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合集下载

第五章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的调整

第五章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的调整
第五章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的调整
1
电力系统中负荷随时间不断变化,必须调整发电机的出力, 电力系统中负荷随时间不断变化,必须调整发电机的出力, 使之与负荷的有功功率平衡,并同时调整系统的频率, 使之与负荷的有功功率平衡,并同时调整系统的频率,使之 尽量保持不变。 尽量保持不变。 负荷无功的的变化则要求发电机和其他无功补偿设备的运 行情况作相应调整,使之满足负荷无功需求的同时,保证合 行情况作相应调整,使之满足负荷无功需求的同时, 格的供电电压质量。 格的供电电压质量。 在分配和调整各个发电机的功率时,需要考虑它们和线路、 在分配和调整各个发电机的功率时,需要考虑它们和线路、 变压器等设备的容量限制和其他条件, 变压器等设备的容量限制和其他条件,以保证设备和系统运 行的安全性。 行的安全性。 电力系统的运行费用与发电机之间的功率分配密切相关, 电力系统的运行费用与发电机之间的功率分配密切相关, 对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决策和调整时必须考虑经济性。 对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决策和调整时必须考虑经济性。以上 各点反映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经济、优质等进本要求。 各点反映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经济、优质等进本要求。 2
(1)不需燃料费,但一次投资大 不需燃料费, (2)出力调节范围比火电机组大 (3)启停费用低,且操作简单 启停费用低, (4)出力受水头影响 (5)抽水蓄能 (6)必须释放水量--强迫功率 必须释放水量--强迫功率 --
16
一、 各类发电厂的运行特点
3 核电厂
(1)最小技术负荷小,为额定负荷 ~15%。 )最小技术负荷小,为额定负荷10~ %。 (2)启停费用高;负荷急剧变化时,调节费用高; 启停 )启停费用高;负荷急剧变化时,调节费用高; 及急剧调节时,易于损坏设备。 及急剧调节时,易于损坏设备。 (3)一次投资大,运行费用小。 )一次投资大,运行费用小。

《电力系统分析》第五章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和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分析》第五章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和频率调整
负荷的变化将引起频率的相应变化,电力系统的有功 功率和频率调整大体上分一次、二次、三次调整三种。 频率的一次调整(或称为一次调频)指由发电机组的调 速器进行的,是对一次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作调整。 频率的二次调整(或称为二次调频)指由发电机组的调 频器进行的,是对二次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作调整。 频率的三次调整(或称为三次调频)是对三次负荷变动 引起的频率偏移作调整。将在有功功率平衡的基础上,按 照最优化的原则在各发电厂之间进行分配。
PG 2

0.53 0.18 0.0036

97
PL PG1 PG2 197
因此,负荷继续增加时,增加的负荷应由发电设备2承担, 两套设备的综合耗量微增率也就取决于发电设备2。
(b)PL 100MW,按最优分配时,有
PL

PG1

PG 2

0.25
0.0028
0.18
(以下简称负荷)时刻都在 作不规则变化,如右图所示。 对系统实际负荷变化曲线的 分析表明,系统负荷可以看 作是由三种具有不同变化规 律的变动负荷所组成:第一 种变化幅度很小,变化周期 短,负荷变动有很大的偶然 性;第二种是变化幅度大, 变化周期较长;第三种是变 化缓慢的持续变动负荷。
第五章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和频率调整
第五章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和频率调整
2、水力发电厂的特点 (1)必须释放水量--强迫功率。 (2)出力调节范围比火电机组大,启停费用低,且操作简
单。 (3)不需燃料费,但一次投资大,水电厂的运行依水库调
节性能的不同在不同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第五章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和频率调整
3、原子能发电厂的特点 (1)最小技术负荷小,为额定负荷10~15%。 (2)启停费用高;负荷急剧变化时,调节费用高;启停 及急剧调节时,易于损坏设备。 (3)一次投资大,运行费用小。

5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5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2.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数学模型
2) 等式约束条件:有功功率必须保持平衡的条件。 对于每个节点:
对于整个系统:
若不计网损:
2.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数学模型
3) 不等式约束条件:为系统的 运行限制。
4) 变量:各发电设备输出有功功率。
3.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的求解
一般用拉格朗日乘数法。 现用两个发电厂之间的经济调度来说明,问题 略去网络损耗。 1) 建立数学模型。
3.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的求解
2) 根据给定的目标函数和等式约束条件建立一个新的 、不受约束的目标函数——拉格朗日函数。
3) 对拉格朗日函数求导,得到最小值时应有的三个条 件:
(1)
3.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的求解
4) 求解(1)得到:
这就是著名的等耗量微增率准则,表示为使总耗量 最小,应按相等的耗量微增率在发电设备或发电厂 之间分配负荷。 5) 对不等式约束进行处理 ❖ 对于有功功率限制,当计算完后发现某发电设备越 限,则该发电设备取其限制,不参加最优分配计算 ,而其他发电设备重新进行最优分配计算。 ❖ 无功功率和电压限制和有功功率负荷的分配没有直 接关系,可暂时不计,当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 完成后计算潮流分布在考虑。
4. 用迭代法求解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
1) 设耗量微增率的初值 ; 2) 求与 对应的各发电设备应发功率 ; 3) 校验求得的 是否满足等式约束条件:
4) 如不能满足,则如
,取
,取
,自2)开始重新计算。
5) 直到满足条件。
;如
例题
5. 等耗量微增率准则的推广运用
用于解决火力发电厂与水力发电厂之间的最优分配问 题。
2) 数学表达式:
KS:称为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单位Mw/Hz。表示原动 机调速器和负荷本身的调节效应共同作用下系统频 率下降或上升的多少。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

第五章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主要内容提示本章主要讨论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和频率调整。

§5-1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一、电力系统负荷变化曲线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负荷作功需要一定的有功功率,同时,传输这些功率也要在网络中造成有功功率损耗。

因此,电源发出的有功功率必须满足下列平衡式:∑∆+∑=∑P P P Li Gi式中Gi P ∑—所有电源发出的有功功率;Li P ∑—所有负荷需要的有功功率; ∑∆P —网络中的有功功率损耗。

可见,发电机发出的功率比负荷功率大的多才行。

当系统中负荷增大时,网络损耗也将增大,发电机发出的功率也要增加。

在实际电力系统中,负荷随时在变化,所以必须靠调节电源侧,使发电机发出的功率随负荷功率的变化而变化。

负荷曲线的形状往往是无一定规律可循,但可将这种无规则的曲线看成是几种有规律的曲线的迭加。

如图5-1所示,将一种负荷曲线分解成三种曲线负荷。

第一种负荷曲线的变化,频率很快,周期很短,变化幅度很小。

这是由于想象不到的小负荷经常性变化引起的。

第二种负荷曲线的变化,频率较慢,周期较长,幅度较大。

这是由于一些冲击性、间歇性负荷的变动引起的,如大工厂中大电机、电炉、电气机车等一开一停。

第三种负荷曲线的变化,非常缓慢,幅度很大。

这是由于生产、生活、气象等引起的。

这种负荷是可以预计的。

对于第一种负荷变化引起的频率偏移进行调整,称为频率的“ 一次调整”。

调节方法一般是调节发电机组的调速器系统。

对于第二种负荷变化引起的频率偏移进行调整,称为频率的“二次调整”,调节方法是调节发电机组的调频器系统。

对于第三种负荷的变化,通常是根据预计的负荷曲线,按照一定的优化分配原则,在各发电厂间、发电机间实现功率的经济分配,称为有功功率负荷的优化分配。

二、发电厂的备用容量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电源是发电厂中的发电机,而系统中装机容量总是大于发电容t量,即要有一定的备用容量。

系统的备用容量包括:负荷备用、事故备用、检修备用和国民经济备用。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讲解第五章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讲解第五章

( i 1,2, , n)
C PGi
C Fi ( PGi )
i 1 n
dFi ( PGi ) dPGi
( i 1,2, , n)
24
不等式约束的处理

功率上下限约束
PGi min PGi PGi max

先不考虑该约束条件进行经济分配计算,若发现 越限,越限的发电厂按极限分配负荷,其余发 电厂再按经济分配。 节点电压及无功功率约束 Vi min Vi Vi max
F F1 ( PT 1 ( t ))dt
0

这是一个求泛函极值问题,一般应用变分法求解。
27
§5.2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5、水、火发电厂间的负荷经济分配

变分法求解,分段处理 等式约束: H 2. k
P
W

k t
PT 1.k PLD.k 0
( PH 2. k )t k K 2 0
弧炉、轧钢机、电力机车等冲击性负荷
调频器 频率的二次调整,由调频发电厂的机组承担
(3)变动周期最大,变化幅度最大:气象、生产、生活规律, 可预测。
根据预测负 荷,按等耗 量微增率准 则在各机组 间进行最优 负荷分配
频率的三次调整,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调 度(发电计划)
6
§5.1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dF1 ( PG 1 ) 0 dPG 1 dF2 ( PG 2 ) 0 dPG 2 PG 1 PG 2 PLD 0
等耗量微增率
1 2
21

物理意义:
dF dF2 假如两台机组微增率不等: 1 ,并且总输出功率不变, dP 1 dP 2 G G 调整负荷分配,机组 减少P,机组2增加P,节约的燃料消耗为: 1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与控制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与控制

二、电力系统负荷调节效应
1、当系统频率变化时,整个系统的有功负荷也要随着改变。 有功负荷随频率而改变的特性叫做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是负 荷的静态频率特性,也称作负荷的调节效应。
2、电力系统中各种有功负荷与频率的关系 (1) 与频率变化无关的负荷,如白炽灯、电弧炉、电阻炉和整流负 荷等。它们从系统中吸收有功功率而不受频率变化的影响。
PL a0 a1 f a2 f2 a3 f3
0.35 0.4 0.96 0.1 0.962 0.15 0.963
0.35 0.384 0.092 0.133 0.959
PL % (1 0.959) 100 4.1
KL
PL % f %
4.1 4
1.025
电力系统自动化
Pc
PB
B K
保持不变
电力系统自动化
第三章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积差调节法的特点是调节过程只能在 结束, 常数, 此常数与计划外负荷成正比。
3、机组间的有功功率分配 多机组采用积差调频法调频时,可采用集中式、分散式两种形式。
电力系统自动化
第三节 电力系统调频与自动发电控制
调频方程组
由于系统中各点的频率是相同的,各机组
m PTi 1
m PGi 1
PL
d dt
m (Wki )
1
系统的频率的变化是由于发电机的负荷与原动机输入功率之间失去平衡所致, 因此调频与有功功率是不可分开的。
第一节 电力系统频率特性
频率降低较大时,对系统运行极为不利,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
(1)对汽轮机的影响,当频率低至45HZ时,个别的叶片可能发生共 振而引起断裂事故。 (2)发生频率崩溃现象。 (3)发生电压崩溃现象,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最后导致系 统瓦解。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与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与频率调整

i1
(2)约束条件:
n
n
等式约束: 有功功率必须保持平衡
PGi PLi P
i 1
i 1
若忽略网损,则
n
n
PGi PLi 0
i 1
i 1
不等式约束: 系统的运行限制
PGi min PGi PGi max QGi min QGi QGi max Ui min Ui Ui max
解:按等耗量微增准则
1
dF1 dPG1
0.3 0.0014PG1
2
dF09PG3
PG1 14.29 0.572PG2 0.643PG3 PG1 PG2 PG3 400
1 2 3
第五章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和频率调整
5.2.1电力系统负荷的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
描述系统有功负荷随频率变化的关系曲线称为负荷的有功功率-频
率静态特性。简称负荷频率特性。
电力系统中各种用电设备与频率的关系大致如下
1)与频率变化无关的负荷,如照明,电阻炉等电阻性负荷
2)与频率变化成正比的负荷,如拖动金属切削机床的异步电动机
PL PLN
—系统频率为 —系统频率为
(2)运行中不宜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 (3)一次投资大,运行费用小。
(应二指)出各: 类发电厂的合理组合 原则(枯1水)充季分节利往用往水由源系。统中的大型水电厂承担调频任务;洪水季
节(这2)任降务低火就电转机移组给的中单位温煤中耗压,火发电挥厂高.效抽机水组蓄的作能用电。厂在其发电 期间也可参加调频.但低温低压火电厂则因容量不足,设备
束条件如下:
F1 4 0.3PG1 0.0007PG21 100MW PG1 200MW
F2 3 0.32PG2 0.0004PG22 120MW PG2 250MW

第五章第四节电力系统自动调频

第五章第四节电力系统自动调频

调频方式分析(续2)
对方式1(恒定频率控制):f =0、PtA=PLB 、 PGA=PLA+PLB 此时,就稳态值而言,A和B系统的调速器(一次调节)和负 荷调节效应均不起作用(因为f = 0,故PG =0且KLf =0), 整个系统的负荷变化( PLA + PLB )全由 A 系统的二次调节承 担。 A 系统的二次调节除了承担本系统的负荷变化( PLA )外 ,还通过联络线供给系统 B 的全部负荷变化,即联络线的功率 变化与系统B的负荷变化相等。 对方式2(恒定交换功率控制):PtA=0 、 f =PLB /B 、 PGA=PLA (A/B)PLB 此时,就稳态值而言,联络线的功率变化为零(PtA = 0) ,因此整个系统的频率变化就只决定于 B 系统的负荷变化和调 速器(一次调节)及负荷调节效应(f =PLB /B )。这时, A系统的一、二次调节及负荷调节效应均发挥作用。
第四节 电力系统自动调频
2)调频过程: 当系统频率变化时,按 Δ f 启动的调速器 会比按积差工作的调频器先进行大幅度的调 整,到频差累积到一定值时,调频器会取代 调速器的工作特性,使频率稳定在fe 。 调速器 的作用为一次调频,积差调频为二次调频。
第四节 电力系统自动调频
3)机组间有功功率的分配: 代表了系统 计划外负荷的数值 (K 是一个转换常数),在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束时,计划 外负荷是按一定比例在调频机组间进行分 配的。
4)优缺点: 1、各调频机组间的出力也是按照一定的比例 分配的。 2、在无差调频器为主导调频器的主要缺点是 各机组在调频过程中的作用 有先有后 ,缺乏 “同时性”,导致调频容量不能被充分利用。
第四节 电力系统自动调频
第四节 电力系统自动调频

第五章 电力系统有功调频

第五章 电力系统有功调频

5. 等耗量微增率准则的推广运用1) 2)根据给定的可消耗水量K2,设换算系数的初值 r2 ;(0)r2( 0 )相对应的,各个不同时刻的有功功率负荷最优分配 求与方案; 计算与这最优分配方案对应的消耗水量 K 2 ; 校验求得的 是否与给定的K2相等;( K 20 ) 时,取 r2(1) > r2( 0 ) 当 ;当 , (0) (0) K 取 K2 > K2 。

自第二步开始重复计算; 2 < K 2 (0)3) 4) 5)6)继续计算,直到求得的与给定的K2相等为止。

( K 2k )r2(1) < r2( 0 )316.网络损耗的修正目标函数 C =* t m k =1 i =1 t k =1 kFi .k ( PTi .k ) t km i =1 t j k =1PTi .k +nj = m +1PHj . k ÷ ÷(PL.k + Pk)tk+n j = m +1W j .k ( PHj . k ) K jdF i ( PTi ) dPTi dWj j1Hj(P )P ÷= 0 PTi ÷ 1 P ÷= 0 PHj ÷dP Hj32dF i ( PTi ) dPTi1 1 P ÷ PTi ÷=dWjj(P )Hj1 1 P ÷ PHj ÷dP Hj=其中P P , 为网损微增率 PTi PHj33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一.概述 § 频率是电力系统运行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直接影响着负荷的正常运行。

负荷要求频率的偏差一般 应控制在(±0.2~ ±0. 5)Hz的范围内。

§ 一般而言,系统综合负荷的有功功率与频率大致呈一次方关系。

§ 要维持频率在正常的范围内,其必要的条件是系统必须具有充裕的可调有功电源。

34频率不稳定给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带来的危害:1. v v 2. v v 3. v v对用户的影响 产品质量降低 生产率降低 对发电厂的影响 汽轮机叶片谐振(低频) 辅机功能下降(通风量,磁通密度等) 对系统的影响 互联电力系统解列 发电机解列35二. 自动调速系统及其特性关键在于利用杠 杆的作用调整汽 轮机或水轮机的 导向叶片,使其 开度增大,增加 进汽量或进水量。

第五章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第五章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若系统负荷增长到3650MW时,则有
•KL = 1.5 × ( 3650 / 50 ) = 109.5 ( MW / HZ )
•* 由此可知, KL的数值与系统的负荷大小有关.
第五章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 动调节
三、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特性
第五章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 动调节
三、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特性
•f
•PL = f(f)
•PL1 = f(f)
•fN
•a
•d
•f2 •f3
•b
•c •ΔPL
•PG=f(f)
•无调速 •有调速
•到状态b,PL未变,PG没增 加
•ΔPL2 •ΔPL1
•到状态c,再调可以到状态d
•PL
•PL2•PL1
•P
•调速器的调节作用被称为一次调节。 第五章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 动调节
•4 电液转换及液压系统 •电液转换器把调节量由电量转换成非电量油压。液 压系统由继动器、错油门和油动机组成。
•5 调速器的工作
第五章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 动调节
•三 数字式电液调速器
•控制电路部分的功能用微机实现。
第五章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 动调节
• • 主机根据采集到的实时信息,按预先确定的控制 规律进行调节量计算,计算结果经过D/A变换输 出去控制电/液压转换,再由液压伺服系统控制原 动机的输入功率,完成调速或调频的任务。
第五章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 动调节
•第三节 电力系统频率调节系统及其特性
•一 调节系统的传递函数
▪ 传递函数是分析调节系统性 能的重要工具,电力系统的 频率和有功功率调节系统, 主要是由调速器、发电机与 原动机和电网环节组成,传 递函数分别讨论如下:

稳态第五章4

稳态第五章4

第五章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第三节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解决一次、二次调整)五、频率的二次调整负荷初始增量:△PL0● 系统频率变化:f f f 0"0-=∆ ● 负荷调节效应:△PL=KL △f● 负荷实际增量: f KL P P l Lf ∆∆∆+=0 =△PL0+KL △f● 发电机二次调整功率增量:△PG0● 发电机一次调整功率增量:△PG =-KG △f● △PG0 +△PG =P Lf ∆● ∴ △PG0-KG △f =△PL0+KL △f● △PL0-△PG0 =-(KG +K L)△f =-KS △f● △f =-(△PL0-△PG0 )/KS● 结论:–二次调整(调频器动作)时,系统单位调节功率为K=KG+KL–由于二次调整的作用,发电机增发△PG0,对同样允许的△f,使△PL0可加大;反言之,对同样的△PL0,二次调整的△PG0使△f变小。

–若调整适当,使△PG0=△PL0,则△f = 0,实现无差调节,这时,调速器不起作用。

–若△PG0 <△PL0,则△f < 0, f↓●由上可见,进行二次调整时,系统中负荷的增减基本上要由调频机组或调频厂承担。

虽可适当增大其它机组或电厂的单位调节功率以减少调频机组或调频厂的负担,但数值毕竟有限。

这就使调频厂的功率变动幅度远大于其它电厂。

如调频厂不位于负荷中心,则这种情况可能使调频厂与系统其它部分联系的联络线上流通的功率超出允许值。

这样,就出现了在调整系统频率的同时控制联络线上流通功率的问题。

●为讨论这问题,将一个系统分成两部分或看作是两个系统的联合,如图5-29所示。

图中KA、 KB,分别为联合前A、B两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

而为使讨论的结论有更普遍的意义,设A、B两系统中都设有进行二次调整的电厂,它们的功率变量分别为△PGA 、△PGB ;A 、B 两系统的负荷变量则分别为△PLA 、△PLB 。

设联络线上的交换功率P ab ∆由A 向B 流动时为正值.● 于是,在联合前,对A 系统△PLA -△PGA =f K A A ∆-● 对B 系统△PLB -△PGB =f K B B ∆-● 联合后,通过联络线由A 向B 输送的交换功率,对A 系统,也可看作是一个负荷,从而:△PLA + △ f K P P A A GA ab ∆∆=-● 对B 系统,这交换功率也可看作是一个电源,从而△PLB - △ P ab -△PGB =-KB f B ∆● 联合后,两系统频率应相等,即f A ∆ = f B ∆ = △f ,可得● (△PLA -△PGA )+(△PLB -△PGB )=-(KB + KA )△f● △f =-( △PLA -△PGA+△PLB -△PGB )/(KB + KA )● △ P ab =[KA ( △PLB -△PGB )-KB (△PLA -△PGA )]/(KB + KA )● 如果令△PA = △PLA -△PGA 、 △PB = △PLB -△PGB 分别为两系统的功率缺额。

第五章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第五章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 受锅炉、汽轮机最小技术负荷限制,有功出力调整 范围较窄,增减速度慢,参数越高范围越窄(高温 高压30%,中温中压75%)
❖ 机组投入退出,承担急剧负荷响应时间长,多耗能 量,易损坏设备
❖ 热电厂抽汽供热,效率高,但技术最小负荷取决于 热负荷,为强迫功率
火电厂的效率
❖中温中压 ❖高温高压 ❖超高压力 ❖超临界压力 ❖热电厂
内容
❖ 机组优化组合(简要介绍)
确定系统中需要运行多少机组,哪些机组运行, 以及什么时候运行。
❖ 经济功率分配(重点学习)
在已知机组组合的基础上,确定各机组的功率输 出,在满足机组、系统安全约束的同时,使系统 的运行最优化。
火电厂特点
❖ 需燃料及运输费用,但不受自然条件影响 ❖ 效率与蒸汽参数有关
❖ ④原子能电厂虽然可调容量较大,调整速度也不 亚于火电厂,但因其运行费用较低,通常都以满负 荷运行,一般不考虑用这类电厂调频。
❖ ⑤如果系统中有抽水蓄能电厂,首先应该考虑采 用这类电厂进行调频。
名词解释
❖ ALFC:自动负荷频率控制 ❖ AGC:自动发电控制 ❖ EDC:经济调度控制 ❖ ACE:区域控制偏差
,从6.80%下降到5.69%。
1997~2009年厂用电率变化情况
电源备用容量
❖ 有功功率平衡:
发电功率=厂用电+网损+综合用电负荷
❖ 有功电源的备用容量:
备用容量=发电机组的额定容量-发电功率
电源备用容量(按状态分类)
❖ 热备用:运转中的发电设备可能发的最大功 率与发电负荷之差(旋转备用);
调整:减小进气量或进水量,进而减小作用在发 电机转子上的机械功率,机械功率=电磁功率, 转子达到额定转速,系统频率达到额定频率。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第05章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调速器原理)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第05章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调速器原理)

αBbBi
P0
ρ
1
A2s +αCbC
P0 ρ
αb
2 ρ
( P0

P2 )
Δsz(s)
'A2 s
19
Δsx (s) α A b A + α BbBi −
1
A2 s +1
αCbC
P0
ρ
1
A'2
α cbc s
αb
2
ρ
( P0

P2 )
α
BbBi
Δsz (s)
Δsx (s) α A b A + α BbBi −
χ n (s) χn (s)
给定 + −
滑 阀油 动 机
蒸 2汽K容n 积
扰动

n0 +
转子
转速
调 速器
21
再热式汽轮机传递函数
+ 给定 -
滑阀油 动机
+
+
RR((ss)) --
1
1
TTssss++11
蒸汽 容积
调速器
高压缸
负荷
中间再 热容积
+-
++
转子
中、低
压缸
1 TT00s1s++11
11δδ
1 Ths + 1
1
Δsz (s)
Tss
20
R+ −
ΔS R + ΔS x −
1
χ sz ( s )
Tss + 1
K s ΔSz(s) 1
Tss + 1
S z0

第五章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讲解

第五章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讲解

• 由数学知识可知,为求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 问题,可以用求条件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
• 为求满足等约束条件f (PG1 ,PG2)=0时,目标函 数C=C(PG1 ,PG2)的最小值,可根据给定的目标 函数和等约束条件建立如下拉格朗日函数
C* C(PG1,PG2)- f (PG1,PG2)
• 冷备用则指未运转的发电设备可能发的最大功率。
• 负荷备用是指调整系统中短时的负荷波动并担负 计划外的负荷增加而设置的备用。
• 事故备用是使电力用户在发电设备发生偶然性事 故时不受严重影响,维持系统正常供电所需的备 用。
• 检修备用是使系统中的发电设备能定期检修而设 置的备用。
• 电力工业是先行工业,除满足当前负荷的需要设 置上述备用外,还应计及负荷超计划增长而设置 一定的备用。这种备用就称国民经济备用。

得超过水库的容水量 对简单的系统有
PT 1
PH 2
PL1
PL2=0
• 目标函数
不等约束条件
F

0 F1(PT1)dt
PT1min PT1 PT1max PH 2min PH 2 PH 2max
QT1min QT1 QT1max QH 2min QH 2 QH 2max
• 第三种负荷基本上可以预计。据此,电力系统的 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大体上也可分为一次、二次、 三次调整三种。
• 一次调整或频率的一次调整指由发电机组的调速 器进行的、对第一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的 调整。
二次调整或频率的二次调整指由发电机的调频器 进行的、对第二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的调 整。
• 就整个系统而言,
in
in
PGi PLi P 0

电力系统分析第05章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分析第05章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

¾ 目标函数 ¾ 约束条件:
n
∑ F = Fi ( PGi ) i =1
∑ ∑ PGi − PLi = 0
¾ 等微增率准则的表达式
dF1 ( PG1 ) = dF2 ( PG2 ) = .... = dFn ( PGn ) = λ
dPG1
dPG 2
dPGn
18
3.最优分配方案的求解步骤
对于机组较少的情况,可以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解,机 组较多,可以迭代求解
算。
5) 直到满足条件。
19
例5-1同一发电厂内两套发电设备共同供电,耗量特性分别为
F1 = 3 + 0.25PG1 + 0.0014PG21 F2 = 5.0 + 0.25PG2 + 0.0018PG22
它们可发有功功率上下限分别为PG1max=100MW, PG1min=20MW,
PG2max=100MW, PG2min=20MW,求承担150MW负荷时的分配方案 解:两台发电设备的耗量微增率分别为
第五章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 平衡与频率调整
1
第五章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的调频问题实质上是正常运行时有功功率的平衡问题。 ¾ 发电机的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和系统的总负荷相等,发电机匀速运
转。 ¾ 当系统中发出的有功功率与负荷消耗的有功功率不平衡时,就会反映
为频率的变化。
当电力系统发生某种扰动(负荷减小),发电机输出的功率瞬间 减小。但发电机的输入功率是机械功率,不能瞬间变化。扰动后瞬间 发电机的输入功率大于输出功率,发电机转子将加速,电力系统的频 率上升。
投切增减负荷不增 加能耗,时间短 (4)有强迫功率,视不 同水电厂而定
调峰机组

电力系统稳态 第五章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电力系统稳态 第五章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等)
• PT = PE + PD ≈ PE
• 电力系统的功率平衡:发电机与负荷之间的电磁功率 平衡,时刻平衡
PG PLoad PLoss
整理课件
发电机组的有功平衡与频率的关系
PTi PGi f= f 0 PTi PGi f PTi PGi f
原动机惯性大,有功调节慢,无 法时刻保持与瞬变负荷及发电机 功率的平衡,而只能保证动态平 衡,相应频率也只能保持动态稳 定。
热电厂(供热式火力发电厂):效率高,技术最小负荷取决于 热负荷(称为强迫功率)
• 原子能发电厂的特点
反应堆的负荷没有限制,其技术最小负荷取决于汽轮 机,为其额定负荷的10%~15%
反应堆和汽轮机的投切或承担急剧变动负荷时会耗能 、费时、易于损坏设备
原子能发电厂的一次投资大,运行费用小。
• 水力发电厂的特点
(1)状态变量(x) :反映系统运行状态的变量——因变量; • 除平衡节点外,其它所有节点的电压相角; • 除发电机节点以及具有可调无功补偿设备节点之外,其它
所有节点的电压模值。 (2) 控制变量(u) :可以设定、调整的变量 • 除平衡节点外,其它发电机的有功出力: • 所有发电机节点(包括平衡节点)及具有可调无功补偿设备
第五章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 和频率调整
华侨大学 尚荣艳
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
频率 电压 波形
衡量经济性的主要指标
比耗量 线损率
详见第一章P6
第1节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是在满足安全和一定质量要求的条件 下尽可能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即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能 源和设备,以最少的燃料消耗量(或燃料费用或运行 成本),保证对用户可靠而满意地供电。
频率的一次调整:用发电机组的调速器(第一种负荷变 动)。

第5章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和频率调整(含答案)

第5章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和频率调整(含答案)

第5章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和频率调整一、填空题1.日负荷率和日最小负荷率的数值越大,表明负荷波动越小(填“大”或“小”),发电机的利用率越高(填“高”或“低”)。

2.由变化幅度小、变化周期较短的负荷变化引起的频率偏移,由发电机组的调速器进行自动调整,称为一次调频;由变化幅度较大、变化周期较长的负荷变化引起的频率偏移,需要手动调频器参与频率调整,称为二次调频。

3.可供系统调度的电源容量是指可投入发电设备的可发功率之和。

4.系统备用容量按作用可分为负荷备用、事故备用、检修备用和国民经济备用,按存在方式可分为热备用和冷备用。

5.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反映了系统负荷对频率的自动调整作用,其取决于系统负荷的组成,是不可(填“可”或“不可”)调整的,而发电机组的调差系数是可(填“可”或“不可”)整定的。

6.二次调频实现无差调节的条件是在调频器作用下,发电机组增发的功率能完全抵消负荷的原始增量,此时负荷不会(填“会”或“不会”)主动少吸收有功。

二、选择题1.下列概念之中,内涵最广的是(C)A.系统综合最大用电负荷B.系统供电负荷C.系统发电负荷D.直配负荷2.下列哪个参数不直接用于反映有功功率负荷曲线的平坦程度(D)A.日负荷率B.日最小负荷率C.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D.最大功率损耗时间3.关于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一次调频一定是有差调节,二次调频一定是无差调节B.一次调频一定是有差调节,二次调频可能是无差调节C.一次调频可能是无差调节,二次调频一定是无差调节D.一次调频可能是无差调节,二次调频也可能是无差调节4.某系统年持续负荷曲线如下图所示,其全年消耗电能A约为(B)A.36.52×106kW·hB.35.33×106kW·hC.36.64×106kW·hD.34.88×106kW·h5.电力系统的频率主要决定于(A)A.有功功率的平衡B.无功功率的平衡C.电压质量D.电流的大小三、简答题1.系统综合最大用电负荷、系统供电负荷和系统发电负荷的概念分别是什么?在计算系统综合最大用电负荷时为什么要乘上同时率k1?答:系统综合最大用电负荷:电力系统在一定时段内(如一天、一年)的最大负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修中的发电设备不属冷备用。 热备用越多,越有利于保证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但经济性不好。
按用途分为:负荷备用,事故备用,检修备用,国民经济备用。
负荷备用—针对一类、二类负荷波动和预测 外负荷设置 (2%~5%)。 事故备用—针对事故导致发电设备退出设置 (5%~10%, 且不小于系统最大一台机组的额定容量)。 检修备用—针对发电设备检修退出运行设置 (视情况)。 国民经济备用—针对国民经济的超计划增长设 置(3%~5%)
4、对系统的影响
(1)由第二章知识,当频率下降时,系统无功损耗将会增大
(原因:励磁电流的增大), 这必将导致整个系统的电压水 平下降。 (2)频率过低,可使整个电力系统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
二、自动调速系统及其调节特性
由上述分析知、频率的变动将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有必要 对系统频率进行调整,使其变化范围控制在正负0.2-0.5Hz。而要 调节频率,实质上就是调节原动机的转速,即汽轮机的转速调节, 要调节汽轮机的转速,实质上就是要调节汽轮机阀门开度的大小, 即调节进气量。
示。
要求(识记): 频率:50Hz,允许有±0.2~±0.5Hz的偏移 电压:设备应运行在额定电压的±5%z之间 波形:考核系统的谐波电压含有率
衡量运行经济性的主要指标为:比耗量
(煤耗率)和线损率(网损率)
有功功率的最优分布包括:有功功率负荷
预计、有功功率电源的最优组合、有功功率 负荷在运行机组间的最优分配等。
下面介绍一种自动调速系统-离心飞摆式调速系统。
原理图如下页所示:
离心飞摆式调速系统示意图
调速器:进行频率的一次调整,在图中D点不动。 调频器:进行频率的二次调整,使得D点上升。 一次调频、二次调频原理简介,见教材P203.
三、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1、电力系统负荷的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
当频率变化时,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负荷也将发生变化。当电力 系统稳态运行时,系统中的有功负荷随频率变化的特性称为负荷的 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额定频率附近)。
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一、频率调整的必要性 频率是电力系统运行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直接影响着负荷的正常运行。
负荷要求频率的偏差一般应控制在(±0.2~ ±0. 5)Hz的范围内。
要维持频率在正常的范围内,其必要的条件是系统必须具有充裕的
可调有功电源。
频率变动的影响:
1、对用户的影响
频率变化超出允许范围将使用户遭受损失 。 由于频率变化引起异步电动机转速变化,将会影响用户产品质 量。 例如:纺织及造纸行业可能产生残次品。
(2)当稳定运行于O点时,负荷突然增加△PL0 ,由O点跳至A点。
(3)因机组功率不能及时变动,机组将减速,频率将下降。 (4)随着频率的下降,负荷消耗的功率减少,负荷的功频特性 将沿着新的特性曲线PL’下降,由A点向O‘点移动。由于这种特 性是由负荷本身决定的,因此PL和PL’斜率相同。 以上都是针对负荷来分析,下面针对发电机组来分析。
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
KL也叫做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单位: Mw/Hz
用标幺值表示:
KL*的值受用户的影响,其值不能整定,大概在1.5左右。
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指在一定的频率下负荷随频率变化 的变化率。
2、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
当系统频率变化时,汽轮机调速系统将自动的改变进气量,以相 应的增加或减少发电机输出功率,调整结束后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这种反映由频率变化而引起的汽轮机输出功率变化的关系,称为 发电机组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
三、系统有功功率和备用容量
为了保证可靠供电和良好的电能质量,系统中的发电 设备容量应大于系统负荷,我们把系统电源容量大于 负荷的部分称为备用容量,它是指可用发电出力的后 备补充力量,能够随时调整投入运行。
备用容量:可供调度的系统电源容量大于发电负荷的部分。
作用: 在系统出现第一类、第二类负荷的波动、负荷的超计划增 长、事故导致的发电机退出运行和设备检修导致的设备退出运 行情况下,保证电力系统在要求频率水平下的功率平衡,以保 证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这就是一次调频的整个过程。
因此: 整个系统的负荷功率的增大量= 发电机组功率的增大量-负荷功 率减少量 取功率和频率的上升为正
PL 0 K G f K L f
下面来分析负荷功率的增加量是由哪 几部分组成的,由图可知:
( K G K L )f K s f PL 0 / f K G K L K S
OA OB BA PL 0 OB PG K G f BA PL K L f
其中,OB是由于频率下降后发电机 组的增加量,BA表示负荷因频率下 降而减少的量。
KS:称为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单位Mw/Hz。表示原动机 调速器和负荷本身的调节效应共同作用下系统频率下降或 上升的多少。即系统的负荷增加或减少,对应频率的下降 或增加。 所以,可以通过该系统单位调节功率,可以求解在已 知的允许的频率偏移范围内,整个系统能够承受多大 的负荷增减。 由上可知,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取决于两个方面,即发电 机的单位调节功率和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 注意:
二、有功功率负荷的变动和调整控制
变化不规律
P1(幅度小,周期短,一次调频)
P2(幅度较大,周期较长,冲击性 负荷,二次调频)
P3(幅度最大,周期最长,由生活、 气象等引起,三次调频)
1.
不同的周期的负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第一种变动幅度很小,周期又很短,这种 负荷变动有很大的偶然性;
第二种变动幅度较大,周期也较长,属于这种负 荷的主要有:电炉、压延机械、电气机车等带有 冲击性的负荷变动; 第三种变动基本上可以预计,其变动幅度最大, 周期也最长,是由于生产、生活、气象等变化引 起的负荷变动。
K G* PGN PGN 1 1 1 100 K G K G* 100 % fN % fN
KG和调差系数是可以整定的。
四、一次调频
为了便于分析,现假设系统中只有一台发电机组和一个负荷。
频率的一次调整过程:
(1)系统正常运行时,稳定运行于O点,此时发电机发出的 功率等于负荷消耗的功率,处于平衡状态,即:
KG K G*
PG f
Mw / Hz
PG f N K G f N / PGN PGN f
负号表示发电机输出功率的变化和频率变化的方向相反。
其含义标志着随频率的升降发电机组发出功率减少或增加的多寡。
发电机组的调差系数:即发电机单位调节功率的倒数。
用百分数表示:
所以二者关系如下:


(2)配置自动调速系统的原动机机械功率的静态频率特性
一次调整(依靠调速器的作用)
二次调整
有调频器的二次调整后,原动机的运行点不断地从仅有一次 调整时的静态频率特性曲线,平行的移动到另一根曲线上, 连接不同直线上的点,得到有二次调整时静态频率特性曲线, 可实现误差调节和有差调节。
发电机组的单位调节功率:即发电机组功频静态特性的斜率,其斜率为负值。
• •


另外,还有一种调整叫做负荷控制,是指个别负荷大量 或长时间超计划用电以致影响系统运行质量时,由系统 运行管理部门在远方将其部分或者全部切除的控制方式。
三、系统有功功率(电源容量)和备用容量
系统中可供调度的系统电源容量可能小于总装机容量
定期停机检修
水电厂的发电机因水头极度降低不能按额定容量发电 各发电厂预计可投入运行的发电机组的可发功率之和 为可供调度的系统电源容量。 为了保证可靠供电和良好的电能质量,系统可供调度的电源 容量必须大于发电负荷。 系统电源容量=系统中可运行机组的可发容量之和
P(M W) 备用容 量
新增容 量
发电负荷
8760 t(h)
备用容量按照形式分为:热备用,冷备用。 • 热备用 – 处于运行状态的备用,亦称旋转备用。 – 如,负荷备用和部分事故备用。 只要电网需要时(出力不够或者出现故障时),随时 可动用的备用出力,这部分备用容量已经满足运行 的条件,处在运行当中,只要电网需要,立即启动, 所以系统不会出现停电故障 • 冷备用(和热备用相反理解) – 处于停机待用状态的备用,亦称停机备用。 – 如,检修备用、国民经济备用及部分事故备用。
( 2f )
q
发电机组 原动机+发电机
原动机惯性大,有功调节慢,无法时刻保持与瞬变负荷及发电机功率的 平衡,而只能保证动态平衡,相应频率也只能保持动态稳定。
如刚才讲到,因为电能是不能储存的,所以上述有功功率平 衡方程在任何时刻t都是成立的(即保持平衡),但系统中 负荷时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所以上述平衡方程很容易被打 破,导致上述有功功率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只是短暂的,我
们可以根据负荷的变化情况来调节发电机发出的总功率,用
来调节整个系统的平衡,使得上述方程重新回到平衡状态。 若不加以调节,则有功功率的不平衡将对频率造成影响。
系统有功功率不平衡对频率的影响: 由电机学知识:n=60f/p 频率与发电机转速有关
转速又决定于发电机的电磁转矩(随负荷 变化)和原动机的拖动转矩(由原动机的 功率决定)。原动机拖动功率-电磁功率= 发电机的总功率。 请问发电机的电磁
第五章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 频率调整
1、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 2、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3、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概述
• 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最庞杂的工程系统之 一。如何保证正常、稳态运行时的电能质量和经济性
问题,是我们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
• 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包括:频率质量、电压质量和波 形质量,分别以频率偏移、电压偏移和波形畸变率表
第一节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一、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
发电机组的有功平衡
发电机组的有功平衡:发电机的电磁功率 PGi与原动机的机械功率PTi之间的平衡。 Nhomakorabe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