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东干渠土建施工第Ⅰ标段
施工控制网布设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红岭灌区工程东干I标施工项目部
2016年2月28日
一、工程概况
东灌区系统的控灌面积为131.84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78.96万亩,保灌面积40.57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31 万亩。渠首由总干渠分水闸分水,设计流量为40.0m3/s,加大流量46 m3/s,灌溉定安、琼海、文昌和海口等4 个市县的24 个镇与8 个农场区域内的耕地。渠首设计水位为125.537m,加大水位为125.778m,渠道底高程为122.025m。
东干渠设 3 条分干渠、20 条支渠、2 条水库补水渠、1 个水库补水口及15条干斗等42 个分(补)水口,分别设置相应的分水闸控制流量,干渠全长145.93km。
本工程第1标段为桩号0+000~27+551 段是连接1#渡槽首端至16#渡槽渐变段首端的渠段,全长27.551km,设计流量为40m3/s,加大流量46.0m3/s。本段渠系共布置有渡槽14座、倒虹吸1座、暗涵1座、隧洞1座、节制泄水闸3座、分水闸2 座等渠系建筑物。
二、控制网布设原则
2.1平面控制网原则
2.1.1各级GPS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
2.1.2各级GPS网的布设应根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2.1.3各级GPS网最简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表1的规定。
表1
2.1.4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
2.1.5各级GPS网按观测方法可采用基于A级点、区域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临时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等的点观测模式,或以多个同步观测环为基本组成的网观测模式。网观测模式中的同步环之间,应以边连接或点连接的方式进行网的构建。
2.2高程联测原则
2.2.1A、B级网应逐点联测高程,C级网应根据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要求联测高程,
D、E级网可依具体情况联测高程。
2.2.2 A、B级网点的高程联测精度应不低于二等水准测量精度,C级网点的高程联测精度应不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精度,D、E级网点按四等水准测量或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进行高程联测。各级网高程联测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按GB/T l2897或GB/T l2898规定执行。
2.2.3水准联测点应均匀分布整个测区,未知点正常高程的求解因采用内插的方法。
三、控制点要求
3.1、布设点位要求
3.1.1点位周围+15º以上天空无障碍物,避免周围有强烈反射无线电信号的物体,如玻璃幕墙、水面、大型建筑等。
3.1.2远离电台、发射塔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距离应大于200米,离高压线、变电所等的距离应大于50米。
3.1.3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测量和联测。
3.1.4地面基础条件稳定,便于点的保存。
3.1.5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局部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
3.1.6选好点后应按合理的方法给GPS点编号。
3.1.7待标石埋设稳定,没有下沉,或现场浇灌的标石凝固后2~3天方可观测。
3.2起算点并网要求
3.2.1起算点数目越多,GPS网和原有网的吻合越好,但会损失现有GPS网的测量精
度,起算点为3~5个时,既能保证两坐标系的一致,又可保证GPS网的测量精度。
3.2.2起算点在GPS网中应该均匀分布,避免分布在网中的一侧。
3.2.3EDM测距边作为起算边长时,数量在3~5条为宜,但是EDM边的两端点高差不应过大。
四、控制网布设
4.1、测区等级定位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控制点精度以及现场施工精度要求,红岭灌区工程东干I标施工区域控制网等级采用E级。
GPS网以同步三角网的形式连接扩展,构成具有一定数量独立环的布网形式,不同的同步图形间有若干公共点连接。三角网图形几何结构强,具有较多的检核条件,平差后网中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比较均匀。
4.2、基本作业要求
4.2.1为保证GPS测量精度,采用载波相位静态相对定位作业模式,E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E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注:观测时段长度应视点位周围障碍物情况、基线长短而作调整,可不观测气象要素,但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
4.2.2由于本干渠27.551km,线路较长,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需要延渠道全线施工外附近再进行加密控制点,在施工期间要保证交通通行,交通干扰大,测量点不易保护。根据上述情况可知,加密工作不能一次性完成的,需要根据工程的进度不断增加和完善,以达到各项施工任务的全方位控制,较好的完成本工程的测量工作。
(1)首次加密控制网沿干渠两侧在原控制点之间加密,缩短点间距,增加通视清晰度和避让车辆等障碍物的干扰,满足地形测量和前期开挖。
(2)二次加密与复测控制网沿开口线外布设,主要满足各种特征建筑物的砼结构施工测量要求。
(3)三次加密控制网主要满足墩台、槽墩、渡槽施工,因为此工程作业面较多交叉施工,通视条件有限,因此本次加密点布设于墩顶。
4.3、GPS卫星预报和观测调度计划
4.3.1保证GPS作业观测工作顺利进行,保障观测成果达到预定的精度,提高作业工
效,在进行GPS外业观测之前,应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预报表应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最佳观测卫星组、最佳观测时间、点位图形几何强度因子等内容。
4.3.2编制预报表所用概略位置应采用测区中心位置的经、纬度。
4.3.3作业组在观测前应根据参加作业的GPS接收机台数、网形及卫星预报表编制作业调度表,其内容应包括观测时间、测站号、测站名称以及接收机号等项内容。
4.4、观测准备
4.4.1每天出发工作前应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仪器及其附件是否携带齐全。
4.4.2作业前应检查接收机内存是否充足。
4.4.3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作业员到测站后应先安置好接收机使其处于静置状态,然后再安置天线;
(2)天线可用脚架直接安置在测量标志中心的铅垂线方向上,对中误差应小于3mm。天线应整平,天线基座上的圆水准所泡应居中;
(3)天线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定向误差不宜超过±5°。
4.5、观测作业要求
4.5.1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以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当情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应经作业队负责人同意,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计划。
4.5.2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应连接无误,接收机预置状态应正确,然后方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
4.5.3各观测时段的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记录在手簿。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手簿备注栏中。
4.5.4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作业人员可根据仪器液晶屏或指示灯了解仪器的工作状态,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数量、卫星号、电源状况、数据采集情况等。
4.5.5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以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
4.5.6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4.5.7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和手机等通讯设备;雷雨过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