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讲古诗十九首

合集下载

叶嘉莹最好诗十首

叶嘉莹最好诗十首

《叶嘉莹最好诗十首》叶嘉莹是现代诗坛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作品以深刻的情感、独特的象征手法和鲜明的意象而闻名。

下面将为您介绍叶嘉莹的十首最佳诗作。

1.《烟花》这首诗以烟花为主,通过烟花绚烂的瞬间,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美丽。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印象深刻。

2.《雨巷孤独》这首诗以雨巷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人在雨中独自行走的情景。

诗中的意象细腻而深刻,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引发者对孤独和寂寞的思考。

3.《月下思念》这首诗以月亮为象征,借助月光的明亮和温暖,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深情和爱意。

4.《花开寂夜》这首诗以花朵为意象,通过描绘夜晚中花朵盛开的画面,表达了一种希望和美好的情感。

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描写,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5.《山水之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描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情感。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象和节奏感,给人一种宁静和宏伟的感觉。

6.《海的誓言》这首诗以海洋为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海洋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追求。

诗中的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带给者一种宽广和澎湃的感受。

7.《风中旅行》这首诗以风为主,通过描绘风的轻盈和自由,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冒险的向往。

诗中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令人陶醉其中。

8.《星空的思念》这首诗以星空为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语言优美、抒情动人,让人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感情。

9.《湖水之梦》这首诗以湖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形象逼真、意境深远,给人深刻的印象。

10.《岁月的离别》这首诗以岁月为主,描绘了时间流逝所带来的离别和追忆。

诗中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打动人心,让人深切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珍贵。

叶嘉莹的诗歌独具一格,充满了深情和独特的意境。

通过对上述十首最佳诗作的介绍,希望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叶嘉莹的诗歌创作风格和主内容。

叶嘉莹诗经讲解

叶嘉莹诗经讲解

叶嘉莹诗经讲解叶嘉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其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

下面是对叶嘉莹诗经的全面讲解。

1.《寒夜》冷风凛冽,夜色沉沉,星光璀璨,寂静无声。

寒夜中,思绪万千,忧愁与快乐交织成篇。

2.《春雨》细雨如丝,轻拂花枝,碧绿的大地披上新衣。

花朵欢欣,草木苏醒,春雨滋润万物生机。

3.《秋思》风吹黄叶落,秋意渐浓,思绪纷飞,心事无穷。

愁肠百结,忧伤难容,秋天的思念永不停歇。

4.《山水》高山巍峨耸入云霄,溪水潺潺流过溪谷。

群山连绵,云雾缭绕,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5.《故乡》故乡的山川河流,那是我永远的依托。

父辈的辛勤劳作,撑起了家园的美好。

6.《思念》月光如水,思念如潮,萦绕心头,难以抛掉。

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在我的心中永远存在。

7.《爱情》爱情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如同花开般美丽动人。

它让人心跳加速,魂牵梦绕,是生活中最珍贵的财富。

8.《友谊》友谊是一种真挚的情谊,它能温暖人心,鼓舞斗志。

在困难时伸出援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持。

9.《夜色》夜幕降临,星光闪烁,黑暗中隐藏着神秘力量。

我们在夜色中感受宁静,思考生命中的无尽可能。

10.《梦想》梦想是人生的指南针,它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不管前路多么艰辛,梦想将引领我们追逐成功。

11.《孤独》孤独是一种心灵的寂寞,独自面对世界的冷漠。

但在孤独中也能找到自我,品味生活中的深沉与美妙。

12.《希望》希望是一束明亮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它让人心怀期待和信心,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13.《忧伤》忧伤是一种情感的释放,表达内心深处的哀愁。

它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寻找内心真正的安宁。

14.《无奈》无奈是一种无力感受,面对现实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

但我们要学会接受和调整,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15.《温暖》温暖是一种令人感动的情感,它来自于关爱和理解。

在寒冷的世界中给予他人温暖,也会收获自己内心的安宁。

16.《生活》生活是一种奇妙的旅程,充满了欢笑和泪水。

论词绝句五十首 【叶嘉莹】

论词绝句五十首 【叶嘉莹】

论词绝句五十首【叶嘉莹】《论词的起源》叶嘉莹风诗雅乐久沉冥。

六代歌谣亦寝声。

里巷胡夷新曲出,遂教词体擅嘉名。

曾题名字号诗馀。

叠唱声辞体自殊。

谁谱新歌长短句,南朝乐府肇胎初。

唐人留写在敦煌。

想像当年做道场。

怪底佛经杂艳曲,溯源应许到齐、梁。

《总论词体的特质》缪钺漫云景物当前语,"要眇宜修"贵细参。

云影天光摇荡处,微言多少此中涵。

苏、辛健笔开新境,言志抒怀体自殊。

须识东坡"韶秀"处,莫将豪放误粗疏。

《论杜牧与秦观词》缪钺新声一曲《八六子》,筚路功推杜牧之。

更有秦郎才调美,危亭芳草见清词。

*杜牧《八六子》洞房深。

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

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

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扃。

辇路苔侵。

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

蕣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

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论温庭筠词》叶嘉莹何必牵攀拟楚《骚》。

总缘物美觉情高。

玉楼明月怀人句,无限相思此意遥。

绣阁朝晖掩映金。

当春懒起一沉吟。

弄妆仔细匀眉黛,千古佳人寂寞心。

金缕翠翘娇旖旎,藕丝秋色韵参差。

人天绝色凭谁识,离合神光写妙辞。

《论韩偓词》缪钺冬郎神似义山诗。

雏凤声清旧所知。

沉郁苍凉家国感,如何未见入新词?《论韦庄词》叶嘉莹水堂西面相逢处,去岁今朝离别时。

个里有人呼欲出,淡妆帘卷见清姿。

谁家陌上堪相许,从嫁甘拼一世休。

终古挚情能似此,楚《骚》九死谊相侔。

深情曲处偏能直,解会斯言赏最真。

吟到洛阳春好句,斜晖凝恨为何人?《花间词平议》缪钺活色生香情意真。

莫将"侧艳"贬词人。

风骚体制因时变,要眇宜修拓境新。

固多儿女柔情语,亦有风云感慨词。

红藕野塘亡国泪,残星金甲戍边思。

淮海清真晏小山。

发源同是出《花间》。

滥觞一曲潺湲水,万里波涛自不还。

《论冯延巳词》叶嘉莹缠绵伊郁写微辞。

日日花前病酒卮。

多少闲愁抛不得,《阳春》一集耐人思。

《金荃》穠丽《浣花》清。

叶嘉莹讲《古诗十九首》

叶嘉莹讲《古诗十九首》

叶嘉莹讲《古诗十九首》叶嘉莹先生讲演。

包括《明月皎夜光》《行行重行行》等一首先是刘勰的《文心雕龙·明诗篇》说:“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词人遗翰,莫见五言。

”又说:“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叶嘉莹先生讲演。

包括《明月皎夜光》《行行重行行》等叶嘉莹先生讲演。

包括《明月皎夜光》《行行重行行》等首》中既有西汉的作品,也有东汉的作品。

这种说法,表面上看起来虽然很通达,其实也不能够成立。

为什么不能成立因为从西汉景帝到东汉建安,前后相去有三百年之久,而这十九首诗所表现的风格,却绝不像是相差百年以上的作品。

综观文学演进的历史,不同时代一定有不同的风格。

唐朝一共不过二百八十多年,诗风已经有初、盛、中、晚的变化。

就拿北宋词来说,早期的晏、欧,后来的柳永、苏轼,再后来的秦少游、周邦彦,他们的风格是多么不同!可是《古诗十九首》的风格内容相当近似,如果说二三百年之间的作品都在里边,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我个人以为,这十九首诗都是东汉时代的作品。

由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对这些诗没有记载,所以它们应该是在班固、傅毅之后出现的,但下限则应该在建安曹王之前。

因为,建安时代诗风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等到讲建安诗的时候你们就会看到:由于时代的影响,三曹、王粲等人的诗已经写得非常发扬显露,不再有《古诗十九首》温厚含蓄的作风了。

可是实际上,《古诗十九首》全部为东汉作品的说法多年来一直不能够成为一个定论。

为什么不能成为定论因为大家都不敢断定这里边肯定就没有西汉之作。

原因何在呢就在于十九首中有这样一首诗——《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呜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叶嘉莹先生讲演。

包括《明月皎夜光》《行行重行行》等斗柄指到卯的方位时就是二月仲春,指到辰的方位时是三月季春,指到巳的方位时是四月孟夏不过,这只是夏历,而夏商周三代的历法是不同的,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

叶嘉莹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叶嘉莹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叶嘉莹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古诗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楼》。

这首诗在艺术上富于曲折变化,而且带有一种象喻的意味。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中国旧诗有一个传统:它的文字本身往往就能引起人向某一个方面的联想。

比如《青青河畔草》那一首中所用的“青青”“盈盈”“皎皎”“娥娥”等词语,在诗中培养出一种外露的、不甘寂寞的气氛。

而这首诗与那一首不同,它的开头第一句“西北有高楼”,就把人引向一种脱离世俗的高寒境界。

因为,中国在地理形势上是西北高东南低,西北是寒冷的,东南是温暖的。

所以在中国的旧诗里,一提到北方或西北,就给人一种高峻、寒冷的感觉。

同时,高楼形象的本身,也往往代表着一种孤高并与世隔绝的环境。

李商隐有—首诗说:“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当秋雁开始从北向南飞的时候,叫了一夏天的蝉也就停止了喧哗。

诗人也许是真的听到了雁声,从而内心就产生了一种从喧哗到凄清、从炎热到寒冷的感受,而这同时也就意味着一种摆脱了世俗喧嚣的境界。

高楼浸在如水的月光之中,不但高寒,而且晶莹皎洁。

“青女”是霜神,“素娥”即嫦娥,都是居住在高寒境界里的人物。

她们不但能够耐得住寒冷、孤独和寂寞,而且越是寒冷、孤独、寂寞,越是能够显示出她们的美丽。

[清]袁江《蓬莱仙岛图》,故宫博物院藏尽管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联想,但“西北有高楼”这几个字毕竟还只是一个理性的说明,这是不够的,他还要给你一个更具体的形象,那就是“上与浮云齐”。

“齐”是平的意思,那西北的高楼和天上的浮云一样高!这真是一开口就把人的目光引向半天的高处。

这里这种境界,与《青青河畔草》的那种气氛显然不同。

古人写诗的时候,如果是写一个女子,往往先写她出现的背景和气氛,而这些是和人物的品格结合在一起的。

叶嘉莹剖析《古诗十九首》

叶嘉莹剖析《古诗十九首》
叶嘉莹讲古诗十九首 第二节 《行行重行行》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行行重行行》,我先把它读一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首诗从开头到“越鸟巢南枝”的“枝”,押的是平声支韵,接下来从“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到结尾就换了仄声韵。其中“远、缓、反、晚”四个韵脚都是上声,而“饭”是去声。这是因为,古代没有上声和去声的区别,“饭”也可以读成fan。我曾说,《古诗十九首》所写的都是人类感情的“基型”和“共相”。所以你们看这里很妙:“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一个男子的口吻还是一个女子的口吻?是一个行者的口吻还是一个留者的口吻?中国古代传统的习惯总是喜欢先把它确定下来,所以才有很多人总是想方设法给这十九首诗确定作者。上次我说过,有人认为其中的好几首都是枚乘写的。那么枚乘既然是个男子,就可以确定这几首诗都是有寓托的,都是表示某种国家、忠爱之类的意思。可是现在我们最好先把这些都放下,只看诗的本身,我们就会发现:正是由于我们不知道这首诗所写的是男子说的话还是女子说的话,是行者说的话还是留者说的话,结果反而给这首诗增加了许多的“潜能”。“潜能”是西方接受美学中的一个词语,意思是作品中有一种潜存的能力,或者说,它潜藏有很多使读者产生联想的可能性。 另外,从《行行重行行》我们还可以看到《古诗十九首》那种质朴的特色。它没有很多花样,走了就是走了,不管是送行者说的也好,还是远行者说的也好,总而言之是两个人分离了。 “行行重行行”,行人走啊走啊,越走越远。我以前讲过,中国的旧诗有古体和近体之分。近体是从南北朝以后才

叶嘉莹《古诗词课》读书随感

叶嘉莹《古诗词课》读书随感

叶嘉莹《古诗词课》读书随感叶嘉莹《古诗词课》读书随感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很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还在苦苦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叶嘉莹《古诗词课》读书随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说:“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也真的可以变化一个人的气质和格局。

”我是一个渴望心灵丰盈的人,始终爱读诗,但读的多是现代诗。

对古典诗词,我极度渴望亲近,却又畏惧亲近。

只因不行追其源,不行触其境,不行明其义理,不行悟其情理。

寒假这段时间我开始研读叶嘉莹先生的《古诗词课》,似有一种通透之感:读书,特别是读诗,尤其是读中国古典诗词,果然可以有一种兴发感动,提升性情品质的作用。

我读诗,虽可浅显感知其意,却不能赏其妙,因无良师导引,欣赏诗词总是不得法。

研读叶先生的《古诗词课》,关于古诗词内核的模糊隐线渐渐显形清楚起来。

对于“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首”“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样的诗句,读来很自然的就能融情入境,不用刻意记背,这些文字就能穿越脑际,映入心田。

用叶先生的话说,这叫得到了强大的兴发和感动。

记得《香菱学诗》一文中,林黛玉给香菱开的阅读清单依次是,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应玚、阮籍、谢灵运、庾信、鲍照等人的诗。

教学这一课时,由于自身没有深入研讨古诗词,故也没率领学生探究林黛玉列此阅读清单背后的引导意义的精妙,或者说由于自身古诗词底蕴孱弱,根本就没有探究的意识。

如今读了叶先生的《古诗词课》,明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演进脉络。

叶先生讲诗,从《诗经》《离骚》始,经《古诗十九首》《建安诗》《乐府诗》《太康诗人》《永嘉诗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终于晚唐之李商隐;讲词,始于晚唐之温庭筠,终于南宋末之王沂孙。

在叶先生的引导写,我从选取的代表作家的代表诗篇中感受到了伟大诗人的心灵、智慧、德行、胸襟和修养。

语文必读:叶嘉莹古诗十九首讲述

语文必读:叶嘉莹古诗十九首讲述

语文必读:叶嘉莹古诗十九首讲述以前我曾提到,汉初的诗歌有几种不同的体式,有四言体、楚歌体、杂言体,还有新兴的五言体,也就是五言的乐府诗。

现在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古诗十九首》不是乐府诗。

严格地说,它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最早的五言古诗。

《昭明文选》最早把这十九首诗编辑在一起,并为它们加了一个总的题目——“古诗十九首”。

许多人认为,《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

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

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

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然而奇怪的是,如此杰出、如此重要的一组诗,我们大家却始终不知道谁是它们的作者!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写过一组非常美丽的诗——《燕台四首》。

有一次,他的一个叔伯兄弟吟诵他写的这四首诗,被一个叫作柳枝的女孩子听到了,就十分惊奇地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这两句话里充满了内心受到感动之后的惊喜和爱慕,意思是什么人的内心竟有如此幽微窈眇的感情,而且竟有这么好的写作才能把它们表现出来?我之所以提到这个故事,是因为每当我读古诗十九首的时候,内心之中也常常萦绕着同样的感情和同样的问题。

这十九首诗写得真是好,它有非常丰厚的内涵,外表却很平淡。

后来的诗人也能写很好的诗,但总是不如十九首这样温厚缠绵。

比如卢照邻有两句诗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写得当然也很好,可是你要知道,这两句太逞才使气。

也就是说,他有意地要把话说得漂亮,说得有力量,结果在感情上反而太浅露了。

诗人写诗讲究“诗眼”,就是一首诗里边写得最好的一个字。

例如王安石有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据说他在诗稿上改过好几次,写过“又到”、“又过”、“又满”,最后才改成“又绿”,这个“绿”字就是诗眼。

叶嘉莹:古诗十九首讲述

叶嘉莹:古诗十九首讲述

叶嘉莹:古诗十九首讲述以前我曾提到,汉初的诗歌有几种不同的体式,有四言体、楚歌体、杂言体,还有新兴的五言体,也就是五言的乐府诗。

现在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古诗十九首》不是乐府诗。

严格地说,它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最早的五言古诗。

《昭明文选》最早把这十九首诗编辑在一起,并为它们加了一个总的题目——“古诗十九首”。

许多人认为,《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

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

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

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然而奇怪的是,如此杰出、如此重要的一组诗,我们大家却始终不知道谁是它们的作者!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写过一组非常美丽的诗——《燕台四首》。

有一次,他的一个叔伯兄弟吟诵他写的这四首诗,被一个叫作柳枝的女孩子听到了,就十分惊奇地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这两句话里充满了内心受到感动之后的惊喜和爱慕,意思是什么人的内心竟有如此幽微窈眇的感情,而且竟有这么好的写作才能把它们表现出来?我之所以提到这个故事,是因为每当我读古诗十九首的时候,内心之中也常常萦绕着同样的感情和同样的问题。

这十九首诗写得真是好,它有非常丰厚的内涵,外表却很平淡。

后来的诗人也能写很好的诗,但总是不如十九首这样温厚缠绵。

比如卢照邻有两句诗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写得当然也很好,可是你要知道,这两句太逞才使气。

也就是说,他有意地要把话说得漂亮,说得有力量,结果在感情上反而太浅露了。

诗人写诗讲究“诗眼”,就是一首诗里边写得最好的一个字。

例如王安石有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据说他在诗稿上改过好几次,写过“又到”、“又过”、“又满”,最后才改成“又绿”,这个“绿”字就是诗眼。

叶嘉莹:《给孩子的古诗词》

叶嘉莹:《给孩子的古诗词》

叶嘉莹:《给孩子的古诗词》叶嘉莹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新书《给孩子的古诗词》是她编选给孩子的一本古诗词集,共218首作品,她认为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与能力。

澎湃新闻获得授权摘录她为该书所写的序言,以及本书目录。

我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从小就喜欢读诗、背诗,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也已经七十年了。

这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

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

所以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

其实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词可以提升人之心灵品质的功能,这自然是一件极为遗憾的事。

如何将这遗憾的事加以弥补,这原是我多年来的一大愿望,也是我决意回国教书,而且在讲授诗词时特别重视诗歌中感发之作用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这本《给孩子的古诗词》,共收录作品218首,其中包括177首诗和41首词,唯一的编选原则就是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对于只以刻画工巧取胜者不予选录,超出孩子认知水平者亦不选录,所选诸诗对时代、作家、体裁等数量之比例也没有限制。

我因为年老事忙往往精力不济,感谢张静,她为此书倾注了大量的心力。

曾有人问我:中国古典诗词会灭亡吗?我以为不会。

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

所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绝对不会灭亡。

因为,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这种生命是生生不已的。

迦陵2015年8月31日凌晨于温哥华家中【目录】诗诗经·秦风·蒹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四】饮酒二十首【其五】敕勒歌陆凯赠范晔王勃山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宋之问渡汉江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张旭山中留客张九龄感遇望月怀远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孟浩然春晓宿建德江过故人庄王翰凉州词【其一】王昌龄出塞【其一】从军行【其四】芙蓉楼送辛渐王维山中送别杂诗三首【其二】鸟鸣涧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至塞上裴迪华子冈李白静夜思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庐山瀑布春夜洛城闻笛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峨眉山月歌黄鹤楼闻笛山中答问送友人关山月月下独酌长干行二首【其一】崔颢长干行【其一】黄鹤楼高适别董大【其一】杜甫绝句二首【其一】绝句二首【其二】绝句四首【其一】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江南逢李龟年赠花卿望岳房兵曹胡马春日忆李白除架春夜喜雨春望月夜旅夜书怀月夜忆舍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缚鸡行缪氏子赋新月岑参逢入京使韩翃寒食张继枫桥夜泊刘长卿送灵澈上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弹琴司空曙江村即事刘方平夜月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张籍秋思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戴叔伦过三闾大夫庙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滁州西涧早春对雪,寄前殿中元侍御卢纶塞下曲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孟郊游子吟杨巨源城东早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晚春春雪崔护题都城南庄刘禹锡秋词乌衣巷李绅悯农二首【其二】白居易问刘十九观游鱼暮江吟大林寺桃花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柳宗元零陵早春江雪渔翁贾岛寻隐者不遇刘皂渡桑干杜牧秋夕山行清明江南春登乐游原泊秦淮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李商隐夜雨寄北嫦娥霜月登乐游原无题高骈山亭夏日韦庄台城王驾雨晴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无名氏杂诗钱珝江行无题范仲淹江上渔者欧阳修画眉鸟王安石题何氏宅园亭南荡封舒国公三首【其二】北陂杏花北山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赠外孙江上游钟山松江泊船瓜洲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惠崇《春江晚景》【其一】题西林壁望湖楼晚景李清照夏日绝句陆游秋思三首【其一】示儿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杨万里春日六绝句二月十一日夜梦作东都早春绝句道旁竹宿新市徐公店【其一】雨后田间杂纪【其二】舟过安仁【其三】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小雨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入常山界二首【其二】春暖郡圃散策三首【其三】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其一】万安道中书事【其二】桂源铺朱熹春日观书有感【其一】林升题临安邸叶绍翁游园不值翁卷乡村四月戴复古江村晚眺赵师秀约客文天祥过零丁洋王冕墨梅张羽咏兰花袁枚十二月十五夜郑燮竹石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雨后田间杂纪【其二】高鼎村居词白居易忆江南张志和渔歌子温庭筠望江南李煜相见欢相见欢浪淘沙令虞美人晏殊浣溪沙浣溪沙欧阳修玉楼春浪淘沙采桑子十首【其二】采桑子十首【其四】采桑子十首【其五】采桑子十首【其六】采桑子十首【其七】苏轼定风波水调歌头秦观浣溪沙周邦彦浣溪沙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南歌子岳飞满江红陆游卜算子·咏梅诉衷情辛弃疾鹧鸪天西江月鹧鸪天·博山寺清平乐·村居西江月·遣兴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丑奴儿生查子南歌子(新开池,戏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蒋捷霜天晓角杨慎临江仙纳兰性德长相思。

叶嘉莹:古诗十九首讲录(下)

叶嘉莹:古诗十九首讲录(下)

叶嘉莹:古诗十九首讲录(下)第五节《东城高且长》今天我要讲的《东城高且长》也是一首能够给读者提供丰富联想的好诗。

不过在讲之前我先要说明一个问题,虽然这首诗能够给我们很多象喻的联想,但它的作者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果然就一定有如我所说的这些意思吗?不一定的。

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国文学作品,往往能够给读者很多联想的可能性。

由于读者的性格不同,造诣不同,学问不同,修养不同,读诗时所得的感受也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常常讲,凡是真正的好诗,都有一种感发的作用,富有一种感发的力量,因此这种诗都是含蕴丰美的,具有多种联想的可能。

然而作者在创作时却不一定曾经想到把这些内容都放进去,至少在他的显意识中不一定想得到。

这么说好像很奇怪,其实这正是中国文学作品与西方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

那天中国的几位作家到温哥华来,我们这里搞当代小说研究的学生就向中国作家谌容提了一个问题说,你的短篇小说《周末》里写几个人在一起打扑克,最后一个人出的牌是一张红心的“K”,为什么你要讲那张牌是红心?谌容女士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我当时只觉得出个红心才好。

——这就是一种类型的中国作家,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就是凭一种感发力量作用的本能。

当然,中国现在也有了受到西方影响的新派作家,像台湾的白先勇就是。

白先勇是研究西洋文学的,他的脑子里有一大套西方的文学理论,所以在他的小说中,每一个景象都有他的含义,比如他写今天下雨,那下雨是有含义的;他书中主人翁的门前种了一棵松树,那松树也是有含义的。

在西方,很多小说家和诗人在写作时,都很明确地意识到他要用哪一个形象进行一种什么样的象征。

但中国的传统不同,像李后主的词“林花谢了春红”,我说他是用落花的形象来表现有生之物对无常和苦难的共同悲哀,可是李后主当年是这样想的吗?完全没有,他就是以自己内心那种深挚的感受能力凭直觉写出来的。

中国的小说也是一样。

可西方人在分析这些东西的时候常常不能理解,总是想给它加上一点儿什么。

这样做对白先勇那一类作家是可以的,对中国旧传统中成长起来的那一类作家则不行。

叶嘉莹诗词 叶嘉莹诗词鉴赏作品

叶嘉莹诗词 叶嘉莹诗词鉴赏作品

叶嘉莹诗词叶嘉莹诗词鉴赏作品今天给各位分享叶嘉莹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叶嘉莹诗词鉴赏作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叶嘉莹的诗词叶嘉莹的诗词古诗《秋草·西风扫尽一年痕》 - -叶嘉莹 - -西风- - 西风扫尽一年痕,迢递王孙客梦昏。

烧影已空悲去雁,澹烟犹锁认归魂。

愁生塞北明妃冢,怨入江南黄叶村。

解识荣枯千古事,忽惊飞鸟下荒原。

夜夜梦江南,魂迷关塞黑。

高中毕业聚餐会后口占三绝其二-近现代·叶嘉莹。

歌罢方知强笑难,临风寂寞立更残。

交游总角风云散,回首芸窗涕泗澜。

高中毕业聚餐会后口占三绝其三-近现代·叶嘉莹。

叶嘉莹诗词作品▲诗作惆怅当年风雨,花时横被摧残。

平生幽怨几多般,从来天壤恨,不肯对人言。

记得年时花满庭,枝梢时见度流萤。

而今花落萤飞尽,忍向西风独自青。

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

银翼穿云认归京,遥看灯火动乡情,长街多少经游地,此日重回白发生。

家人乍见啼还笑,相对苍颜忆年少,登车牵拥邀还家,指点都城夸新貌。

天安门外广场开,诸馆新建高崔嵬。

道旁遍植绿荫树,无复当日飞黄埃。

叶嘉莹的诗词代表作包括:枉自·枉自浓阴聚枉自浓阴聚,依然雪未成。

风高云转敛,月黑夜偏明。

迢递江南梦,荒寒塞北情。

严冬何寂寞,抚剑意纵横。

转蓬·转蓬辞故土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

文/叶嘉莹对窗前秋竹有感记得年时花满庭,枝梢时见度流萤。

而今花落萤飞尽,忍向西风独自青。

秋草西风扫尽一年痕,迢递王孙客梦昏。

烧影已空悲去雁,澹烟犹锁认归魂。

愁生塞北明妃冢,怨入江南黄叶村。

叶嘉莹代表诗词叶嘉莹代表诗词1、古诗《秋草·西风扫尽一年痕》 - -叶嘉莹- -西风 - - 西风扫尽一年痕叶嘉莹诗词,迢递王孙客梦昏。

烧影已空悲去雁,澹烟犹锁认归魂。

愁生塞北明妃冢,怨入江南黄叶村。

解识荣枯千古事,忽惊飞鸟下荒原。

2、夜夜梦江南,魂迷关塞黑。

高中毕业聚餐会后口占三绝其二-近现代·叶嘉莹。

叶嘉莹的诗歌9首

叶嘉莹的诗歌9首

叶嘉莹的诗歌9首叶嘉莹,女,号迦陵,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

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叶嘉莹的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叶嘉莹的诗歌1折窗前雪竹寄嘉富姊人生相遇本偶然,聚散何殊萍与烟。

忆昔遗我双竿竹,与君皆在垂髫年。

五度秋深绿阴满,此竹常近人常远。

枝枝叶叶四时青,严霜不共芭蕉卷。

昨夜西楼月不明,迷离瘦影似含情。

三更梦破青灯在,忽听琤琤迸雪声。

持灯起向窗前烛,一片冻云白簇簇。

折来三叶寄君前,证取冬心耐寒绿。

叶嘉莹的诗歌2生涯·日月等双箭日月等双箭,生涯未可知。

甘为夸父死,敢笑鲁阳痴。

眼底空花梦,天边残照词。

前溪有流水,说与定相思。

叶嘉莹的诗歌3秋草·西风扫尽一年痕西风扫尽一年痕,迢递王孙客梦昏。

烧影已空悲去雁,澹烟犹锁认归魂。

愁生塞北明妃冢,怨入江南黄叶村。

解识荣枯千古事,忽惊飞鸟下荒原。

叶嘉莹的诗歌4早春杂诗·惊心岁月逝如斯惊心岁月逝如斯,饯尽流光暗自悲。

故国远成千里梦,雪窗空负十年期。

眼前哀乐还须遣,身后是非那可知。

录就驼庵词一卷,案头香尽已多时。

叶嘉莹的诗歌5春日感怀·往迹如烟觅已难往迹如烟觅已难,东风回首泪先弹。

深陵高谷无穷感,沧海桑田一例看。

世事何期如梦寐,人心原本似波澜。

冲霄岂有鲲鹏翼,怅望天池愧羽翰。

叶嘉莹的诗歌6鸳鸯煞·常记得故乡当日风光好常记得故乡当日风光好,怎甘心故乡人向他乡老?思量起往事如潮,念故人阻隔着万水千山。

望天涯空嗟叹信乖音渺,说什么南浦畔春波碧草。

但记得离别日泪痕多,须信我还乡时归去早。

叶嘉莹的诗歌7蝴蝶·常伴残梨舞常伴残梨舞,临风顾影频。

有怀终缱绻,欲起更逡巡。

漫惜花间蕊,应怜梦里身。

年年寒食尽,犹自恋馀春。

叶嘉莹的诗歌8明月棹孤舟连日西风连夜雨,恁凄凉几时才住。

孤雁单寒,秋云淡薄,休向远天宁凝伫。

叶嘉莹讲古诗十九首

叶嘉莹讲古诗十九首

叶嘉莹讲古诗十九首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5. 《望江南》楓橋夜泊,听船吹笛。

满地都是菊花香。

6. 《赋得古原草送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9. 《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10. 《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1. 《登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3.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4.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5.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6.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7.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8. 《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9.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叶嘉莹最有名的诗

叶嘉莹最有名的诗

一代宗师叶嘉莹绝句30首「百家诗人」系列之二向晚二首1.一向晚幽林独自寻,枝头落日隐余金。

渐看飞鸟归巢尽,谁与安排去住心。

2.二花飞早识春难驻,梦破从无迹可寻。

漫向天涯悲老大,余生何地惜余阴。

再吟二绝3.一却话当年感不禁,曾悲万马一时瘖。

如今齐向春郊骋,我亦深怀并辔心。

4.二海外空能怀故国,人间何处有知音。

他年若遂还乡愿,骥老犹存万里心。

5.赠俞平伯教授白发犹能写妙词,曲园家学仰名师。

人间小劫沧桑变,喜见风仪似旧时。

6.随席慕蓉女士至内蒙作原乡之旅口占绝句选余年老去始能狂,一世飘零敢自伤。

已是故家平毁后,却来万里觅原乡。

绝句三首7.一五年三度赋还乡,依旧归来喜欲狂。

榆叶梅红杨柳绿,今番好是值春光。

8.二古城认取旧游痕,花下徘徊感客魂。

风雨流年三十载,树犹如此我何言。

9.三登临重上翠微巅,一塔遥天认玉泉。

都是儿时旧游地,人间不返是华年。

赠旧日师友绝句选10.曹桓武学长回首光阴似水东,饮酣犹有气如虹。

当筵一曲秋声赋,潇洒情怀想醉翁。

11.房凤敏学姊曲中折柳故园情,喜听歌喉似旧清。

更谱新声翻水调,相思千里月华明。

12.刘在昭学姊几回风雨忆联床,卅载思君天一方。

纵改鬓华心未改,平生知己此情长。

纪游绝句九首旅途口占选四13.一早岁爱诗如有癖,老游山水兴偏狂。

平生心愿今朝足,来向成都谒草堂。

14.二少陵曾与鸬鹚约,一日须来一百回。

若使诗人今尚在,此身愿化鸬鹚来。

15.三接天初睹大江流,何幸余年有壮游。

此去为贪三峡美,不辞终日立船头。

16.四舟入夔门思杜老,独吟秋兴对江风。

巫山不改青青色,屹立诗魂万古雄。

17.樊城秋晚风雨中喜见早梅天涯木落正凄然,况值寒风冻雨天。

忽见嫣红三四点,喜他梅蕊报春先。

18.温哥华岛阿莱休闲区登临偶占一湾碧水几重山,飞鸟冲波意自闲。

不向余生说劳倦,更来高处一凭栏。

19.纪梦峭壁千帆傍水涯,空堂阒寂见群葩。

不须浇灌偏能活,一朵仙人掌上花。

昆明旅游绝句选三首20.滇池鹏飞九万高风远,水击三千绝世姿。

读叶嘉莹《古诗十九首》有感

读叶嘉莹《古诗十九首》有感

读叶嘉莹《古诗十九首》有感(总2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阅读叶嘉莹评《古诗十九首》讲稿时我有一种停不下来的冲动,叶嘉莹的思路是那么的清晰具有逻辑性,让人不忍停顿。

她的言语就像是从天而落的泉水,结构上顺畅流利,内容上如甘甜的泉源,内蕴深厚,给人以享受。

引古论今,旁证有据,而且她举得例子大多是人们所熟悉的,如李白、杜甫、刘勰、王国维,例证极具权威有说服力,都是大师级的任务,但她的讲解的却是通俗易懂,将距离我们几个世纪的诗人的情感、抱负、志向生动多姿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有利于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结构体系与她提出的见解相融合。

我们读不同的诗要懂得用不同的方法去欣赏。

有的诗是以一字一句见长的,它的好处在于其中有某个字或某一句写的特别好,可以使全文的意境都鲜活,明朗起来,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在分析古文时要抓住“诗眼”、“句眼”,在这方面下功夫,反复推敲。

以前一直认为写好古体诗、近体诗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多的运用一些华彩艳丽的辞藻,在一首诗中出现一两句让人眼前一闪的亮点。

看了部分讲稿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因为真正的好诗其实是浑然天成的,根本就看不出其中哪一个字是“眼”,对这样的好诗。

要掌握它真正的精神、感情和生命之所在,而不要摘取一字一句去分析它的好处。

《古诗十九首》就是浑然一体的绝世佳品,所以在研读这部作品时不必特别注意个别词句的特定含义,《古诗十九首》的另一个特点是引人产生自由联想叶嘉莹经常说凡是真正的好诗都有一种感发作用,富有一种干法的力量,因此这种诗都是含蕴丰美的,具有多种亮相的可能,但由于读者的性格不同、造诣不同、学问不同,修养不同、读诗时所得的感受也不同,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古诗十九首》涉及的是人类的感情而且是人类最基本得感情:离别的感情、失意的感情、忧虑人生无常的感情,古往今来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生离死别的经历,每一个人都会因无知或精神上的不满足而感到失意;每一个人都对人生的无常怀有恐惧和忧虑之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嘉莹讲古诗十九首第二节《行行重行行》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行行重行行》,我先把它读一遍: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首诗从开头到“越鸟巢南枝”的“枝”,押的是平声支韵,接下来从“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到结尾就换了仄声韵。

其中“远、缓、反、晚”四个韵脚都是上声,而“饭”是去声。

这是因为,古代没有上声和去声的区别,“饭”也可以读成fan。

我曾说,《古诗十九首》所写的都是人类感情的“基型”和“共相”。

所以你们看这里很妙:“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一个男子的口吻还是一个女子的口吻?是一个行者的口吻还是一个留者的口吻?中国古代传统的习惯总是喜欢先把它确定下来,所以才有很多人总是想方设法给这十九首诗确定作者。

上次我说过,有人认为其中的好几首都是枚乘写的。

那么枚乘既然是个男子,就可以确定这几首诗都是有寓托的,都是表示某种国家、忠爱之类的意思。

可是现在我们最好先把这些都放下,只看诗的本身,我们就会发现:正是由于我们不知道这首诗所写的是男子说的话还是女子说的话,是行者说的话还是留者说的话,结果反而给这首诗增加了许多的“潜能”。

“潜能”是西方接受美学中的一个词语,意思是作品中有一种潜存的能力,或者说,它潜藏有很多使读者产生联想的可能性。

另外,从《行行重行行》我们还可以看到《古诗十九首》那种质朴的特色。

它没有很多花样,走了就是走了,不管是送行者说的也好,还是远行者说的也好,总而言之是两个人分离了。

“行行重行行”,行人走啊走啊,越走越远。

我以前讲过,中国的旧诗有古体和近体之分。

近体是从南北朝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规定有比较严格的格律,如“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等。

因为中国文字是独体单音,读起来缺乏韵律,所以必须写成平仄间隔的形式,读起来才好听。

不过,在古诗里没有这种法则。

而且,如果你的内容果然很好,你的声音果然能配合你的感情,那么即使没有这些法则也一样能写出好诗。

“行行重行行”,就完全不符合格律诗的法则。

首先,这五个字里有四个字是重复的;其次,这五个字全是阳平声,一点儿也没有声音的起伏和间隔。

然而我说,正是如此,这五个字读起来才形成一种往而不返的声音。

——这话真是很难讲清楚。

那远行的人往前走再往前走,前边的道路是无穷无尽的,而后边留下的那个人和他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

这就是往而不返,从这里边就使你感受到一种把两个人越拉越远的力量。

如果说,“行行重行行”写出了两个人分离的一个基本的现象,那么“与君生别离”就是写由这种现象所产生的痛苦了。

所谓“生别离”,可以有两种讲法,现在我们先说第一种。

人世间的别离有生离也有死别,二者哪一个更令人悲哀呢?大家一定会说:当然是死别,因为生别还有希望再见,而死者是再也不能够复返了。

但现在我要举《红楼梦》中的一个例子来做相反的证明。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死了,贾宝玉糊里糊涂地和薛宝钗结婚了,但他心里老想着黛玉,所以他的病总是不好,神智总是不清楚。

于是有一天薛宝钗就痛痛快快地告诉宝玉说:“你不要再想你的林妹妹了,你的林妹妹早就死了!”宝玉当时就昏过去了。

大家都责备宝钗不应该故意给宝玉这样大的打击,宝钗却说:“倘若总是不敢对他说明真相,那么他心里就永远不能安定,病也就永远不能好。

今天我告诉了他,他虽然如此痛苦,可是从此以后他这种思念就断了,他的心也就安定下来了。

”你看,宝钗这个人是很有办法也很有道理的。

后来,宝玉的病果然就好了。

所以,死别往往是一恸而绝,而生离则是在你的有生之年永远要悬念,要悲哀。

哪一个更痛苦呢? “生别离”的“生”还有另外的一种讲法,就是“硬生生”——硬生生地被分开了。

现在我打开我手中的这本书,这不叫“硬生生”地分开,因为这两页本来就不是黏结在一起的,不用费力就把它们分开了。

但我把这根粉笔掰开,这就叫“硬生生”地分开,因为它本来紧密地连接为一体,我是用力量硬把它分开的。

这对于物体来说当然无所谓,但对于两个亲密无间的人来说,就是很大的痛苦了。

那么“与君生别离”的这个“生别离”到底用哪一种讲法更好呢?我以为两种都可以。

因为这首诗的特点就是在语言上给读者提供了多方面理解的可能性,你只须用你的直觉读下去就行了,也许这两种感受同时都存在。

接下来“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说的是已经走了一段时间之后的事情。

你看,这就是十九首之往复缠绵了,他在叙述了离别和离别的痛苦之后,又停下来进行一个反思。

这个“涯”字读yí在这里是押的“支”韵。

他说现在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有万里之遥,我在天的这一头,而你在天的那一头,那么今后还有再见面的可能性吗?他经过反思所得出的判断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道路如此艰险而且遥远,要想再见面是很难的了。

要知道:假如仅仅是道路遥远,那么只要你有决心走下去,也许还能有一半的希望,然而现在存在了双重的困难,不但道路如此遥远,而且充满了艰难险阻——所谓“阻”,既可能是高山大河的自然界的险阻,也可能是战乱流离的人世间的险阻。

人的能力是多么有限,怎能敌得过这些无穷无尽的险阻呢!说到这里,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见面的希望了,就如陈祚明所说的“今若决绝,一言则已矣,不必再思矣”。

然而诗人却不肯放下,他忽然从直接叙事之中跳了出来,用两个形象的比喻来表现他的无法决绝——“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这是“比兴”的方法,“胡马”和“越鸟”两个形象用得真是很有姿态。

在古诗和汉魏乐府中,经常运用这样的方法:在绝望的悲哀之中突然宕开笔墨,插入两句从表现上看上文与下文都不甚连贯的比喻。

例如《饮马长城窟行》,在一路叙写离别相思之苦以后,突然接上去“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似乎与上下文全不衔接,也未作任何指实的说明。

可是,这两句能够使读者产生多方面的联想,作多方面的解释,因此,就使前边所写的现实的情事蓦然之间都有了一种回旋起舞的空灵之态。

这其实是一种很高明的艺术手法,也是古诗和汉魏乐府的一个特色。

而且,在古诗和乐府中,这类比喻多半取材于自然现象。

例如,“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都是自然界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是向来如此、难以改变的事情,用这些形象来做比喻,且不论其喻意何在,只是在直觉上就已经给读者一种仿佛是命里注定一样的无可奈何之感了。

所以,古诗和汉乐府中的这一类比喻,往往既自然质朴,又深刻丰美。

对“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句,古人有不同的讲法。

李善的《文选注》引《韩诗外传》说:“诗云‘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

”但这“不忘本”又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从远行者的角度来看,当然是从正面写他的思乡念旧之情;从留居者的角度来看,则是说胡马尚且依恋故乡的北风,越鸟尚且选择遥望故乡的南枝,你作为一个游子,怎么能忘记了故乡和故乡的亲人呢?这是从反面来作比喻的。

第二种说法认为,它来源于《吴越春秋》的“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

这是取同类相求的意思。

就是说,“云从龙,风从虎”,所有的东西都有它相依相恋不忍离去之处;而我和你本来也是相亲相爱的一对,怎么竟然会分离这么久而不能再结合到一起呢?还有一种说法,是隋树森引纪昀所说的“此以一南一北申足‘各在天一涯’意,以起下相去之远”。

这种说法是把出处和取意都抛开不论,只从字面上看,胡马和越鸟一南一北,在直觉上就使读者产生一种南北睽违的隔绝之感。

有这么多不同意见并不是坏的,它说明,正是由于这两句的比喻给予读者十分简明真切的意象,所以才会产生这么多的联想。

在这些联想中,既有行者对居者的怀念,也有居者对行者的埋怨;既有相爱之人不能相依的哀愁,也有南北睽违永难见面的悲慨。

此外,由于前面说到“会面安可知”,似乎已经绝望,所以这两句放在这里还给人一种重新点燃希望的感觉,鸟兽尚且如此,我们有情的人难道还不如鸟兽吗?而且你们还要注意,这两句虽然用了《韩诗外传》和《吴越春秋》的古典,但它同时也是民间流传的比喻,你不用考证古典也一样可以明白。

对这两句,如果你想向深处追求,它可以有深的东西供给你,如果你不想向深处追求,也一样可以得到一种直接的感动。

它把古、今、雅、俗这么多联想的可能性都混合在一起了,这是它的微妙之处。

我以为,《古诗十九首》本来是民间流传的诗歌,但后来经过了文士的改写和润色。

就像屈原改写九歌一样,那并不是有意的造作,而是这些诗的感情很能感动人,当文士吟诵这些民间诗歌时,内心中也油然兴感——即所谓“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因此产生了共鸣,从而才亲自动手来加以修改和润色。

我想,这也正是《古诗十九首》既可以深求也可以浅解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从“行行重行行”到“越鸟巢南枝”是一个段落,前边都是平声韵,接下来从“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就换了仄声韵。

从内容上来说,经过“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么一个想像的飞扬回荡之后,现在他又回到了无法改变的现实之中,因此就产生了更深的悲慨。

词人冯正中有一句词说“天教心愿与身违”,事实与你的盼望往往是不相符合的。

日子正在一天一天地过去,尽管你不放弃希望,尽管你打算等到海枯石烂的那一天,可是人生有限,你能够等得到那一天吗?在这里,“相去日已远”和前边的“相去万余里”似乎是一个重复,但实际上并不是简单重复。

因为“万余里”虽然很远,但毕竟还是一个有限的数字,而且它所代表的只是空间,并没有时间的含义,而“日已远”三个字则进一步用时间去乘空间,所得数字就更是无穷无尽了。

而且更妙的是,这“日已远”三个字又带出了下一句的“日已缓”,从而使人感到:离人的相思与憔悴也是一样无穷无尽的。

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就是从此句变化出来的。

但柳永的那两句却未免带有一些着力刻画的痕迹。

而且那个“悔”字还隐隐含有一些计较之念,不像“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在外表上所写的只是衣带日缓的一件事实,内中却含有一种尽管消瘦也毫无反省、毫无回顾的意念。

倾吐如此深刻坚毅的感情,却出以如此温柔平易的表现,这就更加令人感动。

如果说前边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句之中含有一种希望的想像,是向上飞的;那么接下来的“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两句之中就含有一种失望的想像,是向下沉的了。

我以为,这两句是这首诗中最令人伤心的地方。

因为,前边所写的离别只是时间与空间的隔绝,两个相爱的人在情意上并没有阻隔,所以虽然离别,却也还有着一份聊以自慰的力量,而现在连这种自慰的力量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说,天上太阳的光芒那么强烈,但也有被浮云遮住的时候;那么,美好亲密的感情就没有被蒙蔽的时候吗?而且那远行的游子不是果然就不回来了吗?这个“游子不顾反”的“顾”字,有的版本作“愿”,但我以为应该是“顾”。

因为,“不顾反”和“不愿反”的意思是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