)——用同类事物相比较④对比论证(8、9)——用性质相反的事物作比较⑤1-7段的论证方法——因果论证(2)提问: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明确:“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种类表现实质孱头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左派幼稚病患者废物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3)大宅子里有些什么?各指文化遗产中的哪些内容?认真阅读第九段文字,填写表格同时思考运用此论证说明有什么作用?喻体本体鱼翅外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鸦片外国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部分烟枪和烟灯外国文化中没有使用价值但适当保存一点可以作反面教材的部分姨太太外国文化中反动腐朽应该完全摒弃的部分(讨论,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四)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 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要“拿来”(2)怎样“拿来”?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3)“拿来”有何意义?建设民族新文化(4)怎样才能“拿来”?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创新三、巩固提高阅读并回答问题中国人是怎么了?如今的消费越来越高档餐厅、时装屋、卡拉OK等,都朝豪华奢侈大踏步前进消费如同①发狂的牛,再也不听指挥了社会尚属初级阶段,如此挥霍消费怎么得了?有识之士站出来,首先劝告消费者:你有钱也没必要乱花呀,还不如用来修公园、修足球场、盖民房哩;转身又向商家忠告:算算账,中国的大款毕竟是少数,热闹一阵最终没人买东西,你就不怕折本吗?道理正确,语言清楚,就是效果甚微我们的有识之士,仿佛②拽着牛尾巴,正被消费狂牛拖着走呢真是无可奈何牛奔去引导消费,关键③牵住牛鼻子牛鼻子在哪里?累进所得税法,正是引导消费的牛鼻子但是这牛鼻子也是不好牵的政府职能不转变,体制不改革,税法也会成为一纸空文牵牛鼻子又脏又累,还要冒着被牛角顶一家伙的危险,官员情愿吗?还是④执牛耳者更潇洒!执牛耳者,诸侯会盟时,割耳滴血入酒盅的领导也当盟主,比做牧童气派多了,高贵多了,虽然指挥不了牛,但座次保持了牛尾只能炖汤,执牛耳者只能显威风,牛鼻绳能牵牛,却要当社会的放牛娃真难选择!1.指出比喻修辞的本体①发狂的牛:盲目消费的热潮④执牛耳者:面对消费热潮不敢正确引导的人2.指出下面论证了什么观点②拽着牛尾巴:被消费热潮拖着走③牵住牛鼻子:想要正确引导消费的方法3.作者用比喻论证要论证什么?反对什么?想要正确引导消费,必须要做牵牛鼻子的人,批评了在消费热潮面前畏首畏尾,被盲目拖着走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来主义》导学案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抓住关键句理清全文写作思路。

(2)理解本文的题旨和送去主义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查找资料和阅读“知识链接”中的有关材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通过课前独学,理清全文写作思路。

|(3)通过讨论、展示等方式,理解本文的题旨和送去主义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批判性地看待和接受事物的意识。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他的杂文集有《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取自“租界”二字的一半。

鲁迅曾经住在一个有“半租界”之称的区域。

“且介亭”表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含愤慨之情。

?2、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自诩(xǔ)残羹(gēng)冷炙(zhì)冠冕(miǎn)脑髓(suǐ)孱头(càn)蹩进(bié)吝啬(lìn sè))2、这是一篇议论文,请找出本文体现观点的句子。

第五自然段:“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3、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请你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对待文化遗产问题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和意义。

(二)课堂学习|1、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态度(提示:抓住关键动词体会)“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

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2、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若“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

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3、“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4、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先提出“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两种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错误做法,把它们驳倒,也就自然引出了自己的正确主张,“拿来主义”也就顺理成章地立住了脚,这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破得彻底,立得更稳。

二是“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拿来主义”的观点更加突出。

《拿来主义》导学案2【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含义。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

、(3)学习鲁迅杂文的讽刺、反语的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展示等方式,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含义,把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通过课文研读,揣摩本文讽刺、反语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批判性地看待和接受事物的意识。

【知识链接】》1、比喻论证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

“喻巧而理至”,由于这种方法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运用时要注意所用的比喻必须恰当。

例如:论“压力”诚然,压力给人以紧张、重负,让人感到烦燥、焦灼,甚而痛苦难受,以致于弱者压垮了、摧折了,这便是一些人憎恶它的原因吧。

然而,我要说,压力是一种意志的磨刀石,是一种进取的推动力,是一种成功的催化剂。

青年人的成长、成材需要压力,生活中还是多一点压力好。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飘悠悠”。

只要给你的肩头压上一副重重的担子,你就会走得更快、更稳,一步一个脚印。

矿山工人的机电钻靠后面的压力,才能钻入坚硬的岩石;钉子没有重锤敲击的力,又怎能钻进坚实的壁缝呢(比喻论证)物性如此,人事也是这样。

陈毅老总有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有了风霜冰雪的威压凌逼,松柏才进化得凌冬不凋、青翠挺直。

青少年朋友,不要再憎恶压力、逃避压力,要积极乐观地迎接它。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世间最顽固,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自我’假如你战胜了‘自我’,便战胜了一切。

”这话确是至理名言。

这里的“自我”即指一个人自身思想、性格、品质上以及灵魂深处隐藏着的种种毛病和弱点——诸如惰性、依赖、自由散漫、贪图安逸、自卑、自负等等。

要战胜“自我”的确是不易的,除了主观的自我努力外,最有效的莫过于来自外部的压力。

2、反语反语的含义: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反语的用途主要有:①直接表达禁止和压制时,以反话表达正面的意思。

②面对荒谬不硬加驳斥,而是谬上加谬,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而达到归谬目的。

③正面语言难以表述强烈情绪时,以此语表达加强效果。

④通过颠覆既定习惯,产生幽默。

它的主要形式有:反话(正话反说)、反讥(反话正说)、骂话(以写示爱、明褒暗亵)、气话(明褒实贬)、俏皮话(反规则的幽默)等等。

如:它们还有人类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人工合成物,在实验室里配置而成,在自然界找不到与它们相似的东西。

《寂静的春天》“聪明才智”运用“反语”警告人类,这种“聪明才智”配制出许多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人工合成物,这些物质一旦造成污染,自然界根本无法消除。

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给大自然带来的致命的破坏给予了强烈地批判。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1、在对待文化遗产过程中,文中所言错误的做法是怎样的正确的做法又是怎样的一是“孱头”式做法,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

这是逃避主义者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做法。

二是“昏蛋”式行为,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这是虚无主义者不分好坏、盲目排斥、全盘否定、割断历史的行为。

三是“废物”式行为,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是投降主义者指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行为。

2、背景介绍了本文主要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可是8、9两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却谈什么大宅子之类的问题。

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8、9两段,把这一段内容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想想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应该怎样对待。

这是运用了什么论语方法用“宅子”比喻文化遗产,“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姨太太”比喻封建腐朽的产物。

对鱼翅我们要使用;对鸦片、烟枪烟灯我们要存放,对姨太太我们要毁灭。

(二)课堂学习>鲁迅杂文的语言很有特点,措辞表述耐人寻味。

请分析下列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1、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奚落,嘲讽。

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捧”,何其郑重、恭敬,活画出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

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勾画出大张旗鼓、自鸣得意的丑陋之态。

“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用反语进行强烈的讽刺,“进步”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

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而且这样地只会炫耀、自大而不知学习人家先进的东西,只能导致更加落后。

这也暗示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用反语进行强烈的讽刺。

“丰富”和“大度”都是媚外求荣的借口,是自欺欺人的疯话,突出了当局的自高自大。

“丰富”其实是贫乏,“大度”其实是背叛出卖。

/(三)拓展延伸1、秦朝有一个人叫优旃[zhān],他非常善于运用反语讽谏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便想大规模地扩建皇家苑囿,东起函谷关,西到陈仓县,在这大片土地上放养飞禽走兽。

这么一来,不知有多少老百姓要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了。

这一天,朝中正在商议这件事,优旃一听,就对秦始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旃一边说着,一边还低头弯腰,两手做出长角的模样,模拟起麋鹿顶的动作来。

秦始皇看了,不禁笑了起来,这件事也就作罢。

请你运用反语,补写出优旃的话。

答案:(示例)好哇!真是好主意!大王,还可以再在里边多放养一些麋鹿,这样一则方便大王打猎,二则若是有敌寇来侵犯,我们就可以让糜鹿用长角去顶他们,看他们怕不怕!2、近年来在文化界出现了“日韩电视剧潮流”;青年人热衷于过圣诞节等“洋节”,有些同学喜欢吃洋快餐,如“麦当劳”“肯德基”等,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观点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外国的物质和文化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