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力》教案及反思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教案
小学 科学 粤教版 四年级下册《认识大气压力》反思
![小学 科学 粤教版 四年级下册《认识大气压力》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7462d9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5.png)
《认识大气压力》微反思大气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气体。
但是它却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大气压力更是无法想象其存在。
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大气压力的存在,本节进行了玩一玩吸盘的实验,从中发现被牢牢吸在物体上的密秘;通过对塑料板盖着装满水的瓶子,瓶子倒立,塑料板不会掉下来的分析,学以致用。
通过提出疑问和观察马德堡半球实验,强调研究科学要克服困难,实践求真理。
最后布置利用以木板、塑料板、钩码、吸盘为材料设计实验,设计可以研究的问题,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问题设计的合理性,教师要把问题设置在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上,才能有效的点拨学生,启迪学生的智慧的火花,同时,问题深度、难易要适中,能恰到好处的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考虑问题的设置时,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因才设疑。
既不可进行填空式的简单置疑,也不能把知识搞得过于繁杂、神秘,让学生不知所措,失去探究的“抓手”。
教师在科学探究中要做个聪明和“懒惰”的引导者,所以在教学中尽量引导让学生出来演示和做模拟实验,让他们对知识理解深刻,有可能改变他的人生,并能带动全班积极性和注意力。
对于新知的探究要尽量想办法让学生用已知的知识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归纳其规律,从而比较容易的理解新的知识。
在有关大气压力的呈现,课文是直接告诉学生其定义的,笔者故意埋下伏笔,巧设环节,课件开始没有展示大气压力的定义,用类比方式和让他们课前收集资料解释刚才的现象,目的是鼓励参与,提高他们分析和推理能力,这种方法也给学生以后解决问题使用类似形式带来启发。
本设计从开始到结束,都强调让学生自主探究,活用已有知识通过分析和推理获得新知。
打破传统学生实验探究模式,让学生更自由自在地学习科学。
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大气压力-市赛一等奖
![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大气压力-市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61d05e12e009581b6ad9eb95.png)
大气压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物质---空气,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此对于空气,同学们基本上都能说出它的特点,但是由于大气压力看不见摸不着,甚至在他们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有接触过它的存在,无形中增加了本节课的教学难度。
所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则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生活中存在大气压力;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用所学大气压力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探究一系列的活动,知道大气压力的存在,感受到大气压力量,也理解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
教学准备:教师教具:广口瓶、乒乓球、水、水槽、马德堡半球实验器材等学生教具:玻璃板、纸板、钩码、挂钩、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有趣的实验,提出问题(1)、出示一个空瓶,接着装满水,盖上一个乒乓球,再连球将杯倒过来,猜一猜乒乓球会不会掉?水会不洒?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这个问题?出示课题:大气压力二、亲身感受,解决问题1、(出示——吸盘)这是什么?看吸盘是什么模样?有什么特点?(中空的圆锥形,用质地柔软的塑料制作而成)2、你在哪里见过吸盘?吸在哪里?有何作用?活动一:吸盘的秘密将吸盘轻轻放在玻璃表面上-----------对比试验----------------将吸盘按压在玻璃表面上A、吸盘的形状有什么变化?a、吸盘的形状有什么变化?B、吸盘里的空气会怎样?b、吸盘里的空气会怎样?实验记录单3、为什么在我们按压之后,吸盘就能牢牢吸在物体上呢?小结:这是因为我们地球上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在大气中的物体都会受到大气压力的影响。
(师:边讲边演示---把吸盘里面的空气挤走,就只有外面的大气产生压力,进而把吸盘牢牢压在物体上)4、在我们教室里,哪里有大气压呢?大气压力的方向?5、我想让这个吸盘吸得非常牢固,你会怎么做?(也就是说吸盘里面的空气排得越干净,吸盘外面所受到的大气压力越大)6、怎样将吸盘拿下来呢?谁有最省力的方法?活动二:分组探究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
黄山市小学科学课参评教学案例《大气压力》课堂实录及反思
![黄山市小学科学课参评教学案例《大气压力》课堂实录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edbc903a6c30c2259019ece.png)
《大气压力》课堂实录及反思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柏树小学:方华指导教师:陈玉巧教学内容:粤教版科学课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3课。
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1、科学知识目标⑴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⑵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目标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⑵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努力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尝试的探究精神,能主动完成实验,专注地参与讨论,培养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并能体验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⑵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提出问题师:(先出示一空瓶子,盖上一张纸,用手压住)倒过来纸会掉下来吗?生:会。
(教师演示:纸掉下来)师:(再出示一装满水的瓶子,盖上一张纸用手压住)倒过来,纸会掉下来吗?生:不会。
它被水吸住了。
(师操作,纸没有掉下来)师:为什么两次的现象不一样呢?这其中有什么奥秘?这节课我们来探索这个问题?(二)、亲历探索,解决问题师:(出示一吸盘)这是什么?玩过吗?生:是吸盘,玩过。
师:怎么玩?生:可以把它吸在玻璃上。
师:还能吸在哪里?试一试。
(生活动后汇报)生1:可以吸在书上。
生2:可以吸在手上,不过一会儿就掉下来。
生3:可以吸在文具盒上。
(有金属的,有塑料的)生4:可以吸在墙上。
……师:你在哪里见过吸盘?吸在哪里?做什么用?生1:我在厨房里见过,吸盘吸在墙上,用来挂一些锅勺什么的。
生2:我在卫生间里看过,吸在瓷砖上,用来挂一些布,一些卫生间里的用品。
生3:我的房间里有。
吸在墙上,用来挂装饰品。
生4:有的司机把吸盘吸在玻璃窗上挂一个中国结。
……师:生活中许多地方用到了吸盘,来挂一些物件。
那么怎样才能使吸盘牢牢的吸在一些物体上的?它的密秘在哪里?请同学们再次玩一玩吸盘,并仔细观察。
(一会儿,学生举手)生1:我发现吸盘只是放在玻璃上是吸不住的,必须把吸盘里的空气挤走,它才能吸上去。
生2:我发现必须要把里面的空气尽量挤走,吸盘变瘪了,这时就能牢牢地吸在物体上面。
小学 科学 粤教版 四年级下册大气压力
![小学 科学 粤教版 四年级下册大气压力](https://img.taocdn.com/s3/m/90a9b42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b.png)
《大气压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3课《大气压力》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教材中在本节课设计了“活动1吸盘的秘密”、“活动2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活动3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三个活动以及“讨论:吸盘吸在什么物体上才吸得最牢,挂得最多”、“资料:马德堡半球实验”五部分的内容。
前两个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知道大气压力的存在,以及归纳出吸盘能吸紧物体的条件和方法;“讨论”作为探究活动的延伸,让学生对吸盘在物体的表面有进一步的了解;“资料”中介绍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前人对科学的发现所作出的贡献。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大气压力的认识感性对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科学领域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自主建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感知大气压力的方向,了解大气压的大小。
2.懂得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
3.意识到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1.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大气压力的存在,感知大气压力的大小。
2.培养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出发,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不在于研究吸盘能够吸紧物体的条件和方法,而是在“吸盘”这一研究载体的基础上,增加了“注射器”和“覆杯实验”的探究,理念如下:1.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关注学生“为什么”,所以,能动手做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
2.在教学中,按照“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逐一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科学-四年级下册-常见的力(大气压力)-粤教科技版-黄艳莺-旗北小学
![科学-四年级下册-常见的力(大气压力)-粤教科技版-黄艳莺-旗北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fc22c8d45ef7ba0d4a733be9.png)
---------------------------------------------------------------最新资料推荐------------------------------------------------------科学-四年级下册-常见的力(大气压力)-粤教科技版-黄艳莺-旗北小学大气压力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了解大气压力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衣钩、挂图或投影、能挂在衣钩上的物体、投影仪、马德堡半球实验情景、大气压的应用投影片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纸板、水。
学生准备材料:玻璃杯、自然实验盒(注射器、挂钩)、橡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利用大气压力原理的有吸盘的塑料衣钩。
2、谈话: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塑料挂钩)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用他来挂衣服或炊具等物体)?怎么用它?(使劲按在墙壁或玻璃等比较平的物体上挂钩就会贴在上面了。
3、演示:1 / 8(1)将带吸盘塑料挂钩按在黑板上或窗玻璃上,用它来挂衣服或其它物体)。
(2)让小朋友们上来拉一拉,看看是否很粘。
(3)请小朋友们拿出学具袋中的一个塑料碗来按在课桌上,体会一下是不是很粘。
4、谈话:为什么这个塑料挂钩掉不下来呢?为什么你们把塑料碗按在课桌上要用一定的力才能把这个碗拔下来呢? 5、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有吸盘塑料挂钩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力(1)讲述:为了弄清吸盘的秘密,我们来做个试验。
(2)演示实验:拿一只玻璃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盖住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
(先不要松手)(3)提问:松开手后,纸板会不会掉下来?杯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学生发表意见后,松手)(4)学生分组实验。
(同上)(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讨论: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水为什么流不出来?是什么力量把纸板压得紧紧的?(希望学生能说出是大气压力)空气的压力是---------------------------------------------------------------最新资料推荐------------------------------------------------------ 往什么方向压的?(启发学生说出是由下往上压)(7)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们把自然实验盒中的注射器拿出来,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口,把活塞往外拉。
《大气压力》教学设计
![《大气压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a4b2d5a6c30c2258019e88.png)
《大气压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粤教版科学课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3课。
二、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1.科学知识目标⑴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⑵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目标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⑵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努力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尝试的探究精神,能主动完成实验,专注地参与讨论,培养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并能体验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⑵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师生准备:吸盘、钩码、针筒、水、矿泉水瓶。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讲述:上课,同学们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上一节新课。
(准备板书时突然发现黑板上有一个吸盘档住了)。
咦,哪位同学把这内个吸盘吸在这里的。
(用手去拔,很难拔下来):老师的手有点滑,哪位同学上来帮帮忙?2.提问: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你拔这个吸盘是手有什么感觉?容不容易拔?(看来有点难),大家想不想试一试?3.讲述:以小组为单位,把吸盘吸在实验桌的玻璃台面上,每一位同学都是试拔一拔,有什么感觉和发现。
4.学生进行汇报。
5.提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很容易地把吸盘给拔下来。
6.学生汇报。
7.提问:为什么用手轻轻地把吸盘的边缘轻轻地橇一下,吸盘就轻而易举地拔下来?8.引入课题:大气压力(板书)(二)亲历探索,解决问题1.想一想:将吸盘紧紧按压在玻璃表面,吸盘的形状发生什么变化?吸盘里的空气会怎么样?为什么把吸盘里的空气压走,吸盘就能吸在玻璃上了?2.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这些现象说明什么科学道理?3.讲述:大气压力。
地球周围有一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
在大气中的物体都会受到大气压力的影响。
4.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吸盘能够吸在黑板上,很难拔下来。
那么吸盘吸在什么物体表面上吸得最牢固?能挂起的物体最重。
你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
5.学生讨论。
如何设计实验进行证明?6.学生汇报。
《大气压力》教学反思
![《大气压力》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4377a2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4.png)
•••••••••••••••••《大气压力》教学反思《大气压力》教学反思《大气压力》教学反思1赵义华老师上的《大气压力》这节课用情景引入,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老师为学生提供较充欲的自主探究时间和足够的空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做吸盘能牢牢地吸在玻璃板上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明白了是因为受大气压力的缘故。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实验小组都有小组长,由小组长做好小组的安排,实验、讨论,共同探究,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有自己的分工,还要与同学讨论,听取不同意见,并且在合作和交流中得到鼓励和承认。
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有利于形成开放、开朗的良好个性品质,获得成功与自信。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给学生创造了自由、和谐、平等、开放的科学探究环境,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
但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发言还不够热烈。
教师应让学生多讨论,让学生多举手发言,老师对回答好的学生多给予表扬鼓励。
《大气压力》教学反思2大气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气体。
但是它却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大气压力更是无法想象其存在。
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大气压力的存在,本课进行了两个实验活动,即在玩一玩吸盘中发现被牢牢吸在物体上的密秘;又通过猜测和实际挂一挂的活动,亲身体会到一个小小吸盘,却有大大吸力的神奇所在——大气压力的'存在。
选择有结构性的活动材料。
木板、玻璃、吸盘等材料是学生很熟悉的物体,在选择木板时有意识的选择了表面比较粗糙的和表面油漆过很光滑的。
在活动中,学生发现同是木板实验数据却相差很大,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冲突,引发了思考:只要是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并尽量挤走吸盘里的空气,就会让吸盘牢牢地吸在上面。
这同时也体现了大气压力神奇的一面,从而让学生深深体验到科学的无穷魅力,以及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大气压力得奖
![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大气压力得奖](https://img.taocdn.com/s3/m/b09c5c217f1922791788e885.png)
《大气压力》教学设计黟县宏村学校汪平一、教学内容粤教科技版四年级下册第13课《大气压力》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通过实验观察,初步知道大气压力的存在。
2.通过对比实验,了解物体的表面越光滑,吸盘吸的越牢的原因。
(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大气压力。
难点:实验现象观察和记录的指导,实验结论的分析总结。
四、教学过程(一)问题情景1.游戏:杯子装满水,放上一张纸倒过来,纸能吸上,这是为什么?2.出示书上主题图:小小的吸盘挂衣钩吸在瓷砖上,可以挂不少东西。
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吸盘,它吸在哪里,有什么用?3.提出问题:吸盘没有涂上胶水,为什么能牢牢地吸在瓷砖上呢?(二)活动一:吸盘的秘密1.出示吸盘的实物观察:吸盘的样子是怎样的?2.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1)把吸盘轻轻放在玻璃上,吸盘能不能吸上?(2)把吸盘紧紧地按压在玻璃上,吸盘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吸盘能不能吸在玻璃上呢?3.思考:为什么把吸盘里的空气压走,就能吸在玻璃板上呢?4.课件演示吸盘能吸住玻璃是大气压力的作用。
(三)活动二: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1.吸盘吸在玻璃上能挂几瓶水?⑴猜一猜能挂几瓶水?⑵教师演示实验,证实吸盘吸在玻璃上挂几瓶水?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来,教师给他们分分工,一人提着实验材料,一人吸上吸盘并挂上袋子,一人放矿泉水,另一人数瓶数,给其他组做示范,学会分工合作。
⑶学生发现实际吸盘挂的瓶数比猜测的多,谈体会感受。
2.吸盘吸在瓷砖和木板上挂的瓶数会一样多吗?⑴我们用刚才的方法分工合作,试一试吸盘吸在瓷砖和木板上分别能挂几瓶水?⑵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先完成的小组派代表上台填数据。
⑶仔细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瓷砖上的数量比木板上多,我们来摸一摸瓷砖和木板的表面看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光滑的物体表面吸盘吸得更牢?⑷可能会有小组把吸盘粘上水来实验,这样挂的瓶数会比其他组多,引导学生发现粘上水能增加吸盘的吸力。
小学 科学 粤教版 四年级下册《认识大气压力》教案
![小学 科学 粤教版 四年级下册《认识大气压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47559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e.png)
13 认识大气压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
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
教学重点: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
教具准备:演示实验准备:杯子、塑料板。
分组实验准备(每组):学具吸盘(4个),学生自带各种吸盘。
研究讨论资料。
其它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一猜魔术:塑料板盖着装满水的杯子,杯子倒立,会出现哪些现象?。
2、导出本节课研究课题,让学生对课题提出一些想研究的问题。
(板书:13 认识大气压力)二、通过吸盘实验,初步感知大气压力的存在1、玩一玩让学生看研究讨论资料卡,小组组织研究。
(提示当两个吸盘吸在一起时再拉开,感觉又怎样)2、讨论玩吸盘的过程,吸盘的形状变化,是否和空气有关。
3、通过学生自己课前收集资料分析实验现象。
4、课件解释“大气”和“大气压力”(强调有空气就会产生大气压力)(板书:大气→大气压力)5、让学生重新分析吸盘能吸在某些物体表面上原因:内外大气压力的差别,外面的大气压力把吸盘压在物体表面,而不是吸盘本身吸住物体表面。
三、通过刚学的大气压力知识,分析现象。
1、刚学的大气压力知识,分析魔术:塑料板盖着装满水的杯子,杯子倒立,塑料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2、学生提出对大气压力的其他疑问。
3、视频: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强调研究科学要克服困难,实践求真理。
四、利用大气压力知识,尝试发明创造和。
1、让学生说说生活里利用大气压力的其他例子。
2、让学生利用大气压力,设想创造发明。
3、欣赏别人创造发明。
五、课后设计实验,研究大气压力的大小,为第二课时的研究准备。
1、以木板、塑料板、钩码、吸盘为材料可以设计什么实验,研究什么问题?2、设计文字或图表。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大气压力》说课稿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大气压力》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d37b76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a.png)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大气压力》说课稿粤教版四年级科学《大气压力》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大气压力》。
一、说教材《大气压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常见的力》中的第三课。
本课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大气压力应用实例的观察,分析,以及相应的实验探究,要求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并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探究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准备:杯子水厚纸片等分组实验准备:吸盘玻璃片铁文具盒钩码木板磁带盒CD盒实验记录单等其它准备:课件没有针头的注射器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感知大气压力的存在,第二课时认识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本节课中我把探究大气压力的存在和大小作为学习的核心,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三、说教法学法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取了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由于大气压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在客观上就增加了学生认知大气压力的难度。
所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则成为本课的关键之一。
四、说教学过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五大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他们对那些具有神秘色彩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并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
针对这一点,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有关大气压力的小游戏,我拿来一个没有针头的注射器,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神奇的注射器,因为它会听我的话,如果有人来拉活塞的话,我说能拉开它就能拉开,我说不能拉开他就不能拉开。
小学 科学 粤教版 四年级下册《大气压力》教学设计
![小学 科学 粤教版 四年级下册《大气压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b963ab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7.png)
《大气压力》教案一、教材分析《大气压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常见的力》的第三课。
本节课的科学知识学习目标是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和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个瓶中吹气球的实验直观的让学生知道大气压力的存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探究。
再通过观看《大气压力》的视频来认识大气压力的形成、温度和湿度对大气压力的影响等课外知识。
在这基础上让瓶中吹气球实验升级,呈现不同状态下大气压力对气球的作用,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理,让学生活学活用。
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2、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可乐瓶、气球、视频、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师:你会像汤姆猫一样吹气球吗?生:太简单了。
师:那把气球塞到瓶子里你又能吹大吗?试一试。
出示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让学生尝试实验。
(意图:通过师生谈话引出实验,学生觉得吹气球很简单,把气球塞到瓶子里吹也应该很容易吹大,但实验结果跟猜想完全不同,会激发起学生想探究原因的心理。
)二、观察分析,感受新知。
1、实验对比:师:下面我们来看看两位小朋友的实验,你跟谁的实验结果一样呢?(观看实验视频)2、观察、分析、质疑:师:猜一猜他们的结果为什么会不一样?仔细观察两个瓶子,你发现了什么?生:②号瓶多了一个孔。
生质疑:为什么瓶子开个孔就能吹大呢?教师解析实验结果不同的原理,学生发现“原来空气也会产生压力”这一知识点。
3、学生产生新的疑问:空气中的所有物体都会受到空气的压力吗?4、出示《大气压力》视频,让学生从中获得答案。
粤教版科学四下第13课《大气压力》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四下第13课《大气压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d90cf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0.png)
粤教版科学四下第13课《大气压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四下第13课《大气压力》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的概念、作用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生活中的现象有好奇心。
但学生对大气压力的概念和原理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让他们感受和理解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力的作用。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气压力的概念、作用和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3.采用生活中的实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杯子、水、吸管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用吸管吸饮料,引出大气压力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大气压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用气球和杯子演示大气压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和视频,展示大气压力的应用,如呼吸、血压等,巩固学生对大气压力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大气压力的概念和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与大气压力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观察家里的电器设备中大气压力的应用。
2019-2020年粤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大气压力》教案附反思
![2019-2020年粤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大气压力》教案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ea48543dd36a32d73758178.png)
2019-2020年粤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大气压力》教案附反思一、教材简析:《大气压力》一课选自粤教科技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这节课包括:吸盘的秘密(引出问题),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实践活动),马德堡半球实验(历史资料),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活实例)。
整节课以最初的生活图片引出问题,且以探究问题和问题延伸为一条线,引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力,其中以探究活动最为引人注目,并提醒学生注意从生活中提问和学习。
探究专题及观点:由于本节课探究活动所需材料对于某些学校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故本人现将课本的探究活动略为改动(实验探究活动会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到),在不影响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可操作性和趣味性,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
二、学生分析:学生总体较好,活泼可爱,对事物有好奇感和探究性趣,思维灵敏,综合素质较强。
三、教学内容: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71至75页。
另外,增加一个分组实验。
四、教学策略:首先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进而通过全体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探究活动,再次联系生活实例,最后得到一般的规律和观念。
五、教学方法: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探究,教师演示实验展示,教师提问提示,学生自学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
六、教学目标:1、发现、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2、培养学生通过科学有效的实验手段来探究事物规律的学习方法。
3、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态度。
七、教学过程:1、设置疑问:(1)教师:请大家翻开书看第71页的图片,为什么吸盘能吸在墙壁上呢?学生:因为吸盘能吸在墙壁上。
教师:难道吸盘自己有吸引力吗?(2) 教师: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有没有不是这样的情况出现呢?学生:如果用东西盛住,或有东西阻挡,水才不会往下流。
教师:如果用盛满水的杯子倒过来呢?2、分组实验活动开始:分组:全班2人1组,共29组。
材料准备:每组1个塑料桶,1个玻璃杯,5张纸片(大小足够盖住杯口),半桶水。
粤教版小学《大气压力》教学设计
![粤教版小学《大气压力》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48937d770bf78a652954f6.png)
粤教版小学《大气压力》教学设计篇一: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之《大气压力》第十三课大气压力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
2.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实验操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通过实验和活动认识到大气压力。
教学准备:吸盘、托盘、钩码、胶管、水槽、注射器、吸管、可乐、口服液的吸管等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题情景:波波指着墙上的吸盘说:“吸盘没有涂上胶水,为什么也能牢牢地吸在瓷砖上呢?”妍妍观察后说:“这个小小的吸盘还可以挂不少东西呢!”几位主题人物正在讨论着这个话题。
我们很多学生也会发现这些问题,也同样会提出类似的疑问。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学习有关大气压力的知识,探究有关的科学问题。
1.图片出示教学科书的任务驱动页。
2.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有见过或者用过图示的吸盘呢?吸盘上有没有胶水?3.目的: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的实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的实际例子。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习惯。
二、活动一:吸盘的秘密看看吸盘的样子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吸盘上没有涂胶水,但是为什么能够吸在光滑的物体表面上呢?引申的问题:吸盘能吸在所有的物体表面吗?试一试,怎样才能让吸盘牢牢地吸在物体上。
1.媒体:出示吸盘的图片和实物并观察。
2.操作:让学生代表演示让吸盘吸住玻璃的做法。
3.问题:如何让吸盘可以稳稳地吸住玻璃?原理是什么?4.目的:通过实验与观察让学生知道吸盘吸住玻璃的原理,初步知道大气压力的存在。
三、活动二: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引申的问题:为什么在吸盘吸物体之前,先用清水弄湿吸盘,这样吸盘能吸得更牢呢?1.问题:吸盘放在各种物体的表现上是一样的牢固吗?它最重能挂起多重的物体?2.实验:(1)小组猜测实验现象和结果,并以此设计实验所要的用品。
大气压力-粤教粤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大气压力-粤教粤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d3f14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8.png)
大气压力-粤教粤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压力的一些概念,正确理解大气压力的含义。
2.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
3.完成小实验,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1.大气压力的含义。
2.大气压力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和影响。
四、教学内容:1.引入活动首先,老师可以带来一只塑料瓶子。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把这只塑料瓶封口后,吸住封口,为什么可以吸住呢?2.认知课在弄清吸住塑料瓶的原因后,老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是什么力量使得我们能够吸出瓶中的空气,这样就形成了瓶内的真空环境呢?通过一系列的现象的引出,让同学们自行寻找答案,然后进行讨论、总结,进而认知大气压力在生活中常见的作用。
3.小实验•装置:一个小水杯和一个导管。
•步骤:首先利用导管把水杯中的水灌满;然后将导管盖上,慢慢将导管从水中抽出,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导管里面的气泡会如何变化。
接着,再慢慢把导管再次放进水里,观察导管里的气泡情况。
最后,再从水里将导管慢慢抽出来,再次观察导管里的气泡情况。
五、教学方法:1.引入:学生探究。
2.讲解:老师纵向讲解。
3.展示:用小实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
六、教学评价:1.通过小实验,学生了解了大气压力的主要作用。
2.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大气压力概念和作用的理解情况。
七、教学后记:本节课的小实验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图片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把握好语言描述效果,引导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大气压力的存在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压力》教案及反思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教案
《大气压力》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教材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知道大气压力的存在以及大气压力的大小。
教材分析:《大气压力》是小学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常见的力》一单元的第三课。
力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第二部分《运动与力》的内容,也是物理部分最基本的知识之一。
在这部分学习内容中,需要学生知道力与运动变化的关系。
在本单元学习中,《力的现象》让学生明白了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力有大小和方向之分,知道了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力的现象存在。
大气压力是继重力之后的第二个生活中的力的现象。
本课旨在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大气压力应用实例的观察,发现大气压力的存在,再在了解其存在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的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但是由于时间原因,老师把大气压力的存在和应用分为两个课时,带领学生分别研究。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两年的科学课程,对科学课的学习方式已十分熟悉,对探究过程也能熟练地进行;对于空气,同学们都能或多或少地说出它的特点,但是由于大气压力看不见摸不着,甚至在他们的生活中,从来没有感觉过大气压力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