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才和就的语义指向研究

合集下载

才和就的区别

才和就的区别

才和就的区别浅谈副词“才”“就”在语句运用中的区别副词“才”的语义系统概括为:语义后指:时间短—限制意义(量小);语义前指:时间晚—限制意义(量多)——加强语气副词“就”的语义系统概括为:语义前指:时间多—限制意义(量少);语义后指:时间短—限制意义(量少)——加强确定语气。

“才”表示事情在不久前发生,即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短,“就”表示很短时间以内即将发生。

“就”和“才”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一个事件实际发生的状况跟预期的状况不一样,但二者的方向相反。

“就”表示实际位于预期之后,而“才”表示实际位于预期之前。

1.副词“就”与“才”在不同语句中的语义比较。

(1)“就”表示一个事件实际发生的时间先于预期的时间,“才”表示后于。

例:1.他1950年就到北京来了。

2.他1950年才到北京。

1.是指他到北京的时间早于说话人预期的时间,即说话人以为他1950年后才到北京来。

2.他到北京的时间晚于说话人的预期,说话人以为他1950年前就到北京了。

(2)“就”表示一个事件持续的时量少于预期的时间量,“才”表示一个事件实际持续的时间量多于预期的时间量。

例:1.他学习骑自行车,学了两个下午就学会了。

2.他学习骑自行车,学了两个下午才学会。

1.表示学习时间少于预期的时间,即预期时间要多于两个下午。

2.表示学习时间要多于预期时间,即预期学习时间要少于两个下午。

(3)“就”表示参与事件的物体的数量少于预期的数量。

“才”表示参与事件的物体数量多于预期的数量。

例:1.他吃了两碗就不吃了。

2.他吃了两碗才不吃。

1.表示本以为他要吃的物量要多于两碗。

2.表示以为他要吃的物量少于两碗有出乎意料之意。

(4)“就”表示可选择的物种很多,而实际上选择的物种只有一个或几种。

“才”不能用于这种情况。

例:他就看小说,不看别的。

(5)“就”表示促使一个事件发生的条件有很多,而事件主体实际选择的条件只是其中的一个。

“才”表示要促使一个事件发生现有的条件还不够,必须还有另外的条件。

限定副词“只”、“就”、“才”的句法、语义分析

限定副词“只”、“就”、“才”的句法、语义分析

限定副词“只”、“就”、“才”的句法、语义分析摘要:“只”、‘‘就”、‘‘才”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三个限定副词,有时可以通用,但并非对等。

本文主要讨论限定副词“只”、‘‘就”、“才”在句法、语义方面的异同。

首先从三个副词的基本语义着手,分析其语义特征,找出三者差别;接着结合语义指向,归纳三者的句法分布,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限定副词;范围;只;就;才范围副词是对外汉语副词教学中的重点,其中表示限定的范围副词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外国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原因在于在很多工具书在释义方面都认为它们意义相同,用法相近,差别不大。

如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关于范围副词“就”的释义为:“限定范围;只”;而对另一个范围副词“才”的解释为:“表示数量少,程度低;只”。

“语法教学时如果类属、规则、意义等关系太抽象概括,学习者的类比和衍推就容易出现问题”。

在范围副词的习得中,由于缺乏语言实践操作具体的标准和尺度,外国学生很容易发生误代偏误。

例如:(1)学习汉语就能一点一点地学,不能着急。

(正:学习汉语只能一点一点地学)(2)才你一个人去,可以吗?(正:只你一个人或就你一个人)(3)我们不要做就说不干的人。

(正:只说不干)本文拟在现有文献基础上,从具体语料入手,对限定范围副词“只”、“就”、“才”进行句法、语义考察,分析它们的使用条件及规律,增强对三者的解释力,以期更好地指导教学。

一、语义特征考察1、“只”、“就”、“才”的语义特征本义是引申义产生的依据。

限定副词“只”、“就”、“才”都是由古汉语实词虚化而来的,要想区别三者的语义特征,就有必要追根溯源,找出它们的本义,梳理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揭示词义的系统性,从而更科学、全面地概括其语义特征。

综合各种工具书和语法著作的释义,我们对三者的词义解释如下:只:本义表示鸟一只,随后引申为单一,接着又进一步虚化为限定范围、确定范围,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具体分为:限制与动作有关的事物;限制动作本身以及动作的可能性;同时还限定数量和程度,表示数量少,程度轻。

副词才和就的语义指向研究修订稿

副词才和就的语义指向研究修订稿

副词才和就的语义指向研究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副词“才”和“就”的语义指向研究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学号:姓名:方皓玥指导老师:刘伶俐摘要:“才”和“就”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高且在用法上有所联系和区别的副词,因此针对“才”和“就”的义项作为切入点,进行语义指向分析,并进行对比,得出:副词“才”在表示“刚刚”、“量多”、“表示强调或肯定”、“表示只有在某种情况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时为前指;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只,仅仅”、“量少”时为后指。

副词“就”在表示“强调事情很早已经发生”、作为范围副词时限制范围义和“就”前动词/名词有联系、加强肯定的“就+动/形”结构,强调主语已符合谓语所提要求时为前指;“立刻,马上”、作为范围副词(一般情况下)、加强肯定的“就+是(在)”结构和“就+动”结构,表示意志坚决,不容改变、表示“承接上下文得出结论”时为后指。

副词“才”和“就”在限制范围量小时语义指向都为后指,而在其他情况下两者语义指向并不相同。

关键词:语义指向;副词;对比;才;就一、“语义指向”的界定汉语语法学界关于语义指向分析的产生有着比较一致的看法:语义指向分析产生于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并且这对世界语言学来说是一个贡献。

那么什么是语义指向呢?这一点学术界亦有诸多论断,不过大体是一致的。

以下三个说法从不同方面对语义指向进行了说明:周刚(1998)在《语义指向分析刍议》中指出所谓语义指向就是指句子中某一个成分跟句中或句外的一个或几个成分在语义上有直接联系,其中包括了一般所认为的语义辖域。

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有一致又有不一致的现象。

即语义指向主要考虑句法上非直接成分之间所发生的语义上的直接联系。

[1]程树铭(2013)亦在相关论文中说明任何一个句子的组成成分之间总是同时并存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

副词“才”与“就”在句法中的异同

副词“才”与“就”在句法中的异同

副词“才”与“就”在句法中的异同摘要在现代汉语中,“才”与“就”是使用频率很高,而又具有着复杂意义和用法的副词。

有关副词“才”与“就”的研究很多,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才”与“就”在句法应用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其表义类型及结合功能两个方面去探讨、分析“才”与“就”在句法中的用法。

“才”与“就”都属于主观性相当强的副词,具有基本相同的表义类型,但在具体的用法中,所表达的语义,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时与量两种表义类型中存在着的差异最大。

副词“才”与“就”都具有很强结合功能,但副词“才”在结合功能上更要优于副词“就”。

关键词:副词“才”“就”表义类型主观性结合功汉语是一种词根语,由于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虚词在汉语中承担着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职责。

据统计,汉语中所使用的虚词总数约700多个,与实词相比,虚词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很高,而且个性强,运用复杂。

虚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和运用复杂,构成了虚词在汉语语法中的特殊的重要性。

因此,虚词历来都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虚词词类所揭示的特点对于了解该类各虚词的用法是远远不够的。

同一类,甚至是同一小类里的虚词在用法上所存在的差异也是很大的。

例如副词“才”与“就”都可以表示时间、表示、数量、关联等等,但他们在具体的用法及所表达的意义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副词“才”与“就”的语法意义,在副词研究领域中,各家说法是不一样的。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 1980)列举了“才”的五个语义项,“就”的七个语义项;〈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北京大学中文系55、57级语言班编 1982)列举了“才”的四个语义项,“就”的六个语义项;《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侯学超 1998)列举了“才”的五个语义项,“就”的四个语义项;《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现代汉语辞系(陶然、萧良、岳中、张志东)1995)列举了“才”的五个语义项,“就”的四个语义项。

我们通过对以上四家的说法的分析、比较,最终发现关于“才”和“就”的各自用法,实质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彼此之间大同小异。

副词“都”“就”的语义指向分析

副词“都”“就”的语义指向分析

副词“都”“就”的语义指向分析副词问题一直是汉语研究中的热点。

本文有选择地对常用的两个副词“都”“就”进行语义指向的分析,或可对副词研究有所贡献。

标签:语义指向“也” “就” “都”一、什么是“语义指向”近年来,随着语法研究的逐步深入,“语义指向”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语义属于语义平面的研究内容,具体指句子某一个成分跟句中或句外的一个或几个成分在语义上有直接联系,其中包括了一般所认为的“语义辖域”。

“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是语言结构或者语言成分之间并存着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

句法结构是语法的句法方面,而语义指向是语法的语义方面。

语言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语义指向分析着重于句法关系和语法关系不一致的语法现象。

换言之,语义指向主要考虑句法上非直接成分之间所发生的语义上的直接联系。

副词一直是汉语研究中的热点。

本文试就“都”“就”两个常用副词的语义指向进行分析。

二、“都”的语义指向分析关于副词“都”,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的解释,“都”的用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a.范围副词,表总括;b.语气副词,相当于“甚至”;c.时间副词,相当于“已经”。

下文只讨论作为范围副词的“都”。

“都”所总括的对象一般在“都”前,也可以在“都”后。

例如:(1)粥和糖包都是温的,糖包里的白糖部分已经凝结成砂状。

(2)小朋友都笑了。

(3)他们都长了半头,也显得更知道和大人合作了。

(4)桌子,那儿童桌子很矮,她一迈腿不费劲就能站上去,那样抓我打我都易如反掌。

(5)我们看不透其中的内容,不知道前边有什么在等着他,无论好坏他都得一一受着。

(6)楼道里很黑,方超一路都在啜泣。

(7)花果草坪遍地枯黄——看到哪里都是一幅曝光不足的照片。

(8)这孩子心里明白着呐,什么都懂。

(9)谁都知道。

(10)都谁知道?(11)都什么地方?(12)跟小朋友打架,顶撞阿姨,从保育院往外跑,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承认错误后都可以原谅。

副词才和就的语义指向研究报告

副词才和就的语义指向研究报告

副词“才〞和“就〞的语义指向研究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学号:2021134117 :方皓玥指导教师:伶俐摘要:“才〞和“就〞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高且在用法上有所联系和区别的副词,因此针对“才〞和“就〞的义项作为切入点,进展语义指向分析,并进展比照,得出:副词“才〞在表示“刚刚〞、“量多〞、“表示强调或肯定〞、“表示只有在某种情况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时为前指;表示“事情发生或完毕得晚〞、“只,仅仅〞、“量少〞时为后指。

副词“就〞在表示“强调事情很早已经发生〞、作为围副词时限制围义和“就〞前动词/名词有联系、加强肯定的“就+动/形〞构造,强调主语已符合谓语所提要求时为前指;“立刻,马上〞、作为围副词〔一般情况下〕、加强肯定的“就+是〔在〕〞构造和“就+动〞构造,表示意志坚决,不容改变、表示“承接上下文得出结论〞时为后指。

副词“才〞和“就〞在限制围量小时语义指向都为后指,而在其他情况下两者语义指向并不一样。

关键词:语义指向;副词;比照;才;就一、“语义指向〞的界定汉语语法学界关于语义指向分析的产生有着比拟一致的看法:语义指向分析产生于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并且这对世界语言学来说是一个奉献。

那么什么是语义指向呢?这一点学术界亦有诸多论断,不过大体是一致的。

以下三个说法从不同方面对语义指向进展了说明:周刚〔1998〕在?语义指向分析刍议?中指出所谓语义指向就是指句子中某一个成分跟句中或句外的一个或几个成分在语义上有直接联系,其中包括了一般所认为的语义辖域。

句法构造和语义构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有一致又有不一致的现象。

即语义指向主要考虑句法上非直接成分之间所发生的语义上的直接联系。

[1]程树铭〔2021〕亦在相关论文中说明任何一个句子的组成成分之间总是同时并存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句法构造关系和语义构造关系。

但这种关系并非一一对应:其一,一样的句法构造关系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构造关系;其二,不同的句法构造关系可以表示一样的语义构造关系。

副词“才”、“就”、“都”的主观量研究的开题报告

副词“才”、“就”、“都”的主观量研究的开题报告

副词“才”、“就”、“都”的主观量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中文中有很多常用的副词,如“才”、“就”、“都”等,它们在句子中具有很重要的语义功能。

其中,“才”、“就”、“都”三个副词在表达方式上有些相似,但在语义上有很大的区别。

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它们所指代的数量大小不同,即它们在主观量上的差异。

本研究将从主观量的角度出发探究这三个副词的用法。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汉语中“才”、“就”、“都”三个副词在主观量上的差异。

通过考察这三个副词在不同的语境下的使用情况,探究它们在语言交际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它们所引发的信息交流方面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语料库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利用语料库对这三个副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它们在语言中的实际应用。

然后通过实验的方式,考察不同语境下被试对这三个副词的不同理解程度,探究它们在主观量上的差异。

四、预期结果
本研究最终预期得到的结果是,这三个副词虽然在表达方式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语义上存在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主观量的大小上。

并且,这种差异在不同的语境下表现得不一样。

通过对这三个副词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语言交际中的实际运用,从而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

副词才和就的语义指向研究报告

副词才和就的语义指向研究报告

副词才和就的语义指向研究报告
副词是一类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词语,它可以进一步描
述或限定句中其他词的语义。

其中,“才”和“就”是两个常用的副词。

下面是关于“才”和“就”的语义指向的研究报告:
1.“才”的语义指向研究:
“才”通常表示后面的动作、状态具有较晚或较迟的发生,用于表达
一些行为或情况出现所需要的时间较长。

例如,“他昨天开始学习,今天
才能掌握这个知识点。

”研究也揭示了“才”在修饰动词时的时序指示作用,它暗示前后两个动作或状态的先后次序。

此外,“才”的语义还包含着程度和标志性的意味。

在程度上,“才”表示发生的时间晚,数量少,程度低,表达限制、不足或不完全等含义。

例如,“他才做了几道题,就放弃了。

”标志性的意味体现在“才”强调
一些行为或情况是意外或突然发生的,具有意外性或对比性的语义指向。

2.“就”的语义指向研究:
“就”通常表示一些动作或情况在较早或较快的时间发生,用于表达
一些行为或情况出现所需要的时间较短。

例如,“他才开始学习几天,就
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研究也发现,“就”在修饰动词时表示速度、顺序
或提前等含义。

同时,“就”还具有转折、比较和对比的语义指向。

在转折方面,它
表示与预期相反的情况发生,起到突出或强调的作用。

例如,“他一直没
有自信,可是考试就取得了好成绩。

”在比较和对比方面,它表示事物或
情况的不平衡或不对称,表达了程度或数量上的突出差异。

以上是对“才”和“就”的语义指向的简要研究报告,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就”与“才”主观量对比研究

“就”与“才”主观量对比研究

“就”与“才”主观量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主要探讨了汉语中的两个常用副词“就”和“才”在表达主观量时的对比研究。

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就”和“才”在表达主观量时的不同用法和语义特征,以及它们在语境中的具体表现。

本文将对“就”和“才”的基本语义进行梳理,明确它们在表达主观量时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接着,通过对语料库中的实际用例进行分析,本文将深入探讨“就”和“才”在表达主观量时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包括它们在句中的位置、与其他词语的搭配以及所表达的主观量的程度和范围。

本文还将对“就”和“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包括不同文体、不同语域以及不同语境下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这些语境的细致分析,本文将进一步揭示“就”和“才”在表达主观量时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对“就”和“才”在表达主观量时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总结,提出相关的解释和看法,以期对汉语副词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也希望能够为汉语学习者和使用者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就”和“才”这两个常用的副词。

二、“就”与“才”的主观量表达“就”和“才”在汉语中都是常用的副词,它们在表达主观量时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法。

主观量是指说话者对量的主观评价和态度,包括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

这种主观评价通常是通过对比、强调或夸张等方式来实现的。

我们来看“就”的主观量表达。

“就”在表达主观量时,通常用于强调数量的少或小,即主观小量。

例如,在句子“我就吃了两个苹果”中,“就”强调了吃的苹果数量少,表达了说话者对数量的主观评价。

“就”还可以通过与“只”“不过”等词语的搭配使用,进一步强调主观小量。

与“就”不同,“才”在表达主观量时,通常用于强调数量的多或大,即主观大量。

例如,在句子“我才看了三个小时的书”中,“才”强调了看书的时间长,表达了说话者对时间的主观评价。

“才”还可以通过与“就”“已经”等词语的搭配使用,进一步强调主观大量。

除了上述基本用法外,“就”和“才”在表达主观量时还可以受到语境、语调等因素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角度下留学生“就”和“才”的偏误分析

认知语言学角度下留学生“就”和“才”的偏误分析

认知语言学角度下留学生“就”和“才”的偏误分析在中文中,“就”和“才”是两个非常常用的词语,它们在表达中往往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在留学生中,很多人会出现对这两个词的误用。

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留学生对于“就”和“才”的误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原因。

我们来看一下“就”的用法。

在中文中,作为副词时,“就”有表示”表示顺理成章,预料之中“等意思。

例如:“你吃饭了吗?”“我就吃过了。

”这里的“就”表示吃饭是一个预料之中的行为。

“就”还可以表示一个比较的意思,例如:“他比他弟弟高一岁,所以他就比他弟弟高。

”这里的“就”表示因为年纪大一岁,所以更高。

而“才”则有表示时间、条件和结果的意思。

当表示时间时,它通常用在以“还不”引导的反问句中,例如:“你才来?”表示对方来得时间比较晚。

作为条件或结果,它通常用在“只有……才……”的结构中,例如:“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这里的“才”表示只有努力学习的条件下,才能取得好成绩。

在留学生中,很多人会经常将“就”和“才”混淆使用。

一个常见的误用是将“就”错误地用于表示条件或结果的情况下。

他们可能会说:“只有坚持,就能成功。

”这里应该使用“才”而不是“就”,因为“只有坚持”是一个条件,而不是一个预料之中的结果。

类似地,他们可能会说:“他只有17岁,就在大学读书。

”这里也应该使用“才”,因为在中国,年纪17岁上大学是比较年轻的,不是一个预料之中的结果。

造成这种误用的原因可能是语言习得阶段的差异。

在母语中,留学生可能没有类似于“就”和“才”用于条件和结果的区别。

因为在他们的母语中,可能并没有像“只有……才……”这样的结构。

在学习中文过程中,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区别,而只是简单地将“就”和“才”当作副词使用。

在口语交流时,很多留学生更注重表达意思,而不太在意语法的准确性。

他们通常会选择使用熟悉的词语,而不去纠结于正确的用法。

这也导致了对于“就”和“才”的误用情况。

副词“才”与“就”核心语义的对比分析

副词“才”与“就”核心语义的对比分析

副词“才”与“就”核心语义的对比分析
杨晓霞
【期刊名称】《德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0)1
【摘要】当客观事实与说话人心理预期偏离时,副词“才”与“就”都是言者主观小量立场的表达手段。

句中只有一个表量的成分时,其出现在“就”或“才”之后,并与该副词在语义上密切相关,体现主观小量。

两个副词的不同之处在于,句中出现两个与量相关的成分时,其分居副词前后,“才”仍只与其后的量相关,“就”却与其前的量相关。

另一个与副词无关的表量成分仅用作对比来凸显量之小。

副词“才”与“就”这一核心语义并不受语义指向和焦点位置的影响。

焦点和两个副词一样,都是凸显言者立场的手段,其作用是激活相关预设,以顺利展开会话涵义推导,传达言外之意。

【总页数】5页(P52-56)
【作者】杨晓霞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H146
【相关文献】
1.限定副词“只”、“就”、“才”的句法、语义分析
2.程度副词TOTALLY和FULLY的语义韵对比分析——一项基于BNC和CLEC语料库的研究
3.时间副词
“就”“再”“才”的语义、语法分析4.时间副词“就”“再”“才”的语义、语法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认知语言学角度下留学生“就”和“才”的偏误分析

认知语言学角度下留学生“就”和“才”的偏误分析

认知语言学角度下留学生“就”和“才”的偏误分析“就”和“才”是汉语语法中非常常用的词汇,但是对于许多外国人来说,这两个词往往是难以理解和运用的。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偏误是由于外语学习者所拥有的语言认知结构与目标语言中不同的概念和语言规则产生的。

一、“就”和“才”的语义分类在汉语中,“就”和“才”具有多种不同的语义,因此外语学习者需要掌握多种使用场景。

1. “就”的语义(1)表示下降:如“就要下雨了。

”(2)表示强调:如“就是这个问题。

”(3)表示条件:如“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清华大学。

”(4)表示不超过、刚刚好:如“这个任务就需要两个人完成。

”(5)表示时间:如“我会在开会之前就到达。

”(1)表示肯定:如“他才是真正的英雄。

”(2)表示意外:如“我还以为你才刚刚出门呢。

”(3)表示数量小、程度低:如“他才学了一个月的汉语。

”(4)表示顺序:如“他必须先做完才能回家。

”二、外语学习者的偏误分析1.将“就”和“才”视为连词许多外国学习者将“就”和“才”视为连词引导结果状语、条件状语和让步状语,却不懂得它们作为副词的用法。

这一偏误源于外语学习者所习得的语言认知结构,他们在母语中习惯性地将“because”或“therefore”等连词作为结果状语,因此误认为“就”和“才”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而实际上,“就”和“才”的作用是副词,用来修饰谓语动词,表示时间、程度、数量等。

2.过度使用“就”和“才”许多外国学习者自觉在口语和写作中过度使用“就”和“才”,因为他们通常认为在中文中,这两个词可以增加语言的美感和质量。

但事实上,过度使用这两个词不仅会影响表达清晰度,而且还可能显得夸张和不自然。

3.语言学习者对语境理解不足外语学习者在使用“就”和“才”时,通常会站在他们母语的角度来进行语言的思考和应用,而没有考虑到汉语本身的语境含义。

这种偏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对语境的识别能力,二是缺乏对汉语语法规则的深入理解。

副词才和就的语义指向研究报告

副词才和就的语义指向研究报告

副词才和就的语义指向研究报告副词"才"和"就"在汉语中有着特定的语义指向。

下面是一个关于这两个副词语义指向的研究报告。

1.引言副词在语言中发挥着重要的修饰功能。

"才"和"就"是汉语中常见的副词,它们具有特定的语义指向。

本文旨在研究这两个副词的语义指向,并分析其用法和含义。

2.方法本研究使用语料库和语法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搜集大量的实例句子,分析这些句子中"才"和"就"的用法和含义,以确定它们的语义指向。

3.结果与讨论3.1"才"的语义指向"才"常常表示一个事情发生的晚于预期或期望。

它强调一些事件或状态出现在一些时间点之后。

例如:"他十岁才学会骑自行车",其中"才"表示了一个晚于预期的学会骑自行车的时间点。

3.2"就"的语义指向"就"则表示一个事情发生的早于预期或期望。

它强调一些事件或状态出现在一些时间点之前。

例如:"他五岁就学会骑自行车",其中"就"表示了一个早于预期的学会骑自行车的时间点。

3.3语义指向的适用范围虽然"才"和"就"在语义上呈现相反的指向,但它们的使用范围有所不同。

"才"通常用于表示时间上的延迟或推迟,而"就"则用于表示时间上的提前或过早。

4.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方向本研究主要集中于"才"和"就"的时间语义指向,但这两个副词还有其他语义用法和指向,如"才"表示程度的强调,"就"表示条件或前提的限定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和细化这些语义指向,并考虑其在不同语言背景下的差异。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摘要副词“就”和“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它们在时间、数量、范围等方面的使用中有交叉现象。

本文着重从义项、句法、语义和与“了”的隐现来论述“就”与“才”在时间、数量、范围方面的异同,探究其原因。

关键词就才了语义语义指向“就”和“才”是一对词义复杂,用法灵活的多功能副词,国内外语法界通常把“就”和“才”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相关研究有很多。

代表性的研究王还的文章《“就”和“才”》侧重对有关“就”和“才”的的语言事实的描写和说明。

他认为“就”字句和“才”字句在语义上是对立的,但在一定语境下可以变得意义相同。

从形式上讲,“就”字句和“才”字句中“就”和“才”常常可以互换,但事情并不总是这样,有时我们只看到“就”,看不到相应的“才”,反之亦然。

而法国学者白梅丽的文章《现代汉语“就” 和“才”的语义分析》则通过明确“就”和“才”的语法意义对一些问题做出解释,侧重从分布特征和语义特点等方面研究“就”和“才”。

后来张谊生《多功能副词“才”的综合研究》从语义焦点与表量作用的角度对这两个副词进行深入考察。

认为“就”和“才”是双指副词,“才”的增值强调、减值强调(即主观大量、主观小量)是与其语义指向相关联的。

当表示前一种意义的时候,“才”指向其前面的成分;当表示后一种意义的时候,“才”指向其后面的成分,并且两种不同的意义与“才”的两种不同语义指向相关联,因此,“就”与“才”有同有异。

张旭《估价副词“就”和“才”的语用过程分析》则着重讨论了“就”、“才”句中出现实际语境和不出现实际语境两种句法条件下“就”和“才”的语用过程。

他认为“实际偏离预期”是“才”和“就”的核心意义,而且“从语用的立场看,则可以说,‘就’只有一种用法,‘才’也只有一种用法。

许多词典和汉语语法著作通常把‘就’和‘才’的词汇意义分析为若干个义项”,这些不同的义项是“就”和“才”的核心意义“在语用过程中所引出的多种语境变体”。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

1 / 12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摘要副词“就”和“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它们在时间、数量、范围等方面的使用中有交叉现象。

本文着重从义项、句法、语义和与“了”的隐现来论述“就”与“才”在时间、数量、范围方面的异同,探究其原因。

关键词就才了语义指向“就”和“才”是一对词义复杂,用法灵活的多功能副词,国内外语法界通常把“就”和“才”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相关研究有很多。

代表性的研究王还的文章《“就”和“才”》侧重对有关“就”和“才”的的语言事实的描写和说明。

他认为“就”字句和“才”字句在语义上是对立的,但在一定语境下可以变得意义相同。

从形式上讲,“就”字句和“才”字句中“就”和“才”常常可以互换,但事情并不总是这样,有时我们只看到“就”,看不到相应的“才”,反之亦然。

而法国学者白梅丽的文章《现代汉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则通过明确“就”和“才”的语法意义对一些问题做出解释,侧重从分布特征和语义特点等方面研究“就”和“才”。

后来张谊生《多功能副词“才”的综合研究》从语义焦点与表量作用的角度对这两个副词进行深入考察。

认为“就”和“才”是双指副词,“才”的增值强调、减值强调(即主观大量、主观小量)是与其语义指向相关联的。

当表示前一种意义的时候,“才”指向其前面的成分;当表示后一种意义的时候,“才”指向其后面的成分,并且两种不同的意义与“才”的两种不同语义指向相关联,因此,“就”与“才”有同有异。

张旭《估价副词“就”和“才”的语用过程分析》则着重讨论了“就”、“才”句中出现实际语境和不出现实际语境两种句法条件下“就”和“才”的语用过程。

他认为“实际偏离预期”是“才”和“就”的核心意义,而且“从语用的立场看,则可以说,‘就'只有一种用法,‘才'也只有一种用法。

许多词典和汉语语法著作通常把‘就'和‘才'的词汇意义分析为若干个义项”,这些不同的义项是“就”和“才”的核心意义“在语用过程中所引出的多种语境变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词才和就的语义指向研究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副词“才”和“就”的语义指向研究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学号:姓名:方皓玥指导老师:刘伶俐摘要:“才”和“就”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高且在用法上有所联系和区别的副词,因此针对“才”和“就”的义项作为切入点,进行语义指向分析,并进行对比,得出:副词“才”在表示“刚刚”、“量多”、“表示强调或肯定”、“表示只有在某种情况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时为前指;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只,仅仅”、“量少”时为后指。

副词“就”在表示“强调事情很早已经发生”、作为范围副词时限制范围义和“就”前动词/名词有联系、加强肯定的“就+动/形”结构,强调主语已符合谓语所提要求时为前指;“立刻,马上”、作为范围副词(一般情况下)、加强肯定的“就+是(在)”结构和“就+动”结构,表示意志坚决,不容改变、表示“承接上下文得出结论”时为后指。

副词“才”和“就”在限制范围量小时语义指向都为后指,而在其他情况下两者语义指向并不相同。

关键词:语义指向;副词;对比;才;就一、“语义指向”的界定汉语语法学界关于语义指向分析的产生有着比较一致的看法:语义指向分析产生于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并且这对世界语言学来说是一个贡献。

那么什么是语义指向呢?这一点学术界亦有诸多论断,不过大体是一致的。

以下三个说法从不同方面对语义指向进行了说明:周刚(1998)在《语义指向分析刍议》中指出所谓语义指向就是指句子中某一个成分跟句中或句外的一个或几个成分在语义上有直接联系,其中包括了一般所认为的语义辖域。

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有一致又有不一致的现象。

即语义指向主要考虑句法上非直接成分之间所发生的语义上的直接联系。

[1]程树铭(2013)亦在相关论文中说明任何一个句子的组成成分之间总是同时并存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

但这种关系并非一一对应:其一,相同的句法结构关系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其二,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可以表示相同的语义结构关系。

语义指向分析产生的缘由首先在于结构层次分析或者说直接成分分析的不足。

[2]陆俭明(1996)指出实际上,根据句法研究的需要,只有补语、修饰语(定语和状语)、谓语的语义指向值得考察。

[3]副词最主要的语法特征即副词都能做状语,有部分程度副词(很、极—好得很,好极了)还能做补语。

因此在语义指向的研究中,副词是主要研究对象。

本文便选择了“才”和“就”这两个副词进行语义指向的研究,选择这两个副词的原因是“才”和“就”在语义上对立,但在一定语境下也可以意义相同进行互换,这两个副词联系较为紧密。

二、副词“才”的语义指向研究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1999年)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王自强主编,1998年1月第一版),“才”的副词语义大致可以分为:A.时间副词。

(a)刚刚,表示事情在前不久发生;(b)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

B.范围副词。

(a)表示“只”、“仅仅”;(b)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C.语气副词,表示肯定、强调。

D.表示只有在某种情况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

“才”既可前指也可后指,但“才”是单指向副词,即在一个句子中,“才”的语义指向只有一个。

下文会讨论“才”作为副词每一个义项的语义指向。

(一)作为时间副词作为时间副词,“才”有两个义项,当它表示“刚刚,事情才发生不久”时,既可放在单句中,也能放在前一小句,后一小句用“就”呼应,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如:(1)我才从上海回来不久。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2)你才来就走,忙什么呢(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3)这是他们在莫干山消夏的纪念品,前几天断了线,新近才换好的。

(茅盾《创造》)(4)老刀出生时,折叠城市才建好两年。

(郝景芳《北京折叠》)例(1)中“才”放在单句中,表示的是“刚刚”的意思,意即“刚刚回来”,“才”指向后面的“回来”这个动作;例(2)中“才”也表“刚刚”,放在前一小句,和“就”呼应,即“你刚刚来便要走”,因此“才”是指向后面的“来”这个动作的;例(3)中,“才”在句中表达“刚发生不久”的意思,所以是“刚换”,“才”指向的是后面的“换”这个动作;例(4)中,句子的意思是“老刀出生时,折叠城市刚刚建好过了两年”,在句中“才”便是指向后面的“建好”。

当“才”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时,前面会有表示时间晚、历时长的词语,或有问原因的疑问句词,如:(5)他过去家里穷,十五六岁才开始学文化。

(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6)都十二点了,他才睡觉。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7)“爸常说:醉中始有‘全人’,始有‘真人’,今天我才深切的体认出来了。

”(茅盾《创造》)(8)直到建成的日子高楼如活人一般站立而起,他们才像惊呆了一样四处奔逃,仿佛自己生下了一个怪胎。

(郝景芳《北京折叠》)(9)你为什么这会儿才说呢(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例(5)中,“才”有着“事情发生地较晚”的意思,句子中隐含着有“十五岁开始学文化”这个行为开始的时间要晚于说话人的意愿,那么“才”在这里实际上是强调了“十五岁”这个时间,因此“才”指向的是前面的“十五岁”。

例(6)这个句子中也隐含有说话人的意愿,即不满“他”睡觉这个行为发生地比自己预设的时间要晚,那么“才”实际上也是对“十二点”进行了一定的强调,“才”指向的是前面的“十二点”;例(7)中,“今天我才深切的体认出来了”,揣摩说话人的上一句话,便知“才”在这里是表示“体认出来”这个行为发生地晚了,因此“才”在本句中应当是指向前面的“今天”的;例(8)中,结合上半句,也可以推论出“才”是说明“奔逃”这个行为发生在“高楼如活人一般站立而起”之后,何况在前面还有一个“直到”进行了时间上的说明,那么“才”便是指向前面的“直到建成的日子高楼如活人一般站立而起”这个时间的;例(9)中,“才”的前面有问原因的疑问词语,句中问的是“这会儿说”的原因,而“才”在句中所担任的角色就是表达出说话人对于“这会儿说”这个行为发生的时间晚于自己的预设的意愿,因此“才”是针对“这会儿”这个发生的时间的,那么“才”在例(9)中指向的便是前面的“这会儿”。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当“才”表示“刚刚”时,“才”是指向后面的行为的;而在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的时候,更多的是强调了句中分布在“才”前面的发生或结束的时间,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当表示时间短,刚刚的时候,“才”是语义后指,而在表示时间晚的时候,“才”是语义前指的。

(二)作为范围副词“才”作为范围副词时,表示“只、仅仅”、“数量少,程度低”的意思。

如:(10)这孩子才十来岁,懂的事情可多呢!(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11)我才看了一遍,还要再看一遍。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12)他在垃圾道里躲了一昼夜才等到空间敞开。

(郝景芳《北京折叠》)例(10)中,“才”是一个范围副词,是“只,仅仅”的意思,句子中,“才”强调了“十来岁”这个词,表示了“年龄这么小,居然懂了这么多”的意思,因此“才”指向的是后面的“十来岁”;例(11)中,“才”则是“数量低、程度小”这个义项,强调了“一遍”数量太少,因此指向的便是后面的“一遍”。

例(12)中情况略微不同,数量词在“才”的前面。

从语境分析,实际上是有着“一昼夜”有点多的意思,那么当数量词换到前面,则隐含了“量多”的意味,并且强调了前面的数量词。

又如:(13)我吃了三碗饭才不吃了。

(14)我足足数了好几遍才数清楚。

从全句分析,例(13)中隐含了已经吃得够多了的意思,而例(14)中更有“足足”二字可以佐证。

那么可以分析出,当“才”作为范围副词时,限制意义为“量小”、“程度低”的时候,“才”的语义指向为后指,而当“数量词”在“才”前面时,“才”有着强调“量多”的意思,是为前指。

(三)作为语气副词“才”作为语气副词使用时,用于强调确定语气,有“才+形+呢”、“才+(是)……”、“才+(不)+动+呢”三种结构,如:(15)你才(是)死心眼儿!(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16)先人后己,公而忘私,这才像个领导呢!(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17)让我演坏蛋,我才不干呢!(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18)另三千万人靠贩卖衣服食物燃料和保险过活,但绝大多数人心知肚明,垃圾工才是第三空间繁荣的支柱。

(郝景芳《北京折叠》)例(15)中,“才”是语气副词,表示肯定或强调,在例(15)中,有“才+[是]……”的句型,含有“别的不是”的意思,那么就有“你是”而“别人(尤其是说话人)不是”的意思,那么强调的就是主语“你”,指向的就是前面的“你”;例(16)和例(15)有相似之处,句中含有“别的不像”的意思,那么强调的就是作为并列主语的“先人后己,公而忘私”,因此“才”指向的就是前面的“先人后己,公而忘私”;例(17)是“才(+不)+动+呢”的结构,在肯定句中很少用,强调的便是“才”后面否定的行为的具体内容,即“演坏蛋”这个行为,所以“才”为语义前指;例(18)和例(15)是一样的情况,因此也是语义前指,指向“垃圾工”。

从例(15)到例(18)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当“才”作为语气副词表示强调或肯定时,为语义前指。

(四)义项为“只有在某种情况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才”表示“只有在某种情况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时,用于后一小句,前一小句通常有“必须,要;因为、由于;为了”配合,如:(19)大家为了帮助你,才提这些意见。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20)学习应该主动,不要等别人叫了才来。

(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21)现在几个当红的人物,当初都是先到第三空间做管理者,然后才升到第一空间。

(郝景芳《北京折叠》)例(19)中“才”表达着“因为某种情况而产生了结果”的意思,即“大家因为想要帮助你产生了来给你提意见这个结果”,或者说是“为了配合某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中“才”强调的是前面的“某种情况”还是后面产生的“结果”,则要考虑说话人重音放在哪里,一般来说,重音都是放在前面的“情况”或者“原因”上,所以“才”为前指;例(20)和例(21)是一样的情况,因此“才”表示“因为某种情况或某种原因而产生结果”时,一般为语义前指。

(五)小结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才”指向的都是句内成分,作为一个单指向副词,在一个句子中,“才”要么前指,要么后指。

具体情况如下表:表1:副词“才”的语义指向义项语义指向语义指向前指语义指向后指时间副词刚刚是否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否是范围副词只,仅仅否是量少否是量多是否语气表示强调或肯定副词是否表示只有在某种情况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是(一般情况下)否(一般情况下)三、副词“就”的语义指向分析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1999年)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王自强主编,1998年1月第一版),“就”的副词语义大致可以分为:A.时间副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